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2.00 KB
  • 2022-08-17 发布

【7A文】高中音乐鉴赏教案(全套)

  • 6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第一周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课题]:学会聆听  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一、《第六(悲怆)交响曲》二、《长江之歌》[教学目标]: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教学难点]: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回顾第一课内容,转入本课教学1、课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2、上课后提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乐曲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回答。3、提问法复习音乐的形式要素。通过“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新课《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1、用“讲授法”简介作者、背景。2、用“视唱法”熟记主部主题。3、完整地欣赏作品 (1)提出问题:A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B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2)欣赏音乐,并将音响与解说有机结合。1、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2、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3、欣赏中依据教材分析,做适当提示,促使完成音乐语言在内心的释读。对比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1、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片段),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2、唱《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画出旋律线,与《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进行比较,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线上节课已一画过。)3、标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二主题的节奏,拍击节奏,与《草原放牧》的节奏进行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4、复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第一、二主题。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长江之歌》1、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介绍。2、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3、作品欣赏 (1)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2)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3)复听歌曲听前提出问题: 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鼓励学生跟录音一起唱一、1、2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二、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乐曲,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拓展思考、完成拓展与探究的1,3,5题拓展与探究部分的1,3两题,让学生自己把课上分析、讨论的结果填入书上相应的表格里。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采用提问的形式完成。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做适当的补充。拓展与探究的第一、第三,旨在引导学生完整地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本身。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旨在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些欣赏音乐的方法,并且从理论上知道一些欣赏音乐的基本常识。教学反思:第二周〈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使用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理念:民族因素与流行因素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内容: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音乐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教学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教学重点、难点: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a、播放《超级女声民歌联唱》的视频b、学生欣赏超级女声演唱的几首民歌后,提问:你知道超级女声演唱的都是哪个地域风格的民歌吗?(湖南—龙船调;四川—康定情歌;台湾—阿里山的姑娘;安徽—凤阳花鼓)c、引出课题:高亢的西北腔二、教学新课冼星海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今天,我们就欣赏西北地域的民歌:花儿、信天游1、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a、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简要介绍:《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歌词的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歌词: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去容易摘去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其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b、播放歌曲,学生欣赏。2、欣赏《刨洋芋》a、学生浏览课件,了解歌曲介绍:《刨洋芋》表现了农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歌曲用起兴的方法开始,而后又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短小精悍,颇具隽永之艺术魅力。b、回答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心情如何?(轻快活泼,风趣幽默;喜悦,乐观)3、欣赏《脚夫调》a、阅读歌曲简介:歌曲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b、知识链接:什么是脚夫?(所谓脚夫,即为挑脚之人,亦即用肩挑背磨搞运输的村夫。山洞里没有大米,更没有南杂百货之类的东西,有的只是柴竹树木之类及竹木制品。脚夫们把这类物资一担担挑出去,又把山外的日用品一担担挑进来,闭塞的村庄就靠了这管血脉才得已生存。)【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c、播放音乐,欣赏《脚夫调》。4、音乐知识讲解a、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西北地区高原峥嵘,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其中“花儿”、“信天游”最具代表性。b、花儿:“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欣赏《花儿与少年》²互动链接:跟随录音,轻声唱一唱《花儿与少年》c、信天游:“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²欣赏《信天游》李娜演唱²互动链接:你还知道有哪些具有西北民歌特征的通俗歌曲吗?《黄土高坡》三、拓展探究1、请你说说西北地区的地理、地貌、生活条件、人文环境等情况。2、你能说出一首采用了民族素材的通俗歌曲吗?《花田错》王力宏演唱(二胡、京剧)课堂结语以二胡为代表的中国民乐器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下节课我们将欣赏的就是中国民乐。第三周独特的民族风【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民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征。2、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囊玛”、“爱情歌曲”等民歌体裁。从旋律、节奏特点等方面对三个民族的音乐进行比较。3、过程和方法: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代表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各组对自己收集到的本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对民族音乐产生、发展做适当的探究。【教学重点】聆听《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三首民歌,通过对比欣赏,分辨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教学难点】从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进行比较,认识三个民族的音乐特征。【教学过程】(一)学生服装走秀导入。三组学生分别派出三人展示本民族的服装并做些典型舞蹈动作,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三个民族的风格。(二)学生作业展示:三组各选派一名代表介绍三个民族的地理、风土人情等。1、介绍蒙古族:每年7月、8月间,草原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源于古代“祭敖包”的仪式,现已成为欢庆丰收的娱乐节日。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除摔跤之外,“那达慕”上还举行射箭、赛马、马术、赛骆驼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和歌舞表演。蒙古族能歌善舞。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表达了草原儿女独有的深情。长调流行于牧区,而短调则流行于半农半牧区。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欢快,动作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和马步最有特色,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热情、粗犷的气质。2、介绍藏族:西藏有高原、雪山,有喇嘛,转法轮,有许多的庙宇,有大大的佛像,有青颗酒,有洁白的哈达,有闹分裂的达赖喇嘛,有金瓶签定的转世灵童。3、教师:下面有请阿凡提大叔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阿凡提:维吾尔族信奉伊斯兰教。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等。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等。新疆有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羊肉串;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大叔的大八字胡、穿五彩斑斓的衣衫、戴各种做工精细的首饰和绣花帽;节日还举行赛马和叼羊比赛。旅游胜地有:火焰山、天池等地。(三)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教师提问:1、这首歌曲在旋律和节奏上有什么特点?2、这是属于“长调”歌曲还是“短调”歌曲?(四)欣赏藏族民歌《宗巴朗松》1、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欣赏西藏民歌,请看大屏幕,音乐响起才旦卓玛演唱的《宗巴朗松》。2、听后提问:你们对西藏歌曲了解多少?给你们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3、教师:西藏被称为歌舞之乡,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藏族音乐可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三大类,《宗巴朗松》属于民间音乐的歌舞音乐。教师介绍囊玛音调特点。4、请同学列举知道的藏族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比较流行的有《高原红》、《神奇的九寨》、《青藏高原》。(五)欣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学生边欣赏边思考问题:1、该曲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歌曲;主要的演奏乐器是冬不拉和手鼓;歌曲的旋律明朗、奔放、感情充沛,歌词寓意深刻。2、教师演唱一首具有新疆典型节奏的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见课件完成选择题(1)新疆民歌的节奏特点是(do)【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do明快re缓慢mi自由(2)新疆民歌的旋律特点是(mi)do悠长高亢re婉转抒情mi生动活泼(3)新疆音乐常用的乐器有(re、mi、fa)do马头琴re冬不拉mi手鼓fa热瓦甫(五)对比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特点:蒙古民歌:旋律舒展悠长,节奏自由,句幅宽大,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蒙古乐器主要有马头琴。西藏民歌:歌声嘹亮、高亢,乐器主要有藏京胡(形制与二胡相近,男子边奏边舞)、铁琴、神鼓等。新疆民歌: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主要乐器有冬不拉、手鼓等。(六)三个小组表演比赛:1、蒙古族进行本民歌接力赛至少要唱四首民歌。2、藏族请同学出来做献哈达的舞蹈动作。3、维吾尔族请同学学老师打切分节奏。第四周醇厚的中原韵一、教材来源:本课选取了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音乐鉴赏模块P28—33页数)。二、教学要求: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2、在感受、体验中原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认识民歌的地方风格与生产劳动、语言特点有密切关系,民歌的地方风格突出地表现在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等因素上。3、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4、初步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三、教材分析:1、《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小好风光》,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最初流传在山东临沂地区,现在已传遍全国。《沂蒙山小调》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除了第四乐句外前三乐句的节奏青春期会本相同,而第四乐句的变化也是为了歌曲最终的稳定需要。因此,其结构形式显得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从音乐的逻辑上看,每个乐句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并且四句拖腔的结束音依次收整在do、re、ia、sol四个音上,这种运行方式,不仅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2、《王大娘钉缸》在河南邓县、息县、商城、固始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这种地花鼓多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的生活小调。《王大娘钉缸》。应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歌舞曲。《王大娘钉缸》采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形式写成。从整体上看,上句与下句均为6小节,彼此呼应,显得工整平衡,如果从上下句的局部看,它们的唱词与衬词之间,一短一长表现出一种不平衡,但是,这一短一长却是一呼一应,尤其是衬词部分,明显地增强了歌曲的明快、轻松、诙谐的色彩。从旋律的运行逻辑上看,上句的歌词部分,结束音落在徵音上,其衬词部分结束音落在商音上,给予人以不稳定的感觉,下句的歌词部分结音的宫音上,明显地产生了向下发展的动力需要,其衬词部分结音到主音——徵音上,给予人完满结束的感觉。这首歌曲的旋律,成为《好汉歌》的创作素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歌乃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3、《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孟姜女》这首曲子源头本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其内容概括简练,歌曲的旋律流畅,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而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的原在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流连婉转、绵延不断。这种“同体变异”的现象,可以让人们明显地看到:专业的或半专业的民间艺人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加工和再创造。与《沂蒙山小调》相比,《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也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但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四句,采用了“商——徵——羽——徵”的结音顺序。徵音的两次出现,都有一定的稳定感觉,所以,它更多地保留了两句式向四免句式过渡的痕迹。而《沂蒙山小调》的四个结音按“商——宫——羽——徵”的逻辑顺序发展的。它更明显地表现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4、相关音乐知识:①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不借助手写出记谱方法,是劳动人民自发创作并口耳相传,是不体现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其旋律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地经过加工而有所变化发展。②民歌的音乐特点是较为短小,反复较多、自由、顺口,即兴性较强,与生产劳动紧密联系,亲和力较强。其二是不同的民族的民歌因为基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其音乐有着深厚的当地文化积淀,从而具有着本民族的风格特色,进而也成为本民族的音乐特征的标志。其三是各民族或地区的民歌的旋律与本民族的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尽情发挥情感的运作和易于本地区的流传。四、编者用意:1、概括认识中原民歌的风格特征。2、比较聆听《好汉歌》和《王大娘钉缸》后使学生初步认识到:①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②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之间的关系。③通过聆听江苏民歌《孟姜女》与河北《孟姜女哭长城》谷初步认识民歌的变异性。④学习《沂蒙山小调》从而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演唱者的再度创作所起的情感力量并通过学习,初步理解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即“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形式。【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五、教学重点:1、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情绪。2、在鉴赏音乐中使学生初步了解民歌的地方风格特征和民歌的流传变异性。3、学习了解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即“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形式。六、教学难点:1、从聆听音乐作品中分析出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关系。2、学习了解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即“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形式。七、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1、导课:根据本课前所学的有关民歌内容《高亢的西北调》和《独特的民族风》,首先进行有关内容的复习。出现几首大家前两个课时的接触过的民歌,让学生在音乐中寻找音乐记忆并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用音乐拉近师生的距离。民歌(蒙古、西藏、西北、湖北)2、出本课要讲的《醇厚的中原韵》所在地理位置,聆听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河北《茉莉花》,比较不同地方对同一民歌内容的不同音乐表达,从音乐中理解不同区域音乐文化深层次人文文化的内涵。说出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河北《茉莉花》的音乐风格的区别。3、听江苏民歌《孟姜女》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重点在听觉上感受音乐的区别,在音乐的主题旋律上充分的进行对比,从中初步认识民歌的变异性。进而理解民歌是不借助手写出记谱方法,是劳动人民自发创作并口耳相传,是不体现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4、听民歌《王大娘钉缸》和创作歌曲《好汉歌》,仔细对比这两首歌的关系,进行学习过程的拓展与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①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②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5、聆听民歌《沂蒙山小调》从而感受音乐要素(音色、节奏、速度、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演唱者的再度创作所起的情感力量并通过学习,初步理解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即“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形式。以江苏民歌《孟姜女》和初中学过的《长城谣》两首歌曲作为知识的巩固点。尤其是选择了《长城谣》这首创作歌曲为代表来讲解,使学生的知识进行了延伸和开阔。6、聆听了四首中国民歌(蒙古、新疆、海南、江苏等中国东、西、南、北四大块地区为代表)后,让学生一起来探讨一个主题:民歌与语言的关系。7、通过学习本课后,在学生中进行对民歌的探讨、总结。可以进行拓展性的思维。8、在时间允许情况下,趁着学生热情和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歌认识的巩固,让学生继续欣赏几首中原韵味的民歌。9、以著名音乐教育家柯伊达的名言来结本课: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惟有从我们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版)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如高一开设美术,也适用高二年级)一、教学目标1、聆听《沂蒙山小调》、《王大娘钉缸》和《孟姜女哭长城》,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2、探究这几首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和音阶,认识民歌的变异性特征。3、认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区别,了解民歌与专业音乐创作的关系。0g/t.h$\+m&I%n*H)B二、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是一首带有山歌风味的小调,最初流传在山东临沂地区,后传遍全国。4Z3],B7\.R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在山东沂蒙地区出现了一个一再与抗日武装为敌的反动武装组织——黄沙会。为了揭露黄沙会的反动面目,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的音乐工作者,选用传统民歌《十二月调》的旋律,填上《打黄沙会》的歌词,歌曲很快在鲁南地区传播开来。后来,有人将《打黄沙会》的歌词改为赞美沂蒙风光的内容,歌名定为《沂蒙山小调》。3n5|%Y*i;f2y《沂蒙山小调》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两小节。除了第四乐句外,前三句的节奏基本相同,而第四乐句的变化也是为了歌曲最终的稳定需要。因此,其结构形式工整、严谨,具有方整性的特征。从音乐的逻辑上看,每个乐句的尾部都有一个依势下行的拖腔,并且四句拖腔的结音依次收束在re、do、la、sol这四个音上。这种运行方式,不仅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更确立了旋律发展中“起-承-转-合”的功能地位。-T5u(o$I'I9t7c'@:|;[5i!C'r/C#e这首歌曲,在音响资源中提供了两个演唱版本。其一是由王世慧演唱的。她采用方言、按原小调的四四拍演唱,在风格上表现得高亢嘹亮、粗犷豪放,乡土味颇浓。其二是由彭丽媛演唱的是这首歌的一个变体(三四拍)。演唱时不仅在速度上有所变化,处理得也比较细腻,在风格上显得轻快活泼,热情洋溢。%D3nK|4U/cKl1m!q1{1h;Q'`9_*s-j王大娘钉缸%C+~6D%M0`/I/r!a  在河南昌邓县、息县、商城、固始一带,流行着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地花鼓。这种地花鼓多由一旦一丑合作表演。其演唱内容多为北方各地流传的生活小调。《王大娘钉缸》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歌舞曲。U'[)e,N4Y2W6x/l$E  地花鼓之所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一来是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表现了老百姓的真实情感和对生活的现实性追求;二来是它的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富于亲切感。)W%B2f3z!T(I  《王大娘钉缸》彩用了上下句的结构形式写成。从整体上看,上下句均为6个小节,彼此呼应,显得工整平衡。如果从上下句的局部看,它们的唱词与衬词部分,明显地增强了歌曲的明快、轻松,诙谐和的色彩。从旋律的运行逻辑上看,上句的歌词部分,结音落在徵(sol)音上,其衬词部分,结音落在商(re)音上,给人【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以不稳定的感觉;下句的歌词部分,结音落在宫(do)音上,明显地产生了发展下行的动力需要,其衬词部分,结音回到调式主音——徵(sol)音上,给人以完满结束的感觉。"_)b  l*Q'h'~  这首歌曲的旋律,成为《好汉歌》的创作素材。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民歌乃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  L.n;a(P"y+W%^9z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7T6y;z+j.m*e.{《孟姜女》这首歌产生之源头本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其内容概括简练。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而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婉转、绵延不断。这种“同体变异”的现象,可以让人们明显地看到:专业的或半专业的民间艺人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加工和再创造。-O8p!R+}x.m8A;u&y5Q;h.k7^!}#T3k与《沂蒙山小调》相比,《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也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但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四句,采用了“商-徵-羽—徵”的结音顺序。徵音的两次出现,都有一定的稳定感觉。所以,它更多地保留了两句式向四句式过渡的痕迹。而《沂蒙山小调》的四个结音,是按“商—宫—羽—徵”的逻辑顺序发展的。它更明显地表现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形态。&p5r9X-Z.[*`2h*I.C&[三、教学重点:"X4o2v'K3J!x5g+N#]了解中原民歌的体裁、调式及“鱼咬尾”和“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S2@.Z/t7Z:w4+i:f%o+b%H四、教学过程#p$s,i)^.G-E0j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各具特色的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民歌,了解了这些民族的人民所创造的灿烂的民族文化。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原大地,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独特风格。中原地处太行山以南,燕山以南,黄河下游,以华北中原为主,温带气候,受季风影响。我们首先来了解、欣赏一首在全国广为流传的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x7U)W3[.u-@-C0Z.b+J2Z(F/Z"s)I  T9G$E8f授新课:9K&i.o  z#~6\$C/E!Y)N3y#H  L;《沂蒙山小调》2V+P-e"A-E+m$g#K7G'W-u0M+R.b;J(1)、简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提问:这首民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和情绪?由几个乐句构成?是什么调式?0O0\$|  c%?"{8W;l#q+}-I$r;`&^提问:前句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后句开头的字,在文学创作中叫作什么?%C']4F6R7z&?;@3p3R0~8|'_"f+L(2)欣赏《沂蒙山小调》(由王世慧演唱),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后谈感受。*O$E)z,J&H8L!s4q提示:乐句间同音相连,是我国音乐创作中手法“鱼咬尾”,这首新民歌虽标为“小调”,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u)k+o.H8n3@1q0}2L&S#]8A1M!N提示:这首民歌创作采用了“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7f/j"]1k/~.C)`,k8u&j,g$H;R%P(3)欣赏彭丽媛演唱的《沂蒙山小调》。%C1w"P7p3Y&m1B提问:与王世慧演唱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在节拍、语言、速度、伴奏和风格方面作一比较。"n  t2V-r0~  \3P  C'W|2、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F6h5i,m;}.w(V#D6}1a'R1.s(_/i-n#z9M(1)、哼唱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旋律。8k3r+E"s0H;E5A%E提问:《王大娘钉缸》的旋律与哪首影视歌曲的旋律有相似之处?歌曲是什么调式?  c)t3[6k#a)w(2)、欣赏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说说用什么乐器伴奏?谈谈听后感受。6u4AW%n,a1e1o;J.u9^3D(3)、聆听《好汉歌》,与《王大娘钉缸》的旋律进行比较,初步认识:&^*B5~!K3^"F)u8M;G(Q:X'M&L7V9m)s①、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差别:  z!h!o1p;a#I$~/T4^在于不受某种专业作曲技法的支配,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其旋律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会不断地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及变化;不借助于记谱法,而主要依K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F#x9n,q;p!@②专业音乐创作与民歌之间的关系。0_5c.l(Z9[%~$T(a!D《王大娘钉缸》的旋律是《好汉歌》的创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歌仍然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之一。5}7f+t9`)i3、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d5N!v!Q-E(xKY9o(1)、请学生讲述《孟姜女》的故事。!a?/R&v5]%h"F$J0k(2)随录音哼唱江苏民歌《孟姜女》片段,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0k2c/r:r-S*Y.~提问:《孟姜女》这首歌如何划分乐句?它的前一句句尾与后一句的句头是怎样衔接的?这种旋律发展手法叫什么?9J7J!~3F'u9h3u5s6};n"Y%^"~.z  v*P(3)聆听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R-Y6p1J;r's#S&M,h$I.E/{2v/v;}提问: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伴奏和演唱风格有什么特点?2g*?'z8h!g0Q:o-M8t*C#s!G,P*o*e提问:比较江苏民歌《孟姜女》的旋律,与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的旋律有何异同?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Y:E#Y8h,A5s-L8z(B(}-U0a9Y1E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产生的源头本在江苏,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旋律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这就是民歌的变异性特征。:D:D1T/A+Q"o1c-S2V5E+B2^:q5[2t提醒学生注意每句的落音,进一步认识、探究“起承转合”四句式的民间音乐创作方法。8ov1R!H`(r+V&V%U.N4、师生共同归纳民歌的音乐特点和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4O'R7^&c0~"f2c!A/}/M%m#K8S%(H+M-c7U+Q:d,g-{7b%i(1)民歌在音乐上都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民歌的旋律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密切结合,因而最容易在本地区流传。某民族或某地区的民歌,其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或节拍等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来。民歌的节拍、节奏形式十分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民歌的曲式结构一般都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常用同一旋律不断作反复。"A'I!Y6T2l-{&~(2)中原地区民歌的音乐特征:;|9_'X'H.d'C'v体裁:小调最丰富;【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2C%W&S0U;k2w9u调式:徴、调式最多、其次是宫调式;+a8{:@-_5H7w$z'x1I&X音阶:六声、七声为多5、拓展与探究9E3L(Q(R!j&a;~9d/C1u"`1_*k'y5a,X+(a*k-}0o!x7M&l*S0t+D$X!~(1)、第2题、第3题已在前面学习、欣赏中结合完成。(2)在第1题、第4题、第5题中根据自己选择完成其中两道题。(3)一起完成第5题。(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只完成“鱼咬尾”的创作方法,或采用老师给节奏,学生创作旋律的方式,适当降低难度)。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教学目标:1:聆听《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感受并体验音乐的旋律特点,能分析出人生活环境、地方方言、社会变革与民歌的联系。2:认识南方民歌的风格特征。3:初步了解南方民歌的悠久历史传统。教学重点从三首民歌的欣赏中感受并能探讨总结出南方民歌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几幅图片)设问:1:这几幅图反映的是哪个地区的音乐文化?2:你知道这个大型歌舞的名字吗?领衔主演是谁?讨论:这几幅图是大型歌舞《云南印象》中的几个精彩画面,它反映的是云南地区的音乐文化,是由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领衔主演的。师语:《云南印象》一直向大家诠释云南这个神奇的地方原生态的美丽,同样的,一首民歌也可以展开一副特定的画卷。二:教学内容(一)《弥渡山歌》云南民歌1:先聆听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想象一下这首歌描述的意境。分析这首歌的旋律组成。2:分析总结,《小》描述的自然环境——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歌词内容含蓄——明写景,实是以景抒情,表达爱情,引腔:长音。旋律组成中部:四个简洁而匀称的短句。尾部:引腔再次出现,主题的思想再次强化。这个旋律由引腔、中部和尾部三部分组成,称为“起——平——落”。这在南方音乐中常见。3:欣赏《弥渡山歌》,和《小河淌水》对比分析。描述的自然环境——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歌词内容含蓄——明写景,比兴的手法,巧妙而充满美感。实是以景抒情,表达追求纯洁爱情的决心。,引腔:两个小节的长音。旋律组成中部:四个简洁而匀称的短句。尾部:引腔再次出现,主题的思想再次强化。4:风格特征:《弥渡山歌》和《小河淌水》都是云南的民歌,结构短小规整,歌词善用比兴,旋律婉转飘逸,有山歌的风格。5:此曲注重人们的生活环境对音乐风格的影响。(二)《对鸟》浙江民歌1:(展示几幅图片)设问这副图中表现的是哪一种演唱形式?南方有个“歌仙”你知道她是谁吗?2:演唱形式对唱。(刘三姐)请同学们先总结一下对歌的特征。节奏自由、速度稍快、即兴编词、一问一答,要求歌者双方都有丰富的自然知识和更高的对答技巧。3:欣赏《对鸟》a这是一首浙江民歌,采用对唱形式和方言演唱,问者和答者各唱一段,彼此轮流交替。b共四段歌词,一、三段为问段,二、四段为答段。c四句按“起-承-转-合”方法进行运转。d歌曲音乐清新爽朗,真切自然,颇具儿童对山歌的纯真色彩。4:此曲注重地方方言对民歌风格的影响。(三):《幸福歌》湖北民歌先欣赏《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好日子》片段,由歌曲的时代性导入1: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传播开来的新民歌,由湖北民歌手蒋桂英创编并首。2:歌曲的内容:是歌颂解放后农民幸福生活的。3:这首歌采用一领众合的形式,情绪热烈欢快,充满乐观向上的激情。4:歌曲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的领唱为歌曲的主腔,齐唱的合腔重复主腔。后半部分的主腔直接陈述,而合腔部分以扩充的手法将情绪推向高潮。5:此曲注重民歌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三:回顾教学内容,填写音乐风格比较表。曲目流行地区音乐情绪演唱形式方言属地地域环境【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弥渡山歌》云南抒情细腻独唱吴声山水秀丽、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资源丰富。《对鸟》浙江活泼亲切对唱吴声《幸福歌》湖北热烈明朗领合式楚声四:总结南方民歌的特征1:歌词比较含蓄、内在,善用比兴。2:结构多短小精悍。3:旋律上多表现为婉转、流畅、细腻、抒情。4:已形成以“吴声”、“楚声”为代表的南方风格。五:作业布置你还知道哪些南方民歌?选一两首介绍给大家。第三单元第六节《鼓乐铿锵》说课稿一、说课标《课标》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的艺术实践,感受和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了解其音乐内容和社会功能。