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0 KB
- 2022-08-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作文训练: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作文大致水平;2.推广作文互评互改、快速作文和创新作文的实验;3.初步了解题作文。教学设想:作文当堂完成。教学准备:课件(“智慧语文屋”下载中心)教学课时:二课时一课时教学要点:讲解我的快速作文和互评互改模式,布置作文题。一、互评互改作文示例(邮箱、ftp空间)1.文章赏析略说①内容:语言、主题、形象、表达技巧、结构等等。②可以全面评价优劣,可以只取一点。③要评议结合,有根有据。④体裁可以书信,可以散文,可以评析文,注重语言的得体。2.学生作文互评互改示例(“智慧语文屋”“下载中心”课件展示)3.作文互评互改作业布置4.创新作文与快速作文点评二、作文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三、作文构思,学生讨论合作,交流点拨(略)四、学长优秀作文展示(课件展示),师生交流1.桥198班魏静(见班报)2.桥222班谭劫这是一座极寻常的建筑,寻常得就像草尖上的露珠。也或许是空气中的一粒灰尘。两岸的人们天天踏着它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如此的随心所欲,似乎从来没有人注意到桥将自己托出激流的那一刻。偶尔给桥一束不经意的目光,也只会淡淡的脱口而出:桥老了。短短的一句不在引发丁点的触动,淡漠得好像这桥是个即将退场的演员,全然她曾经的朱颜换来了更多的朱颜。桥也许在人们心中没有足以让人感觉得到的位置。然而人来人往,没人敢说自己哪天没有踩着桥渡过激流。桥负载着重荷,眼下便是流淌的泪水终于,泪水溶化了坚强了百年的桥。它再也无法坚强,也许它早就意识到人们吝啬得以容不下那两个支撑的桥墩。天将明,当人们踏着第一抹晨曦来到河边,寻不到那苍老的身影时,才意识到自己每天是踏着那托不住目光的建筑物渡过激流的。百年老桥,年轻时,它很脆弱,脆弱得托不住人们的一束目光;倒下了,它又似乎从来如此牢固,甚至在人们心里它终于被承认是承受得住千钧万壑的。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桥是承受得住千钧万壑的!随着桥的倒塌,这句真理才久久地回荡,唤醒人们的耳朵,唤醒人们淡忘的桥的记忆。这天,两岸的人被激流隔成两半,就算桥的这边是母亲,那边是儿女。没有了桥,他们只能是隔断的两半。枯站了许久,从未发现自己竟是如此无知,也从未如此深刻的体会到残垣后的忧伤。今天的流水特别急,将人们的一切似乎已经冲走,人们打了个寒颤,终于明白该是找回体温的时候了。人们放下手中看似举足轻重的东西,重新请出退出舞台的演员。不,它不是演员,它是人们的双腿,尽管无人沉醉于自己的那双腿,但它确实支持了人的全部。何必等到经受重创,再去爱抚那双视而不见的腿呢?桥,稳固地站了起来。托得住千钧万壑,亦托得住人们的目光。桥决定,它会永远站下去!3.桥223班葛蓝天桥是什么?不要告诉我,桥只是河流上那弯弯的东西,不要告诉我,桥只是或用木头、或用钢筋水泥搭起的建筑。桥是有魂的。桥是沟通。在两方类似的河流,住着两群苦苦思念着对岸的人,两群同样从小便想知道对岸山上有什么的人,两群望江兴叹、望眼欲穿的人。有了桥,他们沟通,他们融合,他们发展。桥是智慧。当面对滚滚江水一筹莫展的时候,没有彷徨,没有绝望,更没有跃江欲渡,和生命开一个简单的玩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于是,人们辛苦筑起了桥,到达了梦想的彼岸。桥是坚定。桥下的水,浩浩汤汤缠缠绵绵的向东不停奔涌,桥可曾随波逐流?两脚站定,便在天地间巍峨不动,哪管风霜雪雨雷辊电霍?桥是永恒。一肩扛起数十载来来往往的车马,去去还还的人,还有或风里或风外或沉重或轻松,或悲伤或欢悦的桥上故事。它承担,它沉默,它无怨无尤。桥是跨越。在人们都望而却步的地方,在一直被认为是不可逾越的地方,在无人涉及的地方,桥毅然抬脚,跨了过去,跨过了多年来人们心中古老的认知,跨过了那历史的鸿沟,跨过了新纪元,跨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桥是高度。桥下的虚空远远多于桥本身,桥身上有时也还有拱洞。桥越是高,虚空就越大,越知自己的不足,越发虚心。桥总保持着一定的高度,不像矮墙般密密实实、不容外物。桥是……桥是有魂的。当你与朋友间产生了误会,互不理睬时,请架起一座沟通的友谊之桥;当你解不开心结,苦闷忧伤时,请静下心来,筑一座智慧之桥;当你做了正确的决定,而外界有不停干扰你的时候,学学桥的坚定;当你做错事,想推卸责任时,想想桥是那样敢于承担;当你在既定的传统面前产生怀疑时,勇敢地跨越传统吧,像桥那样开辟新世界;当你位高权重时,莫自傲自满,像桥一样虚心,基业才稳固如鼎……桥是有魂的,只要你用心理解它,就能看见它的精神在闪着耀眼的光芒。二课时现场写作(略)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归去来兮辞教学目标:1.理解陶渊明在文中透露出的隐士情怀;2.欣赏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点:情感真挚,语言朴素,用典自然,想象丰富。3.背诵本文并积累相关字词。教学重点:品读情怀(隐士)教学准备:阅读材料(智慧语文屋)教学方法:研读、讨论、诵读、“五步读书法”教学课时:二课时一课时教学要点:解读字词,解读大意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常德正在崛起,但是她在全国的知名度并不高,我觉得关键还在于缺乏一定的人文风景,尽管如此,只要一提到桃花源,那就是另外一番情形了。在此,我们应该感谢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为我们创造了这“乌托邦”的理想之地。《桃花源记》我们初中时就学过,我们曾为陶渊明丰富的想象所折服。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他的一篇抒情小赋《归去来兮辞》。二、一读,一字一词的默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弄懂字词,领会词义,并注意文句的特点,初步关注文句所构筑的形象。点拨:1.词类活用(1)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2)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以……为喜悦,以……为乐)(3)或棹孤舟(名动,驾,划)(4)园日涉以成趣(名状,每天)2.固定短语(1)载……载……(表并列,相当于“又……又……,一边……一边……”)(载:连词,又,且)(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有的,有时,有人,或者……有的,有时,有人,或者……)(表并列)(3)以心为形役(被动)3.以(1)农人告余以春及(介)(2)请息交以绝游(连)(3)问征夫以前路(介)之(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往)(5)悦亲戚之情话(助词,的)(6)悟已往之不谏(助词,取消独立性)4.文句特点:大体为四句一节,两句一组,相对而出;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整齐而变化自由;句中多用虚词,置于句腰。三、二读,概括地读,出声朗读,要求找出所有押韵的字,在换韵的地方做出标记,再让学生分别反复朗读由换韵隔开的段落和层次,并写出这些段落层次的大意。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点拨:1.写作者弃官归家的原因。“田园将芜”“心为形役”是原因。有了如此反省,结果当然是迷途知返,愿改前非。2.归家路途的轻快与归家后的情状。(1)归家的旅程;(2)入家门的热烈场面;(3)日常生活。3.定居生活情状(农村生活)4.抒发人生宇宙的感想四、布置作业品读情感,读出语气,背诵二课时教学要点:品读情感,语气,背诵教学步骤:一、三读,细细品读,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辨析作者思想(学生交流)点拨:1.细品作者的情感脉络,找出名句,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并说明在语境转移的情况下该怎样运用(学生谈论)提示:决意归去……,归心之切……,家室之乐……,田园之乐……,交往之乐……,出游之乐……,人生感想……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④“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2.体会作者情感和思想(思想交流)(1)有人认为归去之乐的背后掩藏着心灵深层的悲哀,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见解?如果有,那些文句中有所体现?有,少年有“大济苍生”之志,非士族出身,欲伸志而不能,自我陶醉中的自我安慰,“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乐夫天命复奚疑?”“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但是也有“质性自然”“性本爱丘山”的一面。(2)文章结尾,作者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想和处世哲学,是否显得消极?消极有一定的复杂性,消极的背后有对自在生活的追求,也有对官场黑暗的鄙弃,虽可打上消极二字,但没有颓唐、痛苦之味。3.提供阅读材料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璇。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4.推荐我的拙作《解读归去来兮辞的隐士文化》(发表于《中学语文》)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二、四读,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点拨:(以第二段为例)“胡不归”声调重读“悟、知、远、觉”:重读;“舟遥遥……吹衣”:语速渐快;“云、出岫、鸟、知还”:重读;“孤松”:加长音长,重读。三、五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四、作业:练习三滕王阁序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进行文言仿写练习。2、积累文化知识。教学重点:1、理解基础,熟读本文直至背诵。2、通过仿写感受了解文言的特征。教学方法:1、预习,理解注释中的重要典故,了解有关的文化常识。2、教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对于文言文基础较薄弱的同学,教学目标应定位于“理解文意、熟读成诵”上;对于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的学生,可定位于“理解、背诵、仿写”上,即增加一个动手操作的环节。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读着这气势磅礴的诗句,我们便会想到王勃为这首诗所作的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二、解题⒈关于本文的写作《唐摭言•卷五》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⒉关于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址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址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前往交址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随成为他的“绝唱”三、研习课文⒈疏通文句,整体把握全文框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①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②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③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④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⒉重点突破——学会“精加工”。①教师示范分析第一部分(第1节)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雾列”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呼应“星分翼轸”句,“俊采星弛”呼应“物华天宝”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翼轸”句,“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天宝”句。多层次渲染,以壮文气。图示如下:“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古今变迁)“雄州雾列”“星分翼轸”……(空间地势)“台隍”一句“俊采星弛”“物华天宝……”(人物之盛)“宾主”一句“宾主阎公”句以下开始具体的写主宾盛宴。②学生归纳其余各段,边理解边背诵。第二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騑”四语写自己来到腾王“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紧相乘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第四部分: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解说: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师生质疑解答、点拨、启发等多种方式。但无论如何教师必须保证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分析,决不能越俎代庖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对有关文字材料进行“精加工”,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因此,必须抓住这一环节。四、作业:背诵所学内容。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滕王阁序》能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看,主要是以下两点:工整的对偶和文情并茂的“警句”。二、品读鉴赏1、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文句,做到读音准确,断句恰当。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其中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七字句的情况则更复杂一些,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都督阎公/之雅望,qi戢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蟾帷暂住。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⒉对偶品析这篇文章是骈体文。文中四字为一语六字为一语的句子很多,前后语句完全对偶(没有成对的,只有“嗟乎”“所赖”“勃”“呜呼”“云而”九个字),还讲究字的平仄关系,所以声调读起来十分和谐。