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50 KB
  • 2022-08-16 发布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教案(3)人教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教案(3)第三课时[教学要点]检查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结合练习题二,梳理归纳“知、复、既、劝、遂、当”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学生就文中难解词语质疑,师生共同解难。[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检查背诵情况(略)。2.检查课后练习第三题的完成情况。(1)指名几位同学读练习第三题提供的文段,通过此种形式检查学生的断句能力。(学生读后,教师加以点评、指导)出示投影: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而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学生齐读三遍)(2)检查对加点词语的理解。(指名4位同学回答,教师点评)明确:“女”通“汝”,作“你”讲。“重采”的“重”,读作“chónɡ”,“重采”指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折节”作“屈己下人”讲。《史记·张仪列传》中言:“折节以下秦”。储光《贻鼓吹李丞》诗:“折节下谋士,深心论客卿”中的“折节”都有“屈己下人”之意。“吊”作“慰问”讲。(3)指名学生翻译这段文字,然后指出不准确之处。\n译文:勾践困守在会稽的时候,喟然感叹道:“难道我就这样固守在这里一辈子吗?”吴王夫差赦免越国以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于是就苦身焦思,在座位前放着苦胆,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抬头就能看见苦胆,吃饭时也亲口尝尝苦胆。勾践还常常自言自语说:“你忘记了吴越在会稽这一仗的耻辱了吗?”越王勾践亲自参加田间劳动,他的夫人亲自织布,吃饭时也不加肉,穿衣时也不要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屈己礼待那些有才能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善待来访的宾客,救济贫穷的人,慰问死者家属,与老百姓同甘共苦。(4)抽查学生为此段文字所拟的标题。明确:标题为:卧薪尝胆。二、结合练习题二,梳理归纳“知、复、既、劝、遂、当”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指名6位同学依次解释“知、复、既、劝、遂、当”六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例句加以归纳整理)明确:(1)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知(2)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感觉)(3)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4)孰为汝多知乎(通“智”)出示投影:素与副使张胜知(相亲,相好)教师简析:“知”在古汉语中:①可以作动词,当作“知道”“感到”“感觉”“主持”“相亲”“相好”讲。②通“智”,当作“智慧、技巧”讲。明确:(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繁复)复(2)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n(3)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出示投影: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又)教师简析:“复“在古汉语中:①可以作动词,当作“繁复”“恢复”讲。②可以作副词,当作“再”“又”讲。明确:(1)既而儿醒,大啼(不久)(2)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3)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出示投影:(1)楚人未既济(完全)(2)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且)教师简析:“既”在古汉语中:①可以作副词,当作“不久”“已经”“完全”讲。②可以作连词,当作“既然”“且”讲,表条件关系或并列关系。明确:(1)果行,国人皆劝(勉励)劝(2)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说)出示投影:三曰劝农功(鼓励)教师简析:“劝”在古汉语中也作动词,当作“勉励”“鼓励”“劝说”讲。明确:(1)自杀未遂(成功)遂(2)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于是)(3)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出示投影:(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终究、最终)\n(2)四方无一遂(成功)教师简析:“遂”在古汉语中:①可以作动词,当作“成功”“实现”讲。②可以作副词,当作“终于”“于是”“终究、最终”讲。明确:(1)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2)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面对)当(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正当)(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5)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必定)(6)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出示投影:(1)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2)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应该)(3)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dànɡ)(适当)(4)安步以当(dànɡ)车(当做)教师简析:“当”在古汉语中有两个读音,其一读“dānɡ”,其二读“dànɡ”。读“dànɡ”时当作“适当”“当做”讲。读“dānɡ”时:①可以作动词,当作“掌握”“阻挡”“把守”“抵挡”“应该”讲。②可以作副词,当作“必定”“将要”讲。③可以作介词,当作“对”或“向”讲。以上词语的意义,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同学们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仔细揣摩,准确把握。