二、说教材:本课题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三单元第六节。所教的内容为湖南民间乐曲《锦鸡出山》、山西民间乐曲《滚核桃》、北京民间乐曲《童谣》以及基础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课时安排为一课时。三、说教学目标:1、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2、初步掌握“打溜子”、“鼓吹乐”、“吹歌”的基础知识。3、通过对《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本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热爱。三、说教学重、难点:1、聆听《童谣》、《锦鸡出山》、《滚核桃》,想象乐曲表现的生活内容和表现手法。2、由于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参差不齐,所以对部分锣鼓经、节奏谱的准确把握较难,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四、说学法1、完整地聆听音乐作品,采用阅读课本结合讨论作品的方法,老师小结和补充。2、通过典型节奏型的练习,体验打击乐器表现出来的音响效果。五、说教法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1、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六、说教学流程(一)导入:先让学生视听一小段锣鼓音乐,然后谈话引入新课。[创设情境、调动气氛](二)出示课题:鼓乐铿锵1、从《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中选出部分锣鼓经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对锣鼓经有了初步的了解。]2、视听《锦鸡出山》,之后让学生描述一下乐曲所表现的情节,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这首乐曲实质表现了什么?(这个环节安排1、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3、根据《锦鸡出山》的演奏乐器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总结出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打溜子”。4、视听《滚核桃》,师生共同交流表演形式及演奏技法(包括乐曲的组成部分:头、身、尾三个部分);然后让学生描述一下乐曲所表现的内容。(这个环节也安排1、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5、根据《滚核桃》总结出一种在中国农村流传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乐种“鼓吹乐”,又称“鼓乐”。6、视听乐曲《童谣》:(1)先熟悉音乐主题并练习口噙子数板的节奏。【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2)带问题聆听乐曲《童谣》,乐曲的音乐主题有几个?它们在乐曲中出现几次?(3)根据乐曲《童谣》总结出一种以吹管乐曲为主,打击乐曲为辅的一个类别“吹歌”。7、老师引导学生对《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三首乐曲的音乐情绪进行归纳。[以上2、3、4、5、6、7几个环节重在体现了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的能力。](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选择“拓展与探究”第四题的第1小题)1、先让学生熟悉节奏谱。(可以师生互动)2、分组或自由组合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3、相互评价。(在评价中尽可能多一些鼓励)[此环节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四)课外作业的布置:收集或记录有关当地鼓吹乐的曲谱或音响资料。第七节丝竹相和[教学思路]  本课以江南丝竹《欢乐歌》作为导入新课,将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二种不同体裁、不同地方风格的民族器乐曲放在一个课时内,采用比较欣赏法,引导学生利用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聆听比较不同地方丝竹音乐的不同风格,引导他们探究音乐作品中的不同音乐风格,主要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表现出来的,发展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教学目标]  1、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中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辨别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各自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教学设计]一、出示课件: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记》聆听江南丝竹乐《欢乐歌》片断,导入新课。  探讨:它的音乐体裁是: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二、1、聆听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片段。  思考:使用的乐器及主奏乐器(二胡、笛、箫、琵琶演奏主旋律,笙、扬琴支持烘托,小三弦打点添线)、乐曲情绪(喜庆、活泼、追求幸福、乐观向上)音乐风格特征(清新优雅,细致活泼;曲调优扬柔美,婉转流畅)教师补充:流传地域:上海市、江苏、浙江地区,以及八大乐曲。2、完整欣赏《中花六板》请学生思考:《中花六板》体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其音乐所用的乐器分别是什么?教师解答,并引入《老六板》,出示《老六板》和《中花六板》对比图,唱一唱《老六板》的旋律,再与《中花六板》的旋律做比较,请学生想想它们之间的联系?又发生怎样的变化?教师介绍江南丝竹创作手法:加花变奏。写及小节简单的旋律,并请学生一同参与进行加花创作。3、聆听广东音乐《娱乐升平》片段。  教师介绍:使用的乐器及主奏乐器(二胡、高胡、扬琴、秦琴、笛子)、乐曲情绪(喜庆、活泼、追求幸福、乐观向上)。完整欣赏《娱乐升平》,判别乐曲的所用的乐器4、出示课件提出思考::用《娱乐升平》和《中花六板》做比较,两首乐曲的音乐风格有什么不同及乐曲的主要区别。小结: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从流行地区、主要乐器、音乐特点进行分析。5、课外小知识:教师介绍二胡与高胡音色特点。三、拓展和探讨  聆听三首乐曲片段,判断其中属于江南丝竹还是广东音乐。  答对给予掌声,对错给予笑声。 四、播放FLASH《江南》,并请学生关注FLASH中音画中出现了哪些民族乐器(洞箫、古筝) 五、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1学了丝竹相和,总结江南音乐和广东音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谈谈你对女子十二乐坊这一音乐现象有什么想法?[课题]《江南丝竹》[教材分析]江南丝竹是中国著名的民间音乐乐种之一,广泛流行于中国的江苏南部、浙江省西部及上海等地,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丝竹音乐将丝弦与竹管乐器相结合来演奏,有时加上一点轻打乐器,起点缀作用,是一种传统的“细乐”演奏形式。丝:指弦乐器,常为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秦琴等;“竹”:指管乐器,常为笛、箫、笙。还有板、板鼓、碰钟等打击乐器。其中乐队有“丝竹板”(专业性的)和“清客串”(爱好自娱性的)。乐队的编制少者二人,多者七、八人。乐曲往往以一个曲牌为母曲以放慢加花或加速减字的手法发展形成。江南丝竹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其乐曲多表现江南人民朴实键朗的欢乐性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貌。有著名的“八大名曲”:《中花六板》、《三六》、《行街》、《欢乐歌》、《云庆》、《慢六板》、《花三六》、《四合如意》。还有人们较为喜爱的曲目,如:《霓裳曲》、《梵王宫》,以及获得国内外高度评价的《春江花月夜》,亦属于江南丝竹的范畴。【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中花六板》是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旋律清新流畅,细腻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是江南丝竹的代表曲目。中花六板:民间艺人以《老六板》为母曲发展出《快花六板》、《花六板》、《中花六板》、《慢六板》,并将其组合成套,称《五代同堂》。“五代同堂”这一名称是取其吉利之意,子孙五代同堂,福高寿长。另外也示意五曲同出一宗。《中花六板》是《老六板》的放慢加花,即将节拍逐层成倍扩充,而速度逐层放慢,旋律一次又一次地加花,清新流畅,细腻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韵味。是江南丝竹文曲的代表。[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诗、景、歌、乐、语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并通过歌唱、交流、探究、创造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品味江南文化,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2、过程与方法:聆听《中华六板》,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并能够判断其主奏乐器音色的能力。3、知识和技能:掌握江南丝竹的流传地域、形成简况、乐队组成、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的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以上知识分析当今社会一些音乐现象。[教学重点]聆听《中花六板》,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能够掌握江南丝竹的流传地域、形成简况、乐队组成、风格特征及社会功能的基础知识[教学难点]江南丝竹相关知识的探究[设计思路]课堂教学由“江南”与“丝竹”两部分组成,在品味江南人文、景观的基础上掌握江南丝竹相关知识,两部分知识看似独立,却又相互交错。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江南的人文、景观、语言的品味,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培养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判断能力,增进了学生音乐文化修养,拓展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聆听法、鉴赏法、体验法、比较法[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设备及课件[学习用具]课前收集的江南文化资料、图片及创作素材等[教学设计]一、导入课前,欣赏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品味音乐的动与静、远与近、景与情的紧密结合,层次分明、高潮达起、引人入胜的音画,从而感受和体验江南的风情。二、SHOW江南学生运用多媒体及简练的词语,从朗诵、绘画、音乐、方言等几个方面表现“江南美”这一主题。三、江南丝竹1、播放FLASH《江南》(徇情版),导出江南丝竹关注FLASH中音画中出现了哪些民族乐器(洞箫、古筝)2、多媒体展示主要的丝竹乐器通过听、看,讨论江南丝竹的相关知识(如:流传地域、乐队组成等)3聆听江南丝竹《中花六板》思考:使用的乐器及主奏乐器(二胡、笛、箫、琵琶演奏主旋律,笙、扬琴支持烘托,小三弦打点添线)、乐曲情绪(喜庆、活泼、追求幸福、乐观向上)音乐风格特征(清新优雅,细致活泼;曲调优扬柔美,婉转流畅)探究:江南丝竹长用的放慢加花变奏手法,可以随电子琴(琵琶或二胡音色)伴奏,唱《老六板》旋律,在《中花六板》中找骨干音“慢”是将母曲的音调节奏,逐层成倍加以扩充,如将一拍放慢为两拍或四拍,用以扩大结构。“加花”是在放慢的节奏上,围绕母曲的骨干音,增添几个相邻的音,以装饰和丰富旋律。这样就发展成与母曲具有一定对比的新型曲调,若不仔细分析,很难辨认其渊源关系。这是传统民族器乐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旋律发展手法。江南丝竹音乐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小、轻、细、雅)“小”是指乐队组织和乐曲结构大多是小型的,“轻”指音乐情趣侧重于轻快典雅,“细”指演奏风格上的精致细腻,“雅”指曲调优美秀雅,柔和清澈。这些音乐风格的形成与江南的历史、文化、景致、地理环境直接相关江南丝竹的社会功能自娱自乐、民间婚丧喜庆、庙会活动、通常用于家有娶亲、生日、升官、进学等。四、拓展课后作业:你对女子十二乐坊这一音乐现象有哪些想法?[课型]音乐欣赏与鉴赏[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l、通过欣赏《紫竹调》、《步步高》,学生说出两段音乐的不同感受.2、通过欣赏《中花六板》,学生能说出江南音乐的特点3、.通过欣赏《娱乐升平》,学生能说出乐器高胡的音色特点及广东音乐的特点。4、通过《中》《娱》的欣赏,学生能说出形成两种不同音乐风格的原因5、听两组音乐,学生能正确分辨出江南音乐与广东音乐。[教材分析]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同属丝竹音乐。江南丝竹指流传在上海、江苏、浙江一带的民间器乐合奏曲,所用乐器以民族管弦乐器为主,辅以轻型打击乐器,乐队编制可大可小。江南丝竹乐曲大多明快、流畅、秀雅、柔和,以加花、纤细、轻盈、小型、灵活为其典型风格特征。广东音乐韵节奏清晰、旋律流畅活跃,常以装饰音群构成习惯音型,因而形成一种轻快活泼、细腻缠绵、艳郁华丽、流畅动听的音乐风格。【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导课部分选听曲目都是耳熟能详音乐,意在通过两段乐曲的欣赏,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让学生对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特点有粗略的感受;《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都是江、广音乐的代表曲目,采用听、唱、说、辨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两种音乐风格的特点,以及形成不同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教学过程]一、导课8分钟l、欣赏《紫竹调》,思考:音乐的情绪怎样?此音乐比较适合哪些场合播放?2、欣赏《步步高》,思考:此音乐的情绪是怎样?它经常出现在哪些场合?3、两首音乐对比,有什么异同?4、出示课题:丝竹相和二、欣赏《中花六板》15分钟l、欣赏乐曲片段,思考:此曲和上面哪首音乐的风格相似?音乐出自哪个地区?说说对此音乐的感受?2、唱一唱《老六板》,并与《中花六板》的旋律比较,有何联系?简介江南丝竹音乐的创作案法特点。3、完整欣赏此曲体会江南音乐的特点,思考:音乐中的主奏乐器是什么?音色特点?还有哪些乐器加入了演奏?4、简介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及江南丝竹音乐的多声部支声性复调的特点。三、欣赏《娱乐升平》10分钟1、欣赏乐曲片段,思考:此段音乐中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其音色特点。2、欣赏一段高胡主奏的音乐,感受其音乐特点。3、完整欣赏乐曲,思考:说出音乐的情绪、特点。4、讨论:与《中花六板》相比较,出现不同风格的原因四、音乐活动6分钟分别听辨下列两组音乐,说出每组音乐中的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五、总结全课2分钟第四单元京剧大师——梅兰芳问题思考:1、如何引导学生从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地学习京剧。2、如何通过了解京剧艺术,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京剧的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对京剧学习的认识。3、引导学生理解京剧是一种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的地位,从文化的角度更深地理解京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将京剧上升到国宝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暗示。教材从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通过了解、学习、尝试,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京剧艺术的特征,了解京剧艺术以及京剧艺术的发展历史。教材注重京剧学习中的欣赏,让学生从欣赏的角度了解京剧的唱腔。从而更多的学习了解京剧。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对京剧缺乏兴趣,学生感到京剧离他们的生活比较远。但是学生对梅兰芳还是比较熟悉,这样的课如果教师讲述,教学效果不会太好,如果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讲解自己了解的艺术家,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本课教学正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将学习的兴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是乐意的。高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和思考,京剧学习通过了解梅兰芳、了解京剧,从而了解京剧文化。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2、通过了解梅兰芳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以及京剧的相关知识。3、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京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国粹,更是一种文化,京剧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4、了解京剧的行当、伴奏、京剧的四式,通过京剧的实践练习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分组,设定小组学习目标,查阅、收寻相关资料,2、学生组织课堂问答,将本组的知识点融汇在设定的问答之中,给予同学相关的提示。3、教师准备教学中所需的教学课件,音响资料。4、教师要关注各组学生自我查找的资料以及所要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做好更多的准备,给予学生更多的补充。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京剧的画面,音乐、将大家带入到京剧特定的情景之中,大屏幕上推出字幕——京剧二、汇报与交流学生分小组事先上网查阅资料学生甲组:介绍梅兰芳纪念馆以及大师的生平介绍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艺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全国人民的热烈赞赏。梅兰芳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精心创造,善于革新,塑造了众多的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学生乙组:介绍梅兰芳及四大名旦学生介绍梅兰芳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梅居其首。展出四大名旦的演出剧照和生活照,引发学生讨论。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京剧的旦角是男拌女妆?学生们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丙组:讲述梅兰芳的小故事故事一、梅兰芳的爱国情怀梅兰芳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早在五四时期,当二十一条国耻条约签订时,他激于义愤,编演了《木兰从军》,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他又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激励人们抗敌救国。八年抗战期间,梅兰芳身陷敌占领区,不顾威胁利诱,蓄须明志,坚决拒绝为敌演出,表现了一名艺术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故事二、梅兰芳和京剧艺术走向世界梅兰芳曾于1919年,1924年,1956年,三次访日,1930访美,1935年,1952年两次访苏,不仅在京剧旦角艺术的发展中,起到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而且是最早将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先行者。学生们介绍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梅兰芳在国际舞台上的精湛表演,使国外广大观众和戏剧专家叹为观止,为之倾倒,通过梅兰芳的不懈努力,终使京剧艺术跻身于世界戏剧之林。故事三、梅兰芳与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故事四、梅兰芳纪念馆1983年中宣部与国家计委批复将梅兰芳故居辟为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自1984年开放之日起,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一个窗口,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的瞩目。纪念馆宣扬梅兰芳和他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作出的贡献以及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光辉业迹。在宣传梅兰芳舞台艺术的同时,也在宣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三、欣赏与学习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梅兰芳京剧演唱片段四、京剧知识的介绍与学习京剧的形成京剧的行当京剧的四式京剧的伴奏及锣鼓经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京剧形成的时间,为何叫京剧,京剧的唱腔只要是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介绍京剧,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教师补充: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在中国的戏曲中,京剧被誉为国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2、京剧的行当多媒体播放,让同学们观看录像中有哪些人物,分别属于哪些行当,让学生自己来归类,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观看,能比较准确地划分出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每个组的同学说出该组角色的特点。生行分为:老生,小生,娃娃生,武生,红生。旦行分为: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老旦。净行为威重、粗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丑行为反派人物或诙谐、滑稽的人物:文丑、武丑。教师进行补充。3、京剧的四式:唱、念、做、打。唱:唱腔。念:台词、对白(韵白、京白)。做:京剧的表演也就是招式、做派(手、眼、身、法、步)。打:武打,虚拟表演。4、京剧的伴奏(1)学生介绍京剧的伴奏,京剧的锣鼓点,京剧锣鼓经主要分为文场和武场。(2)学生介绍京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有京胡,二胡、月琴等伴奏乐器。欣赏《打虎上山》锣鼓经片段五、实践与练习京剧的锣鼓经:锣鼓经(片段)(1)学习锣鼓经的念法(2)学习锣鼓经并配合动作练习(手势,动作,亮相等)教师带领学生做旦角的兰花手势,云手,亮相。教师带领学生做生行的手势,拉山膀、亮相。京剧的手势,京剧的亮相。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进行表演。配合锣鼓经(口念)做动作许,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在快乐中进行学习和提高。六、归纳与小结【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总结本课学习中所了解的京剧的知识,了解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事,引发下节课现代京剧的学习。让学生继续分组查询了解现代京剧以及相关的资料。教学反思京剧一课在学生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快乐。学生的喜爱更多地在于喜欢这种京剧学习的探索方式,对于自己了解到的点滴知识,学生们都由衷地兴奋、也格外地珍惜,在各个组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讨的热情感染了每一位同学。京剧是一种文化,几十年前梅兰芳大师把京剧带到世界,京剧在日本公演,万人空巷争看梅兰,京剧在美国演出,场场爆满掌声不断,京剧在苏联演出,受到隆重的欢迎,此时京剧被誉为东方歌剧,是作为一种文化在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这些资料,这些演出的场景让具有一定思考能力的高中学生为之震撼,深刻地感受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此时,学生们从情感上深刻地感受到,京剧无愧是我们民族的国宝。京剧也让学生们感到困惑,京剧的唱腔,京剧的对白,京剧的一招一式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距离,与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小品、喜剧、流行的歌曲的距离。让现代的生活在都市的学生去喜欢京剧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作为文化现象去探讨和了解学生是可以接受的。当学生的情感发生变化的时候,再让学生来学一学、做一做就容易多了。通过对京剧的了解、学习,我感到学生对京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京剧艺术增加了自己的理解。了解、认识、探讨本身就是一种提高,这种提高是对艺术的理解,对文化的认可和对学习的认识,情感上的认可才能落实到行动之中。在学生们认真专注的眼神中,在学生们举手投足的一招一式中,在伊咿呀呀稚嫩唱腔的模仿之中,我们都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我们的快乐,透过这一切,更看到的京剧艺术的希望,京剧文化美好的明天。第九节现代京剧江阴市澄西中学音乐组教学目标:1、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性。2、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3、初步懂得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教材分析:广义地说,五四运动之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现生活的京剧都可视为现代京剧。狭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教学重点:1、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为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2、京剧知识在唱段中的作用。教学用具:MP3播放器,音响,音响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李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同学们知道这个唱段是选自哪部京剧吗?这个唱段跟上节课欣赏的京剧有何区别吗?(引进了交响音乐,生不刮须,净不构脸)(导入现代京剧)二、新课教学1、什么是现代京剧?(书P64)2、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雄心壮志冲云天》(1)、介绍作品(《红灯记》的简单剧情)(2)、欣赏作品(提问:这个唱段主要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情绪)(3)、分析作品(分段介绍参照教师用书P57)(4)、请学生注意唱词中一些提示(如二黄导板,原板……)这是什么意思呢?3、介绍京剧音乐(见书P64页)4、提问:京剧中除了音乐很有讲究以外,她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京剧的行当,知道有哪些行当吗?(生,旦,净,丑)5、介绍京剧的行当(提问:李玉和是属于哪个行当?接下来请学生欣赏作品,请学生回答作品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6、欣赏《家住安源》(1)、介绍《杜鹃山》简单剧情(2)、欣赏《家住安源》提问:①《家住安源》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里面运用了哪些唱腔,板式?②音乐是怎样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分析作品)7、总结所学知识(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8、聆听现代京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及《当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三个唱段。提问:判断其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中的哪个细类?其唱腔属于二黄、西皮?9、欣赏了很多现代京剧的作品,接下来让学生亲自尝试一下,学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男生)和《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女生)。要求学生尽量模仿演员的唱法,唱出京味。(学唱的片段可以选适合学生的)三、课后讨论1、人们将京剧视为综合艺术,那么京剧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在哪里呢?2、你知道京剧脸谱吗?它是怎样起源的吗?这其中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如果不知道的话,请查阅相关资料,并将故事说给大家听。3、课后欣赏现代京剧《我是中国人》,判断其中人物所属的行当和所使用的京剧音乐。第五单元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教学目标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巴雅提木卡姆》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2.学生自学亚洲音乐的概况,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3.学生观看印度影片片段、分两个声部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教学重点掌握亚洲音乐,特别是南亚——印度和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用手划出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分两个声部视唱《星星索》并用肢体语言感受克隆宗歌曲“一松一紧”的特点课间大屏幕显示课题: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背景音乐是《梭罗河》)一、组织教学上课!(学生起立)同学们,今天老师将以一种新的方式向你们问好,Namaste!它表示早安、晚安和你好的意思。你们可以双手合十表示回敬,一起说:“Namaste!”请坐下!二、导入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屏幕上出示亚洲区域图,由学生上来指出五个音乐文化区的位置)三、新课(一)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老师所说的Namaste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吗?(学生都在猜测)它是印度语言,处于哪个音乐文化区呢?(学生回答:南亚)这个国家虽然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但文化相当繁荣,比如印度的美女(课件出示四张印度美女像),最近的几届世界小姐选举都由印度小姐当选。下面,请同学们看“拓展与探究”第4题,聆听三个音乐片段,判断它们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背景是一张印度音乐的演奏图)第一段:小提琴优美、含蓄第二段:二胡柔美、深沉第三段:?它的音色有点接近什么啊?(学生回答:小提琴)对了,它是印度这个弦乐之国,最精巧的一种弓弦乐器——萨朗吉演奏的(出示图片),这个印度的“小提琴”,是由硬木雕出来的,长方形,有4根弦,10—20根共鸣弦,演奏时可坐可站。在印度有一种奇特的现象,西方传入的乐器如小提琴、吉他等都彻底地印度化了,灵魂完全属于印度,这件乐器(出示演奏图)音色和吉他非常接近,被称为“西塔尔”,这些都说明印度传统音乐强大的生命力。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民间乐曲,由萨朗吉主奏的《欢迎》片段,请思考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示这首曲子的音乐进行?课件出示:(印度泰姬陵背景出示《欢迎》的结构和音乐情绪)引子AB西塔尔、萨朗吉西塔尔、萨朗吉、鼓、铃西塔尔、萨朗吉、笛子、鼓、铃缓慢、自由抒情、柔美抒情、柔美欣赏的时候给予提示:特别是演奏乐器和音乐情绪。有的同学已经会用手臂和手指大胆地划出旋律的音乐进行,有:波浪线、曲线、螺旋线等,然后鼓励大家一起跟着音乐感受。印度音乐根深叶茂,除了刚才欣赏的民间音乐以外呢,还有五类,分别是:古典音乐、轻古典音乐、部落音乐、泰戈尔音乐和电影音乐,几乎每一部印度影片中都有歌舞表演,这与他们传统的艺术保护政策有关,印度政府、工商企业乃至于全社会都对传统音乐和舞蹈进行保护。接下来,我们就来观看一段印度影片《兄弟情谊》片段中的歌舞表演,注意其节奏和舞蹈动作,他们善于运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表现情感?可以用手和脚等跟随一起舞动。学生回答:节奏感很强烈,善于用头、肩颈、跨和手夸张地舞动。总结印度传统音乐的特点:(出示课件,学生完成拓展与探究第3题)波浪式、曲线式、螺旋式的音乐进行,如怨如诉、绵延不断的旋律;蜿蜒曲折的西塔尔、令人肠断的笛声、浓郁带鼻音的歌声;各式各样的滑音、装饰音,强烈多变的鼓声和节奏;变化多端的即兴演唱、演奏……这些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印度音乐画面,使人为之惊叹、迷惑、倾倒和陶醉。许多现代音乐家,都热衷于从印度音乐中寻找灵感。(二)对于南亚音乐,同学们是否了解了呢?那么,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文化区域的音乐呢?钢琴上弹段旋律(《樱花》),提问是什么音乐?学生回答。师介绍这首歌曲属于日本的都节调式:【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师哼唱正在热播的《大长今》主题歌《希望》,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学生回答是韩国。对了,它的创作素材来自于朝鲜古老民歌《拮梗谣》。这首曲子和《樱花》,都是吸收了中国传统音乐而被民族化了,它们都属于亚洲哪个文化区域呢?回答:东亚。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东亚另外一个国家——蒙古国,还记得在《独特的民族风》中介绍过我国蒙古族的代表性乐器——马头琴吗?蒙古国却把马头琴的演奏和人声的演唱进行了结合。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回忆并思考(课件): 1、这首歌曲表现了蒙古人的一种什么情感?给你怎样的心境?2、乐曲开头属于蒙古民歌中的长调还是短调?3、歌曲中的人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总结:1、表达了蒙古人对自己亲密伴侣——马的热爱。体现了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和交融。各声使人的心灵得以纯化和升华,令人进入一种新的境界。2、乐曲开头属于长调,舒缓。3、这是一种叫“呼麦”的歌唱艺术,是蒙古国人民和我国蒙古族人民中特有的一种民间唱法,由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这种方法只有经过特殊的练习才能掌握,一般传男不传女,但最近已有女性进入这个领域,也引起了我国音乐界的重视,现在内蒙古歌舞团的音乐家们已开始学习“呼麦”。(三)这首采用“人声器乐化”的演唱形式具有东亚音乐的特点,但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有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那么,属于伊斯兰文化的中亚音乐又有怎样的风韵呢?这首《巴雅提木卡姆》将给你们带来别样的风情。它的主奏乐器是流行于阿拉伯和伊朗等国的民间乐器——卡曼贾。课件出示图片:卡曼贾:弓弦乐器,用半个椰子壳做成,4根弦,流行于我国西藏地区的卡曼贾称为“根卡”。(图片)欣赏阿塞拜疆《巴雅提木卡姆》的片段,学生结合书本,感受中亚的音乐风格(调式、节奏和音乐情绪)总结:独特的旋律小调——木卡姆调式,节奏变化多样,风格柔和持重,抒情含蓄。我国新疆也有木卡姆,课件出示“十二木卡姆”演奏图片,欣赏新疆“十二木卡姆”片段并与阿塞拜疆《巴雅提木卡姆》比较:前者是热烈奔放的风格。(结合拓展与探究第5题)最新信息提供:中国申报的“中国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中国、蒙古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荣列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纳入公约保护范畴,不仅是伟大民族的精神记忆,更能启迪和激发今人创造辉煌灿烂的未来。(四)同学们,你们知道“千岛之国”是哪个国家吗?学生回答:印度尼西亚(出示课件)印度尼西亚,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青山绿水,四季皆夏,故被称为“赤道上的翡翠”。印度尼西亚音乐的最普遍和最著名的形式是gamelan(甘美兰),包括metallophones、鼓锣和钉fiddles与竹、长笛一起被定调的打击乐器合奏。克隆宗是印度尼西亚音乐与16世纪传入的葡萄牙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多用四句为一段,首尾押韵的“班顿”诗体,乐句节奏多前紧后松。《星星索》是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中部巴达克人的一首情歌,他们以农业为主,生活在拖巴湖地区,经常驾船在湖上航行,在划船时用“SingSingSo”的哼声为划船时船桨起落做节奏伴衬,歌曲由此得名。欣赏《星星索》并思考:(出示课件)1、全曲的结构如何?(师提示不同的伴奏音型)2、曲调和歌声分别有什么特点?3、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后总结:1、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1,首尾是用“星星索”伴唱,中间是“呜”声。2、曲调缓慢悠扬,有摇晃感,柔和松弛;歌声委婉抒情,略带哀伤色彩3、表达了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提示学生可以一边用手臂模仿划船时船桨起落,一边用“星星索”伴唱,老师唱主旋律……(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节奏特点的认识)《星星索》和《哎哟,妈妈》(师哼唱主旋律)、《梭罗河》(课前播放)等被列为印尼民歌的代表曲目,也被其他国家和地区改编为各种艺术形式,请大家来欣赏我国的“女子国乐坊”用民乐演奏和演唱相结合的方式表演的《星星索》。师:这是本堂课介绍的亚洲哪个音乐文化区域的歌曲呢?生:东南亚。师:很好!下面有哪位同学能够按照这张“亚洲行政区域图”总结一下本堂课欣赏的各个音乐文化区的代表乐曲和歌曲呢?生:东南亚《星星索》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的节奏中亚《巴雅提木卡姆》柔和持重,抒情含蓄东亚《四岁的红鬃马》《希望》《樱花》“呼麦”南亚《欢迎》萨朗吉、印度音乐的丰富多彩(同时出示课件)四、总结【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世界各民族传统音乐是各国人民几千年文化的积淀个艺术创造才能的集中反映。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民族音乐艺术,不仅在本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在国外同样生根开花,说明:越是民族风格的艺术越具有国际性。你还知道哪些与我国毗邻的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请课后搜集欣赏,并填写在“拓展与探究第6题”的表格内。下课!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设计安溪音乐校际组一、教材分析:本课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探究亚洲的音乐文化。亚洲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年轻人应该学习一切对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有益的东西,真正做到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欢迎》是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著名民间乐曲,具有鲜明的印度音乐特色。《四岁红鬃马》运用了蒙古独特的“呼麦”演唱形式。《星星索》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情歌,表达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二、教学目标:(一):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音乐的风格特征。