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50 KB
- 2022-08-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4促织教案-新人教版高中必修四##24促织教案-新人教版高中必修四•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蒲松龄及其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2.学习鉴赏古代短篇文言小说,能读懂原文,把握情节、人物,领会主旨,赏析技巧。3.从课文学习中积累文言词汇,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受、理解、讨论、鉴赏、背诵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封建社会中皇帝荒淫无度、官贪吏虐、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增强对历史的认识能力与批判精神。•教学设想《聊斋志异》这部小说的突出特点是,故事情节离奇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心理刻画细腻逼真,语言摇曳多姿。学习这篇小说,应从分析情节结构开始。弄清'‘宫中尚促织之戏”与下文的关系,以及围绕促织所展开的悲欢故事。•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难点\n学习文言作品,目的只在“文”''道”两端。从''文”的角度说,是掌握文言文这一承载了丰富文化遗产的语言工具;从“道”的角度说,掌握这一语言工具又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了解古代社会和古代文化本身。因此,通解文字及从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两方面来解读作品,是学习的重点。对文中“神示佳虫”和“魂化促织”两个超现实的离奇情节的理解和评价,以及对蒲氏自身文末议论的分析判断,是学习的难点。二、解决办法语言积累,通过知识梳理和课文诵读来落实。内容、技巧和作者观点的理解评析,通过课堂讨论、教师点拨来完成。•师生互动设计1.第一课时,主要是诵读课文和阅读注释、圈点标记,梳理语言知识。2.第二课时,梳理情节,评析写作技巧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课前预习借助注释,疏通课文。\n1.生字迂讷(ne)裨(bi)益nbsp;熱(rud)香翕(xi)辟稿(gdo)葬觇(chan)视惭柞(zud)邑庠(xiang)蹄激(qiao)不啻(chi)慑(chud)然旋(he)蠹(du)下一页几无何俄旋既而6.重要虚词然然睹促织(可是,转折连词)俨然类画(助词,做形容词词尾)成然之(活用作动词,以……为然)本课课文较长,语言现象也颇丰富,但课文具有故事性,参照上下文,容易理解大意。在此基础上再斟酌词义,梳理把握重点字词,同学们力所能及。二、导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蒲松龄是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聊斋志异》是传世的不朽之作。“写鬼写妖”,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杰出贡献;“入骨三分”,则高度概括了他创作的特色和卓越成就。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他的\n名篇《促织》。《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缴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三、诵读老师示范,学生诵读。四、翻译选择若干重点段落(如第2、5、6、9段)要求学生尝试口头翻译五、布置作业熟读全文。附:板书设计《聊斋志异》蒲松龄写鬼写妖,咼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第二课时教学步骤\n一、故事情节1.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1.编写故事情节提纲,练习概括能力。例1;开端。宫中爱玩蟋蟀而流毒遍及民间。写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发展。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为捕捉蟋蟀而受尽种种苦难。①成名因缴不上蟋蟀而两次寻死觅活。提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②成妻在无可奈何中问卜获图,成名按图求索,捉到一头俊健非凡的蟋蟀而举家庆贺。③成子不慎使蟋蟀“就毙”,一波三折,闹得全家死去活来,家破人亡。高潮。成名的小虫在搏斗中大获全胜,使主人喜出望外。结局。成名因献蟋蟀致富,大小官员均受蟋蟀恩荫。结束全文。头促织乃成子所化,人乃万物之灵,天下促织当然不在话下,公鸡也不在话下。可是作者并不把它写成“巨身修尾”“状极俊健”,反而把它写成又小又蠢,同时暗暗透露它乃神物。这样就在巨大的反差中生发出种种怪异有趣的情节。成名捕捉的过程一波三折,由"喜而捕之”到“劣之”,最后“喜而收之”。与“蟹壳青”比试,也是一个跌宕的场面。“虫暴怒”前后,全然两个局面。起先,一\n大一小,一动一静,而促织的主人,一个是一笑再笑,一个是惭炸不已。待到“虫暴怒”,则天翻地覆,小虫竟“轻捷善斗”,“直敌领”,大笑者大骇了,惭炸者大喜了。