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31 KB
- 2022-08-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化学必修2教案蔡本松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课标内容: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会考考纲:1.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b)2.能画出广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二)过程与方法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通过1-20号元索的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学习,扩展到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初步体会归纳与演绎的学习方法。(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了解物质运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n教学重点:了解原子的结构,能画出广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下表是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一些参数,请根据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问题解决:1.原子是由、和三部分构成的。2.在原子中,质量集中在上,其大小是由和Z和决定的。3.在原子中:==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交流与讨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正负电荷相互吸引,那为什么电子不会落入原子核内呢?2.进行新课讲解:原子核外电子并不是静止的,而是绕原子核做高速圆周运动,\n它们之间的引力提供了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摆脱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的倾向,所以,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电子既不能被原子吸入核内,也不能离开核自由运动。过渡:那么,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如何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的呢?-、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科学探究:根据所给的一些数据,请你总结电子运动的特征①核外电子的质量:9.10X10-31kg②炮弹的速度2km/s,人造卫星7.8km/s,宇宙飞船11km/s;氢核外电子2.2X108m/s③乒乓球半径:4X10-2m;原子半径:nX10-10m结论:电子运动的特征是:电子质量,运动速度,运动空间范围。过渡: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知道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作高速运动。那么,原子核外电子是怎样绕原子核运动的呢?2.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自学检测:完成表2\n设疑: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分层排布有什么规律?3.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思考与交流:看表3,总结原子核分层排布有什么规律⑴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总是从能量的电子层排起,然后由往排;⑵各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⑶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8(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日不超过18,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练一练:\n1•请分别画出9号氟元素和15号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周期性变化规律,程与方法(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微粒半径及大小比较。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二)过1.运用归纳法、比较法,培养学生抽彖思维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归纳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n教学重点: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变化的规律,微粒半径及大小的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根据核电荷数为1一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以发现: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你知道其中的规律吗?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完成下列表格内容:表一1广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设疑:核外电子排布呈现规律性变化,那么,元素的性质与核外电子的排布有什么联系呢?是否也呈现规律性变化呢?2•进行新课二、元素周期律讲述:人们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序数在数值上就等于该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交流与讨论:下表是1—18号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n的递增而0设疑:具有相同的原子,其半径随你对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是怎样理解的?你的解释是:过渡: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和元素的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那么,元素的性质是否也有相应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呢?2.元素金屈性、非金屈性的递变规律\n讲解:人们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某些性质有助于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⑴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自主阅读:请阅读教材P5页信息提示,完成下表内容。表一3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⑵笫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实验探究: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根据实验:完成表格你的结论是:①元素金属性递变规律:过渡:金属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存在递变规律,那么非金属元素是否也存在相似递变规律呢?\n探究活动:研究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探究活动:阅读并分析表一6,根据1广17号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结合表一5,探究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变化规律及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递变规律。表一6原子序数为1P17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n①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变化规律是:②元素最高价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的变化规律是:④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是:3.元素周期律⑴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的规律叫做兀素周期律。⑵兀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了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递增发牛.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笫三课时一、教学目标\n原了结构的关系能力习兴趣(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教学重点:周期表的结构;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周期表的结构;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三、教学过程:\n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至今已经发现了100多种元素,人们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其编排起来,得到了我们现在的元索周期表,而绘制出第一个元索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所以又将元素周期表称之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直观地反映了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规律2.进行新课三、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交流与讨论: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横行称为周期。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多少个周期?每个周期各有多种元素?元素周期中,纵行称之为族。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多少个族?