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 MB
  • 2022-08-17 发布

高中美术全部教案说课稿精美整理汇编

  • 2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美术说课模板4说课步骤及其几点注意事项6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容7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项8上篇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10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10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说课稿10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说课教案13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16第二课图像与眼睛19第二课图像与眼睛说课稿19第二课图像与眼睛说课教案22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案24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案二26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28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说课稿28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说课稿二32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36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37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37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说课稿37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说课教案40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教案42第二课礼仪与教化43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一课时说课稿43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说课稿45第二课礼仪与教化说课稿47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案48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案二53第三课心灵的慰藉55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说课稿55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说课稿二57第三课心灵的慰藉教案61第四课人间生活63第四课人间生活说课稿63第四课人间生活说课稿二65第四课人间生活教案69第五课审美自律72第五课审美自律说课稿72第五课审美自律说课稿二74第五课审美自律教案75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77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77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二79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三81从传统到现代教案82从传统到现代教案二83\n第七课新的实验85第七课新的实验说课稿85第七课新的实验说课稿87第七课新的实验教案90下篇92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92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92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92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96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99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说课稿99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说课稿二102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108第三课托物寄情112第三课托物寄情说课稿112第三课托物寄情说课稿二115第三课托物寄情教案118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123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说课稿123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教案126第五课进入历史133第五课进入历史说课稿133第五课进入历史说课稿二135第五课进入历史教案140第六课战争与和平142第六课战争与和平说课稿142第六课战争与和平说课稿二145第六课战争与和平教案152第七课时代的脉搏155第七课时代的脉搏说课稿155第七课时代的脉搏教案158第八课不同的歌声161第八课不同的歌声说课稿161第八课不同的歌声说课稿二164第八课不同的歌声教案167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169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说课稿169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说课稿二172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172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教案174第十课通俗的浪潮176第十课通俗的浪潮说课稿176第十课通俗的浪潮教案178第十课通俗的浪潮教案二181第十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182第十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教案182第十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说课稿185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187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说课稿187\n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说课稿二189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说课稿三192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教案197第十三课异域的憧憬200第十三课异域的憧憬说课稿200第十三课异域的憧憬说课稿二201第十三课异域的憧憬教案208《异域的憧憬》课堂实录209第十四课走进博物馆211第十四课走进博物馆说课稿211第十四课走进博物馆说课稿二212第十四课走进博物馆教案215第十四课走进博物馆教案二216教师资格面试知识(大全)218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218说课的程序218关于对认定教师资格人员基本素质面试和试讲进行考察等有关问题的说明220试讲十要点222教师面试自我介绍范文222教师应聘面试注意事项223教师招聘面试题集锦(班主任篇)224特岗教师招聘面试面试题及答案226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表228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229教育教学技能测试评分表230\n上篇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什么是美术作品》。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 《什么是美术作品》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鉴赏所涉及的的美术基本知识和美术鉴赏的基本技能,本课的教学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及其开放性的内涵,包括了三个方面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怎样理解美术作品的涵义。教学难点:学生审美意识的养成。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审美观念的形成;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发现与收集、构思与创作、讨论与分析、总结与巩固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主动            的学习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 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展示法,讲授法,对话法,设问法等。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资料收集,阅读法,讨论交流法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同时为以后高中的美术欣赏课做好铺垫。 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n  展示图片:1街头墙上装饰壁画。2公共场所的胡乱涂鸦。(图片准备时两张反差很大,引起学生们激烈的讨论,活跃课堂,同时激发学生对我们身边生活环境的思考)接着对同学们的讨论进行总结:同学们都有一双审美的眼睛,点出并板书本课课题《什么是美术作品》。 环节二:讲授新课提问:同学们爱美吗?学生议论,各抒己见。老师提示:同学们今天的衣服都很漂亮,我们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等等。让学生意识到美不仅仅是狭隘的外观的漂亮提问:那么“美”字是怎么来的呢?学生意见众多:“古人创造的” “一个羊字一个大字”。揭示:《说文解字》1、羊大为美。2、羊人为美。来自原始人最原始、最自然的美的追求。提问:我们现在对美的要求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外在的美,内在的美。重树学生的审美观提问:那么你们认为什么是美术?顺势提问:那我们身边有哪些美丽的艺术呢?学生回答:美丽的艺术,衣服,房子,学校里的雕塑,学校里挂的画,街上的广告牌等等。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去发现身边的美,关注身边的人、事、物。同时激发其对美术的兴趣爱好。总结:我们每天与美术相伴。揭示”美术”涵义(板书“美术”)学生反思身边的美术让学生了解美术,明确美术的重要性。 环节三: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美术分类,我将通过学生对身边美术的介绍将美术分类: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并分类出示图片进行欣赏。学生欣赏图片,初步领略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的不同艺术特点。中间穿插部分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的深入了解美术,明确美术函概的范畴。同时为以后的美术鉴赏课做好铺垫。美术欣赏的批判性和赞同性\n 环节四:能力拓展为了更好好,更广地拓展学生的能力,我将出示图片:《蒙娜丽莎》并简单介绍。学生分组讨论,并从各自不同的欣赏角度展开辩论。可批判,可赞同。总结:面对一幅在艺术史上被反复提及的作品《蒙娜丽莎》,我们应该突破以往简单化、概念化的欣赏习惯,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它,用自己的心去感悟它。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激发学生学会用眼睛、用心,从多角度去鉴赏作品。 环节五:A:研究性学习在完成本课的的教学活动之后,给学生布置课后的研究学习的课题:观察你的家,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用手机或DC拍摄后发到学校电脑中我们美术的存储空间。课后大家一起进行研究学习。B:回顾总结在完成本课的的教学活动之后,总结是真正的美,不仅仅是外在美,还要有内在的美。真正的欣赏,不光是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心去“看”。希望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以后的学习带来启示和帮助。 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一些美术作品和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 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说课教案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审美观念是怎样形成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1、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社会约定性。2、培养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的意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n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如何从生活中发现美?教具与学具:多媒体播放工具、若干工艺美术品(如奇石、紫砂壶、茶杯等)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教学:投影屏幕显示一个手拿雕版的男子形象,表情严肃。教师提问: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有谁知道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你能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他的内心活动吗?(教师一连串提出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估计学生无法回答,这跟学生接触的信息范围有关系。第三个问题应该能从容回答。前两个问题是悬念,第三个问题是树立学生的信心,为教师后面的总结埋下伏笔。它们的共同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按键,投影屏幕显示“夹缬最后传人---薛勋郎”教师解释,薛勋郎是温州苍南人,夹缬的最后传人。他手里拿的就是制作夹缬的一块雕版。按键,1、夹缬是什么?2、夹缬这种民间印花工艺主要流传于什么地方?按键,投影屏幕显示答案:夹缬与蜡染、绞缬并称为古代三大印花技巧。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人在木板两面刻出花纹,再把麻、丝织物等夹在中间进行染色。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夹缬印染工艺在唐代极为盛行。目前夹缬仅存在温州苍南山区。夹缬能在苍南山区保留较完整与当地的习俗等有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夹缬被面是温州地区婚嫁的必备之物,印染材料源自名贵药草,传说能为新婚夫妇带来吉祥。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风俗不再流行,夹缬工艺渐渐淡出历史。按键,投影屏幕显示夹缬图案一幅,同时提问:图案中的美体现在哪里?(以高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应该很容易回答出对称、对比等形式美法则,教师也可以把形式美五大法则概述一下,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再提问:夹缬作品是美术作品吗?学生回答讨论,教师总结: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可以称为美术作品。许多产生之初强调实用功能的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功能的淡化,审美性反倒成了物品突出的特征。按键,举例:玉壶春瓶、秦汉瓦当、青铜器虎食人卣图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的作品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问: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第二环节解决重难点:按键,提问:“美的观念是如何产生的?”同时出示实物一块奇石和紫砂壶一把。\n学生回答讨论,在这个问题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是那些另类的甚至反面的观点才能更好的衬托出正确的观点,避免了简单的说教,易于学生接受。所以教师对于这个问题自己一定要弄清楚,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教师总结:1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于生产、生活乃至艺术创作中,就产生了美术作品。通常人们所说的严格意义上的“美术作品”是指劳动创造的精神产品,是通过艺术家的手的操作成为物质化的成型的产品。作品更多强调的是审美价值,同时具有实用性或者根本没有实用性。按键,显示文字“美术作品的种类繁多,按照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以及其它种类的基本分类,我们共同欣赏以下图片资料。”这样的安排主要使学生了解“美”无处不在,以及不同的美术门类表现出来的艺术特征的多样性,丰富性,同时感受到美术和生活的密切关系。本课在图片选择上尊重了本民族文化艺术,使学生先了解身边的、本民族的文化艺术,进而了解外国的乃至世界文化艺术,所以图片中没有外国文化艺术内容,而且常见的、普及的也很少选入,一些年代久远的、濒临失传的作为重点选入。按键,举例:绘画类:山西永乐宫道教壁画、西藏宗教绘画形式—唐卡、民间年画—门神;雕塑类:秦始皇陵站立俑、宗教木雕菩萨坐像、民间泥塑、唐代陶俑—仕女像、浮雕群像;建筑类:皇家建筑—天坛、宗教建筑—西藏布达拉宫、民间建筑—福建土楼;工艺美术类:商周时期文明的代表—青铜器、汉代青铜器—长信宫灯、瓷器巅峰时期的产物—粉彩瓷器、苗族少女头饰、蜡染、民间刺绣;其他类别:皮影、竹编提篮、西藏宗教面具、细纹刻纸《红楼梦》、单色发绣《周恩来像》作者:孟永国;按键,提问:“美术鉴赏的意义有哪些?”学生回答讨论,教师总结1、在我们生活中每时无处不在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的生活。2、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帮助我们丰富对美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形式美的法则。 第三环节作业布置按键,请同学们课后调查自己的周围是否有特别的“美术作品”,请分析它的美体现在哪里,写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 第四环节结束语按键,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法国)\n(在这段话下面插入了一张美食图片,看似毫不相干,其实用心良苦。因为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进一步解释罗丹的话,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说:比如下面这张美食图片的内容,对于没有美术修养的人来说,他就是一盘可以享受美味、填饱肚子的烧鸡。而一个有美术修养的人从中却可以发现很多的美,他不但得到了物质享受也得到了精神享受。)三、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我自己之前的判断是相对正确的,同学们的知识面比较窄,缺乏创造性,所以我通过大量的图片和一些比较生动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外,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也是很重要的。我和学生们说,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不需要那么多一板一眼的规矩,如果想回答问题、有自己想法的同学,可以说自己直接站起来发言,前提是不要太杂乱就可以了,但是真正有勇气站起来的同学不是很多。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会着力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希望可以将美术鉴赏课上得精彩,能确确实实地帮助到同学们,就像同学们回答美术鉴赏的意义一样,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陶冶情操,随时随地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对生活充满希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一、教材分析  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课本内容分上下篇共三单元,分别为美术与眼睛,辉煌的美术历程,灿烂的美术世界。本课为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课文通过汉字书写的美、以及古代彩陶和青铜器的造型纹饰等方面阐述美的观念的形成过程,即来源于生活和劳动。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就是符合形式美法则人造物品,课文通过实用器具到审美作品的转变,从历史演变、文化传播等多面展开,用古代青铜器、明代漆盒、非洲面具、年画、月份牌等例子加以阐述。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如何应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鉴赏,即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身边的事物,是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通过美术鉴赏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当以一种历史的、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课文通过蓝印花布、纳西族民居、水车、门等具体例子加以阐述。形式美的法则主要包括多样于统一、对比与和谐、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方面。二、教学目标1、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形式美的基本规律。2、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3、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n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有时候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尤其是一幅经典的绘画作品时,我们怎样看出画中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感受呢?这幅画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审美鉴赏的意义在哪里呢?也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还不能回答,但对此应有所了解。(二)“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的?1、羊大为美。我国汉字中的“美”由羊、大两字拼成,“羊大为美”。羊成为美的对象和社会生活中畜牧业的出现是分不开的。羊作为驯养的动物是当时人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是人类可亲的对象。尤其是对原始人类来说,还有什么东西比又肥又大的羊能使其感到美呢?从“美”字我们可以看出,美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2、从古代的彩陶青铜器制作中逐渐形成美的观念(图片展示)器物造型中上小下大、重心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比较美。从追求造型逐渐发展到绘制图案和纹样,并将纹样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大小、通过均衡、对称、交差、连续,是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3、小结:(1)“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美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美法则运用于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就产生了美术作品。(三)初步认识美术作品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联系1、总述:3、小结:你认为由日用品转变为陈设美术品,应具备哪些条件?学生讨论后回答。(1、时间 2、器物本身的美感 3、能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4、稀少)(四)认识形式美法则及了解美术鉴赏的意义。    1、如何认识形式美?古希腊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对形式美进行研究和探讨了,并归纳总结了许多关于形式美的法则。(1)多样与统一(2)对比与和谐(3)对称与均衡(4)比例与尺度-(5)节奏与韵律\n2、图片欣赏3、试以《蒙娜丽莎》为例,来分析画中的形式美。4、这些手提袋、手套、门票都是美术作品吗?试以本课所学的知识简要的分析它们?以证明你的观点?(一方面,这些日常物品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形式,因而也存在着形式美的因素。例如,物品的长宽比例、色彩的搭配、图案的运用,这些都是为了使物品更加美观,是形式美法则的具体运用。其次是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关系。