(二):初步知道亚洲音乐的概况,知道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三):初步认识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三、教学重点:掌握亚洲音乐特点,特别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主要欣赏《星星索》和《欢迎》。四、教学过程教师提问:亚洲不仅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洲,而且人口也是最多的。几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产生了灿烂的音乐文化,除我们熟知的中国音乐外,大家还知道有哪些呢?(学生根据他们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平时的了解作出回答五个音乐文化区)教师总结:印度音乐在南亚次大陆欣欣向荣,还有西亚的阿拉伯古典音乐、日本的雅乐、朝鲜的唐乐……亚洲音乐呈现出一幅幅千姿百态、独具东方神韵的图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入神秘的亚洲音乐世界。(一):印度民间乐曲《欢迎》1:播放印度电影《阿育王》中的歌舞片段,让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学生回答:这是印度题材的电影)。接下来我继续让学生说出他们对印度了解的相关知识。学生从服装,舞蹈,歌声等探讨了印度文化的特色。2:欣赏作品:用课件出示《欢迎》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演奏乐器个音乐情绪。首先对整首乐曲的轮廓做介绍,以便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根据图示先上作品并鼓励学生随着音乐用手臂和手指划出旋律音乐进行,比如曲线、波浪线等,这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印度音乐的风格特点,完成教学难点。最后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拓展与探究”第三题来总结出印度传统音乐的特点,让学生再用语言将其表达出来。(二):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1:请同学根据所给条件和图片上的人物服饰,判断出是哪个国家。(1)亚洲有一个国家的民族比我国还要多,由一百多个民族组成。(2)它由137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很多的学生根据这问题都能说出是印度尼西亚)2:结合风景图介绍印度尼西亚及克隆宗音乐特点。3:欣赏作品《星星索》并用课件出示几个问题:(1)全曲的结构有何特点?(老师提示:可根据不同的伴奏音型)(2)曲调和歌声分别有什么特点?(3)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这部分主要是情感体验和乐曲分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用选择题的方式,老师给出几个答案,听赏完后让学生回答。4:实践活动:首先请同学学唱固定伴奏音型“啊,星星索”然后提示学生一边用手臂模仿划船时船浆起落,一边跟随音乐用“星星索”伴唱,老师唱主旋律,一起完成作品。通过这样让学生加深对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的节奏特点的认识。完成教学重难点。(三)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提示学生根据以前听过的蒙古歌曲谈谈蒙古音乐长短调的风格特点(因为之前已经有介绍过蒙古民歌,所以学生在这时候都能准确的说出)然后在向学生简单介绍“呼麦”的演唱特点。再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有所了解。五、拓展与探究听三段音乐,辨别各是图片中的哪种乐器演奏?采用什么样的演奏方式?属于哪个国家的代表乐器?(这三种乐器分别是朝鲜的伽耶琴,印度的西塔尔,日本的尺八)。这个环节既让学生认识了不同国家的代表乐器,又可以培养他们听赏音色的能力,同时也了解乐器的分类,这些内容体现了课改中提到的音乐要素的渗透。六、总结教师小结课堂内容,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预习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教学重点:日本音乐教学难点:从音乐入手,了解各国人文特点,理解音乐与地理、文化以及历史等因素的联系【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吉祥三宝》)一、组织教学二、谈话式导入:记得曾经有这么一首歌十分流行,歌里唱道“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可是有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这应该是很多人的感慨。的确,我们现在没有到处游玩的条件。即使有些时候心情压抑想出去走走,却受到时间等的限制。但是我个人有个方法可以让我们坐在家里,了解到各地的风情。那就是,听音乐,随着音乐去放松心情;跟着音乐,去领略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今天,大家不妨就来试试老师这个方法,一起跟着音乐到亚洲各地去看看吧?三、新课(一)第一站:东亚音乐之蒙古篇1、复习“长调”和“短调”的知识师:刚才在课前大家所听到的是哪里的音乐呢?学生:蒙古师:现在,我们就要去蒙古看看。(跟随莫尔根《长调》“浏览”蒙古风光)小结:长调:字少腔长短调:字多腔短2、欣赏蒙古“呼麦”师:这种音乐有何特点?学生回答:……3、总结:这是一种叫“呼麦”的歌唱艺术,是蒙古国人民和我国蒙古人民中特有的一种民间唱法,由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这种方法只有经过特殊的练习才能掌握,一般传男不传女,但最近已有女性进入这个领域。“呼麦”已入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第二站:东亚音乐之日本篇1、请学生闭上眼睛欣赏一段日本风味的音乐,判断到了哪里?(带领学生“降临”在日本,引入日本民族音乐)2、以《樱花》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日本民族音乐特点师:这首歌的速度是快呢还是慢呢?节奏是比较舒展还是比较紧凑?音乐的旋律是级进多呢还是跳进多?音乐中都采用了哪几个音?生:速度缓慢、节奏舒展、级进多。较多出现4和7;少了2和5师:这就是日本极具特点的“都节调式”。3、“都节调式”的介绍:“346713”——都节音阶,包含了两个半音。这是典型的日本音阶。抒情、平和、流畅的都节调式是日本音乐的一个特点。4、旋律小创编:教师提供节奏,要求学生填充具有日本风味的音乐旋律,并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集体视唱、讨论。4/4XXX—︱XXX—︱XXXX︱XXXX—︱XXXX︱XXXX—︱……︱……‖5、日本歌舞伎介绍及片段欣赏视频欣赏师:刚才的片段当中,大家是否发现了他们的动作表演有何特点?学生:……师:歌舞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由一个叫阿国的女祭司跳的一种具有宗教性质的舞蹈。她的舞蹈在京都、大阪一带十分流行,因此也成为今天歌舞伎的最初形态。后来因为由女子演出的歌舞伎场所渐渐沦为人们寻欢作乐之地,因此被德川幕府禁止。再往后就出现了以成年男子演出的歌舞伎,而观众注目的焦点也从外表转变为演技,这就是现今歌舞伎的型态。对歌舞伎发展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它大量采用了原本为木偶剧团写作的剧本。演员们开始将木偶式的动作用到他们的表演中,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动作流派并保持至今。所以,大家刚才所看到的有些动作跟我们平日看到的木偶戏中的表演会有相似的地方。6、日本文化符号——艺伎出示歌舞伎与艺伎的对比图片。请学生发表看法师:首先请大家注意这里的“伎”字怎么写!作为文化符号的艺伎,跟妓女毫无干系,它并非卖弄情色,更与卖身无关,而是一种精妙的表演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宫廷的歌舞伎传统。艺伎大多清丽温婉,才艺出色,精擅歌舞乐器。艺伎需要经过严格的歌舞训练,其难度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在艺伎的演出里,融合着艺术(诗歌与音乐)、情感、智慧和交际手段等复杂技艺。(三)第三站:南亚之神奇的印度古国1、以印度音乐引入正题,问学生现在到达的是什么国家?亚洲的哪一部分了?(学生回答:印度、南亚)2、从电影引到民族音乐舞蹈的传承和特别之处,引导学生自主分析。【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①分析音乐旋律的特点:由于把正常的8度音程音分为22个微分音。因此,我们听印度音乐会感到是波浪式、曲线式、螺旋式的音乐进行,如怨如诉、绵延不断的。那么这样的线条,很容易就让我们感觉到“飘渺,神秘”之类的词语,一种神性色彩也就体现出来了。②介绍民族乐器:萨朗吉、西塔尔、塔不拉鼓③印度音乐根深叶茂,传统的民间歌舞也是,他们民族音乐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印度政府、工商企业乃至于全社会都对传统音乐和舞蹈进行保护。3、印度音乐特点小结:具有民族特点的乐器、浓郁带鼻音的歌声;各式各样的滑音、装饰音,多变的节奏,热烈、妖艳的舞蹈,等等;许多现代音乐家,都热衷于从印度音乐中寻找灵感。四、总结1、回顾本节学过的各地音乐与文化特色。用手势表现蒙古、日本、印度三地的音乐特色2、完成课后练习第五单元第11节非洲歌舞音乐长泾中学蒋一禾课题非洲歌舞音乐教学目标1、通过书本上的曲目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2、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3、初步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和乐器“马林巴”的音色。教学重点1、欣赏布隆迪的《鼓舞》片段;2、节奏练习。教学难点节奏练习组合解决方法单个节奏打会、打熟,然后随教师口令由慢到快练习。教具音响、教学磁带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问:班上哪位同学会跳街舞?学生答:某某某教师:热烈的掌声欢迎他来一段。某学生:上来表演教师:讲评教师:街舞之所以受年轻人欢迎,是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可以随音乐节奏自由发挥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今天,我们大家来共同学习非洲的黑人音乐二、新授板书非洲歌舞音乐我们今天主要讲非洲的黑人音乐。从影视作品的印象中,我们思考回答一下,非洲音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请同学们回答,如果答出来,就表扬;如果答不出,则引出下面的内容:看来,大家对于非洲音乐知之甚少,有必要来共同学习。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第一首乐曲,请大家注意两点:1、曲中大量运用了什么乐器?2、节奏变化程度?(教师不提供曲名),欣赏结束后,请大家归纳。学生集体得出结论:1、大量运用鼓;2、节奏复杂。教师稍作补充:鼓是噪音乐器,它发出的不是乐音,但音乐作品除了使用乐音外,有时也使用噪音,非洲黑人音乐更是如此;非洲鼓的音色与中国鼓音色有明显的不同,形态也不一样;非洲鼓有几十种基本鼓型和几百种鼓的变型,大的象水缸,小的如茶杯,形状也希奇古怪,有的甚至象人一样。刚才我们大家欣赏的是布隆迪的《鼓舞》片段;接下来我们欣赏第二首乐曲,没欣赏之前先学唱四小节旋律:||:2166|5166|2166|5166:||非洲有一种很有特色的乐器,音色有点类似于白居易描写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接下来请欣赏《门库尔雅》,注意乐器的音色,猜想一下它是怎么演奏的。播放音乐。请同学们回答:1、乐器名称?(马林巴)2、怎么演奏?(教师讲解,并看书上图片)非洲音乐除了节奏、音色较特别外,它的功能性也很强,音乐活动大都伴随着社会日常生活。非洲音乐,尤其是歌舞活动,有着强烈的自娱性质。所以,非洲歌曲的曲调音域一般较狭窄,乐句比较短小,较少使用装饰音,而且很少用变奏,常作多次反复。因为自娱性较强,有时夹杂着叫喊声。比如《非洲赞歌》6.663|5.552|6.663|1115|6.663|25.|36.|51.|6.663|255||非洲人歌曲技法虽然不高,但不妨碍人们对音乐的喜爱,特别是对舞蹈,几乎是人人爱跳的。下面欣赏《男孩之舞》,同时,观赏P82页的舞蹈图片。三、练习与拓展大家通过欣赏这四首乐曲,对非洲黑人音乐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他们那令人“眼花缭乱”的节奏组合佩服不已。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多么复杂的节奏都是由简单的、基本的节奏组合而成的,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些非洲音乐的节奏。【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第一部分:P80页《鼓舞》中的两1、四二拍XXX|XXX|XXXX|XXX:||要求:双手同时拍击自己的大腿。讲评。2、四三拍||:XXXXX:|||:XXXXX:||要求:先看老师用脚打一编;学生跟老师慢速练习;讲评;逐渐加快速度。讲评。第二部分:P84页学生自由练习这六条节奏,教师巡视、揪错、指导、讲评。请同学表演。讲评。请熟练的同学一条接一条不间断地打,讲评。选六个同学,在教师同一的速度指导下,合奏节奏,讲评。四、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非洲歌舞音乐”的主要特点:1、舞蹈伴随着歌唱;2、节奏鲜明而强烈;3、伴奏乐器是已鼓为主的打击乐器,马林巴也经常使用;4、歌舞中常伴有喊叫,以抒发感情,增加舞蹈的气氛。五、课外作业1、非洲音乐为什么会对世界其他地区音乐产生影响?2、非洲音乐对我们现代音乐有什么影响?下课。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教学设计安溪音乐校际组教材分析:《非洲歌舞音乐》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五单元。这一课所指的非洲音乐是按音乐文化范畴划分的,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主要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居住地区的音乐,所以没有把北非阿拉伯地区(如埃及)和南非部分白人的音乐包含在内,因此在教学中可称其为"黑非洲音乐"或"非洲黑人音乐"。本课通过欣赏非洲民间的鼓乐和歌舞音乐,使学生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世界音乐,拓宽音乐视野。教学目标:(1)了解非洲音乐中丰富多彩的鼓乐和歌舞,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开阔音乐的视野。(2)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感受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教学重点:体验非洲音乐中复杂多变的节奏。教学难点:了解、掌握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教学内容:(1)《鼓舞》(片段)(2)《男孩之舞》(片段)(3)非洲歌舞(片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的非洲面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课前播放黑人跳街舞的表演片段。(2)提问:"同学们刚才在大屏幕上看到的是什么表演?"(街舞)(3)师:"我们班上有同学会跳街舞吗?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为大家表演一个!"(学生们热情高涨,推荐出一位同学上台表演。)(4)师:"刚才这位同学跳得很棒,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街舞又称hip-hop舞,由于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可以随音乐节奏自由创编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所以得到全世界青少年的欢迎。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邻略非洲音乐的魅力。(大屏幕上展示课题《非洲音乐》)。设计思想:非洲音乐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为了让学生能快速的接近非洲音乐,愉快地接受、体验他,进而喜欢他,我选择了以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黑人舞蹈----"街舞"为切入点,使同学们感觉到原来黑人音乐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产生一种亲切感,愿意去接近他、体验他,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二、体验导趣(一)了解非洲的地理人情【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1、分别请学生代表介绍课前了解的非洲。2、老师补充。(出示非洲地图和有关非洲的图片。)(二)欣赏《鼓舞》(片段)师:今天我们所要欣赏的非洲音乐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地区的音乐。大家知道被誉为非洲音乐之魂的乐器是什么吗?生:鼓。师:大家回答得非常正确。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鼓在非洲有多种多样的功能和用途。除了用于音乐外,还经常与宗教仪式紧密联系。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在特殊的场合演奏的鼓乐(布隆迪圣鼓)。1、边听边看书上图片和有关介绍。2、感受音乐体现了什么样的特点?(热烈的、激动的、富有震撼性。)3、听到了哪些声音?(呐喊声、鼓声、歌唱声。)师:"圣鼓"表演时,不仅有歌声、鼓声而且还伴有简单的舞蹈,非洲人生活中的舞蹈是不可缺少的,而舞蹈又离不开鼓,接下来就请大家来欣赏一首为舞蹈伴奏的鼓乐曲《男孩之舞》(片段)。三)欣赏《男孩之舞》(片段)1、感受音乐的情感特点。(奔放、热烈)师;《圣鼓》和鼓乐《男孩之舞》让我们感受到了非洲鼓乐的奔放与热烈,我想请同学来谈一谈听了刚才的音乐,你能想象出非洲鼓乐演奏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吗?(学生们各抒己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两段音乐中都是哪一个音乐要素在发挥主要作用呢?生:节奏。师:对。非洲音乐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节奏,鼓正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是表达音乐语言的最重要的乐器。非洲鼓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制鼓的材料、形状和演奏技巧都是独特的。非洲有几十种基本鼓形和数百种鼓的变形,大如水缸到小如茶杯鼓的形状有陀螺形、圆锥形、台柱形、正方形,还有各种飞禽走兽,甚至还有人形的鼓。持鼓的方法有把鼓置放在两腿中间,也有把鼓夹在腋下,或挂在颈上,持在肩上。击鼓的方法也多种多样。鼓的演奏方式有独奏、重奏和合奏,演奏带有很强的即兴性。(介绍非洲鼓的时候大屏幕展示各种鼓的图片。)设计思想:在每一段音乐欣赏前先围绕音乐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要求去欣赏,引导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展开积极的思考,充分发挥想象。适当地插入一些相关的介绍和图片资料,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探索非洲音乐的兴趣。三、创编拓趣师:鼓是非洲人的亲密伙伴,他们经常会用丰富多变的鼓声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快乐的、激动的或是悲伤的。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节奏这个音乐要素来进行创编,体验一下非洲人的情怀。1、分组创编。大屏幕上显示要求:A、创编一条二四拍的节奏,长度为三小节。B、可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如:击掌、跺脚、敲打桌面等,形式不限。(小组讨论创编,老师巡回指导。)2、分组表演创编的节奏。A、每组选一个代表把创编的节奏写到黑板上。B、各组用不同的方式把创编的节奏表现出来。(老师做简单评价)3、学习模仿非洲人的舞蹈师:在非洲人的生活中歌舞和鼓乐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非洲人的歌舞。A、欣赏非洲人的歌舞片段。B、请学生谈谈非洲歌舞的特点。(舞蹈伴随着歌唱,节奏强烈,伴奏乐器是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歌舞中常伴有喊叫,以抒发情感,增加舞蹈的气氛。)C、教师教基本舞步,学生模仿。4、跟着节奏舞蹈老师选一部分同学上来跳非洲舞,并把课前准备好的非洲人面具分发给他们,其他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重复的演奏本组创编的节奏。全班同学都活跃起来,有几个胆大的学生还不时的加进几声叫喊声,仿佛大家就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尽情地狂欢。设计思想: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因此,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之后,为了让他们能更好地、更准确地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对非洲音乐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设计了分小组创编节奏、学跳非洲舞蹈、和乐舞蹈等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使学生们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到快乐,体会到真正非洲音乐的特点。四、总结1、请学生谈谈对非洲音乐的印象。【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2、教师补充完善。五、拓展与探究(课后作业)1、自主欣赏《门库尔雅》(马林巴二重奏)、《非洲赞歌》(歌唱和马林巴演奏)2、你知道非洲音乐对世界其他地区的音乐有那些影响吗?找找在现实音乐生活中有哪些非洲音乐的影响课题:非洲鼓乐教学内容:人音版高中课标实验音乐鉴赏教科书第五单元第十一节①鼓舞②男孩之舞③节奏的模仿与创编教材分析:《非洲鼓乐》的教学内容取材于人音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非洲歌舞音乐》。之所以选择“鼓乐”为突破口,是依据配套教材教师用书中教学建议P81页的第二点――非洲音乐学习的重点是“鼓乐”,包括非洲的鼓(音色)和非洲鼓的节奏。这一课所指的非洲音乐是按音乐文化范畴划分的,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主要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黑人居住地区的音乐,所以没有把北非阿拉伯地区(如埃及)和南非部分白人的音乐包含在内,因此在教学中可称其为“黑非洲音乐”或“非洲黑人音乐”。本课对欣赏非洲音乐中鼓乐的学习和非洲鼓乐节奏的模仿与创编,使学生体验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世界音乐,拓宽音乐视野。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鼓舞》、《男孩之舞》等黑非洲音乐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2、过程与方法通过非洲鼓乐的欣赏和鼓乐节奏模仿、节奏的创编等音乐活动,并采用体验、探究、合作的方法来学习非洲音乐、感受非洲音乐的特点和社会功能。3、知识与技能①了解非洲音乐的背景、特点和社会功能。②初步掌握非洲鼓乐基本节奏并进行创编。教学重点:黑非洲音乐中的“鼓乐”——包括鼓(音色)和鼓的节奏教学难点:黑非洲鼓乐节奏的模仿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的非洲面具、鼓、学生课前预习教学流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趣导入1、课间10分钟播放音乐《非洲鼓》。2、播放flash动画《非洲梦》引入课题《非洲鼓乐》。提问:①同学们从刚才欣赏的flash动画,看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投影非洲地图)②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非洲。(教师补充。)③flash动画音乐中主要的伴奏乐器是什么?学生踏着非洲鼓点音乐走入教室学生观看flash动画生:非洲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所认识的非洲。生:鼓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愉快地接受、体验、进而喜欢非洲音乐。新课教学(一)鼓舞欣赏今天我们所要欣赏的非洲音乐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地区的音乐,不包括北非、西非的音乐在内。1、学习非洲音乐中鼓的知识(1)根据教师放映非洲鼓的图片及课前的预习请同学简单地介绍一下非洲鼓的种类、制作及演奏方式。(2)教师适当补充2、聆听布隆迪《圣鼓》中的片断《鼓舞》,思考以下问题:①听到什么声音。②描绘你所想象的音乐场景。③音乐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情绪?3、请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布隆迪《圣鼓》的介绍。4、分段欣赏非洲《鼓舞》,体验鼓乐节奏。师:这是布隆迪“圣鼓”表演的一个片段。由鼓乐、声乐和鼓乐与声乐协奏三部分音乐构成,鼓为音乐的骨架,它运用了非洲典型的分节奏与加节奏。(1)听《鼓舞》中的2个音乐片段打节奏。生:几十种基本鼓形和数百种鼓的变形。持鼓的方法有把鼓置放在两腿中间,也有把鼓夹在腋下,或挂在颈上,持在肩上。鼓的演奏方式有独奏、重奏和合奏。生:呐喊声、鼓声、歌唱声。生:国王加冕、播种的繁忙季节生:热烈的、激动地、富有震撼性的。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学打节奏。(可以采用个人、分组及合练的形式,可以击鼓、击打桌面、跺脚等方式)(1)3/4||:xxxxx:||:xxxxxx:||(2)2/4||:xxx|xxx|xxxx|xxx:||生:好。学生上讲台表演。精彩通过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及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充分发挥想象,激发同学们探索非洲音乐的兴趣。【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①《鼓舞》中的第一段②《鼓舞》中的第三段教师指导击鼓。师: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到讲台来表演一下刚学的鼓点节奏,好不好?师:刚才那几位同学表演得精彩不精彩?我们是不是应该鼓励一下?(2)听《鼓舞》第一段和第二段,体会其歌唱的特点。(齐唱、独唱还是一领众和)5、完整聆听《鼓舞》,并再次感受、体验黑非洲的鼓乐特点。师: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被称为非洲音乐之魂,它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所无法比拟的。6、欣赏影片《我是谁》片段,请学生总结出非洲鼓的功能和用途。(二)欣赏《男孩之舞》1、感受音乐的情绪。2、感受多线条、多层次的鼓乐节奏。3、通过《圣鼓》和鼓乐《男孩之舞》让我们感受到了非洲鼓乐的奔放与热烈,我想请同学来谈一谈听了刚才的音乐,你能想象出非洲鼓乐演奏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吗?教师补充,播放鼓乐演奏的录象。4、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认为黑非洲音乐中是哪一个音乐要素在发挥主要作用?师:非洲音乐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节奏,鼓正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是表达音乐语言的最重要的乐器,是非洲音乐中的灵魂。学生掌声鼓励生:一领众和。学生和着音乐击打鼓点节奏。(敲鼓、击打桌面、跺脚等等)观看影片片段,分组讨论,总结出鼓的功能和用途:(1)传递消息或语言(2)宗教祭祀或乐器生:奔放、热烈低音鼓、高音鼓,节奏互不相同,相互配合,相互交织。学生各抒己见学生观看录象,体验鼓乐演奏的场景。生:节奏知识拓展1、模仿非洲音乐节奏,再次体验非洲鼓乐的节奏特点。见课本P84页,拓展与研究第一题。要求:①分组练习,每组各练一组节奏。(老师巡回指导.)②把四组节奏结合起来进行多声部节奏训练。③请四组各派2个代表上台表演(一个击鼓,一个击掌)。教师给予讲评与鼓励。2、运用模仿和学过的节奏进行场景创编活动。(1)场景描述(投影):①一个人先行出发发现猎物,运用鼓声把消息传回部落。②部落成员作出回答。③族长召集部落成员出发围猎。④围猎成功。教师巡回指导。(2)、请同学们戴上面具通过节奏,分组表演创编的音乐场景。教师评价。学生热情高涨地学打鼓乐节奏:(1)2/4xx|xxxx|xx.xx.||(2)2/4xxx|xxxxxxxx|xx.xx||(3)2/4xxx|xxxxxx|xxxx.||(4)2/4xxxxx|xxxxxx|x.xxx||一组用手轻打桌面;一组用笔击打桌面;一组击掌;一组用笔互击。学生经讨论选派两个代表上台表演。小组讨论创编 学生戴上面具分组表演创编的音乐场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体会非洲音乐的特点。总结1、请学生谈谈对非洲鼓乐的认识和体会。2、教师补充完善(播放背景音乐《非洲鼓》)。师:通过对《鼓舞》、《男孩之舞》等黑非洲音乐的学习,体验复习巩固【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了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非洲音乐的背景、特点和社会功能;初步掌握非洲鼓乐的基本节奏。知道了非洲音乐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节奏,鼓正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是表达音乐语言的最重要的乐器,是非洲音乐中的灵魂。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思考、探索非洲音乐对世界其他地区音乐的影响和非洲音乐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跟着音乐去旅行——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让学生自学东亚、南亚音乐的概况,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2.通过欣赏、探究,了解日本独特的都节调式以及蒙古的呼麦、以及印度的传统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教学设计安溪音乐校际组教材分析:1.欧洲大陆按照地理划分可分为:南欧、西欧、东欧、北欧、中欧。2.欧洲民间音乐代表曲目: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苏格兰风笛演奏《优雅》罗马尼亚排箫:《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3.欧洲歌曲的体裁:叙事歌曲、爱情歌曲、节庆歌曲。4.特色乐器:苏格兰风笛、爱尔兰风笛;罗马尼亚排箫、意大利曼陀林。5.欧洲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的联系:民间音乐是音乐家们创作的源泉。欧洲民间音乐的素材被音乐大师们大量吸收,创作了大量体裁多样、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音乐作品。专业音乐家创作的乐曲,经常由民间歌手和民间队表演。教学目标:(一):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二):初步知道欧洲民间音乐的概况,了解风笛、排萧的音乐特点。(三):探究欧洲民间音乐与欧洲艺术音乐的关系。教学重点:欣赏苏格兰风笛演奏《优雅》和罗马尼亚排箫:《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电影《泰坦尼克》主题曲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说出演奏的乐器(学生很快就说出了风笛这乐器)师:同学们在什么地方曾经听过风笛演奏?这项乐器演奏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经过学生讨论、阅读课本上的相关文字介绍后,开始进入作品欣赏)1、《优雅》师:风笛分为爱尔兰风笛和苏格兰风笛。《优雅》是苏格兰最著名的风笛曲之一,同学们在欣赏这曲子的时候,想想这音乐具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学生在第一次的欣赏中,说出了音乐比较的抒情,已经比较飘远)然后老师让学生再次欣赏,这次要求学生跟着音乐哼唱,加深学生对乐曲的印象。2、《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出示排萧这乐器的图片,介绍这个乐器的特点。增强学生对乐器的印象。师:排萧是一种欧洲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属于吹管乐器。在欣赏时注意它的音色、和演奏的风格。3、《鸟儿在唱歌》通过这曲子简单介绍一下欧亚唱法的特点,并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在欧洲的另外一种很有名的唱法“约德尔”。让学生更对演唱形式有更多的了解。4、讲解关于欧洲的艺术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区别:指出欧洲艺术音乐(专业音乐家创作的音乐)在近几个世纪得到发展,体裁多样,章法严谨。欧洲民间音乐按地理划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和东欧五个地区。总结第六单元第13节拉丁美洲----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交融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罗永和一、教学目的:1、通过听、唱、动让学生感受到拉丁美洲音乐独特的风格和其多元的音乐文化。2、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和探戈音乐的特点。3、能够让学生通过听、唱、动等不同形式,加深对拉美音乐的理解并会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拉美歌舞。二、教学内容:1、秘鲁民间器乐合奏曲《告别》2、墨西哥民间歌曲《美丽的小天使》3、乌拉圭探戈舞曲《小伙伴》四、教材分析:1、《告别》是一首安底斯高原印第安人的民间器乐合奏曲。旋律优美、气势雄浑,表现了印第安人在集会之后,临行前告别时的情景。乐曲为G大调,4/4子,采用五声调式音阶,乐句悠长且多下行。2、《美丽的小天使》是一首有着浓郁的拉丁美洲音乐风格的歌曲,是一首极具墨西哥民族个性,被称为“松”的歌舞曲,歌曲表达了男女青年间的爱情,旋律缠绵、优美、动人。歌曲为A大调,3/4拍子,采用七声音阶。【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3、《小伙伴》是一首阿根廷探戈舞曲。乐曲既有平稳持重的情调,又有紧张、激越的情绪,节奏强烈,乐曲为g小调,2/4拍子。五、教学重点:1、感受了解拉丁美洲歌舞音乐文化和民族风情。2、对探戈节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六、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积极投入创作活动。七、教学关键: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拉丁美洲音乐。八、课的类型:欣赏为主的综合课九、课时:一课时十、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歌单等十一、教学过程:播放拉美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歌曲,渲染气氛,学生走进教室。(一)设问与回答方式导入1、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节奏强烈、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2、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听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啊?具有哪种音乐的风格特征?(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具有拉美音乐风格特征)(二)引出课题:拉丁美洲音乐1、让学生讨论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环境、历史、社会等印象。(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拉丁美洲是指以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包括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墨西哥乌拉圭等国家。师言:在广阔的拉丁美洲,风土,人种极其多样,因此,在音乐方面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式,除了在人种方面,原住外,从地球上各个地方迁移过来的人种都在这里互相混,所以可以说多元混合型文化是这一地区文化的最大特点,音乐文化非常丰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印第安人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和黑人音乐。设问:拉丁美洲这种混合性音乐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阅的资料讨论回答)师归纳:混合性音乐是指印第安人(本土文化,欧洲和非洲)三种音乐文化的相混合,主要的原因是欧洲入侵和黑人的贩卖带来了各自音乐文化的融合,那么他们的音乐文化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拉丁美洲,感受他们混合性音乐的风格特点。二、感受与体验(一)赏析〈告别〉器乐合奏曲,秘鲁民间乐曲。思考:1,这首乐曲情绪特点怎么样?(优美,气势雄浑)1、主要有哪些乐器演奏?(排萧、盖那琴、恰朗戈)2、教师介绍各种乐器的特点,学生观赏乐器的图片。3、听音乐,学生随音乐双手轻拍节奏,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二)赏析〈〈美丽的天使〉〉墨西哥民间音乐。1、歌曲是怎样的情绪?(旋律平稳圆滑,缠绵美妙,优美动人,略带淡淡的乡愁。)2、请学生唱旋律,手拍节奏,感受歌曲节奏有何特点?(采用3/4拍子,节奏平稳一致,连续采用切分节奏)3、歌曲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前部分是领唱,后面是合唱,中间间奏还伴有热情的的呼叫声)4、教师简介歌曲的特点:这首歌曲是具有浓郁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风格的歌曲,采用七声大调式音阶,前部分是领唱,,后部分为合唱,歌词用西班牙语,被称为“松”的歌舞曲。墨西哥民族歌曲被称为“松”,与西班牙民间音乐有着不要可分的关系,“松”通常是大调式,节奏明快,旋律动听,气氛欢乐。西班牙对墨西哥进行了统治,因此,墨西哥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关系深深地带有西班牙文化的影响,而墨西哥是古代印第安文化重要发原地之一,又是西班牙殖民统治后的中心之一,这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文化是具有十分典型的相互交融的特征。这首歌曲就是典型的相互交融的特点之一。5、教师伴奏,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再次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三、创造与活动(一)播放探戈舞录像片段。1、提问:这种舞蹈叫什么舞蹈?节奏有何特点?(学生根据录象舞蹈动作和课前收集的资料相互交流)归纳:这是探戈舞蹈,采用连续的切分音节奏。2、教师展示一些探戈舞蹈的图片,介绍探戈舞蹈特点。探戈是阿根廷的一种舞蹈,它是一种音乐、唱和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探戈已固的格式,即兴花样翻新等,现代探戈的舞蹈风格是有深沉、含蓄、洒脱是特点。运用节奏变化多样,但切分节奏运用是最多的。师言:拉美的舞曲音乐更为丰富,它以独特音乐风格和变化多样的节奏,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欢。它已经很好的融入了现代音乐和国际标准体育舞蹈之中。3、教师简要说明国际标准体育舞蹈。1)、拉丁舞(桑巴、伦巴、恰恰)学生观看录像,随录像模仿舞蹈动作。(2)、摩登舞(探戈、狐步舞、华尔兹)a、观看国标华尔兹舞蹈片段。b、学生随音乐表演华尔兹舞。(3)、教师列举几种典型探戈风格的节奏,学生用拍手或身体动作分组做探戈节奏练习。a、首先进行单声部的节奏练习。b、逐步增加声部,从二声部到三声部。x.xxx∣xxxxx∣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xxxxx∣x.x∣哒哒哒哒哒哒哒【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xxx∣xxxx∣哒哒哒哒哒哒哒教师简要小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鼓励。(二)欣赏乐曲〈小伙伴〉1、思考:A:舞曲节奏是怎么样的?(连续使用切分节奏,探戈舞曲风格)B:舞曲情绪怎么样的?(既有平稳、持重的情调,又有紧张、激越的情绪,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情绪)2、教师出示乐谱,简要的介绍乐曲,学生轻声唱谱,教师伴奏。3、教师板书〈小伙伴〉乐曲的节奏。4、学生随录音带运用课前准备好的易拉罐、沙袋,矿泉水瓶,教师提供部分打击乐器:手鼓、沙铃、铃鼓等随音乐模仿乐曲节奏。5、学生根据《小伙伴》音乐节奏,即兴填词或教师提供歌词,教师击鼓敲节奏,学生有节奏的地朗读。2/4xxxx︱oxxxxx︱xxxx︱oxxxxx︱大家跟着我的节拍走,跳起一段轻松的舞蹈,xxxx︱oxxxxx︱xxxx︱oxxxxx︱即使我们慢了一小拍,我们也会无尽的快乐.6、请个别同学讲述或演绎探戈舞,教师指导。四、评价与总结1、师生共同回顾和交流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及其感受。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主要通过拉丁美洲三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感受、理解、体验了拉丁美洲音乐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征。