试就第一段看其对偶关系:南昌故郡星分异轸襟三江而带五湖洪都新府地接衡庐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雄州雾列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塌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摇临宾主尽东南之美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帏暂住十旬朽暇,盛友如云腾蛟起凤孟许士之词宗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不仅句与句对偶,还有不少的句子,本身之中又有些词或词组也对偶,这叫做“当句对”,如第一段中的: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三江”对“五湖”、“蛮荆”对“瓯越”)腾蛟起凤,……紫电清霜,……(也属于“当句对”)⒊对偶句与仿句练习①教师任意读出课文中的上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②教师根据课文的情境自出若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如:A.腾王阁中,高朋满座;都督宴上,盛友如云B.见秋水之浩淼;望长天之云彻C.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③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做法利用文中语句编制“对偶句”。(解说:此举旨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创意构思。应该在;两个方面要求学生:句式、句意,不必苛求平仄上的工整。)⒋“警句”品味《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概括了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的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有的是语句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如:“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此外,如“东隅已失,桑榆未晚”也是如此。通常,“东隅”已失,则“桑榆”必晚,而王勃却出人意料的提出了“桑榆未晚”,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有的是把不少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从而造成独特的意境。例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在意义上本无联系,但一旦组成对偶句后,就顺理成章的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文中类似的对偶句很多,不一列举。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不求一律。三、布置作业:1.反复背诵课文,直至烂熟于心。2.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写一段有完整主旨的文字。附有关材料: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有联赞曰:“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揽天下风光,堪称独步;崔灏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黄鹤楼在武汉长江边的蛇山上,隔江遥对龟山。始建于公元223年,传费文伟于此驾鹤成仙而得名。此楼屡建屡废,现楼高51.4米,共五层,古色古香。诗文以崔颢的《黄鹤楼》诗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最为著名。岳阳楼在湖南岳阳洞庭湖边,遥对湖心岛君山。原为三国吴将鲁肃的阅兵台。亦屡有兴废。现楼高19.72米,共三层。诗文以杜甫的《登岳阳楼》诗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最为著名。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为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所建,历代屡有兴废。为三大名楼之首,现楼高25米,为明三暗五层结构。诗文以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最著名。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学反思:逍遥游教学目标:⒈文言知识的归纳整理和积累;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⒉理清思路,体会特色,把握文意;⒊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的辨析。教学重点:庄子的人生哲学教学难点:思想及文法教学准备:课件(见“智慧语文屋”)教学课时:三课时一课时教学要点:作家、作品简介、初步读课文、疏通字意教学内容:一、作家、作品简介对于庄子我们并不陌生,高一时就拜读过庄老先生的《秋水》,我想请教的是出于《秋水》的成语及其意义是否还有同学们记得?(望洋兴叹:看到别人的伟大方知自己的渺小;后多比喻要做一件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贻笑大方:被有很高的道德修养的人笑话了;现表示被内行人笑话。)既然不陌生,我们是否能谈一谈你了解的庄子形象和他的作品印象呢?(要点:曾垂钓于濮水,曾向监河侯贷粟,曾以卖草鞋为生,著《庄子》“十余万言”是一位被褐怀玉的隐士高人。)归纳(课件展示)庄子名周,战国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今存33篇。二、教师范读,或听读多媒体朗读三、正音(课件展示)北冥()鲲鹏()抟()迁徙()坳堂()草芥()夭阏()蜩蝉()舂粮()蟪蛄()大椿()斥鴳()泠然()万仞()蓬蒿()四、师生诵读课文,分组集中归纳、质疑文言知识,学生先自由谈论,教师适时点拨,最后课件展示检测1.解释下列句中的红色字:《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迁移,迁往而后乃今培风:乘着,趁着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快速的样子;触,碰2.解释下列句中的红色字: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相比绝云气,负青天:穿过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胜任;顺合;满意未数数然:追求3.翻译下列语句(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好像天边垂下的云彩。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去了。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4.翻译下列语句(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里用得着飞上九万里高空然后再朝南飞呢?之二虫又何如?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彼且奚适也?它将要到哪里去呢?5.翻译下面文段(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勤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这是因为他)能认清自我表现与外物的分别,能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至了。他在世上,没有拼命追求什么。6.翻译下面文段: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里遨游的人,他们还需要什么凭借呢?五、布置作业:通读全文,通译全文二课时教学要点:诵读、翻译课文教学内容:一、诵读、翻译课文一段(课件展示):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称叫鲲。鲲的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称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译文: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的.《齐谐》中的话说:“当鹏迁往南海时,振翅拍水,水浪远达几千里。它乘着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山野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之苍苍,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译文: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地远而看不到它的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这样一来罢了。再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的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就只能用小草做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贴地了,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风的积聚如果不大,那么它承载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而后乃今将图南。所以鹏飞上几万里的高空,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乘风;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往南方飞。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如?翻译:蝉和学鸠嘲笑鹏说:“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枋树木就停下来,有时如果飞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往南飞呢?”到郊外的人,只须准备一天三餐,回来时肚子还是饱的;到百里外去的人,头天晚上就要捣米准备干粮;到千里远处去的人,要用几个月来储积粮食。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二、诵读、翻译课文二、三段(学生先集体诵读、然后自主翻译、质疑,教师点拨)三、学生自主背诵喜欢的片断或名句学生先谈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然后集中背诵。四、课堂小练习(课件展示):下列句中的红色字我们以前在文言课文中学过,请举出例句。1.小知(通“智”)不及大知2.未有知其修(长,高)者3.旬有五日而后反(通“返”)4.去(离开)以六月息者也参考答案举例:1.小知(通“智”)不及大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2.未有知其修(长,高)者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气王纳谏》)3.旬有五日而后反(通“返”)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4.去(离开)以六月息者也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三课时教学要点:研读课文教学内容:一、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齐读课文,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在思想上的启迪,你读到了庄子的什么思想?提示(不一定要给学生明确,只是给教师以参考。):“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二、研读课文:⒈课文的文眼字是什么?说说你对“逍遥”二字的理解。⒉课文中是如何诠释“逍遥”的?“逍遥”的条件是什么?⒊“逍遥”容易吗?为什么?三、研读课文第一段:⒈这里面谁是“逍遥”的?为什么?⒉……“逍遥”吗?板书归纳(课件展示):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万物都有所待;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都没有绝对自由。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⒊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首段段意如下: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四、研读课文第二段:⒈本段写了那些人和物,众人应该羡慕什么?⒉庄子怎么看待?板书归纳(课件展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道春秋;冥灵春秋五百岁,大椿春秋八千岁;大小之辩彭祖——众人鹏鸟——斥鴳⒊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二段段意如下:本段是对第一段的归纳、补充、印证,说明万物在“有所待”的范围内,存在着“大小之辩”的差异,但终归都是“有所待”。五、研读课文第三段:⒈本段写了那些人,众人羡慕吗?他们的境界怎样?⒉庄子怎么看待?板书归纳(课件展示):这些有才有智有修养能够“效、比、合、征”的四种人,有才智修养,当都被世俗所累的人都没有达到真正宋荣子置世人的赞誉与诽谤于度外,但他的修养“犹有未树”;的“逍遥游”,更何况列子御风而行,逍遥自在,但“犹有所待者”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那些普通人呢?⒊庄子的逍遥到底是什么?你读懂了什么?⒋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三段段意如下:有对世间万物的“有所待”的论述进入到对社会中人的具体论述,阐明逍遥游的境界,即庄子理想中的最高境界,点明全文的主题。六、小结课文:齐读课文,谈谈你读本文的收获,思想上的,生活上的?想想编者为什么要把它编进高中语文教材里?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鹏、蜩蝉、学鸠、斥鴳等。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拙作参考:神游之中孕大美——谈《逍遥游》的审美情趣(见“智慧语文屋”)教学反思:陈情表教学目标: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诚的亲情忠情;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教学课时:二课时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熟读课文、背诵、感知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二、熟读背诵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释,自己疏通课文。2.