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①周期第1周期(共个)第2周期(共种元素)第3周期(共周期第4周期(共第5周期(共种元素)(个横行,个)第6周期(共第7周期,目前发现种元素)个)②族表示)族表示)(个纵行,\n列)个,共列)练一练:找岀氯、硫、钠、铝,氛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屮的位置(所在的周期和族),分析这些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和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的关系。除氛元素外,其他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该元素所在的族序数有什么关系?①氯、硫、钠、铝,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氯:第周期、第族;硫:第周期、第族;钠:第周期、第族;铝:第周期、第族;氛:第周期、第族②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该元素所在的族序数关系是:活动与探究:下表是?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形成的难易程度和热稳定性,根据表屮所提供信息,探究下列问题。2.试分析同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加有何变化?问题解决:\n1.?a族元素随着电子层数增加,金属性,非金属性2.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逐渐,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获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表现形式同一周期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因此,同一周期的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①用虚线画出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界线②在图中4个箭号旁的方框中分别用简要的文字说明元素金屈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③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写出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符号(放射元素除外)。\n过渡: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屮的位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特点。那么,元素周期表有何应用呢?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指导阅读:阅读教材p9页内容,总结一下元素周期有何应用,并完成下列问题。①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测元素的,预测其;②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找到,如等;①在过渡元素(和元素)屮寻找各种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髙温、耐腐蚀的合\n金材料。第二单元微粒间的作用力【知识目标】1•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的形成;2•初步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原子、离子和离子化合物。【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化学物质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学习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2•在分析、交流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儿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情感目标】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n【重点、难点】离子键、化学键【教学方法】讨论、交流、启发【教学用具】ppt等【教学过程】讲述: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大量的化学物质,例如食盐、氧气、水等。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这些微粒是怎样结合成物质的?问题:食盐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食盐晶体能否导电?为什么?什么情况下可以导电?为什么?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发言。多媒体展示图片(食盐的晶体模型示意图及熔融氯化钠和溶液导电图)\n宀_解释:食盐晶体是由大量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组成。我们知道阴阳离子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食盐品体不能导电,说明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问题:为什么食盐晶体中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呢?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阐述:这些事实揭示了一个秘密:钠离子和氯离子Z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而且很强烈。问题: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是怎样形成的呢?要回答上述问题,请大家思考氯化钠的形成过程C学生思考、交流、发言。板演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因为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叫离子键。键即相互作用。氯化钠的形成是由于离子键将钠离子与氯离子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板书: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问题:钠离子与氯离子Z间的离子键是不是只有吸引力?也就是说钠离子与氯离子可以无限制的靠近?学生思考、讨论、发言\n归纳: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有吸引力(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也有排斥力(原子核与原子核Z间、电子与电子Z间),所以阴阳离子Z间的距离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它们只能在这两种作用力的平衡点震动。如果氯化钠晶体受热,吸收了足够的能量,阴阳离子的震动加剧,最终克服离子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此刻导电也成为可能。引申:自然界中是否存在独立的钠原子和氯原子?为什么?说明:原子存在着一种“矛盾情绪”,即想保持电中性,又想保持稳定。二者必选其一时,先选择稳定,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同时原子变成了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形成电中性的物质。因此,任何物质的形成都是由不稳定趋向于稳定。也正是原子有这种矛盾存在,才形成了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物质。所以说:“矛盾往往是推动事物进步、发展的原动力”。问题:还有哪些元素的原子能以离子键的方式结合呢?这种结合方式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吗?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活泼金属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活泼非金属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它们之间最容易形成离子键。例如元素周期表中的na、k、ca、及f、cl、、o、s等。由这些阴阳离子随机组合形成的物质有naf、k2s、cao^mgcl2>na2o等。活动探究:分析氯化镁的形成过程。我们把通过离子键的结合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即含有离子键的\n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板书:离子化合物:许多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合物。讲述: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我们该用什么工具准确地表达出离子化合物呢?元素符号似乎太模糊了,不能表示出阴阳离子的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达阴阳离子的形成,但是太累赘,不够方便。考虑到阴阳离子的形成主要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我们取元素符号与其最外层电子作为工具,这种工具叫电子式。用点或叉表示最外层电子。例如原子的电子式:namgcaalosfcl阳离子的电子式:na+mg2+ca2+\n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naf、cao>mgcl2、rm2o、k2s列举两个,其余由学生练习。引申:我们由氯化钠的形成发现了一类物质即离子化合物。那么,其它物质的情况又如何呢?问题:氯气、水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是不是它们的组成微粒间也存在着作用力呢?学生思考、交流、发言。说明:两个氯原子之间一定是通过强烈的相互作用结合成氯气分子的,水中的氢原子与氧原子之间一定也存在着很强烈的相互作用。而且这些强烈的相互作用力与离子键有些不一样。我们将这种相互作用叫共价键。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学习。我们将物质中这些直接相邻原子或离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统称为化学键。\n板书:化学键:物质屮直接相邻原子或离子Z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总结:世界上物质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我们目前知道的元素却只有100多种,从组成上看正是100多种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千千万万种物质。才有了我们这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而这些原子形成物质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即由不稳定趋向于稳定。这是自然规律。