虽然拉丁美洲离我们很遥远,但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感受得到它的存在,更高兴的是拉丁美洲音乐已走进了国际,已经很好的融入了现代音乐和国际体育舞蹈之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深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色彩。3、再次播放歌曲《生命之杯》,学生跟随歌曲演唱,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赏析教具:投影片,音乐vcd、录象资料、录音带、钢琴1.通过三组作品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拉美音乐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点。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在“寓教与乐”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体验拉美音乐的能力。3.通过赏析加深学生对拉美音乐文化是三种音乐文化融合的产物的理解。重点难点:掌握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及节奏特点。课前播放拉美歌手瑞奇·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拉美音乐的情景中初步理性化的体验拉美音乐的风格特点。(一)设问与回答的方式导入1.歌曲有什么特点?2.具有何种音乐的风格?归纳:1.节奏强烈、热情奔放,富有感染力。2.具有拉美音乐的风格。出示课题:拉美音乐赏析(二)拉美音乐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设问)1.拉丁美洲的地理区域、原居住人群。2.本土音乐的主要形式。3.混合性音乐文化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借助史地知识,了解拉美音乐的特点及形成背景。归纳:1.指的是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原居住人群为印地安人2.拉美音乐具有印地安、欧洲、非洲音乐文化相混合的特点。歌舞音乐是拉美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形式3.欧洲入侵和黑人的贩卖带来了各自音乐文化的融合。(大小调七声音阶和切分音的连续使用等)(三)器乐曲《飞驰的鹰》赏析1.聆听乐曲主题,选择音乐形象。大江的涌潮森林的早晨飞驰的雄鹰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出示乐曲标题,简介乐曲背景。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3.演唱主题在演唱中感受音乐的形象和情绪。4.主题讨论分析音乐通过哪些手段塑造雄鹰的形象?使学生在分析主题旋律中了解音乐语言怎样为塑造音乐形象服务5.归纳【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平稳的节奏、弱起及三拍的连音6.欣赏全曲并思考讨论⑴乐器音色及演奏技巧有何特点?⑵乐曲速度如何变化,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通过讨论构建主动学习的氛围,在分析音乐的过程了解音乐在表现形象与情感中的作用。7.归纳竖笛的音色及演奏技巧给人一种神秘、苍茫、升腾的感觉。小调色彩和速度变化使悼念转为歌颂和热爱。(四)歌舞音乐片段赏析1.探戈⑴.播放探戈舞曲请同学们说出节奏特点,强化审美体验。⑵.介绍探戈(投影8)探戈是阿根廷的代表性舞蹈,2/4拍、切分音运用是一个重要特征。⑶节奏练习: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探戈的节奏特点2.伦巴和桑巴⑴介绍伦巴、桑巴伦巴为古巴代表性舞蹈,4/4或2/4拍,速度中等。桑巴为巴西代表性舞蹈,2/4或3/4拍、切分音丰富。通过对比性区别两个舞曲的不同节奏教学为参加社会音乐生活打下基础⑵.观看桑巴、伦巴片段,分辨舞蹈类型并归纳各自特点,利用电教手段感受不同舞蹈的特点,使教学更直观。⑶结论伦巴:音乐缠绵,舞态柔美,舞步动作婀娜款。桑巴:音乐热烈,舞态富有动感,舞步摇曳多变⑷由教师指挥,学生练习打节奏,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伦巴桑巴的特点,巩固教学效果。(五)声乐曲《西波涅》1.欣赏全曲思考讨论⑴音乐中汲取何种舞蹈节奏?⑵歌曲前后两部分由C小调转为C大调,有何用意,表现什么?巩固伦巴的节奏特点,在讨论分析中理解转调,在本歌曲中的的作用2.归纳⑴汲取伦巴的节奏,伦巴的优美抒情表现对爱的真情流露。⑵柔美的小调——明朗的大调形成情绪上的对比。表现男女青年表达爱意是由委婉含蓄变为明朗直接。(六)总结今天我们主要通过三种类型的作品感受理解体验了拉美音乐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点。虽然拉丁美洲离我们非常遥远,但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它已经很好的融入现代音乐和国际标准体育舞蹈当中深受人们的喜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色彩。第十四节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巴赫的《马太受难曲》的音乐风格特征。2、初步知道“巴罗克音乐”“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和音乐家巴赫。二、教学重点:巴洛克音乐、复调和主调音乐,分析《马太受难曲》三、教学难点:复调和主调音乐的理解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大家先看一下目录,第七到第九单元这几个单元有什么特点呢?生:师:这三个单元正是按照先后介绍音乐史上的三大重要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和重要的代表人物——巴赫。2、巴洛克音乐师: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这个巴洛克(baroque)。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意大利语中又是指冲动、夸张、任性、幻想等意义。最初泛指流行于17世纪的一种神奇的、怪异的建筑风格,后来逐渐用来称呼西方艺术风格历史上的一个时期。那人们通常将1600年至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左右的时间,称作西方专业音乐发展史上的“巴洛克时期”。师:接下来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巴洛克时期的著名音乐作品——《哈利路亚》,同学们思考:这首音乐作品是哪个作曲家的作品?这首音乐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播放音乐《哈利路亚》]师:听完了这首曲子,现在我请同学们来回答我刚刚提的问题。这首音乐作品是哪个作曲家的作品?生:师:刚刚我们欣赏的这首《哈利路亚》是巴洛克时期著名的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作品。在巴洛克时期,还有两位重要的音乐人物,一位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巴赫,还有一位叫斯卡拉蒂。接下来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这首音乐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生:【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师:好,我们看一下这两个题目,我们注意一下第二个问题,我问大家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那其实这里就已经告诉了大家了,这是一首什么音乐——?生:宗教音乐师:对,这就是一首宗教音乐,那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了,第二个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生;基督教3、巴赫《马太受难曲》(1)、背景简介师:很好,这是一首基督教音乐,巴洛克时期是一个科学和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基督教十分兴盛的时期。西方宗教音乐又称“圣乐”。宗教音乐有多种体裁,象受难乐、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著名的德国作曲家巴赫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仰者,他的创作中,约有75%是宗教作品,因此人们常把他视为最伟大的宗教作曲家。《马太受难曲》是巴赫最伟大的宗教音乐作品。这部作品被誉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受难曲”是为纪念耶苏被钉十字架而写的大型套曲。现在大家打开书本,用一点时间看一下104面的第二段文字。[阅读]师:《马太受难曲》共有七十八曲,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1、72、78曲,接下来我们联系故事先来分别欣赏一下。(2)、对比欣赏1、72曲师:首先我们先来欣赏第一分曲,然后再听72曲,然后你们完成以下的表格。第一曲来吧,锡安山的儿女们72曲主啊,此时不要离开我调性节拍速度场景感情基调演唱形式音乐特点[音乐]师: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一下104面和105面的这两行乐谱,分别是1和72曲的乐谱片段,然后给你们两分钟完成表格。生:做题师:第一分曲是G大调,12/8拍的进行曲式,72曲是C大调4/4拍的圣咏旋律。大家看104面第三段的介绍,这是一个悲剧的序幕,展现了耶苏临刑前被游街示众的场景。在管弦乐队的伴奏下,气势磅礴的双合唱队把人们引入一种悲哀的气氛中。72分曲是一首著名的圣咏旋律,是在耶苏死去之后出现的,将这部宗教悲剧推向了高潮。悲沉的音调营造了耶苏死去后的悲痛气氛……教师帮助完成表格。第一分曲来吧,锡安山的儿女们72分曲主啊,此时不要离开我调性GC节拍12/84/4速度较快,进行曲式缓慢,场景耶苏临刑前被游街示众耶苏死去之后感情基调悲哀悲痛演唱形式女声合唱、男女重唱、童声和女高音合唱混声四部合唱音乐特点复调音乐主调音乐(3)、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师:现在我们来看音乐特点,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两种不同的音乐。复调音乐(polyphony)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曲调以对位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主要特点在于各声部都有独立性。而主调音乐(homophony)虽也是多声部音乐,却仅以一个声部为主,其他声部只起陪衬作用。好,接下来我们再分别听这两段音乐的小片段,你们感受一下。看能不能分出各个声部来。[音乐]注:在听的过程中教师边引导,模唱听到的各声部,加深学生印象和对复调和主调音乐概念的理解。师:好,同学们,为了知道你是不是已经理解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测试,老师会弹两到三个钢琴小片段,然后你们来分辨是复调音乐还是主调音乐,我们现在开始,你们注意听。[教师弹片段](4)、78曲作品师:好,那关于复调和主调我们就先了解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要把《马太受难曲》的最后一部分:“在你的墓前、我在哭泣”欣赏一下。[音乐]师:同学们,这段音乐和第一分曲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你们先思考两分钟。[思考]师:好,现在请同学们看书本105面第二段文字,然后总结一下。生:最后的终曲和第一分曲同样是一首双合唱曲,形成首尾呼应。不同的是,原来那悲哀的情绪已不再强烈,一切痛苦皆花作平静的祈祷:“安息吧!安息吧,你那疲惫的圣体!”4、总结师:很好,那这一节课我们所有的内容都顺利完成了,接下来,我们了爱看一下书本106面的知识栏,第一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我们已经基本掌握,第二是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是将八度音程平均分为12个相等音程的律制,那还想更深入了解的同学回去后可以自己去找一些相关资料,或者课后可以来找我一起探讨。还有课后的练习大家要花点时间去完成,这一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第十K五节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设计思想:1、从“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变机械、被动地学习为主动积极的探索式学习。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从“传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去学,并激发他们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3、贯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强调聆听、体验、理解、鉴别,渗透相关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贝多芬音乐作品的兴趣,参与了解、认识、评价贝多芬的学习活动。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贝多芬的各种资料,在感受、体验、理解、评价的过程中能,逐步提高其音乐审美判断能力。教学内容:《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教材分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这是他在交响乐领域中伟大成就的总结;它集中地体现了他创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热情和艺术理想。《第九交响曲》是在法国革命的理想和成果被彻底摧毁的那一段反动时期写成的。在那艰难黑暗的日子里,这位日渐衰老的伟大作曲家,仍然忠于革命的信念,始终以自己的音乐作为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号角。因此,在《第九交响曲》中,他最后一次又回到英雄斗争的主题上来;而且为了使尽可能多的听众更明确地理解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他在最后乐章中用人声歌唱席勒的《欢乐颂》中的部分诗句。这部作品又称《合唱交响曲》完成于1824年2月,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当时贝多芬失聪无法考虑担任指挥,他坐在乐队中,演出结束时,掌声雷动,他都没有知觉。教学重点: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命运交响曲》,请同学们说出其作者是谁,引入课题——《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以《命运交响曲》为背景音乐,并用课件出示贝多芬图片,介绍贝多芬一生的曲折经历:路德维希·冯·贝多芬出生在莱茵河畔波恩城的一个音乐世家里,是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思想意识给他许多启发,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他曾说:“一年的自由比一百年的专制主义对人类有用得多”。【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贝多芬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太多,但他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所以赢得如此高的声誉,关键在于他集卓越的音乐天赋和热情奔放的性格于一身,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二、新课教学:1、相关音乐知识介绍——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常简称为“古典乐派”。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在奥地利维也纳形成这个重要的音乐流派。 其代表人物是“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2、欣赏《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1)作品简介(见教材分析)(2)出示乐曲内容示意图并对其几个重点做分析(听赏片段):可怖的号角合奏宣叙调(大提琴及低音提琴)引子前三个乐章主题片断及宣叙调《欢乐颂》主题可怖的号角合奏欢乐壮丽宣叙调(男中音独唱)的颂歌欢乐主题(男中音、合唱、四重唱、合唱)第一次变奏(四重唱、合唱)第二次变奏(器乐、男高音独唱、男声合唱)英雄凯歌器乐发展段欢乐主题(合唱)团结主题(男声合唱、混声合唱)亿万人两个主题的赋格(合唱)民团结对比段(男低、男高、女中个一句,合唱)变奏(四重唱、合唱、四重唱)团结欢乐主题(合唱)团结欢乐尾声①可怖的号角合奏声:像怒潮的冲击一般,令人联想到第一乐章那惊心动魄的第一主题。但一开始就被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的宣叙调打断②宣叙调:三个乐章的主题依次出现,并依次被宣叙调打断,展现了作者寻求真理的曲折的心灵历程。主题音乐与宣叙调之间形成一个对话,经过几次对话之后,远远传来《欢乐颂》的旋律,这就是作者所理想的目标。③欢乐主题:(出示旋律与歌词)1=D443—45︱5432︱1—23︱3·22—︱3—45︱5432︱1—23︱2·11—︱歌词: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威力能把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在你温暖的翅膀之下,一切人类成弟兄。a、钢琴伴奏,请同学们集体演唱《欢乐颂》b、谈谈对《欢乐颂》的感受和认识(学生阐述自己的感受)c、聆听《欢乐颂》主题音乐,对比自己歌唱和聆听录音的不同感受d、教师小结:《欢乐颂》主题接近于威武和战斗的风格,具有胜利进行曲的特征。④变奏:主题音乐每次变奏都有不同色调的变化,一直发展到宏伟的高潮,但欢乐的情绪都始终如一。⑤尾声:交响曲在歌颂全人类团结友爱的欢呼声中结束,表现出贝多芬理想主义的梦想——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3)完整欣赏,观看录象(伯恩斯坦指挥),并根据示意图做分析。3、谈谈对贝多芬创作思想的认识(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查阅的资料阐述个人的认识)4、、拓展——维也纳“三杰”在欧洲18世纪古典乐派中,为交响曲作出杰出贡献的有三位音乐家,被人们称为维也纳三杰。他们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海顿把交响乐的形式和体裁进一步完善,医生创作了140多部交响曲,因此被誉为“交响乐之父”。莫扎特创作了大量的歌剧、交响乐,为世界音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贝多芬,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紧密相连,以博大的胸怀,强大的冲击力,坚韧的理想主义震撼着世界乐坛,被人们尊称为“乐圣”。请同学们收集海顿和莫扎特各一部音乐作品,谈谈感受,并与贝多芬的音乐风格做简单的比较。三、教师寄语【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同学们,我们的人生犹如巨轮正要拔锚起航,前途或遇险滩暗礁,或遇波涛汹涌,但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的搏击风浪,定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教学设计1同学们好。2请你们拿出双手,跟我学拍节奏。请听示范A(预备起)B(预备起)刚才你们在模仿的时候,是模仿听到的声音,还是模仿眼睛看到的动作?做个试验吧,接下来请你们将看到的这段节奏重复C重新示范,请学生模仿,问这段节奏表达的情感特征是强烈的还是轻柔的3它表达的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当我们听不到声音时,还能感受到音乐的表情吗感受不到,这说明(学生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非常棒,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这就要求音乐家们都要有一对非常灵敏的耳朵,如同画家失去了眼睛一样,音乐家失聪了,你们能想象受这种几乎是致命的打击的痛苦吗?可是有一位伟大的失聪的作曲家却在200年前创造了音乐史上的神话。你们知道他是谁吗?4对,他就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划时代的音乐家路德维奇、凡、贝多芬,谁能与我们一起分享他的故事呢?5请学生讲讲贝多芬的故事。A(无趣的童年),b(失意的青年),c(失聪的中年)d(贫困的晚年),e(不修边幅的形象),f(我行我素的性格)。6在你们的描述中贝多芬是一位不修边幅,性格倔强的音乐天才,他生活贫困,得不到爱情,而他依然顽强的生活着,用音乐尽情地表达着那丰富的内心世界,可命运却一刻也不停留地实施着对他的折磨,这次打击对音乐家来说是致命的失聪。他消沉地远离了各种音乐会,神经过敏的怀疑朋友们对他的忠实的爱,虽然所有的误会都有消除的时候,可是他热爱的音乐呢,他想写的一切音乐都在他心中翻腾,怎么办?在苦苦地思索中,他在给朋友们的书信里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这句话就象一道光亮的闪电驱走了生命中的阴影,他在乐谱的第一行写下了“命运在敲门”7音乐(命运动机)音乐会说话呢,在这2/4拍的c小调中你们能踏着灿烂的快板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吗,去聆听和感触生命的痛苦,痛苦的边缘升腾温暖,温暖的怀抱蕴育着英雄,英雄发出太阳般的光芒,虽然乌云总有遮住太阳的时候,可光明终将以不可逆挡之势驱逐阴云,英雄坚强地战胜了命运,它以硕大无朋的威力长时间保持在光辉灿烂的C大调中辉煌的结束。8音乐《命运》9命运动机屈服了,贝多芬,这位粗砾而英勇的斗士用他那咄咄逼人的音乐成功地扼住了命运的喉咙,瞎子阿炳用他手中的二胡为世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二泉映月》,卡雷拉斯战胜了癌症并且成为当今世界举世闻名的三大男高音之一,其实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挫折,面对生命的挑战,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用他们特殊的方式向生命交出了一份特殊的答卷。10请欣赏舞蹈片断《千手观音》11大家都知道,这段美仑美奂精妙绝人的舞蹈是一群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的人演绎的,20KK年雅典残奥会上,除夕之夜,中国的千家万户,每一个人都为之流下了感动的热泪,说到这里,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在感叹,从“贝多芬”到《千手观音》,我想听听你们的感受。8(我先采访一位学生,)请讨论9在()位同学谈后,请一位学生将话题交还给我学生说“老师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10我只能惊叹,这是生命在音乐中绽放的奇葩!11是啊,我们无法选择命运,可是我们能够改变命运,面对厄运,我们不能屈服,我们需要坚强,而这一切都源于这个字——(学生说)“爱”,(我重复)爱爱生活,爱自由,爱生命,爱平等,爱这个世界,爱世界的人民,爱的音符为贝多芬谱出最后的交响,涓涓溪流汇成人类爱的海洋,似如天籁的人声唱出对“自由平等博爱”最伟大的礼赞,那是他一生的追求与理想。12音乐《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13这是贝多芬在完全失聪后完成的作品,它史无前例地将人声引入交响乐,因此也叫《合唱交响曲》,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这部作品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它集中体现了贝多芬一生的创作思想“通过斗争走向胜利”,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也为浪漫主义音乐时代打开了大门。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时,贝多芬坚持要指挥,他在台上手舞足蹈着用所有力【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所能及的肢体语言向乐队向观众向世人阐述着他的情感,乐队的指挥站在他的身后用最精确的手势带领着演员为他达成了这一愿望,演出结束了,雷鸣般的掌声一次又一次的响起,人们狂热的呼喊着贝多芬的名字,可他始终背对着观众,这时一位女中音把他轻轻地转过身来面向观众拍手的动作时,他才知道演出成功了,此时从欧洲各地赶来的人们才知道他们敬爱的贝多芬失聪了,人们流着热泪,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欢乐颂》,走在大街小巷拥抱着任何人说“我爱你”,14音乐(中文欢乐颂)拥抱起来,亿万人民,大家相亲又相爱,让我们加入到这庄严崇高完美和谐的合唱中,15学生齐声朗诵《欢乐颂》16音乐《欢乐颂》学生加入合唱中。(第二遍时,我说)拥抱我吧,拥抱他吧,拥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我爱你。(我先拥抱学生,请同学们一边唱着一边拥抱身边的人)20这是生命中的奇迹,这是爱的乐章,更是音乐的神话,用音乐洗涤我们的心,用爱来浇灌吧!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目标:一、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二、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三、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教学重点: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播放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音乐片段说出所属音乐历史时期和作者。小节:古典主义者崇尚理性,音乐结构严谨。贝多芬是集大成者,并在哪个作品中创造性的加进了人声?(《第九交响乐》),正因为此,贝多芬不但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高锋,同时也成为浪漫主义的先行者。舒伯特生活的年代与贝多芬的中、晚期相同,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们也都生活在维也纳。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认识舒伯特,聆听舒伯特。二、进入新课(一)学生阅读第114页,了解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年代划分,简介舒伯特及其所处的时代:见教参第121页(了解浪漫乐派形成的原因)。(二)欣赏1、《魔王》(1)、阅读教材第116页后提问:①歌词是谁的诗作?(歌德)②反应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2)、聆听《魔王》听前提问:舒伯特怎样把歌德诗中的氛围和人物融入音乐中的?讨论小节:(不同的旋律音调表现不同的角色、钢琴伴奏的三连音表现逼人的气氛、两个特强的和弦表现父亲精辟力尽、悲痛欲绝的痛苦心情。)2、《菩提树》(1)简介《菩提树》,简单讲解“声乐套曲”。(2)聆听中文版《菩提树》①歌词是谁的诗作?(缪勒)②反应什么内容?(流浪汉的心情)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教师小节:舒伯特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3、《鳟鱼》(1)聆听中文版《鳟鱼》①表达什么内容?(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②歌词是谁的诗作?(舒巴尔特)(2)聆听原文《鳟鱼》(3)请学生试唱第一句乐谱;集体唱第一句乐谱;给拓展部分“3”填词随音响跟唱或教师教唱第一句。(三)、引导学生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歌词: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曲;伴奏: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演唱水平: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目的:艺术歌曲是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四)说说唱唱或听听你还知道那些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以及中国艺术歌曲。《摇篮曲》、《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嘉陵江上》(贺渌丁)等。(五)总结【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浪漫主义者们总是不满足于真实的现状,总是力求挖掘出理想中的美,并同现实中的丑形成鲜明对比。因而浪漫主义大都表现个人主观情感,热衷于不同寻常的事物或异国情调的题材,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六)收集中外艺术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教学要求:一、聆听《C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二、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三、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通过分段欣赏和完整聆听《C小调练习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播放《C小调练习曲》。2、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作者和名称吗?(肖邦《C小调练习曲》)二、《C小调练习曲》1、简介作者:肖邦A、请学生谈谈对肖邦的认识B、老师补充。2、分部欣赏乐曲。A、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B、简介创作背景(学生自习书本p121)1813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C、复听乐曲第一部分,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特点,熟悉第一主题。(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题)(1)请学生谈谈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它让你联想到些什么?(老师补充: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左手采用了上下翻腾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难平。)(2)跟琴学唱第一主题。D、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大屏幕出示第二主题)(1)听音乐,感受这一部分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何不同?(2)学唱主题,从旋律和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与第一主题进行比较。(3)再听第二部分,联想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老师补充: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伤,它好象是人们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E、聆听乐曲的第三乐段。思考:这一部再现了哪一个主题?它象征了什么?(乐曲的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题,它象征着人民的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的火焰并未熄灭。)3、完整地欣赏《C小调练习曲》4、音乐知识:练习曲通常练习曲有两类。一类为练习器乐、声乐技巧的专业练习曲;另一类为音乐会练习曲。前一种练习曲多有技能、技巧上的训练目标,音乐会练习曲是由前者派生而来的。它已演变为一种炫技性的、在音乐会上可以演出的艺术作品。肖邦的《C小调练习曲》就属于音乐会练习曲。三、《爱之梦》1、简介作者:李斯特2、简介作品1850年李斯特把自己创作的三首歌曲改编成三首钢琴“夜曲”。原来的三首歌曲分别是《崇高的爱》《幸福地死》《爱吧》。改编后的三首夜曲被汇集成册,曲集统称为《爱之梦》。在这三首曲子中,以第三首为最好,流传也最广。因此,人们通常所称之为《爱之梦》的曲子,实际上是《爱之梦》这部曲集中的第三首曲子。3、欣赏《爱之梦》(大屏幕显示主题旋律)A、听音乐,思考:作品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B、配乐诗朗诵,通过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四、总结本课的两首钢琴曲,表现了极不相同的两种情感。《C小调练习曲》悲愤激昂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爱之梦》中的柔美、梦幻般的诗意令人陶醉,尽情表达了人们内心的丰富情感,这正是浪漫主义艺术的本质。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乐的诞生教学目标1、聆听《幻想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认识、了解标题音乐的基本特征。2、在聆听、感受、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柏辽兹。3、初步懂得与标题音乐有关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聆听《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理解标题音乐及浪漫主义流派风格的内涵。【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以下问题:有鲜明的标题及虚幻奇想的戏剧性情节;有固定乐思,并随着情节变化而变化;突破传统交响曲的典型结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从欧洲历史上看,标题音乐可追溯到14世纪的狩猎曲,直至贝多芬的《英雄》(第三)、《命运》(第五)、《田园》(第六)交响曲。但此前的标题音乐仅有标题,而没有帮助听者理解音乐的文字说明。提问:有文字说明的标题音乐,当属哪一位音乐家的首创?回答: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出示课题:标题交响曲的诞生二、新课1、柏辽兹(1803——1869)法国浪漫主义的精华,可以说集中在文学家雨果、画家德拉克罗瓦和作曲家柏辽兹三个人的身上。在他们的作品中,糅合着种种矛盾的因素,有豪迈的精神和革命的激情,也有艺术家个人孤寂心绪的衷心倾吐和种种空幻的奇想。柏辽兹是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出生于一个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音乐,学习弹钢琴和吉他,12岁就为当地乐团作曲。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医生,1821年送他去巴黎学医,但柏辽兹对医学不感兴趣,1824年获得医科学士学位后,断然改行。1826年,入巴黎音乐学院。1830年的七月革命,激起了柏辽兹的革命热情。他走在街头,同群众一起高唱《马赛曲》,并将《马赛曲》编成带管弦乐队伴奏的大型合唱作品,表明他对革命的拥护和支持。同年8月,他以康塔塔《沙达那帕》获罗马大奖。也是在这一年,他完成了代表作《幻想交响曲》。1830——1846年间,是柏辽兹的创作成熟期,有大量的优秀作品问世。1848年之后,柏辽兹的革命热情冷却,加以个人生活上的种种不幸,在创作上转向宗教题材,风格上转向平静而稳健。到晚年,由于贫病交加,儿子又死于哈瓦那,种种打击,致使柏辽兹在巴黎孤独地去世。柏辽兹的音乐作品主要有3部歌剧、4部交响曲、6首管弦乐曲、25首合唱作品,还有歌曲和音乐话剧。他是19世纪法国第一位浪漫主义的大作曲家,他把人物以“固定乐思”来表现,使管弦乐作品犹如戏剧般地发展,这是他对音乐的重大贡献。(可结合教科书上的内容,作简短介绍)2、介绍音乐知识: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标题音乐是指用文字说明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标题音乐”往往与“纯音乐”(非标题音乐)相对应。有的作品只用标题作曲名;有的作品除了标题之外还另加文字说明。标题音乐的演奏形式多为独奏、重奏、合奏等。按内容区分有两类,一是戏剧性的,一是描绘自然景物或世俗风情的。按音乐构思可分为三类,一是情节性的,二是描绘性的,三是哲理性的。如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就属于情节性的。当然,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标题音乐就是在非标题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请学生举例说一说标题音乐作品,如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等。)3、作品分析与欣赏《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幻想交响曲》副题为《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片段》,它用浪漫主义幻想的形象体现作曲家自身恋爱的体验,带有自传性。(结合教材p125内容对第二乐章分析)第二乐章舞会(作者打破了传统结构的四个乐章,写了五个乐章)作者写道:“豪华的节日宴会喧哗声中,他在舞会上遇见了心爱的人。”复三部曲式引子弦乐弱奏震音,加上两架竖琴的华丽、装饰性的琶音,使人感觉到舞会的豪华与隆重。①听赏引子部分第一部圆舞曲音乐流畅、柔美,3/8[拍。乐曲的中间部分表现主人公的恋人也来参加舞会。这时,表现主人公恋人的旋律已不是第一乐章的固定乐思,那个乐思已经圆舞曲化了,音乐显得非常典雅。中间部。乐曲的第二部分基本上是第一部的再现。音乐十分的华丽、热烈,节日的气氛达到高潮。③听赏再现部尾声,“固定乐思”由单簧管悠悠地吹奏,伴以长笛和圆号的长音。恋人的形象在舞蹈的旋风中一掠而过。这里作者更希望音乐本身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而不是依K戏剧情节的构思来诠释音乐。④完整听赏第二乐章4、拓展与探究①请学生谈谈对《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的感受。②《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能够引起不同的联想。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发挥想象力,为这个乐章写一篇短文。5、教学建议①将作品分两步听赏,先分段分析并逐段听赏,再完整让学生听赏,感受作品的情绪,联想音乐形象。这种分段过渡式的听赏,比先完整介绍再完整听赏的效果可能会好些。②在听赏中,既要引导学生依据作者提供的文字说明聆听音乐,展开联想想象,也要启发学生脱离文字说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联想想象,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③有关知识点,可融在分析、评价音乐的过程中渗透解决,老师的讲解一定要少而精彩。④关于作者暗恋上女演员的情节,点到为止,不必过多介绍。第十单元《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教案第十九节课题:民族的音乐,世界的音乐【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教学内容:《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嘎迭梅林》主题音乐、《沃尔塔瓦河》主题音乐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自学教材上所提供的资料,对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作者有初步的了解。2、通过对《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分段主题欣赏及演唱,能够从节奏、旋律、音色、调式方面说出每段主题音乐的特点.3、完整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和《嘎这梅林》主题音乐,能够在讨论以及教师提示下总结出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把握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教学重点:从调式、结构,旋律、节奏方面分析《捷克的原野和森林》的音乐特点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第十单元第十九节《(对租国河山的礼赞》,教材所选用的作品是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四首交响诗《捷克的原野和森槔》、交响诗《芬兰颂》,这两部作品都是民族乐派典型的代表作品,由于课时限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以鉴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为主,教学活动围绕“民族”二字,帮助学生从题材内容方面、音乐风格方面了解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教学思路:对于作者和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的内容,教材中都有所介绍,因此导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归纳后对所学习作品和作者有所了解.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体现在题材内容方面和音乐风格方面,前者通过欣赏、学来获得;让学生自行归纳可提供主要关键词:民族历史传说民族解放斗争民族风土人情民族感情民族意识等,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可设计分段主题欣赏、唱主题及分析调式、节奏、旋律、乐器音色等教学活动,感受民族的音乐语言。教学过程:一、导课(1分钟)(出示课题)1、导语:我们都知道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了对祖国、民族的热爱,才会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来,.我们才有幸听到贝多芬的伟大的(《合唱交响曲》、肖邦极具震撼的(《革命练习曲》,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同样有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的音乐家,和他的交响诗套曲。二、新课(32分钟)(1)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欣赏《沃尔塔瓦河》主题音乐,阅读书上128页、131页的文字。