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17 KB
  • 2022-08-17 发布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汇编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汇编目录l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1l国共的十年对峙2l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5l甲午中日战争教案7l解放战争教案9l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12l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4l太平天国运动教案18l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21l辛亥革命教案25l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281\n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课程标准: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考纲:十月革命考纲解读: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异同,苏维埃政权巩固政权的措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高考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高考难点: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异同,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异同。高考知识:一、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经济: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政治①腐朽的沙皇制度占统治地位,是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②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③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2)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二、十月革命的进程1、二月革命(1917年3月)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结果: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2、《四月提纲》的发表(列宁)内容: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化;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3、七月事件结果: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和平夺取政权已经不可能。4、八月决议内容: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夺取国家权力的决议。5、粉碎八月叛乱6、十月革命攻打东宫。三、建立、巩固政权的措施1、政治:掌握政权(最核心)《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2、经济:建立经济基础(最根本)《土地法令》3、外交:恢复和平环境(最迫切)《和平法令》选举产生了第一也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意义:苏维埃政权在俄国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诞生。三、特点1、革命理论:一国胜利论2、革命道路:城市中心论3、革命阶段: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紧密联系4、革命方式: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夺权四、历史意义1、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2、意义29第29页共30页\n(1)俄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为把俄国改造成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力重要前提。(2)世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国共的十年对峙课程标准:概述中共在十年对峙时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光辉典范。考纲:国共的十年对峙考纲解读: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长征的原因、意义。长征精神的内涵高考重点: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高考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课时安排:一课时高考知识点【导入新课】复习旧课。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国共对峙的正式形成。那么,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出低谷,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29第29页共30页\n【推进新课】一、工农武装割据  (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1、武装起义①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②秋收起义1927年9月意义: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土地革命(1)制定:八七会议:①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②内容:清算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③意义:给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3)影响: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革命积极性提高3、根据地建设:(1)经济建设重点发展农业,兴办军事、民用工业(2)政权建设: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3)军事斗争:粉碎五次“围剿”。二、红军长征(1934——1935——1936)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    “左”顷错误  (根本)2、过程:(1)开始:193410(2)转折——遵义会议19351①内容:纠正了博古等人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②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顷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胜利①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②1936年10月甘肃会师3、影响(长征精神)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③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④开始中国革命新局面江泽民: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29第29页共30页\n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概括起来,长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长征精神的本质,就是让劳苦大众摆脱剥削和压迫,求生存获解放。【本课小结】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斗争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对峙的正式形成.30年代初,蒋介石集团为维护其统治,对红军加紧"围剿".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内占统治地位,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29第29页共30页\n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课程标准:概述中共在十年对峙时期,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光辉典范。考纲:国共的十年对峙考纲解读: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长征的原因、意义。长征精神的内涵高考重点: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高考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课时安排:一课时高考知识点【导入新课】复习旧课。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国共对峙的正式形成。那么,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出低谷,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推进新课】一、工农武装割据  (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1、武装起义①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②秋收起义1927年9月意义: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土地革命(1)制定:八七会议:①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②内容:清算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③意义:给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3)影响: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革命积极性提高3、根据地建设:(1)经济建设重点发展农业,兴办军事、民用工业(2)政权建设: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3)军事斗争:粉碎五次“围剿”。