课后思考题:1.认识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试分析氯化氢、氧气的形成。2.结合本课知识,查阅资料阐述物质多样性的原因。二、共价键1.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2.成键微粒:一般为非金属原子。形成条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Z间或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与不活泼的某些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分析:成键原因:当成键的原子结合成分子时,成键原子双方相互吸引对方的原子,使自己成为相对稳定结构,结构组成了共用电子对,成键原子的原子核共同吸引共用电子对,而使成键原子之间出现强烈的相互作用,各原子也达到了稳定结构。板书:3.用电子式表示\n练习:的形成过程。讲解: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讨论和学习中,看到原子结合成分子吋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存在于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也存在于分子内非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而前一种相互作用比较强烈,破坏它要消耗比较大的能量,是使原子互相联结形成分子的主要因素。这种相邻的原子直接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板书:三、化学键\n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讨论:用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学键形成的过程。教师小结: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列表对比离子键和共价键作业:板书设计:二、共价键\n三、化学键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列表对比离子键和共价键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第一课时同素界形现象】\n【教学目标】1、从同素界形现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2、从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等碳的同素异形体为例,认识由于微观结构不同而导致的同素异形现象【教学重点】以金刚石、石墨为例认识由于微观结构的不同从而导致的同素异形现象【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和纳米管道的结构【教学过程】【引入】人类己发现的元素仅百余种,可它们却能形成数千万种不同的物质。这是什么原因呢?【思考】金刚石和石墨都是c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区别?【展示】金刚石与石墨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同学们从视觉上感受差异性。\n【归纳】同素异形体定义:强调:实例:【讲述】构成金刚石的微粒是C原子,C原子以共价键相连,结合成空间网状结构,金刚石的基本结构单元是正四面体;构成石墨的微粒是C原子,C原子以共价键相连,在石墨的每一层,每个C原子与周围3个C原子以共价键相连,排列成平面六边行,无数平面六边行形成平面网状结构,石墨的不同层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列表比较】【思考】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在硬度和导电性冇差异?【介绍】明星分子“足球烯”\n【思考】足球烯结构和金刚石、始末、纳米管道有何不同2>3、【设问】na和na+是同素界形体吗?【讲述】除了c元素有同素异形体外,o、s、p元素也有同素异形现【板书设计】一、同素异形现象\n1.同素异形体:2.强调:①同种元素②不同结构(性质不同)③可以相互转化3.实例:①金刚石与石墨②氧气与臭氧③红磷与口磷【第二课时同分异构现象】【课题二】同分异构现象\n【教学目标】1、以同分异构现象为例,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有关系。2、以正丁烷和异丁烷、乙醇和二甲醸为例,认识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彖3、运用活动与探究方法,学习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同分异构现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这一观点。学生依照碳原子成键的可能方式动手实验,探究原子的不同连接方式和连接顺序,观察原子在分子中的空间位置,将会对分子的空间结构、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学重点】以正丁烷和异丁烷、乙醇和二甲瞇为例,认识由于微观结构不同而导致的同分异构现象【教学难点】各种同分异构现彖【教学过程】【复习回顾】1同素异形体的定义:。\n2・常见的同素异形体有、、。【知识梳理】依据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价键规律,请你思考一下你可以拼成几种分子式符合c4h!0的结构?请用结构式表达出来。(对不填满也可再加)⑶??【课堂活动】P20制作分子结构模型【归纳总结】1同分异构现象:2同分异构\n体:。说明1:概念中的“结构”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①主链碳数不同一一碳链异构②支链(或官能团)位置不同一一位置异构③官能团不同一一类别异构。说明2:分子式相同,式量必相,但反Z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式量相同,并不表示分子式就一定相同。举例说明。说明3:分子式相同,组成元素质量分数必相同,反Z则不一定成立。举例说明。说明4:同分异构体的最简式必相同,但最简式相同,则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说明5:同分异构体的熔沸点比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因为支链越多,分子就越不容易靠近,分子间距离越远,分子间作用力也就越小,熔沸点越低。3.写出你所了解的同分异构体的名称及结构式:【例题】下列说法止确的是:\n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是同一种物质b.相刈•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一定为同分界构体c.金刚石和石墨是同分异构体d.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种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小结】“三同”的比别:\n【第三课时不同类型的晶体】【教学H标】1、以不同类型的晶体为例,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有关系。2、认识不同的物质可以形成不同的品体,不同类型的晶体的结构、构成微粒、物质性质不尽相同各有特点。3、认识原子品体、离子品体、分子品体的结构与物理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这一观点。培养学生自觉的在事物的实质和现象之间建立联系,训练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培养高品质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相关晶体的结构、构成微粒与物理性质【教学难点】相关晶体的结构【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定义\n义:【知识梳理】1.自然界中的固态物质分为和晶体具有规则的o2几何外形的原因.构成晶体的微O【板书】■离子晶体是业亠1义:)定o2)在nacl晶体屮①每个股+离子周围同时吸引着个C1-离子,每个C1-离子周围同时吸引着个na+离子;②晶体屮阴阳离子数目Z比是;;3)注意:一③在nacl晶体中是否有nacl分子存在?个晶胞中离子的四种位置①、晶胞里的离子②、晶胞面上的离子③、晶胞棱上的离子④、晶胞顶点上的离子4)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①一般说来,离子晶体硬度,密度,有较的熔点和沸点;(为什么?)\n品体的导。二.分子晶体1)定义:子晶体。①举例:的构成微粒是否是分子。2)物理性质的品体叫做分②判断的方法:看晶体①分子晶体具有较的熔沸点和较的硬度,如co的熔点为-199°C,沸点为一191.5°C。(为什么?)②分子晶体导电性。3)常见的分子晶体卤素、氧气、氢气等多数非金屈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屈氢化物、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大多数有机物4)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在二氧化碳的晶体中,每个二氧化碳的周围有个二氧化碳分子三.原子晶体义:粒力定O2、构成微0作用o3、原子晶体物理性质的特点:a.熔、沸点b.硬度c.溶解性4、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在sio2晶体中,每个si原子和个。原子形成个共\n相结合成键。【回顾】金刚石、石墨的晶体结构四.金属晶体及其特点专题二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不同的化学反应其速率不同,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知道反应的快慢受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的影响。2、认识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3、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学会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n重点难点:化学反应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展示图片资料,使学生了解自然界或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进行有快、慢之分。例如,爆炸、铁桥生锈、奶的变质、溶洞的形成。结合这些例子说明人类需要控制反应进行的快慢[提出问题]怎样比较和判断反应的快慢?请提出你认为可行的方法,并进行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収两只小烧杯,各加入25ml蒸倔水、无水酒精。取两小块绿豆般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分别投入盛有蒸傳水、酒精的两只小烧杯中,观察、比较和记录发生的现象。通过观察可得,蒸镉水与金屈钠的反应比无水酒精剧烈,钠较快消失,产生的气泡十分剧烈,使钠在水面迅速游动,而金屈钠在无水酒精中只是缓缓放出气体。[教师补充讲解]同学们通过肉眼观察来比较两种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实验还说明反应主要决定于反应物的性质。