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45 KB
  • 2022-08-17 发布

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人教版

  • 5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苟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与方法:适度引入古代屮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I専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2.难点: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三、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口孔子创立儒家至今,儒家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思想与孔孟时代的儒家已是差别很大了。要想了解原始儒家(孔孟荀)的思想的原貌,我们要尽量阅读原始文献资料,所以讲课中涉及很多这方面的史料。学习屮我们还要注意孔孟荀思想的界同,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早期儒家思想的一个积极方面是它的民本思想(这一点与后世儒家有较大区别),通过学习民本思想,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教学过程中尽量调动学生己知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教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提问:默读单元引言:屮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什么思想?学生:儒家思想。教师: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形成在什么时候?学生:春秋战国时期。教师: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界出现了一个什么局面?学生:〃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对!而儒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家。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围绕"百家争鸣〃,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以便学生讨论分析:1、理解概念?学生先回答后,教师通过投影解释(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2)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2、社会原因?\n教师:〃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难?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提示: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和文化等方面介绍学生:讨论。借助于教材教师:投影归纳以下儿点: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第一,经济上,井m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m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第三,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人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第四,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教师小结,要学生明确:一定是思想观念是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是密不可分的。3、主要派别代表:(教师投影头像插图,学生列举学生)教师春秋战国,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学派很多:三教九流~一-一。其屮影响较大的有学生列举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O法家商鞅、韩非等。4、历史影响教师:这些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派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展示稷下学宫图片,说明稷下学宫形成了先秦百家争鸣的高峰。请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有何重大影响?学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徳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教师: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來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二、孔子和早期儒学教师:你对孔子知多少?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无人不晓。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向学生展示几幅有关孔子的图片,简要介绍孔子生平,极其孔子的地位和影响。1、孔子的思想教师:《论语•为政》屮孔子总结自己一生的一段话:〃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请学生解释,然后教师再做总结,这段话其实反映了孔子一生精神修养的历程。象这样反映孔子思想和精神的\n言论我们熟悉的也非常之多?学生:背诵0教师:《论语》屮所有孔子言论反映的孔子的思想学生:列举(1)思想核心一〃仁〃。在《论语》一书中,〃仁〃字的出现达一百多次,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仁是解决人际关系的学说,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为仁〃;仁与礼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仁是人的内在本质,是修己爱人的自觉性,强调人与社会的和同;礼是社会对人的外在约束。〃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來爱护民众的精神,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孔子的民本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的这一思想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2)在政治思想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也体现了民本思想。从孔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孔子试图从道徳上根本解决社会问题、政治问题,解决人的灵魂问题,这使儒家思想有了一些宗教色彩。(3)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论述他的教育对象时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也就是说,只要是主动亲自带着干肉到我这里来登门求教,就表示有尊师重道Z意,我就没有理市不把我的知识和学问传授给你。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制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步。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尤其是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运动,壮大了士阶层的队伍,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据说〃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看司马迁对孔子的评论:〃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屮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再看孔庙、孔府、孔林的一些图片,体会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教师: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并在适应时代要求的情况下有所创新,为儒学的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孟子的思想学生:归纳,教师投影明确。(1)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并提出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是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2)伦理观上: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虽然人性本善,但也必须通过后天学习存养善端,使其不断扩充完善,否则会丧失善端。3、荀子的思想教师: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荀子主要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对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兼容并包,故能集大成。学生归纳,教师投影确认。\n(1)政治思想: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他所提出的〃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从道不从君。〃等观点,都可见诸于孔孟的思想学说。(2)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3)在人性论方面,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说:人饿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疲劳了便喜休息;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乐意干;爱听好听的声音,爱看好看的颜色。顺着这些天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因此人性本是恶的。虽然和孟子观点截然相反,却和孟子一样主张后天学习,通过学习成贤成圣,〃涂之人可以为禹〃,可谓殊途同归。讲完荀子的思想,可以列表让学生比较孔孟荀思想上的异同,加深学生的理解。三、道家、法家和墨家教师:提示学生看书,以表格形式归纳总结。不作重点解释。本课小结:从春秋至战国末年,历史经历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课堂巩固:一、本课测评:1.〃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是什么?2.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学思之窗和学习延伸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认识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的价值2、过程与方法: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重点难点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教师: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即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政治所服务。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请问:1、适应春秋战国到秦统治时期:法家〃法治〃,秦始皇统一中国〃焚书坑儒〃\n2、汉初:道家〃无为而治〃(原因、措施、结果)3、大家想想儒家思想自产生到西汉初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战国后期,蔚然大宗一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概念解释?2、为什么?背景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汉武帝时期己经进入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是仍然存在几点隐患:①南北边境不宁②王国威胁中央③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激化。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汉武帝发掘了一批治国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董仲舒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1、董仲舒的历史地位、生平及贡献(打出幻灯片,利用教材【历史纵横】所给的材料,简单介绍董仲舒其人,让学生从董仲舒的成长历程悟出〃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董仲舒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董仲舒是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期,董仲舒得到了〃专精于述古〃的声誉,当上了〃博士〃。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特点董仲舒的贡献在于他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3、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重要内容①针对屮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董仲舒应诏上《天人三策》中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认为现在国家统一,但学派纷呈,各执一见,思想无法统一。主张儒家六经之外的各家学术,都应当罢黜,以保证国家统治的安宇一致。以适合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形成封建大一统局面的需要。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在过去,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帝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了。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董仲舒正是提供了这种理论的支撐。王者受命于天,并不是一个新理论。在《书经》里,己经有这个思想。孟子把它说得更清楚。董仲舒则更具体地把它纳入了自己的天人一体论。董仲舒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了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在此之前,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称为〃三纲〃。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体系。他认为道德是〃天意〃、〃天志〃的表现,〃君臣父子夫妇Z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为此,他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徳标准,即三纲五常。\n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纲常就用以泛指道德和道德规范。人的自然发展应当依循道德规范的方向,而这是文化和文明的主耍内涵。他大力提倡孝道,认为孝是天经地义。讨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得?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i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i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③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问: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说:"今子大夫既已著大道之极,陈治乱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复之。〃②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扩大了官员的队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成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给后世封建王朝在用人方式方法上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③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这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其必然对整个社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汉武帝的这三点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的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中国古代封建教育,最初是私人教育。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就是师徒相传,而真正由国家开办教育始于汉武帝。所以汉武帝在推动封建教育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2、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请同学结合西汉的儒学教育状况谈谈为什么儒家思想能够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①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其中《诗》就是《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书》就是《尚书》,是我国古代商贾文献资料汇编;《礼》就是《周礼》,周代的典章制度,道德规范;《易》就是《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的著作;《春秋》,是孔子以鲁国历史为主线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汉武帝还立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博士〃。挑选〃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为博士,负责传授学问,设置经学博士7人。这是西汉大力弘扬儒学最切实际的举措。②兴办太学,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前124年,汉武帝为了培养官吏,统一人们的思想,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定太学以教救国〃,在长安兴办人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相当于今天大学的专科),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每年考试一次。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官。太学,是屮国历史上董仲舒第一个创办的第一所大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正规大学。