- 35.69 MB
- 2022-08-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板书标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2.了解杂文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杂文的基本特点如下:短小、活泼、犀利、隽永;既有议论性,又有文艺性;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大中取小,小中见大。3.掌握字词。(见PPT和教学用书)二、教学板块一: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教师提问:文章在哪一段提出“拿来主义”的命题的?“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的,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明确:第5段“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命题。第7自然段提出了“拿来追”的观点:“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从第8段开始进行阐述。提问: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提出了哪两个“主义”?作者对这两个“主义”的态度是什么?作者重点论述的是哪个“主义”?作者为什么要先说这两个“主义”?明确:送去主义和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批判态度。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提问: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教师提出一些关键问题,然后学生阅读课文,小组交流;最后师生总结出本文的论证思路。学生把握即可。教师讲解,学生笔记。1662020高中语文《基础模块》教案5苏教版\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明确: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提问:根据以上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思路)如何划分?明确: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第二部分(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提问:作者这样先批判错误思想再提出正确观点的论证思路叫做什么?明确:先破后立。三、教学板块二:研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一)研读第一部分: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体会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的表现力。1.提问: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讨论,明确: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本文写于19345年6月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怆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僧恶和鄙视。2.提问: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讨论,明确: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不是“丰167本部分主要的教学方式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文本,然后师生交流总结。\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富”,还要“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z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3.提问:“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讨论,明确: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4.小结:作者把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放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文章一开始便从“闭关主义”说起,一进而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上实行“送去主义”的种种媚外求荣,欺世惑众的事实,揭示“送去主义”必然使中国人民更加陷入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惨境地。因此,“送去”之外,还得“拿来”。(二)研读第二部分:理解“拿来主义”的主张,领会运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1.提问:第5段中哪些词语含有讽刺意味?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文章哪一句话可以作文本文的中心论点?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讨论,明确:(1)“摩登”是针对上文“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而言的,把卖国媚外的行径说成“时髦”,一味地“送去”说成“赶时髦”,其讽刺意味是很浓烈的。“吝啬”是针对上文“丰富”“大度”而言的,两者鲜明对照,对“送去主义”、者进行讽刺鞭挞。(2)“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3)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2.提问: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三种错误态度?第9段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运用比喻论证说明有什么作用?168\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讨论,明确:(1)三种错误态度:“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孱头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以上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都是错误的。(2)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走散)。(3)比喻论证的好处: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三)研读第三部分:要求学生朗读文章最后部分,简要说出每句话的内容。(1)每句话的内容第1句话;结论是我们要拿来。第2句话: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第3句话:拿来主义的结果。第4句话:拿来主义者应具备的条件。第5句话:从反面指出拿来主义的意义。(2)提问:这一段共5句话,如果这5句话是5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应该是哪5个问题?明确:①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意义?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四)提取要点,归纳中心:本文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169\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四、教学板块三:把握文章论证特色1.有破有立,破立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2.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1)因果论证(1-7)类比论证(3)——用同类事物相比较比喻论证(8、9)——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对比论证(8、9)——用性质相反的事物作比较五、教学板块四:把握本文语言特色1.比喻论证,比喻论证就是用形象的比喻加强对论点的证明,即从“一个事物具体形象”出发,阐述“一个抽象的道理”。通过比喻,可以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比喻论证也使语言生动形象。170\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讽刺幽默:讽刺辛辣,妙趣横生;诙谐中见讥讽,憎恶溢于言表。(1)反语。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反语,讽刺政府媚外求荣的行为越演越烈。)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丰富”(“大度”,反语,它是说送去的东西多而又慷慨大方,讽刺有些人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诩”)。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摩登”是反语,这种幽默说法,讽刺反动文人无耻地奉行“送去主义”,趋时逢迎,赶时髦。)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国粹”是反语,其实是糟粕。)发扬国光。“国光”(,反语。)(2)讽刺捧着“几张古画”“一路的挂过去”(。“捧”刻画恭敬的媚态,“几张”显得相当贫乏,却一路张扬,见得多么寒伧可怜,可鄙可笑。)