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50 KB
- 2022-08-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语文登泰山记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姚鼐及桐城派散文的创作风格,创作主张,进而了解清代散文特色。2.理解“阴、乘、限、巅、居、晦、极、驳、漫失、僻”10个词语,归纳“望、或、视”等词语的义项。能力目标1.掌握判断句、省略句和几种变式句的结构和用法。2.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评价赏析能力。德育目标了解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陶冶学生高雅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崇高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1.理出写景记游的顺序,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2.诵读优美段落,感悟文章遣词造句的艺术功底。品赏作者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1.结合写景状物的精彩内容,体味作者融情于景的艺术效果。2.背诵全文。●教学方法1.扩充文化知识,延伸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组织课堂讨论,诵读练习相结合,强化知识重点。3.由主到次,层层深入,共同鉴赏优美文段。●教具准备自行剪接泰山风光VCD光盘、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课时安排\n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姚鼐及其作用,读背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准确翻译课文,理解记游顺序。[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有这样一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它描写的是哪座山呢?作者又是谁呢?同学们纷纷回答:泰山,杜甫。师:对。正是杜甫用他那磅礴的气势,给我们展现了号称“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那高大雄浑的英姿。今天,我们先来观看一部风光片。领略一下泰山的博大、雄浑。(运用多媒体播放自己剪接的一组关于泰山风景和泰山日出组合而成的VCD光盘,约3分钟)师:同学们,你们看了以后有何感想呢?……对。很美。泰山的雄姿和悠久令我们敬叹。历代帝王在这里筑坛告天;无数文人在这里登高吟咏,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时,也展现了她的多姿多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清代著名散文家姚鼐先生描写泰山的名篇《登泰山记》,看看他是如何给我们展现泰山的雄姿的。二、作者简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课下注释,了解姚鼐的有关情况。识记要点:1.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派古文家。作品集《惜抱轩诗文集》(惜抱轩,室名)。2.课文109页“知识短文《桐城派》”\n①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为方苞。刘大櫆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之祖”。②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3.本文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游记,即山水游记。重点记登山路径和泰山景色。三、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本,读出情感、气势要求,1.学生可轻声跟读。2.在读不准的字上加注音。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课文,在不能通译或难释字词下作出标记。做好口译的准备(朗读指导)“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一句中用了四个动词“乘”“历”“穿”“越”,准确生动富于变化,要注意节奏的把握。读出作者登泰山的迫切心情。“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一句中,“朱孝纯子颍”是一个人的名和字。中间不可停顿。另外,“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三句中正确停顿应为:“今/所经中岭/乃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撙蒲/数十立者,山也”。五、按要求翻译课文,并概括各段内容1.投影显示或多媒体。①翻译时,“阴、乘、限、巅、居、晦、极、驳、漫失、僻”10个词语必须落实。②省略句要根据具体语境补出省略成分。③注意判断句的标准表达。2.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做到翻译准确,概括完整。\n(教师提示)鼓励积极翻译的同学,对翻译不准确的地方,应提示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对必要的文言常识,如阴、阳的概念要给予提示。3.投影显示或多媒体。4.作业训练(投影或多媒体)①给下列词语注音并释义。徂徕:摴蒱:绛皓:②下列各句的加点词与“明烛天南”的“烛”用法相同的是()A.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③找出与题干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A.或日:此东海也B.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参考答案:①cúlái山名,泰安县城东南。Chūpú古代一种赌具,一共有五个,也称“五术”。jiànghào绛,大红;皓,白色。②D③A六、再放录音,学生跟读,领会文章的内容问:“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中四个加点动词连用,有何作用?\n明确:“风雪”言“乘”好像风雪由作者驾驭,比“冒”“顶”等词要多一份主动;“河”言“历”,“山”言“穿”。“城墙”言“越”,不仅符合描写对象的特点,准确、生动且富于变化,笔墨传神。几个短句,几个动词,一气呵成,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顶风冒雪、风尘仆仆,不远万里来登山的迫切心情。问:第二、三段描写了什么景象?明确:两段文字集中描写了泰山顶上所见的如画风光以及泰山日出的景象。问:四、五段给我们介绍了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请具体点出。明确:人文景观: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道中石刻。自然景观:多石、少土;多松、少杂树;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七、小结这是一篇山水游记,作者以简洁、生动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泰山的神秀壮丽。全文虽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第二段只用163字。就展现了登山全过程及山顶景色,尤其是记观日出,仅用96字,就写出了泰山观日独到的韵味,充分体现了桐城派散文“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的特点。同学们可在背诵的基础上仔细品味。八、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分发习题资料,完成资料上的作业。附资料内容: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汶(wén)水南麓(lù)B.摴(cū)蒱石蹬(dèng)C.瀑(pù)水石罅(xià)D.徂(cú)徕须叟(yú)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n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其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复循西谷,遂至其巅B.道皆砌石为磴道少半,越中岭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洞烛其奸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其远古刻尽漫失4.为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①极天云一线()A.尽B.尽力C.至多D.非常②绛皓驳色,而皆若偻()A.成分不纯B.辨正是非C.不允其议D.颜色错杂③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A.不iE13.偏僻C.论辩D.僻静④望:a.看,远看b.探望,看望c.盼望d.声望e.念头,愿望A.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B.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D.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⑤视:a.看b.看待c.目光,视力d.比较e.考察A.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B.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C.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予人,如弃草芥()D.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5.下列各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n①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②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④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A.①②的“日观”是峰名;③④的“日观”是亭名B.①③的“日观”是峰名;②④的“日观”指亭C.①③④的“日观”是山峰名;只有②是指亭D.①④的“日观”指山峰;②③的“日观”是亭名6.诵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A.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B.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C.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D.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7.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C.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D.是日,观道中石刻。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B.农历每年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C.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中“城郭”泛指城墙。D.《惜抱轩诗文集》中“惜抱轩”指室名,“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的文学流派。9.给下边文字加标点。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峰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lO.翻译文章第三段,体会文中描绘的日出景色。\n[参考答案]1.C(A.汶wén,B.摴chū,D.叟应为臾)2.C(巅:名词,山顶)3.C(烛:名词用作动词)4.①A②D③B④acab⑤adba5.C6.A7.D8.D9.石,土。色,方,圜。树,松,罅,顶。雪,水,迹。树,齐。1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