二、红军长征(1934——1935——1936)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直接)    “左”顷错误  (根本)2、过程:29第29页共30页\n(1)开始:193410(2)转折——遵义会议19351①内容:纠正了博古等人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②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顷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胜利①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②1936年10月甘肃会师3、影响(长征精神)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③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④开始中国革命新局面江泽民: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概括起来,长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长征精神的本质,就是让劳苦大众摆脱剥削和压迫,求生存获解放。【本课小结】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斗争中,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并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对峙的正式形成.30年代初,蒋介石集团为维护其统治,对红军加紧"围剿".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国共产党内占统治地位,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29第29页共30页\n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考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考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和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经过,《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教学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我们知道,在历史上日本有向中国学习的一段经历。在唐朝,长安有许多日本留学生,这些人学成回国后,在国内掀起了改革,大化改新,不仅政治制度方面借鉴唐朝,在饮食服饰建筑等多个方面效仿中国。那么,如今,徒弟怎么敢打师傅?咋敢咋能打师傅?即就是说,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敢于挑起这场战争?一、甲午农民战争1、背景根本原因: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制定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发生导火线:爆发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2、过程丰岛战役:被迫宣战;平壤战役:弃城逃走;黄海战役:避战保船;辽东战役:献船逃敌,日本制造了旅顺大屠杀。威海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灭。洋务运动也宣告失败。教师补充: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威海卫,3、结果:1895年签定《马关条约》割地---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赔2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清政府财政因之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借债,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开四口---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影响:中国: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日本:远东;29第29页共30页\n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1、起因根本目的:列强瓜分中国。直接目的:列强镇压义和团运动。2、经过:1900年6月从天津出发→廊坊阻击战→退回天津→天津义和团和清军进行天津保卫战→7月中旬占领天津→8月攻陷北京→在紫禁城建立联军司令部,3、结果:1901年9月逼迫清政府与之签订《辛丑条约》。内容可归纳为“外商带钱进宾(兵)馆”A、赔款4、5亿---加重人民负担,人民更加贫困,税收受列强控制,清政府的税收机关成了洋人的收税代办机构B、划使馆界---使馆成了国中之国,成为侵华大本营C、拆炮驻兵—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下,便于镇压反帝D、严禁反帝—这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要严惩参加过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这说明清政府成了工具,成了列强手中的拆线木偶,成了在华代、理人,任人摆布。E、设外务部—置于六部之上,干涉中国内政,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的意思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4、影响:《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课堂探究】:指导学生回忆旧知识,讨论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生讨论: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本课小结】:从甲午中日战争起,列强开始瓜分中国,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被中国人民粉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它们却驯服了清政府,使之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这样形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格局课后反思:这一课要处理的问题较多,特别是对几个条约的比较、甲午战争的转折意义的分析理解等问题上的处理,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而并不是流于表面,也是这堂课的精彩亮点所在,使得这堂课有一定的深度和厚度,这需要平时的积累,所以我们今后尤其要注意经验的累积,做到厚积薄发。29第29页共30页\n解放战争教案课程标准概括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考纲解放战争考点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和谈和渡江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教学内容一、爆发背景1、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1)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2)国内外主要政治力量的态度:共产党——尽力争取和平民主。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原因:①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②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2、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45年8月――46年夏(1)重庆谈判。1945年8月【合作探究】1:蒋介石喊和平只是一个幌子,为什么蒋介石还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其电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欺骗中国人民,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如果毛泽东去了,就可以利用谈判的机会,一则争取运兵备战的时间,再则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实现他们的“军令统一”、“政令统一”的目的。①时间:1945年8月②结果:签订《双十协定》③意义:A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B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C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2)政协会议。1946年,重庆。结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二、经过1、战略防御(1)时间:1946年6月(2)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失败(3)从1947年春起国民党的重点进攻陕北、山东——失败为什么重点进攻这两个解放区呢?蒋介石集团的战略企图是从解放区的东西两翼与人民军队的主力决战,并将解放军堵在黄河以北,使战争继续在解放区内进行。29第29页共30页\n到8月间,蒋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基本上被粉碎了。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的指挥下,5月中,发动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电影《红日》),不久,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也被粉碎了。为配合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为解放战争提供坚实的保障,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展开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2、战略反攻我军第二年的作战任务“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外线——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转向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攻,属战略进攻性质。内线——是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的进犯,属战略防御性质。(1)时间:1947年6月(2)主攻方向:中原(3)标志: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时间1948年9月——1949年1月部队东北解放军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指挥林彪、罗荣恒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林彪、罗荣恒、聂荣臻战果歼敌47万,解放东北全境歼敌55万,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地区、中原地区歼敌52万,华北全境战果: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什么战略决战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首先在东北战场展开决战。这是因为,它既可以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收缩企图,又可以使东北人民解放军腾出手来转入关内作战,还可利用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从而有利于整个战局的发展。