好的物品往往是把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的。例如手提袋要求轻巧灵便,简洁大方,色彩鲜艳而富有装饰性,既方便提东西,又具有醒目的审美效果。又如手套,不仅色彩使人感到温暖,而且图案的方向变化既可以交代各部位的不同功能,同时也可以打破形式上的单调。)6、美术鉴赏的意义?教师提问:看了上述作品,你认为美术鉴赏的意义有哪些?总结:(1)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2)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帮助我们丰富对美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形式美的法则。第二课图像与眼睛第二课图像与眼睛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图像与眼睛》。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 《图像与眼睛》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鉴赏所涉及的的美术基本知识和美术鉴赏的基本技能,本课题的教材内容则主要是讲美术作品的三大类别,包括了三个方面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教学重点与难点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掌握初步的欣赏方法。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n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并熟悉美术作品分类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并能运用观察,逐步培养和提高美术鉴赏的学习技能。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判断思考,回答问题,比较分析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三种美术形态划分的学习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展示法,设疑提问法,小结归纳法。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阅读法,讨论交流法,分析归纳法等,帮助学生从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对这三类作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逐步对每一类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展示《思想者》《国王与王后》《正午》请你谈一谈以下三件雕塑作品给你什么样的不同感受?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把作品中的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一一“对号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这种看法有部分的道理,因为它涉及的只是具象美术这种类型。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感受。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形象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辩别这些形象以帮助我们欣赏美术作品。(板书课题:图像与眼睛) 环节二:讲授新课为了便于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各种形象,人们根据作品中形象的特点,把他们划分为三种类别,即具象美术、意象美术以及抽象美术。(板书)一)具象美术1、出示安格尔的《贵妇人像》1)简介画家和作品.2)提问:对于具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请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注意根据学生的美术基础适当引导学生分析具象美术作品的特点。)2、出示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和冯法祀的《刘胡兰就义》    1)让学生观察这两幅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观察后讨论。\n3、归纳总结具象美术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适当引导。4、美术作品和照片的区别。(长城)学生观察比较美术作品和照片的不同,引出照片是对客观事物的复制,而美术作品是美术家根据自己要表达的主题和目的选择画什么,表现什么。二)意象美术1、比较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毕加索的《梦》,同样是人物画,给我们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后回答。2、美术作品除了表现我们看到的还可以表现我们的主观情感,如幻想,梦境等。3、出示夏加尔的《生日》1〉简介生日的内容和缘起。2〉提问:你从这些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你觉得艺术家想要表现什么内容?你觉得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学生观察讨论再回答。教师适当引导分析意象美术的特点。4、出示梁楷的《李白行吟图》提问:1、这幅作品塑造什么形象?2、从形体结构和色彩线条等方面谈谈艺术家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5、引导学生归纳意象美术的特点。     学生朗读。6、练习几幅美术作品分别用了什么表现哪些方法?(连线题)三)抽象美术1、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的形象?如果有,请举例说明。让学生在书上找。2、出示两幅抽象美术作品。提问:对比这两幅美术作品,给你的印象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言。作品让你联想到什么?带给我们什么感受?3、归纳总结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  4、放书法的视频。  5、研究性学习。为什么把书法艺术归纳为抽象美术作品中去?让学生写一小段分析报告材料可以写草书的分析报告也可以写篆刻的分析报告。小组合作写。 环节三:知识和技能的巩固选择多幅典型美术作品,由学生分析选择,将作品分为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三种类型。 \n为了让学生加强对教学重点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此环节倡导学生相互间的经验心得的交流,可采用分组讨论学习,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外,教师应当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此环节可继续采用教材上美术鉴赏内容,也可由教师或是学生自己收集的美术鉴赏内容,扩大知识范围和容量。此环节倡导学生质疑的学生精神,培养和加深自我感受、理解、思考的独立性,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建设与参考,但不能以简单的、经验性的观点代替学生个性化学习实践。 环节四:能力拓展书上的活动,根据三幅作品列个表格填上。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更应是培养具有创造性学习方法的活动的理念,结合学术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观点、思想、情感的表达。 环节五:现在我们明白了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像和不像某种事物来衡量了。(引申)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美术,有很多的图片需要我们用心去欣赏相信我们以后会有更多的收获。 A:研究性学习是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全新学习模式,其宗旨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采用独立或合作的方式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B:回顾总结是本课结束前,教师小结本课所学知识与技能,总结学习方法,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 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第二课图像与眼睛说课教案一、引入课题今天的社会,网络信息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与社会,大量的图像信息无时无刻地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你想躲避都可能无济于事。下面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 教师解说:\n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是,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能够通过这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图象与眼睛教师解说:人类最早的记事方式便是图画。在许多史前的遗迹中,可以发现早期人类留下的壁画。在法国南方拉斯科洞穴中,发现了一幅彩绘在石灰岩壁上的兽类图画,画中所有动物都栩栩如生;尽管至今人们尚未搞懂这些壁画的真正涵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传达信息是其主要目的。 二、探求新知(一)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图象   欣赏《丢勒的自画像》、《生日》、(书法)感受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二)美术作品的的分类教师解释,设疑:   各种美术作品,形象特征多样性。那么,能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      教师解释:根据作品中的形象特征,我们把它划分为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 1、展示安格尔油画《贵夫人像》提问:(1)、对于具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言。展示《重屏会棋图》中国画周文矩《静物》  油画  塞尚《刘胡兰就义》油画冯发杞(2)、这几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请同学们回答。   2、教师提问: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什么?  展示作品《城市上空》 夏加尔展示作品意象雕塑作品和蜡染鸡图案提问:(1)、这些作品中你观察到了什么?(2)、你觉得艺术家要表什么内容? 展示作品《生日》 马克·夏加尔教师解释作品内容:法国画家夏加尔生日那一天,他的爱人贝拉手捧着生日蛋糕和鲜花,轻轻走进他的画室。画家被突如其来的惊喜感动得大跳起来,回头搂住爱人亲吻——这就是名作《生日》的内容和缘起。\n展示作品《荷石水禽图》朱耷展示作品《虾》 齐白石展示作品《圣维克多山》 塞商提问:你觉得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并说出你的理由。  3、教师提问: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的形象?如果有,请举例说明。引出抽象作品。展示作品 《结构》蒙德里安(荷兰)展示作品《红黄蓝》康定斯基(俄国)展示作品《光之间五五九号》康定斯基 提问:(1)、对于这类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言。(2)、作品让你联想到什么?带给我们什么感受?请思考。  (3)提问:在美术作品中,还有一类作品中没有具体的形象是什么? 展示作品:古诗四首(唐)张旭展示齐白石的篆刻作品    教师请同学们将教材中关于抽象美术的内容认真阅读并引导做出归纳。  三、实战演习选择多幅典型美术作品,由学生选择展开讨论分析,请将作品分为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三种类型。 四、课堂小节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像美术作品也等同于照片。(引申)现实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美术,图象带给人们的很多恩惠:例如城市规划,每个城市都是一个形象,都是经过人们精心策划和规划过的。再如,现在的天气预报,我们到医院去看病,我们的家庭装修,这些最普通的事情,都已经图像化了。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案【\n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案二教学目标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三大类。2、理解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教具与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笔记本,笔教学过程: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三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鉴赏所涉及的的美术基本知识和美术鉴赏的基本技能,本课介绍的是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这个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感性向理性深度过渡。教学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欣赏的基本思路,培养从多层面、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的意识;突破思维定势和惯常的欣赏态度。学会以一种开放的眼光来欣赏美术作品;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美术欣赏的四种基本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分析和综合体验。\n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发现与收集、构思与创作、讨论与分析、总结与巩固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主动            的学习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展示法,讲授法,对话法,设问法等。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资料收集,阅读法,讨论交流法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同时为以后高中的美术欣赏课做好铺垫。 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师:播放一段影片  在巴黎的罗浮宫里,它被称为第779号画座。它是描写一位不知名的意大利女士微笑的画作,它的名字叫做蒙娜丽莎。从它被画下来的那一刻到现在已有五百年。全世界都受它吸引被它神迷,这位神秘女郎究竟是谁?她为什么会成为今日的超级巨星?她的微笑隐藏着什么秘密?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近《蒙娜丽莎》,一起感受大师的风采。师:映示《蒙娜丽莎》图片。请学生谈对作品的初步印象:提问1: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将谈话记录整理在课堂练习反馈表上生:请代表发言师:提问2:你看到这件作品之后想到了什么?生:讨论,记录,发言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看教材P7页上的图表。提问3:我们的发现和书中图表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生:回答师:总结。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2、仅仅靠观察外表和浅层次的思考并不能真正理解这幅作品。一副画的美不但是表面的还有很多内在东西需要你去细细品位。   师:怎么品味?离不开我们的眼睛。如何运用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环节二:讲授新课   师: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在沙漠中遇到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小王子求他画一只绵羊,这个人努力地画,有角的、没角的、生病的……但怎么画,小王子都说不对不对,最后那人画了一只箱子,箱子上有个洞,并告诉小王子他要的羊就在这个箱子里。小王子非常满意,说:“这就是我要的羊。”师:提问:我们能否从这个有趣的、富有哲理的故事中悟出一点道理呢?   生:思考回答\n   师:小王子要的不是他眼睛所看到的绵羊,而是他心里想象的绵羊。眼睛看到的,实际上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是一种程式化的东西我们欣赏一幅作品,同样不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尝试多角度的来进行观看和欣赏。   师:课件映示四种鉴赏方法并逐一讲解。   感悟式鉴赏   1、师:投影中国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   生:谈初步印象:画面上有什么?静下心来仔细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准备两段乐曲,请学生欣赏并为该画配乐。   生:讨论选择并说出理由。   师:画配乐   生:结合书中图表再谈欣赏感受。   3、师:这幅画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用图像来表现声音,让人仿佛听到蛙声。   结论:“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感悟式鉴赏要求从自身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无限激情去欣赏作品。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对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形式鉴赏   1、师: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材料、构图、形体等。   课件映示教材第4页“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图”。和感   2、师:课件映示莫奈《莲池》。   师:简要介绍: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莲池》是他的代表作品。作者用画笔表现出一幅睡莲小桥的美景,给人的眼睛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   生:尝试从色彩,笔法等方面分析该作品。   色彩:斑斓。似乎光线照耀的湖面就在眼前,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笔法:用水平笔法表现出水的宁静,用垂直笔法表现柳枝的摇曳身姿。两种笔法结合使画面动静结合,充满生机。   3、思考交流:   师:课件映示三幅作品:《秋的节奏》(波洛克)、《九色鹿》(敦煌壁画)、《红楼梦人物》(张明山)。同时映示连线题,请学生完成   生:思考回答   社会学式鉴赏   师:社会学式鉴赏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生:回答   师:这些内容仅靠观察是否能够完全了解?如果我们单靠观察作品不能理解它的社会学背景的话,应该怎么办?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加以总结,并且进行补充。教师特别要指明,社会学鉴赏要靠我们的探究才能完成,我们不能仅凭想象来完成社会学鉴赏,而要依靠图书馆和一定的资料来完成。   师:面对一件美术作品,除了了解它的外在内容,构成形式之外,我们也会不自觉的思考: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它有什么特殊意义?这种提问的方式就是社会学式鉴赏。美术这种文化现象的存在与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是离不开的。如果我们可以从文化背景或其他相关的社会因素中去思考和考察,就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该作品。\n   1、师:课件映示《写生珍禽图》(黄荃)   提问:画家画了些什么?生:鸟,乌龟,知了等   师:他们之间有联系吗?生:无   师:画家为什么这么画呢?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呢?生:看书理解,回答   师:介绍《写生珍禽图》、、   2、师:课件映示《夜巡》(伦勃朗)生:看书理解,回答   师:介绍《夜巡》   3、师:如果仅靠观察无法完全理解作品,我们应该怎么办?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网络等方式来了解。   4、师:感悟式鉴赏侧重情感,形式鉴赏离不开观察,而社会学式鉴赏更需要探究,光凭想象是不够的。   比较式鉴赏   1、师:有比较,才有鉴别。用比较的鉴赏方法来鉴赏美术作品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师:课件映示书中图例。《丽人行》(傅抱石)、《宫女》(林风眠)   同时映示书中图表   生:口头完成填表   3、用类似的表格比较两幅《竹子》。   4、师:比较式鉴赏要在熟悉作品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并且要根据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比较。 环节三: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师:再次映示《梦娜丽莎》。请学生用四种鉴赏方式对该作品进行重新鉴赏   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鉴赏。思考探讨,并将讨论结果整理以表格的方式记录   师:播放相关影音资料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生:交流各小组的讨论结果  环节四:能力拓展选择一幅自己喜爱的美术作品,尝试用四种鉴赏方式对该作品进行分析研究 环节五:回顾总结师:我们怎样欣赏一幅画,其实就是多动脑,多去想,去问自己,去和画面交流就像和画家本人去交流。大师的绘画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他们的画够你去读一辈子,永远也让你读不完。   真正的欣赏,不光是用眼看,还要用脑去“看”。希望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下面的学习带来启示和帮助。  \n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一些美术作品和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 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说课稿二(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三课。  本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分析,系统地获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本课介绍的就是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  这个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感性向理性深度过渡。(二)学情分析  在与高中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兴趣并不大。究其原因:第一,是对作品的相关内容、背景了解不够;第二,不知如何了解,不会欣赏作品;第三,学生的文化学习压力很重,没有时间对作品做深入了解;另外,经典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和它所表达的精神、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也是造成学生没兴趣的原因之一。  《蒙娜丽莎》是一件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于这件已经被反复讲述的作品,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些习惯性的认识,比如说“蒙娜丽莎非常美”,或者“蒙娜丽莎的微笑很迷人”,这些表述已经成为这件作品的固定标签,把人们对蒙娜丽莎的认识给简单化、概念化了。甚至很多人不是在用眼睛欣赏蒙娜丽莎,而是用“耳朵”和“嘴巴”在欣赏这幅作品——以一种鹦鹉学舌的方法复述对于作品的评价。但这种态度显然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赏。事实上,蒙娜丽莎的美是有时代性、典型性的,而并不是永恒性、普遍性的。因此,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丰富对这幅作品的认识,发现以前被忽略的细节,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出对这幅作品的个人见解。(三)教学思路:  这节课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欣赏美术作品的问题。  本课围绕《蒙娜丽莎》这件作品而展开。先以一段影片导入,再通过比较生动的语言描述,借用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内容作为突破口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面对一幅在艺术史上被反复提及的作品《蒙娜丽莎》,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概念化的欣赏习惯,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上。