太学是官办\n的最髙学府。起初,太学有经学博士7人和博士子弟50人,后来太学生发展到3000人。东汉时期更达到三万余人。可以说,太学不但是中国第一个官办最高学府,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官方创办的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宗旨的高等学府。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时代为官的规矩,使得非贵族家庭子弟也可以凭太学资格入仕。至此,儒学的地位大大提高,与之对应的是,春秋战国以來的风云一时的诸子百家学说渐渐沉寂无闻。①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汉武帝下令全国郡县设置学校,这一措施真正使得儒学在民间光大,处于独尊地位。汉武帝还鼓励学者从事私家的儒学教育,为弘扬儒学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3、独尊儒术的结果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小结:春秋战国一秦一汉初一(西汉后期)汉武帝以后课堂巩固:本课测评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引入: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形成一发展为大宗一〃焚书坑儒〃一复苏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隋唐时:儒、佛、道三足鼎立教师: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教师学生代表含义二、程朱理学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就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归纳简析:程颍、程颐、朱熹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主要内涵: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理而后物。2、〃人伦者,天理也〃。3、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4、〃存天理,灭人欲〃5、〃格物致知〃评价: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n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世影响深远,甚至外传,在日韩形成〃朱子学〃。程朱理学有科学和不科学两面,应正确对待。教师:就理学的评价结合知识延伸趁热打铁进行分析:进行一场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儿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宋明理学的利弊》)(1)科学或可収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不科学或不可収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因循守旧的观念;④重利轻义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三、陆王心学:教师提示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心学:代表:陆九渊、王阳明主要内涵: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都在心中。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2、〃心无外物,心外无理〃。3、〃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探究: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同:程朱理学和王的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异:认为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在心外;而王的心学认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在心中;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2、过程与方法:结合必修1和必修2专题,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n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教学方法:探究法,比较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离经叛道〃的李贽:1、介绍李贽其人(学生介绍)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箸作被列为禁书。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李贽的生活经历三步:年少时的求学经历,屮年时的做官经历,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经历。而前两点经历都直接影响着李贽〃离经叛道〃性格的形成C2、〃离经叛道〃指的是什么?(1)李贽代表作(启发学生认识):教材通过插图來提示李贽的代表作及书名由來。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李贽认为将來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Z是非〃,只能〃藏Z后世〃的缘故。(2)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在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原始材料的基础上,笫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帰伪。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來人们对孔子的迷信。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Z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同时他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3、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二、三大进步思想家1、思想及作用。教师提示:出示表格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完成2、问题探究一:共同的生活背景:(1)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2)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3)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箸书立说的类似经历。问题探究二: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生活在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问题探究三: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3)高度强化的专制屮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本课测评1.列举明清思想家\n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有哪些?综合:儒家思想的发展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课标要求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理解古代希胎智者学派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关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2、识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徳〃这一观点过程与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难点:哲学观点教学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这些思想对后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一、单元引言简析:1、标题引出〃人文主义〃概念,展示〃蒙娜丽莎〃油画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明确人文主义: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狭义地说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2、起源于何时,如何发展的?学生阅读引言,分层。教师明确:起源于古希腊:由敬畏〃神〃到关注〃人〃发展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注重人性,宣扬人性的力量,形成人文主义思潮进一步发展于〃启蒙运动〃: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引入:师生谈话。1、人文主义思潮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2、由古代希腊你能联想到什么?希腊神话。出示宙斯像3、说明什么?\n一方面说明古代希腊人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反映了人们对神的敬畏与崇拜,表达了人们借助神话解释疑惑的愿望。于是有了许许多多动听的神话故事。另一方面我们所熟悉的希腊神话故事中人物都已人格化,宙斯神像的人格化折射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在此基础上,导出古代希腊——欧洲文明的中心,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这一结论。新课一、智者学派师生对话1、首先由敬畏〃神〃一关注〃人〃的学派是?智者学派:(1)产生时间:公元前5世纪(2)代表人物:普罗泰戈(3)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如何解释这一命题学生解释(4)意义: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古代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怎样生活才算幸福?以人的需求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在一种共同的习俗和法律下,实现人的价值与尊严,大家公平、自由地生活。(6)明显局限:忽视道徳故事:不明确的是非观二、苏格拉底2、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古希腊人哲学家特别关注道德的作用。(1)人物:苏格拉底(2)主要观点:〃美徳即是知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3)意义:崇尚真、善、美。鼓舞人们追求整理和知识。对西方哲学和科学教育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扛起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大旗,倡导自然人性观、和谐发展观和个性解放的理论,喊出〃知识就是力量〃苏格拉底心目中完美的人应具备什么必要的素质?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即:智慧、正义、勇敢、节制、知识丰富等。他自身为成为这样的完美的人而努力。补:苏格拉底的妻子(4)局限:知识的内涵:片面狭隘。比如:美徳与知识的关系不一定成正比。〃雅典的牛虻〃自居。苏格拉底以他的悲剧性的生命终结阐释了他的观点。苏格拉底之死。(5)孔子与苏格拉底时代、外貌、思想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西方哲学的奠基者)1、简单介绍柏拉图《理想国》2、亚里斯多德:所有学科都精通,极有智慧的人。希腊人的百科全书3、他们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和学术贡献是什么?四、产生的背景:古代希腊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发展、人的地位的提高等\n小结:表格归纳。观点意义局限智者学派(普罗泰格)苏格拉底柏拉图业里斯多徳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础知识2、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马丁•路德的观点。3、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对比分析和课堂讨论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重点和重点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徳意志的宗教改革。2、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师生共同赏析图片《雅典学院》。《雅典学院》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并以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描写了古希腊以来50多个各方面的著名学者,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手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以他们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有一些还是当吋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动态,都统一在为探求真理而自由争辩的崇高主题\n之中,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的创造力,同时反映了人们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在此基础上,提问:(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教师讲解: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吋代。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简要介绍基督教的精神统治。在基籽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图片《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胎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可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新课学习: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一文艺复兴的背景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必要前提。(1)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引导学生回顾明清时期,屮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及表现。然后提出〃意大利又具备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呢?“,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分析,教师同时提供中世纪欧洲贸易路线图供学生参考。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政治环境、地理位置和统治者的政策几个方面思考。意大利各城市国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釆取了一些重商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正是催生资本主义的必要因素。你从意大利早期银行图和美第奇家族住宅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有人说,美第奇家族是文艺复兴的〃幕后导演〃,你是怎样认识的?以便加深学生对意大利经济繁荣和弘扬文化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以佛罗伦萨城市国家的繁荣为例进一步说明: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此外,可以指出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最后,从政策、政治环境、地理位置等方面简要总结。(2)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变化。理清思路。从经济发展对阶级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一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让学生认识其对文艺复兴的影响。资产阶级的理想面对着怎样的现实?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來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來一次大的解放运动。补充指出,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之后,西北欧、徳意志的一些城市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学生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有一个总的认识,并为由徳意志开始的欧洲宗教改革的讲述做好铺垫。二:”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教材从兴起的原因、性质、指导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扩展及积极意义等几个方面讲述了这场运动。(1)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及实质。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它具备了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教师对其物质环境和人才环境作简要的补充说明。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地,这绝非偶然,因为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于此,并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來,先进知识分子顺应资产阶级的要求,进而提出一系列符合其利益和要求的思想主张。这是其前提条件。不仅如此,意大利还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14、15世纪的意大利处在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经济上呈现出繁荣景象,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其次,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多的\n博学才子。可引用佛罗伦萨美第奇的话:〃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另外,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境内保留许多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典籍。各城市与拜占廷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拜占廷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胎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成风。