此外,当时东北战场的态势对人民解放军也最为有利,夺取决战胜利较有把握。4、北平谈判(1949年4月、北平)(1)原因:国民党――战场上的溃败,蒋介石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中共―――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减轻人民痛苦(2)结果: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3)作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谈的阴谋,打破了其划江而治的美梦。指导学生阅读导与练P98问题阐释15、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6、进军全国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①国内意义:结束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②国际意义:改变世界政治格局,鼓舞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解放斗争;③思想意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指导学生阅读导与练P98思维启迪329第29页共30页\n【本课小结】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协定、决议,发动的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在解放战争第一年里,人民解放军取得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胜利。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中国人民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29第29页共30页\n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案课程标准:(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考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考点: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难点:巴黎公社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一、历史条件1、经济条件:19世纪初,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固有基本矛盾的逐渐暴露。(1)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2)暴露表现:①1825年英国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②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矛盾日益尖锐并公开化。2、阶级条件::工人阶级作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1)标志: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的里昂工人运动、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国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2)表现:不仅要求改善生活待遇,还积极争取获得政治权利。3、思想条件(理论来源):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4、实践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运动,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二、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内容(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2)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3)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4)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5)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2、意义: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二、巴黎公社1.历史条件和原因(1)阶级基础:19世纪中期,法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人队伍的发展壮大。(2)思想基础:各种社会主义学说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3)组织基础:第一国际的推动,许多成员参与革命(4)特殊原因:民族矛盾的尖锐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5)直接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并对内准备以武力解散国民自卫军。2.建立:1871年3月18日,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3.革命措施29第29页共30页\n(1)政权建设①民主选举产生最高权力机构公社委员会。②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③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建立了自己的司法机构。④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⑤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2)社会经济①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②实行八小时工作日。4、失败(1)标志:1871年5月下旬,敌人攻入巴黎城内。(2)原因①主观上: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联系,更未能发动农民,缺乏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②客观上:临时政府利用法兰西银行的财政支持,反动力量强大。③根本原因:当时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铲除资本主义的条件还不成熟。5、意义(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3)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经验:无产阶级革命的规律,用暴力打破旧的国家机器。教训;政党领导,工农联盟6、特点(1)爆发的自发性和偶然性。(2)失败的必然性。(3)意义的深远性。(4)教训的深刻性。课堂小结;19世纪初,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固有基本矛盾的逐渐暴露,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逐渐高涨,马克思主义诞生,科学理论出现,巴黎人民建立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29第29页共30页\n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始皇帝”的来历、皇帝制的内容和特征,理解中央官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了解郡县制全面推广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2.过程与方法:多角度探究从诸侯割据到秦朝统一的历史原因;从目的、内容、机制、实质和影响等角度,探究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具体内容;抓住主要问题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统一中国和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等角度,认识秦始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贡献;通过理解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体会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和古代国情。【教学设计】重点:皇帝制和“始皇帝”的来历;中央官制;郡县制的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难点: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基本特征;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对这一体系的把握及其影响的理解是难点。【教学方法】本课多是基本史实,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可现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基本史实;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的概况。像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为上课讨论和评价做准备。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投影和情景设置等手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上。【导入新课】从西周分封制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间经过了群雄割据的春秋战国。关于这段历史我们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典故、成语,如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29第29页共30页\n等等,尤其为我们大家所熟识。战国后期,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开始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秦王嬴政“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贾谊《过秦论》),不到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华民族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正如诗歌记载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秦王扫六合》)由此导入新课。【知识梳理】知识梳理问题思考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诸侯争霸:①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战争不断。