但是,如果只是研究一个化学反应的快慢,例如只判断金属钠与无水酒精反应的快慢,该怎么办?[交流讨论][归纳小结]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两种或儿种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但是要判断一个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应当看该反应反应物单位时间里减少的量或生成物单位时间增加的量。由于反应都在一定的容器或一定体积的溶液中进行,反应物或生成物量的变化可以通过容器或溶液中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一、化学反应速率\n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2、化学反应速率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來表示。其常用单位是mol/(1.min)或mol/(1.s)[交流讨论]我们已经知道,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而外界条件也是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请大家依据自己的经验和学过的知识来讨论哪些外界条件能影响反应速率,又是怎样影响的?[实验探究]演示实验p422-5,2-6探究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n[归纳小结]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反应物的性质。外因:温度,温度越髙反应速率越快;催化剂,能大大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反应气体的压强、固体反应物的颗粒度等因素对反应速率都有影响。[思考与交流]1、人们为什么使用电冰箱储存食物?实验室通常要将两种块状或颗粒状的固体药品研细,并混匀后再进行\n第2课时教学H标:1、认识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限度的涵义,初步学会根据反应速率判断化学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初步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限度的因素。2、通过对“提高煤的燃烧效率”的讨论,认识控制外界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化学反应限度的涵义和影响因素。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影响。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之间是按照方程式中的系数比进行反应的,那么,在实际反应中,反应物能否按相应的计量关系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呢?在化学的发展史上,有一件与Z有关的事曾经引起了化学家极大的兴趣。(炼铁高炉尾气之谜)。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反应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交流讨论][教师小结]上述实验说明反应并不完全。科学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许多反应都是可逆的,如氯气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氮气与氢气的反应等。[教师提问]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不能完全消耗,存在着一个反应程度的问题,请分析当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时,化学反应所表现岀来的特征?(从速率、物质的浓度两方面来分析)[交流讨论]\n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归纳]可逆反应有两个方向,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将保持不变,反应达到最大的限度。[教师讲解]当反应的条件改变后,若正、逆反应速率不能保持相等,反应原有的限度改变,浓度、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的改变都可能改变反应原有的化学限度。在工业生产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规律,选择和控制反应的条件,使化学反应能更好地符合人们的预期效果。[问题解决i]为什么增加高炉的高度不能减少co的浓度?(1)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减少co的浓度?[问题解决ii]因为改变条件要改变反应进行的快慢,改变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还可能改变反应进行的程度,试分析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提高煤的燃烧效率?[总结]化学反应限度的涵义、影响因素及研究化学反应限度的实际意义。\n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能根据事实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能说出中和热的涵义。2、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通过实验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中和热等基本概念。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块生石灰,加入少量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观察到了什么现彖?触摸试管外壁时有何感觉?说明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结论]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糊状的蛍氧化钙,试管发烫,说明反应放11!了热能。[设问]热能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除刚才的这个反应,英它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是不是也会有能量变化呢?其表现形式又是怎样的?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举例\n说明。[学生举例、说明][归纳小结]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些能量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量的变化。[设疑]那么,化学变化中热量变化的具体形式又有哪些呢?这将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研究、探讨,从屮我们还可以了解到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学生分组实验][思考与讨论]用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反应中的热量变化,那么,你将釆取哪些简单易行的办来了解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各有什么优缺点?[反思、交流与评价]1、实验过程中,你白己最满意的做法是什么?最不满意的做法是什么?2、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其他同学给了你哪些启示?你又给了他们哪些启示?[演示实验][思考与讨论]\n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你得出了哪些结论?写出反应方程式。2、你觉得做这个实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可以做哪些改进?实验中对你最有启发的是什么?[小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设疑]通过前而的学习,我们知道燃烧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的,而氢氧化锁晶体与氯化镀晶体的反应是吸热的,那么,作为一类重要而常见的反应,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来揭开这个秘密。[学生分组实验][讨论与交流]1、通过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如何解释?2、通过这个实验,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研究方法?3、要明显的感知或测量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减小你与同组同学的实验结果的差异?[教师讲解]\n1、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2、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虽然不同,反应物也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由于三个反应中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量都相等,生成水的量也相等,所以放出的热量也相等。3、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lmol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4、要精确地测定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是要注重“量的问题”,二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小实验误差。[总结]本节课我们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实验为主要的研究手段,初步探讨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主要形式。相信通过学习,同学们会有许多收获。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也必然会有更深层次的问题涌现出來,比如: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伴随有能量的变化?为什么有的反应放热,有的反应吸热?如何来合理地表达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课上进一步探讨。\n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和理解对逆反应的概念,形成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2、理解可逆反应达到一定的限度时v(正)=v(逆)。过程与方法:经历化学反应限度、实验对该问题的再认识,理解形成了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教学重点:1、可逆反应的概念2、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的形成教学难点:理解可逆反应达到一定的限度时V(正)二V(逆)\n教学过程:知识回顾:1、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内或來表示。