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00 KB
  • 2022-08-16 发布

高中语文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人教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语文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剧本的主题。  2.品味作品的语言。  3.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  教学重点:主题和语言。  教学难点: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自赏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上学期,我们读过长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造成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这是在古老的中国发生的。在欧洲,封建家长制和封建世仇,也曾葬送过不少互相爱慕的青年人的生命。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惨死的悲剧便是其中的一幕。  二.介绍作家作品:  1.作家作品  威廉·莎士比亚(1564一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他的戏剧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欧洲以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从1590年起至1612年止的二十多年中,莎士比亚一共完成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共一百五十四首、戏剧三十七部。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汉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n  他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城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古代语言和文学。后家道中落,前往伦敦谋生。莎士比亚青年时期在伦敦的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当上一名雇佣演员。这些职务给了他接触各阶层人士的机会,增加了他的生活经验。后来,他参加编剧的工作,并且成为剧团的股东。他又结识了一些青年新贵族和大学生,扩大了他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接触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这些为他杰出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2.简介《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  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有世仇,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流血事件。  一天,凯普莱特家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在朋友怂恿下,戴上假面具去参加。舞会上,他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一见钟情。但经过化装的罗密欧还是被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认出,两人差点打了起来。舞会结束后,罗密欧偷偷跳进凯普莱特家的花园,想再看看朱丽叶。朱丽叶此时正好站在阳台上,喃喃自语,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罗密欧十分激动,也向他倾吐衷肠。直到天亮,俩人才依依惜别。第二天,罗密欧把二人的感情告诉了修道院的劳伦斯长老。长老表示支持,并暗中主持婚礼,希望借此结束两家的宿怨。结婚的当天中午,罗密欧和朋友班伏里奥、茂丘西奥在大街上与提伯尔特相遇,发生冲突,茂丘西奥被刺死。罗密欧忍无可忍,也拔剑刺死了提伯尔特。这使两家的仇恨更加激化,罗密欧也因此遭放逐。罗密欧走后不久,凯普莱特就逼迫朱丽叶与帕里斯伯爵结婚。朱丽叶焦急万分,请求劳伦斯长老帮助。长老急中生智,一面让朱丽叶在婚前的夜晚服下他的假死药,一面派人送信给罗密欧,让他适时赶来带走朱丽叶。朱丽叶依计行事,可是送信的人却没有如期找到罗密欧。罗密欧听到朱丽叶的死讯,悲痛欲绝,匆匆回到维洛那城,来到朱丽叶的墓地。节选的部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n  三.理清课文剧情结构思路。  1.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文。  2.讨论思路。  明确:课文节选部分是全剧的最后一场。前半部分(由帕里斯出场到朱丽叶死去):写朱丽叶殉情。后半部分:写劳伦斯长老叙述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的原因和经过,两个仇家合解。  四.概括主题。  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它的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作家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而且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从而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杜会矛盾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  2.课后自由组织几个同学,扮演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徇情或者两个仇家和解这两段剧情。  第二课时\n  一.处理课后练习一:参考教师用书的有关内容。  二.体会人物语言中包含的情感。  1.品读罗密欧对朱丽叶倾诉真情的一段台词。  ①“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把火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  明确:突出地表现了爱人的死亡给他带来的巨大的悲痛和由此而引起的激动、暴怒的心理。  ②“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恶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  明确:表明他的痛苦的心情。  ③“这才像个朋友。这些钱你拿去,愿你一生幸福。再会,好朋友。”  明确:平和的语言表明他是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青年。  ④“这是一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里,她的美貌使这个墓窟变成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我的爱人!我的妻子!