指导学生朗诵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第一段:凄苦悲凉(亲情)第二段:感激恳切(孝情)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3.指导学生背诵第一段总起——父死母嫁——祖母抚养——少年多病——无亲无戚——祖母病卧总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父死母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抚养【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无亲无戚【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祖母病卧【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4.熟读第二段5.指导背诵第三段:孝治大道——不矜名节——宠命优渥——祖母病笃——不能废远孝治大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不矜名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宠命优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祖母病笃【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不能废远【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6.熟读第四段:7.解题:讨论:结合上节课反复诵读课文的体会,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是什么呢?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谢贺。那么,李密的这个奏章,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那是什么?提示:情:①情况(事实)②哀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情)8.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训练二课时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骈散结合、形象生动、自然精粹的语言艺术。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背诵第三段导入。二、赏析构思艺术1.讨论:在陈情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出来。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情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身世孤苦悲凉孝情祖母情深似海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先尽孝后尽忠沐清化蒙国恩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忠心圣朝恩重如山揭示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3.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引导:这个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接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4.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道理,实情也表白,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对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投影)见上图5.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情。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投影)6.小结: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三、赏析语言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的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看到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看到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孝子恳切的哀告,帝王严厉的呵斥……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结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学生读书思考约3-5分钟,老师巡堂了解情况)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①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既无伯叔,终鲜兄弟。※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②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以狼狈比喻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③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4.提问: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引导: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5.小结:①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②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③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④丰富了中国语言的词汇:四、作品评价通过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语言精粹的特点。1.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引导:①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②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2.讨论: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①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②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五、分析艺术特色:1.感情真挚,融情于事;(从本文的实际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达的几种情感 < 孝顺之情,不满之情,恭敬之情 > ,体会抒情和叙事的结合:“情为文之经,事为文之纬”)2.文脉畅达,照应联通;(本文前后照应的句子很多,教师可举出若干例,让学生回答)3. 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简介骈体文特点) 4 .陈辞婉曲,屈伸适宜。(可联系其他文章,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六、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1 .一词多义:(略)2 .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3.通假现象:闵,零丁,蓐4.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5 .修辞方式:比喻,婉曲,对偶6 .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第一次作文讲评教学目标: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1.评点学生作文情况,明确普遍存在的优缺点和努力的方向;2.欣赏优秀作文和点评,对命题作文“桥”进行重新审视;3.师生共同感悟作文得失,互相学习和交流。教学准备:“智慧语文屋”信息展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优秀作文及点评通报(“智慧语文屋”)1.优秀作文(22篇,命题作文“桥”)95分:娄又文(并附作文后记)88分:刘芷蕾86分:吴思颖85分:关心怡江晓帆84分:杜鹃祝狄杨惠贻黄迎春82分:杨诗晨黄蓣淋罗翊方周佳李籽叶石俏枝娄澜80分:陈思羽张雅伦黄玉凤文亚岚饶艺蒋中慧2.优秀点评(23人,另有无名英雄,好点评不留名,未统计)90分:杨诗晨(点评娄又文作文)杜依霏(评点周佳作文)85分:张雅伦刘芷蕾饶艺杨惠贻娄又文杜鹃祝狄吴雪阳82分:蒋中慧文亚岚江晓帆80分:李圆圆贺颜婷孔维韬庄乐吴思颖黄玉凤罗甜杨惠舒圆毅肖燕玲二、作文动力:1.传阅娄又文的作文本,并诵读其范文、点评及后记,体验其习作精神和作文品质。2.欣赏刘芷蕾作文3.85分以上作文都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写作潜质。三、作文成功处1.作文基础好,文笔、思想、文史知识大都不错,有文字功底,有发展潜力和信心。2.作文态度好,很少有未按规定字数和规定时间完成的。四、作文存在问题1.标点符号随意化,不规范。2.扣题不准,任意发挥,转移话题,牵强附会,“心灵之桥”“沟通之桥”“生命之桥”等等,或以某桥为引子,谈别的话题,如,从“魂断蓝桥”到谈论战争与和平。(作文一定要是与桥有关的故事,或与桥的本质特征有关)3.为说故事而说故事,内容空洞,没有明显的积极意义和健康思想。4.点评不留名,不认真,格式化,没有眉批,评语简单,呈现应付状态,不利于文章赏析能力的提高。作文快速审题例说和快速作文训练教学目标: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1.从实例中谈作文的几种快速审题;2.现场命题,让学生限时完成。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三课时(包括现场写作时间)一二课时教学要点:探讨六种快速审题技巧教学内容及步骤(课件展示):一、同步审题1.要求:对题旨、题材、中心、重点、体裁等做同步审视,一览无余,同步完成。2.示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假如、可以:隐含设想,不是现实,可以虚构,可以联想记忆:内容、中心,不是能力,不是面容,不等同于克隆移植:把别人的换为己有的,把古人的换为现代的,把名人的换成庸人的题旨:通过移植记忆说明某种观念或思想,社会问题。题材:想象。中心、重点:移植体裁:记叙文、议论文、辩论报告等等实用文体都可以。3.练习:《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二、化简因素1.要求:对于多因素的作文题,可以使用化简因素法审题,化复杂因素为简单因素,化多因素为单一因素。做法:一是合并同类因素,二是去掉无效因素。有时要全部舍弃题目中已有的因素,而去寻找新的因素。2.示例:①2011浙江卷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三、掌握重心1.要求:掌握关键词,理解象征意,比喻意等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示例①2011天津卷高考作文题:《镜子》。从望远镜、显微镜、放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两种,谈自己的感悟与观点。②《桥》《路》《蜡烛》《习惯》《春风》《黑板》等等四、反向思维1.示例:《静静的夜晚》《古老的小镇》《美丽的谎言》2.练习:2011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五、满足要求1.要求:按文题要求写作,不准越雷池半步2.示例:2011年安徽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两家对半分”;有28.1%“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链接:月考题(给材料作文)六、虚实错位1.要求:虚题实作,实题虚作。虚题都是比较大的题目,实题都是比较小的题目,这种做法也就是大题小作或小题大做。2.示例:①2007年高考福建卷作文试题题目:季节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点拨】联想型的题目,无题可猜,有话可说。本作文题目要得高分必须求新、求异,在思维上有一个突破。从季节的字面上我们可以想到时间、生命、轮回、收获、坚守等等涵义,如何把这些涵义融合到“季节”这个话题中是考生需要思考的。可写的空间很大,不容易偏题、离题,好学生可以写出很好的文章。文体的空间也很大,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题目切入点也很多,从面上来说,可以写你喜欢哪一个季节,为什么喜欢,可以写成散文,这是很多一般学生的写法。还可以从理性角度上写,写四季轮回,大自然轮回,人们应该顺应规律来办事等。这样的文章可以写成散文或议论文,可以写反映人生哲理的生活感悟,可以由自然的季节写成人生的四季或者其中可以写成人生的某一个季节。比如,可以写耕耘,也可以写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写四季意识,人生苦短。还有的考生可能会写成与季节有关的小说,比如春夏秋冬。不过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停留在一年四季的赞美。②2011新课标卷(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链接:①(2005年天津卷)请以“留给明天”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②(2006年上海卷)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2006年天津卷)《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了一个新词——愿景,词义是:一所向往的前景。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60分)④(2005年辽宁卷)题目:今年花胜去年红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七、联系背景1.要求:时代背景,生活背景2.示例:2000: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2001:诚信(公民道德教育)2002:心灵的选择2003: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抗击非典)2004: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问题)2005:跑的体验(方法与形式)2006:谈意气(精神领域,感动中国人物)2007:诗意地生活(世俗、物质、缺乏精神)2009:踮起脚尖2010:早2011:谢谢大家,你们来了八、化学配方1.要求:主要用来审察比喻性和象征性的题目,2.