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等。思考与交流:一个反应在实际进行时,反应物能否按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物质的计算关系完全转变为生成物?如果能,是在什么条件下?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新课导入:实验内容:①在盛有3^4mllmol/lcacl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Imol/lna2so4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为止,静置。②汲取上层清液置试管中,加入适量的Imol/lna2co3溶液,观察现象。\n“一定”或“不一定)结论:任何化学反应的进程都有一定的(填完全参加了反应。讨论:从这一实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如何理解这一“限度”呢?,即正向反应和结论:科学研究表明,不少化学反应都具有逆向反应能进行。二、化学反应的限度:1、可逆反应(1)概念:一定条件下,既能向又能向进行的叫b:可逆反应。(2)注意沱:“可逆”是绝对的不可逆”是相对的。可逆反应在写化学方程式时不用“二\n”而应用“2、化学反应的可逆性是普遍存在的吗?3、思考与讨论:在密闭容器中加入2发生反应:h2(g)+i2逆向反应2hi(g)\n对于以上反应,请分析:(1)当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哪个大?(2)当反应刚开始吋,正反应与逆反应哪个反应速率大?(3)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如何变化?(4)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与(逆)怎样变化?(5)反应进行到什么时候会“停止”?(6)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如何变化?(7)给这个状态命名:(8)反应真的停止了吗?4、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一定条件下,反应里,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了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反应达到了限度的状态。5、如何理解可逆反应达到一定的限度时,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v(正)二v(逆)?例如,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3h2=2nh3,对该可逆反应,表示正、逆反应速率可以用n2或h2或nh3来表示:(1)单位时间内,有lmoln2反应掉,同时有lmoln2生成(2)单位时间内,有3molh2反应掉,同时有2molnh3反应掉(3)单位时间内,有lmoln2生成,同时有2molnh3生成以上均表示v(正)=v(逆)\n第三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和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2)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教学重点]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教学难点]通过对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教学方法]实验探允法一一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思考、交流、归纳、小结。[教具准备]1.铁丝、铜丝、锌片、铜片、石墨棒、稀硫酸、cuso4溶液、znso4溶液,乙醇、西红柿(或其他水果),灵敏电流计、烧杯、导线2.多媒体课件[引入新课]F而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来探究化学能与电能Z间是如何转化的\n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分析思考与交流化学能要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才能转化为电能。要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不通过热能而直接转化为电能,把可产生的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就要设计一种装置。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高效利用燃料、不浪费能源、开发出高能清洁燃料?[讲授新课]实验探究[实验2-4]实验1:把一块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n实验2: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实验3:在导线屮接入一个灵敏电流计。交流与讨论(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冋答)1、锌和稀h2so4H接反应的实质是什么?2、什么原因造成实验1和实验2中的现彖的不同?3、铜片与稀硫酸不反应,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为什么在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你认为这种气体可能是什么?锌片和铜片上可能分别发生什么反应?如何证明?4、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发牛偏转,偏向何方?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n分析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f有电流产牛一产牛电能f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一原电池。外电路电子定向移动分析原电池的微观原理启发归纳在原电池中,从不同角度判定电极名称1.指针偏向哪一极,该极为正极,另外一极为负极。2•从电极材料,金属活泼性判断。3.相对活泼金属为负极,相对不活泼金属为止极。\n第26页共46页\n正极(铜片)2h++2e-二h2f(还原反应)电池总反应式:zn+2h+=zn2++h2t实验探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需要什么组成条件?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进行探究实验设计,看谁组装的原电池最多?请归纳原电池的组成条件?[课堂小结]依据板书[课堂练习]8-石墨与稀硫酸进行实验。\nfe是极,发生反应,电极反应是石墨是极,发生反应,电极反应是[板书]第三节化学能与电能-、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一)火力发电工作原理(二)原电池1•概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3.原电池的电极名称负极:电子流出(电流流入)的一极(较活泼金属),发生氧化反应。\n正极:电子流入(电流流岀)的一极(较不活泼金属),发生还原反应。3.电极反应式与电池总反应式负极(锌片)zn+2e-=zn2+(氧化反应)正极(铜片)2h++2e-=h2t(还原反应)电池总反应式:zn+2h+=zn2++h2t4.组成原电池的条件(两极一液一连线)①电极: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材料作电极。②溶液:两电极均同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导线:两电极用导线相连,形成闭合电路。原电池化学反应本质:能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n第27页共46页第二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教学H标:【知识与技能】\n1、通过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实例——电解和电镀的教学活动,了解电极原理、电解和电镀的重要性。2、了解日常所用的手机、数码相机等产品的充电、放电原理。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1、运过实验探究方法,通过氯化铜溶液的电解学习电解原理。2、播放电解原理的电脑课件,加深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电解原理和以电解cucl2溶液为例得出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的电解的一般规律。【教学难点】理解电解原理以及铜的电解精练中非惰性电极时电解产物的判断。\n【教学过程】【引入】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不但要利用化学反应,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且要利用化学反应使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一般通过电解的方法來完成。你能举出在我们已学过的化学课程里涉及利用电解反应来制取新物质的例子吗?【师问】忆一忆:在我们已学过的化学课程里,涉及利用电解反应来制取新物质的例子?简要的了解C【投影】在U形管中加入饱和氯化铜溶液,用石墨棒作电极,接通电源,电解数分钟后,观察现象。\n【师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生】cucl2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生成了铜和氯气。电流的作用是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师讲】与原电池的两极有区别,这里的两个电极叫阴极,阳极。电解池中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叫阳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叫阴极。【板书】1.电极名称和电极反应第28页共46页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投影】[交流与讨论]试分析氯化铜溶液电解发生的反应,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总化学方程式。\n【板书】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阳极:2d2e—=c!2t氧化反应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cl2t阴极产物阳极产物【师讲】由上可知,电解反应是电解质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在电极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叫做电解。【板书】一、电解1.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师问】电解的能量转化形式是?