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力量摧残你的美貌”,“你的嘴唇上、面庞上,依然显得红润的美艳”。  明确:“这是一个灯塔”\n,表明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就是光明,就是美好。罗密欧诅咒死亡,然而朱丽叶已经死了,这给罗密欧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⑤“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可惜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  明确:这是罗密欧假想死神娶朱丽叶为妇的台词。罗密欧不敢相信朱丽叶的死亡,甚至想像是死神。妖魔要娶她为妇,表明了他的极度痛苦和深深的思念。  ⑥“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作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  明确:这是一段排比句,表明罗密欧眷恋着朱丽叶并决心追随朱丽叶而死。  ⑦“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巉岩上冲撞过去吧!”  明确:这段台词用了比喻的修辞,表达出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  2.罗密欧对帕里斯的态度。  ①“快快离开我吧”“年轻人,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于爱我自己”“别留在这儿,走吧”。  明确:突出地表现了他温和的性格。这是因为悲伤而温和。\n  ②“你一定要激怒我吗?”“那么好,来,朋友”。  明确:这表明他不顾一切的决心。这是因为悲伤而忍耐有限。  3.赏析朱丽叶从假死中醒过来后的一段。  提示:朱丽叶从假死中清醒后,满怀着与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但当她发现罗密欧已经死去后,不顾外面的喧嚣,不顾长老的劝告,决心与罗密欧死在一起。听到巡丁甲的声音后,果敢地以匕首自刺而死,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  三.试比较《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孔雀东南飞》分别体现的反封建的社会意义。(讨论,学生用5分钟时间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然后口头评述。)  提示:《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本是一对有情人,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最终却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成为悲剧。他们的悲剧,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伦理观的罪恶,批判了陈旧腐朽的封建意识。而悲剧的结尾,两个世仇之家面对儿女的尸体幡然醒悟,言归于好,则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作者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双双自杀的悲剧说明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人们不可能获得自由幸福的婚姻,因为子女的婚姻大事只能由家长作主。这是这首诗典型意义之所在。从这个高度上才能看出作者的意图:一方面是揭露封建礼教家长制罪恶,指出它是婚姻悲剧的根源;另一方面是歌颂焦仲卿、刘兰芝忠于爱情的崇高品质以及以死抗争的精神。\n  四.围绕《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或人物形象的塑造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评论文章。  提示:①学生要把握作品,深入分析,做出评价。  ②这部戏剧不一定就只是积极的,也有其缺陷,可以抓住一面评论。  ③以东方人或是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待此戏剧也许还可以有更多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  2.完成印刷资料。  《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主义理想;  2.揣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3.初步领略本剧的悲剧美。  【重点难点】\n  1.理解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主义理想是重点;  2.揣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并在此基础上初步领略本剧的悲剧美是难点。  【课型课时】  自读—研讨课。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组织全班同学认真预习课文,以竞争方式,选出两名导演,自由组织A、B两套班子,饰演帕里斯、罗密欧、朱丽叶及侍童。在研究剧情的基础上,A、B两组演出课文的“殉情”一段。  二、导入新课  据说18、19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的阅览室放着一部1623年版的著作,书是用铁链拴在一张高桌上的,人们只能站着阅读。尽管如此,这本书中的书页仍被人们翻烂了。这翻烂了的书便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确,这是一部在全世界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一位评论家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最典型的爱情悲剧”。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出经典悲剧。课前,大家已熟悉整个剧情,知道课文选的部分写了“殉情”与“和解”两个内容。课前A、B两组演员表演了“殉情”\n这部分,效果很不错,下面,我想请大家谈谈,哪一组演得更好一些?为什么?(讨论可以各抒己见)目的在于将学习的兴趣引到对人物性格及剧情内容的深入理解,不必强求一致。  师:大家讨论得很好。下面,我们请几位演员及导演重点谈谈他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及他们进行艺术处理的心得体会。  三、揣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师:首先请两位“帕里斯”谈谈。  1.剧中写帕里斯的有几处?  明确:集中写帕里斯的有三处,一是他与侍童的对话;一是他对朱丽叶倾诉爱恋;一是他与罗密欧的对话。  2.三个地方在表演上应该怎么处理比较好?(两个)扮演者各抒己见,导演也可参与其中。  明确:这三处的表演在语言处理上是不同的。帕里斯与侍童的谈话,语调以温和平缓为主,重在表现他性格中的善良与细心:而他向朱丽叶的倾诉则是深情而优雅的,是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对朱丽叶的深深爱恋,充满伤感与遗憾,这主要表现他是一位忠于爱情的多情而又富有教养的贵族青年;而他与罗密欧的对话则是愤慨的,充满仇恨的斥责与复仇的强烈欲望,这表现他既忠于爱情又富于血性。  师:谈得很好,难怪演出效果不错。下面请两位“朱丽叶”谈谈。\n  1.文中写朱丽叶的有几处?她的感情变化有什么特点?