“不知后事如何”“出售存膏,售完为止”(引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话本或旧小说中的套话以及化用商店广告,含有强烈的讽刺性。)1.这段文字,怎么运用比喻论证,阐述了什么观点?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拿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生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我们写文章,做演说,只要像洗脸这样负责,就差不多了。拿不出来的东西就不要拿出来。须知这是要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啊!一个人偶然一天两天不洗脸,固然拓展延伸也不好,洗后脸上还留着一个两个黑点,固然也不雅观,但倒没有什么大危险。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轻重倒置。——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明确:洗脸不止一次,还要检查验收。写文章做演说比洗脸更重要,它要“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动”。作者以认真负责的“洗脸”设喻,阐明写文章写演说稿要认真修改推敲的道理,妙趣横生。2.想想议议今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世界是如此广阔,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瞩目中171\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国。那么,作为一个青年人,在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取舍?请大家联系现实谈谈今天我们是否需要拿来主义?复习巩固布置作业拿来主义鲁迅送古董闭关主义(破)送去主义送画送活人媚外求荣1.完成有关练习。2.预习《获得教养的途径》,并完成相关课前预习。1.本文的论证结构2.本文的论证方法3.本文的语言特点教师提供主要学习点,学生回顾。孱头:消极逃避错误的态度(破)板书设计拿来主义(立)正确的态度:拿来主义者(立)鱼翅:使用鸦片:存放烟枪:存放、毁灭姨太太:毁灭论证特色:1.有破有立,破立结合;2.多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语言特色:讽刺幽默1.反语2.讽刺占有挑选目的:创新昏蛋:完全否定废物:全盘接受172\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4教学对象13综高机电(1)班获得教养的途径班级人数45课时1-21.学会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获得教养的途径,懂得读书的意义。教学目标2.学习本文紧扣话题,多角度、多手法阐述事理的写作方法。3.逐步养成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习惯,提升自身修养,完善自我。重点: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本文紧扣话题,多角度、多手法阐述事理的写作方法。难点:学习本文紧扣话题,多角度、多手法阐述事理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板书设计讲授法、朗读法、问答法、点拨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课件附后1.进入高中,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因此学习本课前,可以让学生教学设计说明了解并逐步掌握阅读现代文的步骤与方法。对于学习目标2,可以采用教师教给方法,学生实践探索的方法来实现。2.通过学习讨论,让学生知道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后反思173\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课前准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导入新课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获得教养的途径又有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一、教学铺垫:1.作者简介赫尔曼·黑塞(1877-1962),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代表作品有《在轮下》《荒原狼》《玻璃球游戏》《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彼得•卡门青》等等。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教授新课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2.其他人物简介完成“课前预习”第一题的第2小题。二、教学板块一:简要分析文章是怎样逐步深入地进行论述,得出具有说服力的论断的。学生初读文章,归纳两部分的内容。解析: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从文体上看是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寻找中心论点——理清分析思路——理解作者观点”入手来把握文章内容。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第1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第2段至第5段,论述阅读的作用。174教学活动学生完成课前预习,教师制作课件。教师阐述。结合课前预习,订正。学生初读文章,初步归纳每一段的主要内容,然后总结,归纳全文的论证思路。\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第6、7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内容小结: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高视阔步,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文章用的是谈话方式,亲切自然,语言富有哲理和诗意。明确:文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先指出教养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接着论述阅读的作用,认为阅读经典作品是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在阐述这一问题时,文章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必须追求文明,敬重知识;转而从反面论述,剖析一些年轻人轻视读书,追求享乐的现象,同时指出要提高阅读层次。在此基础上,从第六段开始,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通过过程和结果的对比,形象地说明阅读能使心智成长,能使读者面前的世界变得宽广。最后,以个人的阅读体验为例,说明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板书:第一部分:指出人获得教养的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经典作品。第二部分: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三、教学板块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一)学习第1段,齐读文章,思考回答:1.什么是“真正的教养”“真正的教养”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真正的教养”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真正教养达到的是精神、心灵层面的意。义。即强调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2.“真正的教养”有什么特点?明确:多侧重于目的性和永无止境,强调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即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3.黑塞说“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明确:并不矛盾。真正的教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175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存的手段,而教养则是生存的境界。4.作者认为”真正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课后思考与练习3)明确:作者把“真正的教养”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而作出的努力”。教养没有功利目的,所以“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只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二)学习第2至5段1.第2段中,有哪些语句与第一段相照应?突出表现了什么?明确:“真正的教养”的“永无止境”在本段中是照应前文的。“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2.黑塞所说的“世界文学”是什么概念?明确: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想和理想的巨大财富。3.“研读世界文学”对我们具体有哪些作用?“可以使我们感到幸福和满足”,因为“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即可以使我们领略到人类的所思所求;“使我们集中心智”“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4.