【生】电解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n运动?没有得失电子?cu2++2e二cu-2e—=cl2t【板书】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投影】[交流与讨论]1.使用的电极是活性的还是惰性的?2、通电前,氯化铜溶液中存在哪些阴、阳离子?3、电子的流动方向如何?外电路上的电流方向怎样?4、根据阴阳两极的反应产物分析,接通直流电源后,阴、阳离子怎样5、在cucl2溶液中,存在cu2+、cl—、h+、oh—,为什么h+和oh—【生】在阴极,由于cu2+比h+易得电子,cu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在阳极,由于cl—比oh—易失电子,cl—失电子生氧化反应:2cl-【师问】阴阳离子得失电子的顺序如何判断?有无规律?\n【投影】阳极:应是失电子能力强的优先反应,阴离子放电顺序为:(活泼电极〉)s>i>br>cl>oh>含氧酸根>£、阴极:应是得电子能力强的优先反应,阳离子放电顺序一般为:ag+>fe3+>cu2+>h+>pb2+>sn2+>fe2+>zn2+说明:离子放电顺序和离子本性、离子浓度、电极材料、电压等很多因素有关,这里只是一般顺序。【过渡】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直流电通过,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还能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电离?【主】在熔融状态下,也能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师讲】可见,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通电时也能发生电解。工业上冶炼k、ca>no常常是电第29页共46页2\n解它的熔融盐,冶炼铝是电解熔融的氧化铝。【边讲边板书】3•电解原理: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电离出自市移动的离子,通电时,自由离子作定向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师问】电解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请大家想一想,要组成一个电解池,至少应该需要什么条件?【生】电源、电极、电解质溶液、用导线连接成闭合电路。【板书】4.电解池的组成条件:①与外加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活泼性相同或不同)②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电路【师】前而我们学过了原电池,比较电解池与原电池\n程式。式。【投影】略(比较电解池与原电池)二、电解原理的应用1.电解熔融的氯化钠2.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投影】课堂练习:1•写出用碳棒作电极电解熔融的nacl的电极反应式和电解的化学方2•写出用碳棒作电极电解nacl溶液的电极反应式和电解的化学方程阳极:2d--2e-二c!2t阴极:2na++2e-=2na电解熔融食盐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t+2na阳极:2cl—2e-二c!2t阴极:2h++2e-二h2t电解食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t+cl2f\n【生】阅读课本拓展视野【师】粗铜是含有锌、银、金等杂质的铜板,将粗铜板作阳极,由于金属单质失电子的能力强于溶液中的蛍氧根离子,所以,锌和铜失电子转化为阳离子进入溶液,金、银等杂质成为阳极泥而成降。反应如下:【板书】3.铜的电解精练阳极:zn-2e=zn2+cu-2e=cu2+【师】此阳极为非惰性的金属,阳极材料木身参加氧化还原反应,以纯铜作阴极,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溶液,电解时,溶液中的cu2+优先得到电子成为单质覆盖在阴极上,【板书】极阴:cu2++2e=cu【师】如此进行的电解反应,可得到纯度大于99.9%的精练铜.第30页共46页\n【板书设计】第三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一、电解原理1.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2.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3.电极名称和电极反应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cu2卄2e=cu还原反应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2d—-2e-=cl2t氧化反应二、电解原理的应用1.电解熔融的氯化钠2.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3.铜的电解精练阳极:zn~2e=zn2+cu~2e=cu2+极阴:cu2++2e二cu\n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一节天然气的利用一甲烷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川甲烷的存在及储量情况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甲烷的结构式和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学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4、了解甲烷及其取代反应产物的主要用途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重点、难点:甲烷的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教学过程:通过简单计算确定甲烷的分子式\n子结构画出碳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测甲烷分子的结构。一、甲烷的分h??电子式:h:c:h??h化学式:ch4hl结构式:h?c?h|h\n二:甲烷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比空气轻,是天然气、沼气(坑气)和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天然气中按体积计,ch4占80%〜97%)。2:化学性质:甲烷性质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以下反应:(1)可燃性(甲烷的氧化反应)???co2?气??h2o?气??890千焦ch4?气??2o2?气??点燃学生实验:①ch4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不褪色证明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镭酸溶液褪色。\n结论: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与强酸、强碱及强氧化剂等不起反应(2)取代反应:②取代反应实验观察现象:色变浅、出油滴、水上升、有白雾、石蕊变红。在室温下,甲烷和氯气的混合物可以在黑暗中长期保存而不起任何反应。但把混合气体放在光亮的地方就会发生反应,黄绿色的氯气就会逐渐变淡,有水上升、有白雾、石蕊试液变红,证明有hcl气体生成,出油滴,证明有不溶于水的有机物生成。定义一一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chd32c124均不溶于水光光光光\n取代反应与置换反应的比较:3、用途:甲烷是一种很好的气体燃料,可用于生产种类繁多的化工产品。[第2课吋]教学目标:1、学握烷桂、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等概念\n2、了解常温下常见烷烧的状态3、通过探究了解烷坯与甲烷结构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探究能力重点、难点:同分异构体的写法教学过程:」:烷疑:结构特点和通式:桂的分子里碳原子间都以单键互相连接成链状,碳原子的英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这类型的桂又叫饱和绘。市于c-c连成链状,所以又叫饱和链坯,或叫烷坯。(若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坯。)分别书写甲烷、乙烷、丙烷等烷烧的结构式。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甲烷、乙烷、丙烷等都是烷怪的同系物。关于烷炷的知识,可以概括如下:①烷坯的分子中原子全部以单键相结合,它们的组成可以用通式cnh2n+2表示。②这一类物质成为一个系统,同系物之间彼此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③同系物之间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则随分子量的增大而逐渐变化。(桂基:坯分子失去一个或几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坯基,用表示;烷绘失去氢原子后的原子团叫烷基,如-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一价烷基通式为cnh2n+l-)二: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n定义: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彖。具有同分异构现彖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如正丁烷与异丁烷就是丁烷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属于两种化合物。熔点(°C)-138.4-11.7我们以戊烷(c5hl2)为例,正丁烷异丁烷T59.6沸点(C)-0.5看看烷烧的同分异构体的写法:了)先写出最长的碳链:c-c-c-c-c正戊烷(蛍原子及其个数省略然后写少一个碳原子的直链:4c3clc\n在主链上:(12c|c3c4c然后再写少两个碳原子的直链:把剩下的两个碳原子当作一个支链加121234c?c?c(即c?c?c?c)c3||cc4\n探究c6hl4的同分界构体有几种?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3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乙烯、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理解乙烯以及苯的氧化和加成反应。2、过程与方法:通过乙烯和苯分子结构的有序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抽彖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利用乙烯烷坯之间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乙烯、苯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想象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乙烯、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屮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乙烯和苯用途学习,感受化学学科的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通过分子结构模型,意识到化学世界的外在美。