示例:①《一次不寻常的考试》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②《红叶》③《肩膀》(2006年辽宁卷)三课时现场训练作文题:n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n泊n悠然n不容易n独自面对n那阵风吹过n曾经让我感动n众里寻他千百度n给梦想开花的机会林教头风雪山神庙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究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2.鉴赏景物描写,以及关键伏笔、细节安排,领会其对推动情节、渲染气氛、刻画形象的重要作用。3.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抗争的思想性格转变过程,形象地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必然性。4.通过探究本文进而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点。教学重点:学生自主研读、交流阅读和创作体验。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二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整体感知,理清情节1.课前准备:结合读书活动指导阅读《水浒》(最好为金圣叹评点本),或组织学生课前观看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第四回至第六回,了解与本文有关的故事内容。2.介绍作者和作品在预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简要介绍,再由教师补充。(课件)(1)施耐庵,生于1296年,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2)《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3)相关情节:林妻遇衙内→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野猪林→风雪山神庙→投奔梁山泊3.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提炼课文的情节或就作品某方面写一点自己的阅读感受。(沧州遇救——酒店密谋——小二生疑——询问实情——买刀寻敌——草厅割交——酒店沽酒——庙里借宿——真想大白——奋起杀敌)(概括故事情节要注意三点:准确、顺畅、简练。出示情节发展的脉络图结束这一步教学。)二、学生自主探究,研讨总结,课余写成小论文,教师点拨1.学生分为五组,从下列选题中挑选一个作为探究论题。(此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教师应当参与各小组的探究活动,给予他们适当的方法指导与帮助,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1)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所以他的思想观点、为人行事和一般的草莽英雄由很大的差异。试论林冲的性格特点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指导学生从人物与环境、情节的关系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及典型意义。环境是人物性格发生的土壤,而小说中的环境包括时代背景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林冲性格的变化发展正是通过故事的情节体现出来的。此外,还应指导学生具体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由学生自主探究分析人物形象的套路和方法,有利于提高文学鉴赏水平。)(2)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看细节描写在古代小说中所起的作用。(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教师引导学生把文中几处主要细节描写找出来,分析它的作用,然后总结归纳。)(3)描风绘雪,富有神韵,结合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景物描写。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几处关于风雪的评点摘录: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一路写雪,妙绝。)②那雪正下得紧。(写雪妙绝。)③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写雪妙绝。)④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花枪葫芦,写得好;又带写雪,妙。)⑤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雪耀里固当见之。)(中国古代小说极少孤立、静止地描写环境,结合人物动作描写环境是中国古代小说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一般学生能够注意到文章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很少有学生会注意到结合人物动作写风雪,而金圣叹的评点可谓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可引导学生结合本课的事例认识古代小说这一特点。)(4)闲笔不闲,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看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伏笔”问题。(伏笔是文学创作中描写、叙述的一种手法,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它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幕景致,一个眼神,一个物什等。这种手法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可指导学生以金圣叹的评点为突破口进行探究并促进深入思考,举一反三。)(5)分工合作将小说改编成剧本,剧本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删情节。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交流成果,认识规律,总结经验,形成能力每个论题挑组长综合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补充或质疑。(成果展示最好制成课件)附:每个论题教师观点与方法指导(1)林冲的性格特点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①作品不是孤立静止地塑造人物形象,而是把人物放到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放在人物与环境的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要指导学生学会历史地分析人物形象。作品把林冲置于两种矛盾中来表现。一是与以高俅为首的统治者之间的矛盾。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二是林冲自身思想的矛盾。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种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形成了他安于现状和软弱动摇的思想性格。但是他武艺高强,富有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思想性格中有反抗黑暗、扶持正义的一面。这两种性格的矛盾斗争,构成了林冲的性格发展史。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②指导学生结合故事情节认识林冲性格的变化与发展。林冲的性格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起伏变化的;沧州遇旧他表现出善良安分;买刀寻敌时,他先是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意识,但不久又松懈下来,失去应有的警惕;接管草料场后他有随遇而安的想法,说明他对敌人抱有幻想,软弱动摇;直到草料场起火,他亲耳听到了陆谦等人的对话,了解了高俅所策划的阴谋,才毅然杀死仇人,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统治者的道路。从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忍辱求安到忍无可忍、被迫反抗、奔向梁山是林冲性格的根本转变。③作品不是笼统地表现人物形象,而是通过典型的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应指导学生具体分析林冲的语言、动作,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写林冲与李小二谈起高俅“生事陷害”他不是切齿痛恨,而是平平淡淡,仍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自认“罪因”,与李小二夫妇来往还“恐怕玷辱”了他们,说明林冲安分善良、忍辱求安。又如林冲听说陆谦从东京赶来暗害时,他气愤地说:“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这样的语言又表现出林冲的刚强正直和强烈的反抗意识。又如林冲在风雪之夜出门沽酒时,作者生动地描写了他一系列动作:“用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了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一系列动作写出了林冲谨小慎微、唯恐出事的思想性格。(2)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①开头细致地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②林冲要去沽酒出门的一系列动作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③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④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⑤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3)风雪描写及作用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①直接描写。见金圣叹评点第1-3条:“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且密;“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紧”写出雪降落的力度、速度、密度,令人想象出雪势之猛。三次直接写风雪,不仅层次分明地描绘了这一场风雪越下越大、越下越紧的动态过程,而且紧密地伴随着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成为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间接描写。写草屋被“摇振”,被“压倒”,突出朔风之烈、雪势之大。结合人物动作写风雪。如金圣叹评点第5条,林冲借了雪光方能在山神庙看里面的情形。还有林冲去沽酒时“把花枪挑了葫芦”,显然是因为天寒手冷。②作用:为人物活动创设了一个特色鲜明的背景;显然了惨烈、悲壮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情感;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4)伏笔示例:“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走三二里便有市井’”。写老军絮叨之态,闲带出葫芦,当时看是为了买酒,实则是为了引出山神庙。“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看时只道天寒手冷,实则是为后来杀人时可立即使枪埋下伏笔。“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写大石头当时看时为了挡门遮寒,到后来才知是为了让林冲躲在庙里偷听到陆谦等人的对话。(设计意图:伏笔最需要艺术技巧的铺垫,伏笔的妙处在于一个“伏”字,且要“伏”得不露痕迹。沽酒御寒、挡门遮寒,都是当时的实际需要,并且都又于风雪天气有关,所以读起来感到自然合理,不认为是有意设伏。伏笔的作用在于为后面的情节铺垫,使读者对后面的情节不敢突兀。)(5)剧本展读全班同学自由评价,展开讨论,随时阐明自己的创作和表演意图。(1)请就人物形象塑造,谈谈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2)对照小说,剧本进行了哪些创新,这些创新是否合理?二、课外拓展课外练笔(可任择其一):(1)人物绰号考证:《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记录着人物的性格,并且各自都有一段来历,引导学生考证,以加深对人物的认识;(2)人物分类点评:自己确定标准,将小说的人物分成若干类别,撰文点评,以文解文。(以上教学设计通过活动促发学生自读《水浒传》原著,开展拓展阅读,加强读写训练,以达到能力迁移的目的。)教学反思:“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够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达到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三个目标,还有助于发展学生优秀的品质,如热爱和珍惜学习的机会、客观审慎地对待批评性思维等。以上教学设计精选了五个探究点,通过精选精炼,使学生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一般套路和方法,成为自读古代小说的入门向导。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认识规律、总结经验,形成能力。装在套子里的人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即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2.学习小说中幽默讽刺的手法。3.培养学生分析小说形象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腐朽事物的辨识能力,张扬创新个性。教学重点:1.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时代意义。2.品味语言的讽刺意味。教学设想:自主品读教学准备:课件(智慧语文屋)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在文学的天地里,我们可以穿越时空,走南闯北,我们可以跟随鲁迅走进古老的鲁镇,感受祝福的气氛;我们可以陪伴孙犁畅游河北美丽的荷花淀,欣赏北方妇女的战斗英姿;更可以到遥远的边城,听听那湘江边摇撸的音韵。这节课我带同学们跨越国界,到俄罗斯去,参观一所学校,拜访一个人,这个人叫——你们告诉我?二、解题:装在套子里的人题目是一个偏正结构,说明本小说是以写人为主的。写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个人为什么被装在套子里?又是什么样的套子呢?