分析下列句子,说说作者所认为的“杰作”有什么样的特点。(课后思考与练习2)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物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明确:杰作中有“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思想内蕴丰富,是人类文化的结晶。阅读杰作可以使“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地有所收获。人是经验在不断增长,就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步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活的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明确:“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人文和文176\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学价值,如果能对杰作深入理解,一定会在思想、思维方面得到有价值的启示。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明确:因为杰作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肤浅地浏览,无法理解其精髓的,需要认真反复阅读并深入思考,才能提升人的修养;而时髦读物往往迎合读者。4.第2段中说,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读经典?明确:读经典不在于多读和多知道,在于精读,深入地探究。即选择个人闲暇时完全沉溺于杰作中,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5.第3段中,获得教养有什么前提(为什么有人读了经典作品却没有发现他的价值,没有获得教养)?应该怎样来读?明确:前提是有可教养的客体,即个性或人格(因为获得教养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可教养的客体”,也就是个性和人格)。要有爱的阅读,敬重的知识,心的教养。6.第4段中,作者列举了几种读书的错误观点?明确:①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既可笑又不值得。②以为现实生活中很多场所生气蓬勃,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③读书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7.当今之世,对书籍的轻视现象有哪些?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解决办法?明确:对书籍轻视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愿埋头读书,只图生活享受;二是只看报纸和流行文学,不读经典作品。作者认为,要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然后开始读杰作。8.第4、5段中,作者认为应该怎样读杰作?明确: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三)总结提问:作者是如何阐述“获得教养的途径”的?请你分析第一部分第2─5自然段,概括说明。(课后思考与练习4)明确: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但研读的意义不在于数量,而在于通过阅读所获得的生命质量,因为真正的教养必须有爱的阅读、敬重的知识和心的骄阳。接触的作品可能比无聊的消息更加接近生活本身,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读书。读书人177\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只有通过阅读的主观努力才能获得教养。四、教学板块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阅读课文后,思考回答:1.第6段中,为什么只有“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作者是怎样论述的?明确:因为这“少数人”始终被“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作者借助形象论述,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愉快的精神之旅。2.第7段中,经典作品能展现出人类怎样的共性?明确: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杰作都是相通的。世界各民族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3.文章第7段中,为什么强调作品要精读?作者在最后一段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想证明什么?明确:精读是深入经典作品中的重要手段。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就可以不断进入新的境界,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作者认为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4.文章第7段是如何安排思路的?明确:这一段在文章安排上主要采用例证的手法,通过对现实生活中阅读对象与阅读感受的分析,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加以印证,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每一部作品,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五、教学板块四:把握本文写作特色1.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明确: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举例略。2.以第3-6段的文字为例,简要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课后思考与练习5)明确:第3-5段使用谈话方式的语言,使说理显得亲切自然。178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学生总结。\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第6段“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一段话使用形象化的议论,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作者阐述阅读经典作品的重要性时,说到儿童阅读的兴趣与能力发展,借助这种形象生动的叙述,把抽象道理进行形象化的表达。文章写于上个世纪,俗话说:“时移则事异,时过则境迁。”你觉得今天还有读经典的必要吗?举手表决。你喜欢读经典吗?举手表决。(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总体情况了解)拓展延伸你更喜欢读经典,还是流行读物?(出示讨论二:我心中,谁更重?)小组内讨论,辩论。教师在评价中引导学生思考经典和流行作品的关系(结论:经典是过去的流行作品,明天的经典市今天的流行)再次设疑:经典都是好的吗?今天如何读经典?学生讨论。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随笔。作者围绕研读书籍、领悟经典以获得真正的教养来层层抒写,既有理论深度,又富有感染力。一方面,作者紧扣中心,多角度深入论证。复习巩固另一方面,文中不仅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还借助形象化的议论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作者在阐述阅读经典作品的重要性时,说到儿童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发展,则说“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一个洲乃至全世界……”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叙述,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易懂。布置作业什么是“真正的教养”板书设计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阅读经典作品阅读杰作的作用实现阅读的目的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不断进入新的境界1.完成相关练习2.预习口语交际教师阐述。教师提出思考,学生回答。179\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演讲教学对象13综高机电(1)班班级人数45课时1教学目标1.掌握演讲的基本注意点;2.体验演讲的过程,尝试在公众面前演讲。重点: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关于演讲的基本知识。2.学会撰写简短的演讲稿。难点:学会撰写简短的演讲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板书设计讲授法、练习法常规附后对于综合高中学生而言,演讲的基本知识和简短演讲稿的写作是学习的重教学设计说明点,也是将来高考考查的两大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时一是要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关于演讲的基础知识,二是要教会学生写作简短的演讲稿。至于演讲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视频,观察演讲的基本要求在这些演讲中的运用。教后反思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