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00 KB
  • 2022-08-17 发布

高中美术教案__人教版_(样本参考)[1]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教案样本《宛自天开──古代园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并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皇家园林,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难点:对于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但仅凭课堂所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是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当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四、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对于园林的图片展示以及视屏解说,激发学生对古代园林的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园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播放一段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宣传片,吸引学生兴趣,再引入中国古代园林。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个门类,它综合了建筑、园艺、美术、音乐、文学、生态学等学科,兼有欣赏性和实用性。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1)大家觉得园林是什么样的呢?2)建造园林的必要因素有哪些呢?3)我过园林有哪些类型呢?4)古人造园的目的是什么?又反映出古人怎样的人生观和自然观呢?\n5)我国园林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这种园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活动设计:分组进行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占地面积大,纳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气派。 占地面积小,风格素雅,装饰精巧,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建筑设计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处处显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美、人文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处处营造恬静、安详、舒适的自然氛围。 雕梁画柱、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显示古代帝王的纵情享乐自私心理 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缩地,有限的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丰富的风景。 \n园林特点: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主要特点表现在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我们江南面积较小的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中国园林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把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例如无锡寄畅园“借”锡山的景。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接下来播放一段苏州园林的视屏,并提问同学们对于苏州园林的感受。课堂总结:园林的历史发展;中国园林的分类;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点;园林特点;七、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园林的发展史以及特色。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爱上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课题:《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  二、教学分析  学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质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特点便于理解,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生对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认识与理解。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量大,知识的专业性强。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的艺术成就很困难。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作品展开教学,注重向学生渗透鉴赏的点,使学生学会方法,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分析其他相关作品。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艺术成就及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技能目标:学会从造型与装饰结合的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海南省农垦实验中学郭安华《古代陶器与瓷器》是人教版高中美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三课内容,共一课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对本课内容的教学设计说一说: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工艺美术鉴赏课,主要是对陶器与瓷器单元内容作一个全面总结,使学生在巩固工艺美术史上对陶与瓷作全面的了解。陶瓷是门实用性很强的工艺美术,它要求以简洁、朴实、明了的外型及图案,强烈的视觉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课以大量的陶器与瓷器为主线,辅以生动的讲解,结合图片、多媒体、幻灯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从陶瓷的应用和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到工艺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对审美创造的认识。