作者趁势推进一步,设计虫鸡相斗的场面,写得跃然纸上,活灵活现。鸡,取进攻态势,“径进以啄”“健进,逐逼之”,而虫由防御而至跳上鸡冠,力叮不释,出奇制胜。又用成名的心情作烘托,由“骇立愕呼”,到“顿足失色”,到“益惊喜”,这个场面多么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喜剧的结局,虫,是逐级献上去,奖,是逐级赏下去,似乎从上到下皆大欢喜。点出成子“自言身化促织”,真是挥洒岀一把辛酸的眼泪。而逐级的赏赐乃至政绩的考核,竟然都是因为献虫有功,而不是国计民生的政绩,朝廷的荒唐无道就显得可悲可叹。《促织》揭露社会黑暗,政治荒唐。锋芒所向,从皇帝直到里胥,谴责了整个统治阶级和各级行政官员。《促织》是血泪的控诉,却编写成一出喜剧,以喜写悲,这样的喜剧叫人开心不起来,反而陷入更加深沉的悲哀。4.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整个故事情节有三大转折,中间一个是现实的,前后两个是虚幻的。中间一个转折,说明即使捉到好的促织,也容易逃掉,死掉,成名一家就因此家破人亡。皇帝只顾自己开心取乐,全不顾百姓死活。前后两个转折,求神问\n卜而得佳虫和儿子身化促织而轻捷善斗,这两个神鬼怪异的情节,将人间悲剧幻化成喜剧的形式,不但没有削弱对封建统治者的谴责力量,相反蕴含着更为深沉的悲哀,这里寄托了作者对成名的同情,对腐朽的封建统治的谴责。成名的入邑庠,发大财,官员的得奖赏,获升迁,完全取决于皇帝的偶一欢喜。皇帝正经事不干,一味玩小虫,这是何等荒诞。对此,作者谴责和讽刺的意味非常辛辣。蒲松龄不但对现实生活有精细的观察,而且想像力特别丰富,特别奇妙。波德莱尔说,想像乃“真实的皇后”。真实加想像,这样的志怪小说对现实是悲愤的谴责,思想性有深度,这样的志怪小说其情节有如万花筒,特别奇妙有趣,值得欣赏。三、形象刻画这篇小说情节丰富多彩,写了成名一家的悲欢,写了巫婆的占卜,写了捉促织,斗促织,写了鸡与虫相搏,情态无不生动逼真。1•成名课文不仅长于讲故事,而且在细节描写和塑造、刻画人物方面有突出成就,试以文章中对成名的心理描写为例,作重点分析说明。在成名因“征促织”而引出的一部悲喜剧中,作者出色地描写了他的心理变化。“征促织”的事情一执行,成名\n计出无门,又遭杖责,于是“忧闷欲死”,“转侧床头,惟思自尽”,一开始便走投无路,被逼入绝境。后得神巫指点,捕得"巨身修尾”之佳虫,便“大喜”,"举家庆贺”,并对其“备极护爱”。接下去成子误伤蟋蟀,孩子因惊惧而投井自尽。成名起初“怒索儿”,继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后小儿"半夜复苏”,夫妻虽“心稍慰”,但见“蟋蟀笼虚”,成名又“气断声吞”,“自昏达曙”、“僵卧长愁”。再以下写得儿魂化之蟋蟀,起初惴惴不安,担心“不中于款”,交不了差。当村中少年持“蟹壳青”强与小虫搏斗时,他“自增惭炸”,在少年强求之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搏一笑”。当小虫角逐得胜,成名这才转忧为喜,且大喜过望,不料,鸡啄小虫,“成骇立愕呼”,紧急关头,更是''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当小虫出奇制胜时,“成益惊喜”,真是又惊又惧,忽喜忽悲。成名的心情变化,全因为一头促织关系着自家性命,统治者爱好“促织之戏”,使成名这样的老实人精神上受尽折腾。因皇家的一件小小玩物,弄得人神魂颠倒,死去活来,出色的心理描写,凸现了皇家骄奢淫逸的罪恶。2.促织作者写促织的外形,大佛阁的一头,是"状极俊健”,“巨身修尾,青项金翅”,“蟹壳青”则“庞然修伟”,写小虫,则“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可见状物的传\n神与精细。动态描写,则绘声绘影,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特别是写小虫与“蟹壳青”斗•: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小虫貌不惊人,一“斗”惊人。两个“不动”,形若痴呆畏恿,不料这正是一种大将风度。一个"暴”字,动静陡转。“遂相腾击”四字,能表现一个连续的激烈的厮斗过程,能调动你的想像,好像这个过程的一切细节一切情态就在眼前。''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敌领”,那奋勇搏击之状如在眼前。小虫的鸣声,一说“振奋有声”,似听得见叫声,看得见英姿,似在宣告初战告捷,似在自我鼓舞斗志,准备着最后的一搏。而最后的鸣声,是“翘然矜鸣”,叫声、形状、神气都栩栩如生,“矜”字尤其意味深长。四、讨论1.文中写“问卜得佳虫”(3,4节)与“魂化促织”(6-8节)皆属幻想。作者借神鬼之力完成构思,推动情节发展,这样写,会不会削弱故事的批判力量?求征线索单一,情节曲折得进一一议(促织)描摹心理,细致入微借助神怪,抨击现实\n失斗化•参考资料一、完整的结构《促织》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情节曲折多变,故事完整。本篇小说从总体看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记叙的。在本文之后又加上“异史氏曰”的一段作者评论。《聊斋志异》在小说后面常有作者对所写的人和事作出的评价,是作品的附带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故事的起因。故事的背景:祸患起于宫廷,为满足宫中斗蟋蟀之乐而“岁征民间”,一头促织会带来“辄倾数家之产”的后果。围绕着征集促织,充分地表现了官府的贪鄙,“游侠儿”的居奇,里胥的刁猾。故事背景的简要交代为全文作了铺垫。