〃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建议教学时针对〃复兴〃一词展开讨论。并明确指出英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下面的教学中,还可以就古希腊的人文思想与人文主义加以对比。进一步讨论文艺复兴真的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吗?让学生从背景、内容和性质等方面对比,得出文艺复兴实质的结论。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1)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对人文主义核心思想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其实质。可由学生与宗教神学的观点对比分析。教师进行总结: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等级观念——自由平等;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最好列表由学生填写。也可以由学生先阅读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然后归纳出〃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衿学和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以此出发,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主张发挥人们的创造力,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而伯蒂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及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总之,人文主义就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2)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该部分可由学生阅读,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如:(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你能说出其中一部作品的大致内容吗?(2)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这一思想的?(3)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14世纪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16世纪进入全盛时期。教材从文学和艺术两方面展开叙述,建议重点分析其人文内涵。〃文学三杰〃往往利用古代文学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成分与中世纪的来世观念作斗争。薄伽丘(1313-1375)在其名著《十日谈》中,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体现了作者反对教会禁欲、高扬人性的思想。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纵横】,通过《十日谈》屮的一个故事了解《十日谈》是如何讥讽教会的?这在当时有什么意义?但丁的《神曲》充满着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谴责,对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的歌颂,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恩格斯称他为〃新吋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彼特拉克在《歌集》中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在艺术领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艺术大师们改变中世纪绘画简单呆板的宗教风格,创造出具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把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方法结合起来。对绘画作品注意结合图片进行说明,并讨论人文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4)文艺复兴的传播及意义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市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可简要指出其成就: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等艺术大师的成就;〃日心说〃等自然科学成就。\n关于文艺复兴的影响,应提示学生结合前面背景、核心思想和内容进行分析。就科学方面稍加提醒。文艺复兴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口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來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教学中,可结合前面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注意史论结合,如可以联系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事件认识其思想解放的作用。三、"宗教改革〃。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一种形式是文艺复兴,另-种形式是宗教改革。(1)宗教改革的背景。由文艺复兴的影响导入,引导学生从思想、政治、经济三个方面了解宗教改革的大背景,进一步分析这场运动的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宗教改革发轲于德意志的背景。首先,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其次,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徳意志的压榨。这一部分可以适当补充,以使学生对马丁郵徳的宗教改革思想加深了解。16世纪,天主教会与人们矛盾的加深,一方面反映了教会的口趋腐败,更重要的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高涨。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天主教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出现于徳意志而非一路领先的意大利?明确徳意志的国情,突出徳意志的分裂状态即可。16世纪的德意志在名义上是〃神圣罗马帝国〃,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视为〃教皇的奶牛〃,因此,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2)马丁・路徳及宗教改革的兴起。本段教材主要指出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兴起及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的突出表现。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回放】中关于《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从内容、提出的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岀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揭示教皇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同吋,对马丁•路徳同罗马教皇坚持斗争的图片加以渲染,歌颂捍卫自己信仰的坚强意志,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重点是让学生归纳并理解马丁•路德的主张。第一,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第二,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第三,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第四,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徳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最后可以总结马丁•路徳观点的核心是〃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其观点为什么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路德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3)宗教改革的扩展及意义。马丁•路徳的教义在北部和中部徳国迅速传播,形成了路徳教派,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新教反映的是新兴资产阶级或民族国家的利益。可以联系现实,让学生解释当今西方各国的宗教信仰状况。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其影响\n可从三个方面说明:首先,因而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彫响。其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小结首先理清三目之间的关系,然后重点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由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讨论解决。(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两者还存在不同点。(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习题反馈:见课件和评价手册教学后记:第7课启蒙运动的兴起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2、识记启蒙运动相关的基础知识3、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2、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3、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界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重点和难点1、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2、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等教学过程导入:本课的引言是由文字和图画两部分组成的。文字内容着重指出了在18世纪的法国,人们开始摆脱政府和教会的禁令,对现实社会一切现象表示质疑,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见解,开始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分析问题。图画则形彖地补充了文字内容。引导学生浏览图画,配合阅读文字内容,解决两个问题:1.从图画屮可以提取哪些信息?2.说明什么问题?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一、〃理性时代的到來〃一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从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的发展、法国社会的现状四个方面分析了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1.理性时代的到来不是偶然的。从17世纪的欧洲发生的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理性时代到来的条件。首先,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17、18世纪西欧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国王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这一变化引起了欧洲国家的广泛注意。为了推翻封建〃旧制度〃,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便是在这个要求下产生的。其次,启蒙运动之发生,也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17、18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因为启蒙思想家在许多方面是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的。如笛卡尔认为认识世界和取得知识的唯一方法是数学推理,培根则提出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这二人的\n观点打破了束缚人们头脑的中世纪经院哲学枷锁,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之风随之盛行起来;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则是在这一风气影响下最伟大的发现,它一下子揭开了宇宙的面纱,把它的秘密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牛顿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宇宙的法则,这个法则既支配了整个宇宙,也支配了最微小的物体。这样一來,自然界就成为一架按照口然法则运行的庞大的机械装置,这一架机械装置可以靠观察、实验、测量及计算被人们所认识。由此类推,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和社会的永恒法则。到18世纪上半期,自然科学研究在物理学、植物学、地理学等领域内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就,使得很多人相信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才出现了启蒙运动。这场运动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又向前深入发展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它的内容和影响都大大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1.启蒙运动的核心、主要内容、性质。核心:理性主义。阐释理性主义的含义:所谓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这里涉及了一个思考什么(人的权利)、怎样思考(科学的方法)的问题。说到底是资产阶级要求民主、自由、平等。他们把理性主义变成了一面反封建的旗帜,主张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标准。凡是违背理性的,都应予以打倒。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启蒙运动的内容。"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可见,这种思想完全是针对〃中世纪只知道的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1页)而提出的,而"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401页)所以启蒙思想家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剥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资产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2.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3.启蒙运动的概况。补充说明:启蒙运动于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国卓越的启蒙思想家有伏尔泰、孟徳斯鸠、卢梭等人,另外还有百科全书派。他们的思想主张对法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目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提出问题:法国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哪些人?他们各自的主张是什么?有何异同点?教学建议:教师可以采编一些有关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影响、文字资料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家主张的进步性所在。学习他们为追求真理而不畏艰难的精神。列表归纳:关于〃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该表格内容:时期国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兴起时期英国霍布斯人们按社会契约建立国家(教师补充)洛克提出分权思想,赞成君主立宪制(补充)高潮时期法国伏尔泰希望通过〃开明〃君主的改革过渡到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提出了三权分立原则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n扩展时期康德主张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反对暴力革命三、"启蒙运动的扩展〃。启蒙运动从法国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启蒙运动的发展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建议教师用师生讨论、学生主讲的方法,完成本目的教学。1•启蒙思想的扩展: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许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康徳是徳意志著名的哲学家。他继承和弘扬了法国的启蒙思想,主张主权在民,相信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反对贵族世袭制度,对法国革命表示同悄,但又认为法王路易十六被处死刑是〃7k世莫赎之罪〃。2.启蒙运动的影响。教材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第一,从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来看,启蒙运动所批判和主张的内容,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第二,启蒙运动的实际指导意义: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启蒙运动对欧洲其他国家和美洲的影响,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同时,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鼓舞人民拿起武器,争取独立。第三,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彫响,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知识联系:采用教材插图以及中国近代史上册教材插图《严复和他的主要译著》一图制成幻灯片,指出译著屮的《法意》就是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以此加深学生对启蒙思想影响的认识。