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四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以及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全面认识一幅作品,使学生在视、听、思、说中轻松的掌握知识,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四)研究主题:  \n了解美术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学会用科学、系统的鉴赏方法来读取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和文化信息,以达到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提高美术素养。(五)教学方法  教学中始终贯彻教师边导边教,学生边学边练。  采用欣赏、讲述、讨论、比较、合作、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的欣赏模式,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以及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全面认识一幅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六)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  技能目标: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七)教学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八)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教材,笔记本(九)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播放一段影片  在巴黎的罗浮宫里,它被称为第779号画座。它是描写一位不知名的意大利女士微笑的画作,它的名字叫做蒙娜丽莎。从它被画下来的那一刻到现在已有五百年。全世界都受它吸引被它神迷,这位神秘女郎究竟是谁?她为什么会成为今日的超级巨星?她的微笑隐藏着什么秘密?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近《蒙娜丽莎》,一起感受大师的风采。二、初步观察师:映示《蒙娜丽莎》图片。请学生谈对作品的初步印象:提问1: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将谈话记录整理在课堂练习反馈表上生:请代表发言师:提问2:你看到这件作品之后想到了什么?生:讨论,记录,发言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看教材P7页上的图表。提问3:我们的发现和书中图表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生:回答师:总结。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2、仅仅靠观察外表和浅层次的思考并不能真正理解这幅作品。一副画的美不但是表面的还有很多内在东西需要你去细细品位。   师:怎么品味?离不开我们的眼睛。如何运用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三、赏析探究   师: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在沙漠中遇到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小王子求他画一只绵羊,这个人努力地画,有角的、没角的、生病的……但怎么画,小王子都说不对不对,最后那人画了一只箱子,箱子上有个洞,并告诉小王子他要的羊就在这个箱子里。小王子非常满意,说:“这就是我要的羊。”师:提问:我们能否从这个有趣的、富有哲理的故事中悟出一点道理呢?   生:思考回答\n   师:小王子要的不是他眼睛所看到的绵羊,而是他心里想象的绵羊。眼睛看到的,实际上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是一种程式化的东西我们欣赏一幅作品,同样不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尝试多角度的来进行观看和欣赏。   师:课件映示四种鉴赏方法并逐一讲解。   感悟式鉴赏   1、师:投影中国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   生:谈初步印象:画面上有什么?静下心来仔细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准备两段乐曲,请学生欣赏并为该画配乐。   生:讨论选择并说出理由。   师:画配乐   生:结合书中图表再谈欣赏感受。   3、师:这幅画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用图像来表现声音,让人仿佛听到蛙声。   结论:“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感悟式鉴赏要求从自身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无限激情去欣赏作品。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对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形式鉴赏   1、师: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材料、构图、形体等。   课件映示教材第4页“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图”。和感   2、师:课件映示莫奈《莲池》。   师:简要介绍: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莲池》是他的代表作品。作者用画笔表现出一幅睡莲小桥的美景,给人的眼睛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   生:尝试从色彩,笔法等方面分析该作品。   色彩:斑斓。似乎光线照耀的湖面就在眼前,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笔法:用水平笔法表现出水的宁静,用垂直笔法表现柳枝的摇曳身姿。两种笔法结合使画面动静结合,充满生机。   3、思考交流:   师:课件映示三幅作品:《秋的节奏》(波洛克)、《九色鹿》(敦煌壁画)、《红楼梦人物》(张明山)。同时映示连线题,请学生完成   生:思考回答   社会学式鉴赏   师:社会学式鉴赏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生:回答   师:这些内容仅靠观察是否能够完全了解?如果我们单靠观察作品不能理解它的社会学背景的话,应该怎么办?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加以总结,并且进行补充。教师特别要指明,社会学鉴赏要靠我们的探究才能完成,我们不能仅凭想象来完成社会学鉴赏,而要依靠图书馆和一定的资料来完成。   师:面对一件美术作品,除了了解它的外在内容,构成形式之外,我们也会不自觉的思考: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它有什么特殊意义?这种提问的方式就是社会学式鉴赏。美术这种文化现象的存在与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是离不开的。如果我们可以从文化背景或其他相关的社会因素中去思考和考察,就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该作品。   1、师:课件映示《写生珍禽图》(黄荃)   提问:画家画了些什么?生:鸟,乌龟,知了等   师:他们之间有联系吗?生:无   师:画家为什么这么画呢?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呢?生:看书理解,回答   师:介绍《写生珍禽图》、、   2、师:课件映示《夜巡》(伦勃朗)生:看书理解,回答   师:介绍《夜巡》   3、师:如果仅靠观察无法完全理解作品,我们应该怎么办?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网络等方式来了解。   4、师:感悟式鉴赏侧重情感,形式鉴赏离不开观察,而社会学式鉴赏更需要探究,光凭想象是不够的。   比较式鉴赏   1、师:有比较,才有鉴别。用比较的鉴赏方法来鉴赏美术作品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师:课件映示书中图例。《丽人行》(傅抱石)、《宫女》(林风眠)   同时映示书中图表\n   生:口头完成填表   3、用类似的表格比较两幅《竹子》。   4、师:比较式鉴赏要在熟悉作品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并且要根据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比较。   四、练习反馈   师:再次映示《梦娜丽莎》。请学生用四种鉴赏方式对该作品进行重新鉴赏   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鉴赏。思考探讨,并将讨论结果整理以表格的方式记录   师:播放相关影音资料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生:交流各小组的讨论结果    五、总结延伸   师:我们怎样欣赏一幅画,其实就是多动脑,多去想,去问自己,去和画面交流就像和画家本人去交流。大师的绘画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他们的画够你去读一辈子,永远也让你读不完。   真正的欣赏,不光是用眼看,还要用脑去“看”。希望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下面的学习带来启示和帮助。   (十)课后拓展   1、尝试用四种鉴赏方式对作品《蒙娜丽莎》作综合分析,写一份鉴赏报告。    2、选择一幅自己喜爱的美术作品,尝试用四种鉴赏方式对该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写一篇作品赏析。   (十一)收获与反思: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多种美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合理运用是很重要的。适当设置并提出一些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问题亦不可少。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愉快和积极的体验。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     了解学生,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上一节成功课的关键。如何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认真思考的。   贴近学生,激活课堂,充分展示视觉艺术语言的魅力。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2、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1、如何从多种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2、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教学程序和内容\n一.复习:  美术作品根据“图像”可以分为哪几种? 二.导入: 1.游戏:我们请一位同学(或者自己愿意上来的自己上来),他要面向大家,然后我们请台下的同学对台上的同学进行分析!(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畅所欲言!!!)我们分析一个人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分析呢?给我们的感觉;整体的形式、姿态;你所了解他的一些信息(个人或社会);他与你或其他同学比较而言结论:  结论:为什么不同的同学观察的结果不一样?因为不同的同学,他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故而得出不同的结果;那么我们如何才可以正确的观察和欣赏一个人或一件美术作品呢? 2.出示图片《蒙娜丽莎》问题: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从作品中你又想到了什么?一件美术作品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欣赏(感悟、观察、研究和比较)。(点题: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三.新授:1.感悟式鉴赏 《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问题:作品中看到了什么?画家是怎么表现的?作品联想到了什么?感悟式鉴赏从观者经验出发,通过想象去欣赏美术作品。适用于写意性和表现性作品(国画)。2.形式鉴赏《黄河逆流》、《长江万顷》——马远  南宋 线条表现水在不同地域和天气的变化《莲池》——莫奈3.社会学式鉴赏《写生珍禽图》   黄荃 五代《夜巡》   伦勃朗 荷兰五代、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鼎盛期。此图为画家教子习画的范本。(不同创作目的)伦勃朗由于《夜巡》创作不符合当时社会的审美,改变了其辉煌的人生。(社会背景影响)                           美术现象不存在于真空环境中,有着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的烙印。社会学式鉴赏在于探究、追问作品主题。4.比较式鉴赏横向:比较同一主题、同一时代纵向:比较同一主题,在不同时代环境题材丽人行三喜图材质  构图  线条  色彩  人物  画风  \n比较式鉴赏可以确定作品的好坏,但许多情况下仅仅是表现方式和风格不同而已。比较往往从形式入手。有比较才有鉴别。                         四.总结真正的欣赏,不光是用眼看,还要用脑”看”…… 五.课外拓展运用所学知识做鉴赏分析。《蒙娜丽莎》《春》                         感悟(感悟式鉴赏)作品印象:作品联想:观察(形式鉴赏)形象:构图:空间:形体:色彩:明暗:探究(社会学式鉴赏)画家生平:文化背景:人物装束:创作过程:作品内涵:比较(比较式鉴赏)与《春》作比较题材:构图:作品印象:空间表现: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原始人的创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 《原始人的创造》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一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发展的历程,本课的教学从了解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入手,了解美术的起源。并在此基础上,理解美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初步推断原始人的生活观念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造型艺术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就掌握了用各种材料表现形象、满足生存需要的技能。2、中国原始社会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人们的生活以及观念之间的关系。3、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原始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原始人的观念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了解原始人创造美术作品表面形式特征及精神、情感内涵。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原始人的创造精神达到自我创造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让自己更强大,更完善。\n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原始美术作品的背景、材质、色彩、图形、造型、实用功能等表面特征及作品的内涵,通过学习原始美术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远古美术的愿望及美术作品的创造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发现与收集、构思与创作、讨论与分析、总结与巩固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主动            的学习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原始人的创造》培养学生审美情操让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促进学生多元情感体验和文化体验,渗透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教育。 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展示法,讲授法,对话法,设问法等。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资料收集,阅读法,讨论交流法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同时为以后高中的美术欣赏课做好铺垫。 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三明市万寿岩图片(我们来看一组照片)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文化遗址,位于三元区岩前镇(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单位,遗址对研究人类活动有重要意义。人工铺石南面是全国首次发现,世界罕见,我们从这组照片可以发现原始人类生存条件极其简陋,且使用工具也极其简单。2、出示学生收集的图片:(我们再来看一组你们当中的同学收集的有关原始美术作品的图片。(涡纹彩陶瓶、人面鱼纹盆、鹰尊、白陶规、拉斯科岩画等),瑞典的塔努姆岩画,(大约公元前1800年),(描绘人类、动物、武器、船只,其它物品或是一些场景)。这些远古时期的美术作品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原始人是如何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掌握复杂的手工技艺?他们又需要这些美术作品来做什么用呢?(课题:原始人的创造) 环节二:讲授新课教师提问:你觉得在原始的时代,即还没有文字的时代,原始人需要美术品做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比如说:1、装饰一些物品。2、传递或记录信息。教师对学生的认识进行归纳总结。回答的很好。除了你们说的这些用途外,有没有其他用途?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教材,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1、 出示课件,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思考问题。①原始人希望他们的生活用品美观一些,如何在彩陶上进行装饰?(彩陶上的装饰纹样,自然界的一些动植物或自然现象,用点、直线、曲线、圆形等最简单的几仃图形加以组合,创造出饱满而富有韵律感的图案)。\n②我们会制作一些具有纪念意义或者对我们有重要意义的物品,那原始人呢?你觉得课本哪些范例可以说明对原始人类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人面鱼纹盆----是否是反映遥远的图腾信仰,玉器----原始图腾符号,彩塑女神像----渴望自身繁衍的祈愿)③原始人在制作生活用品的时候,除了希望它们美观,还希望它们的造型和功能符合他们的生活要求,举例说明。(尖底瓶、白陶规)④良渚文化墓地出土的大玉琮是否说明了原始人类的某些观念和信仰?(见课本14页:倒梯形的羽冠人纹是夸张变形了的人形图案。它可能是当时紧成熟的图腾形式,即以人形为原型的图腾。)⑤你认为中国的“龙”这种图形最早有什么作用?(图腾)⑥你认为女性在原始时代的地位重要吗?为什么?(种族繁衍,红山文化女神像、孕2、播放图片学生分析讨论分析原始美术作品中所体现的形式特征与审美观念之间的关系.①播放原始彩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彩陶图案装饰纹样。②播放图片比较分析将军崖岩画稷神崇拜图和欧洲的岩洞壁画(比较符号化图像和写实性图像)③播放图片比较原始女性雕像和红山文化女神头像(比较写实性图像和夸张处理的图像)。④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图表(各小组互相评分)图像特征图像范例功能特征推测原始人的审美观念规整的图像(陶罐)实用审美意识在物质上的体现符号化的图像玉龙精神(宗教、象征)图腾标志夸张处理的图像威伦道夫维纳斯精神(生殖崇拜)反映先民的思想意识,祈求丰产、丰收写实性的图像彩塑女神精神同上3、教师小结:在以上这四类图片中所出现的形象从总体来看都是比较质朴、粗犷的,它们表明原始社会的人们已经知道可以通过一定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与一定的观念。原始人的生活状况决定了在他们生活用品和其他物品上出现的形象往往都是他们觉得比较重要的因素,比如神灵(祈求生存、繁衍、生产等等)、图腾(部落或者族群的标志,集合集体的力量)、动植物或者一些自然现象(1、万物有灵;2、与原始人生活密切)、女性(生育能力与部落繁衍有关)。这些因素决定着原始人的生存,所以他们主要就是表现上述形象。从作品上来看,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化,原始人已经逐步具备了一定的写实能力和对形象概括和组合的能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区别对待装饰和巫术的需要。特别是在器物表面的装饰方面,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原始人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比如说运用对称、均衡等法则来创造一些图案。尤其是圆形等几何图形在原始美术作品上的使用。 环节三: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学习活动三:④作品欣赏,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并做简单讲解。学习活动四:参考原始彩陶作品装饰纹样,装饰器皿。学生进行创作,进一步研究彩陶纹饰的形式演变规律。教师进行活动指导:a、学生观察彩陶图案,课件展示一些图例。b、定出图案的骨架c、学生创作。环节四:能力拓展\n收集一些西方国家原始美术作品,思考:原始美术起源于劳动,还是起源于巫术? 环节五:①展示学生作品并评价。②课堂小结:人类的文明是无数代人辛勤积累的结果,而原始美术就是我们现代美术的源头,原始人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凝聚了原始人的生存智慧以及他们的辛勤劳动。这些美术作品向我们揭示了原始人的生存秘密。通过这些原始美术作品的欣赏我们应当理解了美术这一艺术形式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一些美术作品和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 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说课教案教材分析:《原始人的创造》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节,本节主要讲述了关于美术起源的知识,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历史素养,使学生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和历史观念,了解美术的演进过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造型艺术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就掌握了用各种材料表现形象、满足生存需要的技能。2、中国原始社会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人们的生活以及观念之间的关系。3、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原始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原始人的观念之间的关系。本课内容用2课时完成,第一个课时讲述中国的原始美术,第二个课时讲述外国的原始美术作品。两节课的内容要互相衔接,以统合的思路来展开教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美术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2、了解中国与西方原始艺术的多种形式。3、探讨原始艺术与原始人观念之间的联系。(二)能力目标:能从原始形态和意识形态上及观念上分析原始人的审美观念。(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情操让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促进学生多元情感体验和文化体验,渗透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教育。教学重点与难点:原始人的审美观念;美术作品对原始人的生存的意义。教学准备: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2、学具:笔记本、笔、、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1、教师出示三明市万寿岩图片(我们来看一组照片)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文化遗址,位于三元区岩前镇(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单位,遗址对研究人类活动有重要意义。人工铺石南面是全国首次发现,世界罕见,我们从这组照片可以发现原始人类生存条件极其简陋,且使用工具也极其简单。\n2、出示学生收集的图片:(我们再来看一组你们当中的同学收集的有关原始美术作品的图片。(涡纹彩陶瓶、人面鱼纹盆、鹰尊、白陶规、拉斯科岩画等),瑞典的塔努姆岩画,(大约公元前1800年),(描绘人类、动物、武器、船只,其它物品或是一些场景)。这些远古时期的美术作品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原始人是如何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掌握复杂的手工技艺?他们又需要这些美术作品来做什么用呢?(课题:原始人的创造)二、新课教学:教师提问:你觉得在原始的时代,即还没有文字的时代,原始人需要美术品做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比如说:1、装饰一些物品。2、传递或记录信息。教师对学生的认识进行归纳总结。回答的很好。除了你们说的这些用途外,有没有其他用途?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教材,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1、 出示课件,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思考问题。