\n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让学生在对美的玩味中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对美术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①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初步了解陶与瓷之间的区别;并培养学生鉴赏陶瓷艺术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在具体鉴赏陶瓷的教学情境中,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教学重点及难点因为陶瓷艺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同时由于学生起步水平不同,观摩生活的感受不一样,所以确定本课的难点是如何鉴赏名瓷作品。二、教法设想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学习内容,结合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科学性和目标性原则,教师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收到良好的效果。1、目标教学法: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和观赏实物,基本掌握陶器与瓷器的形成、并对其艺术特点有比较完整的把握。2、情景教学法:设置不同情景,利用游戏把学生带入教学情景中。3、注重个性教学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释放出个性色彩,设置不同的难度,让学生自由选择,给学生留下选择的余地和发展的空间。4、师生互动教学法: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教学任务。三、学法指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生生对话,共同完成问题的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堂课能否成功,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要想上好一节美术课,除了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外,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我力求在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运用独特的导入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游戏导入法。1、游戏:教师充分利用实物等教学工具,分组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制陶瓷的魅力所在,为此课学习内容作铺垫。设计依据:提高娱乐身心,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增加美的情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答辩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景中。(二)新课教学※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重点)。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并在下列问题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生生对话。1、设疑:①古代陶器与瓷器有哪些区别?②如何鉴别四大名窑?设计依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并在阅读中了解陶器与瓷器的异同点。2、释疑:①生生对话,学生相互间交流学习的成果;②师生对话,在生生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诠释。3、探究:结合图片、幻灯、多媒体,分组探讨,找出课本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说说这些作品各自的特点。设计依据: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克服个别学生在游戏答辩时害怕的心理;充分发挥组长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讨、自我控制的能力。4、释疑: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作品和归纳作品的类别。设计依据:使学生了解陶与瓷的美术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建立完整的鉴赏理念,培养学生自鉴自赏的能力。以此突出重点。※名瓷鉴赏的标准(难点)1、思维拓展:设置不同难度,学生自选练习。\n设计依据:①让学生仔细观察名瓷,并认真作好记录,看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②师生对话,共同归纳名瓷鉴赏标准。A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B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C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D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断。2、鉴赏小试:①出示名家陶瓷图片及收藏实物;②学生分组合作观赏,学生代表分别展示对陶瓷的认识、鉴赏。设计依据:在上一环节对名瓷一一认识的基础上的再认识;通过师生对话互评,让学生懂得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从中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3、个性表达。出示问题:同学们,美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请你们睁开发现的慧眼,说说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优美的瓷器,它美在哪里?设计依据:课程是生活。这一环节其目的是引领学生观察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培养学生追求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小结反思:通过学习陶器与瓷器的知识,不仅让学生重新认识了泥土的生命,而且还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并在师生互动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通过反思,促进了教学相长。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一、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设问:①古代陶器与瓷器有哪些区别?②如何鉴别四大名窑?