小结: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每位思想家的主张及特点:思想家主张相似点伏尔泰由开明君主制过渡到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都反对君主专制,否定教权主义,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孟徳斯鸠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卢梭侣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民主共和制习题反馈:见课件和评价手册教学后记: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n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教学方法列表的方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1、学生阅读单元引言2、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和文明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最当之无愧的应当是?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发现:(1)罗伯特・k・g•坦普尔称中国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2)屮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走在世界前列。英科技史学者李约瑟:〃屮国在公元3世纪带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3)西欧有一名谚:〃屮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的手。〃一屮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4)外国学者曾经感慨:〃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然而却鲜为人知.〃新课:一、四大发明(以问题层层推进)问题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学生列举。学生表述后教师投影两汉(蔡伦)军事始于唐末北宋毕升北宋时应用于航海问题2、简述四大发明的经过发明简单过程教师课件投影造纸术、图片火药、图片活字印刷术、图片指南针、图片问题3、四大发明的意义(1)这些凝聚着古代中国人民无穷智慧的发明和发现,先后经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极大地促进这些地区生产力的发展。(2)学思之窗:(3)学生分析讨论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参考37页)(4)教师总结:加速了西欧各国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形态到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飞跃。西\n欧的发展遥遥领先于世界,从而奠定了它在近代世界史的中心地位,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火车头。问题4、利用资料分析探究,16〜18世纪西欧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变化是四大发明重大影响的关键性因素。用历史比较的方法思考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欧发展命运不同的原因。(1995年全国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収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來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请回答:(1)从材料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辨别方向的功能?(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1)战国。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4)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坏境。二、其他科学技术成就(以学生设计古代科技成果图表)1、教师给出表格:古代中国的其他科技成果门类成果数学《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算筹和算盘推动古代计算的发展天文留下了世界上最早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慧星的记录编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历法农学《夏小正》、〃殷历〃。《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早3百年,对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很大。古代成就卓箸的四大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医学西汉编订《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万世宝典〃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2、教师提问,请同学对重点成就作简单介绍,适当补充史料配以图片和投影(超连接)小结:\n1、总结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并归纳处于世界之最的成就。(在表格中划出来)(1)四大发明(2)《九章算术》(3)留下了世界上最早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慧星的记录编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4)《授时历》比现行公历早3百年。2、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哪些贡献?四大发明的影响3、古代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为什么16世纪以后,中国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落后?(可作为学生课后的探究题)或提问:师生共同分析李约瑟难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作出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在近代中国发生?*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屮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与人才;*科技本身存在重实用性而少理论探讨;*重文轻技和封建迷信思想的阻碍。*教学后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吋期的文学特色;(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教学重难点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n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文史联系比较、情景创设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开门见山1、教师设问:有了人类就有人类的劳动、人类的情感,逐步就产生了表达人们劳动、生活和思想情感的文学。中国文化源源流长,文学更是辉煌灿烂。同学知道口古以来我国文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2、学生列举:先秦诗经、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新课:一、《诗经》教师1、欣赏一段诗经名句引入。出自哪里关关雎鸠,在河Z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徳的,正是我的好伴侣。)学生答1:《诗经》。学生再列举熟悉的诗经句子。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兼葭》(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彼釆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釆葛》(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已学习过的内容《伐檀》、《七月》或《硕鼠》教师2:分析《诗经》的简单概况、特点和价值。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孔子整理编定。特点: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现实主义)价值: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注意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二、《离骚》教师1、欣赏《离骚》名句,谁人所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生:简介屈原教师2、分析《离骚》概况、特点和价值\n概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所作。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又称〃骚体《离骚》是楚词代表作,抒情长诗。特点:楚言楚地(楚辞体);句子参差不齐;浪漫主义色彩。价值:是抒情长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人民的热爱。教师小结:《诗经》、楚辞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影响已突破文学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清人赵翼《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学史上,人们常以〃风〃〃骚〃并举。〃风〃指《诗经》,〃骚〃指楚辞。三、汉赋(1)汉赋教师1、汉朝时,楚辞盛行。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了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一赋。什么是赋,有什么特点?著名的佳作是什么?学生,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的,内容丰富,气势恢宏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张衡的《二京赋》四、唐诗1、教师:在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尤其是屮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当数一唐朝。英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如下归纳: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2、成就:初唐:王勃、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盛唐: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中唐:白居易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小李杜〃)〃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3、唐诗名句欣赏。学生各说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教师补充。4、价值:黄金、辉煌、灿烂,源源流长。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五、宋词唐代诗歌繁荣,同时还出现了诗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抒发感情。这就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1、宋词繁荣原因:教师补充(歌曲《明月儿时有》导入)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n2、成就: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豪放派:苏轼、辛弃疾陆游不仅是大诗人,而留下了很多的词篇,其词作品既有豪放的佳作,也有婉约的名篇。3、名句欣赏学生背诵(教师补充李煜《虞美人》)4、特点: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抒发感情。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六、元曲。教师:唐诗、宋词,元代就是曲了。1、什么是元曲?特点?成就最高的是?《窦娥冤》关汉卿、马致远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可介绍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冤》,高中语文教材也节选有英屮的片段。七、明清小说教师:唐诗、宋词,元曲。最后就是明清小说1、教师:下列是介绍明清小说的文字,请列举其作晶: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2、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3、产生的背景:(1)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3)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小结:先归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几种文学形式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再要求学生将本课内容概括为〃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应包括历史吋期、文学体裁及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习题反馈:见课件和评价手册教学后记:笫4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教学目标\n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汉字、书画的发展演变脉络2.理解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教学过程导入:[课件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图案]教师提问:北京奥运会为什么釆取这样的设计图案?学生讨论。教师指出:这是奥运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的引入。汉字是表意文字,是象征性的符号体系。汉字屮的一笔一划,充满者对生活气氛的烘托和对生命意义的隐喻。由此引入新课。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的起源汉字源远流长。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2、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教师可以一边介绍,一边借助课件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图片欣赏对比的方法给学生以直观印象。3、书法艺术发展的两个阶段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它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口觉阶段。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口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4、书法艺术(1)、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发展:①始于东汉。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初唐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结合课件展示楷书名家的代表作。(2)、草书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虽难于辨识,实用性不大,却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发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岀。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n(3)、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发展: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变,书体完全成熟。代表作:王羲之等。二、笔墨丹青中国画三、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教师:什么是中国画?特点?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其绘画形式、艺术风格、表现技法都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1、远古的绘画艺术起源: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代表作:彩陶画《鹳鱼石斧图》。2、战国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代表作:战国楚国帛画《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以线条勾画物象,构图简洁而有序,平面感和装饰性极强,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出完美的意境,反映出画家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它们虽然不能叫卷轴画,但可以窥见当时的绘画水平,这时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绘画艺术的提高。此时人物肖像画是主要的创作主题。顾恺Z〃传神写照〃理论提岀,要求绘画作品应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这和后来的绘画理论家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对当时绘画风格有很大的影响,也为中国画重气韵的特点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发展到晋、南北朝,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代表作: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4、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來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中国的绘画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的。从唐朝开始,由于是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再加上唐诗的伟大成就和影响,绘画重情趣求意境,追求一种〃画屮有诗〃的意境,希望通过绘画来表达一种心境。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抒情性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文人画从此兴起。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开创了新纪元。唐代在隋代承前启后过渡的基础上,获得了全面的发展。代表作: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盛唐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5、两宋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这些因素,使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中期出现了以水墨写意为主体的文人画,讲求诗书画统一,注重笔墨情趣,是富有生命力的画派新支。体备众法,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是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特点。