让我们一起走入小说中去谈个究竟。三、谈论感受;学生谈论读后感受,读懂了什么?没读懂什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这篇小说最大的成功处是什么?四、鉴赏课文1.大家谈论小说该从哪些方面去鉴赏学习(归纳单元体验,集中思考)板书:小说因素(内容):情节、环境、人物(主题)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关注细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统一)人物:形象(语言、动作、外表、心理)、意义艺术手段(形式):结构(与情节有关联):语言:手法:2.锁定目标,鉴赏人物(师生合作)①你感觉别里可夫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一两个字概括。 (提示:怪)他是个“怪”人,怎么个“怪”法?表现在什么地方?(提示:处处用套子;外表、思想状态、具体事件-----漫画事件、自行车事件) ②别里科夫是个“怪”人,是因为他用“套子”把自己装了进去。这个“怪”、这些“套子”体现在他的外表、思想状态和具体的事件中。下面我们一一来分析。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A外表的套子有哪些?划出标志性的句子。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细读第1自然节,学会筛选信息。)标志性的句子:晴天穿雨鞋 带雨伞 脸老是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戴着黑眼镜 棉花堵住耳朵眼 坐马车让车夫支起车蓬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原因: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他在借套子躲避现实。) B他精神上的套子有哪些?为什么?(学生精读第2、3自然节,学会概括。) 用套子套自己 : 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用套子套别人:全校教师都怕他,以致整个中学被辖制了足足十五年。 全城受着他的辖制,六个“不敢”。 C“套子”在具体事件中怎样表现的呢?漫画事件 自行车事件(让学生在阅读分析中从言、行中方面总结,重在“套子”的结果。)③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形象?(主题理解,背景介绍)背景:小说发表于1898年。19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当时,民主和自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主题: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朽,鞭挞了卫道士的顽固、反动和守旧等。④为什么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却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呢?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明确:别里科夫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与进步。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他的死象征着一切反动势力必然灭亡,使人们看到了摆脱沉闷气氛后即将到来的曙光,因此人们觉得埋葬别里科夫是件大快人心之事。然而死了一个别里科夫,还有许多别里科夫存在着,因为这是一个僵死、腐朽的社会。恐惧的情绪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去了,因此,“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⑤如何理解“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一句话。明确:虽然别里科夫死了,但是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另外还有许多这类“套中人”活着,别里科夫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阻碍社会进步变革的,是专制政府和僵化陈腐的思想。要让生活有新的气象,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表达了作者对消灭沙俄专制制度、创建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怎样理解“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一句话。⑥你们还在哪里见到过“套中人”?这篇课文的学习有什么现实意义?文学作品,现实生活(辩证理解“套子”)?五、鉴赏空间(师生共同提及):人物形象漫画化(夸张、变形)反差鲜明的对比迂腐可笑—青春可爱言论荒谬—口吻一本正经精妙的细节教师强调:当然,运用讽刺与幽默,还得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得在遣辞、造句以及语气上斟酌一番。讽刺与幽默的运用,目的是要让所刻画的人物鲜活起来,更是作者褒贬感情的流露。这一点在阅读时要注意细心领会。 外表 套自己 精神 套别人套子 怪 漫画事件 事件 自行车事件当面交锋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边城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体会小说的风景美、人性美、语言美;2.学会”窥一斑而见全豹”鉴赏小说的方法。教学重点:体会小说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人性美。教学设想:1.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教学课时:二课时一课时教学要点:初步鉴赏课文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说实话,对沈从文这样的大文豪,我就读高中时一无所知,也记得我从教师范时,甚至有学生问我这样奇怪的问题:沈从文是不是特务?这些悲哀,都是时代的产物,我们一直在接受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教育,在有意淡忘甚至排斥沈从文这样有个性的作家。大学时,我才知道,我们系里有个沈从文研究专家,是权威,还是沈从文的同乡弟子,他就是也有着个性的凌宇教授,正好他教了我们一年的现代文学,他写有一本散文诗般的沈从文传记《从边城走向世界》,我是大学毕业后才有机会细细品读的,沈从文从边城走向世界,我是从凌宇走进沈从文的,为此,我为我们湖南有这样伟大的作家而自豪,也为有沈从文研究专家的老师而自豪!现在,你们幸运了,高中就能读到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你们也应该自豪!二、作者介绍:1.学生散谈沈从文(你所知道的沈从文),教师随意补充。2.课件展示(图片及文字)苗族,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参过军,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中的代表作。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三、师生初步谈论《边城》1.激趣:著名评论家李健吾称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亚洲周刊》在评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时,将《边城》评为百强第二名。2.你读了以后的感觉是什么?为什么?(实话实说,喜欢不喜欢的理由)3.课件展示相关材料(翠翠及翠翠身世,故事情节)4.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它不同于一般小说以情节取胜,它向我们展示的是美。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 沈从文说:“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懂得它意义的却很少。” 沈从文的《边城》就是用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纯厚的世俗人情,来表现一种质朴的爱和人性的美,我们一起来发现美、展示美、品味美。自己选择课文的美点,认真揣摩,品味美在何处?(讨论,自由发言,发现的美)二课时教学要点:体验小说的美一、整体把握,梳理情节: 课前大家已自读了课文,概括节选部分内容:第三节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第四节追述了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英俊勇敢又关心体贴人的傩送占据了翠翠的心。她和傩送相识时傩送说的“大鱼咬你”的玩笑话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从此象征着爱情的“鱼”的意象维系着傩送与翠翠的关系。第五节回到现在,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外祖父看竟渡时巧遇大老天保的情景。祖父拿天保试探翠翠,但翠翠心念所系,全在傩送身上,以至魂不守舍。祖父猜到了翠翠的心愿,看到了翠翠对爱情的执著。这种情感上的执著,以及拒绝其他选择和外来诱惑,让爷爷担心会导致不幸。第六节又回到现在,重点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拨着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这四节小说,时间的回环往复衔接得天衣无缝,情节铺设更是跌宕起伏、引人人胜。二、鉴赏景美——湘西的青山绿水“我平常最会想像好景致,且会描写好景致。”沈从文对写景可算是一个圣手。《边城》写景处皆十分精彩。 例: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 (这样的月下情境在文中几番出现,同样是舒缓的语气,轻柔的文字,同样是那样的静谧、幽深、充满温情与凄美) 小说里为什么要写景?——景是人物所在的环境,是人物的外化,人物的一部分,景即人。 例:“天快黑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这段文字,从气味、声音、色彩等方面生动细腻地描绘出一幅湘西乡村所独具的古朴色调的黄昏图景。以景烘托情,以情渲染景,即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也使景物带有忧郁的情调,认人们自然而然感受到人物“内心薄薄的凄凉)” 三、鉴赏情美: 翠翠纯真的初恋之情 沈从文写翠翠的精彩之处,便是以其特有的诗性笔触,捕捉并描摹出一个山野少女灵动微妙的神思流露,轻而且细,我们不妨细读。(学生交流发现) 教师预设: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 ①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爷爷提大老来做媒,而翠翠心里喜欢的是傩送,自然不喜欢祖父再说下去。这里边有少女羞于提起婚嫁之事的心理。②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爷爷漏说了二老傩送,翠翠心里有些嗔怪,所以问,言外之意是:祖父你没说全。③当她听到“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并且还把船拉过岸去,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翠翠知道这是有人娶亲,或许她想到了自己和傩送,我理解这里似乎是表明翠翠对未来有一种向往。或许这只是表明了她内心里刚刚开始萌动起一种对爱情的渴望,一种对于未来的模糊的感觉。也正是这样的一个翠翠,才更使人感到真实、可爱。 沈从文曾说:“我是天生就一种理解女子的心。”的确,如此细腻的人生、人性,只有沈从文能如此深细而精微地表达,世间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凄婉缠绵的情思。李商隐:“春心莫于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鲍照:“两相思,两不知”。翠翠这样一种没法对人诉说的朦胧的对爱的神往的表达,便默默地融入那片青山绿水,那片烟雨晨昏。 祖孙相依为命的亲情: 翠翠对爷爷的爱带着一些任性,一些娇气,更有深深的依恋。 爷爷对翠翠关爱。 边民纯朴的风情: 端午民风民俗,官民同乐、和睦安乐、祥和安定以诚相待,相互友爱,商人大方,顺顺送鸭、粽子, 四、鉴赏人美: 抓住典型对话段,分角度朗读对话,体会总结人物性格特点: 翠翠:纯真美丽、淳朴善良 爷爷:仁厚慈善、坚毅自忍天保:豪爽、慷慨、大度二老:热情、诚实、细心 五、总结:边城的创作动机(课件展示)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注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在这样一篇美丽的文字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一种似乎已为我们所陌生的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那种如大自然本身一样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实的人生形式。因此,读这样的作品,我们获得的不只是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更有着对我们心灵人性的滋养与疗补。六、主题探讨(不关政治)(课件展示)1.情真让人感动,沈从文笔下的人情美主要体现在何处?(从人物关系着手)“乐”在各人都是自觉自愿真心实意地为对方付出“哀”在爷爷爱孙却不能陪她到老;翠翠爱爷爷却不能长与其厮守; 大老爱翠翠却只能孤独地离开,闯滩而死; 傩送爱翠翠却痛失仁兄,爱情与手足情不能两全 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翠翠爱傩送却只能在希望渺茫中孤独地苦等2.你对沈从文笔下的世外桃源有何看法?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边城》所写的那种生活确实存在过,但到《边城》写作时(1933---1934)已经几乎不复存在。他在《长河。题记》中说:“去乡已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的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惟惟利的人生观。” 由此,不难看出,他创作《边城》的用意在于要跟两种现实进行对照:一种是用“边城”人的淳朴、善良、正直、热情跟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懦弱、自私、势利、男盗女娼相对照;二是把湘西社会的“过去”与“当前”相对照,即把过去的“人情美”与今天的“惟惟利的人生观”相对照。在这两种对照中,使人们能够“从一个乡下人的作品中,发现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的倾心,健康诚实的赞颂,以及对于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3.红尘滚滚的今天,你有何妙计使我们的生存空间更美丽?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略)七、拓展练习(课件展示) 1. 阅读沈从文的小说《边城》。 2. 为本文写一篇鉴赏性的文章(600字左右)。(如:语言美)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咬文嚼字教学目标:1.