二、名瓷的鉴赏标准A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B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C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D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断。(四)板书设计设计依据:根据授课重点、难点要求,通过醒目、简洁的文字板书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陶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本课通过对陶器的产生、发展及古代瓷器的介绍,使学生对陶瓷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陶瓷的赏鉴和陶瓷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2.体会从造型与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3.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环节,进行学习探究,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以及不同时期陶瓷的制造工艺和主要艺术特点。教学难点:了解陶瓷装饰纹样、图案的含义。动手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作品。四、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模拟“陶瓷艺术博览会”\n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对陶瓷品鉴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五、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陶瓷的知识,(如果有条件)准备一两件陶瓷工艺品。准备一些陶土、塑料刮刀或竹片、塑料袋、水粉颜料等。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四件。六、教学过程:本课教学流程安排:创设情景,活动导入。——欣赏分析,尝试探索。——表演体验,主动探究。——巩固知识,拓展探究——制作练习,实践探究——展示作品,汇报交流。——课后拓展(一)创设情景,活动导入。设置环境: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陶瓷艺术博览会”,并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小展区,在展区中布置好师生带来的陶瓷艺术品。1.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搞一个“陶瓷艺术博览会”活动,首先请大家来鉴赏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陶瓷艺术品。谈一谈,你最喜欢或者最为关注的一件陶瓷艺术品,同时说出你喜欢、关注的理由。如果在鉴赏时有什么疑惑不解的地方,可以在小组交流时一并提出来。2.学生分小组鉴赏、讨论,交流自己喜欢、关注的陶瓷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同时提出不懂的问题。3.每一小组组长代表本组交流鉴赏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汇报归纳:喜欢陶器的古朴、喜欢陶器上面粗狂、简洁的花纹。喜欢造型独特的陶器。喜欢陶瓷的润洁光滑,喜欢青花瓷器蓝白两种色调的对比,喜欢景德镇瓷器上五彩的装饰图案……陶器与瓷器的区别是怎样的?陶瓷上的一些奇怪的装饰花纹有什么特定的含义?4.教师对于学生的观点和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评价。【设计意图】:实物展示刺激学生视觉感官,互动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组讨论交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二)欣赏分析,尝试探究。1.教师过渡语:中国陶瓷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最富民族特色的日用工艺品。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陶瓷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国。陶瓷与茶叶、丝绸并称为中国三大特产而名扬中外,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接触到许许多多的陶瓷用品,但对于古代陶瓷我们是很陌生的,如何去鉴赏我国古代的陶瓷艺术品,了解陶瓷艺术浓郁的文化传承,感受它的艺术美,我们还需进一步地去学习去研究。2.播放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和瓷器》。3.教师讲解陶瓷的定义,简单介绍陶器的产生及其发展史。4.多媒体课件中出现各个时期典型的陶器作品,教师重点介绍《彩陶人面鱼纹盆》、《彩陶舞蹈纹盆》、《彩陶旋涡纹瓮》等等)(图1—图6)(图1)(图2)(图3)(图4)(图5)(图6)5.教师提问:原始社会的陶器和唐宋时期的陶器相比,它的特点是什么?6.学生分小组讨论7.学生汇报归纳:原始社会时期受生产力的影响,陶器造型简单,色彩不是很丰富。图案比较简洁。8.教师评价并作相关补充:原始社会时期陶器的图案绘制的特点以及它的艺术特色。【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呈现,将本课大量的内容进行浓缩和归纳,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古代陶器文化,大量图片与古代音乐的相得益彰,再次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三)表演体验,主动探究。1.教师过渡语:瓷器的产生比陶器较晚一些,在商代出现了最早的青瓷。青瓷最美的它的青釉,古代工匠从大自然的山光湖色中探寻最美的釉色施于瓷器坯体上,就形成了光亮的青瓷。古代青瓷色泽如何之美呢?我们先听听古代诗人是如何描述的吧!2.学生代表装扮成唐五代诗人,边欣赏青瓷边朗诵赞美越窑青瓷色泽温润清新之美的古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3.学生根据诗意想象青瓷的色泽,讨论交流。\n【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诗词的朗诵表演,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探究学习的状态,发表自己的感知、体验。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瓷器相关的人文知识。4.教师继续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现青瓷和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各种有代表性的瓷器,重点讲解青瓷。(图7—图12(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5.教师继续提问:陶器和瓷器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如何去区分它们?6.学生带着问题看陶器、瓷器烧制过程的视频。7.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8.教师归纳:瓷器和陶器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主要有五五个方面,一、烧成温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二、坚硬程度不同。