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n代表作: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它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的景象,作品充分展示了画家的写实功力,河流、物舍、舟船、城关、人群、虹桥、楼观、店铺、市街、驼队,等等,一切物象都刻画得入微传神。6、元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特点: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这一时期文人画开始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所以适合于表现文人画家意识的山水画和枯木竹石、梅、兰以及墨笔花鸟大量涌现,人物故事画的相对减少。随着文人画的繁荣,绘画作品中诗、书、画进一步密切结合而且成为普遍的风尚。这加强了中国画的文学趣味,更好地体现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同时,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中,特别强调了笔墨技巧的运用,讲究绘画作品要具书法韵味,将书法融入画法之中,在笔墨技巧上起了新的变化,使水墨写意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要求绘画体现书法性用笔,反对刻意求工、求似,主张神似,逸为上。追求作品的古意和〃士气〃,重视画家主观意兴和思想感情抒发。中国画在明代产生了许多流派,各派又在创作和理论上自成体系。清代的绘画艺术,继续着元明以來的趋势,文人画日益占据画坛主流,山水画的创作以及水墨写意画盛行。更多的画家在文人画创作思想影响下,追求笔墨情趣,很多画家钟爱梅、兰、竹、菊等题材和泼墨大写意手法,他们的艺术对近现代花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代表作: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三、京剧的出现1、京剧的形成清代开始,地方戏曲日趋繁盛,一批大型地方戏曲趋于定型和成熟。这些地方戏曲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风格。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在安徽一带很有名气的"三庆〃徽戏班,来到北京演出。徽戏在北京经常和其他剧种同台演出,注意吸收和借鉴他们的长处。尤其是与以唱二黄调和西皮调为主的汉戏的合演,逐渐形成了二黄与西皮的合流,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后来徽剧又吸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逐渐形成以〃皮黄〃为主要声腔的京剧。到1840年左右,京剧的唱腔、念白、剧本和表演已经成熟,尤其是出现了以演〃京戏〃为主的--批演员,他们不再以徽戏、汉戏为名,而以演〃京戏〃自居。从此,诞生了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2、京剧的发展早期的京剧以迷人的唱腔、丰富的剧目、精彩的表演和京腔京味吸引了观众,使京城出现了京剧热。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经被京城市民承认,成为人们最喜爱的舞台艺术。并涌现出著名的〃同光十三绝〃。3、京剧走向世界4、京剧表演特色①京胡、二胡、笛子、喷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②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③唱、念、做、打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④表演有程式性和虚拟性,虚实结合,形神兼备。拓展:中国文人画的精髓在于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宋代画院考试中曾出现过以下题目:踏花归去马蹄香、竹锁桥边卖洒家、嫩绿枝头红一点。结合文人画追求意境的特点,请你来构思,什么样的画面设计在当时会获得考试的好名次?戏曲欣赏在介绍完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可选取中国各地著名的戏曲剧种进行播放,指导学生进行欣赏,展现艺术本身的魅力,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n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等物理学家对物理学发展所作出的重大成就。2、理解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3、探究经典力学体系的特点,比较相对论、量子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回忆初中物理知识来促进本课的学习2、通过学生预习(围绕4个物理学家,自制小课件)、课堂展示本课主要内容,促进同学的互相学习。教师给予必要的补充。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真理需要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科学理论在不断完善、创新,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重点难点:1、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2、不同阶段物理学之间的关系,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教学方法:学生自制课件展示,教师点拨。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材过程设计:导课:教师展示四位物理学家的有关图片。新课学习:一、学生逐一介绍。围绕以下几点:1、生平2、物理成果3、成果影响4、追求科学、坚持真理的精神。二、教师适当的补充和小结。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把握本课中从学历史角度对物理学的理解1、四位物理学家之间的关系2、强调物理学家的追求科学、坚持真理的精神。三、综合物理学家主要贡献地位和意义当堂巩固:19世纪末,物理学的研究一方面深入到物质内部的微观世界,放射线和原子被发现,另一方面扩展到整个宇宙•随着光学等学科的深入发展,人们对在光速或接近光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的研究,也超出了经典物理学的范围•物理学被称Z为〃晴空上漂浮着两朵乌云〃的两个无法解释的难题,,使得经典物理学赖以建立的绝对时空观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请完成:1、经典物理学的基础是什么?这一基础是建立在什么理论上的?它所适用的范围主要是什么?\n2、19世纪末,物理学的发展对经典物理学提出了怎样的挑战?3、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取得的两项最重大成就是什么?他们与经典物理学的关系是什么?教后感:笫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2、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生物学领域发生重大转折,取得革命性进展的原因;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对社会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彫响。二、过程与方法:联系宗教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和时代背景去分析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观点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联系生物所学内容去归纳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家的顽强探索和不懈努力赢得了科学的进步,科学的进步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点难点: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进化论思想内容和影响。教学方法:联系比较法、谈话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导课:教师首先采用谈话法询问学生关于生命起源方面的知识大家知道多少?然后向学生介绍除〃神创论〃外生命起源的英它观点:〃天外胚种论〃即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天外飞来的;”自然发生说〃即地球上的生命亘古就有:〃化学起源说〃即生命的起源是通过化学途径实现的等。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新课:一、〃谁是万物的创造者〃学生:本子目引导学生回忆文艺复兴的背景由学生讨论后介绍:1、进化论诞生之前,世界各种文化对生命起源的共同认识——神创说,基督教世界的上帝创世说及由此而形成的基督教神学的精神独裁。2、着力引导学生从生产力落后,生物知识缺乏;统治阶级的需要,愚民政策和精神独裁等方面分析造成神创说长期流行的原因。教师:1、适当引用《圣经》中的有关故事来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1、教师通过17世纪以后细胞学的确立简单分析帮助学生过渡到拉马克的早期进化论。2、通过图片等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生命科学研究开始的背景。3、通过图片分析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三、达尔文与进化论1、由学生重点介绍达尔文2、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重点强化木课的重点(1)通过阅读课本归纳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原则。(2)进化论在19世纪产生的历史条件(3)进化论的巨大影响〃生物领域的牛顿〃\n(3)生物进化论的历史意义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一样,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达尔文进化论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3、教师适当引导:进化论思想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屮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亡。中国爱国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纷纷著书翻译,积极宣传和介绍进化论思想。他们高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以期唤醒国人。他们还把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当作改造社会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问题小结:1、早期生物进化思想的提出者是谁?主要内容有哪些?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生物进化论的提出有什么意义?3、这种学说是由谁翻译介绍到中国的?结合当时中国的形势谈谈进化论传入中国的背景及产生的影响教学后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代表性的发明2、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必修2已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通过表格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异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重点和难点:1、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2、科技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方法:对比法、分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导入: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必修2所学的知识。如汽船、火车、电灯什么时间什么人发明的?其发明又是怎样改变了人们生活?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开始和完成的标志是什么?然后进入本课第一目的学习。新课:三个子目合成一气。一、"蒸汽时代〃的到來。1、教师展示一系列的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请同学回忆并做相应的解释。2、学生分析后最终得出: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蒸汽时代等重要的概念。二、电气革命的出现1、教师展示一系列的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吋期的图片请同学回忆并做相应的解释。2、学生分析后最终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电机和其他电气的发明和使用、电气时代等重要的概念。\n三、信息技术的发展1、教师展示一系列的有关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图片请同学回忆并做相应的解释。教师:出示表格学生自主完成:工业革命代表性发明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引言分析鸦片战争以后,屮国思想界逐渐出现西学热,主张向西方学习。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研究思想解放,探求强国之路。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由学习西方实用科技,到学习社会政治学说。五四运动后,向苏俄学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终于找到一条自己的路。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内容。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収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3、小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必修①②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2、运用制表或列举的方式,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认识到中华民族的觉\n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重点难点:1、代屮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2、认识近代思想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教学过程设计导课: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思想主流:儒家思想。这一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随着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沉寂的中国在政经济外交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思想领域更是翻江倒海——o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文字内容。问题1: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近代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个过程中的主流思想又是什么?学生归纳:向西方学习。问题2:列举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屮国思想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Z路的主要史实。教师投影人物插图。教师同时出示表格主要历程代表主张背景意义特点开眼看世界封建士大夫:林则徐、魏源《四洲志》《各国律例》;《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之士倡导等)关注世界;思想启迪。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付之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技术层次,付之实践。结果失败维新变法思想19世纪早期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王韬、郑观应发展资本主义。但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出现;西学的传入等。为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初涉政治制度层次,没有付诸行动。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实行变法维新。\n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等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制度层次并付之于实践一、〃开眼看世界〃依表格顺序逐层、有重点地分析后学生完成1、代表:请同学回忆,你了解多少林则徐?抗英、禁烟、开眼看世界(民族英雄)。2、思想主张是重点:两本书的地位。什么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一方法是向西方学习;长技内容有三(军事科学技术);目的是制夷。(资料冋放)3、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沉睡了多年的清王朝,为什么在19世纪40年代会有明士猛醒,要跳出井底看看外面的世界一背景简析。教师适当举例清朝君臣的无知4、看眼看世界虽然阻力很大,但它开了向西方学习之窗,产生了深刻影响。5、从林魏〃师夷长技〃来看思想特点: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原因鸦片战争直接看到的是西方的〃船坚炮利〃过渡:虽然没有真正的实践并且只停留在器物层次,但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笫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洋务派提出了〃屮学为体,西学为用〃分析填表:1、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决定一〃师”2、代表:所做4项重大实践活动一洋务运动3、为什么会形成洋务派,而且是清朝的势力派,甚-至连晚清封建顽固派慈禧太后也支持洋务运动一背景简析。4、结果原因冋忆,意义分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总想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来稼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努力是注定会失败的。甲午战争至少宣告的洋务运动在军事上的失败,但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学堂,是文化教育领域屮前所未有的事物,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洋务派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据统计,洋务运动期间共派出留学生200多名。这些留学生不但学习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悄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詹天佑、严复等。总之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6、课本[思考]有人说:洋务派是林魏的继承者,是否有道理?一引出特点过渡:1、洋务运动30年有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甲午战争失败表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的道路,那是否意味洋务运动学西方技术错了?