第二部分(第2段),故事的开端:写成名因缴不上促织而遭受的痛苦。本段先点明成名充“里正”是受里胥的陷害,以至家业败落,“薄产累尽”。面对征促织,他既“不敢敛户口”,又“无所赔偿”,形势逼迫下,只好自行捕捉,又无所得,苦受杖刑,只有“转侧床头,惟思自尽”。这部分概写故事发端,点出成名因“征促织”而遭受的苦难,同时表现出\n他“迂讷”、忠厚的性格。第三部分(第3、4段),故事的发展:写求卜得虫为成名一家带来解脱苦难的希望。“求神问卜”是在无望中寻求生路。“能以神卜”的女巫竟有“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的灵验,引出成妻问卜,由此推动情节的发展。问卜得图为再度捕捉促织提供了线索。成名得画,按图苦搜,终获佳品,“留待期限,以塞官责”,解脱苦难有了希望,至此第一层波澜趋向平息。第四部分(第5至第7段),故事的高潮:写成名得虫、失虫和再得异虫(成子化虫)。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段评论主要有三点:第一,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蹉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寄讽谏之旨;第二,就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酬长厚者”,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第三,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在此作者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二、借古讽今的写法本文是《聊斋志异》中深刻揭露黑暗现实的篇章之一。作品是以斗促织的宫廷嬉戏作为引线,由于宫廷的倡导,而形成地方上的按期征收的“定例”。这对百姓是灾难,而对封建官僚却是“媚上取宠”、受赏升迁的好时机。可见由\n上而下的封建官僚体制是造成民不堪命的根源。作品所揭露的正是作者所处的黑暗现实,但作者对此采取了曲笔,开头即指明故事发生年代为明代“宣德间”,这样既可以放开去写,又可以避开“文网”的迫害,这也是“借古讽今”的一种笔法。作者通过曲折变化的情节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例如小说的第1段,以极精练的笔触对封建官僚机构的面貌作了勾勒:“宫中尚促织之戏”这是“祸根”,而县令、里胥这些下属和爪牙趁机搜刮,连不务正业的“游侠儿”也来推波助澜,其结果是善良百姓倾家荡产。这一段是一幅黑暗现实的较完整的画面。然后又将这一画面通过成名一家悲惨而曲折的遭遇加以展开。成名一家的苦难对整个封建社会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成名一家的悲剧是深刻的,正是由于成名的质朴、善良而被“报充里正役”,这样就引来更大的灾祸,不仅“薄产累尽”,而且屡受杖责,被逼得“惟思自尽”。费尽苦心得到一头能够“塞责”的促织,又被儿子误毙,以致儿子投井,骨肉分离,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直到成子僵卧岁余,魂化促织,历经险厄,才从灾难中拯救了全家,于是因祸而得福。这种“化魂”的情节,只是寄托美好愿望一一所谓“天酬长厚者”的艺术虚构,除增强悲剧的深刻性之外,这并不能说明善良的百姓能够获得解脱。因此,\n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本质,鞭挞官僚体制是本文的特点与基调。至于结局部分的“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抚军亦厚成”等等,这是因为他们“并受促织恩荫”,并非良心发现。这些官僚的获赏、受封的代价是人民的血泪与苦难。(摘自高中语文第五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三、细腻的心理描写这篇小说生动感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故事的开端就写了官府逼迫之下成名的深刻的心理矛盾,这一方面是苦无生路,忧闷欲死,而另一方面是在痛苦中挣扎,千方百计搜寻,“冀有万一之得”,正是这种心理矛盾促使他按“神”示的图去庙宇寻觅促织,在寻求促织中的希冀、急切、惊愕、狂喜等情绪变化无不与他的心理矛盾有直接联系,情理自然,真实感人。心理描写的另一特点,是围绕着人物的命运来写其心理变化。成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意外地捕到一只“巨身修尾,青项金翅”的促织,这时写了他的喜悦与珍惜,“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一句,道出其珍视的心情。待虫毙于儿手,儿又不知去向,顿时陷入绝望之中,“如被冰雪。怒索儿”正表现“由喜而怒”的心理变化。"得尸于井”,发现幼子投井自杀,自然地“化怒为悲”,由“抢呼欲绝”\n的悲恸,继又转为无限的悲愁:“……相对默然,不复聊赖。”发现幼子复苏,成名夫妇仅是“心稍慰”,因为缴纳不上促织会使家破人亡,因此,成名陷入焦虑,甚至“亦不复以儿为念”。正在这时,又发生了意外情况:“门外虫鸣……虫宛然尚在”,绝望中出现了希望。终于得到“意似良”的小促织,这才“转悲为喜”。在"试斗”时,又发生了“惭一一大喜一一惊一一惊喜”的心情变化。成名的一系列感情变化与其悲欢离合的命运紧相联系,这就给人以更加真实的感觉,使人物形象也更为丰满。(摘自高中语文第五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