师: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就像一幅长长的壮丽画卷,其中的每一首交响诗都是画卷中唯美的诗篇。刚才我们欣赏的是第二首交响诗《沃尔塔瓦河》的主题音乐,它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第四首交响诗《捷克的原野和森林》都是描绘捷克大地风光的经典作品。(2)下面我们就对《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这首交响诗来逐段地分析.①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引子一,回答:——旋律的行进有何特点?用什么乐器奏的?作者用这样的音乐表现手法描绘出捷克什么样的风景?②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引子二,回答:——引子二与引子一对比音乐表现有何不同?③欣赏主题一,回答:——音乐的声部行进有何特点?具有主调音乐还是复调音乐特点?④看谱学唱主题二,再聆听主题二的三次演奏:回答:——每一次音乐都发生怎样的变化?⑤欣赏主题三,回答:——与主题一、主题二对比音乐在哪方面更有特色?师总结:主题二具有歌唱性的旋律,主题三具有民间舞蹈的节奏都体现出了捷克民族音乐独特的风格,另外在调式上.俸裁上、旋律的创作技巧上结合了欧洲音乐的特点,使民族乐派音乐独树一帜.(3)完整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在欣赏过程中再一次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特点.讨论并说出: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从题材内容、音乐风格方面来论证.三、反馈教学(6分钟)导语:民族乐派独有的风格影响了以后其他国家的音乐创作,我国在交响诗创作方面尽管还很年轻,但不乏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欣赏《嘎达梅林》主题音乐,回答:旋律取材哪首民歌,作品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民族乐派的特征?从题材内容、音乐风格方面来论证。四、教师小结(1分钟)民族的音乐是永远不会过时的音乐,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会用鲜明的民族风格把它发扬光大,并影响着后人的民族意识,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这个课题来欣赏.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目标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3、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了解格林卡和“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等。教学重点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教学难点正确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依据《荒山之夜》的音乐内容,编写一个神话故事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间播放《图画展览会》的VCD,初步感受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二、导入上堂课通过学习捷克民族乐派,了解了“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善于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三、新课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情。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1、格林卡的生平介绍(学生自己阅读)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⑴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绘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他们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⑵作品结构介绍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视唱引子和两个主题,初步熟悉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⑶欣赏并思考两个主题音乐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拓展与探究第1题”)引子——乐曲开始简短、饱满而有力。第一主题又弦乐齐奏的方式奏出,像领唱一样“唱”出缓慢的、抒情的婚礼歌。接着是三个变奏。第一个变奏的木管、第二个加进了弦乐器,第三个又增加了铜管乐器。第二个主题取材于欢乐、热闹的民间舞曲《卡玛林斯卡亚》,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欢乐的生活情趣。最后,像一般的民间舞蹈一样,速度开始加快,声部和乐器增多,好像是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这舞蹈中来。但是当情绪达到最热烈的一刻,整个乐队突然静息下来,只听到舞蹈歌曲主题的片段两次从远处传来,然后,全乐队用猛然的一击结束这首乐曲。3、19世纪中期俄罗斯还出现了一个作曲家小组,称为“强力集团”,又称“俄罗斯五人团”。成员包括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除了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是“强力集团”的发起人,其余四人都是业余作曲家。他们经常在一起分析、评论音乐名作,对作品和创作思想进行交流和探讨,主张用俄罗斯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等各种因素,创作出具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作品。4、介绍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生平。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是第一位在作品中体现强力集团创作倾向与风格的作曲家。鲍罗丁是化学教授,并抽出时间从事音乐创作。代表作《第二交响曲》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色彩跻身于19世纪最优秀的交响曲行列。居伊是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又是海军工程师,曾任陆军工程兵大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其中最年轻的成员,海军军官,后成为专业音乐家。其代表作有交响组曲《天方夜潭》和歌剧《撒坦王的故事》,聆听其中的片段《野蜂飞舞》,感受用单簧管吹奏的野蜂上下盘旋、时近时远的动态。穆索尔斯基(阅读书本139页文字)并说明课间的音乐便是经拉威尔改编成的管弦乐《图画展览会》,是为纪念好友、杰出的俄罗斯画家和建筑设计家哈尔特曼而举办的“哈尔特曼遗作展”上,穆索尔斯基从展览中受到启发,决定创作一部钢琴组曲,用音乐语言来再现哈尔特曼部分作品的内容,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之情。5、《荒山之夜》⑴学生阅读作曲家在原稿中的文字说明以利于理解这个作品:来自地下深处的非人声的轰鸣,黑暗幽灵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对黑暗之神的颂赞和阴间的祭奠。狂欢作乐。在狂欢作乐最热闹时,远方穿来乡村教堂的钟声,这声音驱散了黑暗幽灵。清晨。⑵视唱主部和副部的第一、第三主题。⑶欣赏《荒山之夜》的VCD,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完成“拓展与探究第2题”,根据上面的文字说明编写一个神话故事,并互相交流。四、总结亚洲神话般的背景渗透进了俄罗斯音乐,使俄罗斯民族乐派有了东方魅力的国际影响,比如还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管弦乐作品《舍赫拉查达》,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等都是被誉为异国情调的民族主义音乐,当然还有威尔第的《阿依达》,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等,都是这一风格范畴的经典之作。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搜集欣赏。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案年级:高一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教学内容:1.《海上——从黎明到中午》(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一乐章)2.《波浪的嬉戏》片段(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二乐章)3.《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曲)4.《月光》(选自德彪西钢琴曲背景音乐)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欣赏柯罗和印象派画家莫奈的美术作品,能初步了解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征。2.通过对比欣赏《波浪的嬉戏》和《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能初步感受到印象主义音乐与民族乐派不同的风格。3.通过简介印象主义音乐,了解其代表性人物德彪西及他的一些代表作品。【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4.通过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三段的主题音乐,能从乐器音色、旋律等方面对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点有所了解。5.通过完整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对大海的意象,进而对印象主义音乐有一个初步的理性认识。6.通过对印象主义音乐理解和探讨,能进一步产生感受和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教学设计意图:“印象主义音乐”是《音乐鉴赏》第十一单元的重要内容,本课时主要关注的是这一流派代表人物德彪西的音乐。本节课从对比欣赏印象派绘画作品和和印象派音乐作品入手,尽管这二者分属于不同门类的艺术,但在艺术思想、创作手法上都有共通之处,从他们的作品中能够找出共同的特征,这也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渊源及其基本特征提供了条件。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内容方面做了一些整合,除课本上的《海上——从黎明到中午》(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一乐章)一个乐曲外,另外还选择了《波浪的嬉戏》片段(选自德彪西交响音画《大海》第二乐章)和《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曲),通过印象主义音乐与民族乐派音乐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不同,这同样为学生认识、了解印象主义的风格特征提供了条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征,首先通过对《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的三段主题音乐的欣赏,学生能从音色、旋律等方面对印象派音乐的风格特点有所了解,再通过视频欣赏聆听全曲,加深感受和体验。在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去认识作品的风格特征是比较容易的。而类似大海——海浪的嬉戏》这样的作品却困难得多了,因为它的音乐要素、音乐表现手段并不像常见的音乐作品那样容易把握。当然,任何事物总是在辩证地存在与发展着的,具体到这部作品上,直接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而后再透过客观存在们的风格去认识、理解其音乐要素及音乐表现手段,从而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乐曲的情感内涵及风格特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力。教学过程:一、在音乐声中欣赏印象主义绘画作品问题:你知道这幅画的名称吗?作者是谁?作品属于什么流派?生回答:《印象一日出》、莫奈、印象派。师展示两位法国绘画大师的风景画各一幅,学生交流这两幅画的特点。二、对比欣赏印象主义音乐和民族乐派的作品师简介印象主义绘画导入到印象主义音乐兴起的背景。十九世纪末,法国出现了一派叫做“印象主义者”的画家和诗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梦幻的美,于是作曲家德彪西力图用音乐来达到“印象主义者”用绘画所达到的同样效果。播放《波浪的嬉戏》片段和《海洋与辛巴德的船》片断,对比欣赏两音乐片段,问题:其中哪一首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作品?其中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是民族乐派的代表?三、简介印象主义代表人物德彪西及代表作品。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创作的一部音乐画卷,它由三幅交响素描组成。三首素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充满阳光的海面上变化无常的景象,描绘了海的气氛和海的性格。它们既像是一部由三个乐章组成的交响曲,又好像是一首庞大的交响诗。本课欣赏的是《大海》的第一首。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的三段主题音乐问题(1):第一主题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2):这段发展部分音乐在音色、旋律方面有什么特点?(3):尾声部分由英国管演奏的这段旋律进行方向有什么特点?完整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展开想象。要求:请你把对大海的意象用语言描述出来。生回答。四、拓展与探究: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影响、其它代表作品。生回答师总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是艺术技巧高深,刻画细致、善于表达内心的变幻,追求感官的美;在和声、配器和织体手法上新颖、细腻,色彩丰富。它反映了时代变化的初步迹象,是现代音乐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发端。第十一单元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第二十一节《德彪西》一、学习目标(一)聆听、鉴赏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作品—德彪西《大海》的第一乐章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从而进一步了解音乐的表现功能。(二)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代表人物及相关知识。(三)深刻感受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各抒己见,并尝试探究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绘画作品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聆听、感受、体验、鉴赏印象主要音乐代表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的第一乐章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并了解相关音乐知识。难点:理解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创作特点。三、教学内容安排(一)简要了解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创作特点。【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二)欣赏《大海》的第一乐章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从而在鉴别欣赏过程中总结出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三)欣赏音乐的同时观看绘画作品: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日出。印象》和雷诺阿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康威尔斯小姐像),思考音乐作品与两副画给我们的感受,加强与文化的联系。(四)简要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相关知识,培养兴趣。(五)学生谈感受。四、教学资源(一)充分利用教材音视频教学课件,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好版本的音响资料。(二)开掘网上资源,教师引领学生查阅相关资料,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提供好的版本的音响资料。(三)引导学生向其他艺术学科教师求教,了解印象主义美术作品的风格特点。五、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聆听---感受---体验---探究---尝试”为核心方法,引领学生学习。有条件的地区、学校可布置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印象主义音乐的相关教学资料,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带领本班学生学习。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引入本课教学内容[展开]: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深入]:进一步了解两首作品的风格与特点在世界音乐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音乐流派及代表人物,在众多的音乐流派中,有一个音乐流派只有一个代表人物。请问:这个人是谁?这个音乐流派叫什么?教师播放德彪西《大海》的第一乐章主题提问:在交响素描《大海》问世之处,曾有评论家用“我没有听到大海,没有感觉到大海”来表示不满,但德彪系认为他要创造的不是大海的复制品,而是大海的意象。你对此有何看法?并请谈谈你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播放《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思考:1、两部音乐作品和两幅画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2、音乐作品与美术作品的相关文化再次播放两首音乐作品的主题音乐思考1、比较两首音乐作品在旋律、节奏、色彩上的异同2、你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特点了吗?归纳印象派音乐风格和特点印象主义音乐是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音乐流派。其音乐风格的主要特证: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请你给印象主义音乐一个评价并阐述自己的理由思考与回答问题聆听德彪西《大海》的第一乐章主题欣赏音乐的同时观看绘画作品,:《日出》.印象。思考并分组讨论聆听与感受欣赏音乐的同时观看绘画作品《康威尔斯小姐像》讨论:有关印象派音乐和美术作品的风格思考与回答以学生为主总结归纳。(教师给予补充指导)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为了引起学生关注课题的兴趣。聆听感受音乐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比聆听、思考七、教学评价设计(一)你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特点了吗?(二)请你对自己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参与学习的态度、热情、参与成效、创作激情、学习成果等(三)请你给印象主义音乐一个评价(喜欢、不喜欢、一般),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四)请你对老师本节课的教学也提出自己的建议。一定要事实求是。设计诡计:  音乐与美术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诲的艺术门类。它们教诲的共同点是在确定的艺术空气净化下,调动学生自动向上的情感,创设他们健康、丰富的精力审美世界,感到沾染“真、善、美”的艺术差错。好的音乐就象一幅美丽动听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彷佛一支美好的乐曲。音中有画,画中有音,这些都申明音乐与美术有着一种需要的外在接洽。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共同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充分着人们的精力生活,让人们在生活中发觉美、创造美。【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  视觉·印象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印象派音乐作品欣赏,《高中音乐课程尺度》指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诲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讲授的全过程。颠末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用体验、感到沾染、参与、探究、比拟、会商等学习方式,让他们领会世界优良音乐作品和多元文明,培养优良的审美才能。本课旨在颠末创设确定的讲授情境、让学生从音乐中想像画面、从绘画中体会音乐,颠末对欧洲印象派几个绘画与音乐作品的介绍、鉴赏和比较,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和辩解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他们体验画中有乐,乐中有画的美好心境。  讲授模式:#浙江省义乌中学  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德彪西极度《大海》、《月光》、《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等音乐作品欣赏。用一课时实现。  讲授综合:#浙江省义乌中学  印象主义音乐是近当代的一个重要音乐流派,这一流派对当代音乐有着深刻的影响。本单位(第11单位,第21节)是一个独立的“印象主义-----德彪西”单位,特地介绍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德彪西及其作品《大海》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月光》等,重要以《大海》为重点欣赏曲目,旨在指导学生开端感到沾染、体验印象派的气概特点。#浙江省义乌中学  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创作的一部音乐画卷,它由三幅交响素描形成。生动地描绘了充斥阳光的海面上变化无常的景象,描绘了海的空气和海的性格。本课欣赏的是《大海》之一《海上-从破晓到半夜》。  拓展与探究第一题,意在开导学生凝听《大海》音乐时,设计大海的“情景”,从感性上接触、体验印象派音乐的气概特性。  在拓展与探究第二题中,要求让学生比拟欣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和德彪西的钢琴曲《月光》,让学生比较这两首乐曲在旋律、节拍和色调上的异同。比较的重点放在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在音乐气概上的分歧特点上。  课标要求颠末学习、鉴赏,领会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结合、对比课本上的插图《印象·日出》、《神奈川冲浪里》、《康威尔斯小姐像》等名画,指导学生领会、探寻印象主义音乐和美术之间的共通接洽。  对印象主义音乐的相熟,要求重要按照本单位的“导言”和课本147页一段知识性文字(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学生相熟印象主义音乐,次要是颠末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到沾染、体验其气概特性。对于印象主义音乐知识,可以以课本上的文字介绍为度,不消过多讲解。  学情综合:  德彪西的《大海》是一部很难主宰的作品,这不仅仅由于其创作技法复杂、业余程度普通,而不要说学生,就是连老师们也对印象主义音乐领会很少、研讨不深。然而,作为近当代的一个重要音乐流派,咱们再不指导学生去相熟领会它,将会是多大的痛惜啊?因而,面对这些很难主宰的音乐作品,我还是取舍引争学生一起去探究领会它。  在平凡状况下,指导学生颠末音乐因素、音乐表现手腕去相熟作品的气概特性是比较容易的,而相似《海上-从破晓到半夜》这样的作品却困罕见多了,由于它的音乐因素、音乐表现手腕并不像稀有的音乐作品那样容易主宰;但是,任何事物总是在辩证地存在与成长着的,在这节课上,我用多种比较的伎俩切入,把美术中的线条图形色调和分歧音乐作品接洽比较,把印象派的风物画作品与存在相同意韵的音乐作品接洽比较,又把分歧乐派的音乐作品接洽起来比拟欣赏,采纳通感联觉的伎俩,颠末让学生间接感到沾染、体验、比较作品音乐的气概,帮手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进而能成功地领会印象派音乐的特性。  讲授指标:  1.颠末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大海》、《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月光》,开端感到沾染和体验印象派音乐的气概特点。  2.颠末学习、鉴赏,领会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3.领会、探寻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共通接洽。  讲授重点:  颠末印象派绘画作品的导入,使学生领会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欣赏德彪西重要印象派作品《大海》之一《海上-从破晓到半夜》,感到沾染、体验其受特有的表现伎俩及作品气概,从而对印象主义音乐加深相熟。  讲授难点:  结合印象派绘画作品,领会印象主义音乐的特性,创作伎俩,音乐抽象中的具体,具体中的抽象。从德彪西作品中感到沾染音乐的飘逸、模糊,色调的幻化等独特的美学思想。#浙江省义乌中学  讲授策略与手腕:  本课采纳了大量的比拟法、视听法、筛选法、归纳法、学科接洽法、记录法、绘画法、会商法、评估法、通感联觉法等有用的讲授策略与手腕,指导学生有兴趣的、做作轻松的自主学习并放肆难度较大的印象派音乐欣赏作品及知识。  讲授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课前预备:  1.学生的学习预备:带笔、白纸一大张、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对欧洲古典、浪漫、民族乐派音乐已领会、放肆确定的鉴赏知识。#浙江省义乌中学  2.老师的讲授预备:重价多媒体课件、教材、教案。  3.讲授状况的设计与布置:音乐教室前方贴有“时时刻刻典范相随”的彩字、黑板写上“音画融溶有板有眼”课题,四周墙壁悬挂米黄色落地布帘,营建温和、舒服、美观的赏乐状况。  4.讲授器具的设计与预备:电脑、多媒体课件、组合音响、背投大屏幕电视。  讲授过程:#浙江省义乌中学  ◆课前:(创设轻松高兴、印象派特点的音乐状况,表示课题。)#浙江省义乌中学上课前屏幕展示本课标题“音画融溶有板有眼”,并同时播放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进音乐教室坐下。(课前发一张白纸)#浙江省义乌中学  一、引出课题:(从学生已有的学习阅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  1.刚才大师从屏幕上看到了,咱们来日诰日的音乐课和什么有关?#浙江省义乌中学  ……绘画、美术。#浙江省义乌中学  2.老师归纳综合:音乐和美术分属两种截然分歧的艺术......  二、导入新课:(设计多种音乐气概体验,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和体验,颠末和美术中各元素的结合比较,开端感到沾染《水中倒影》不规则的节拍、旋律特点,为后面印象派音乐的涌现做铺垫。)  师:音乐每每会使人发生联想,好的音乐就象一幅美丽动听的画卷,好的美术作品又彷佛一支美好的乐曲。音中有画,画中有音。音乐家们在乐队这块巨大的调色板上,用每一种乐器提供的各不相同的色调,用批示棒描绘出了一曲曲绚丽缤纷的乐章。而色调、线条、图形都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浙江省义好比咱们听到这样的音乐:  音乐片断1《春节序曲》---色调?  音乐片断2《野蜂飞舞》---旋律线条?(试着用手随着音乐划)  音乐片断3《拉德斯基进行曲》---节拍特点?  音乐片断4《水中倒影》---节拍是否规则?试着记住此中的一至两句旋律.  听完让学生回答各自的相识和想法。(音乐片断4:节拍模糊没规则,旋律感不强。)  三、预设铺垫:(颠末看图、说图、选曲、听曲、论曲等方式,比拟、接洽、让学生自主探寻印象派的奥妙。)#浙江省义乌中学  1.展示法国绘画大师莫奈的风物画《印象.日出》。  ⑴这幅画给了你哪些直观的感想?  (模糊、昏黄的、看不清晰、画面有点乱,总之没规则。)  ⑵如果让你筛选一段和画面相配的音乐,刚才听的第几段音乐比较适宜?#浙江省义乌中学  (生:第4段《水中倒影》比较适宜,也是不规则的,模糊的。)#浙江省义乌中学  2.简介《印象.日出》莫奈和印象主义画派:  3.屏幕上出示几个名词:云、月光、大海、沉没的教堂  问:看到这些标题,你们会马上想到什么?  看到这些标题,你会想到是一些画面也许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实在否则,这是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音乐作品的名字。德彪西是谁?  4.介绍德彪西(观看一段介绍作者的录像):  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批示家和音乐评论家,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他出名的作品有管弦乐《牧神的午后前奏曲》、钢琴曲《月光》,以及《云》、《节日》、《大海》等作品。  5.你领会印象主义音乐吗?  请掀开课本147页…(观点性的文字模式以学生自学为主,2分钟快捷浏览.)#浙江省义乌中学  请用笔划出5-6个最能申明印象主义音乐特性的关键词句。  多以做作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顷刻的主观印象或感到沾染.长于表现静默昏黄、飘忽空幻的意境。模糊的旋律线条、飘渺的音色、独特的和声……  四、感到沾染体验:(旨在让学生颠末本人直观的感到沾染和体验,使用新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鉴赏力和辩解力)。#浙江省义乌中学  1.屏幕上出示一副简笔画:(月牙、树枝、柳条低垂)  问:看到这个画面,大师会想到什么?玉轮、月夜、月牙?#浙江省义乌中学  世界上对于描写月光的文学、音乐、美术作品很多,比方有…….  2.听一听,辨一辨下列两首描写《月光》的钢琴曲:#浙江省义乌中学  ⑴哪首是印象派的音乐作品?说说缘故?  ⑵两个作品的音乐气概有何分歧?(古典-印象规律-不规律)#浙江省义乌中学  ⑶试着哼一哼作品中的一段旋律。(印象派月光旋律很难记住)  小结并简介贝多芬和德彪西的《月光》及两首作品的特性。  视觉·印象五、加深相识:(以画引题,步步设疑,颠末让学生听、看、谈、论、写、画等方式体验、感到沾染大海,培养勤于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和才能。)  1.屏幕上出示名画《神奈川冲浪里》(日本浮世绘版画大师葛饰北斋)  德彪西受《神奈川冲浪里》的开导而创作了交响素描《大海》,他非常喜欢葛饰北斋的作品,并已经将它作为《大海》的总谱的封面。  2.介绍交响音画《大海》:#浙江省义乌中学  作于1905年三月,初演于1905年十月。本曲为德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在这部交响素描中,德彪西用音符做色调,旋律做线条,描绘的是一幅只能用听觉来欣赏和感到沾染的典范之作。#浙江省义乌中学(作品以象征主义的表现伎俩,别致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成长,这些印象派的伎俩,都生动地描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并颠末整个乐队的分歧音区,极为激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调。)  全曲分为三大部分:  一、《海上-从破晓到半夜》二、《海浪的游戏》三、《风和海的对话》#浙江省义乌中学  来日诰日咱们要欣赏的是第一部分《海上的破晓到半夜》  3.初听《大海》:(培养学生埋头凝听和察看的才能和习惯,开端感到沾染大海的意象。)#浙江省义乌中学请你细心凝听并关切:  ⑴乐曲重要使用哪些乐器音色来表现德彪西对大海的印象?#浙江省义乌中学  ⑵用几个关键词汇的连接(或画线条)记录下乐曲中大海从破晓到半夜的变化过程。【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  (如平静宽阔\长笛—跳动浪花飞溅\单簧管弦乐—海浪翻滚\铜管乐器等……)  以闭眼凝听想像为主。  (屏幕右上角小范畴播放阿巴多批示的《海上从破晓到半夜》乐队演奏录像)  听后学生回答,老师小结:#浙江省义乌中学  (这一部分描绘了:在大海的潮流声中;夜幕迟缓地揭开,一丝光亮照射在海面上;一轮红日匆匆升起,地面由紫色变为了青色,逐阵势增多了光辉,一幅宽阔的大海破晓风物被生动地描绘出来……  在此之前,音乐的典范中,没有谁能把大海色调的变化,海浪的涌动,清澈可见的深度和令人崇拜的浩大与神秘,表现得如此令人掩护。)  4.谈论《大海》:(颠末故事指导、学生参与会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才能,在思考协议判过程中加深对乐曲的相识和拓展研讨。)  对于本曲,曾有这样一段逸话:本世纪初,巴黎有一位向来没有亲眼见过大海的绅士,在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彷佛真的看到了惊涛拍岸、浪花飞溅的大海景象,这给他留下了不可消逝的印象。其时当他到海滨游览时,见到了真正的大海,反而感想有些不敷劲了。待他游览返来,得以再次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才找回如今的感想。此时他不禁惊疑道:“哦!这才是大海啊!”  思考会商:教材148页拓展与探究第一题:  在交响素描《大海》问世之初,曾有评论家用“我没有听到大海,没有看到大海,没有感想到大海”来表示中意,但德彪西认为他要创造的不是大海的复制品,而是大海的意象。你对此有何看法?并请谈谈你对这部作品的相识。  5.边思考边会商边复听《大海》:(进一步熟悉乐曲,加深印象,颠末写、画等方式抒发每人印象中的大海,发挥特点,培养创新才能,进一步加深相识)。  ⑴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记下本人顷刻的感想,边听边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展示并介绍。  ⑵学生谈大海,说大海,叙述本人的看法和观点。#浙江省义乌中学  最初老师简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浙江省义乌中学  六、拓展学习:(颠末指导学生对印象派绘画中人物肖像线条勾画特点的领会,进一步申明印象派音乐与当时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接洽,在凝听音乐作品过程中感到沾染体验其间的奥妙。)#浙江省义乌中学出示两副绘画作品:《吉内佛拉.德.班奇像》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副画在人物肖像线条的勾画上有何分歧?#浙江省义乌中学  ⑴前一幅是文艺复兴时代的达芬奇为他朋友的妹妹画的肖像。  ⑵后一幅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康威尔斯小姐像》。  前者线条清晰明了,有质感。后者模糊、昏黄,零碎。  (这一时代的绘画作品避开线条清晰的轮廓,用模糊、零碎的笔触表现画家的视觉印象。这一时代象征主义诗人则快活喜爱用独特的辞藻和声韵去抒发不可琢磨的内心隐秘。德彪西综合了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特性,在音乐长进行了创造性的探寻。)  边欣赏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边阅读书本146页的文字介绍。  老师小结:本课欣赏了三个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作品,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  ――《大海》用音乐表现绘画,《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是用绘画表现音乐。#浙江省义乌中学  七、作业设计:(由于课时无限,本关键要求学生在课后汇集该时代的其余艺术作品欣赏,能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相熟与收获。)  1.课后请再次凝听本课介绍的德彪西三个音乐作品,写一篇赏乐随笔。  2.课后请同学们去征集一些有关印象派音乐家和画家的材料(包括文字、音响、图片等),课后自学探究,并将其收入你的音乐文档袋中,下节课在课堂上分组进行展示和交流。#浙江省义乌中学  (附:有关材料、图片、音乐文件等……并谈谈你筛选这一作品的缘由以及对这一作品的相识。)  八、课堂小结:(升华主题,一语点题)  最初以德彪西的一段话终了本课,请部门同学在音乐声中齐声朗诵…..  “我非常热爱音乐。正由于我热爱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真诚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做作那样一马平川,像风,像地面,像海洋。绝不克不及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德彪西(法)  这就是德彪西,这就是印象主义音乐......  讲授总结:(这一关键有利于老师总结阅历,及时调解和改善讲授,退步讲授品质。)#浙江省义乌中学由于作品抽象昏黄的特点,较为尤其,以致本课的模式较难主宰,加之学生的生活阅历无限,对印象主义音乐感到有些茫然,以是在本课中我接洽了印象主义绘画作品的一些例子加以开导,操纵音乐和美术的一些联系关系,让学生颠末看、听、想、谈、画等方式,接触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感到沾染生活中这种顷刻的奇妙感想。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雷诺阿等人的作品可以帮手咱们较好地理解德彪西的作品。我想艺术的方法理当永远是为模式服务的,生活中的风物也总是因情感的丰富而变得更加美好.第二十二节《勋伯格》一、学习目标(一)欣赏表现主义代表性音乐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二)知道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和无调性音乐及十二音音乐等知识。(三)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二、教学重点、难点【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重点:聆听表现主义代表性音乐作品——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表现主义音乐知识。难点:对表现主义音乐作品的认知和理解。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欣赏《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预兆》和第二首《往事》,了解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勋伯格及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二)观看绘画《格尔尼卡》和《生与死》,思考音乐作品《预兆》与此两幅画有何异同,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充分利用教材与音视频教学课件,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好版本的音响资料。(二)引导学生向其它艺术学科教师求教,了解表现主义美术作品的风格特点。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以“感受——体验——讨论——尝试创新”为核心方法,以任务、兴趣为驱动,引领学生学习。(二)注重鉴赏能力的培养,强调聆听、体验、理解、鉴别,渗透相关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和教学民主的理念,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六、教学过程:教与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展开]:感受乐曲的艺术魅力[深入]:进一步体验乐曲的风格特点音乐知识:了解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实践活动[拓展]:布置作业奥地利作曲家奥诺德·勋伯格是一位自学成才,开创20世纪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之一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他创作的有代表性的五首管弦乐曲中的第一首、第二首,感受、体验表现主义的风格特点一、播放《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预兆”、第二首“往事”思考:1.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2.旋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3.乐曲的速度、力度有何特点?二、讨论1.你能找出两首乐曲的音乐主题吗?2.它们的风格特点是什么?教师小结:(1)《预兆》是一首速度很快的乐曲,表明了无调性音乐非常适合于表现恐惧和焦虑一类的情绪。音乐展现了一个处于极度痛苦的幻觉世界。基本主题:上行旋律线条,以各种方式反复出现在作品中。(2)《往事》具有抒情的风格,表现了一种好像在沉思的情绪。并带有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特点三、教师:刚才已经提到无调性音乐,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调性音乐和无调性音乐及十二音音乐,请打开课本P156页1.