②战国时期,一些强大诸侯纷纷改称“王”;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进行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2)秦朝统一:①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②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1.议一议:秦朝统一的条件有哪些?提示:①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出现局部统一。②人民渴望统一。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④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1)皇帝制度:①确定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皇帝”,自称“始皇帝”,希望皇位世代传承,永掌皇权。②秦始皇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③特征: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2)中央官制:①中央高官: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想一想:秦朝政治制度具有权力高度集中的特征,你对此怎样认识?提示:①皇位世袭、皇权至上。②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③中央政权组织以皇权为中心,朝中高官互相牵制,互不统属。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郡县制推行: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下设县。(2)地方官僚机构: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3.议一议:郡县制的推行有何影响?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有着怎样的历史影响?29第29页共30页\n,上承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命。提示:①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②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为历代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四、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⑴积极:①结束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②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对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③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政治前提。④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⑵消极方面:皇帝权威的加强,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4.巧妙设问把学生的思绪引到两千多年前的历史情境中:“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巩固政权?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广修驰道以及“焚书坑儒”,制定法律等等提示:【课后研讨】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发掘一批竹简,其中记载的《秦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树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复月,毋敢业草为灰,取生荔,麛(卵)榖,毋……毒鱼鳖,置肼罔,到七月而纵之。……邑之近皂及它禁苑者,麛时毋敢将犬以田。”你能明白这段话的意思吗?这说明了在当时的秦朝已经开始注重什么问题?思路:让学生在了解秦朝短暂而亡,刑罚残酷,暴政的同时,也了解秦朝注重环境保护的一面,以突破学生光通过教材了解知识,达到突破教材思维定式的目的。【本课小结】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扫荡了旧奴隶主贵族势力,完成了向封建制国家的过渡,加强了君主集权,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即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秦始皇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29第29页共30页\n。不管后来的封建王朝作了多少改革,其基本原则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承袭了秦始皇所开创的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9第29页共30页\n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考纲:太平天国运动考点: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天京事变教学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对《天朝田亩制度》革命性和局限性的分析;对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背景(1851—1864)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外部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的侵略通过封建政府转嫁到人民身上,直接原因:天灾人祸思想条件;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目的:推翻清朝统治。特点: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的结合起来。关系:是一种改造和利用的关系,它根本不同于基督教,它是农民起义的工具。说明: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平等的思想,是洪秀全号召人民群众参加反清斗争的理论武器。但它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不是科学的革命理论,不可能引导农民革命走向成功。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二、过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和西征------天京变乱-----挽救危局-------天京陷落注:北伐西征东征背景清军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巩固大本营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实力时间1853年1853年赖汉英1855年石达开1856年领导人林凤祥、李开芳秦日纲、石达开结果失败胜利胜利意义牵制、保证大败、巩固摧毁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太平天国运动在短短三四年时间内走向鼎盛?原因:1清政府的腐败;2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高涨29第29页共30页\n天京变乱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势。结果: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清政府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包围天京。意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三、治国方案自主探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背景1853年定都天京,处于强盛时期经过天京事变,处于衰落时期经济主张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地上天国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实质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向西方学习,带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群众基础拥有群众基础缺乏群众基础作用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绝对平均思想无法调动人们劳动的积极性,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三、太平天国运动的认识1、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重要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2、评价:教师讲解: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作用:①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②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③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④思想上、组织上较以往农民起义高出一筹,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⑤同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共同打击西方殖民主义者。【课堂小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然而,这一时期的农民战争,已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战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就体现了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勇敢地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进一步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巨大变化.【教学反思】:这节课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学情分析存在不足,主要是低估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期待;教师的语言略显苍白,不甚生动;教学设计还是有些偏重形式,而对内容的挖掘深度有些欠缺。比如:怎样保证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能够实现观点在交流碰撞之后的思维、思想上的倍增效应,这方面做的不足;如何化繁就简,课前的教学设计没有涉及。在今后的改进措施中,对学情分析要每课具体再做课前分析,精力好集中;教学语言上的问题还是应该从教学设计的完善出发。