①原始人希望他们的生活用品美观一些,如何在彩陶上进行装饰?(彩陶上的装饰纹样,自然界的一些动植物或自然现象,用点、直线、曲线、圆形等最简单的几仃图形加以组合,创造出饱满而富有韵律感的图案)。②我们会制作一些具有纪念意义或者对我们有重要意义的物品,那原始人呢?你觉得课本哪些范例可以说明对原始人类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人面鱼纹盆----是否是反映遥远的图腾信仰,玉器----原始图腾符号,彩塑女神像----渴望自身繁衍的祈愿)③原始人在制作生活用品的时候,除了希望它们美观,还希望它们的造型和功能符合他们的生活要求,举例说明。(尖底瓶、白陶规)④良渚文化墓地出土的大玉琮是否说明了原始人类的某些观念和信仰?(见课本14页:倒梯形的羽冠人纹是夸张变形了的人形图案。它可能是当时紧成熟的图腾形式,即以人形为原型的图腾。)⑤你认为中国的“龙”这种图形最早有什么作用?(图腾)⑥你认为女性在原始时代的地位重要吗?为什么?(种族繁衍,红山文化女神像、孕2、播放图片学生分析讨论分析原始美术作品中所体现的形式特征与审美观念之间的关系.①播放原始彩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彩陶图案装饰纹样。②播放图片比较分析将军崖岩画稷神崇拜图和欧洲的岩洞壁画(比较符号化图像和写实性图像)③播放图片比较原始女性雕像和红山文化女神头像(比较写实性图像和夸张处理的图像)。④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图表(各小组互相评分)图像特征图像范例功能特征推测原始人的审美观念规整的图像(陶罐)实用审美意识在物质上的体现符号化的图像玉龙精神(宗教、象征)图腾标志夸张处理的图像威伦道夫维纳斯精神(生殖崇拜)反映先民的思想意识,祈求丰产、丰收写实性的图像彩塑女神精神同上3、教师小结:在以上这四类图片中所出现的形象从总体来看都是比较质朴、粗犷的,它们表明原始社会的人们已经知道可以通过一定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与一定的观念。原始人的生活状况决定了在他们生活用品和其他物品上出现的形象往往都是他们觉得比较重要的因素,比如神灵(祈求生存、繁衍、生产等等)、图腾(部落或者族群的标志,集合集体的力量)、动植物或者一些自然现象(1、万物有灵;2、与原始人生活密切)、女性(生育能力与部落繁衍有关)。这些因素决定着原始人的生存,所以他们主要就是表现上述形象。从作品上来看,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化,原始人已经逐步具备了一定的写实能力和对形象概括和组合的能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区别对待装饰和巫术的需要。特别是在器物表面的装饰方面,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原始人已经比较熟练的掌握了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比如说运用对称、均衡等法则来创造一些图案。尤其是圆形等几何图形在原始美术作品上的使用。学习活动三:④作品欣赏,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并做简单讲解。学习活动四:参考原始彩陶作品装饰纹样,装饰器皿。学生进行创作,进一步研究彩陶纹饰的形式演变规律。教师进行活动指导:a、学生观察彩陶图案,课件展示一些图例。b、定出图案的骨架。c、学生创作。三、对活动以及课程进行总结①展示学生作品并评价。\n②课堂小结:人类的文明是无数代人辛勤积累的结果,而原始美术就是我们现代美术的源头,原始人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凝聚了原始人的生存智慧以及他们的辛勤劳动。这些美术作品向我们揭示了原始人的生存秘密。通过这些原始美术作品的欣赏我们应当理解了美术这一艺术形式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四、课外拓展:收集一些西方国家原始美术作品,思考:原始美术起源于劳动,还是起源于巫术?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中国与西方原始艺术的多种形式。  3、探讨原始艺术与原始人观念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这些美术作品对原始人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教具与学具  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学:教师提问,如果我们在不使用文字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传递和记录信息?同学们可以分小组来讨论。教师要启发学生多想象一些方法。  2、教师总结: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声音和一些形象来传递或者记录信息。而这些形式后来都演变成了一些艺术形式。美术也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  3、教师提问:你觉得在原始的时代,即还没有文字的时代,原始人需要美术品做什么?  4、学生思考并回答。比如说:1、装饰一些物品。2、传递或记录信息。教师对学生的认识进行归纳总结。(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对学生站在现代生活的观念上所提出的一些看法予以否认)。  5、阅读教材:让学生带着这些答案去阅读教材的第15页、第16页,让学生按照如下的图表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并将内容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处。  美术品的种类骨头、贝壳彩陶器玉器岩画雕塑  造型手法如钻孔  功能装饰品  观念装饰  注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我们希望我们的生活用品美观一些,那么原始人会不会有这样的愿望?(彩陶上的装饰)。  我们会制作一些具有纪念意义或者对我们有重要意义的物品,那原始人呢?(人面鱼纹盆、玉器、雕塑女神像等)  现代人在制作生活用品的时候,除了希望它们美观,还希望它们的造型和功能符合我们的生活要求,那原始人会不会?(尖底瓶、白陶规)  如果我们的亲人去世,我们会用一些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原始人虽然没有文字,但他们会不会用一些方法来表达这种情感?(良渚文化墓地现场)  在我们现代社会中,我们分成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旗。那原始社会有没有国家?如果没有国家,原始人按照什么关系生活在一起。他们有没有自己的标志?(图腾,玉琮)    你认为中国的“龙”\n这种图形最早有什么作用?(图腾)  你认为女性在原始时代的地位重要吗?为什么?(种族繁衍,红山文化女神像、孕妇像)  你认为原始时代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写到黑板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图表,并思考上述问题(括号内的内容是供教师参考的答案),建议学生阅读一下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在同学们完成之后,请同学们派一些代表将自己分析的结果写到黑板上。  6、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认识,并指出1、原始人所制造的美术品都是源于他们生存的需要,有着很强的功能性。除了装饰器物的纹饰之外,没有专门为欣赏而创作的美术作品。2、这些美术作品体现了原始人生存的各方面的观念,所以也是我们了解他们生存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甚至有一些物品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们可以将人类的历史推向更遥远的时代。就像我们在前面谈到的,人们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之下,可以用美术品去传达和记录信息。3、我们现代的很多审美观念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接着教师建议同学们对作品的视觉形式与观念之间进行更深入地分析。可以完成“活动建议一”。  7、对活动以及课程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1、导入: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2、教师提问:原始时代就相当于人类的婴儿或者童年时期,人类在自然中非常弱小,除了不断与自然抗争之外(如劳动、以集体的形式与自然搏斗、希望种族繁衍之外),原始人还有没有其它方式来获得生存下去的力量。  3、学生阅读: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材第18页“巫术”并思考。  ⊙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时候我们会害怕黑夜和打雷等自然现象?原始人会不会有这种感受?当你童年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会不会觉得其中隐藏着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或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不会幻想有一些神秘的东西来帮助你?  4、在学生理解“巫术”这一概念之后,教师介绍欧洲的岩洞壁画和威伦道夫的维纳斯雕像,并且让学生观察教材中史前欧洲的地图,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分小组完成思考与交流。  ⊙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岩洞壁画与维纳斯雕像所分布的位置以及当时的冰川的位置,推测当时原始人的生活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想象这些作品与原始人的生活之间的关系。  5、引导学生阅读并讨论“巨石阵”的有关资料,进一步讨论“原始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即既有巫术的理解,但也初步掌握了一些自然规律)。  6、完成活动建议二: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辩论的方法,请同学们各自准备材料,分别支持“艺术起源于巫术”这一论点或反对这一论点。  7、教师总结:原始人所创作的美术品,有些源于劳动和生活的积累,有一些源于对祈求生存的愿望,与巫术有关系。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礼仪与教化》。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 《礼仪与教化》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发展的历程,本课的教学结合一些具体的作品,理解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国家、阶级以及相应的道德、法律观念的出现对美术创作所提出的新要求。了解一些重要的美术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作品的文化内涵。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礼仪与教化”这一主题,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2、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n3、两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4、古埃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5、古印度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6、美洲印第安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教学难点: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三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从中国青铜器的美术形态,并能分析出“礼仪与教化”这一要求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青铜鼎进行初步断代,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发现与收集、构思与创作、讨论与分析、总结与巩固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主动            的学习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感受“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的具体存在。 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展示法,讲授法,对话法,设问法等。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资料收集,阅读法,讨论交流法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同时为以后高中的美术欣赏课做好铺垫。 说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导入教学:教师用非常著名的两个美术作品《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来导入教学,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等等),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比较内容可以参考下表。作品名称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的金字塔作品形式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大型建筑,像纪念碑一样作品的功能守卫秦始皇的陵墓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服务的对象皇帝法老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服务为统治者个人服务2、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且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n3、教师提问: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4、学生思考并回答。5、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教师鼓励学生多思考一些答案。6、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7、教师总结。8、阅读并分析教材:教师建议学生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答案去阅读教材的第20、21页,并且将阅读的结果填写到作业纸的中国商代时期(导致变化的原因这一栏可以先不填)。教师组织学生对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按照作业纸上的参考分析进行总结。9、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一步研究教材所给定的材料。10、完成“活动建议一。”11、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请同学们研究教材中“秦始皇兵马俑”并完成作业纸的秦代部分。教师可以按照作业纸上的参考分析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一些美术作品和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 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说课稿本案为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本课教学目的:1、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2、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能用所学的知识鉴赏古埃及的美术。3、能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深刻理解早期美术的服务对象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功用。教学重点为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教学难点为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采用的教学手段为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导入部分采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斯芬克司的神话故事入手,由故事中的谜语作为开场导入,一步步深入设问,引出狮神人面像,从而进一步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a、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谜底是人,简单解释b、提问:这个谜语的来源?请简单介绍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c、进一步提问: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距今多少年?埃及,距今4500年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板书课题)\n第二部分授课分为四部分(1)提问思考a、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为什么要把法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古埃及法老为了制造人们对统治者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巨大的人工纪念碑。面部按照法老哈佛拉的形象雕刻,身体雕刻成狮子。古埃及人认为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统治者们喜欢用狮子来比喻自己。雕像实际上是法老力量的象征,是统治者为了制造人们对他的崇拜的产物。如同商朝的鼎一样,是权利和礼仪的象征。b、狮身人面像旁边的建筑是什么?吉萨三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哈佛拉就是胡夫的儿子。   c、金字塔的原始作用?——法老的陵墓讨论:金字塔从外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请同学朗读游记金字塔非常突兀地屹立在开罗西南的高地上,没有任何铺垫和过渡。关于金字塔的图片和报道,我已经看到过很多,按说是不陌生的,但目光接触的一刹那,还是不由自主地被震撼和俘获,心生惊悚(sŏng),与生俱来的渺小感就充斥全身。金字塔除了作为陵墓,法老还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把它修建的如此高大?对于人的精神有一种震慑作用,对于当时神化法老本身以及更好的从精神上统治臣民有很大的作用。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外部宏伟壮观,内部也被精心的装饰有许多壁画。(引出下一部分内容——埃及壁画)(2)壁画影像播放,壁画图片展示壁画记录了法老或贵族的丰功伟绩和日常生活,空白部分用文字填满,当时只有贵族才能够有权利习字。a、讨论总结古埃及壁画中人物各个部位的角度变化,讨论原因。头部侧面,眼睛正面,肩部正面,腿部侧面,古埃及人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清晰完整的包括在一个图形里。b、埃及绘画即定程式总结,影像播放埃及的壁画非常装饰,但是雕塑非常写实。(引出雕塑的内容)(3)结合欣赏雕塑《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展示欣赏图坦卡蒙王陵出土的法老黄金面具。(4)对比《涅菲尔蒂王后像》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西方美术史家认为雕塑史上的两件最美的女子雕像讨论思考:喜欢哪一个?说出理由最后进行总结,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为法老和他的统治服务,体现了君主化的神权。同时播放片段影像动态总结。第二课礼仪与教化说课稿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了解在美术史上“礼仪与教化”\n这一要求的出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了解围绕这一主题在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以及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美术风格以及这些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背景。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三个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思考与交流灵活的安排。这三个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特别要让他们理解这种要求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也就是说,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阶级之后,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规定了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些要求也必然反映在美术创作中,因为美术作品中所出现的直观的视觉形象很适合宣扬这些思想,甚至它比抽象的文字更生动,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以中国人提出了美术作品要“成教化,助人伦”这一观点。  第一个活动主要是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让学生了解社会政治与文化观念的变化对青铜器的影响,让学生打破原有的比较粗略的观察美术品的方法,学会较为细致的分析作品的变化。这个活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如果很好的结合教材并加以适当引导的话,他们也可以很好地完成。关键是教师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并且与教材中所列举的同时代的作品进行比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建议这个活动采用“比较鉴赏法”与表格的形式,将观察内容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表格内容可以先由学生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其内容大致可以包括:观察内容:  器物名称:时代:器形:四足的形状:花纹:铭文:社会观念:  第二个活动主要是通过对作品的比较,让学生明确“礼仪与教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很具体的社会要求,它渗透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群的生活中。比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为了规劝女性要遵守女性应有的道德,而南北朝时期的孝子棺线刻所宣扬的“孝子故事”是强调对父母乃至祖先的恭敬,这在当时已经被社会大多数人所接纳等等。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教材所讲的内容,让学生按照活动建议逐一分析。  第三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风格”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学会对特定的风格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也使学生对古埃及时期的独特艺术风格能够有所了解。这个活动建议用表格的形式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结合教材内容对观察的结果加以分析。观察内容形体空间关系轮廓色彩风格总结  《美杜姆群鹅图》比较写实,正侧面无透视、平面化处理用线条勾勒平涂,用纯色较细腻(结合教材内容)教学基本思路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着“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而展开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当文字、国家以及阶级差别出现之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就必然会运用一定的道德与法律来约束人民。而美术作品是宣扬这种思想的重要手段。接下来分析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社会政治、道德观念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世界其它地区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印第安文明的情况。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出现了成熟的文字和统一的国家之后,围绕“礼仪与教化”\n这一主题,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2、中国商朝到魏晋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种类和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3、两河流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4、古埃及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5、古印度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6、美洲印第安文明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其与社会文化观念之间的关系。  