请一名同学朗读“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2.请一名同学朗读“十二音音乐”四、将两首乐曲再欣赏一遍听教师导入,思考并关注要学习的内容聆听、思考能够对所听到的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音乐形象等进行讨论。讨论并回答聆听、思考理解学生朗读聆听回答在同学演奏的同时,同学们哼唱音乐主题观看、思考共同探索采用直接导入的方法,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关注完整聆听,感受音乐情绪激发学生兴趣,利于进一步展开教学活动对比、思考并讨论提高学生对“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音乐”的理解结合音乐知识,欣赏两首乐曲,加深对乐曲的感受理解。发表对表现主义音乐的不同见解使同学们充分体验无调性音乐的风格感受两种不同艺术风格中的异同提升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多元化关系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问:你喜不喜欢表现主义音乐?其理由是什么?发展不同见解五、请同学演奏《往事》主题音乐六、观看绘画《生于死》,思考音乐作品《预兆》于此画有何异同?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撰写一篇与表现主义音乐相关的短文七、教学评价设计:1.课堂与学生的交流学习有方向性、目的性、针对性。2.认识两首乐曲在表达音乐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3.通过对两种不同(音乐、,美术)艺术风格的异同,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多元化。第十三单元第23节爵士乐13单元23节爵士乐教学目标:1、了解、接受多元音乐文化,开阔学生视野。2、通过中外爵士乐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体验爵士乐音乐的风格特征。3、激发学生练习爵士乐的兴趣,为进一步欣赏和表演爵士乐打下基础。教学重点:爵士乐的风格特征。教学难点:爵士乐节奏练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二、导入---对比欣赏歌曲《茉莉花》――引出“爵士乐”。三、新课:1、请大家谈谈对“爵士乐”的印象。2、教师简介爵士乐的起源,解释“布鲁斯”和“拉格泰姆。”3、常见爵士乐器的简介。4、欣赏《南部之子》注意:a乐器演奏部分以什么乐器为主奏?(引出迪克西兰爵士乐)b伴奏部分强弱有什么规律(打破传统强弱规律)5、欣赏《不知为何》,注意乐曲是否容易唱?(引出连续切分)6、爵士乐的风格特征归纳。7、学生用电子琴弹奏音乐片段,体会爵士乐风格。【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8、学生分声部练习与多声部练习节奏。9、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10、学生即兴表演舞蹈或律动。四、爵士乐的价值及影响。五、小结、下课。资料:《南部之子》是一首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并演唱的爵士音乐。乐曲速度稍快,表达演奏者愉悦的心情。乐曲开始的前半部分和结尾部分是以小号为主的爵士乐队演奏,当中穿插一段演唱。歌词:在南部有位青年人,英俊潇洒,平时穿着打扮犹如国王一般,是当地女性崇拜的偶像。青年人热爱音乐,把音乐视为生命。人们都把他称为“南部之子”。《不知为何》是一收由诺拉/琼斯演唱的爵士音乐。在以钢琴和大提琴为主的爵士乐队伴奏下,歌声徐缓、缠绵,曲调松弛、怡然、略带忧伤。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民谣的清新韵律。诺拉/琼斯的演唱音色优美、清新亮丽。路易斯/阿姆斯特朗(1901-1971)著名的美国黑人爵士音乐家,被称为“爵士乐之父”。表演热情洋溢、诙谐机智。诺拉/琼斯(1979――)具有“爵士公主”之称,她的演唱融合了爵士音乐、乡村音乐、流行音乐等多种音乐风格。演唱专集《不知何故》曾在2003年第45届格莱美大奖上获8项提名,并获年度唱片、年度最佳单曲、年度最佳新人、最佳流行女歌手、最佳流行乐演唱专集、最佳非古典录音工程专集、年度古典制作人8项大奖。她史无前列地夺得了格莱美所有的四项最重要的奖项。爵士乐(jazz)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的黑人音乐,后来传入城市风靡美国,并成为世界性的流行音乐。爵士乐是美国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音乐。独特的音乐语言、极具个性的灵活的音乐演奏,时而低沉忧伤,如泣如诉;时而强劲高亢,激动奔放,给人深刻的精神体验和心灵的喜悦。爵士音乐来源于布鲁斯。布鲁斯是17――18世纪,黑奴怀念故乡和亲人,常常唱一种哀歌表达他们痛苦的心声,由于蓝色在美国被看作是忧郁的色彩,这种悲哀的歌曲,统称布鲁斯。拉格泰姆钢琴音乐是爵士乐的另一个起源。它从非洲民间音乐发展而成。音乐带有幽默、欢乐、活泼的情趣。乔普林被人们誉为“拉格泰姆之王”。迪克西兰爵士乐始于20世纪初,它吸收了“布鲁斯”音乐和“拉格泰姆”音乐的成分,形成一种由小号领奏的小乐队即兴演奏特色。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自由爵士乐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不同于以往爵士乐,在和声、旋律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可以自由、大胆、随心所欲地发挥。它强调音乐本身的强度与张力,加入大量的不协和音,把非洲、印度、日本及阿拉伯等不同音乐融合到一起,采用印度的西塔尔琴、塔部拉双鼓、扩音“拇指钢琴”,以及大量的电子音响设备和打击乐器。它一出现,就受到广大爵士音乐家和爵士迷的喜爱。自由爵士乐队20世纪爵士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爵士乐在我国的历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就曾出现过相当规模的爵士乐演出和一些颇具水准的爵士乐音乐家。那时主要是为舞厅伴舞。80年代末以来,爵士乐在中国复兴,并赢得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学目标:1、通过对古琴曲《流水》的欣赏,感受、体验其音乐中的绘景抒情。2、初步了解古琴音色特点及古琴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了解古琴音乐在一个很大的层面上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的审美意识。3、通过对我国古代音乐《流水》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聆听、感受、体验音乐。教学难点:了解音乐中绘景抒情的审美特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P>教学过程:导入音乐用《广陵散》片断一、欣赏与体验1、聆听音乐《流水》思考(学生讨论、回答):a、聆听作品的同时,请你用给音乐命题。(点题)b、作曲家是通过哪些手法来描绘景象的?c、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子。(古筝与古琴对比)2、师生合作归纳:音乐具有绘景写意的审美功能。作曲家借助音色模拟、节奏模拟等手法,模拟、表现自然界音响,以此引发人们想象和联想,达到绘景写意的目的。3、介绍古琴文化的悠久历史及部分古代乐器4、介绍音乐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略)5、作品分段欣赏与分析(音色三种,即散音、泛音、按音。散音浑厚如钟;泛音玲珑剔透;按音或虚或实,或清越明净、或沉浑洪亮,变化异常。琴音韵独特,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乐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6、完整欣赏作品,感受、体验音乐中的绘景抒情的特征。【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它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模拟性的描写为辅,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形象描写了涓涓流动的山泉和小溪,刻画了洋洋流水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把富有无限生命力的自然现象人格化了,实际上是人们崇高感情的升华,表现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思想境界。)二、讨论与探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音乐能否表现出具体的情景?(音乐有一种似似而非的魅力,好象是…)三、总结与拓展1、总结:音乐是以旋律、节奏、音色等来表达作曲家及演奏人的思想情感。音乐能够把诸如快乐、安详、激动、悲伤、活泼、庄严等的情感传达给听者,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音乐能不能表达具体的事物?像高山、流水。应该说也是可以的,不过没有文字那么确切。音乐表达的手段是“声”,所以,凡是描写有声的事物,比较能够写得像。(《百鸟朝凤》、《赛龙夺锦》)这些音乐称“描写音乐”。音乐还能够描写比“高山流水”更为复杂的事物。《十面埋伏》《图画展览会》等。但这些作品,听者都需要先知道内容,才能够把内容体会得具体。当你已经知道那些音乐的内容,又多少习惯音乐的表现方法,就能够听得出那些音乐中生动的形象了。2、“《流水》遨游太空”的故事: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是否可以作为与地球以外的人勾通的一种语言呢?人们在思考,也在尝试:1977年8月,美国发射了……3、结束语: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古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深邃、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琴被视为“八音之首”。古琴是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化身。早在春秋时代,古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古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曲风文雅,意境高远。课题: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是“文人情致”单元第一课时,选用的是中国古代音乐中代表性的器乐作品:古琴曲《流水》和《广陵散》,这两首作品反映了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音乐“清、微、淡、远”风格特点,通过欣赏,学生可以了解古琴曲中各种不同音色特点以及多种指法的运用特色,赋予音乐丰富的表现力,意境幽远而有古朴性。课前选用古琴主奏的音乐《阳关三叠》入手,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歌声,创设音乐情境,高一学生对唐诗----《阳关三叠》中的歌词并不陌生,可以激起学生已有的认知,引出课题----文人情致。聆听《流水》的部分音乐,结合课本和课件文字相关提示,初步感知古琴的韵味。重点欣赏《流水》,通过引导学生用唱一唱主题音乐,对比不同风格的音乐等方式参与欣赏,进一步从感性到理性,加深对古琴曲的音乐风格特点的印象。最后的环节主要拓展学生对中国十大古乐和古代乐器的知识面,告诉到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方式方法,做到学有所获。教学内容:1、古琴曲《阳关三叠》2、古琴曲《流水》3、筝曲《高山流水》4、琵琶与乐队《十面埋伏》5、编钟与乐队《梅花三弄》教学目标:1、课前欣赏古琴《阳光三叠》音乐片段,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听辩乐器,导入课题。2、浏览性欣赏《流水》部分音乐,初步了解古琴音乐风格特征,了解作品表现的内容。3、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进一步知道古琴中泛音,按音等音色特点及滚拂指法的运用,体验并感受音乐的表现意境。4、对比欣赏筝曲《高山流水》,简单说说两首作品不同风格特点。5、拓展性欣赏《梅花三弄》及《十面埋伏》等音乐片断,了解中国十大古曲以代表性的古代乐器。教学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对古琴曲音色特点的分辨。教学难点: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对古琴曲的音乐“清、微、淡、远”风格特点的把握。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课前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问:说出主奏乐器是什么?导入语:古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之一,琴被视为“八音之首”,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古琴是文人必修的乐器,也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化身。千百年来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诠释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2.首先聆听《流水》音乐,简单说一说你对古琴音乐的印象。课件提供关键词:古琴音乐意境特点:清:清晰,清纯;微:细腻,精致。谈:自然,空灵;远:意境悠远,意外有意。3.课件打出:古琴图片,文字简介: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又称“七弦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音色有三种:散音,浑厚如钟;泛音,玲珑剔透;按音,或实或虚,清越明亮。(琴音韵极佳,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设计意图:因学生对古琴曲的音色特点很陌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聆听《流水》音乐片断,大致了解内容,初步了解古琴音色特点)二、第二部分导入语: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进一步了解古琴是通过那些手段来表现这一独特韵味的。请同学们讲一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师补充: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隐身不复鼓)【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1、聆听全曲,问题设计:全曲速度、力度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段聆听:(1)唱主题音乐,见课本谱例(2)聆听并分辨音色特点介绍主要指法:右手:挑、勾、剔、抹、滚、拂等;左手:吟、揉、绰,注、进、退等;(3)简单了解古乐谱从文字谱到减字谱,进而发展到简谱的过程。(3)聆听第三部分,思考:主要的演奏指法是什么?讨论音乐所表现的是实景、实情?3、复听音乐,体验音乐意境:问题设计:讨论音乐所表现的是实景、实情?导入语: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了“航天者”宇宙飞船,携带了一张特别的名为“地球之音”的镀金唱片,其中录《流水》,科学家希望这首琴曲能在漂渺无限的太空中为地球上的人类找到天外的知音。4、对比欣赏筝《高山流水》,体验并讨论两者之前的异同点,你喜欢哪个版本,说说理由。多媒体出示:古筝图:文字简介:(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老师引导为主,学生将以唱、想、议、思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逐步走进古琴曲的意境中,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了解古琴的音色特点及不同指法演奏特色,加深对琴曲的印象。)第三部分:拓展欣赏,了解:中国十大古乐和古代乐器音色特点多媒体展示:中国十大古乐曲:《高山流山》、《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打★除外,其余均为琴曲。1、听《十面埋伏》片断,说说主奏乐器,音色特点。2、听《梅花三弄》片断,说说主奏乐器,了解编钟。多媒体展示:编钟图:简介:我国古代的打击乐器,被称为“歌钟”,音色清脆、悠扬、穿透力强。最后小结:中国的古代音乐,曲风文雅,意境高远,值得大家一听,聆听、聆听、再聆听,你会从中获得许多,不信,你可以试试,让这些音乐能够相伴你左右,为你的生活、学习添加色彩,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到GOOGLE或百度网站,输入你想听的作品的曲名,你就可以享受音乐,当然,MP3也非常适用你聆听。(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和聆听音乐的习惯,帮助他们建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为其终生喜欢音乐奠定基础。)第四部分:教学后记1.学生对本节内容虽然不太熟悉,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及录象的相关内容介绍,学生对古琴文化产生了相应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古琴的指法特点和音色的了解,学生基本能够听辩出音色特点。如果现场能够有古琴的话,或许效果会更好。2.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将古筝曲和古琴的音色加以对比,使学生了解到古琴的古朴、空灵和深邃,对古筝优雅婉转的音色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以了解到二首作品不同的风格特点。3.值得反思的是要在“师生互动”上下足功夫,问题的设计要更明确,更有指向性。真诚希望各同仁提出宝贵建议!第十四单元第25节西出阳关无故人江阴市要塞中学教学目标:1、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2、初步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教学重点与难点:聆听《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收集或整理古代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图书馆、杂志等方式查阅音响和书本资料。2、相关教学用具:CD机、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间播放古琴曲《流水》。(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器乐音乐的魅力,引入中国古代声乐作品)学生简述搜集的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资料(教师补充)。二、听赏部分:(一)《扬州慢》教师提问:南宋末年的社会情况(引出姜夔创作此诗的历史背景)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96)冬至日,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1、请学生朗诵诗词(感受其中意境)2、听赏《扬州慢》。3、完成书本174页:对歌曲的内容、音调、情绪、结构等内容做简要的评论。4、教师小结【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二)《阳关三叠》1、教师提问:何为阳关?何为三叠?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阳关:故址位于敦煌市城西的古董滩上,在玉门关南,而古以南为阳,故称“阳关”,阳关是古代中外陆路交通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古城关东面为农田,远处有寿昌城废址,三面沙丘,沙梁环抱,流沙茫茫,一望无际;北面墩山上有一汉代烽燧,保存完好;东为红山口;西有南北走向的深沟,长约20米,沟中泉水涓涓,甚为甘冽,两岸有汉墓多座。现在古阳关虽已被流沙掩埋了,但从古董滩向西翻越几道山梁,仍能看到阳关的遗迹,其墙基隐约可辨,碎瓦破砖遍地散落。只能令人发思古之幽情了三叠:在当时演唱时将其中诗句反复吟咏三遍,用一个曲调作反复变化,叠唱三次。2、提问: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诗词含义: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们心目中是令人神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阳关以西还是贫荒绝域,自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贫荒的艰辛寂寞。因此临行之际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体验,包含对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3、聆听合唱曲注意哪个段落重复了三遍,区分上阕和下阕,并体验其音乐情绪。三、实践部分:学生学唱《阳关三叠》的上阕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四、拓展部分学生听赏当代抒情歌曲《我爱你,中国》比较与《阳关三叠》、《扬州慢》在风格上的不同。五、总结下课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聆听《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送别》并演唱歌曲《祖国歌》、《送别》,从作品的内容和旋律中,感受、体验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情感表现和风格特点,在听赏和歌唱中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2、能运用旋律、节奏、音区等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能在讨论、探究中对“学堂乐歌”当时的社会价值以及在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发表自己的看法。3、重点认识、了解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代表作;进而认识了解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赏析、体验“学堂乐歌”中的代表作,并了解其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作用,对歌曲当时的社会价值作一番探究,提升对作品、对人物的分析能力。难点:用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准确把握好演唱情绪。三、教学内容安排1、聆听《体操—兵歌》、《黄河》和《祖国歌》,演唱《送别》,引领学生了解20世纪初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国音乐教育的水平状况。认识什么叫“新音乐”,什么叫“学堂乐歌”,并使之尝试理解这个时期作品的风格及特点,拓深学生的知识面。2、在鉴赏中,将重点放在《体操—兵操》上。此曲系我国最早的学校歌曲之一,地位显著;歌曲浅显易懂,旋律发展自然,学生在赏析过程中要会哼唱全曲,在对作品印象较为深刻的前提下,才会易于教师开展提问和帮助学生了解此类作品的风格。四、教学资源建议1、课本资源: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上有关沈心工、李叔同及学堂乐歌的知识进行阅读,了解这些知识。2、学生资源:利用学生对音乐、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资源,同时教师也应当将课堂资源贴近学生的认知程度(如儿歌《两只老虎》和“学堂乐歌”《打倒军阀》之间的联系等。)3、网络资源:学生参考:艺雅音乐在线网中国音乐简史(十二)——学堂乐歌的兴起与发展论文在线和久和中文社区网学堂乐歌——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开端4、参考书籍(1)《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作者武雍谊重点参考1840—1949这一时期(2)《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作者汪毓和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教学方法建议:1、本节教材中应注意运用比较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如在欣赏作品《体操——兵操》时,可同时让学生欣赏几首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如艺术性较强的校园民谣《同桌的你》等,以便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性以及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启蒙时期“学堂乐歌”的局限性。【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2、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问题提出的可行性、逻辑性和具有思考价值,要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促进作用,用问题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此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问题与问题的连接与联系,要注意首尾呼应,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赏析作品。3、本课所呈现的歌曲都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具有当时的时代印记,突出了音乐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性。教学中可以注重以介绍当时的音乐史为主,引导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时期来分析、了解、认识音乐作品所反应的时代思想,以及可以引导学生对歌曲当时的社会价值作一下探究。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教材中一个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拓展与探究”栏目的安排,它的意图在教材中已明确呈现。教师在本节的教学中,应结合自身素质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实际水平,有针对性的涉及此专题的内容。5、建议教师引领学生感受、体验作品时,尽可能利用自身专业技能的资源,自弹自唱,给学生直观感受作品的引导,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6、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在提问中,鼓励学生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策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言,给每个学生都有被受到关注的感受。7、学堂乐歌大多数都是在现成的曲调上填上新词,鼓励学生选择一首自己比较喜欢的曲调,且引导学生根据乐曲的曲调特点、节奏特征还有汉字的韵律结合起来填上合适的词。(这项内容可以安排为课外作业)。学习指导策略建议:1、学会带有目的性的静心聆听。2、有意识地提出自己独立的音乐感受与见解。3.师生共同研讨尝试着比较分析学堂乐歌与现在的校园歌曲在风格、特点与创作上的异同。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聆听《体操——兵操》和《同桌的你》两首歌曲,引领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学堂乐歌的特点。播放《体操——兵操》和《同桌的你》(音频格式)引导学生思考:1、两个唱段风格上有何异同?(引导学生初步重点找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2、更喜欢哪首歌曲?为什么?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二、新授(一)了解学堂乐歌(二)赏析歌曲《体操——兵操》(三)赏析歌曲《黄河》(四)赏析歌曲《祖国歌》教师不对知识做讲解,而是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P179有关学堂乐歌的有关内容,思考且回答如下问题:(教师引导、提示最后总结)1、名词解释:学堂乐歌?2、学堂乐歌其内容上都涉及到哪些方面?3、结合历史知识,请同学思考且回答学堂乐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体操——兵操》,思考且回答如下问题:1、结合谱例(展示教材配套课件谱例),思考这首最早创作的学堂乐歌有什么特点?(从音乐要素入手如旋律、节奏、音域等)2、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思想?引导学生欣赏且思考下列问题:对比欣赏《体操——兵操》和《黄河》两首歌曲在音域和节奏上有何异同?这种不同有何艺术效果?教师介绍学堂乐歌另外一种常见形式即“现曲填词”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这首曲子有何特点?这首曲子选自中国还是外国曲子?2、结合谱例欣赏《祖国歌1》和《祖国歌2》,(展示课件谱例),对比这两首曲子记谱上有何不同?音乐效果上有何差别?(可引导学生重点体会2/4拍同4/4拍之异同)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阅读课本和参考资料,以及过去对学堂乐歌和那时期历史的了解,思考且回答问题。学生聆听、观看、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认真聆听鉴赏,可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聆听、思考并回答三、拓展与探究【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一)、本节课欣赏的三首学堂乐歌有何共同风格及特点?有何社会价值?(二)、进一步欣赏并试着演唱“现曲填词”类歌曲《送别》(三)配套课件拓展与探究中2、4题引导学生从音乐要素上、歌曲创作上、思想性上去分析。鼓励学生课后试一试为一首自己比较喜欢的曲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上一段新词,下节课唱给大家听一听。引导学生思考且最后总结归纳(可展示课件中参考答案)思考并回答完成课下作业思考并完成作业六、教学评价建议可以采用“网”状评价方式与终结性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手段来开展。网络评价方式是指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始终有评价出现,不固定于一个单一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评价教学、评价课本知识、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讨论结果等。终结性评价则是在教学最后的统一性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来总结、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体会等。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方案)一、学习目标(一)聆听、《黄河》、《祖国歌》,并演唱歌曲《送别》,从作品的内容和旋律中,感受、体验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风格特点,在听赏和歌唱中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二)能运用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特点,能在讨论、探究中简单叙述说“学堂乐歌”在我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赏析、体验“学堂乐歌”中的代表作,并了解其对我国近代音乐所产生的作用。难点:用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三、教学内容安排(一)学生观看电影《城南旧事》中歌曲《送别》的片段,感受并了解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状况: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极端的痛苦和压抑笼罩着每个人。如何唤醒民众?“学堂乐歌”这种新型的音乐形式自然而生。学生从中了解什么叫“新音乐”和“学堂乐歌”。(二)聆听《体操——兵歌》、《黄河》和《祖国歌》,引领学生了解20世纪初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国音乐教育的水平状况,并使之尝试理解这个时期作品的风格及特点,拓深学生的知识面。(三)带领学生试唱《送别》、《竹马》和《体操——兵操》,体会三首歌曲的不同情绪特点与情感表达,进一步感受“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体操——兵操》此曲是我国最早的校园歌曲之一,地位显著,歌曲浅显易懂,旋律发展自然,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在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的前提下,演唱歌曲,对作品印象较为深刻后再视唱《送别》、《竹马》,对三首作品在音乐感情上产生共鸣。这样才会易于教师开展提问和帮助学生了解此类作品的风格。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进行阅读。教师在展示多媒体课件时,应注意尽可能避免出现和课本知识点相同的内容。(二)利用学生对音乐、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资源,选择电影《城南旧事》为切入点,搜集中不拘泥单一的形式(如:文字上可从网络中,生活中,游戏中,其余教科书等各个方面上运作),同时教师也应当从此类方向上着手进行搜集,课堂资源中应当有部分数量的资源贴近学生的认知程度(如:儿歌《两只老虎》和“学堂乐歌”《打倒军伐》之间的联系。)(三)可参考网络学生参考:艺雅音乐在线网中国音乐简史(十二)——学堂乐歌的兴起与发展论文在线和久和中文社区网学堂乐歌——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开端(四)《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本节教材中应注意运用比较的方式来开展教学。通过对《体操——兵操》、《黄河》和《祖国歌》三首作品的逐一欣赏,从而启发学生理解三首歌曲引申出的三个层面:强壮国民身体——维护民族尊严——热爱祖国。(二)本课所呈现的歌曲都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具有当时的时代印记,突出音乐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性。教学中可以注重以介绍当时的音乐史为主,引导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时期来分析、了解、认识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思想。(三)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教材中的最显著的特色就是“拓展与探究”栏目的安排,它的意图在教材中已明显呈现。教师在本节的教学中,应结合自身素质和学生水平,有针对性的涉及此专题的教学。(四)教师要求学生复听作品时,尽可能自弹自唱,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指导策略建议:学会带有目的性的静心聆听。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展示设计意图时间分配导入学生观看电影《城南旧事》中歌曲《送别》的片段,感受并了解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状况:劳苦大众生课件电脑背投6【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结尾片段,结合欣赏《送别》歌曲,引导学生了解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唤醒民众,就要学习西方的文化,解放思想。“学堂乐歌”自然而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极端的痛苦和压抑笼罩着每个人。如何唤醒民众?“学堂乐歌”这种新型的音乐形式自然而生。学生了解什么是“新音乐”和“学堂乐歌”。(学生从书中了解“学堂乐歌”的来历、特点——多数是填词歌曲、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影响——是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即最早的音乐课。)从学生最了解的歌曲与电影入手,启发学生20世纪初中国社会状况带给音乐发展的迫切需要。介绍三首代表作品从歌词分析“学堂乐歌”产生的影响。1、《体操——兵操》2、《黄河》3、《祖国歌》欣赏三首歌曲,带领学生分析歌词,(歌词简单,很容易接受、理解与记忆。)进一步加深当时社会状况的理解和感受。认识和了解“学堂乐歌”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及在我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欣赏《体操——兵操》带领学生欣赏,引出: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唤醒民众,人民要觉醒,首先要锻炼身体。1、通过分析歌词,了解“身体强壮”是民众走出水深火热生活的根本。2、通过分析歌词,了解不仅要唤醒民众要锻炼身体,还要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3、通过分析歌词,了解人们的身体强壮,国家的领土完整,祖国才会强大,人们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课件电脑背投音响从歌词上分析三首“学堂乐歌”在唤醒劳苦大众起来抗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所产生的影响:人们的身体强壮,国家的领土完整,祖国才会强大。学生从中体会“学堂乐歌”产生的必然性和重要性。7介绍三首代表作品用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分析旋律、节奏、曲式等要素,了解“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和在我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中国的音乐作品强调旋律线,感情表达细腻。西方的音乐作品强调立体的和声感,采用大小调体系。三首歌曲的音乐中都多多少少的加入了西方大小调音乐的色彩。虽然有些地方中国音乐色彩还很浓郁,但西方音乐的手法与思想已经慢慢渗透,两者的结合可以进一步了解20世纪初我国学堂乐歌的风格特点和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以及“学堂乐歌”在我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三首歌曲旋律都很简单,容易琅琅上口,人们很快可以学会,并且深入人心,不仅要会唱,更能唤醒民众内心的迸发。1、《体操——兵操》歌词浅显易懂,意味深长,一段体,曲调简洁、上口、易记。2、《黄河》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着重描绘了长城外河套边壮伟旷然的景色,紧凑的节奏与附点音符的多次运用,使中音区的旋律带有一种悲壮萧瑟的意境。第二段音调高亢激越,节奏先紧后宽,最后结束在昂扬豪放的长啸主音上,全曲一字一音,铿锵有力,表达的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激情。3、《祖国歌》以民族民间的音调,(老六板)曲调流畅,节奏活泼的丝竹乐曲。琅琅上口,唱起来亲切、动听。课件电脑背投音响用音乐要素分析“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学生了解“学堂乐歌”在我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12音乐实践一带领学生试唱《送别》、《竹马》和《体操——兵操》,体会三首歌曲的不同情绪特点与情感表达,进一步感受“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学生试唱《送别》、《竹马》和《体操——兵操》,体会三首歌曲的不同情绪特点与情感表达,进一步感受“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钢琴音响电脑背投通过学生的演唱,进一步亲身感受“学堂乐歌”的风格及特点。8音乐实践二学习“学堂乐歌”的创作手法,和学生完成课后拓展与研究第三题。教师举例:如儿歌《两只老虎》和“学堂乐歌”《打倒军伐》之间的联系。学习“学堂乐歌”的创作手法,尝试创作自己喜爱的“学堂乐歌”。钢琴音响电脑背投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亲自创作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学堂乐歌”。从中体验感受“学堂乐歌”对我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中所产生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10总结和作业教师和学生总结,布置作业。学生浅谈“学堂乐歌”的历史价值及影响。课件电脑背投音响学生完成课后拓展与研究第二题,进一步感受“学堂乐歌”的历史价值及影响。2七、教学评价建议可以采取网状评价方式与终结性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手段来开展。【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具体方法有:让学生以短文、短句的形式写音乐短文,题目不限。(例:我眼中的“学堂乐歌”、我学到了XXX,身边的“学堂乐歌”等)教师与学生一起来总结、分享本节课的收获、体会等。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二)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二、重点、难点:重点:《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掘,音乐旋律、情绪、声部层次等方面的特点。难点:指导读谱,聆听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及黄自在中国音乐史的地位及影响。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本节以聆听、鉴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曲目,《玫瑰三愿》《山在虚无缥渺间》《花非花》为拓展曲目。