29第29页共30页\n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一、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的禅让制,知道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起源在于夏朝;识记夏商的王位世袭制、夏商早期国家中央与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及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重点理解西周分封制、宗法制产生的原因及分封制、宗法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其对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2、过程与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式方法,通过史料及历史图片进行史料结合,引导学生对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产生自己的思考,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本课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都到分封制、宗法制是我国古代人民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伟大创举,激发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并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增强学生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的理解,以此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2、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四、课时课型课型:讲授新课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新课教学(一)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到王位世袭)①夏朝的建立师:我们首先来学习夏朝的政治制度。大家看课本并结合初中所学,我们来简单回忆一下夏朝建立的过程。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有的还是氏族部落联盟,当时联盟首领是通过一种禅让制的方法来传递首领位置的。从尧到舜再到治水有功的大禹,但是到了禹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部落首领的权力已经变得越来越大,凭借着治水所获得的巨大威望,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国家)夏朝。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起源也就由此开始。但是禹死后,禅让制的传统却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看材料。材料: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起,曰:“吾君帝禹之子也—《史记.夏本纪》这样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传贤变为传子,王位开始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由此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开始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了。②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9第29页共30页\n师:王位世袭制自从由此建立起来后,这期间最主要的就是父死子继,在商朝有时也出现兄终弟及的情况,但最高统治者的世袭制度就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末年。这种世袭制度在当时也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所建立的,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是有进步意义的。③夏商王权的神秘色彩师:但王位世袭制虽然逐渐建立了起来,但在那个时期,社会刚由原始氏族社会落演变为阶级化的国家,早期的王权还不是十分的强大。因此王权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证明自己的统治是合理的和不可侵犯的,于是就把自己的统治说成是神的旨意,借以抬高自己的权威,我们都看这样一则小材料,这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夏桀“吾有天下,如天之有日也,日有亡乎?日亡,吾亦亡”“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春秋左传.成公十三年》)及P4最下面的图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方式决定,这样就使王权具有了一丝的神秘色彩。④早期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师:除了神权的辅助外,为了巩固统治,早期的夏商统治者也已初步建立起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系统。内容:中央:相、卿士(商朝贤相伊尹)地方:侯、伯(西伯周文王)官职相、卿土卜、祝、史师侯、伯职责辅佐天子,参与决策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执掌军权管理地方,向国王纳贡奉命征伐◆学思之窗师: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他参与制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甚至废立商王的权力。(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师: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为了维护周朝的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我们首先来学习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①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内容:封建诸侯,以蕃屏周师:我们首先来看一副地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呢?我们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之后),那么是谁进行分封的呢?我们都听说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分封是周王进行的。我们看P5第一段“周武王把…….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这也就是分封制的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封建诸侯,以蕃屏周”。●权利义务师:那么诸侯既然从周王那里接受分封,接受土地和人民,那么他们对周天子究竟有哪些义务呢?《孟子·告子下》有这样一段话:“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让学生看书总结义务)生: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带有宗族统治色彩)师:好,诸侯与周王的权利与义务我们大概就清楚了,那么诸侯在得到了周王的分封后,在自己的领地内,也还要继续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于是整个社会就形成了这样一下社会阶层体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分封制体系下,形成了天子到庶人的金字塔般的结构,在这个金字塔内前四级是统治阶级,最下一级是被统治阶29第29页共30页\n级,可看当时的社会等级也是很森严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西周分封制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破坏:P6最后一段典故:楚王问鼎②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师:分封制的内容大概就是这些,我们来向这样一个问题———分封制本身是世袭的,世袭就会产生继承这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呢,那西周是如何解决这个分封世袭制度下继承这个问题呢?我们看P6字母下的第一段,这同时就是宗法制实行的原因。那么宗法制究竟是如何进行继承的呢?我们首先看一下宗法制究竟是什么?(看P6)●概念:师: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师:那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究竟是靠什么来判定的呢,这就牵涉到了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师:那究竟什么是嫡长子呢?我们来简单解释一下一下几个小名词。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与嫡次子庶子(妾生的儿子)师:也就是说只有正妻的长子才是嫡长子,只有他才能直接继承上一辈的爵位,而余子就只能继续分封,这样就形成了大小宗的关系,嫡长子直接继承是大宗,余子继续分封成为小宗。当然小宗在自己领地内却是大宗,大小宗之间是相对的。在宗法制内部,根据血缘关系亲疏进行继承,由此也就产生了大宗小宗的问题(讲解相对性)●作用: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形成了“世卿世禄制”;对于今天:分裂、宗派势力;重男轻女思想;等级观念;祭祖思潮)※家谱、族谱等也是今天宗法制重要的表现形式,可见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是很大的(可找图片)●特点: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⑵嫡长子继承制和余子分封制紧密结合;⑶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兄弟关系/君臣关系●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师:我们来看这样一幅图(课件讲解)(三)、早期国家政治制度总特点(注意讲解)总特点:1、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带有浓厚的原始社会的残余。2、以宗法制为核心。3、主要由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构成严密的体系。4、权利与义务相统一。5、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6、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注意联系历史纵横,简单讲解一下礼乐制度六、课堂小结夏商的政治制度:1.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3.王权具有神秘色彩4.