三、针对文中难解的语句,学生质疑,教师解难(给学生5分钟时间,将难理解的语句画出,并提出来)学生提问:“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纟希。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句中“以待乏也”句是否有省略的成分?\n明确:“以待乏也”是个省略句,可以理解为“以(之)待乏也”。“之”代指“皮、纟希、舟、车”等物。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常见:又如“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句应为“夫差将欲听(之)与之成”。译成现代汉语应为: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讲和。再如“寡人请更”句应为“寡人请更(之)”,“更”为动词,当作“改变”讲,“改变”之后应连带一宾语为“治国政策”。此句译成现代汉语应是: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古汉语中的省略句比较常见,类型较多而复杂,可分为四种类型。出示投影:1.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3.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聊斋志异·促织》)教师简析:(1)“公赐之食,()食舍肉”应译为:郑庄公赐给颖考叔酒食,(颖考叔)吃的时候把肉放在一边。此句省略了主语。(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后两个分句()里省略了谓语“鼓”。(3)“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应译为:墙上的小虫忽然跳到衣袖上。“襟袖间”前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到”。从以上各句可知,省略句的类型可分为: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介词。学生提问:“无乃后乎?”中的“无乃”应如何理解?明确:“无乃后乎?”是古汉语中一种固定句式。副词“无”“乃”连用,与语气词“乎”呼应,表示对某种情况加以揣测,语气委婉。可译为:“恐怕太晚了吧”。又例“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殽之战》),可译为“\n远方的国家又有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提问:“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句中的“去之”该如何理解?明确:“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句中的“去之”应理解为“使之去”。为古汉语中使动用法,全句应译为:“夫差和越国订立了盟约,让文种离开了。”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去之”即夫差发出的动作,“之”代指“文种”,“去之”为“使之去”。又例“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应译为: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耻”原为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表使动。使动用法除了上述动词的使动用法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外,还有名词的使动用法。例:“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龚自珍《病梅馆记》)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以摧残梅树,使梅树损伤为职业来求得钱财。“病”原为名词,在此句中带了“梅”这一宾语,因而活用为使动词。四、课堂练习出示投影:1.将下列句中省略的成分补出来。A.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C.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D.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使动词,并将其译成现代汉语。A.君将哀而生之乎B.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C.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指名4位同学完成习题,然后教师简析)\n教师简析:从回答中可看出,同学们对省略句式和使动用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第1题A句承前省略了主语“蛇”,B句省略了谓语“择”,C句省略了宾语“权”,D句省略了介词“于”。在句子中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是省略句常见的四种类型,同学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注意省略的成分,翻译文言文时应将省略的成分补出来。第2题A句“君将哀而生之乎”中的“生”,原本是个不及物动词,而在句中带了宾语“之”,应理解为“使之生”,因此“生”是个使动词,A句应译为:您将哀怜(我)而让我活下去吗?B句“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中的“远”,本是个形容词,而在句中带了宾语“我”,应理解为“使我远”,所以“远”活用为使动词。B句应译为:敌人使我们远离他,想要用枪炮围困我们。C句“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中的“贫”原为形容词,而在句中应理解为“使人贫”,“贫”后省略了宾语,所以“贫”活用为使动词,C句应译为:加强农业生产而节约用度,则天不能使人贫困。D句“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中的“王”原为名词,而在句中带了宾语“我”,应理解为“使我王”,所以“王”活用为使动词,D句应译为:即使江东父老兄弟拥戴而使我为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从以上各句可知:使动用法有名词的使动、动词的使动和形容词的使动。五、课堂小结通过三个课时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掌握了文言文的诵读技巧,整理和归纳了“知、复、既、劝、遂、当”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了省略句式和使动用法的特点及类型。更重要的是,从勾践灭吴的经历中明确了:身处逆境的人,只要不气馁,发愤努力,就一定能获取成功的道理。六、布置作业1.巩固背诵。2.反复阅读课文,揣摩人物语言,体味说理动情之艺术。●板书设计\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