没有,但远远不够2、早在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一批积极参与洋务或与洋务有密切联系的有识之士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到如果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这是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我们称之为早期维新思想\n三、〃维新变法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分析填表(简单处理)1、代表属于什么阶层2、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主张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屮国进行变革维新,新在哪里?是指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这里指发展资本主义。3、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一原因4、注意其两点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尽管如此,对康、梁维新思想有何影响?一意义维新思想的发展过渡: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1、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联系进化论)已经属于名正言顺的什么阶级?2、与早期维新思想相比更具体、更系统。请学生列举:反对封建专制。实行维新变法: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补充:1、维新思想传播的方式——开办学堂、著书立说。2、实践活动:戊戌变法。3、19世纪90年代,先进屮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路有了质的飞跃,英政治活动震撼中国大地,究其原因?4、维新思想推动下的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这是中国近代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什么?展开: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他们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谋求国家的独立富强;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站在历史氏河的高度看,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尽管它在19世纪末的中国遭到了暂时挫折,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的强烈的冲击波,它留下的痕迹是永不磨灭的,是永远鼓舞与启迪后人的。小结:以题代小结1、列举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发展的渐进过程°2、比较康、梁维新派与曾、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思想的不同内容和特点,并简析造成不同点的原因。习题反馈:见课件和评价手册教学后记: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屮的基础知识。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3、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n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1专题去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教学重难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课:北京大学校园景致一组:从清华园到未名湖得11!-,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新文化运动迅速展开之时,正是北大起飞阶段)北大红楼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北大图书馆、文化部。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曾经在这里执教。现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那么,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呢?新课学习: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1、兴起的背景:思想方面:在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政治方面: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政治黑暗。(直接原因-本课引言)教师过渡: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不断被人改造,成为统治阶级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袁世凯亦是如此,掀起尊孔复古以为复辟帝制服务。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无法容忍如此的丑剧上演,奋起反击。陈独秀一一引言(可打在投影上)。具体陈独秀是如何做的呢?投影--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他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动了进攻。人权就是民主,陈独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主张,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斗争。关于科学,陈独秀认为,不论什么事物,如果经科学和理性判定为不合于现今社会的,即令它是祖宗所遗留的,圣贤所深爱的,政府所提倡的,都一文不值。号召人们坚持科学的精神,成为自然界的统治者和主人。陈独秀还向青年提出六项希望,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像的〃。他期望培养出一代〃意志顽狠,善于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信赖本能,不依他人为活,顺性率真,不饰伪自文〃的新国民。陈独秀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2、兴起概况:(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警告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归纳投影)\n教师过渡《青年杂志》在第二年改名为《新青年h1917年迁到北京。(2)主要阵地:正是由于蔡元培的学术方针,《新青年》迁到北大,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使《新青年》、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3)代表人物(4)学生人物介绍:蔡元培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他在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学术研究,展开百家争鸣,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中外教员一视同仁等。他聘请新文化的倡导者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李大钊担任图书馆主任。还有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鲁迅以及一批留学回来的自然科学家都先后到北大任教。但同时,北大也有一批以刘师培、辜鸿铭为代表的所谓旧派教授。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吋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胡适从美国留学回国后任北大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是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代表人物。鲁迅早年留学日本,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毛泽东称赞他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教师出示相关的材料,学生列举,逐一分析说明。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味。(德先生和赛先生,用材料分析一)(1)什么是民主与科学(2)为何将民主与科学并提?来反对专制愚昧?专制都是以愚昧为基础的,为此封建社会为统治老百姓都普遍釆取愚民政策政策。我们都学过鲁迅文章,他的笔下就有这样愚昧百姓的典型代表,比如:生:阿q、祥林嫂、闰土等师:祥林嫂受尽苦难,她把这一切归结到自己命不好,压根想不到去反抗专制压迫,正是有众多祥林嫂式的人,才有专制盛行。因此要提倡民主,反对专制。要提倡民主,还要有能行使民主权力的人,这就要学科学,用科学为民主保驾护航。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材料)教师可先设问,什么是旧道德?什么是新道德?为什么要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旧道徳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徳,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由于旧道德是历代统治者用来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因此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待旧道德我们应釆取何种态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材料)师:我们中国古代书面文章采用文言文,同口语严重脱节,说的和写的完全是两码事,这在世界上都是比较少见的,其目的何在?生:统治者神秘性,文化垄断,愚民政策体现。师:新文学提倡内容上言之有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文。请同学们一块读新诗展示:新诗〃朋友〃一胡适\n师:感觉如何?浅显易懂,大白话一个,没学过文章诗词的普通百姓都懂得,文学面向大众,为下面一步新文化运动发展,启蒙民智奠定基础。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味、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内容表格归纳: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1917年后新文化内容有了新的血液。一宣传马克思主义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宣传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传入中国的?(1)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简单冋忆十月革命)(2)我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先驱。简介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材料)2、又怎样传播开來?(1)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简单回忆五四运动,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一著书、成立学会和组织、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一共产党成立)表格再现,通过内容的分析,新文化运动到底新在哪里?有怎样的意义?三、新文化运动的彫响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口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建议教师在此处可帮助学生整理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小结:1、师生以知识结构小结2、谈谈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各有什么影响?3、75页学习延伸4、先进中国人为救国救民,寻找救国方案。内容层次结论;继承和发展,前赴后继。最后敢问路在何方一中国共产党一社会主义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屮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孙中山的一生革命活动2、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2、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重点难点1、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2、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n教学过程导课1、单元引言:投影三次历史巨变2、出示图片,缅怀孙中山。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3、图片为我们展示了孙屮山先生的一生主要活动,你知道孙中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领导的重大革命运动是什么?4、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你知道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创立三民主义的理论?新课一、三民主义的提ar。1、背景:师生交流看书。教师点时代呼唤革命的理论。2、提出:学生看书列举:中国同盟会纲领《民报发刊词》3、内容:学生看书解释,教师投影内容4、从内容中分析三民主义的进步意义(提一下局限性)二、三民主义的实践用谈话法与学生交流,回忆列举辛亥革命、《屮华民国临时约法》及捍卫共和的重大事件。过渡:实践证明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西方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孙中山没有放弃一一实现了他一生当中的有一次重要的飞跃。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四、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中心问题探索1、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增加了哪些内容?这些新的内容反映出孙中山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对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教师可将内容做成表格形式,指导学生结合投彫阅读教材文字内容,并自己理解新三民主义的内容。2、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结局的历史教训、苏俄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3、新三民主义影响及评价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它的提出,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形成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大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关于新三民主义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两个问题。问题一、新三民主义为什么会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问题二、新三民主义同国民大革命的迅速发展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对新三民主义的认识和评价是本部分内容的难点。建议教师处理好二个角度:一、进步意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木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二、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小结:以问题代替小结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认识其在推动屮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屮的作用3、孙中山一生中两次转变,孙中山先生的这两次转变说明了什么?我们应向孙中山先生学习什么?教学后记:第六单元第17课毛泽东思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n1、识记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的主要思想;2、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白找资料,关于毛泽东的生平和革命活动,感受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深远影响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难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教学设计导入新课1、教师:当中国的大门开始被西方的炮舰强行打开的时候,西方产生了两个伟大的人物:马克思、恩格斯。他们在欧洲大地上研究调查,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文化上的优秀成果,从而创立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几十年后,列宁根据俄国的实际,创立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科学理论,领导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他的理论、思想和实践就是列宁主义。十月革命的炮声震惊了古老的中国,不久,在世界东方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毛泽东。有了毛泽东,有了毛泽东思想,中国迎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你知道毛泽东思想是怎样诞生的吗?2、几个历史时期的划分: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1923\n三、大革命时期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五、抗日战争吋期六、解放战争时期七、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八、十年建设时期1924——19271927——19371937——19451946——1949194919561956——19663、学生:选取有关毛泽东主要阶段:活动的资料片或图片,边向学生展示,边对毛泽东的有关事迹进行简单的介绍,从而使学生对毛泽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新课学习: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1、教师:预设表格,学生阅读课本2、师生谈话过程中完成表格(注意教师的点拨重难点)时期著作主要思想探索五四时期中共创建到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时期形成抗日战争时期发展全国胜利前夕新中国成立后二、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归纳)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2.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3.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4.