\n【教学重点】乙烯的加成反应、苯的取代与加成反应。让学生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有机基本反应类型,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正确认识,并能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特点。【教学难点】1、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苯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苯的取代反应与烷坯取代反应的区别。【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第二课时:苯的结构和杵质第三课时.习题课一•一、乙烯的结构和性质1.乙烯的分子结构ICChh分子式:c2h4,电子式:结构式:h结构简式:ch2=ch22.乙烯的物理性质\n性质⑴氧化反应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3.乙烯的化学①燃烧:(火焰明亮,有黑烟)②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用此鉴别烯桂和烷桂)。⑵加成反应\n有机化合物分子屮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叫加成反应。(可用此鉴别烯坯和烷坯)(工业制造酒精)4.乙烯的用途:化工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二、苯的有关知识1.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c6h6,最简式:ch分子的空间构型:平面正六边形。2.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特殊的气味,熔点5.5°C,沸点80.1°C,易挥发,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有毒。3.化学性质⑴常温下不能与澳水、酸性高猛酸钾溶液反应而褪色。⑵一定条件\n下可以和液浪、硝酸等发生取代反应:⑶加成反应:⑷燃烧\n(明壳火焰,有浓烟)4.苯的用途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于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医药、染料、香料,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第二单元食品中的冇机化合物一、乙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分子的结构;了解疑基的结构特征;知道乙醇的化学性质。2.能力与方法:\n通过乙醇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也价值观:通过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形成事物具有两面性的观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教学策略与手段1.在教学过程小,从学生实际岀发,优化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兴趣。2.通过故事引入,主要运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形象化的启发式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掌握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教材2.查找资料,制造多媒体课件3.准备实验用品及器具教学过程【课题引入】古往今来无数咏叹酒的故事和诗篇都证明了酒是一种奇特而富有魅力的饮料。材料一:杜康酒的由来\n晋代江统《酒诰》中道“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杜康造酒的由來。酒经过几T•年的发展,在酿酒技术提高的同时,也形成了我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來传颂着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儿人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等。【设疑】同学们知道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材料二:酒是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酒精是其主要成分,酒精的学名是乙醇,啤酒中乙醇含量为3%〜5%,葡萄酒含酒精6%〜20%,黄酒含酒精8%〜15%,—些烈性白酒中含乙醇50%〜70%。(均为体积分数)【过渡】为什么有的人“千杯万盏皆不醉”,而有的人则“酒不醉人人自醉”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酒的真实面貌。【启发思考】乙醇俗称酒精,乙醇的分子式c2h6o,根据c、h、o元素在有机物中的价键特征,大家能否推测乙醇具有的结构?【学生活动】推测乙醇可能的结构式材料三:定量实验探究乙醇的结构式【板书】一.乙醇1・乙醇的分子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设疑】物质的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那么乙醇的结构决定了乙醇具有哪些性质呢?\n【学生活动】观察酒精灯内的酒精,观察其颜色、状态和闻气味。【板书】2.乙醇的物理性质【引导】从刚才乙醇结构的推导过程及以前所学的知识,大家能推测出乙醇具有哪些典型的化学性质吗?【板书】3•乙醇的化学性质(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实验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教师演示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回忆以前学习的钠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填写下【板书】(2)氧化反应①燃烧一一常用的燃料方程式:材料四:燃料乙醇的使用不仅可节省能源,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巴西等国是推广汽车燃烧乙醇的最早的国家,我国燃料乙醇刚起步,2003年投产的吉林6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是国内乙醇生产规模之最。【板书】②催化氧化一一生成乙醛【实验2】多媒体课件展示和动画模拟“乙醇催化氧化的断键方式”方程式:【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6拓展视野一一酒与酒精及图3-12交警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n【师】乙醇性质的多样化,决定了乙醇在生活中的用途也很广泛。【学生活动】联系实际讨论乙醇的用途【板书】4•乙醇的重要用途:【小结】本节课重点学习了乙醇的化学性质。在乙醇的化学性质中,掌握乙醇催化氧化的断键方式。同时我们也对酒这种神奇的饮料有了全新的认识,不过同学们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千万不可饮酒。材料六: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唐代大诗人,传说他非常爱喝酒,且酒后常诗兴大发,故有“李白斗酒诗百篇”Z说。就是说,李白酒喝得越多,诗写得越多。其实喝酒,特别是大量饮酒,能刺激人的神经,使人处于一种不能自己的状态,往往表现为头昏脑胀、醉语连篇,严重者甚至会昏迷、损伤大脑神经,哪里还能写诗!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酒精的刺激会影响大脑发育,所以同学们一定不要饮酒,也应该劝告大人少饮酒!板书设计乙醇\n一、乙醇1.乙醇的分子结构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2.物理性质:3.化学性质(1)与na反应2ch3ch2oh+2na=====ch3ch2ona+h2t(2)氧化反应①燃烧:c2h5oh+3o2=====2co2+3h2o②催化氧化4.乙醇的重要用途二乙酸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用途。②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初步了解酯类化合物及其水解。\n(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辨证认识乙酸的弱酸性,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含义。②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③通过洗水垢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2)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实质课前准备:教具及用品:乙酸分子模型、食用醋、冰醋酸、稀醋酸、乙醇、浓硫酸、石盘$、碳酸钠、饱和碳酸钠溶液、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教学过程:[引言]黄酒为什么会有酸味?你知道食醋是怎样酿成的吗?[投影]传说在古代的中兴国,有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他儿子黑塔也跟杜康学会了酿酒技术。后來,黑塔率族移居现江苏省镇江。在那里,他们酿酒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就是“酉”加“二十一日”一一醋\n[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饮用的食醋,其主要成分是乙酸,因此乙酸又叫酷酸,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有机酸,下血我们进一步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板书]二、乙酸[展示]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板书]1、分子结构c2h4o2ch3cooh一cooh分子式结构简式官能团[说明]阅读P.68资料卡一一官能团乙酸的官能团竣基(一cooh)不能简单的把它看作是拨基和疑基的加和,而是一个新的整体。[展示]乙酸或白醋样品,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并闻英气味。并进行水和乙酸混合、乙酸和乙醇混合;将一瓶纯乙酸放入冰水浴中,片刻収出观察现象。[显示]2、物理性质[学生]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沸点117.9°C,熔点16.6°C。固态乙酸是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乙酸易溶于水和酒精。[过渡]乙酸的官能团是竣基(一cooh),其中氢原子可以电离为氢离子,从而使含竣基的物质具有酸性,乙酸的化学性质主要由竣基决定。[板书]3、化学性质[师]初屮学过乙酸有什么重要的化学性质?