(二)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向学生介绍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清唱剧”。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教参、课件资料,教师组织好要精讲、聆听、观赏的教学资料,(二)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黄自、萧友梅的资料,查阅其主要作品的资料及贡献。(三)学生注意听赏mp3资料《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体会作品的基本情绪,并阅读课本相应介绍。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教学方法:(针对教师)1.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从作品内容、音乐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艺术表现力。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充分利用对比法、归纳法与前一课作品进行比照.3、指导学生去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建议1.努力通过赏析,去归纳、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2.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音像资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础上,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问题。3、努力用演唱、读谱、分析作品深刻体会作品的音乐表现。六、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导入: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及欣赏动力进而引入本课教学内容展开:师生共同感受、发掘歌曲的艺术魅力。深入:进一步了解作品的表现手段和特点拓展:搜集及分析黄自先生其他作品,体会期作品的艺术特点。一、《问》的赏析1、聆听作品演唱录音(或教师范唱,要求钢琴正谱伴奏),演唱者在试图表现什么,作曲者的意图如何?请你通过聆听去揣摩。2、教师向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和自己为什么这样演唱?3、在阐释中发掘作者“为何问?问什么?怎么问?”。同时,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前后音乐旋律线条、节奏的变化。共同去试图发掘作曲家的内心境界,从而深刻感受作品,表现作品――发自内心的演唱和深刻体味。(此环节教师要有激情、有深度地提问和带领学生演唱,分析、发现……)4、在师生共同对《问》的艺术感知中自然渗透有关萧友梅的生平及作品。及其艺术贡献.(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演唱发掘作品时自然而随机地提问,以检测和调动学生提前查阅资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安排声乐较好的学生或很有表现欲的学生唱一唱,大家评一评。(时间要注意控制)二、《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赏析引语:前面的《问》创作于1922,表现了作者深重的叹息和思考,中华民族历史到了1932年,同是文人的黄自先生的另一部作品又是怎样的特点呢?1、师生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学生可以边读合唱谱边欣赏。2、学生结合欣赏,要能够哼唱作品主题。3、师生共同分析作品表现内容,音乐特点。要努力让学生去发现:发现内容层次的变化,发现情绪的变化,发现声部的变化。4、欣赏《渔阳鼙鼓动地来》视频及CD两个版本,你的体会有何变化?5、在作品的发掘中,有关白居易的《长恨歌》及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你了解哪些,还希望了解哪些。你认为了解这些对理解欣赏《渔阳鼙鼓动地来》有何帮助。6、在作品的发掘中,提问你了解哪些有关黄自的生平及作品。你对他的作品有何评价?资料中是怎样评价其在中国近代音乐创作地位的?你还有什么疑问?7、复听作品,深刻体会其时代意义。有表现地随录音模唱。1、有关音乐知识:清唱剧2、拓展型作品《玫瑰三愿》《花非花》《山在虚无缥渺间》3、有关白居易的《长恨歌》4、有关清唱剧《长恨歌》思考问题:试图深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仔细聆听,去自主发现、揣摩作曲家、演唱者的意图和教师一起交流,欣赏者(学生)的三度创作师生探究作品的结构、旋律、情绪表现,在积极融洽的氛围中去发现,去表现。把预习和查阅相关资料的成果展现,体现主动学习,是知识的拥有者给学生提供表现及相互评价的时间和空间聆听,并运用合唱谱,练习读谱听音乐。表现预习成果,表现音乐听觉记忆、演唱能力学生去发现:发现内容层次的变化,发现情绪的变化,发现声部的变化,发现内容的深入。把预习和查阅相关资料的成果展现,体现主动学习,是知识的拥有者,发掘者。主动结合作品和时代阐释自己对黄自及作品的理解。深刻体会《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性拓展比较性学习鉴赏课下完成让学生去发现作曲家、演唱者的音乐一度、二度创作意图,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师生平等参与音乐感受、发现。体现师生的平等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不必一味以老师的评价判断为核心。自然的状态下,给主动学习的学生提供展示表现得机会,鼓励大家主动学习查阅相关的音乐知识,带着一定知识信息量参与课堂学习。给学生提供表现评价的时间和空间,了解学生对作品的把握层面前后衔接,引入第二个教学内容读谱欣赏对准确把握作品很有帮助,适当照顾识谱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做音乐分析的组织者,力求学生多唱,用音乐的方式分析音乐。而非文学性的分析。给主动学习的学生提供展示表现得机会,鼓励大家主动学习查阅相关的音乐知识,带着一定知识信息量参与课堂学习。学以致用布置学生深入研究的专题【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萧友梅、黄自的地位在中国近代音乐史的地位,对后世音乐的影响。七、教学评价建议:1.学生能够相对独立完成本节“拓展与研究”相应内容。2.能够有一定表现地歌唱《问》,初步学会读合唱谱欣赏合唱。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一、学习目标(一)聆听、学唱歌曲《问》,感受、体验其在歌曲创作上的特点及当时爱国知识分子对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讽刺时政的社会现实意义。(二)在聆听、学唱、讨论、比较活动中认知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现实内容,并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三)80%的学生能够基本准确的演唱歌曲《问》的前八小节,同时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二、重点、难点重点:感受、体验、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难点:学生在理解过程中能够用语言表述作品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演唱歌曲《问》,赏析《问》、《渔阳鼙鼓动地来》,感悟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性、艺术价值。(二)略听歌曲《抗敌歌》、《玫瑰三愿》,学生能够进一步感知、认识相关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作品所体现的社会与艺术价值。(三)了解清唱剧的基本知识。四、教学资源建议【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一)充分利用教学课件的音、视频资源,结合自己备课内容合理搭配,另外还可以结合自己具体情况选用好的其他资料补充。(二)引导学生自主上网查阅关于20世纪新音乐运动中的音乐家及音乐作品对社会及个人的发展和影响。五、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一定要反复聆听、演唱主题,根据学生情况可采用听唱或视唱方式,最好能将主题背唱下来。(二)教师引导学生在聆听中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三)充分利用教材中文字、插图、名言等素材配合教学工作。(四)教师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研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体现出的思想性内容和具有的艺术性价值。六、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展示设计意图导入4’1、设问:假设我们今天来创作一首歌曲《问》,内容可以是生活中的困惑,第一句的旋律线条你会怎么来设计?2、设问:歌曲如何用旋律线条表达内容,播放歌曲《问》。1、联系实际生活,设计歌词和旋律线走向。2、聆听歌曲《问》。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线条对表达歌曲内容的作用。播放歌曲《问》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歌曲《问》。展开歌曲《问》10’1、钢琴伴奏一起视唱。2、引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爱国人士是如何用音乐来表达他们的困惑。3、由萧友梅引出作曲家黄自简介及代表作品。1、用视唱的方式感受歌曲的旋律线条。2、学唱歌曲,分析《问》。3、展示自制课件介绍萧友梅学生展示自制课件。把旋律这一要素作为切入点,学生体验、演唱歌曲,展开分析,感受歌曲内涵。过渡由萧友梅简介引出与他同时代作曲家黄自,简介黄自生平及代表作,引出清唱剧《长恨歌》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歌曲《渔阳鼙鼓动地来》20’1、引导学生聆听欣赏歌曲《渔阳鼙鼓动地来》分析歌曲及背景。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借“以古讽今”的手法反映当时“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3、引出清唱剧,了解“清唱剧”的概念。4、引导、提示学生理解作品。1、反复聆听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视唱音乐主题16小节。2、用歌唱的方式体验、对比《渔阳鼙鼓动地来》的两个段落一松一紧情绪上的对比。3、学生对比思考清唱剧与歌剧的区别。4、对比《长恨歌》中第三乐章和第八乐章在不同音乐要素上的差别,对表现作品的不同作用,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艺术价值。播放《渔阳鼙鼓动地来》的音、视频用讨论、对比、反复聆听等方法,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艺术价值和黄自的贡献。拓展8’1、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二三十年代专业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2、指导学生完成“拓展与研究”第三、四题。1、聆听艺术歌曲《玫瑰三愿》。2、结合本单元内容,完成“拓展与研究”第三题3、针对“拓展与研究”第四题,课后进行调研活动。播放《玫瑰三愿》用同时代的音乐作品,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专业音乐创作作品的理解。小结适当给予补充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3分钟开放式小结,给学生留下自主、反思的空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述测评本节课完成情况。七、教学评价建议(一)经过课堂抽测,大多数同学能够准确的演唱歌曲《问》的前八小节。(二)教师引导学生聆听、学唱中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当堂检测学生的理解、感受能力。(三)在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结构的基础上,对比第三乐章与第八乐章在各音乐要素上的差别,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四)利用“拓展与探究”的第三、四题来展开评价,但第四题需要学生在课下用大量时间来进行调研工作,同时可以与研究性学习的老师一起辅导学生完成这个社会调查。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教学设计方案)一、学习目标【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一)聆听《金蛇狂舞》,学唱《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知道其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二)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聂耳音乐创作的艺术性与革命性。(三)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四)了解“螺蛳结顶”这种民族器乐创作手法。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学习演唱《毕业歌》并体会歌曲表达的时代精神。2、通过欣赏《金蛇狂舞》感受中国民族器乐曲的艺术魅力。(二)难点:了解“螺蛳结顶”这种民族旋律写作方法。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一)学习《金蛇狂舞》并了解聂耳简单生平及简单的歌曲创作背景。(二)学习《毕业歌》并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时代精神,及它所产生的巨大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三)通过探究与拓展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学习《金蛇狂舞》并了解聂耳简单生平。(二)学习《毕业歌》并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时代精神及它所产生的巨大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三)通过探究与拓展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利用教材配套课件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但一定要结合教师本节课教学安排重新组合。(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广泛搜集网络中的素材。六、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件展示设计思路导入2’1、播放《国歌》2、提问:这首歌曲曲名,作者、创作年代。思考、回答。《国歌》音响播放以熟悉的作品进行导入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并做到温故而知新。展开展开金蛇狂舞18’金蛇狂舞1、作者简介2、作者主要创作作品简介聆听、学习教材配套课件展示了解聂耳的生平。1、播放作品《金蛇狂舞》2、作品简介聆听、体验教材配套课件展示了解聂耳音乐作品创作的艺术性。感受《金蛇狂舞》红火欢腾的节日氛围。介绍“螺蛳结顶”这种民族器乐创作手法。学习教材配套课件展示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找到“螺蛳结顶”这种民族器乐创作手法的写作特点。给出“螺蛳结顶”的基础乐句。在基础乐句上进行“螺蛳结顶”即兴创作体验。课件展示1、深入学习“螺蛳结顶”这种民族器乐创作手法。2、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造性。播放作品《金蛇狂舞》聆听、体验视频播放完整欣赏作品,对作品有全面深入了解。毕业歌20’聂耳生活在抗日战争年代,他以音乐作为武器创作了大量抗日歌曲唤起广大民众走上抗日救国的战场。1、播放作品《毕业歌》2、作品简介1、聆听、体验2、根据课前搜集资料进行课堂表述。教材配套课件展示1、了解《毕业歌》的创作背景及聂耳音乐作品创作的革命性。2、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教唱《毕业歌》注:建议采用跟唱法,最后一遍由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1、学习、演唱。2、找出能够表达号召性的典型节奏。3、根据对作品理解,进行歌曲演唱处理。教材配套课件展示1、深入学习《毕业歌》。能有感情跟琴演唱《毕业歌》。2、了解切分音与附点音符在歌曲演唱中表达情感的作用。3、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造性。拓展3’指导:拓展与探究第3题分析作品、填表练习、回答教材配套课件展示检测学生了解聂耳创作歌曲的情况。课思考、研究【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后延伸2’聂耳创作的作品不但富有时代富有时代性、民族性、艺术性、革命性而且为新音乐运动开辟了道路,并且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例如:贺绿汀课后延伸要求:请同学们课后举出一到两位左翼音乐文化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教材配套课件展示探究这一时期作品所产生的巨大社会价值及学习这些歌曲的现实意义。七、教学评价1、能有感情跟琴演唱《毕业歌》。1、通过课堂即兴创作体验“螺蛳结顶”这种民族器乐创作手法。2、通过填充列表检测学生了解聂耳创作歌曲的情况3、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影响的掌握情况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二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部分乐章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记住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  (三)了解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声乐套曲和协奏曲的基本概念。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感受《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把握该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音乐力度的变化。  难点:理解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作品中发挥的作用。三、教学内容的安排  (一)聆听《怒吼吧,黄河》整体感受作品情绪。  (二)了解冼星海的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三)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四、教学资源建议(一)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图片、曲谱、学生用的mp3和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二)运用录音机、电视机、VCD机、电脑等多媒体资源。(三)利用网络、阅览室、图书馆等资源,搜集整理所需要的文字、音响和音像等学习资料。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一)课前指导学生分专题搜集、整理与本课相关的学习资料。(二)课前引导学生用mp3先自听全曲《黄河大合唱》。(三)课上老师引导学生重点赏析《怒吼吧,黄河》及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四)拓展鉴赏:聆听殷承宗、郎朗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不同版本,开阔学生眼界,感受其中不同的演奏风格。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时间导入1、播放《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2、提问演唱的形式、作品名称等1、聆听《保卫黄河》全曲2、思考并回答问题1、通过熟悉的旋律,唤起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兴趣2、复习初中所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并引出下一环节5分钟展开教师引导并补充说明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音乐资料使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及该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3分钟感受播放视频《怒吼吧黄河》聆听并思考感受音乐的情绪5分钟体验弹奏《怒吼吧黄河》动机跟随伴奏学唱体验情绪上层层递进的变化3分钟深入展示谱例并分段播放音频教师针对该乐章各段落中音乐情绪的变化及音乐语言的运用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谱例分段赏析并思考音乐要素在该曲中发挥的作用理解并把握该作品各段落间音乐情绪和音色的变化以及音乐力度、速度的对比等音乐语言的运用(如“同音重复”、铜管乐器烘托气氛的作用等)。15分钟拓展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10分钟【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教师针对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和《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及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在音乐表现形式方面的异同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对比钢琴协奏曲与大合唱中相关乐章之间的联系及异同让学生比较在同一主题下两种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如轮唱、轮奏、转调等相关音乐语言的运用,陕北民歌《东方红》的主题在《黄河》钢琴协奏曲中所具有的特殊涵义等)。小结老师总结提炼讨论“黄河”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体现音乐的社会功能。4分钟七、教学评价的建议(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用对比、讨论,抢答等方式,了解和掌握相关音乐知识。(二)学生通过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对冼星海及其相关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作出评价。(三)学生结合实际浅谈该作品的现实意义。第三十节《祖国颂歌》教案江阴市璜土中学音乐教研组一、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忆秦娥·娄山关》2、音乐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3、音乐欣赏:《我和我的祖国》4、音乐欣赏:《祝酒歌》5、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二、教学目标:1、聆听《忆秦娥·娄山关》、《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和我的祖国》、《祝酒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代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2、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专业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三、教学准备:1、钢琴、视听音响设备(卡座、DVD等),磁带、音乐光盘、电脑等音乐多媒体教学设备。2、投影设备:投影仪,幻灯机等。3、有关教学图片资料:全山石《娄山关》,群众歌曲类大合唱资料,艺术歌曲类著名作曲家,舞台演唱等资料。四、教学过程:1、教师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学生在抒情流畅的圆舞曲节奏风格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欣然入座。2、教师提问:请问同学们是否听过老师播放的这首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曲调流畅,激越、抒情、歌词真挚,亲切感人)这首歌曲的主题是什么?你听过有什么样的启发?这首歌曲属于什么艺术形式?(教师:这首歌曲创作于1986年,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表现了人民对祖国满怀深情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歌曲为二部曲式结构,圆舞曲节奏风格。使人听了有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爱国情感的升华。这首歌曲属于声乐艺术中的群众歌曲)。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09、P212,作以补充。3、教师简析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教师讲清定义后,特别说明: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都是不同的国家,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有时,很难严格地将它们区别开来。一般来说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曲,群众歌曲的音乐通常是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4、教师投影图片:全山石《娄山关》,请同学们对比聆听独唱与合唱《忆秦娥·娄山关》,体验用不同形式演唱毛主席诗词的不同艺术效果。并感受音乐风格是什么?(悲状美)音乐中心意境是什么?(苍山如海,残阳如血)。5、欣赏女声独唱《谁不说俺家乡好》,请同学们感受其音乐情绪,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并请同学们学习演唱《谁不说俺家乡好》,以歌声抒发赞美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学会之后,用卡拉OK形式来演唱《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师:这是电影《红日》中的插曲。作于1961年。它吸取了山东民歌的音调,曲调优美、委婉。歌词朴实无华,通俗生动、真挚深情,唱出家乡好、解放军好及解放区好的思想内容,表达了解放区军民对家乡自然风光和鱼水深情的由衷赞颂。歌曲为一段体,六声徽调式。民歌风格)。6、欣赏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祝酒歌》,请同学们感受其音乐情绪,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并请同学们随着《祝酒歌》录音,小声地唱一唱,体验歌曲表达的胜利和喜悦之情。请同学们尝试用卡拉OK形式演唱《祝酒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现学生歌唱的才能与乐趣。(教师:这首歌曲作于1977年。歌曲表现了粉碎“四人帮”举国上下,亿万群众欢庆十月胜利,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情景。其音调糅合了多种民歌风格的素材,既有江南民歌的风味,又有新疆、西藏的民歌词,既有抒情歌曲、舞蹈音乐的风格,又有进行曲的特点。在词曲中还运用了不少戏曲、曲艺的手法。这样确实能体现亿万人民普天同庆的场面。此歌1980年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7、布置课后作业。教材P213页拓展与研究第五题,使学生们对本节的标题—祖国颂歌,有更深刻地理解。8、本节课堂小结。(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祝酒歌》,学生在欢快、热情的音乐声中下课,走出教室)。第十七单元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教学目标:【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1、通过几部经典歌剧和舞剧的对比欣赏,让学生了解歌剧是一门融诸多因素于一体的却又相互有别的综合艺术形式,激发他们认识传统歌剧的兴趣和欣赏经典歌剧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审美角度认识歌剧的时代价值。2、通过歌剧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聆听,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知道歌剧音乐在歌剧中的作用;了解我国新歌剧的基本特征。教学内容:1、《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2、《这一仗打得真漂亮》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歌剧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2、重点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熟悉部分唱段。教学难点: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理解歌剧音乐教学教具:钢琴、音乐影视资料、歌曲乐谱及画纸等。教学过程:组织上课。一、设问导入。(5分钟)师:在你们的印象里,歌剧是什么样的?你能说出几部歌剧的名字吗?(学生讨论)那么歌剧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看几段录像,看看你们能否分辨出哪首是歌剧?分别播放舞剧《天鹅湖》、歌剧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一段、音乐剧《猫》和话剧《雷雨》录像片段。师:哪一首是歌剧?生:《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师:你们作出如此判断的理由是什么?生:歌剧是以唱为主。师:你们说的很对,那么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了解我国的歌剧艺术,感受我国歌剧的艺术魅力。板书课题:中国歌剧艺术二、感知与认识。(31分钟)1、播放《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二段录像片段。师:你能看出这段录像里包含哪些艺术种类吗?生:音乐、文学、戏剧、美术。。。。。。。。(歌剧构成的要素囊括了当今世界上现存的绝大多数艺术品种——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等综合艺术形式)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歌剧唱段,就综合形式和综合方法作进一步来了解。2、欣赏《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三段录像片段。师:这段选段里有没有对白?生:没有。师:在歌剧这一综合艺术中,各类艺术是否平分秋色?生:不,音乐占主导地位。师:在这首歌曲里,音乐中除了歌唱外,还有什么?生:器乐音乐。师:歌剧里,声乐和器乐是否平分秋色?生:歌唱最为重要。师:歌唱在歌剧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生:表现作品、推动戏剧发展。师:通过刚才聆听,你认为歌剧在演唱上具有怎样的风格/生:民族唱法或者美声唱法。师:这首歌曲里有没有舞蹈?生:没有。(可见,舞蹈并不是必要的,即便有,也是一种色彩性、过度性的)师:歌剧的舞台美术给你的印象如何?生:感觉好美、好真实。。。。。。(歌剧里的舞台装置、布景、灯光、服饰、道具等追求写实风格及历史文化依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师归纳:歌剧的综合建立在主次分明,严密有序的基础上,音乐在歌剧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3、学生随录音演唱《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三段,感受音乐情绪。师:这首歌曲具有怎样的风格?(学生根据课本上p223材料回答:具有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引出:我国歌剧创作过程及特点。教师介绍我国新歌剧简况。1、创作过程:探索阶段(1919-1944)、奠基阶段(1944-1955)、深入阶段(1956-)。2、特征:反映群众的斗争生活,创造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性格唱腔,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和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既有时代特点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下面这首作品就是我国文艺工作者为了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胆探索,创作了深受群众欢迎的经典新歌剧:《洪湖赤卫队》【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1、学生阅读课本中P225材料,结合播放歌剧《洪湖赤卫队》录像片段,了解歌剧情景。2、播放《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录音。问题:1、这首歌曲演唱形式是怎样的?(有领唱、合唱、齐唱)(可见,歌剧中的声乐演唱形式很多,有独唱、合唱、重唱、某些段落还有接近说白的朗诵)3、歌曲具有怎样的风格特征?(浓郁的湖北地方特征)(音乐主要吸取了湖北地方民间音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乡土气息和个性化的音乐形象)4、你听了这首歌曲,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师归纳:歌曲的情绪风趣、幽默、活泼、开朗,演唱坚定有力,表现了赤卫队员们乐观、开朗的革命精神风貌。音乐朴素开朗、激昂坚定、将主人公韩英、刘闯革命的坚定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5、生演唱第二段领唱、齐唱部分。(把学生分成两组,以一领众合的形式演唱)再次体验战士们取胜的喜悦心情和乐观开朗的精神面貌。三、拓展与创造(8分钟)师:歌剧《洪湖赤卫队》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歌剧里有许多的经典唱段被广大劳动人民所喜欢、熟悉。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唱段吗?生:《洪湖水浪打浪》、《小曲好唱口难开》等。师:下面就请你们用各自喜欢的表达方式来演绎这首《洪湖水浪打浪》,好吗?(提供歌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分成四组:A、舞蹈组同学随音乐即兴起舞。B、部分学生随音乐模仿划船动作。C、《洪湖水浪打浪》部分学生随音乐有表情地演唱歌曲。D、《洪湖水浪打浪》部分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把歌曲中表现的景色画出来。(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表现要求学生自评,师生互评)课堂小结:(1分钟)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歌剧艺术,让我们了解、感受了我国歌剧艺术的魅力;通过两部经典歌剧唱段的欣赏,体验、了解了歌剧中所刻画的人物性格,歌剧音乐在歌剧中所起的作用;更让我们知道了我国新歌剧创作特征:反映群众的斗争生活,创造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性格唱腔,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和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既有时代特点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今天,我们走近了歌剧,让我们真正地感受了我国歌剧的艺术魅力,所以,我们要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热爱歌剧艺术。教学构想:对于欣赏歌剧,学生的心理难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歌剧是一门可望不可及的艺术,太古典也太深奥,并且学生平时接触歌剧也不多。因此用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作为选择来导入,意在打破这种心理定势,让学生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易于把握的对比欣赏由浅入深地进入到歌剧的艺术领域。在大量浏览、设问、演唱和重点欣赏相结合的基础上设计了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点,共同演绎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示了学生的才能,又是对歌剧艺术作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升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歌剧艺术的热爱,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表现和倾听的能力。高中音乐教学案例—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设计理念:1、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爱国意识本节音乐课将以我国近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歌曲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鉴赏和教唱我国大量的优秀歌曲作品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情绪、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学生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陶冶、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品格。3、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能力,重视音乐实践本着“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教学原则,重视音乐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意识,从而获得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相结合的基本方法。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来发展个性化的特点,增强学生音乐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让学生熟悉并演唱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些优秀歌曲,从而受益终生。设计思路: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教材,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设计思路如下:一、确立主题本人以“心中有歌”为主题来展开这一节课(《心中有歌》是李忠翔先生的云南版画名称,版画的内容是一个小姑娘坐在钢琴边正在弹琴,虽然听不到她的歌声,但我们仿佛依昔可以听到她那清脆的歌声和流畅的钢琴旋律,正如‘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由于这一节课歌曲涉及作品众多,除了选教材规定欣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时代特点的歌曲,因此我选择了歌曲毛泽东作词的《忆秦娥·娄山关》和《谁不说俺家乡好》作为新中国建立前后期歌曲风格的特点的比较;又选择《祝酒歌》作为典型的作品分析;也选择了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歌曲《我爱你中国》等。三、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采用讨论的方式,拓展探究中外音乐文化存在的差异四、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创作,动员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表演体现个性化的特点。【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依据各班不同特长学生的特点,教师需提前制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综合表演的计划,让全班同学一起合作并进行音创作的初步尝试,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凝聚力,热爱音乐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目标:本节课以演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优秀歌曲作品为主线,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歌曲创作的主题和风格不同点,比较中外作品风格异同,拓展思维训练。并根据本班学生自身特点的开展综合的音乐实践活动(可将音乐、舞蹈、演唱、表演、创作、绘画、文学、电脑音画制作等各种不同方法互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创造并表现音乐作品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增进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要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教学重点:1、新中国的建立为我国音乐历史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这一时期的歌曲题材广泛,题材多样,民族文化多元化,音乐作品浩如烟海。