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美术作品的功能、形式和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与国家以及阶级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个阶段,美术开始成为统治者服务,成为权力的象征或宣扬特定的法律与道德观念的一种形式。教材围绕着这一主题,分析了这些观念与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中国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在中国美术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方面,教材中分析了从中国商朝直至魏晋时期美术现象。在商代,最典型的美术作品就是青铜器。当时的青铜器不是普通的生活器皿,而是权力的象征,从纹饰上来看有着一定的威慑力。并且根据贵族的等级,还确定了青铜器拥有的数量和形式。这显然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要求,目的是维护统治者的权力。而这一要求随着统治阶级权力的分散而逐步消失,所以我们看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纹饰和器物的造型方面不再显得恐怖,而是华丽和繁琐。而到了秦代,最有代表性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为帝王守灵的雕塑,它体现的就是权力和威严。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阶级社会中的美术作品会受到什么的影响,及商代到魏晋时期的社会美术现象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对鉴赏中更加明确要掌握的知识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辨别阶级社会的道德观,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卖到指引作用二、学生重点:1、商周青铜器的特点2、对《秦兵马俑》与《马踏匈奴》的鉴赏三、教学难点:为什么商周青铜器会有如此不同的特点?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时数: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n新学期谈话复习旧课教师对学生新年勉励的话,复习第一学期所学的内容  导入新课文明社会与原始社会结构上有何区别    在这种社会状况中,美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思考回答:社会有了文字,出现了国家,产生了阶级对立,有了最高的统治者统治者为了社会的安定,必须制订一定的法律和道德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而美术是发扬统治者思想的手段,所以阶级社会初期的美术体现了礼仪与教化的功能讲新课问:在阶级社会初期,什么美术种类最为出名? 教师出示各种青铜器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总结:青铜器在阶级社会初期,它具有怎样的功能 问:青铜器由实用的生活用品变成了什么?  由此可见,阶级社会的美术是为谁服务的学生集体回答:青铜器  学生看图了解其功能 学生回答:实用功能(酒器与食器) 学生回答:礼器成了地位的象征 统治阶级 \n具体欣赏出示《司母方鼎》作品介绍 出示《大孟鼎》,让学生分析其造型及纹饰有何不同。从而给人怎样的感觉? 老师总结,并出示对比表格学生讨论分组到讲台上填写答案 深入分析两者分别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的代表,哪为何会有如此的不同呢?与什么有关?学生讨论回答 课堂练习老师讲评做活动建议(一) 补充鉴赏《莲鹤方壶》《长信宫灯》  总结下课青铜器在阶级社会是贵族的用品,是作为礼品而存在的,是为统治者的   商鼎周鼎作品形式体形大、直线型、纹饰多、以饕餮纹为主体形大,纹饰不太多、曲线型、有铭文作品效果庄严、恐怖、神秘典雅、平和、记事性强共同点为统治阶级服务     第二课时 \n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复习旧课问:奴隶社会的美术是为谁服务的统一回答很整齐提问引入新课奴隶社会后,封建社会的美术又是怎样的呢?它又是为谁服务呢?  讲新课出示《秦兵俑》    老师总结概括其艺术特点 出示《霍去病墓前雕塑》并作介绍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兵马俑  学生比较两艺术群体有何不一样的艺术特点 完成下表,分组完成 \n深入分析教师讲评学生所填写的表格,得结论:汉的美术作品的才华功能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强化皇权地位向宣扬有利于统治者的思想转变 汉宣扬的是哪种思想? 汉代具有代表物的作品种类有哪些? 教师出示《女娲》、《伍子胥铜镜》问学生其宣扬的是什么思想? 魏晋后,美术各类有了变化,出现了画在绢上的作品,并出现了第一个有立等可取记载的画家——顾恺之。 教师出示《女史箴图》,分析内容,问此画宣扬了什么? 出示《郭巨埋儿》,此线棺刻宣扬了怎样的思想?此思想健康吗?生答:儒家的忠勇孝第义思想  学生看书找答案(雕塑、画像石)  生答:(1)孝(2)忠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下课总结本课内容,得结论:阶级社会的美术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体现了人类生活的礼仪,对人起着教化的作用。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加以表扬    秦兵马俑霍墓雕塑艺术形式  艺术效果  功能意义  \n第二课礼仪与教化教案二■教学目标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2、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商代到魏晋时期出现的美术现象。3、了解在这一背景之下古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印度、印第安文明中出现的美术现象。■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礼仪与教化”这一社会要求对美术创作的影响。2、在这一时期的美术创作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教具与学具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2、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附:作业纸设计时代或地区典型的美术品形式特征所体现的观念如何为统治者服务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导致变化的原因中国商代青铜器纹饰、器形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1、区分社会等级。2、用于贵族阶层的生活和祭祀。青铜是当时最贵重、最耐用的物质材料。权力分散,衰落。秦代雕塑写实性较强、整体排山倒海,排列有序权力的象征,用威严的形象起到震慑作用。守卫陵墓用写实性的雕塑取代真人陪葬这一古老的习俗,给人一种真实感。秦代的灭亡。汉代雕塑循石造像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儒家思想中的忠。通过对霍去病功绩的表彰来树立榜样,间接的要求人们为统治者服务。利用石头的动态塑造形象。画像石在石头上雕刻形象对祖先的恭敬,儒家思想中的孝。维护社会的稳定石棺刻画在石棺上雕刻形象对父母的孝心,儒家思想中的孝。维护社会的稳定魏晋时期绘画线描(高古游丝描)儒家思想中对女性的道德要求。维护社会的稳定古巴比伦石柱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神化统治者,维护权力。质地坚硬,可以长期保存。古埃及建筑金字塔埃及人对生与死的看法神化统治者,维护权力。具有威慑力,显示法老的权力。雕塑狮身人面像         绘画墓室中的壁画          古印度  印第安文明■教学流程图:\n第一节课:1、导入教学:教师用非常著名的两个美术作品《秦始皇兵马俑》和古埃及的《金字塔》来导入教学,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件作品(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等等),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对这两件作品的异同进行比较。比较内容可以参考下表。作品名称秦始皇兵马俑古埃及的金字塔作品形式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大型建筑,像纪念碑一样作品的功能守卫秦始皇的陵墓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服务的对象皇帝法老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服务为统治者个人服务2、教师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教师对学生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且指出,在这两件作品出现的时代,美术品已经不像在原始社会那样是为了部落集体服务,而是出现了专为统治者个人服务的美术品。因为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有了文字,并且出现了国家和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结构就向埃及的金字塔一样。同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为处于上层(塔尖)的人服务。3、教师提问:当人类有了国家之后,如果这个国家没有秩序会怎样?4、学生思考并回答。5、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怎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秩序?教师鼓励学生多思考一些答案。6、学生可以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7、教师总结。8、阅读并分析教材:教师建议学生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答案去阅读教材的第20、21页,并且将阅读的结果填写到作业纸的中国商代时期(导致变化的原因这一栏可以先不填)。教师组织学生对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按照作业纸上的参考分析进行总结。9、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一步研究教材所给定的材料。10、完成“活动建议一。”11、教师对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请同学们研究教材中“秦始皇兵马俑”并完成作业纸的秦代部分。教师可以按照作业纸上的参考分析进行总结。第二节课:1、\n复习导入: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课的教学奠定基础。2、作品展示与比较:展示汉代重要的雕塑作品《马踏匈奴》,教师提问:这件作品与秦始皇兵马俑有什么异同之处?◆注意:①教师对这件作品的背景要尽量介绍的清楚、详尽一点。便于学生对作品进行比较。②比较的内容可以按照下面的表格进行。作品名称秦始皇兵马俑霍去病墓雕塑  作品形式大规模的雕塑群,排列成军队状石雕作品的功能守卫秦始皇的陵墓(地下)纪念霍去病的功绩(地上)作品的意义显示权力,为死后的生活服务宣扬保家卫国、效忠皇帝的思想共同点为统治者个人服务为统治者服务        不同点直接间接3、教师总结(按照上述参考分析),并指出,汉代统治者对“教化与礼仪”的看法发生了变化,美术作品不仅仅是权力和等级的象征,仅仅起到威慑的作用,而是用来宣扬一些对统治者有利的思想。4、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第22页、23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教材内容,并填写在作业纸的汉代部分。◆注意: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①在汉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是什么思想?②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主要宣扬了什么思想?第三课心灵的慰藉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心灵的慰藉》。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 《心灵的慰藉》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发展的历程,本课的教学结合一些具体的作品,参考前述课程的教学思路,理解在人类历史上宗教流行的时候,宗教对美术创作的内容、形式等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与宗教观念之间的关系。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宗教信仰对美术的创作主题、风格样式、物质媒介等方面产生过重要的影响。2、中国佛教艺术的代表——石窟艺术的艺术形式与所体现的观念。3、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神话对于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有代表性的作品。4、基督教信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有代表性美术作品\n5、伊斯兰教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1、在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佛教形象本土化的现象。2、了解中国佛教美术的代表—石窟艺术中的一些特点和有代表性的作品。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到宗教观念与地域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双重影响。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展示法,讲授法,对话法,设问法等。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资料收集,阅读法,讨论交流法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同时为以后高中的美术欣赏课做好铺垫。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图片以及巴黎圣母院的图片,并且做一定的介绍。提问:这两座建筑与埃及的金字塔有什么不同?2、学生思考并回答。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①埃及的金字塔是为死去的人修建的陵墓,而上述两座建筑是为了在世间的人们修建的。②不过这些建筑不是为了供人们居住,而是为了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而修建的。4、导入正题:教师介绍世界中有包括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内的三大宗教。接着向学生介绍一下佛教的简单情况。5、学生初步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第28、29、30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教材内容,将内容填写到作业纸上。注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如下方面进行阅读。①佛教是不是诞生于中国?②佛教艺术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什么时代?③为什么要创作这些美术形象?④最有代表性的佛教艺术形式是什么?\n⑤美术作品怎样被用来传播佛教?(如:1、修建石窟供教徒瞻仰与活动。2、塑造佛像。3、绘制壁画表现佛教故事。)⑥仔细观察,佛教美术作品中的形象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⑦当时的一些统治者怎样看待佛教。6、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归纳与总结。并且组织学生“完成活动建议一”。 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一些美术作品和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 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三 课《心灵的慰藉》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第三课心灵的慰藉说课稿二一、说教材1、   教学基本思路A、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特定历史时期中宗教信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些重要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入手,结合一些宗教故事或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图表归纳的形式以及比较鉴赏法,对东西方宗教美术作品产生的宗教观念、历史背景、表现主题、艺术形式等方面做一个归纳,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作品。B、教学材料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宗教信仰对美术的创作主题、风格样式、物质媒介等方面产生过重要的影响。2、中国佛教艺术的代表——石窟艺术的艺术形式与所体现的观念。3、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神话对于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有代表性的作品。4、基督教信仰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有代表性美术作品5、伊斯兰教对美术创作的影响以及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n2、   教学目标:a、理解在宗教流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b、了解东西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3、   教学重点、难点在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形象本土化的现象。4、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到宗教观念与地域文化对美术创作的双重影响。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A、在制作的课件中采用“比较鉴赏法”与表格的形式,将观察的内容如时代:性别:体态:面部特征:发型:着装:通过图片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或找一些介绍本课内容的影像资料有选择的给学生们观看。\nB、在课前,请同学们从网上或者书中查阅一些关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古希腊的神话故事,然后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二、说教学方法1、学情分析: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的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我在教学中手段尽量多样化。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或者故事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2、心里调节的方法指导:学会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信仰及见解。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查资料并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主要采用“比较鉴赏法”,提问法,讨论法等。三、说教具与学具教具: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料进行教学。学具:作业纸、笔。四、说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分析中国佛教美术的各种形态。第二课时主要分析国外的宗教美术形态。五、说教学程序借助图像和问题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1、导入:教师展示云岗石窟的图片以及巴黎圣母院的图片,并且做一定的介绍。提问:这两座建筑有什么不同?2、学生思考并回答。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n①上述两座建筑是为了在世间的人们修建的。②不过这些建筑不是为了供人们居住,而是为了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而修建的。云岗石窟(佛教)、巴黎圣母院(基督教)。4、导入正题:介绍世界中有包括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内的三大宗教。接着向学生介绍一下佛教的简单情况以及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形象本土化的现象。5、学生初步阅读并研究教材:阅读教材的第28、29、30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教材内容,将内容填写到作业纸上。注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如下方面进行阅读。①佛教是不是诞生于中国?②佛教艺术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什么时代?③为什么要创作这些美术形象?④最有代表性的佛教艺术形式是什么?⑤美术作品怎样被用来传播佛教?(如:1、修建石窟供教徒瞻仰与活动。2、塑造佛像。3、绘制壁画表现佛教故事。)⑥仔细观察,佛教美术作品中的形象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⑦当时的一些统治者怎样看待佛教。6、请同学们把从网上或者书中查阅一些关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注意:教师可以分小组进行,请不同的小组把不同的内容,在教学中与同学们分享。)a、请一些同学来讲述一些关于佛教的故事。\nb、请一些同学来讲述古希腊的神话。7、教师总结:佛教的思想与古希腊时期的神话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表现这些观念的美术作品也有不同。教师展示古希腊的作品《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和《雅典娜神像》。不过二者也有共同点,请同学们思考并解答。8、教师总结:宗教的思想在当时的美术创作中(中国的佛教艺术、古希腊的艺术作品)占主导地位。人们用各种美术形式来表现对神灵的敬仰。在古希腊时期,人们的很多行为都是为了表达对神灵的尊敬。比如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最初就是献给奥林匹亚山上以宙斯为首的众神的。9、学生阅读并分析教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阅读第31页古希腊的材料,并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写在作业纸上。◆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与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提出如下问题:①这个时期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是否都与神话有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②在制作这些美术品的时候,希腊人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它们?(最昂贵的材料)10、教师总结:请同学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总结。11、教师请一些同学起来讲述关于基督教的故事以及伊斯兰教的故事。教师进行引导。1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第32页,并将内容归纳到作业纸上。14、完成活动建议二。请研究、查阅基督教、佛教等不同宗教观念的小组选择一件作品来进行分析第三课心灵的慰藉教案\n教学目标1、了解在宗教流行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的影响。2、了解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教学重点与难点1、在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形象本土化的现象。■教具与学具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2、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附:作业纸设计时代或地区宗教观念艺术形式有代表性的作品独特之处中国佛教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宗教形象逐步本土化。壁画雕塑古希腊神话建筑雕塑建筑形式、柱式古罗马神话建筑雕塑建筑形式欧洲基督教建筑绘画建筑形式、绘画形式波斯等地伊斯兰教图案和形状■教学流程图:第一节课:1、导入:教师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图片以及巴黎圣母院的图片,并且做一定的介绍。提问:这两座建筑与埃及的金字塔有什么不同?2、学生思考并回答。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①埃及的金字塔是为死去的人修建的陵墓,而上述两座建筑是为了在世间的人们修建的。②不过这些建筑不是为了供人们居住,而是为了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而修建的。4、导入正题:教师介绍世界中有包括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内的三大宗教。接着向学生介绍一下佛教的简单情况。5、学生初步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第28、29、30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教材内容,将内容填写到作业纸上。