理解“咬文嚼字”的内涵,通过关键句提炼本文的中心观点。2.分析实例,诠释道理,品味妙语佳句。 3.从课文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学会咬文嚼字。教学难点:品评诗句,体会作者观点。教学重点:体验“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教学准备:课件制作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课时一、导入1.(课件展示)介绍西湖灵隐寺名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注:杭州西湖灵隐寺与飞来峰之间有一泓清泉,名为“冷泉”。) 西湖灵隐寺冷泉亭有明末清初大书法家董其昌撰写的一幅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晚清学者俞樾(平伯)携夫人游。俞夫人读联,觉其精妙,请其夫作对。俞对曰:“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夫人笑言:“虽好,未若‘泉自冷时冷起;峰从来处飞来。’” 翌日,与其女同游。平伯乃令女儿为对。其女沉吟良久,对曰:“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樾惊问何解。女曰:“若非大禹治水,此水何冷如此?若非项羽之力,此峰安得飞来?” 2.教师点评: 董其昌西湖冷泉亭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使无问而有问,给游者以无限遐思) 俞平伯联: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似有答而无答,暗藏玄机) 其夫人联:泉自冷时冷起;峰从来处飞来。(似有根而无根,自然之力,造化之功,非人可解) 其女联: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使无人而有人,巨人处于其中,天地何尝不变?)中国文字有无穷的魅力,“咬文嚼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大学者朱光潜的文艺小品文《咬文嚼字》。二、介绍作者:上学期,读了他的《谈美书简》概要,还记得他吗? 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 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他的一生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我们对他的理解,只限于现在阅读的《咬文嚼字》,相信通过今天的阅读,同学们一定会收益匪浅。三、学习方法简说本文的教学我采取“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思想。第一、入乎其内,这一阶段针对文本本身,要解决围绕标题的如下三个问题:什么是咬文嚼字?怎样去咬文嚼字?为何要咬文嚼字?第二、出乎其外,这个阶段探讨从文本延伸出来的问题。四、探讨什么是咬文嚼字?1.你读课文之前,对“咬文嚼字”这个成语怎样理解?情感态度如何?读了课文以后呢?感情变化了吗?为什么?(贬词褒用,作者是欣赏咬文嚼字的,是一种严谨写作态度,“情随文迁”了)“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目前也有一本杂志叫《咬文嚼字》,很有名,影响很大。你怎么看待“咬文嚼字”?(视情况而定,练习二有不同声音。)2.速读课文,找出在本文中,“咬文嚼字”有什么含义,并给本文中的“咬文嚼字”下定义。(重点词语在文本中的意义,交流后课件展示)首先是筛选答案范围,这个问题的范围在第三段;其次要确定关键字,这个步骤不要做到遗漏,最好的办法是以句号为单位,逐句排查;第三,要注意下定义的基本格式是判断句式。参考答案:“咬文嚼字是一种在阅读或写作中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锱铢必较的好习惯”。五、探讨怎样去咬文嚼字?这个问题可分割为若干个小问题解决。1.请学生做一个信息储备练习,合上课本回答问题:本文在论证中运用了哪些材料?【明确】(1)演员改台词,郭沫若改句式。(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3)王若虚改《史记》。(4)韩愈改推敲。(5)“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6)《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7)今人入套版(“柳腰桃面”等的运用)。2.请学生精读文章并讨论:以上的材料分别证明了什么观点?(这个问题答案一定要形成文字写在练习本上。)【明确】(1)炼字的重要性。在结构上起到一个引起下文的作用。(2)古代伟大作家都注重炼字,古代伟大的著作都是炼字的典范。(3)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4)更动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5)①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②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6)善用联想的意义,会使文章增色。(7)联想意义的误用会造成流弊。3.请学生将本文合理划分为若干部分。【明确】全文共分8个自然段。①②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写“炼”字的重要性。③④⑤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写文字的改动关系着作者的思想感情。⑥⑦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写文学写作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联想意义。⑧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提倡人们在创作和欣赏中咬文嚼字。4.最后再来回答“怎样去咬文嚼字”的问题——【明确】这个问题要注意每一部分里的关键性语句,如“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第三段),“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第四段)等等,再来总结:演员改台词、郭沫若改句式——咬文嚼字王若虚改史记、韩愈改推敲——咬情嚼思苏东坡化小团月、今人入套版——咬文嚼新总之,就是根据情感的需要从句式上、用字上、联想意义上、创新角度等各个方面去“咬”去“嚼”。《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咬文嚼“情”——清·沈德潜“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也是这个道理。七、思考,咬文嚼字的意义,重读课文。二课时一、探讨为什么要咬文嚼字?【明确】这个问题也是要先筛选答案范围,确定其为最后一段,再逐句排查关键字词,得出结论为“只有咬文嚼字,才能刻苦自立”,“只有咬文嚼字,才能推陈出新”,“只有咬文嚼字,才能求取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只有咬文嚼字,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为何要咬文嚼字?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谈作文》一文中说:“文章是可以练习的吗?迷信天才的人须依靠语言的渲染。……我看古今中外,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都不能离开这一条:刻苦的追求和严格的选择。”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二、交流“出乎其外”,这个阶段探讨从文本延伸出来的问题。(课件展示)阅读以下几组文字,体会其不同之处并讨论之。例一、A.银杏,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片扇形。种子椭圆形,外面有橙黄色带臭味的种皮,果仁可以吃,也可以人药。木材质密,可供雕刻用。是我国的特产。也叫公孙树。——《现代汉语词典》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B.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笼而没有你的庄重。……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桠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隐遁。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郭沫若《银杏》例二:在一次选美大赛上,两位选手即将登场。下面是主持人对她们的介绍,你更期待见到哪一位?A.这女子长得柳腰桃面,真是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人!B.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请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例一、作为词典上的科学文字,A句的语言准确.精密,没有任何感情色彩,而在B段文字中,郭沫若笔下的银音,已经不仅仅是银杏本身了,它象征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象征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秀品质。这是只有文学作品才会具有的深广内涵,也只有这样的文字才称得上是文学的文字。例二、略三、练习反馈1.前村深雪里,昨夜(?)枝开——括号内可以填什么字?2.课文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试着根据自己写作的体会举一两个例子证明这个论断。3.我们反对“套板反应”,那么学习过程中还要不要模仿?参考答案:1.一。2.忍(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文字更改可以改变作者思想感情;(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删去“借问”与“牧童”两词句子更简洁,但表达效果却逊色很多,文字的好坏要看表达的效果,不能光看繁简。3.略。四、体会朱光潜的“咬文嚼字”精神解读我的体验文章:《咬文嚼字》的“咬文嚼字”湖南省常德市一中杨智慧415000《咬文嚼字》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一篇文艺性论文,文章意在倡导运用文字应有的谨严精神。本着这种谨严精神,编者在把它编入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二册时,进行了一丝不苟的科学处理。笔者将原文和课文进行了比较性阅读,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编者咬文嚼字的良苦用心。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一、用词更加恰当由于时间的隔阂和作者写作的个性习惯等原因,一些文章(包括名家名篇)的用词往往存在着与现代汉语不相符合的现象,如《咬文嚼字》原文中有这样的语句:①“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②这番话不免噜苏③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原文中“深恶痛嫉”“若隐若约”是“深恶痛绝”“若隐若现”的误用:“绝”为“极点”之意,“现”与“隐”构成反义,表示两种不同的感觉;而原文中“嫉”与“恶”“痛”形成重复义,又没有把“厌恶”和“痛恨”的程度揭示出来,“约”和“隐”意思相近,用两个“若”字连接就毫无意义了。“噜苏”是“啰嗦”的异体词,现在较少使用。为求恰当,教材编者把它们都改成了常见用法。二、标点更加科学关于编者对标点符号的精心修改,笔者想就两种类型的改动来体会:㈠为求语句语气的明晰,编者在主谓之间和陈述对象之后加了“,”来隔断。例如(例句括号内的逗号就为编者所加):④由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力。⑤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㈡关于《》《》之间和“”“”之间加不加“,”的问题,书刊上面一直比较混乱,笔者一直倾向于不加逗号的做法,并且发现中小学语文教材都作了如此处理。我曾讨教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蒯福棣老师,她回信说:关于《》《》之间是否用顿号的问题,在我们这套教材中都没有加顿号,还有“”“”之间也不加顿号,这是根据叶圣陶先生的意见。他认为书名号、引号已经把并列的词语分开了,可以不用顿号,而且说“瓜子点(顿号)用多了不好看”。《咬文嚼字》的教材编者当然也就去掉了原文中书名号之间和引号之间的顿号,这也值得我们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注意。如课文中这样处理的下列两句:⑥“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⑦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哪里去乞灵。三、引用更加准确由于版本等问题,在引用同样的古籍时往往也千差万别,这也是引用古籍时常常出现的情况,无须作详细地考证。教材编者却丝毫不敢马虎,对文中提及到的《水浒》《史记》作了一些辨证,不管原作者其依据准确与否,编者的这种科学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如:编者将原文中“你这你这大虫口里流涎!你这你这……”(《水浒》)“流涎”的“流”改为“倒”,将原文中“李广见草中石”“因复更射”改为“广出猎”“因复更射之”,可见编者可嘉的一字精神。四、语法更加规范名人名家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拘常规,随意点染,是常有的事。但作为教材一定得合符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不然,学生就会无所适从。如原文中“在表面上,改的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一句,这句话有两个毛病:一是“在表面上”这一插入短语作为全句修饰语,和后面的语句搭配不完整;一是“改的”组成了名词性短语,从单句意义上讲,似乎也讲得过去,但从上下文语境来看,是为了表示修改后的效果,用“改得”就规范些。不过,凭着这种运用文字的谨严精神,我们还可以对教材中的《咬文嚼字》再“咬文嚼字”。例如本文中的例④和例⑤笔者以为就多了两个字:例④的两个“都”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字就有重复累赘之嫌,不如任意舍弃一个“都”字;例⑤中的“它的直指的意义”两个“的”字也重复了,不够简洁,可以去掉一个。课文里面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值得推敲的地方,我们不断地咬文嚼字会提高我们语言文字的辨识能力和运用能力,这实质上,也是一种阅读创造,收获是大大的,我们可以多多尝试。——发表于百花洲出版社的《高一语文读本》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说“木叶”林庚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述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理论;2.积累古诗词句;3.