(方法同上)  明确:有三处。作者是分层次处理她的感情变化的。一是她刚醒来,第一句话便问夫君,寻找罗密欧,这反映了她渴望与爱人重逢,充满了对爱情的幸福向往;二是得知罗密欧已死,劳伦斯一再劝她离去,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毅然选择了留下陪伴罗密欧,选择了殉情。这表明了她对爱情的无比忠贞。三是吻了毒液之后,她此时内心充满对罗密欧的柔情,在等待死神来临,而当听到有人来了,果断地寻求速死,进一步表现了她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忠贞。  2.这样多层次地写朱丽叶,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可以点名请两位导演与同学)们交流。  明确:朱丽叶是个14岁的少女,充满稚气与天真。当她找到爱情后,她变得那么执著与坚贞。剧中多层次地刻画她的感情与心理变化,充分展示了她在爱情与死亡之间做英勇抉择的献身精神,使她在封建伦理势力包围中对爱情的追求达到了一种极致,从而完成了对这个人物形象的艺术塑造,充分体现了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人文主义理想。  师:两位“朱丽叶”及导演对朱丽叶的戏应该说是下过功夫研究了,很有心得。下面,我们再请两位“罗密欧”来谈谈。  1.戏中罗密欧的戏分量最重,在表演上,最主要的应该先抓住哪一点?(请两位男主角的扮演者交流,适当)听取其他同学的评点。  明确:首先要抓住他对殉情的义无返顾。从戏的一开始,他与侍童的对话以及他与帕里斯的对话,都表明他必求一死的决心。\n  2.这种必求一死的背后是什么?(深入一层,引导学生立体地多层次地把握人物)  明确:这种求死之心是缘于他对朱丽叶的强烈的爱。朱丽叶一死,他就下了必死的决心,来到坟地,他面对爱妻的“遗容”,爱潮在胸中激荡,死不再是痛苦与恐怖;他诗一般的倾诉之中,表达的是与爱妻同生同死的向往与激情。因此,坟是“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死让他“觉得愉快”。这是一种近乎疯狂的爱,又是一种令人欲哭无泪的深情。  3.两位通过亲身表演,你们认为罗密欧是怎样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的塑造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明确:罗密欧是既富有教养、风流俊雅又勇敢多情的人。他对爱情怀着至高无上的忠诚与迷狂之情,对封建伦理道德有着强烈而坚决的反抗精神。课文“殉情”一节,完美地完成了对这个人物形象的艺术塑造。这样,他和朱丽叶共同为爱情而死,就将这出爱情悲剧推向了高潮。这就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家族伦理道德的强烈控诉和批判,对自由恋爱与婚姻自主的深情讴歌,使整出悲剧闪耀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  师:刚才,大家一起对“殉情”部分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赏析,确实,也让老师获益不少。不过,我还想请两位导演从整体把握的角度再谈谈,课文后半部分写了两家和解,这是否可信?\n  明确:这样处理重要的不在于是否可信,因为,它实际上体现了作者更深的美学思想。从全剧看,罗密欧朱丽叶两人从恋爱、结婚到度过新婚之夜,这表明人文主义爱的理想在一定程度获得了胜利,因为爱战胜了恨,美丽的青春与生命的激情战胜了古老丑恶的封建仇杀。而作品最后又通过两人殉情,使得人文主义理想与封建伦理道德的冲突达到了高潮。在这之后,两家和解了。这就表明,罗密欧、朱丽叶虽然死了,但他们的爱情永生。人文主义爱的理想获得了更加广泛而永恒的胜利。这就体现了作者对人文主义理想抱有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其具有美好未来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扩展学习,课堂小结  师:课前大家已欣赏了这出戏,刚才,我们又互相作了交流。那么,这出戏最打动我们的是什么?(分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明确:这出戏最打动我们的是戏中生死与共的爱情,是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爆发出来的青春的激情,他们义无返顾地献身爱情的高尚精神。  师:现实生活中常说的悲剧会不会这样打动我们?(可以各抒己见,不强求一致,以求得自然而然地拓展与延伸)\n  明确:一般是不会的。第一,主体不同。现实中的普通人不具有我们这出戏中人物的英雄性格,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性格中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第二,动机和行为方式不同。现实中普通人的不幸的原因很少有同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反抗精神与对爱情的大胆自由的追求,代表了人类对爱情的普遍理想,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这种追求与封建伦理道德展开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在这种冲突中遭毁灭的结局有着一种必然性。第三,我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悲惨或不幸产生的往往只有同情,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使我们不仅同情,还有悲悯,更有因他们的高尚精神而获得的一种崇高感,我们的灵魂受到净化,心灵为之振奋。由此可见,课文中的悲剧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悲剧,而是具有美学意义的悲剧。  (投影)所谓悲剧是指描写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中,遭到不应有的但又是有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的过程,从而引起人们同情、悲悯与震撼,使人们灵魂得到净化并奋发起来的艺术形式。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还有许多有名的悲剧。比如,那个终日在“活着,还是不活”中犹豫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还有因为捍卫自己荣誉而杀死美丽妻子的《奥赛罗》,还有在暴风雨中激情如火山一样喷发的《李尔王》等等,这些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大家都应该找来一读,陶冶情操,净化灵魂。  五、布置作业  一、印发孟称舜《娇红记》,要求课外阅读,将之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一比较。  二、如有条件和精力,课外阅读《莎士比亚悲剧五种》。  编辑点评:一、作者下功夫查找了资料,教学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二、抓住了人物形象和作品艺术特色,想得深,想得细,对某些问题的探讨有创见;三、重视课堂讨论,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四、缺少对语言的感受和欣赏,是遗憾。(刘真福)\n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曹勇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