注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如下方面进行阅读。①佛教是不是诞生于中国?②佛教艺术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什么时代?③为什么要创作这些美术形象?④最有代表性的佛教艺术形式是什么?⑤美术作品怎样被用来传播佛教?(如:1、修建石窟供教徒瞻仰与活动。2、塑造佛像。3、绘制壁画表现佛教故事。)⑥仔细观察,佛教美术作品中的形象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⑦当时的一些统治者怎样看待佛教。6、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归纳与总结。并且组织学生“完成活动建议一”。第二节课:(课前准备:请同学们从网上或者书中查阅一些关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注意:教师可以分小组进行,请不同的小组查阅不同的内容,在教学中与同学们分享。)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请一些同学来讲述一些关于佛教的故事。2、请一些同学来讲述古希腊的神话。3、教师总结:佛教的思想与古希腊时期的神话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表现这些观念的美术作品也有不同。教师展示古希腊的作品《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和《雅典娜神像》。不过二者也有共同点,请同学们思考并解答。4、教师总结:宗教的思想在当时的美术创作中(中国的佛教艺术、古希腊的艺术作品)占主导地位。人们用各种美术形式来表现对神灵的敬仰。在古希腊时期,人们的很多行为都是为了表达对神灵的尊敬。比如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最初就是献给奥林匹亚山上以宙斯为首的众神的。5、学生阅读并分析教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阅读第31页古希腊的材料,并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写在作业纸上。◆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与分析的过程中,可以提出如下问题:\n①这个时期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是否都与神话有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②在制作这些美术品的时候,希腊人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它们?(最昂贵的材料)7、教师总结:请同学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总结。8、教师请一些同学起来讲述关于基督教的故事以及伊斯兰教的故事。教师进行引导。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第32页,并将内容归纳到作业纸上。10、教师总结。11、完成活动建议二。请研究、查阅基督教、佛教等不同宗教观念的小组选择一件作品来进行分析。第四课人间生活第四课人间生活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间生活》。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 《人间生活》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发展的历程,本课的教学了解在人类历史上政治观念比较松动、宗教思想影响逐渐减弱的时候,艺术家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了解这些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并能够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初步推断当时社会生活的状况,从而掌握简单的分析研究视觉资料的方法。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的生活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发现与收集、构思与创作、讨论与分析、总结与巩固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主动            的学习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人间生活》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展示法,讲授法,对话法,设问法等。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资料收集,阅读法,讨论交流法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同时为以后高中的美术欣赏课做好铺垫。\n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回忆前面几节课学习的内容,可能会感觉到,美术主要是在为宗教和政治信仰服务,比如: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金字塔、墩煌壁画等。确实,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绘画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宗教和政治服务。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和政治的威权逐渐减弱,人们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自己,开始在意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美术也自然的从表现神转而描绘日常的生活、自己的情感,即描绘人间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人间生活》这一课,看看中国古代的画家是怎样表现他们眼中的现实生活的,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7页(课件出示课题《人间生活》)。二、讲授新课1、欣赏唐朝的人物画《捣练图》(1)师:请大家看一个短片(课件播放表现唐朝宫廷生活的短片),很显然,这是一个反映古代宫廷生活的片段。有谁能告诉我这个短片表现的是古代什么时期的内容?学:唐朝,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从人物的服饰和着装。师:很好,那么在你的印象中,唐朝的服装有什么特点?生:颜色很鲜艳、比较开放。师:在你的印象中唐朝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师:大家再想一想唐朝的宫廷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如果让你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宫廷生活,你会怎么表现,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唐朝的宫廷画家是怎样表现后宫生活的。(课件出示《捣练图》)(2)师:这是唐朝的宫廷画家张萱的一幅仕女画,张萱主要以宫廷仕女为描绘对象,画了很多仕女日常起居、劳动的画,我们看到的这幅《捣练图》就是表现宫廷仕女捣练时候的情景,练是古代的一种丝织品,织成时比较硬,而且带黄色,要经过漂洗和冲捣后才会变白变软。全画分三部分:一捣练,二理丝缝合,三熨练(课件出示《捣练图》各部分)(学生看课本31页)。师:你觉得这个片段什么地方最有生活情趣?生:钻到练下面的小女孩,师:可见画家非常善于捕捉生活中富有情趣的场景并表现出来。2、欣赏《韩熙载夜宴图》(1)、师:在我国古代,还有一幅非常经典的表现生活的人物画,这就是五代时期的《韩熙载夜宴图》。大家看课本第32页的文字介绍。师:请哪位同学做老师的助手,根据你收集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这幅画(课件出示《韩熙载夜宴图》)(学生介绍)。(2)重点欣赏听琵琶演奏部分(课件播放《听琵琶演奏》片段)。师:看画面第一部分整体表现的是什么内容?生1:他们在吃饭。生2:听琵琶演奏。(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师:感受一下,听到了什么样的音乐声音?(生)古典的琵琶声。师:你的感受能力非常好。师:仔细观察、画面中的宾客听的入神吗?\n师:入神师:找一找哪位是中书侍郎韩熙载?他可是一位有地位的人物噢。生1:穿红衣服的那个人是韩熙载。生2:坐在床榻上的那个人是韩熙载。师:你是怎么判断他是韩熙载?(追问)生:他的帽子比别人高。师:哦,官帽与身份有联系。师:画家表现韩熙载是怎样的动态?生:正襟危坐。师:这一位穿红衣服的人很显眼,他是南唐李后主时期状元郎粲,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生:红色。师:你们看,状元郎去参加宴会时红色状元服还舍不得脱掉呢。师:组织学生模仿状元郎粲的动作。问:画家表现状元郎是怎样的动态?生:一只手撑在床塌上,身体重心向前,坐没有坐像。师:观察人物动态仔细。画家这样捕捉新状元郎的动态,反映了状元郎粲怎样的心情?生:轻松(生)得意、骄傲     师:画家为什么表现李嘉明侧身、回头听音乐?生1:他原来是端正地坐着。生2:因为他被音乐吸引住了。师:观察得好,大家看,音乐吸引了他的目光,而他的身体都来不及转过来。师:为什么这样画太常博士陈致雍和门生舒雁?和听音乐有何联系?生:听音乐时他们在打节奏。师:我想你是一个喜欢音乐的人,有生活感受。师:从画面中再找一找哪些典型的人物专注地倾听音乐?生:躲在屏风后面的女子探着头在偷听。师:画家表现听琵琶演奏,大家都在听,但是每一个人的动态都不同,不同的动态又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真是太了不起了,没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作到吗?不能。3、欣赏《清明上河图》(1)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两幅作品都是表现上层社会的生活,到北宋时期画家开始关注平民的生活,风俗画出现了。这个时期由于美术作品的市场化导致了职业画家的出现,他们往往将普通人的生活纳入到绘画表现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清明上河图》。请大家看课本32页(学生看课本)。北宋时期的汴梁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课件播放表现宋朝汴梁场景的短片),师:那么画家张择端是怎样表现这种繁荣景象的呢?(2)    出示《清明上河图》范图,学生分组走近欣赏,让学生确身感受,教师不停的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简单的介绍这幅画。(3)播放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视频短片(4)师:画面中人物的动态描写非常生动,比如挑担的人、卖东西的人、店里的小二、抬轿的人等等,你们有挑过担吗?(接下来让学生表演挑担的动态、争生意的店老板、店里的小二。然后对照课件中放大的动态特写,体会画家的精彩表现。)师:没有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是不可能表现的这么生动的。(5)现实生活是画家永恒的主题.欣赏现代画家表现生活的作品(课件播放)(6)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生活照片拿出来,和同学们交流,共享,看看什么地方最有生活情趣,我们也可以试着把它画出来(请学生分组交流,然后推选同学上讲台用实物投影仪介绍自己照片的精彩之处)。三、小结:当我们的画家在画《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表现人间生活的时候,西方的画家在做什么呢?他们正受封建神学思想的统治,在画基督,在画圣母玛利亚,直到元末明初欧洲开始文艺复兴,欧洲的画家才开始倡导人文主义精神,下节课学习《人间生活》的第二课时,请同学们课后进行预习。 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一些美术作品和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 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 课《人间生活》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第四课人间生活说课稿二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一课时,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n这节课主要讲述《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部分):教材例举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本节课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教学要点】重 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 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兴趣点: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二、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综合运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5分钟)准备1、播放背景音乐《生活》。2、出示字幕:《美术鉴赏》上篇 第二单元 第四课:人间生活 第1课时主讲:石门县第一中学 欧文博(二)、复习导入:(2分钟)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每幅6秒的速度)展示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并同步讲述: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断减弱,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他们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即描绘人间生活。板书课题:人间生活(第1课时)(三)、新课讲授(28分钟) 创设情景:1、播放影视片段《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局部(3分钟)(以启发式、谈话式)(3-4学生回答) (1)、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在你印象中这个朝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n(2)、学生思考回答:唐朝;比较暴露、领口低、颜色很鲜艳;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3)、教师小结:通过简短视频了解到唐朝宫女服饰特点及社会状况。假如要你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唐代宫廷生活,你会画吗?有难度!那我们一起看看唐代宫廷画家是如何描绘的。提示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1页。2、展示图片:张萱《捣练图》(6分钟)(启发式、感悟式鉴赏)(3-4学生回答)(1)、教师介绍:这是一幅唐代仕女画,作者名叫张萱,宫廷画师。这幅作品主要是描绘宫中妇女捣练时的情景。练是古代的一种白绢,经漂洗和冲捣后才会变白变软。整幅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我们来欣赏“熨烫”部分。(2)、展示“熨烫”部分图片。(3)、教师提问:你觉得这个片段哪些地方最有生活情趣?(学生思考交流并得出结论)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仕女扯白绢时挽袖,身子微微着力后仰;中间妇女手拿熨白绢器具,表情十分专注;小孩屈身来回穿梭于白绢下等。(4)、活动:学生上台模仿体验“熨烫”部分人物动作及神态。(5)、教师小结:这些细节非常真实、生动,极富生活情趣,是画家对生活细心观察善于表现的结果。我们欣赏了唐朝画家张萱画的宫廷仕女捣练时的生活画,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幅表现宴请的作品。3、出示作品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10分钟)(启发式、社会学式鉴赏)(3-5学生回答)(1)、教师语:阅读课本第32页的文字内容,要求学生介绍这幅作品表现的内容。(2)、教师小结:南唐后主李煜让画家去窥探大臣的生活,以了解大臣的为人。整幅画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为间隔。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3)、出示《韩熙载夜宴图》“听乐”部分。播放琵琶曲,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乐器声音?引导学生判别画面中哪个是韩熙载,判别的理由是什么?韩熙载心情怎样?(4)、学生回答:琵琶;从坐的位置、相貌、穿着打扮;心情显得很沉重。(5)、教师小结:听歌妓弹奏琵琶,韩熙载正襟危坐,戴着高帽,留着长胡子,内心显得很沉重。(6)、教师语:这幅画中韩熙载邀请当时几位名流志士也参加宴会,有太常博士陈致雍和门生舒雁、状元郎粲、李嘉明等。除歌伎外,宾客都穿着官袍。(7)、教师提问:哪位是状元郎粲?画家捕捉到他的动态,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我们有这样的举动吗?    (8)、学生回答:穿红色状元袍;比较得意、忘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9)、教师小结:通过画家对服饰和动态的描绘我们认识了郎粲,体会到得意、忘形的心情。(10)、教师提问:画中李嘉明的侧身、回头,太常博士陈致雍、门生舒雁拍手掌跟听音乐联系吗?\n(11)、学生回答:有,他们听音乐很投入。(12)、教师语:画家观察非常仔细,表现了他们对音乐的不同感受。(13)、教师提问:你们再仔细看这些歌伎们,她们对这种场景的感受以及她们在画面中所占画面比例说明了什么?(14)、学生回答:女性身体比例较小,反映出当时歌伎们身份卑微、地位低下。(15)、教师小结:通过探讨、合作、交流等方式对这幅画有了比较真实细致的了解,如果画家没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不可能画出这样的画来,同时这样一幅画对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韩熙载提供了宝贵真实的历史资料。 4、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启发式、形式鉴赏)(6分钟)(4-8学生回答并体验)(1)、教师演示诗句:“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像,尽在绵绵画中间。扬名海外震国威,惊世绝技人人赞。”并思考这首诗是指哪幅中国名画?(2)、学生回答: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3)、教师语:《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反映市井生活得风俗画,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观看视频,思考这幅画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4)、教师演示:出示视频《清明上河图》并配乐《春江花月夜》。(5)、教师小结:此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且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6)、教师演示:出示范画《清明上河图》。活动:让学生分组走近欣赏、感受这幅名画。并模仿体验画中人物动态的描写。比如挑担的人、卖东西的人、店里的小二、抬轿的人等等。(课堂气氛达到高潮)(7)、教师小结:刚刚我们一起着重欣赏了古代画家的三幅美术作品,其中两幅是表现贵族生活,一幅是描绘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那么,在当今我国现代画家是否也在表现现今的人间生活呢?5、出示:现代画家忻东旺作品《早点》以及徐维辛作品《工棚》(形式鉴赏)(1分钟)(1)、教师语:这是中国现代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忻东旺教授一幅同样描述人间生活的油画作品,画家描述了是处于城市郊外农民工兄弟吃早点的情景,画家对画中的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穿着打扮以及周围环境进行了详细刻画,是当代社会普通人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现代中国有很多像忻东旺教授这样的画家,以同样的方式在关注人间生活。如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徐维辛作品《工棚》等等。(四)、课堂总结:(1分钟)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中国古现代画家描绘世俗生活的美术作品,很有感触和体会。可以说现实生活是画家永恒的主题,没有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深入观察,古代画家不可能,现代画家也是不可能表现出的这么生动的“生活”画面。假如你以“春游”为题,画一幅画,你会表现什么内容?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2、教师总结并同时演示上课内容:(五)、实践练习:(12分钟)\n(1)、出示文字:思考与交流:如果你以“春游”为题,画一幅画,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你会选取什么样的对象?突出哪些细节?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2)、教师提示:从人物主体形象(包括表情、动作、神态)周围环境、道具等方面进行分析。(六)、展示点评:(3分钟)要求3至4个同学就自己的描写内容与大家分享。请其他同学评一评,你觉得他的描写内容怎么样?闪光点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意见。教师最后点评:(七)、作品欣赏:(3分钟)1、背景音乐:播放背景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2、演示图片:出示古代人间生活的一些图片(20幅,每幅6秒)3、结束语:这节课我们通过了中国古代画家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人间生活状况,透析作品我们看到画家高超的技艺和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表现人间生活的素材很多很多,只有通过对生活得细心观察才能创造出好的美术作品。谢谢大家!!第四课人间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当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世俗生活的时候,美术创作发生了新的变化。2、让学生理解中国隋唐到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及所体现的社会观念。3、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多种鉴赏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懂得运用多种鉴赏方法以书面、口头等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教具准备】PowerPoint美术鉴赏课件  唐宋生活相关的电影片断 合适的乐曲【学具准备】收集唐宋有关生活习俗的资料与歌颂当时生活的诗词、《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乐曲渲染(生)聆听(梦江南伴奏)……只愿能够化作唐宋诗篇 长眠在你的身边(师)在人类脱离了宗教的影响之后,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的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他们的灵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所表现的内容生动自然。虽然早在汉代的画像砖上保留着很多生动的生活劳作场面,但它不是为生人而作;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是依据文学作品而创作;而真正把人间生活作为美术创作主题应是从唐代开始。这些作品在创作的时候,由于主使者以及社会观念对艺术家的要求不同而导致了它们所表现的内容各不相同。出示课题:人间生活二、宫中生活\n(师)简明介绍唐代中人物画发展情况\代表画家阎立本.张萱.周昉等.(一)以感悟式鉴赏方法评析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师):A)画家介:张萱,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宫廷画师,擅长画贵族妇女、儿童、贵公子。       B)作品介:《捣练图》卷,宋摹本,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1、这幅作品此画描绘宫中妇女制作丝绢的劳动场面。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2、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主要细节有:捣练部分四个妇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边那位妇女传神的挽袖动态;熨烫部分左侧妇女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仰;中间熨烫妇女专注的神态;几个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热而回头等动作。这些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使互相对称的构图不致呆板。3、这幅作品的人物造型及其衣着的设色,勾线工细劲健,着色富丽匀净,特别是“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代表了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生)运用已掌握审美语言知识思考回答:l        描绘了宫中妇人什么样的生活场景?----在捣练、织修、熨烫l        体现了唐朝人什么样的审美观念?  ----追求丰腴之美l        作品属什么风格?----用笔朴实,气韵古雅,造型工整细腻、色彩艳丽,属工笔重彩风格(二)以形式鉴赏方法分析五代时期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师)1)作品介:《韩熙载夜宴图》 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全卷分为五段。此图的主人翁韩熙载的介绍。