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论;5.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理论。教师展示:使学生认识毛泽东思想是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其中典范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强调: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学生讨论分析:第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屮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二、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第三、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运用\n材料一: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起义队伍退到文家市,毛泽东决定把队伍转向农村,向井冈山进军。材料二: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徳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材料三:毛泽东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材料四: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请回答:(1)毛泽东把军队由城市转向农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有何重大意义?(3)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说明了什么?(4)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什么特点?本课小结:什么是毛泽东思想?第六单元第18课邓小平理论课标要求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2、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3、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屮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谈话法,分析法和归纳对比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新的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学习老一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甘愿奉献的高尚品格重点和难点: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邓小平理论的地位。教学过程导课一、课题问答:1、新时期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新的理论有哪些?二、邓小平理论导入:1、以歌词和文字为素材,通过多媒体方式让学生感受歌词的春天的意境。问题:通过欣赏《春天的故事》,你能从屮获得哪些历史信息?2、缅怀伟人:图片和文字材料简介新课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n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的核心是: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本目以中心问题讨论的方式來完成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和一次会议)问题一:文革结束,中国将向何处去?1978年邓小平的一次重要讲话和党的一次会议给迷茫中的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学生看书整理出: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指导学生回顾会议的内容、意义。可引导学生从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邓小平理论这三个角度分析,以便于深刻领会。为下面内容的学习作好思想准备。2、形成阶段(四次会议和一次南巡)过程主要理论1982年中共十二大特色论1987年屮共十三大初级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本质论1992年中共十四大目标论1997年中共十五大结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概述其理论的主要内容3、邓小平理论的其它内容邓小平理论内容十分丰富,除了上而所提到的问题外,还包扌舌很多方面。如(1)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他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推动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列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髄。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借助于课本的提示,引导学生分析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师过渡: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内国际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又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引导中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道路上不断开创新局面。\n1、这是什么思想?内涵是什么?2、地位和意义是什么?小结: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1、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概述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意义?2、〃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内涵是什么?地位和作用如何?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教学要求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朵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作用3、知道科技进步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所能产生的影响,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4、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2、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3、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二、过程与方法: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介绍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徳,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教学过程导课:1、展示一些列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图片让学生感受新课一、教师出示科技一览表,学生看书完成领域时间成就意义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计算机生物技术二、学生重点介绍以下成就\n1、两弹一星2、载人飞船一延伸到〃神六〃3、袁隆平和杂交水稻4、计算机和生物工程教师点评。三、学生讨论:新屮国政府的科技战略1、两弹一星战略2、863计划3、载人航天工程4、科教兴国战略小结:从两个方面对教材加以小结,一是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和战略决策,二是新中国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习题反馈:见课件和评价手册教学后记: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収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3、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养育人文精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2、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二、过程与方法:中心问题讨论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教学过程导课阅读引言,提问: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天?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本课学习。新课一、〃双百〃方针的提11!1、背景:学生看书回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来建设伟大的国家。引导回顾: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但屮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n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提出:学生回答一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3、结果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争论。硕果累累:《茶馆》《蔡文姬》《青春Z歌》二、曲折的年代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2、结果:百花凋零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遭到政治批判三、艺术的春天1、背景:〃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线。邓小平指出,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讲"四美〃。2、内容:出现以〃文革〃为主题〃反思文学"伤痕文学〃;〃改革〃为主题;社会生活为主题。《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3、结果:中国文艺再次繁荣,走向世界四、〃历史的经验教训〃。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包括:〃双百〃方针提岀后在执行过程遇到了哪些问题,〃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给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应该如何处理三个关系?贯彻〃双百〃方针有什么现实意义?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使〃双百〃方针又恢复了它的生命力,我们要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文艺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这种形势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教师可结合〃三个代表〃的理论,使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小结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正确处理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习题反馈:见课件和评价手册教学后记: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教学要求1、了解新中国十七年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等史实2、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国等重要史实。3、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认识到〃课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4、树立〃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的信念,树立勤奋学习、成人成才、报效祖国的理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中国人民教育的基本史实\n2、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教育蓬勃发展的关系;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下,必须发展教育,提高素质培养人才,迎接挑战3、过程与方法:中心问题分析4、情感态度价值观建国后新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人民的教育事业科教兴国战略是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学过程导课:本课引言讲述了山西一个小山村通过办教育面貌焕然一新的事例,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一、人民教育的奠基1、拉开序幕、制定方针、初具规模。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拉开了新中国教育奠基工程的序幕,建立人民的教育事业;接着是解决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制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初具规模。指导学生概括:新中国教育是在什么背景下拉开序幕的?人民政府是怎样让教育事业回到人民手中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什么背景下何时召开?有何重要决议?新中国的人民教育是如何建立的?为发展教育,党和政府制定了哪些教育方针?取得怎样的成果?二、动乱中的教育通过材料、图片让学生认识以下问题:"左〃倾思想指导下的混乱教育。由于〃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在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上,出现过一些偏差。在〃大跃进〃的年代,各地出现了〃教育大跃进〃,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教育质量下降。20世纪60年代初,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教育事业进行了调整。1966年到1976年,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濒临崩溃边缘。三、教育的复兴教师:文革结束后教育的蓬勃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教育探索道路成功的一段。学生看书,结合对文革结朿后对教育领域的认识理解,归纳屮央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措施。1、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的春天。〃文革〃结束后,各项事业百废待兴。邓小平同志刚一复出,就深刻敏锐地认识到教育这个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存危亡的重大问题的严重性,他自告奋勇抓科技和教育工作,亲自领导了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和全国恢复教学秩序的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国教育界知识分子数以万计的冤假错案被平反,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教育的春天来到了!高考制度在〃文革〃期间被废除了十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档。在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下,教育界冲破重重障碍,在1977年冬天恢复了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广大教师精神振奋,教育界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同时,教育界开始了全面恢复和整顿被〃文革〃搞乱了的教育秩序,学制的恢攵与重建,使学校教育迅速摆脱混乱局面,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针对中小学教材短缺和混乱不堪的局面,邓小平同志指示要加强教材建设。教育部积极组织编写新的中小学教材,这对于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基本保证。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国家规定了教师节,颁布了《教师法》,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获得普遍的提高,尊师重教逐步形成风气,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n邓小平教育理论全面阐明了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明确了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高屋建範,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远见卓识。在其指引下,我国教育战线锐意进取,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在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法》、教育投资上、中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社会办学、〃希望工程〃等各领域进行改革,取得进展。4、1993年,国家着手实施〃211工程〃,大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特别是涌现了一批以北大方正为代表的新型校办企业,发挥高校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方面的智力优势,进一步密切了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关系。5、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国家出资支持西部20所高校建设,并在西部180多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进一步实施东西部对口支援,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小结过去50年,是共和国教育事业在艰难曲折中发展的50年。50年来,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英明领导下,全党、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艰苦奋斗所赢得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空前发展的辉煌成就将永载史册。迎着新世纪的曙光,我们豪情满怀。中华民族的未來是辉煌灿烂的,中国教育的未來是充满希望的。我们要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也可以用问题总结:现代中国教育事业是怎样走过来的?你从中能总结出哪些经验和教训?习题反馈:见课件和评价手册教学后记: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來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北京及影响。