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三、使用原料不同。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土作坯。烧制而成四、透明度不同。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五、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观看,让学生详细了解制造陶瓷的工艺,了解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为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提供保障。9.教师过渡语:一件优秀的陶瓷艺术品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去欣赏,造型与装饰。造型指陶瓷整体的构造,装饰指的是陶瓷表面或者内部的图案设计。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陶瓷的造型与装饰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尤其是陶瓷的装饰,不同时期的古代陶瓷艺术品的装饰图案涵盖了当时的中国文化和社会习俗等等。现在请大家一起看书,学习了解这些装饰图案的内涵。10.学生自学课本、翻阅自带的有关陶瓷装饰图案的资料。11.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图案的知识。学生汇报归纳:鱼在中国语言中具有生殖繁衍的祝福含义,彩陶上的鱼纹是多子多孙的象征;瓷器上的龙纹样和云纹样很多,这些吉祥纹样内容反映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12.教师归纳: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自由、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图案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晨、风雨雷电、文字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通过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我们把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又蕴涵吉祥企盼的图案称之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吉祥图案是以象征和寓意来实现其价值的,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陶瓷装饰中尤为表现突出,丰富了吉祥图案的表现力,形成了画中有意,意传吉祥的普遍现象。东周作为吉祥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象征四方顺达吉祥。东周时期的吉祥纹样,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唐代,经济繁荣,此时的吉祥如意题材众多,色彩华丽,气势雄厚典雅。牡丹一直具有百花之王的称号,又象征着富贵繁荣,于是便有龙凤牡丹,凤穿牡丹的图案。展现在陶瓷上的牡丹纹样,姿态各异,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感觉。宋代陶瓷装饰常表现一些吉庆内容的纹样,如:牡丹纹(代表着富贵),婴儿嬉戏等等。明代,吉祥图案题材陶瓷装饰在这一时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装饰的主要内容,如:五谷丰登,平安如意,年年有余。【设计意图】:学生以书本为媒介,开展自主学习,了解陶瓷装饰图案的相关知识。\n(四)巩固知识,拓展探究。1.教师过渡语: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陶器、瓷器的发展史,了解了它们的艺术特色,学习了鉴赏的基本方法。现在请大家做鉴宝师,来鉴定老师带来的陶瓷艺术品是仿的什么时期的陶瓷作品,用你刚学习的知识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2.教师展示两件陶器两件瓷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的鉴赏。(图13—图16)(图13)(图14)(图15)(图16)【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服务于生活。鉴宝师鉴宝的活动让学生在拓展探究的同时体会获得知识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制作练习,实践探究。1.教师过渡语:同学们学会了鉴赏古代陶瓷艺术品,接下来我们一齐感受一下原始先民的制陶的程,进行“徒手捏陶”竞赛。2.教师演示制陶步骤。3.教师布置作业要求:运用泥工技法仿制陶器的造型与花纹,并在其中表现一定的想法与个性。4.学生尝试制作,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图23)(图17—图23为部分学生作品)【设计意图】:学生在制作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思维想象能力,造型和审美能力。(六)展示作品,汇报交流。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交流创意,相互评价。让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并与同学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自信心。(七)课后拓展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祖国古代陶瓷文化,学会了鉴赏陶瓷的基本方法。请同学有机会常到陶瓷店、博物馆,运用自己所学的有关知识去看去品,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眼界,最终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七、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不同时期陶瓷的艺术特色。整节课充分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通过“陶瓷艺术博览会”;扮诗人诵读赞美青瓷的诗文;“徒手捏陶”竞赛等一系列生动有趣活动的开展,最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的教与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节课既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注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爱上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高中美术《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设计说课课程类别:国家课程课型:鉴赏课教材分析《传神写照――人物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十二课。