[生]乙酸是一种有机弱酸,具有酸的通性[追问]酸的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生]①能使酸性指示剂变色。②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③和碱、碱性氧化物反应[师]怎样证明乙酸具有酸性?[学生设计实验]1.醋酸屮加指示剂;2.与活泼金属反应;3.与na2co3反应。[学生实验]向两支试管屮各加入3ml稀醋酸溶液,分别滴加石蕊溶液、碳酸钠溶液。观察记录实验现彖。[板书]1、弱酸性\nch3cooh二二二二二ch3coo—+h+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t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科学探究]家庭中经常用食醋浸泡有水垢(主要成分caco3)暖瓶或水壶,以清除水垢。这是利用了醋酸的什么性质?通过这个事实你能比较出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吗?能证明乙酸是弱酸吗?[过渡]乙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述可以发生酯化反应。2.酯化反应[活动与探究][实验2]在1支大试管中加入两小块碎瓷片、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而上。[现彖]有透明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结论]乙酸与乙醇在有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无色、透明、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师]这种冇香味的油状液体就是乙酸乙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ch3cooc2h5+h2ch3cooh+hoc2h5乙酸乙酯\n[讲述]像这种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根据本实验,请同学们讨论下列问题:1、如何配制反应混合物?2、浓h2so4起什么作用?3、为什么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导管口为何不能插入碳酸钠溶液中?4、酯化反应屮生成物水分子里的氧原子是由醇提供,还是由竣酸提供?5、酯化反应还属于哪一类有机反应类型?[生]1、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2、浓h2so4起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作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率;作吸水剂,可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3、因为:乙酸乙酯在无机盐溶液屮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除去挥发出的乙酸,生成无气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气味;溶解挥发岀的乙醇。防止倒吸。4、[师]采用同位素示踪法确定产物h2o中的氧原子的来源对象。根据:ch3cooh+hl8oc2h5=====18ch3cooc2h5+h2o,证明,乙酸乙酯是乙醇分子屮的乙氧基(ch3ch2o-)取代了乙酸分子中竣基上的羟其(一oh)的生成物5、酯化反应又属于取代反应。[师]酯化反应的产物是酯,可用作香料。酯化反应的逆反应称为酯的水解。[科学探究]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为何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n[板书设计]乙酸1、分子结构2、物理性质3、化学性质(1)弱酸性ch3cooh====ch3coo——+h+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f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2)酯化反应\n乙酸乙酯三、酯油脂教学目标1、了解酯、油脂的存在、概念、用途以及物理性质;2、能区分脂与酯,油脂与矿物油;3、理解油脂的结构,理解油脂的皂化反应等概念;4、理解酯化与皂化的关系,了解肥皂的去污原理。5、通过自制肥皂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兴趣教学重点:油脂的水解、皂化反应教学难点:油脂的结构和皂化反应教学过程:[引入]鸟语花香,花香来自何处?走过某家厨房,麻油炒菜,香气扑鼻,香气来自什么物质?烤肉四处飘香,来自什么物质?引入概念:\n酯:醇跟酸发主酯化反应的主成物脂:动物体内的脂肪,固态油:\n植物的果实,液态[研究酯的结构]复习:酯的形成,介绍甘油:丙三醇写出下列方程式:cl7h35cooh+c2h5oh->学生完成方程式,老师点评依据上面的方程式,使学生对油脂的结构有深的认识: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可以形成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学牛阅读信息提示,找出以下信息]1、酯和脂的区别与联系2、植物油和矿物油的区别与联系[归纳油脂物理性质]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归纳物理性质: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能溶于酒精、汽油(衣服干洗原理),熔沸点低(纯净物为分子品体),有香味[实验研究脂的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油脂的水解实验问题:\n油脂在水中和酒精中溶解性一样吗?如何证明油脂已经反应完全?如何使产物析出并得到?皂化反应:通过ch3cooch2ch3的酸性/碱性水解反应做铺垫,帮助学生理解水解反应问题: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有什么关系?找11!断键位置,指出反应类型?练习:写出硬脂酸卄油脂酸性条件下水解的方程式[介绍盐析]用“在制取乙酸乙酯时,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z—即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其析出”做类比,介绍盐析[归纳制肥皂的步骤][其他可能化学性质]简单了解,如果高级脂肪酸中有碳碳双键,那么该油脂可以发生那些反应?回忆得到结果:加成(与盘气,澳水,氯化蛍等),植物油一般含有碳碳双键[用途]油脂的用途:营养物质,工业原料,制肥皂、廿油、人造奶油、脂肪酸、油漆等。[自学肥皂的去污作用]\n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一、学习目标1.通过乙酸乙酯合成途径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简单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思路。2.在认识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等简单的有机反应的基础上,分析从乙烯制取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了解有机物合成的路线和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乙酸乙酯的几种合成途径,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思路。三、设计思路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学习要求,运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简单有机物的合成反应。教学中通过交流和讨论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从乙烯制取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初步认识人们是怎样合成有机物的;同时通过合成实例的分析认识实验、比较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四、教学过程[激发情感]通过以下两个方而来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合成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科技领域的地位:①近儿百年来,有机化学家已经设计和合成了数百万种有机化合物,极大地丰富了物质世界。②在20世纪,有机合成和金属有机化学领域共获得10届诺贝尔化学\n奖。[问题情境]由于白然条件的限制,天然有机化合物往往难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需要通过化学方法来合成新的有机化合物。那么如何运用化学方法来合成新的有机化合物呢?[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材第76页的『交流与讨论』,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交流与讨论」乙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也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依据乙酸乙酯的分子结构特点,运用已学的有机化学知识,推测怎样从乙烯合成乙酸乙酯,写出在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1.从乙烯合成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n2.合成有机物要依据被合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特点,选择适合的有机化学反应和起始原料,精心设计并选择合理的合成方法和路线。[思维拓展]和途径呢?除上述合成路线外,根据所学过的有机化学知识,还有哪些合成方法[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材《苏教版•化学2》第81页的图3-22“制备乙酸乙酯可能的合成路线”,分小组合作,展开讨论。[归纳总结]合成路线1:\n纳概述]合成路线2:合成路线3:[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写出上述三个合成路线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归\n以上三种合成路线,从理论上看都能在一定反应条件下实现,在实际生产中,还要综合考虑原料來源、反应物利用率、反应速率、设备和技术条件、是否有污染物排放、生产成本等问题来选择最佳的合成路线。[问题探究]若有甲酸(hcooh)s乙酸(ch3cooh)、甲醇(ch3oh)和乙醇(ch3ch2oh)在一定条件下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发生酯化反应,则理论上能生成几种酯?英中哪些是同分异构体?[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归结综述]创造新的有机分子是有机化学的重要课题。发现并选择利用有机化学反应,把反应物转化为具有特定组成结构的生成物,是合成有机物的关键。在有机合成中还要注意避免产生对环境有危害的污染物,降低能量消耗,提高原子利用率\n第46页共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