培养学生抓住关键句,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4.利用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5.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体会我国古诗词优美的意蕴,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4、5、6段中的诗歌暗示性理论。教学难点:文中引用的大量诗词名句教学方法:整体把握——重点研读——拓展延伸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示秋叶图,引出杜甫的《登高》,并提出问题,激趣导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为什么不用树叶、枯叶,而用落木?(生众说纷云)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请教专家给我们解答吧。学习《说“木叶”》二、林庚介绍林庚,著名诗人,学者。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与季羡林、吴祖湘、李长之在早年并称“四剑客”,与吴祖湘、王瑶、季镇淮并称“北大中文四老”。学术研究长于唐诗方面。三、读题目(1)将《说“木叶”》改为《论“木叶”》怎么样?分析:“说”与“论”,语言色彩不同,表达效果也就不同。“说”具有口语色彩,如面对面地娓娓道来,轻松自如;而“论”带有书面语体色彩,具有正式性、严肃性、条理性和深刻性,无可辩驳,不容质疑。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赏析一种文艺现象,是一家之言,所以用“说”要比用“论”好得多;而且,用“说”也体现了作者谦逊、严谨的治学态度。(2)将《说“木叶”》改为《说“木”》怎么样?分析:课文虽然举例说明了古代有将“木叶”简称为“木”的,如“无边落木萧萧下”。(笔者以为,“落木”还可以解释为“落”于“木”)但是,“木”在极其特殊的语言环境中才可以让人们想到“木叶”,才可以解释为“木叶”,并不是所有的语言环境中都可以解释为“木叶”;而且,应该说,绝大多数语言环境中的“木”让人很难想到“木叶”;“木”毕竟不是“叶”。四、找例证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通过预习,你觉得,学者随笔,与我们普通文字最大的不同在哪里?(余秋雨《文化苦旅》、钱钟书《管锥编》)我们也来做回学者,分别找出文中关于树、叶、木叶、落木的诗句,按照各句诗描绘景物的季节特征,进行归类整理。(课件展示)木叶: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屈原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月赋》谢庄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月歇山。 《临江王节士歌》陆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渡河北王褒拟古》陶渊明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捣衣诗》柳恽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古意》沈全期 树:春、夏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橘颂》屈原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招隐士》淮南小山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野田黄雀行》曹植午阴嘉树清圆。 《满庭芳》周邦彦 叶:春、夏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折杨柳》萧纲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拟古》陶渊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美女篇》曹植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卢纶见宿》司空曙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青溪小姑歌》吴均 落木:深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哀江南赋》庚信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答柳恽》吴均五、赏诗句你最认可哪一句、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一句写的好。诗人没有写秋叶的飘零,却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凉意。秋风瑟瑟,树叶象海水一阵一阵荡漾着悲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句诗对仗工整、意境悠远。诗人站在江边,听树叶萧然飘飘、看长江波涛滚滚,不由得感慨万千。时光流逝、自己岁月蹉跎一事无成,非常悲凉。六、谈发现,诗句用词的发现。阅读第二段(1)“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紧接其后的“回答”是:“其实‘树’倒是常见的。”(没有作针对性回答)(2)“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课文先回答:“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紧接着就否定了这一回答,等于没有回答。(3)“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课文不仅没有正面回答这一问题,而且说明“木叶”甚至可以用“木”字来代替。这样的三个设问句的作用是什么?分析:设问句式一般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这里设问句之后为什么没有及时地、正面的回答?其作用还有什么呢?我以为,可以让读者的思考逐层深入,让读者的印象逐步加深。另外,还有引人入胜的作用。七、析特征读了课文,林庚觉得“木”的艺术特征是什么?“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第二个艺术特征是它暗示着颜色可能是黄的,它暗示着触觉可能是干燥的。课文没有说“木”还有第三个艺术特征,但是,我们想,“木”应该有第三个艺术特征。那么,是什么呢?分析: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问题。参考答案:“木”可能还有直立挺拔、高大正直、英俊潇洒的艺术特征,具有男子汉的气魄。这样的题目,应该让学生充分讨论,个抒己见。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八、理解暗示性这些艺术特征,我们不妨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概括一下,3个字:暗示性。我们大家一起把眼睛闭起来,想象一下“木叶”给我们的暗示,(轻念)斑白的树干、枯黄欲落的树叶、冷风中瑟瑟飘零……诗歌语言有暗示性,其实不少东西具有一定的暗示性。比如:红色代表热情……大家举例说说绿色代表生命。鸽子代表和平。白色代表纯洁。……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九、拓展练习在中国传统里还有许多物象,有相对稳定的暗示;但也有一些物象在不同的语境里表达的内容可能会不一样。“梅”“柳”“草”1.以“柳”为例,让学生试析某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咏 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鉴赏:贺知章《咏柳》诗,用碧绿的色彩,生动的比喻,新奇的想象,描绘了春柳生气勃勃的葱茏景象,赞美了春风,赞美了它给我们带来的喜悦。这首小诗,色彩明丽,构思新巧,从春风绿柳展开想象,用人们常见的生活细节,拟人化地刻画了春柳的形象,显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使人感到清新爽目。《垂柳》是一首韵味很浓的咏柳诗,它不仅惟妙惟肖地写活了客观外物之柳,又含蓄地寄托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情。开篇极写垂柳婀娜多姿与纤柔飘逸,然后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抒发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表面上“咏柳而贬美人”,实质上把矛头指向以皇帝为首的官僚集团,针砭时弊,畅快淋漓。曾巩《咏柳》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臣2.概括下列诗句中意象“月”的暗示性:(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5)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答案:(1)渲染清幽的气氛,烘托悠闲自在的心情。(2)寄托离别、相思、怀乡的情感。(3)(4)表达广义的哀思,是诗人失意人生的写照。(5)是诗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考。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第二次作文讲评教学目标:1.评点学生现场作文情况,明确普遍存在的优缺点和努力的方向;2.欣赏优秀作文和点评,对命题作文进行重新审视;3.师生共同感悟作文得失,互相学习和交流。教学准备:“智慧语文屋”信息展示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快速作文达标情况通报(“智慧语文屋”)1.娄又文36分钟1056字2.陈凤祖37分钟944字3.尹杰琦38分钟832字4.胡甜41分钟842字5.罗甜41分钟880字6.彭伟42分钟800字7.周辉42分钟816字8.黄玉凤42分钟928字9.杜鹃42分钟1056字10.廖雅琴44分钟912字11.郭薇薇44分钟944字12.杨惠贻44分钟1040字13.周毅44分钟1200字14.陈艺文44分钟1232字15.郑雅文44分钟960字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16.石俏枝44分钟992字17.崔梦媛44分钟984字二、优秀作文及点评通报(“智慧语文屋”)1.优秀作文(18篇)杨诗晨:给梦想开花的机会(90)邓思捷:那阵风吹过(88)石俏枝:悠然(85)文亚岚:众里寻他千百度(85)罗翊方:众里寻他千百度(85)关心怡:泊(82)吴雪阳:不容易(82)杜依霏:那阵风吹过(82)蒋中慧:那阵风吹过(82)陈艺文:众里寻他千百度(82)娄澜:泊(80)廖雨晴:泊(80)黄蓣淋:独自面对(80)杨舒惠:独自面对(80)陈凤祖:那阵风吹过(80)胡甜:曾经让我感动(80)李喻喻:给梦想开花的机会(80)牟攀:给梦想开花的机会(80)2.优秀点评(34人)90:杜依霏(点评杨诗晨作文)娄又文(点评张雅伦作文)88:罗翊方85:肖燕玲江晓帆饶艺李圆圆黄迎春石俏枝杨诗晨庄乐陈艺文82:蒋中慧黄玉凤孔维韬刘芷蕾周佳廖雨晴贺颜婷关心怡吴雪阳周毅80:崔梦媛娄澜李喻喻杨舒惠邓思捷张雅伦吴思颖郑雅文罗甜汪丽文亚岚李籽叶三、努力的方向1.审题立意方面,扣题不准,立意不深。“泊”仅仅想到停泊,船停泊;那阵风吹过,“那阵风”仅仅局限于有风引起的思绪;“众里寻他千百度”中“他”的理解放不开;“给梦想开花的机会”梦想太局限,局限于自我,“曾经让我感动”个人情感故事多,但不感人,缺乏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等。2.写作速度和质量同步提高方面,不断强化。要有自信。3.写作基本问题,字迹、标点,篇幅,主题等等。四、优秀文章展评(范读和赏析结合)1.杨诗晨:给梦想开花的机会(作文)2.杜依霏(点评杨诗晨作文)3.“智慧语文屋”系列文章选读(早自习)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作文快速审题例说和快速作文训练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谈作文的几种快速审题;2.现场命题,让学生限时完成。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三课时(包括现场写作时间)教学要点:审题方法介绍教学内容:九、添加因素在原题目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新的因素,题旨就会显露出来,化难为易,能很快完成审题任务。1.(2007年辽宁卷)有这样一段由成功人士代言的广告语:“人生如登山,往上走,即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我能。”请联系你的感受和认识,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哭笑不得》《心事》P45(《快速作文》)十、文字改造《这是真的吗?》《原来如此》十一、超越雷池1.《在今天的课堂上》:“今天”的联想2.《怎样看待“自我”》:“自我”的泛化3.《今日见闻》:“今日”的扩大4.(2011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个字(含标点符号)。【思路点拨】审题:提示语里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大千世界”告诉考生思维要放得开,写作范围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指考生要选准一个切入点;“道路的起点”“长河的源头”“坐标的中心”“事物的根本”提示考生什么叫“原点”,弱化了考生审题的难度;“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指明了考生可以选择的文体,或是记叙文,或是议论文。“原点”究竟是什么?它的的本意是指出发的地方,提示语里的“原点”,都是其比喻义。那么,文题“回到原点”这个动宾结构的词组,亦即回到初始的状态。也就是说,这个“原点”代表或者象征着一种美好的东西,例如“人之初,性本善”即是典型一例,这也回答了为什么要“回到原点”的原因。当然,“原点”也代表了一种蒙昧、启蒙和混沌。禅界有言: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最高的境界就是回到原点,经历沧桑岁月,历览世事变幻,回归本真,再次回到原点。新加坡有部电视剧就叫《原点》,故事叙述3名好友自小就许下同一个愿望,但因长大后的3人有了不同的际遇,从此分道扬镳,好友变成了仇敌、情侣也两地分离。这是不能回到原点的悲剧。因此,这个原点考生很容易联想到一切的真善美、纯自然的环境、淳朴的民风等等,那么,与此相关的主题就范围更广了。立意:解决了“回到原点”的“原点”问题,下一步就是要解决为什么要“回到原点”。很显然,提示语的提示就是应该回到源头,这个“原点”应该是美好的。因此立意当在这个主旨范围之内,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没有污染的河源是纯净的,没有出发的起点是充满希望的,没有道德堕落的社会是和谐的,没有冲突的家庭是幸福的,这就是“原点”的内涵。因此,文章立意的角度很多,人性回归本真,道德回归真善美,生命、成长、青春、奋斗、环境、心灵、诚信、公德等等,都是文章立意的重点。最佳的立意在于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效性,以及选取的一个角度:一个家庭的矛盾冲突、一段友情的回归、一段成长道路的自我反思。这些都是考生最熟悉的生活,可以信手拈来。5.(命意作文)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没有不下台的演员也没有不散场的观众鼓掌一百零一次还是有一百零二次的落幕走吧,雨点在无声飘落泥土并不是它的墓园只有长长的路是真实的快乐地、热情地、认真地走吧读完此诗,你一定有很多联想,请就诗中某一方面的话语内容,写一篇文章。