教材前面两课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和宗教壁画,前两课的鉴赏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中国人物画有了一定的感知,另外在初中美术教材中也曾经鉴赏过中国人物画。内容设置主要是赏析几件优秀的中国古代人物画,让学生在人物画的鉴赏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n学生分析高中的学生对中国人物画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如从画法样式上能分出工笔,写意,白描等,在题材分类中知道风俗,仕女等,但认识不够全面,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但这并不是本课的重点。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高中学生具有了这样的能力,但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的内涵。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传神写照--人物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第十二课。本课在内容上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古代人物画和现代人物画。其中以古代人物画为主,以面对面写生和默写的典范作品来体现古代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特点。现代人物画简单欣赏。为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古代艺术家精深的艺术造诣、对古代悠久文明的历史的景仰,以及现代艺术家继承、发扬和创新古人传神写照的精神,正确认识它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开阔,学习兴趣高涨,对现代艺术感兴趣,但对中国古老民族艺术了解还不够,因此,教师在课堂要加以引导和促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  了解古代人物画,进一步深入了解人物画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感受到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现代人的继承和发扬、创新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创新能力目标:  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开阔眼界。教学重点: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教学难点:现代人物画对古代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教学关键:教师的引导、课堂演示和学生的投入程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调试多媒体、检查教具、师生问候。  二、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穿着现代的服装,课余时间可以上上网、打打游戏和看看电影等。但有没有想过距离我们几千年的古代人,他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就让我们怀着一颗真诚而渴盼的心,走进他们的世界。  三、新授:  老师简介古代人物画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引出古代传神写照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并简介其背景(学生课前已预习)。  1、古代人物画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  第1组问题: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什么内容?  第2组问题:这幅画分为几个部分?采用了怎样的构图?  第3组问题:画中的韩熙载是谁?他出现了几次?他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样?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第4组问题:画中还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如何?  第5组问题:这幅画的色彩和技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得出结论。  2、分组讨论,欣赏古代传神写照人物作品:  步辇图---阎立本唐簪花仕女图---周昉唐  古代帝王图---阎立本唐太白行吟图---梁楷\n宋  明代画家徐渭像关天培像孔昭靳清  结果:学生能够把每幅画的特点基本上说出来,还能把有关历史上有关人物功绩说出,能够把部分画的内容通过动作演示。  归纳总结:古代人物画特点:传神写照设色富丽用笔精细  3、现代人物画家及作品介绍:  1、(教师简介现代人物画)通过视频文件展示人物画家蒋兆和及作品  2、欣赏蒋兆和传神写照代表作品《一篮春色卖遍人间》  3、周思聪代表作品介绍  总结归纳:现代人物画特点:传神写照写实性现实性  无论古代人物画还是现代人物画都具有传神写照的特点,都有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它们体现了中华古老民族的智慧和现代人继承、创新的能力,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教学反思:本课在课前准备还可以,各部分联系布置也可。在上的过程中在开头引入有些唐突。课堂提问期待学生回答太快,设问应当具体一些,提问应有助于下一个环节的展开。缺少鉴的部分,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在课堂上尽量把鉴的部分传递给学生,因为学生掌握的美术知识毕竞是有限的。应当引导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欣赏古代的人物画作品,才能真正了解它的特点。此外,还应联系国外一些人物画作品体现什麽特点作比较。也可适当按排课上练习。文章来源莲《传神写照——人物画》教案教材分析:  《传神写照--人物画》是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第十二课。本课在内容上分为两大,分别是古代人物画和现代人物画。以古代人物画为主,以面对面写生和默写的典范作品来体现古代人物画传神写照的特点。现代人物画简单欣赏。使学生和认识我国古代艺术家精深的艺术造诣、对古代悠久文明的历史的景仰,现代艺术家继承、发扬和创新古人传神写照的精神,认识它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和价值,民族自豪感。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开阔,学习兴趣高涨,对现代艺术感兴趣,但对古老民族艺术还,,教师在课堂要和。教学:  1、知识与能力培养:  古代人物画,人物画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2、情感价值观培养:  本课学习,学生能感受到古代艺术的博大精深现代人的继承和发扬、创新能力,民族自豪感。  3、创新能力:  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性思维,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开阔眼界。