第一段写韩熙载与状元郎、宾客们谛听教坊司李家明的妹妹弹奏琵琶的情景;第二段写韩熙载亲自为舞伎王屋山击鼓;第三段写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第四段写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第五段写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生)认真观察画面构图、人物动态与神情、表现技法并进行交流(师)2)你认为这幅画艺术特色是什么?     画面结构:采用连环画的分段构图方法,使用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生活道具---屏风和床榻。它们一方面起到分隔画面,使每段独立成章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把各段连贯起来,使全卷成为统一的大画面。这种处理手法,比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吴道之的《送子天王图》等长卷画又进了一大步。人物形象的刻划:特别是韩熙载,分别出现在五个段落中,服饰、动作都不相同,但他的形貌和性格却都前后一致。他头戴高帽,身躯魁伟,长脸美髯,虽然是在夜宴歌舞中,对联不纵情声色,而流露出忧郁寡欢的表情,反映出内心的矛盾和精神的空虚、苦闷。人物衣纹组合丰富有变化,须发的勾画“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画尽意在,塑造了富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表现技法:设色 多处采用了绯红、朱砂、石青、石绿等色,对比强烈,而整个画卷统一在墨色丰富的层次变化中,色墨相映,神采动人。用线  挺拔劲秀,线条流转自如,铁线描与游丝描结合的圆笔长线中,时见方笔顿挫,颇有韵味。\n三、北宋百姓生活(学生探究交流鉴赏)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老百姓的故事里蕴含着什么情趣呢?首先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好听的歌曲(播放《好汉歌》)师:你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吗?生:《水浒传》。师:对,《水浒传》讲述的是宋朝时期梁山好汉的英雄故事。不过今天,老师可不要你们“路见不平一声吼”,我们是要去“风风火火闯九州”,好不好?生:好!师:那就让我们到北宋的都城汴京去闯一闯。师:汴京,也就是今天的哪座城市呀?对,就是河南开封。当时的汴京是怎么样的呢?(一)电影欣赏《北宋汴京片断》(生)观看影片中人物的活动细节后叙述或用速写的绘画手法表现人物的动态、神情(二)以社会学鉴赏方法解读风俗画神品《清明上河图》让学生用课前查找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来解读作品体现自主探究的成果。1)作品介:《清明上河图》,北宋风俗画作品,作者张择端。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这幅长卷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迷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2)画面结构:大体可分为三段,开首一段是京郊的农村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两岸船车运输、交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是城门内外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汹涌、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3)人物形象:画中人物500多,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4)表现技法风格:《清明上河图》景物繁多,巨细无遗,却并不显得琐碎繁缛,表现出画家对大场面宏观把握的能力,以及于真放中见精微的绘画境界,令人无法不钦佩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生动传神的表现力。l        (师)归纳小结并提出新问题为什么画家能够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如此生动,丰富多彩的生活场面?   你是如何理解艺术与生活关系的?四、以比较式鉴赏方法填写下列两幅画异同作品《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 时代作者北宋 张择端南唐 顾闳中题材内容京城百姓的世俗生活贵族夜生活作品风格工笔淡彩工笔重彩构图形式全景式构图分段式构图审美趣味      采用分段式构图方法,画面动静结合、\n采用全景式构图方法,画面场面宏大、组织有序,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细节表现引人入胜;造型严谨、色彩淡雅,体现了宋代风俗画的典型特点疏密得当;造型工整、色彩华丽;特别注重人物神情和内心世界的刻画,达到“形神兼备”的至高境界五、课堂小结:(师)本节课的鉴赏使我们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透析作品我们看到画家高超的技艺和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与捕捉,体现了中国画的形神兼备的最高境界;通过运用不同的鉴赏方法去诠释美术作品,从而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六、 课后作业:请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撰写一篇鉴赏小论文并预习后部分的内容.注:可以一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第五课审美自律第五课审美自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审美自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 《审美自律》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发展的历程,本课的教学理解“独立审美”这一美术发展趋势产生的原因;结合一些具体作品理解艺术家是如何打破流行的绘画程式,追求个性化的表现与自我表达的。理解在中国书法领域个性与情绪的因素对书法创作的影响;理解中国文人画的艺术观念与艺术特点。了解19世纪欧洲绘画领域的重要变革。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2.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1课时分析中国美术的发展情况,第2课时分析外国美术的发展情况,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3.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 \n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展示法,讲授法,对话法,设问法等。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资料收集,阅读法,讨论交流法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同时为以后高中的美术欣赏课做好铺垫。 说教学过程1.导入: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和艺术特色。最好能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这样更能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教材给出的图片比较清楚,如果仔细看,其中的字都能辨认。)2.完成第一个“思考与交流”:教师总结: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他著名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中所写的一些“之”字。不过他可不是刻意写出来的,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7页第二段的内容。◆注意:教师可以提出要求:①能否找到每个“之”字的原始位置。②如果把这些字在作品中的位置交换一下,会不会影响全篇的效果?3.学生思考并回答。4.教师总结。指出,这篇作品是即兴写下来的,当时的情绪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正因为如此,它是不可重复的。它的创作仅仅是为了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表现出来,是一种相对纯粹的自我娱乐和情感抒发,没有外在的目的。5.教师展示作品:郭熙的《早春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8页,并依据教材中的分析对这两幅作品进行比较。◆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适当加以引导,从作者身份、服务对象、创作目的、绘画形式、创新之处等进行比较。6.学生思考并回答。7.教师总结,并点明教学主题“审美自律”。完成第38页的“思考与交流”。8.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学生阅读并分析第39页元、明、清时期的美术现象。◆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来认识:①作品的题材与内容。②表现方式。③这些因素与艺术家的人品以及内心感受之间的关系。④对美的认识。⑤创作主体意识(即个性化的增强)带来绘画领域中的什么变化。9.学生分析,教师总结。并且对文人画进行介绍、总结。10.教师与学生一起赏析一些文人画作品,按照“意象美术”的欣赏方法来进行欣赏。着重要理解艺术家为什么创造这些形象,是表白心迹,还是超脱世俗,还是反叛社会等等。11.课上或建议学生在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一”。第一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中国美术作品中形式和风格的继承和变化。这个活动可以和第38页的“思考与交流”结合起来进行。该“思考与交流”中用来分析各个时期山水画空间表现方式的示意图来自方闻的《心印》一书,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找来帮助消化教材内容。根据该书三种空间表现方式的划分标准,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应该属于第二个阶段。但这种划分不一定非常准确,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另外要注意的是,这种分析仅仅是作品欣赏和比较的一个方面,不能因此而忽略了笔墨技法上更加明显的差异。 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一些美术作品和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n 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 课《审美自律》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第五课审美自律说课稿二一、      教材分析《审美自律》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五课,该单元主要介绍美术发展的历程。这章节,我们主要要学习:1.审美自律现象和个人风格的出现。2.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3.欧洲19世纪几个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的创作观念和风格特征。教学重点难点1、 美术作品中纯形式因素2、 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根据教学进度和本章节的容量,我们将采用两个课时,来完成该教学任务。第1课时介绍中国美术的发展情况,第2课时分析外国美术的发展情况。以下是对第1课时内容所做的教学设计。二、学情分析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运用比较鉴赏法,使学生通过直观的认识来把握教材内容。让学生理解审美自律这一概念的内涵,并且了解这一趋势在美术领域的反映,对艺术家的创作又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和艺术家的个性、情绪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对作品的重要影响。三、教学方法手段人们常说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展示法、讲授法、对话法、设问法等。在学法上,我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做法是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搜集、阅读,讨论交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整个课堂的学习效果。四、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资料的搜集工作,可以让学生学习方闻的《心印》一书“三种空间表现方式的划分标准”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中国美术作品中形式和风格的继承和变化的整个过程。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n由王羲之的《兰亭序》导入,介绍作品的背景和艺术特色,并针对作品里的“之”做个小互动,把作品里的“之”字抽出来,要求学生填空。这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里特别要让学生体会艺术家的情绪对书法创作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国的书法并不是呆板的“写字”,而是受书法家情绪支配的艺术创作。(二)讲授新课1、教师展示作品:郭熙《早春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并依据教材的分析对两户作品进行比较,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身份、服务对象、创作目的、绘画形式,创新方面等进行比较。2学生思考并回答,3、教师总结:“审美自律”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艺术家不是为某一个阶级、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人从事创作,而完全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强调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同时在作品的视觉形式方面也无需屈从于公众的审美品位;二是美术的风格发展和演变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不受外界社会因素的干扰。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只有当艺术家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地位,才有可能自由地探索自己个性化的形式语言。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尽管艺术家想获得创作上的充分自由,他们毕竟不是活在真空中,所以在风格上总是要继承前人的东西,然后再加以发展。4、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元、明、清时期的美术现象5、学生分析,教师点评,并对文人画进行进一步的介绍和总结:关于文人画,需要注意的是这么几个方面:a.美术家的身份。他们不是职业画家,而是一些具有很高修养的文人、官员。b.创作态度。正因为他们不是职业画家,所以创作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业余的消遣和娱乐,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为了赚钱或者取悦于人。c.风格上强调个性化的语言。六、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的知识,我把黑板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还有一部分粘贴课堂教学所学的参考资料。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由王羲之的《兰亭序》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对郭熙《早春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进行比较,来学习“审美自律”包括的含义,再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来进一步学习文人画的内容。整个学习,由教师引导学习,深入到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层层推进,学生学习兴致高涨,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第五课审美自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3.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2.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n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教师可以参考前几课的内容,按照比较鉴赏法的思路来设计)、笔。教学过程第1课时1.导入: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和艺术特色。最好能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这样更能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教材给出的图片比较清楚,如果仔细看,其中的字都能辨认。)2.完成第一个“思考与交流”:教师总结: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他著名的书法作品《兰亭序》中所写的一些“之”字。不过他可不是刻意写出来的,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7页第二段的内容。◆注意:教师可以提出要求:①能否找到每个“之”字的原始位置。②如果把这些字在作品中的位置交换一下,会不会影响全篇的效果?3.学生思考并回答。4.教师总结。指出,这篇作品是即兴写下来的,当时的情绪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正因为如此,它是不可重复的。它的创作仅仅是为了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表现出来,是一种相对纯粹的自我娱乐和情感抒发,没有外在的目的。5.教师展示作品:郭熙的《早春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8页,并依据教材中的分析对这两幅作品进行比较。◆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适当加以引导,从作者身份、服务对象、创作目的、绘画形式、创新之处等进行比较。6.学生思考并回答。7.教师总结,并点明教学主题“审美自律”。完成第38页的“思考与交流”。8.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学生阅读并分析第39页元、明、清时期的美术现象。◆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来认识:①作品的题材与内容。②表现方式。③这些因素与艺术家的人品以及内心感受之间的关系。④对美的认识。⑤创作主体意识(即个性化的增强)带来绘画领域中的什么变化。9.学生分析,教师总结。并且对文人画进行介绍、总结。10.教师与学生一起赏析一些文人画作品,按照“意象美术”的欣赏方法来进行欣赏。着重要理解艺术家为什么创造这些形象,是表白心迹,还是超脱世俗,还是反叛社会等等。11.课上或建议学生在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一”。第2课时\n1.复习导入:简单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请一些学生讲述一下活动的完成情况。教师进行总结,特别是要点明个性与共性的问题。指出,从“审美自律”这一趋势出现之后,艺术家们希望摆脱社会中流行的艺术程式,表达自己的感受。2.教师展示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和德拉克洛瓦的作品《阿拉伯幻想曲》,请同学们运用感悟式鉴赏对这两幅作品进行比较。3.研究教材第40页关于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对立。注意把《贺拉斯兄弟的宣誓》和《自由引导人民》这两件作品跟表格中的文字描述对应起来。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4.教师进行总结,并做一些必要的补充。5.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教材第41页的“思考与交流”。可以把学生对比《浴女》和《阿拉伯幻想曲》的结果跟教材提供的表格进行对比,看对两个流派的特点是否有不同的理解。6.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请同学们发表不同意见。7.教师展示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请同学们与新古典主义作品进行比较(用形式鉴赏法和比较鉴赏法完成这一活动)。8.学生研究并分析教材:教师请同学们在比较的基础上分析教材的第41页关于印象派的材料。◆注: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你认为印象派在当时为什么会引起观众的震怒和批评家的指责?9.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回答上述问题(请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分析)。10.教师总结:印象派画家由于突破了当时流行的绘画程式与人们的欣赏习惯而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11.深入研究:请学生深入研究印象主义画家在哪些方面突破了传统的绘画程式。12.学生分析并回答,教师总结。13.完成“活动建议二”。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我今天的说课的题目是《从传统到现代》,我主要从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五说板书设计来加以阐述。一、说教材《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n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本课的难点是: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二、说教法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1、 故事激趣法:在开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2、 启发谈话法:整个课堂运用谈话法,在与平等对话过程中,力图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3、创设情境法: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三、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的宗旨,我将采取以下几种学法进行学习:(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猜测,避免用一些所谓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通过比较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交流彼此的经验,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四、说教学过程设计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并导入课题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欧洲3个美术流派,并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且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的事件,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的要求,进而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第二环节:新授在这个环节里我分为五步骤:步骤一,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以启发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由此得出现代中国山水画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一些创作技巧,又进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从作品与环境的整体关系去权衡,具有更宏观的现代意识。步骤二:讲述日寇侵华时中国人民悲惨的生活,并伴随着音乐展示爱国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将学生带到当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情境中,使其对人民流离失所的生活产生一定的体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让学生讨论《流民图》与文人画中的人物画有何不同。教师担任协助、引导的角色,使学生深入地掌握比较式鉴赏,提高美术素养,得出现代中国人物画将传统中国画的材料和技法与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相结合,将以前文人画不加以表现的真实社会生活纳入到绘画中,既保留了民族的艺术形式,又吸引了西方的表现方法,走的是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步骤三:在这一步骤主要讲解艺术家们将由国外引进的素描和油画吸收,并将之本土化,用来表现中国的主题。具体以作品《田横五百士》、《血衣》、《父亲》为例赏析,通过讲述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作品所体现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讲述我国的土地革命,以提问教学法加深对《血衣》理解,以观察体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父亲》的印象。