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审题分析】意象:演员、观众、鼓掌、落幕——长长的路解读:“演出”终会结束——“生活的路”是真实的分析:过去的成功——未来的事业人生的辉煌——辛勤的耕耘不要沉溺——乐观、踏实做事关键词:“快乐地、热情地、认真地”“真实的”“长长的”联想:体操王子李宁,辉煌的顶峰又从零开始创业,开创服装品牌;长跑冠军艾冬梅,从顶峰跌入低谷,生活困窘,卖金牌度日;居里夫人,把支票当书签用,对过去的成功淡漠。十二、就事论事1.《小议“各人自扫门前雪”》2.(2007年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和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3.(2007年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关于语文的诸多感慨。请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2)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要求:1.不得另拟题目。2.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3.立意自定。4.文体自定。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或套作。4.例文作者介绍:朱虹璇2007年江西省高考文科状元,以总分663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其中语文138分(高考作文获得满分60分),数学144分,英语142分,文综239分。在2007年涌现出的几十位状元中,只在她与福建省理科状元陈默的高考作文获得了满分。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南康中学高三(1)班朱虹璇人心若是一方小池/必有一泓清泉/缓缓而入/呢喃起诗意的涟漪/吟咏着岁月的旋律/此际/心清如许——题记贾平凹曾写道:“人生得也罢,失也罢,悲也罢,喜也罢,要紧的是心中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此言得之。如果语文是人心中的一泓清泉,那么我对语文的爱就如皎皎月辉,长照人生路。语文,是无处不在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你看那灼灼其华的背后,是语文把一段宋词的婉转情思幽幽吹起。“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在那千层碧山之中,千载白云之上,语文把盏而吟,吐纳着唐诗超然物外的开阔大气。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绣榻闲时吹红雨,雕栏曲处倚黄昏。”桨声灯影里,小桥流水边,可不是语文在漫步,为江南的烟雨平添了几许温柔。“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滚滚波涛中,浩浩大海上,可不是语文在倚天扬帆,于劈波斩浪间展露中华文明的浩瀚博大。语文,是动人心魄的。霓虹闪烁的上海滩上,语文带你探访一个又繁华又空洞的世界。那里有一个比烟花还寂寞的女子,扑闪扑闪着一双犀利敏锐的眼睛,跟你缓缓道出那动荡年代不凡的情愫。于是在张爱玲空灵的文字间,你看到了语文的长度,从很远的地方跨越时空而来,说一段令人涕下的故事,道一曲百转千回的歌。塞草连天的大漠里,语文引你见一位唤作蔡文姬的女子。“泪水和墨续汉史,秋风兰蕙化为茅。”舍夫弃子只因心系汉文化的传承大业,只因铭记自己是汉家的好女儿,于是便在黄沙中走上了艰难的归路。于《胡笳十八拍》中,你听到了语文的密度,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语文,是催人奋进的。我曾读余光中的文章,只看一句“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也要一直萦绕着这大地,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它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它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它做江湖”,便倏地落下泪来。祖国的伟大与崇高,在语文中体现;文人的爱国与执著,在语文中彰显。我曾在食指的《相信未来》中获取前进的动力,在毛泽东的《沁园春》中获取少年的豪情,在汪国真的诗篇里徜徉,从而明了:不须在意身后的寒风冷雨,只要认真向前,朝着目标前驱。语文就像是一首玲珑的五言诗,于平平仄仄之中给人以清新的意蕴;语文又像是一幅空灵的山水画,于点染勾勒中给人以深邃的感悟;语文更像是一泓清泉,在心灵的小池里注入源头活水,由此,天光云影共徘徊。浮泛在诗与爱与梦的泉流上,我侧耳聆听语文清越的声音,汩汩,汩汩……简评:这是一篇开始给出58分,后经过阅卷组专家共同阅读,最后判为满分的作文。文章确实无可挑剔。扣题恰当准确,立意明确显豁,题记醒目显旨。三块式的结构,不仅层次清楚,而且还构成一种自然的文意递进关系。引语丰瞻,记忆牢固;阅读丰富,感悟深刻。语言不仅顺畅、优美、精彩,而且大气、老到。开篇的“小池”与结尾的“泉流”扣合自然,首尾呼应,浑然天成。真不愧为状元之作。十三、借题发挥1.杂(2003年上海卷)2.(2006年安徽卷)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书本……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⑥不得抄袭。3.(2011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骚包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构思指导】 本则材料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048期的《十年影响力人物特刊》,原文标题为《袁隆平:到了100岁,我还是想在田里》。袁隆平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引导中国人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现在他虽然年已八旬,仍旧保持着对稻田的热爱,甘于寂寞,潜心科研,努力完成两大心愿:一是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据此,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材料中某些词句,如“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是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这一心愿的形象说法;“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象征着袁隆平希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一方面为世界人民造福,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价值,和国人共享这一伟大成果。所以,读过此文,或着近几年阅读过有关袁隆平的报道和文章的考生这一次将文思泉涌,这再一次凸显了福建高考语文的课外阅读导向。 不过,如果对袁隆平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思想政治、生物或地理课本里的知识上,那也不必气馁,因为这道作文的角度还是多元的,如理想与现实;平凡与伟大;转变就业、择业观念;从职业到事业;以感恩的心态面对工作;苦中作乐;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再苦再累也是一种幸福;学会从工作中寻找乐趣;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务实而精彩,等等。只要是从材料出发,只要能自圆其说,都能各得其所。 4.例文:从“教而优则仕”说开去湖南常德市一中杨智慧不知从何时起,孔老夫子“学而优则仕”的遗风穿越历史隧道,飘到了纯净的校园,“教而优则仕”也便成了教育界的一种时尚。但是,透过这热闹的时尚,我却读到了教育的悲凉。不必说中国“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也不必说“从政教师”的春风得意,更不必说校长们的“慧眼识英雄”,单说教师们的“孜孜求政’,就足以透出一丝淡淡的悲凉了。或许,有人要说,“教而优则仕”是定律,它成就了中国众多的名师,像于漪、魏书生、窦桂梅等。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但透过他们“从仕”的表象观察,就不难发现,他们的“从仕”都有着厚实的根基,那就是他们多年来在教育教学上的苦苦耕耘,默默收获。不然,他们的“从仕”何以立足?他们又何以成大器呢’这恰恰也是“教而优则仕”应该缓行的理由之一。“教而优则仕”应该缓行,“缓行”二字值得我们细细斟酌:“缓行”者,迟缓执行也。上海市建平中学启用该校语文学科名师程红兵担任校长,就是实践“缓行”的明智之举。“缓行”有时候可以演变为“不拘一格执行”。其实,魏书生、李镇西等的“教而优则仕”都是这样“缓行”的。这样“缓行”的好处在于积累“优”的厚度,使之发出更耀眼的光芒。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正是此理。“缓行”当然也不是一定得执行,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可以不执行的。我们工作的最佳境界应该是人尽其才,人尽其才的实质应该是扬长避短。我们的工作岗位要求每个人努力发掘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发挥最大的工作效能。因此,会教书的人愿否、当否、能否“从仕”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是我们在选拔学校行政干部时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每个被选拔教师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任何人都要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可盲目追风。在此,“教而优则仕”要真正实行必须具备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拒绝虚名、拒绝诱惑。拒绝虚名,拒绝诱惑,就是至少要脱离一点世俗,教师是塑造灵魂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脱离世俗似乎也是职业精神的需要。为此,“仕”不能作为“教而优”的目的和追求而存在,它至多只不过是“教而优”的结果。当然,“教而优则仕”也有优势。一名优秀的教师,势必有思想,有创见,敢想敢干,在学校管理中能一定程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他的教育理想。不过,现实的学校行政管理,琐事往往已经多于宏观规划了,人才的浪费现象也愈来愈明显。所以,在“教而优则仕”现象面前,我们要深思而慎取:当“仕”则“仕”,当“缓行”则“缓行”,当“不行”则“不行”。——发表于《上海教育》2005年第6期十四、辨明关系1.(2006年江苏卷)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还有人说……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2.(2007年四川卷)请以“一步与一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800字以上,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点拨】很显然,出题者的意图是为了让大家抒发表见解:一步与一生的关系,一步对一生的影响。进一步可以抽象为:小与大,扫一屋与扫天下……小节与大节等等问题了。当代作家柳青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我们也常说,一招走错,满盘皆输。整体说来,这个题目人人都能有话可说,但很难写出新意,写出深度,原因在于中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都还不够深刻。但如果注重真实体验,情感真实,结合平时积累,从自身经历,曾经对自己影响甚大的某些选择取材,出彩也不是不可能。3.例文(2006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人与路小时候,路是一条羊肠小道,你在这头,我在那头。还记得么?那时的我,小小的,瘦瘦的,你从我妈手中接过我说:“这孩子,瘦成这样难养呕!”于是,你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给我买奶粉,买糖葫芦。渐渐地,我胖了,会走路了,一张小嘴甚是乖巧,一有空就跟在你后面,一个劲地叫“奶奶、奶奶”。而你却瘦了,村上人见了说:“老太婆怎么这么瘦啊?”你笑呵呵地抚摸着我的脑袋说:“千金才买老来瘦啊!”每到周末,你牵着我的手,走过那条羊肠小道来到村口等我妈来接,把我“归还”后你折身就走;奈不住我一再对你的呼唤,在小道的尽头,你转身再朝我挥挥手。我模糊地看到,你用袖子使劲地擦着自己的脸。那条羊肠小道,如今已铺上水泥了罢?那些你踩过的脚印,早已不在了。可是,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再大些,路是一电话线,你在家里,我在远方。54\n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杨智慧版权所有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就像鹰要成为翱翔苍穹的使者,就必须离开母亲的怀抱,用双翅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蓝天,——我离开了家,去远方念书,独自一人。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和你早就准备好的大袋水果,还有更沉的,是你的千叮咛万嘱咐。身处异地,成绩的不理想,以及同学关系的难处,让我屡次垂泪。于是打电话给你,向你倾诉,你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洗涤着我浮躁的、不安的心灵。慢慢的,我适应了环境,也很少想起你。偶尔打电话给你,听你用高兴而微颤的声音,叫我注意身体云云。我呢,总是用不在乎的口气应和着,老忘了提醒你不要吃热过几遍的菜。我知道,你一直在攒钱,为我。我听到你对隔壁的李婶说过:“俺孙子聪明着,俺现在多攒点钱,供她上大学!”那根电话线,也许是天下最“窄”的路吧,可它却承载着天下最阔大的爱。后来啊,路是一张张冥币,你在天上,我在地上。你说,你要等我回来再走,可是你忍了三天三夜,念叨了一个礼拜,我还是没回来。看到你时,你那双在田间耕作了半个世纪的手凉了。我问自己,上哪找你?唯有借着这些冥币,让它们为我铺一条“心路”,寄托我的深情,问候天堂里的你……三课时作文训练:题目: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炫”是一个使用率颇高的字,常见词语有“炫耀”“炫丽”“炫目”“炫示”“炫色”“炫名”“炫视”等。近日百度新闻有“郭美美炫富事件”“威廉王子炫技”“广州掀炫音风潮”“电池不给力的手机再炫有何用”“××中学举办‘知党恩、爱校园、炫人生“师生摄影作品展”“揭秘动物世界的绝对隐私——公熊猫如何炫威猛”……对于这个字眼,你有哪些联想和感悟呢?请以“炫”为题作文。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2.请以“不一样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