教学:古代肖像画理论的认识和价值教学难点:现代人物画对古代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教学关键:教师的、课堂演示和学生的投入程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调试多媒体、检查教具、师生问候。  二、导入:  教师:同学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穿着现代的服装,课余可上网、打打游戏和看看电影等。但有想过距离几千年的古代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就让怀着一颗真诚而渴盼的心,走进的世界。  三、新授:  老师简介古代人物画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引出古代传神写照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并简介其背景(学生课前已预习)。  1、古代人物画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  第1组问题: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内容?  第2组问题:这幅画分为几个?采用了怎样的构图?  第3组问题:画中的韩熙载是谁?他了几次?他在做?他的表情怎样?他为会有的表情?第4组问题:画中还有哪些人?都在干?的表情如何?  第5组问题:这幅画的色彩和技法有特点?  教师,学生各抒己见,得出结论。  2、分组,欣赏古代传神写照人物作品:\n  步辇图---阎立本唐簪花仕女图---周昉唐  古代帝王图---阎立本唐太白行吟图---梁楷宋  明代画家徐渭像关天培像孔昭靳清  结果:学生能够把每幅画的特点上说,还能把历史上人物功绩说出,能够把画的内容动作演示。  归纳总结:古代人物画特点:传神写照设色富丽用笔精细  3、现代人物画家及作品介绍:  1、(教师简介现代人物画)视频文件展示人物画家蒋兆和及作品  2、欣赏蒋兆和传神写照代表作品《一篮春色卖遍人间》  3、周思聪代表作品介绍  总结归纳:现代人物画特点:传神写照写实性现实性  古代人物画现代人物画都传神写照的特点,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它们体现了古老民族的智慧和现代人继承、创新的能力,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美好的未来。教学反思:本课在课前还可以,各布置也可。在上的过程中在开头引入有些唐突。课堂提问期待学生回答太快,设问应当,提问应有助于下环节的展开。缺少鉴的,教师应充实,在课堂上尽量把鉴的传递给学生,学生的美术知识毕竞是有限的。应当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欣赏古代的人物画作品,才能真正它的特点。此外,还应国外人物画作品体现什麽特点作。也可按排课上练习。--下载<<《传神写照——人物画》教案>>Word文档,本文由东星资源网收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内容来自东星资源网http://www.dxf5.com原文地址:http://www.dxf5.com/yxjiaoan/qtja/gzmsja/6172.html)《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山水画,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山水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山水画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的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2、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3、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教学手段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教学过程\n教室里响着古琴曲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答:高山流水。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古代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在亲近传统艺术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各位同学的兴趣。艺术论坛上有一个问题等待着大家“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请发表自己的见解。投票: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从同学们的投票中可见,大部分同学说喜欢,也有不少同学说不喜欢,更有同学说不了解。那原因何在?现在我们就通过了解山水画来了解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古代绘画。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身边的两幅长卷。事实上,这是一幅长卷画,很长的一幅画。很想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吧。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一幅长卷,被称为画中“兰亭序”的《富春山居图》。要了解它,同学们可以看课件的相应部分。看完后,请参与论坛的讨论。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结合了解此画的作者。讨论题:《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视线的移动。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起因的一个思想——卧游。(提示学生去了解画家宗炳)当然在这儿还要特别提到黄公望是我们常熟人,这是我们的一个骄傲。以后同学们看画时,一定要放松心情,体会古人卧游的感觉。当了解了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后,我们就要来了解山水画的发展了,看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那些名家名作。同学可以进入“中国古代山水画”这课的学习,先阅读一下——山水画简史,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学习时注意先看每张页面上的学习目标,学习中有任何问题,可进入讨论区讨论。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要解决这几个问题。讨论一: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萌芽、发展、兴盛时期?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画家或一幅作品作深入了解,然后进行讨论。3、山水画在唐代就分化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要了解青绿山水看《千里江山图》、《早春图》等)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作品和画家生平的相结合。4、大自然是五彩斑斓的,但为什么中国画家笔下的山水大多数是黑白的?