中央地方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定义诸侯权利与义务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9第29页共30页\n作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破坏:诸侯强大,王权衰弱宗法制:定义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特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早期国家政治制度总特点29第29页共30页\n辛亥革命教案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考纲:辛亥革命考点: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教学难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课时安排:2课时辛亥革命含义狭义:就是指武昌起义;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统治,追求民主共和的全过程。一、背景:(1)社会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2)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4)思想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宣传革命思想的中心:民主革命思想家和革命家:(5)组织条件:①兴中会-----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性质):兴起②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性质)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有了统一政党领导;有了一个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公认的革命领袖)[要点补充]政治纲领三民主义评价联系进步性局限性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暴力推翻帝国主义支持清王朝民族主义民族独立、平等没有明确的反帝旗帜前提29第29页共30页\n创立民国推翻帝制,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民权主义保护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权利核心平均地权核定全国地价,实现土地国有。民生主义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补充和发展(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斗争。(7)革命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二、高潮:(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策划:文学社、共进会(2)中华民国的建立时间——1912年1月1日定都:南京国旗:五色旗纪元:中华民国性质: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革命政府(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国家的权利归属(权利归国民全体所有)、政权的组织形式(责任内阁制)、国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和三权分立的原则。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目的:为防范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四、结束1、失败表现:a、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根本表现)b、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直接表现)2、失败的原因:主观:资产阶级的自身局限性,政治上的软弱。(根本原因)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3、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4、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1)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最大作用)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推翻了帝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2)经济上:推翻了清王朝,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29第29页共30页\n(3)思想上: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参政议政意识提高,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国际上:对亚洲近代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课堂总结:20世纪初,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的因素:要有彻底的反帝纲领;要有彻底的反封建纲领,要取得农民的支持;要有坚强的革命政党;要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军队]。这几方面辛亥革命均有严重的缺陷和不足,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不能取得胜利,根本原因在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软弱妥协];尽而要说明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这个道理。29第29页共30页\n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案课程标准: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考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考点: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失败。教学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教学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备考知识一、五四运动1、背景国际: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加剧。国内:(1)政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根本原因)(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阶级:无产阶级力量(4)思想: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解放。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2、过程设计表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完成地点主力口号结果第一阶段北京学生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二阶段上海工人取得了初步的胜利3、五四运动的评价性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其彻底性不是指斗争的结果,而是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青年学生(先锋作用);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的舞台)29第29页共30页\n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背景(1)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建立(1920年上海最早、陈独秀)(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3)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4)有利的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大会的召开(1)时间:1921(2)地点:上海嘉兴南湖(3)内容:①通过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②党的奋斗目标③党今后的中心工作④党的中央机构(4)意义: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①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②代表的阶级利益: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还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④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附:中共二大1922内容:正确分析中国的国情(社会性质、革命敌人、革命性质)制定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确认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意义: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革命纲领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背景(1)中共在革命实践中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3年中共三大  通过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2)孙中山愿意与共产党合作(3)共产国际的帮助2、国共合作的形成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29第29页共30页\n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      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3、实践:(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2)兴起:1925年五卅运动(性质: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3)高潮:北伐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过程:①到1926年底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②1927年,广州的国民政府迁往武汉。成果:①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打击了帝国主义②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统治4、失败原因客观:帝国主义联合起来干涉中国革命,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主观: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等坚持右顷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5、教训:认识到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29第29页共30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