教学要求1、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亚非拉美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2、认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3、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形成高尚的文学审美情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2、理解分析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对比法、情景再现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教学过程导课\n投影展示世界名著的影印封面,以谈话方式与学生交流所知道的世界名著。你读过哪些19世纪的外国名著?它们分别属于哪种文学流派?各文学流派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什么关系?对今后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回答。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出示课标,进入本课学习。新课一、〃浪漫主义文学〃。就以下问题学生看书讨论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教师:点拨一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19世纪的文学进程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2、主要特点:第一,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第二,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朿缚,在创作中釆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发展到顶峰。3、列举成就雨果一《巴黎圣母院》。补《悲惨世界》雪莱一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以希腊罗马神话为题材,描绘了为人类〃盗火〃的英雄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最后依靠自然的力量获得解放的故事,寄托了诗人对一个充满爱的光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表现了诗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的主要代表是海涅。他的代表作是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该诗描写了当时徳国的现实,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同时,作者又不时地在现实与幻想的梦境间跳跃,幻想与现实如水乳交融,折射出作者对美好理想的热望和追求。4、感受名著:学生完成,每人2分钟二、现实主义文学。继浪漫主义文学Z后,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出现在欧美并开始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现实主义以具体反映现实生活,暴露社会黑暗为特征。因此,它乂被称为〃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3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在欧美文坛占主导地位的原因?1、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2、主要特点是:第一,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坏境中的典型人物。第二,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3、欧美现实主义文学家和代表作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恩格斯称他为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经历了拿破仑的兴衰、波旁王朝的复辟和七月王朝三个吋期,对现实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创作素材的丰厚积累,为他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奠定了生活基础。他所创作的系列小说《人间喜剧》以现实主义手法,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贪焚、狡诈和虚伪,真实描绘了法国社会生活。在《人间喜剧》中以《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最著名。《欧也妮•葛朗台》(1883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其主人公葛朗台是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典型。小说通过葛朗台的发家史及其女儿欧也妮•葛朗台的爱情、婚姻悲剧,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19世纪初期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高老头》以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巴黎社会为背景,以伏盖公寓(高里奥老头的寓所)和鲍赛昂夫人的客厅为舞台,描绘了贵族子弟拉斯蒂涅堕落的经历和高老头被女儿遗弃的悲剧。小说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的罪恶和道徳的沦丧,形彖地反映了贵族阶级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从而表现了复辟时期\n法国社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狄更斯。狄更斯出身贫困,十分熟悉英国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情节细腻感人,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大卫•科波菲尔》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是他最喜爱的作品,也是公认的他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不仅可以全面地了解大卫曲折艰辛的身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他的一生道路了解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俄国现实主义作家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列夫扌壬尔斯泰的创作将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了解丹麦作家安徒生,挪威作家易卜生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及他们的代表作,肯定这些文学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应有地位。19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儿个方而进行概括。第一,浪漫主义作家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批判现实的黑暗,矛头指向封建贵族,反对新生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残存的封建残余,同吋也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第二,现实主义作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法律、道德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同时,深切同情饱受辛酸苦难的劳动人民。第三,以上所介绍的所有著名作家,他们都热爱祖国,热爱人类,都有强烈的正义感,都在用自己的笔来歌颂人类美好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徳情操,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和肮脏、邪恶的东西。他们的高尚品徳激励21世纪的青年学生,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4、感受名著: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1、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世纪,但同时又充满令人心悸的动荡不安:战争的幽灵、革命的暴力、科技的双刃剑、价值的迷失、未来的冲击这一切促成了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出示了四幅插图《海明威和鱼》《等待戈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泰戈尔》。展示了世界现代文学的多元化景观。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感受到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性质、不同民族风格的文学,由此得出〃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文化〃这一结论。2、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位较多使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并负重伤,还曾短暂赴华报道日本侵华战争。他的代表作是《老人与海》。作者那〃一个人不是生來要给打败的〃的生存信念,给人以一种深刻而带有悲怆意味的人生启示。3、现代主义文学(1)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特征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吋代的产物。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主义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然而伴随着这一过程,人类付出了巨大代价。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烟云,无悄地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均失去和谐存在的必然性;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文明的发展形成与人相对立的状态;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西方价值观受到怀疑等。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文学便应运而生。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在艺术手法上,往往没有开头、结尾和情节,只有指示人物活动的粗线条;没有或是徒具人形的人物,而不厌其烦地写某一固定的物;没有脉络,颠倒跳跃、多角度、多层次;语言无逻辑、或句法残缺、或以声音替代,晦涩难懂。(2)现代主义文学家及代表作\n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一剧是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品,贝克特借《等待戈多》的两个流浪汉Z口阐明〃在人类的荒诞处境屮所感到的抽象的心理苦闷〃这一戏剧主题。5、20世纪苏联和亚非拉美的文学〃(1)苏联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特征及其沿革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也为社会主义文学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苏维埃共和国建立Z后,在布尔什维克党文艺政策的正确指引下,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迅速发展,标志着世界无产阶级文学已进入了成熟和繁荣阶段。其基本特征是:遵循列宇提出的文学党性原则,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接受共产党领导,负有崇高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基本创作方法,同时吸收其他艺术流派有生命力的表现手法;具有多样化的民族形式和统一的社会主义内容。20世纪上半期,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等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高尔基在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苏联文学的奠基人。奥斯特洛夫斯基则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中以亲身经历向大家讲述了保尔•柯察金由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成长为英雄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历程。小说感情真挚。(屏幕同步显示,保尔•柯察金的名言)这一时期的苏联作家,以真实的笔触塑造了正面的英雄形象,我们可称Z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53年斯大林逝世,随着苏联政治生活的重大变化,50年代中期,苏联文学中出现了一股被称为〃解冻〃的文学现象,它是以作家爱伦堡1954年5月发表在文学杂志《旗》上的一个中篇小说《解冻》为标志的。尽管这并不是一部了不起的杰作,但是由于它首先突破了斯大林时代那种描写工农业成就、歌颂英雄人物的固有模式,把爱情和个人幸福问题作为小说的主题,因而赢得了读者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小说的标题也就成了这一时期的象征。此后,创作题材趋于多样化,既有展示普通人日常生活和命运的作品,也有引起争论或批评的作品。从而造成文坛活跃与混乱并存的局面。苏联文学的沿革,既反映了苏联社会的伟大思想性变革,又反映了苏联文坛活跃与混乱并存的局面,特别是其所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苏联社会深层次变化的风向标。(2)20世纪的亚、非、拉美文学20世纪亚、非、拉美文学的繁荣伴随着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其主流都体现了反对殖民压迫、反对社会不公的爱国主义精神。出现了许多颇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泰戈尔是印度近现代文学的光辉代表,为印度现代民族主义奠定了基础。其代表作《戈拉》塑造了爱国的印度民族主义知识分子形象。泰戈尔是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鲁迅是中国文学革命的巨匠,他的《呐喊》集,昭示着中国新文学时代的到来。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描绘加勒比海沿岸小城百年孤独的原因及打破这种状态的途径。向学生讲清我国自新文学运动以来,已从世界现代文学艺术成果中汲取了必要的营养。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相互交融、吸收,从而相互生长、发展;在处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上,应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逐步形成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文化。小结:利用表格进行小结。请学生完成填空。流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时间背景特点成就备注习题反馈:\n见课件和评价手册教学后记:第23课美术的辉煌课程要求欣赏19世纪以來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19世纪以來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教学要求1、知道并欣赏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彖派主义、现代主义等美术作品。2、了解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3、知道这些美术作品的作者,体验作品的美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讨论法、分析总结、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引导同学回顾19世纪以来出现的文学流派及主张。指出美术作品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也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社会思潮的彫响,导入新课。一、〃新古呱主义美术〃为了帮助同学理解和认识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原因,建议教师采用谈话法引导同学回顾: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的大动荡,提出以下问题:1.18世纪末法国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大事?2.在社会动荡形势下,资产阶级追求什么样的精神?3.在这样的动荡形势下,美术家们的绘画题材是什么?在同学回答教师总结的基础上,请同学介绍和欣赏《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式》《泉》等名画的作者、艺术表现形式和待点等。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美术〃建议教师提出问题:拿破仑帝国灭亡后,法国的政局是怎样的?此时法国出现了怎样的社会情绪?在同学冋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同学归纳浪漫主义美术产生的社会背景。建议教师请同学介绍《自由引导人民》和《枪杀马徳里市民》等名画,总结浪漫主义绘画的艺术特点。在学习现实主义美术时,建议教师引导同学回顾19世纪中期法国历史上发生的大事,如二月革命和六月起义、第二帝国的建立、普法战争、巴黎公社等,指出在资产阶级统治下,人民和先进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苦闷在美术中反映出来,归纳现实主义美术产生的原因。在欣赏《播种者》《拾穗者》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名作吋,注意引导指出米勒等画家的出身也直接影响了画家的艺术风格,从而得出画家的艺术风格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的。三、〃卬象画派〃这一目教学中,教师指出印彖画派的产生除受当时的社会影响外,还受到了科学技术的推动,教师提出问题:1•印彖画派与现实主义绘画的题材有什么不同?2.后期印彖画派的艺术风格有了什么新的变化?请同学带着问题欣赏《口出?印象》《向口葵》《樱桃和桃子》《我们从哪里來?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等作品。教师引导同学总结归纳以上两个问题。四、〃现代主义美术〃建议教师首先指出现代主义美术产生的时间和现代主义美术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1.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上发生了哪些大事?2.二战后科技取得了哪些成就?3.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又产生了哪些新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同学归纳总结现代主义美术产生的原因。请同学欣赏和介绍《舞蹈》和《格尔尼卡》等总结现代主义美术的艺术特点。最后简单介绍二战以后现代主义美术的新发展和变化。结合欣赏和阅读教材《那不勒斯来的男人》和《紫红色上的黑色》等作品和有关文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