结论:画家具有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道家提倡“无为”,尤其在乱世之时,中国文人更加追求自然,以林泉为伴。课堂小结:我们说喜欢的部分同学,一般多比较喜欢诗词、文言文,说明你在渐移默化中早已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所以在观赏作品时,不自觉的就会和画家产生了共鸣。反之,就不喜欢。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些都是先人给我们遗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起码要学会欣赏它们。今天用一堂课的时间学习了一些山水画的基础知识,但大家发现只是看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大家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继续深入学习。我给大家留了一些课后问题,大家可以继续讨论。讨论题:1、篆刻和书法是如何融入绘画艺术的。2、有些学者说“盛世出人物、花鸟画名家,乱世出山水名家”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你如何看待文章来源莲山课高一年级美术课移情草木——古代花鸟画教案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一、授课课题:移情草木——中国古代花鸟画二、授课时间:2课时  (2008年12月)三、教学目标:1、知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绘画传统和欣赏评论方法。       2、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分析评论能力。\n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绘画传统,写生的绘画传统,让学生体会画家细致观察生活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托物言志的绘画传统,使学生了解画家的志向,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四、教学重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脉络,绘画传统和欣赏评论方法。五、教学难点:教学生评论欣赏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的中国画知识,自主分析评论。六、课业类型:讲授七、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提问法八、教具学具:教材,ppt九、板书设计:1上课要求十、教学过程:第一课导入: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动画《螳螂捕蝉》提问:1.同学们欣赏完这段动画片有什么感受呢?(美、生动)2.动画中都画了些什么?(引出花鸟画的题材——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为主题。)中国画中以花卉虫鸟为绘画内容称为花鸟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移情草木——中国花鸟画课程内容:一、中国花鸟画的写生传统:1中国花鸟画萌芽于工艺美术的纹样上(古代大量工艺美术品上,都经常出现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2唐代---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科。问题1:欣赏韩滉《五牛图》看看他们是什么动作?——步者、屹者、正踌而鸣者、顾而舐者、翘首而驰者。总结:结构准确,造型生动,形貌真切。写实技巧高超,画风工整朴实。源于画家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花鸟画写生为基础的传统。问题2:画家表现了牛的什么特性?——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习性特征。总结:写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表现出花鸟虫兽的生命力极其各不相同的特性。3北宋问题:猜猜这只蝴蝶是真是假?\n这是赵昌所画的《写生蛱蝶图》花卉用笔简率,变化自然。蝶用笔精确。北宋---北宋后期,由于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特殊爱好,建立画院,倡导写生,花鸟画进一步向工笔写实发展,笔法工整细腻,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颠峰水平。4南宋南宋小品画出现一草一花、一鸟一鱼、数枝秋草、一湾流水、一瓶花卉题材小不见奇。但精心工巧没有一丝疏忽。对生命的尊重。追求意趣,画面雅致。林椿《果熟来禽图》——作品风格在布局造型上在写生的基础上,更注重生命力和情趣的表现。小鸟有欲飞之态。技法更为生动。通过小景小趣,反应出大的自然观是最高的一种境界。二、中国花鸟画托物言志的传统:元代提问思考:《墨梅图》王冕元,寻找发现花鸟画的另一个传统是什么?提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花鸟画的第二个传统传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为目的。托物言志——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的遭遇,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通过有生命力和象征性的花鸟形象表达画家寄托在花鸟之中的情感和理想。明清花鸟画,是发展变化的,到了明清时期。更多的强调抒情言志。明代徐渭为代表的水墨大写意花鸟兴起后,花鸟画在造型上就不再拘泥物象的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似与不似”。欣赏徐渭《墨葡萄》——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徐渭一生坎坷怀才不遇,墨葡萄轴,用大块的水墨点积而成,酣畅淋漓。此图构图奇特,信笔挥洒,似不经意;豪放泼辣的水墨技巧造成动人的气势和葡萄晶莹欲滴的效果。用笔墨发出自己的感慨和愤怒。正是比喻自己像野葡萄一样被抛在野藤里。人们说,这张画的墨点就如同徐渭辛酸的泪珠。第二课一作品欣赏的方法提问:“美术作品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美术欣赏过程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呢?”/“那美术欣赏的过程是谁在动?”/“是欣赏者的什么在动?”——美术欣赏活动首先需要欣赏者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情感。方法:①从分析形式和形象入手。②对内容的感受体验、理解。③对内涵的研究和领悟。二分析举例:齐白石《虾》\n①形象——描绘的是一群活泼的河虾。虾体透明,虾须柔软富有弹性,像在不停的摇动。身躯也好似随着水流屈伸游动。此画和真虾还是有些不同的,真虾眼睛小一些,这里用重墨突出;真虾后腿很多,画中提炼为四五只;画中没画水,用白纸幻化成一泓清水。②内容——一群虾自由自在的竞游,充满生命活力。画家笔墨浓淡刚柔,富有节奏和情趣。③内涵——体验到一种生命的跃动,领悟作者发自内心对自然的爱和赞美,对生命的颂扬。笔墨节奏中蕴含着画家内心深处的生命力。使人心灵受到向上的冲击。三欣赏评述练习25分钟用所学的欣赏评述的方法对比分析:宋代李迪《鸡雏待饲图》、八大山人《鹌鹑图》、齐白石《鸳鸯图》背景提示:1北宋中期多数画家主张写生。