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时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掌握群众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相关的基础知识。2、通过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尝试创作和表演的综合活动。教学准备:1、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学唱有关新中国时期的歌曲,布置的演唱和表演任务,让有特长专业的学生课前积极和本组内成员配合演练,以便在课上表演时能够作到游刃有余。2、教师准备图片、音响、影象等有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3、以小组为单位就坐,随时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开国大典”时的影象资料,引出课题:《新中国的歌》2、让同学们对比欣赏毛泽东词《忆秦娥·娄山关》和《谁不说俺家乡好》这两段乐曲的异同点?(说明:以‘开国大典’为历史时期分界线,对比欣赏新中国建立前期和后期歌曲的创作的风格、主题、内容、形式等特点。)3、学生谈谈他们的对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歌曲风格理解,并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说明:比较两首歌曲特点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歌曲的创作特点、风格特点、演唱特点等。)二、交流与探究1、学生之间相互交流(1)、与大家分享你心中最喜爱的歌曲、演唱家以及介绍他们的声音特点、歌曲风格等特点,告诉同学们你喜爱的原因,并为同学们范唱一两句。(学生:有喜欢李谷一嗓音的甜美细腻;有喜欢吴雁泽、李双江声音的宽广洪亮;有喜欢殷秀梅、彭丽媛演唱歌曲时的端庄、豪放和宽阔;也有喜欢······)(2)、由学生谈谈他们的对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歌曲风格理解,并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3)学生展示总结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歌曲,按体裁归类。(说明:此环节可以让学生互相了解彼此的作业情况。)声乐曲分类代表作品风格特点群众歌曲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河上、社会主义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词通俗易懂,音域不宽结构整齐节奏鲜明适于群众集体合唱艺术歌曲我爱你中国、我爱你塞北的雪等歌词采用著名的诗歌,着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内心的的揭示,演唱注重声乐技巧的发挥军队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行进步伐节奏,多在行进中演唱,强拍突出抒情歌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浏阳河、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十送红军、妈妈教我一支歌、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直接或间接抒发演唱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想感情,旋律优美,节奏舒缓,甜美柔和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声与微笑等活泼、轻快具有跳跃感颂歌北京颂歌节奏平稳,旋律庄严、宏伟、热情合唱歌曲游击队歌、东方红、学习雷锋等内容积极向上,演唱形式多样、富有时代特点通俗歌曲思念、懂你、烛光里的妈妈等强调娱乐性和即兴性节奏强烈、清晰、单纯而富有变化2、欣赏对比音乐:(1)、聆听施光南作曲、李光羲演唱的《祝酒歌》和歌剧《茶花女》中的《祝酒歌》。(2)、师生共同讨论,由学生总结并发言A、介绍由施光南作曲、李光羲演唱的《祝酒歌》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是怎样的?老师介绍:①这首歌作于1977年,此曲原唱是吴雁泽,表现了粉碎“四人帮”,举国欢庆十月胜利的喜悦之情,歌曲欢快、热情。有人给予很高的评价:“《祝酒歌》是能唱醉亿万人民的心的岁月,此时历史正向新时期转折,新生活的帷幕正向每个中国人拉开”。这支歌在1980年被评为优秀的群众歌曲,可见此曲正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后群众歌曲的总体特色和时代精神。【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②、介绍施光南:作曲家,浙江金华人(1940-1990),他的作品音乐形象鲜明、感情炽热、旋律优美动听、别具一格,作有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周总理,你在哪里》和歌剧《伤逝》,小提琴独奏《瑞丽江边》,舞蹈音乐《鸿雁高飞》等。③师生共同分析歌曲结构、旋律、节奏、风格等特点:歌曲为再现的复二部曲式结构。第一段在中音区回绕进行,含蓄婉转,表现内心的情感;第二段节奏紧缩,旋律向上,音调活跃与第一段形成反比,更好地表达了欢欣、喜悦的情绪;第三段“今天啊畅饮胜利酒···”是第一段曲调的变奏发展,基本保持原有的节奏型,但音区提高了,因此曲调显得挺拔、刚强,形成歌曲的高潮。歌曲结束时,是与引子为素材的再现部分,音调提高了八度,使歌曲情绪显得更为激动、热烈。最后以渐慢的速度、上行的旋律,推出了高潮,圆满地结束全曲。此曲糅合了多种民歌风格的素材,既有新疆、西藏民歌调,又有江南民歌的风味,既有抒情歌曲、舞蹈歌曲的风格,又有进行曲的特点。词曲中还运用了戏曲、曲艺的手法。B、从体裁、题材、形式、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等方面对比①中外两首《祝酒歌》音乐差异及两首歌曲的社会功能是怎样的?②与刀郎演唱的通俗版《祝酒歌》风格对比。C、展拓思维能力的培养①了解蒙族人在接待客人时的一项重要礼仪----唱敬酒歌。②中外酒文化透析。开展有关酒的发明、历史、作用、中外酒文化的差异、酒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等课题的讨论。(说明:此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也应尊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就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把“要他学”变成了“他要学”。)三、创作和表演1、以小组为单位,由一位同学代表负责介绍本组的表演歌曲、表演形式、表演者及有关此歌曲描写的背景、内容等。2、分小组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在演唱群众歌曲、抒情歌曲、通俗歌曲等同时,大胆融合并运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创造表演。3、下面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创编内容。(此项音乐实践活动本着“全员参与与张扬个性”相结合的原则,以下只是选取表演成功的一部分例子。)(1)、歌伴舞的表演形式:由小组成员演唱抒情歌曲《南泥湾》,加入数人的秧歌舞蹈的表演。学生演唱时运用男女声混合演唱的方式,由女生唱第一段“花篮里花儿香···”,男生在“好地方来好风光”处加入······。(2)、演唱《游击队歌》,加入打击乐器-鼓,由学生敲击伴奏节奏如下:4/4OXX|OXOXOXOXX|OXXXXXX·XXO|OXOXOXOXX|OXOXOXOXX|OXOXOXXXO|······(3)、采用领唱和齐唱的演唱形式,演唱《谁不说俺家乡好》,由萨克斯伴奏或其他乐器伴奏。(4)、配乐诗朗诵:学生演唱满文军的歌《懂你》,(音响伴奏时可加入口琴、单簧管、长笛等任意一两样乐器伴奏),再由一人领唱,另一人或一组学生朗诵本组他们自己创作的诗歌《母亲》,其余同学齐唱。(5)、······最后,由教师弹奏钢琴,教师领唱,师生共同演唱一段艺术歌曲《我爱你,中国》。(说明:这一环节可以完全的使学生在和谐友好愉快的氛围中学到许多知识,加强与他人的的和作交流,增强了协作能力,也使这节课达到了高潮。)四、归纳总结(1)、师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以及这一时期的歌曲在我国的音乐历史长河中的作用,甚至他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价值和贡献。(2)、师:夏里亚宾说:“你知道什么是歌唱吗?你脑子里是怎样想,心理怎么感觉,你用感情唱出来,这才是歌唱”,那么,“情从何而来?”,情从人心来,将眼中的所见之人、事物、情景等转化为心中所想,再转化为口中所唱,歌唱者一定将自己的全身心,自己的灵魂投入到歌唱之中,歌声才能打动人们的心。正所谓“心中有歌,人皆自醉”。谢谢大家。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教学设计作者:庄祥顺惠安三中一、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乱云飞》及《御风万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2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国器乐创作的发展概况。教学内容:1、民族管弦乐曲《乱云飞》——选自现代京剧《杜鹃山》唱段改编。2、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教学重点:聆听,感受体验两首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教学难点:对乐曲情绪及主题音乐表现的理解教具:多媒体等二、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播放现代京剧《乱云飞》唱段若干小节。师:同学们,你能听出刚才播放的是什么音乐?生:京剧音乐(学生可有多种回答)【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师:你们看过京剧吗?(学生思考回答)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段京剧《乱云飞》演唱片断,原为现代京剧《杜鹃山》第五场《砥柱中流》中,女主人公柯湘的一个唱段。(播放多媒体音像唱腔部分)师:同学们在第九节课已经学习欣赏了京剧艺术,初步了解了京剧音乐艺术表演的基本特征。今天又让同学们再次接触京剧音乐艺术,是否感到陌生?能回忆以前欣赏的感受吗?或者谁能唱几句京腔与大家分享?(学生思考回答或展示歌喉)。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可以借用以前你对京剧唱腔音乐的理解和欣赏的经验,来欣赏我国作曲家彭修文先生采用民族管弦乐表现形式创作的器乐曲《乱云飞》,也许听了你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了解一下这部音乐作品的内容以及音乐的结构等相关知识。(打开课件)(1)民族管弦乐曲《乱云》作品了解(可让学生默读)a.作曲家介绍b.乐曲内容简介c.乐曲结构(2)分段分析观看乐段(说明)音乐情绪及表现意图并听赏。(可侧重中段四种民歌的说明)(3)全曲欣赏(视频)(4)让学生讨论发言:谈谈对主题音调音乐情绪和四种民歌音乐风格的感受。三、拓展与探究(1)引导学生在听赏的基础上对主题音调进行判断。如:《乱云飞》的音调是什么素材创作的?《御风万里》的中段音乐中包括哪些民歌音调(学生讨论发言)。(2)对乐器音色进行判断。如:《御风万里》中使用了哪些乐器?(可重放部分音乐观看让学生判断)。(3)对乐曲的主题思想,即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进行理解与认识。如:《黄河船夫曲》的音调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四种民歌音调的对位又蕴涵着什么思想内容?(允许学生参考书画发言)。(4)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认识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及演出队形。(播放课件)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民族管弦乐曲《乱云飞》和交响序曲《御风万里》,了解了我国器乐曲发展的基本概况。在欣赏中我们感受了京剧民族管弦乐艺术的魅力,知道了这部现代京剧音乐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又保持了传统京剧板腔体的特色和风韵,同时又融入了西方歌剧管弦乐队音色丰满,交响性强的表现优势,使乐曲的艺术表现达到最佳境界,给人以巨大的美感享受。而《御风万里》则从以乐曲激情奔涌的快板,用复调汉、藏、蒙、维吾等民歌组合的慢板,表现了大中华的团结和睦,高亢有力的《黄河船夫曲》音调,表现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昌盛和世界和平的祝愿。(下课)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教学目标:1、通过几部经典歌剧和舞剧的对比欣赏,让学生了解歌剧是一门融诸多因素于一体的却又相互有别的综合艺术形式,激发他们认识传统歌剧的兴趣和欣赏经典歌剧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审美角度认识歌剧的时代价值。2、通过歌剧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聆听,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知道歌剧音乐在歌剧中的作用;了解我国新歌剧的基本特征。教学内容:1、《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2、《这一仗打得真漂亮》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歌剧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2、重点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熟悉部分唱段。教学难点: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理解歌剧音乐教学教具:钢琴、音乐影视资料、歌曲乐谱及画纸等。教学过程:组织上课。一、设问导入。(5分钟)师:在你们的印象里,歌剧是什么样的?你能说出几部歌剧的名字吗?(学生讨论)那么歌剧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看几段录像,看看你们能否分辨出哪首是歌剧?分别播放舞剧《天鹅湖》、歌剧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一段、音乐剧《猫》和话剧《雷雨》录像片段。师:哪一首是歌剧?生:《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师:你们作出如此判断的理由是什么?生:歌剧是以唱为主。师:你们说的很对,那么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了解我国的歌剧艺术,感受我国歌剧的艺术魅力。板书课题:中国歌剧艺术二、感知与认识。(31分钟)1、播放《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二段录像片段。师:你能看出这段录像里包含哪些艺术种类吗?【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生:音乐、文学、戏剧、美术。。。。。。。。(歌剧构成的要素囊括了当今世界上现存的绝大多数艺术品种——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等综合艺术形式)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歌剧唱段,就综合形式和综合方法作进一步来了解。2、欣赏《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三段录像片段。师:这段选段里有没有对白?生:没有。师:在歌剧这一综合艺术中,各类艺术是否平分秋色?生:不,音乐占主导地位。师:在这首歌曲里,音乐中除了歌唱外,还有什么?生:器乐音乐。师:歌剧里,声乐和器乐是否平分秋色?生:歌唱最为重要。师:歌唱在歌剧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生:表现作品、推动戏剧发展。师:通过刚才聆听,你认为歌剧在演唱上具有怎样的风格/生:民族唱法或者美声唱法。师:这首歌曲里有没有舞蹈?生:没有。(可见,舞蹈并不是必要的,即便有,也是一种色彩性、过度性的)师:歌剧的舞台美术给你的印象如何?生:感觉好美、好真实。。。。。。(歌剧里的舞台装置、布景、灯光、服饰、道具等追求写实风格及历史文化依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师归纳:歌剧的综合建立在主次分明,严密有序的基础上,音乐在歌剧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3、学生随录音演唱《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三段,感受音乐情绪。师:这首歌曲具有怎样的风格?(学生根据课本上p223材料回答:具有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引出:我国歌剧创作过程及特点。教师介绍我国新歌剧简况。1、创作过程:探索阶段(1919-1944)、奠基阶段(1944-1955)、深入阶段(1956-)。2、特征:反映群众的斗争生活,创造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性格唱腔,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和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既有时代特点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下面这首作品就是我国文艺工作者为了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胆探索,创作了深受群众欢迎的经典新歌剧:《洪湖赤卫队》1、学生阅读课本中P225材料,结合播放歌剧《洪湖赤卫队》录像片段,了解歌剧情景。2、播放《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录音。问题:1、这首歌曲演唱形式是怎样的?(有领唱、合唱、齐唱)(可见,歌剧中的声乐演唱形式很多,有独唱、合唱、重唱、某些段落还有接近说白的朗诵)3、歌曲具有怎样的风格特征?(浓郁的湖北地方特征)(音乐主要吸取了湖北地方民间音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乡土气息和个性化的音乐形象)4、你听了这首歌曲,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师归纳:歌曲的情绪风趣、幽默、活泼、开朗,演唱坚定有力,表现了赤卫队员们乐观、开朗的革命精神风貌。音乐朴素开朗、激昂坚定、将主人公韩英、刘闯革命的坚定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5、生演唱第二段领唱、齐唱部分。(把学生分成两组,以一领众合的形式演唱)再次体验战士们取胜的喜悦心情和乐观开朗的精神面貌。三、拓展与创造(8分钟)师:歌剧《洪湖赤卫队》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歌剧里有许多的经典唱段被广大劳动人民所喜欢、熟悉。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唱段吗?生:《洪湖水浪打浪》、《小曲好唱口难开》等。师:下面就请你们用各自喜欢的表达方式来演绎这首《洪湖水浪打浪》,好吗?(提供歌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分成四组:A、舞蹈组同学随音乐即兴起舞。B、部分学生随音乐模仿划船动作。C、《洪湖水浪打浪》部分学生随音乐有表情地演唱歌曲。D、《洪湖水浪打浪》部分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把歌曲中表现的景色画出来。(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表现要求学生自评,师生互评)课堂小结:(1分钟)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歌剧艺术,让我们了解、感受了我国歌剧艺术的魅力;通过两部经典歌剧唱段的欣赏,体验、了解了歌剧中所刻画的人物性格,歌剧音乐在歌剧中所起的作用【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更让我们知道了我国新歌剧创作特征:反映群众的斗争生活,创造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性格唱腔,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和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既有时代特点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今天,我们走近了歌剧,让我们真正地感受了我国歌剧的艺术魅力,所以,我们要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热爱歌剧艺术。教学构想:对于欣赏歌剧,学生的心理难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歌剧是一门可望不可及的艺术,太古典也太深奥,并且学生平时接触歌剧也不多。因此用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作为选择来导入,意在打破这种心理定势,让学生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易于把握的对比欣赏由浅入深地进入到歌剧的艺术领域。在大量浏览、设问、演唱和重点欣赏相结合的基础上设计了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点,共同演绎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示了学生的才能,又是对歌剧艺术作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升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歌剧艺术的热爱,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表现和倾听的能力。[课题]音乐鉴赏第三十三课《流行风》【教学目标】①聆听《思念》、《懂你》及《好汉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题材、体裁及音乐风格,通过鉴赏和比较了解和区分通俗歌曲和艺术歌曲、民间歌曲的不同风格和特征。②在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基础上,了解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并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能够有表情、轻松自如地进行演绎,形成自信的表现能力。【教学内容】1、《思念》2、《懂你》3、《好汉歌》【教学理念】我在设计“流行风”这一课时,力图通过用聆听、对比、分析、探讨、表演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演唱方法和风格特征,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美,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这四个基本理念,并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通过对三种类型歌曲的聆听对比与演唱,研究各自的不同风格结构与特点,挖掘歌曲的内涵。【教学难点】让学生积极理解、参与、体验,表现“流行风”。【教学教具】多媒体、钢琴、音乐影视资料、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设问讨论导入(情景创设:从学生熟知的音乐开始,由课前音乐《老鼠爱大米》做文章。)问:对流行歌曲的看法。说:流行歌曲的特点。〔此时学生说的一定很浅薄且良莠不分,对此引出下文,“刮”起课堂“流行风”。〕二、感受体验与认知1.精选代表性流行歌曲(聆听、感受与体验)①《思念》上世纪八十年代,从这首歌开始,歌坛上刮起流行风,歌曲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思念惆怅之情。②《懂你》表达人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把目光和歌声投向母亲,反映整个社会对道德、亲情、文明的再度呼唤,之所以流行,还在于歌词的感人和歌曲独有的魅力。③《好汉歌》在港台流行歌曲盛行时产生,一改当时流行歌曲甜、缠、悲之风格,让人耳目一新,这也正是该歌曲流行的原因。曲调取自河南民歌素材,歌曲粗犷、豪放,生动表现“梁山好汉们”的豪爽不羁、讲义气的性格。2.欣赏教学:在欣赏中发现歌曲结构、理解歌曲特点,挖掘歌曲内涵,分别从不同侧重点进行。(认知)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对流行音乐并不陌生,可是大家是否注意过,在形形色色的流行音乐中,存在着演唱方法特点各异的现象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鉴赏几首歌曲,具体来感受和体验其演唱风格。①《思念》中让学生认识歌曲结构。通过分析歌曲结构(A+B),让学生了解常见的通俗歌曲写法,即“开始低吟,继而高唱,在延长的高音上结束。”(深入浅出)②《懂你》侧重流行歌曲中的教育思想。借用余光中“乡愁是一座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该歌曲凄楚的韵味,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设计意图】用两首演唱风格各异的曲子让学生分辨,既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为本课欣赏教学做铺垫。③《好汉歌》中让学生理解流行歌曲的特点。抓住大跳音程的运用在该歌曲中得到很充分的体现,让学生明白流行歌曲中的动感成因,请学生说出其演唱风格与前两首有何不同。[答后提示:提示刘欢成功地应用民族唱法表现了“梁山好汉”粗犷、豪爽不羁、讲义气的性格。此曲的音乐素材来自河南民歌,所以演唱风格与前两首歌曲截然不同。]【设计意图】高中新课标指出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这一环节通过聆听三首不同内容、不同情绪、不同演唱风格等等的歌曲,目的在于其一是让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其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活动作铺垫。3.不失时机引导学生分辨好歌。当今流行歌曲可谓异军突起,数量众多,良莠不全。问:怎样的流行歌曲才算是一首好歌?【设计意图】这正对应了导课中学生对流行歌曲迷茫性的解释,学生听完本课,自然会有自己的分辨能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选择地听”正是我要告诉他们的。4.课堂探讨【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1)我们已经知道了歌曲的演唱风格是各有特色的,下面略作对比分析,可列表归纳,内容有:风格、特色、名称、歌词、旋律、演唱等。通俗歌曲口语化、生活化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易记易唱,音域较窄,节奏富有变化;主要以富有激情和即兴的表演方式,注重与观众交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随和的气氛。艺术歌曲诗歌为主,艺术性强,不便传唱;音域较宽,有较高的演唱技巧,音色圆润,咬字吐字清晰;注重作品的时代性。民间歌曲即兴化、生活化、质朴明了;具有民间性、平民性、地方性、民族性,重在韵味;强调情绪的表达和感情的抒发。(2)以上我们简单地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通俗歌曲和艺术歌曲、民间歌曲的不同风格特点,事实上它们之间还有许多相同或不同的风格特点,其实,任何唱法的形式都离不开自己民族的语言、歌曲的风格、感情的表达、声音音色的变化等等。【设计意图】通过在课堂中的探讨,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作用,既可检验他们对课堂学习环节的掌握程度,又可以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体验和参与活动。三、拓展与创造1、听罢流行歌曲,把矛头指向通俗音乐(轻音乐、爵士乐、美国乡村音乐、迪斯科音乐、探戈音乐、通俗歌曲、摇滚音乐),不讲这些知识,而是通过课件展示提供各种音乐让学生做对应选择,以连线题形式出现,学生抢答,班长做裁判。2、请学生用各自喜欢的表达方式演绎心目中的“流行”音乐情结,可每组选派代表上演PK赛或指定学生熟知的流行音乐让他们同台竞技,如表演唱、街舞、演奏等等。(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表现要求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现、创造和倾听能力。)【设计意图】通过该形式,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使他们在富于个性的表演中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了解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演奏、舞蹈等表演技能。通过实践,增强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四、课堂小结1、学生自我小结:概括通俗音乐特点,简言本课收获。(略)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欣赏、对比、分析了几首歌曲的不同演唱风格和特点,相信同学们对通俗歌曲和艺术歌曲、民间歌曲的一些演唱风格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一点从刚才大家的表演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同时,老师也察觉到同学们演绎的虽然都是流行音乐,但是选择歌曲的内容却各有千秋、不尽相同。在此,老师留给大家一个思考题:“衡量一首曲子是阳春白雪或是下里巴人、是健康或低俗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请同学们课后一起思考和探讨,我们下节课再做交流。【设计感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音乐新教材走进课堂,其内容除了备受教师和学生关注以外,也令人眼前一亮。面对焕然一新的教学内容,如何把它在课堂上转化为学生爱学、易学的知识,便是每个教师所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流行风”这一课的内容,乍看上去很时尚,我认为学生一定会激情高涨、忘我投入,但仔细推敲却并非如此,学生虽然喜欢流行音乐,却不喜欢课本中的流行歌曲,他们说课本中的歌曲离他们太远,找不到感觉。知道了原因后,我也曾有过完全迎合学生的品味,用他们推荐的音乐来上此课的念头,但经过再三的权衡,我毅然放弃了这一念头。如果说因为音乐的内容离学生太远就放弃,那么历史课岂不是不用上了,最后,我还是按教材的内容设计了此课。事实证明,学生们是一个潜能极大的群体,关键是教师怎样去发掘他们、引导他们。我以为,本课设计特点之一在于通过鉴赏、分析、对比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并知道了通俗歌曲和艺术歌曲、民间歌曲的不同风格和特点;通过讨论、演唱等让学生感受、体验和参与了课堂音乐表演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其次,本课的课后评价也是一种设想,提出这个问题是想让学生明白,无论是美声唱法也好,民族唱法也罢,抑或是通俗唱法,它们都只不过是歌唱艺术的一种形式,它们之间并无好与坏、高雅与低俗之分,只要歌曲的主题内容是健康积极向上的,那么,无论用哪种方法去演唱,它都是美好的。当然,本课还存在不少缺点,其中许多细节还待斟酌改进和提高,我想,作为一名新时期音乐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与时俱进,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培育出一朵朵绚丽的“音乐之花”。第三十四课《新时代》教学设计作者:郑阳惠安三中【教学目标】(1)欣赏《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联系本册所学过的所有作品,懂得音乐的社会性——音乐的社会功能。(2)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合唱艺术的相关资料(文字、音响)在课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在课堂上亲身体验感受合唱音乐风格、特点,并了解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及艺术价值,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进行歌唱,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技能,让学生知道,知识技能永远是为表现音乐情感服务的。【教学内容】1、《走进新时代》2、《你是这样的人》3、《祖国颂》【教学理念】本课围绕着合唱形式表现之一——“合唱”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尝试,教师不再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而是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多种渠道寻找、收集有关合唱相关的文化资料、信息、音响资料,并分成小组进行筛选和整理,最后通过多种形式整理出不同时期合唱代表作品,并总结此时的代表作在这个时期的意义与作用,并以合唱曲《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为例进行现场艺术实践,进一步感受合唱艺术的独特的艺术魅力。课前教师对每个声部长进行培训,然后由声部长再教会各自声部同学,培养学生对理论艺术实践的自主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从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本课是学生交流展示的环节,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相关理论与合唱的音响资料,从合唱的起源,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以及当时的音乐风格特点、作用意义等,认识用歌声记录新中国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补充,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教学重点与难点】【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从高中的音乐教学角度看,采用合唱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增大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率,使众多的学生从中受益,并通过艺术实践,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合唱音乐的特点,更多地发挥其引导、启发、促进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作用。【教学准备】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多渠道收集有关合唱艺术的相关资料(互联网、报刊、传播媒体、音响等),用文字和音响配合说明——什么是合唱艺术。②教师需准备一些有关资料,并制成相关课件,便于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补充。③学生以声部分单位围坐,便于随时进行讨论、交流和艺术实践。【教学过程】1.听辨导入(1)对比聆听:①独唱《走进新时代》;②合唱《走进新时代》。师:请大家分辨同一首歌曲,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而产生效果上的差别。(2)对比欣赏美声(戴玉强)和通俗(刘欢)两种唱法演唱《你是这样的人》(注:整曲结构“AABABA”)。师:该歌曲是电视纪录片《百年恩来》主题歌,为纪念周总理诞辰一百周年而作,歌颂伟人——我们敬爱周总理的颂歌,歌曲情感含蓄、深沉,令人荡气回肠。请同学们说出同一首歌曲采取不同唱法的效果有何不同,简单谈谈感受。(3)对合唱曲《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进行介绍:①说出聆听的感受;②学唱主题音乐,进一步体验歌曲的结构、内涵及风格特点;③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时期作品的历史意义。师:引出课题:合唱是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艺术形式;“什么是合唱艺术”;“合唱艺术的特点是什么”。2.学生的交流①学生展示各自的作业(课件及音响资料)并互相进行交流。②由课代表主持,选出代表进行展示:关于合唱艺术的起源、发展,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作品,以及它们的风格特点。[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让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作业情况以及相应的音乐文化知识。3.艺术实践(重点作品的艺术实践)(1)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课前各声部组长已做辅导,学生共同体验感受合唱特殊的艺术魅力。[师]重点作品的分析:《走进新时代》作于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K五大”前,歌曲以抒情而优美的旋律,动听而婉转的音调,抒发了中国人民在世纪之交,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迈地走进新时代的情怀。歌曲为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完整,歌曲曲调采用民族五声宫调式歌词,以第一人称——我(我们)展开,倍感亲切。(2)教师带领学生分段学唱歌曲。(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边领会边演唱)在演唱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迈地走进新时代的激情。第一乐段是叙述性的直白——“总想对你表白……让我告诉世界……”表达我们豪迈的心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曲调婉转起伏娓娓动听,演唱中若将装饰音唱出来,更为曲调增添明快的色彩。第二乐段旋律基本上在高声区流动,情绪更为激动,并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歌词中先后以“东方红”、“春天的故事”唱喻我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KKK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继往开来,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歌词中“向”字、“迈”字、“界”字、“宰”字、“诉”字、“事”字,在唱的时候适度抬起软腭,注意整句的力度变化,渐强渐弱要处理得明显,尤其是第二段高潮部分,把豪迈的激情充分表达出来。[设计意图]此环节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显示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不同的问题,灵活、及时地给予指导,同时,应允许学生由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演唱风格(民歌加通俗)去表达他们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倡学生学习的过程。欣赏:播放“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的演唱片段。师:在鉴赏中让学生认识个性化声音的价值,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嗓音条件按其不同的音色及演唱能力,组合成多种演唱形式,如:独唱、重唱、小组唱等,这不仅是对高中生个性表现能力与合作表现能力的培养,也是合唱所达不到的另一种艺术效果。(3)让学生体验、感受合唱作品的同时,教师着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进行提示,在音乐的社会功能上进行引导、点拨,适当进行研讨。4.研讨问题(组长主持)专题1:音乐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1)第一组组长引导同学阐述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如音乐可以作健身、广告背景等。(若时间充沛可播放他们课前准备好的音像资料片段。)(2)教师点评:音乐来源于生活,又能反作用于人类生活。专题2:音乐是怎样为人类生活服务的?(1)第二组组长引导同学讨论音乐能点缀人类生活,如音乐可以伴舞、烘托影视剧的气氛等。(若时间充沛可播放他们课前准备好的音像资料片段。)(2)教师点评:当音乐的情绪与生活场景的气氛吻合时,音乐就能烘托这个场景。专题3:列举与生活有关的音乐。【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n【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1)第三组组长引导同学列举生活中的音乐,如队列、迎送、婚丧、商场、汽车、公园等。(可播放他们准备好的音像资料)(2)教师判断其准确性。专题4:生活中的音乐有那些类别与社会功能?(1)第四组组长引导同学讨论实用性音乐类别与其相对应的社会功能。[如:①礼仪音乐:进场、升旗、生日;②影视音乐:电影、电视、戏剧;③背景音乐:午餐、公园、商场;。④伴奏音乐:健身、舞蹈等。]5.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到音乐是有着深远意义和明确目的的实践活动,它不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高度的发展,还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起了多方面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学习了合唱的相关文化知识,认识到实用性的音乐类别与其相对应的社会功能,并进行了艺术实践的体验与感受。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初步掌握了一些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在无伴奏的前提下,能够把握好节奏、音准,而且善于总结,并实际运用。同时,我们学习音乐不仅是学会唱歌,通过这节课,同学们也可以发掘歌曲内在的审美内涵,把握不同的艺术风格,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艺术体验。在课外拓展与探究性研究学习中,大家可以利用本课学到的知识、技巧和方法,把本学期自己喜欢的所有歌曲组合起来,合作策划一场综合性声乐专场音乐会,展示个人特长,让自己的音乐学习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MeiWei_81-优质适用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