生动传神,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工笔画2朱耷是明朝献王朱权的九世孙,顺治五年(1648年)22岁削发为僧,顺治十年(1653年)在弘敏门下为徒。从此开始他的艺术生涯。写意画3齐白石现代画家从以下四点分析:1形象姿态分析鸟的形态、神态性格。2形式、用笔、墨色找不同3自己融入画面,对内容理解体验。4联系作者性格人生态度、时代背景领悟内涵意蕴。•总结:•李迪《鸡雏待饲图》张嘴嘶叫,等待饲喂。迫不及待的神情生动惹人喜爱。黑白黄三色勾出丰润羽毛。•鸟多是一幅傲慢倔强的姿态,耸背取颈怒目圆睁。对鸟的眼睛都作了夸张特别处理,眼睛很大,甚至画成方形,眼珠向上看,显出白眼看人的神态。表现出他对异族统治的蔑视和仇恨。构图上以少胜多,笔墨精炼。造型遣貌取神,夸张变形,突出物象特征。形神意趣十足。两只鸟对立别无它物空间开阔,布局别具匠心,生趣盎然。用笔放纵不加装饰,单一墨色处理直接显露朴素之美。朱耷是时代背景造成的个性心理影响下形成的孤傲的性格杰出的风格独异的艺术之果。•《鸳鸯图》美好祥和的气氛。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社会意义及审美价值和多种体裁、表现手法。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理解花鸟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认识花鸟画的欣赏价值不在于形似,而在于得意,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激发人们爱美、\n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  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社会意义及审美价值和多种体裁、表现手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  理解花鸟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认识花鸟画的欣赏价值不在于形似,而在于得意,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激发人们爱美、爱生活的感情。  3、创新能力目标:  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开阔眼界。  教学重点:中国花鸟画注重寓意,但画家的艺术表现、情感的表达是更为主要的。  教学难点:花鸟画的表现技法。  教学关键:教师的知识面以及引导、课堂演示和学生的投入程度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调试多媒体、检查教具、师生问候。  (二)导入:  教师: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的生长特点,另人联想到洁身自律的高尚人品,因而受人们喜爱,也是花鸟画中常见的体裁。  (三)新授:  1、欣赏以荷花为主的典范作品:《出水芙蓉图》(南宋)  《映日》潘天寿  《荷塘》齐白石  教师介绍齐白石、潘天寿的作品和各自的特点,从而引出花鸟画的一些特征  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爱的荷花题材的作品及其喜欢的原因。  2、通过“胸有成竹”启发学生说出古代画竹著名人物以及文人画中“四君子”  请学生分组讨论几幅美术作品。图片展示有  (北宋)文同《墨竹图》(清)郑燮《兰竹石图》  (明)徐渭《墨葡萄图》(明)徐渭《牡丹蕉石图》(五代)黄荃《写生珍禽图》(清)虚谷《松鹤》  (每件作品都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教师通过放映一个小短片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的特点  3、花鸟画的最高境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以古代画家画虾出名是谁?引出本课重点移情草木--花鸟画家齐白石,简介生平及绘画特点。  欣赏齐白石的作品《青蛙》、《虾》、《花卉册页》  古代画论:绘事不难于写形,而难于意,得其情而点出之,则万物之理挽于尺素间矣(教师解释)  4、小结(学生做,老师补充):中国花鸟画家以其高深的画技把自己热爱生活的情愫,寄托于草木“得其情而点出之”。使欣赏者获得启迪,激起爱美,爱生活之心一课一案]《美术鉴赏》15:移情草木—花鸟画2006-12-215:40:00大连教育学院点击:601日前,大连教育学院在全市举办了各个学科的“一课一案”活动,得到高中美术老师积极响应,纷纷设计教案。现在上传的是《美术鉴赏》内容中的教案,其中有的课程内容,有多个美术教师在设计、撰写,给“同样的课程内容不一样的设计”同时推荐在网上,为的是给我市高中美术老师们多个思路、以激发出更多的设计。更欢迎更多的同行批评、指正。<移情草木—花鸟画>教案设计:大连第三十六中学庄永丽推荐人:大连教育学院高中教师教育中心相毅敏\n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  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社会意义及审美价值和多种体裁、表现手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  理解花鸟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认识花鸟画的欣赏价值不在于形似,而在于得意,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激发人们爱美、爱生活的感情。  3、创新能力目标:  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开阔眼界。  教学重点:中国花鸟画注重寓意,但画家的艺术表现、情感的表达是更为主要的。  教学难点:花鸟画的表现技法。  教学关键:教师的知识面以及引导、课堂演示和学生的投入程度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调试多媒体、检查教具、师生问候。  (二)导入:  教师: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的生长特点,另人联想到洁身自律的高尚人品,因而受人们喜爱,也是花鸟画中常见的体裁。  (三)新授:  1、欣赏以荷花为主的典范作品:《出水芙蓉图》(南宋)  《映日》潘天寿  《荷塘》齐白石  教师介绍齐白石、潘天寿的作品和各自的特点,从而引出花鸟画的一些特征  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爱的荷花题材的作品及其喜欢的原因。  2、通过“胸有成竹”启发学生说出古代画竹著名人物以及文人画中“四君子”  请学生分组讨论几幅美术作品。图片展示有  (北宋)文同《墨竹图》(清)郑燮《兰竹石图》  (明)徐渭《墨葡萄图》(明)徐渭《牡丹蕉石图》(五代)黄荃《写生珍禽图》(清)虚谷《松鹤》  (每件作品都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教师通过放映一个小短片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的特点  3、花鸟画的最高境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以古代画家画虾出名是谁?引出本课重点移情草木--花鸟画家齐白石,简介生平及绘画特点。  欣赏齐白石的作品《青蛙》、《虾》、《花卉册页》  古代画论:绘事不难于写形,而难于意,得其情而点出之,则万物之理挽于尺素间矣(教师解释)  4、小结(学生做,老师补充):中国花鸟画家以其高深的画技把自己热爱生活的情愫,寄托于草木“得其情而点出之”。使欣赏者获得启迪,激起爱美,爱生活之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