\n步骤四:通过幻灯片展示多幅传统年画与现代年画,比较之间的不同,以提问教学法和观察体验法进行师生交流,得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后,一些新的事物纳入了年画的表现范围,表现内容也不再是门神福禄寿,更多的洋溢着生活气息,艺术形式上也有所创新。步骤五:与学生交谈他们喜爱的漫画作品,集中学生注意力,导出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和《西游漫记》,由学生发挥想象,讲述作品中描绘的小故事,锻炼其表达能力,总结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作用。第三环节:归纳总结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学生自己学习评价,因此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优差点。五、说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直接展出,并采用了文字与图片相配合的方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加强了学生对作品的记忆。本次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进行指导,谢谢!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二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从传统到现代》。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 《从传统到现代》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发展的历程,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一些具体作品的认识,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寻求创新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初步尝试思考中国艺术的未来走向。教学重点与难点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二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 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展示法,讲授法,对话法,设问法等。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资料收集,阅读法,讨论交流法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同时为以后高中的美术欣赏课做好铺垫。\n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学:教师提问:如果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现代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2.学生思考。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3.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4.教师提问: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5.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6.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7.教师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10.学生阅读、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11.教师总结: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1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蒋兆和的作品《流民图》,指出在哪些方面吸收了西方的绘画处理手法,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传统的绘画技巧。13.教师总结:吸取西方的绘画观念来改良中国画开阔了中国画家的眼界,使中国绘画在绘画观念和表现技巧方面大大丰富。14.引导学生仔细领会教材第45~46页关于林风眠《白衣女》的个案分析,布置学生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二”,要求在下节课之前完成。15.教师总结:我们所讲的上述作品都是属于对中国传统美术形式的变革,那么除此之外,我们可不可以直接引入外国的美术形式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呢?16.学生思考并回答。17.教师总结。指出从20世纪以来,有很多艺术家到西方留学,并且将西方传统的绘画形式引入中国。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以及20世纪80年代之后曾经出现过几次高潮。请学生阅读教材第43~44页,并结合教材中的作品来分析一下。◆注: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出如下问题:①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艺术家们是如何表现社会生活的?(文艺为大众服务、现实主义画风、文艺的表现手法多样化。)②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美术创作出现了哪些变化?18.学生阅读、分析、回答。19.教师总结。20.教师展示年画《阳春白雪》、《赶火车》以及《丰衣足食图》,请同学们结合教师的分析与教材的内容,分别指出这些作品中的现代性因素是如何体现出来的。21.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且回答。22.教师总结:年画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美术门类,它与传统的习俗有关。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年画也出现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绘画的表现内容、主题、形式和技巧上。23.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的总结。 板书设计\n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一些美术作品和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 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三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是()中学美术老师(),我说课的题目是《从传统到现代》:一、首先我谈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选自高中美术鉴赏课本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个单元是以美术史为基本脉络,着重从文化史分期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大的艺术分期及其文化特征。然而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有其独到的特点,它并不是将美术史简单的罗列为年代表和代表作而是将整个美术史划分为七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冠以富于个性特色的主题,这也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的文化性的特点。第六课《从传统到现代》从总的思路上面它体现出一些美术史的特征,但是它又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来展开一些美术现象,着重探讨在现代艺术阶段出现的新的美术现象。我将本课的内容划分为两个课时,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介绍二十世纪初东西方文化碰撞对中国美术的影响。二、根据《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倡让学生探索美术作品中的人文内涵这一基本理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二十世纪初中西方文化碰撞对于中国美术的影响。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和分析美术作品。3、让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的艺术家在突破传统,追求创新过程中的思路与观念。三、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美术“现代化”的原因和表现方式分别是什么。四、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独立运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分析画家林风眠的《白衣女》。五、下面我分析下学生情况及相应的教法学法。本课的内容更多是涉及美术史的知识,为了避免知识的相对抽象与枯燥,我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采用了图片展示、视频演示等教学媒体,以及分组讨论、交流协作等教学手段。为的是使学生们能更好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六、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1、导入部分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两组作品,一组是中国古代绘画,另一组是二十世纪之前西方的油画作品。并提问这两组作品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生独立做出回答)第二个问题:如果将西画的表现技法融入到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当中,将会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导入部分大约用时5分钟。2、在下一环节中我会向学生们播放一段视频,介绍画家刘海粟在1914年,首次在美术课上运用人体模特这一事件。并向学生介绍在陈独秀等人提出“美术革命”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以及文化特别是美术受到了怎样的影响?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课本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生根据掌握的资料进行回答,最后教师总结出两点:一是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以上部分完成的教学重点之一,大约用时7分钟。3、在下一个环节中将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即美术“现代化”体现在作品中的表现方式。首先向学生展示三组作品,一组是郭熙的《早春图》、王冕的《墨梅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一组徐悲鸿的《奔马》、蒋兆和的《流民图》、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另一组为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傅抱石的《丽人行》并介绍中国绘画的创新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传统创新型、一是中西融合型。学生以阅读教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回答问题即传统国画同现代国画在创作观念、表现主题、形象处理方面的不同点。讨论后学生代表回答。最后教师总结出中国美术“现代化”在美术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这三个方面。这一部分作为本课重点,大约用时15分钟。以上这两个环节的设置充分考虑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的基本理念。4、下一个环节主要介绍中国的年画与油画、雕塑、素描进行“现代化”的方式,作为略讲部分,大约用时3分钟。5、将要进行的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即教会学生用“个案分析”\n的方法来研究和分析林风眠的《白衣女》。首先展示《白衣女》这幅作品,提问,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画家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运用了怎样的艺术语言?有了之前内容的铺垫,学生此时会得出一些回答,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如果分别用西画的绘画技巧与国画的绘画技巧来剖析这幅作品,你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生会产生一些新的答案,教师对这些答案加以筛选和组织,帮助学生完成“个案分析”的研究过程。大约用时10分钟。这一环节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很少,主要是引导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探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6、最后的小节部分教师将重新回顾本课的重点及难点部分,并布置课下作业,一是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分析林风眠的另一幅作品《樱花小鸟》,二是预习下一个课时的内容。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从传统到现代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3.学会用自己的审美眼光去分析和理解绘画作品。教学重点与难点: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教具与学具:教具:多媒体播放工具。学具:笔记本、笔。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教学:1.教师展示几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上反映那些内容,说明什么现象?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将比较后的结果表达出来。(比如房屋、车辆、椅子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些用品的变化)3.教师总结: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许多新的事物,而美术创作必然反映这些新事物,传统表现技法也会有一些新的形式。好,这节课我们来共同研究一下中国绘画是怎样创新发展的。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板书:从传统到现代。二.讲授新知:1.教师介绍:19世纪末,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我国的一些进步人士走出国门,学习西方的绘画技法,其中代表画家有刘海粟、徐悲鸿等一些青年,他们带回一些新理念,创建新式美术教育学校,将西方绘画相互交融,从而打开了中国画创作的新局面。教师提问: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是什么?2.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并展示课件)4.教师提问: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将欣赏的美术作品分为两个篇章,首先看一下继承发展篇:包括中国画、年画和漫画。5.展示图一:中国画(以山水、花鸟为题材的绘画),首先列举传统绘画:北宋郭熙的《早春图》和清代朱耷的《鹌鹑图》。帮助学生分析两幅画的艺术特色,让学生总结出传统画的特点,教师总结:从北宋兴起到元、明、清形成了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与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的结合,因为画家多是较有修养的文人士大夫居多,所以这一阶段的绘画也叫做文人画。列举现代作品:钱松岩的《常熟田》和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教师提问:两幅作品中描绘了怎样的风景。(万倾良田;气壮山河)教师对于这两幅图的作者、创作背景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让学生总结出现代山水绘画与传统画在主题上有何发展。教师总结:现代山水画主要表现创造新社会的豪情,体现时代感。\n6.展示图二:中国画(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先列举唐代的《簪花仕女图》、明末清初陈洪绶的《归去来图》,让学生从人物形象、人体比例来总结传统画的特点。后展示蒋兆和的《流民图》,帮助学生详细分析后,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蒋兆和的作品《流民图》,指出在哪些方面吸收了西方的绘画处理手法,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传统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的人物形象和比例结构。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现代人物画较传统人物画有什么新发展、借鉴了那些西方绘画的因素。7.展示图片三:年画的发展,列举中国传统的年画和现代年画《阳春白雪》、《赶火车》、《丰衣足实图》,引导学生从表现题材和绘画技巧两方面来比较。特别要分析现代年画中的现代性因素是如何体现的。学生总结出表现题材上:传统是以追求迷信和吉祥为主题;现代是以反映解放以后的生活为主题。绘画技巧方面传统有平涂、色彩艳丽的特点;现代是有体积感和空间感、色彩和谐的特点。教师总结:年画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美术门类,它与传统的习俗有关。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年画也出现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绘画的表现内容、主题、形式和技巧上。8.展示图片四:漫画的发展,列举传统漫画和现代漫画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张光宇的《西游记》。让学生分别观察不同时期的漫画都用了什么绘画材料表现的。学生总结出传统漫画只是水墨;现代漫画有水彩、工笔、钢笔速写等等,说明现代漫画在绘画材料上有新的突破。9.讲解学习创新篇:包括油画、素描和雕塑。展示图片五: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是一幅超写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教师先用一段语言描述这幅画,从侧面让学生对此画先了解,由教师讲解关于作者的背景资料,然后让学生观察此画的特点。学生讨论后回答:人物画得非常逼真,像照片一样。教师接着提问:从那些细节看出画得写实?学生回答:人物脸上的皱纹、干裂的嘴唇、额头上沁出的汗珠、头上包裹的白毛巾等等,这些都显示出写实风格。学生可以通过欣赏此画理解岁月痕迹给我们的祖辈留下满目的沧桑。10.展示图片六:吴冠中的《太湖鹅群》,教师简单介绍此画,并总结出这幅画是将西方的空间感和透视效果借鉴到画中。11.展示图片七:素描王式廓的《血衣》,由教师讲解此画,将一些人物的局部放大,让学生观察形象的体积感和明暗关系,理解西方绘画的特点。12.展示雕塑《收租院》,教师简单介绍西方雕塑的特点。三.小试牛刀: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独立去完成42页思考与交流的内容。以此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四.思考: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后,提问:A.中国美术受西方的影响主要包括?B.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那些因素中?(学生总结、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教师总结这两个问题:A1.题材;2.素描的明暗法;3.透视;4.人物的比例结构;5.写实性的色彩和造型B1.内容;2.主题;3.形式;4.技巧;5.形象五.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的总结。小结:本节课我们从中国画向现代发展的角度去研究一些美术作品,但现代化只是一个过程,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所以我们看待一些美术作品要考虑到他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点。从传统到现代教案二教学目标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2.美术“现代化”\n的方式和原因。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教学过程第1课时1.导入教学:教师提问:如果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现代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2.学生思考。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3.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4.教师提问:①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②你初步设想一下,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5.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6.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4页。7.教师总结:①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②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8.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①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③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容并填写下表(有概括、直观的比较即可)。10.学生阅读、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11.教师总结: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1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蒋兆和的作品《流民图》,指出在哪些方面吸收了西方的绘画处理手法,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传统的绘画技巧。13.教师总结:吸取西方的绘画观念来改良中国画开阔了中国画家的眼界,使中国绘画在绘画观念和表现技巧方面大大丰富。14.引导学生仔细领会教材第45~46页关于林风眠《白衣女》的个案分析,布置学生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二”,要求在下节课之前完成。15.教师总结:我们所讲的上述作品都是属于对中国传统美术形式的变革,那么除此之外,我们可不可以直接引入外国的美术形式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呢?16.学生思考并回答。17.教师总结。指出从20世纪以来,有很多艺术家到西方留学,并且将西方传统的绘画形式引入中国。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以及20世纪80年代之后曾经出现过几次高潮。请学生阅读教材第43~44页,并结合教材中的作品来分析一下。◆注: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出如下问题:①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艺术家们是如何表现社会生活的?(文艺为大众服务、现实主义画风、文艺的表现手法多样化。)②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美术创作出现了哪些变化?18.学生阅读、分析、回答。19.教师总结。20.教师展示年画《阳春白雪》、《赶火车》以及《丰衣足食图》,请同学们结合教师的分析与教材的内容,分别指出这些作品中的现代性因素是如何体现出来的。21.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且回答。22.教师总结:年画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美术门类,它与传统的习俗有关。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年画也出现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绘画的表现内容、主题、形式和技巧上。23.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的总结。第2课时1.复习导入:检查学生“活动建议二”的完成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适当的补充和总结。2.点出本课主题:西方美术的“现代化”。3.完成第47页的“思考与交流”。对比现实景象和凡·高的绘画,引导学生理解凡·高绘画的特点:形体夸张变形;色彩鲜艳强烈;短促的笔触;主观化的构图处理。4.展示塞尚的《静物》,请学生凭自己的感觉比较这幅画跟印象派(如教材第41页莫奈的《日出·印象》)的联系和区别,了解塞尚绘画的特点:色彩沉稳;形体被概括成接近抽象的几何形;构图具有构成性特征。5.学生观察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比较这件作品与塞尚《静物》的联系。(注:《亚威农少女》中的块面分割实际上受到塞尚的启发。)6.学生分组分析图片和进行讨论:\n第一组:《呐喊》;第二组:《舞蹈》;第三组:《构成》和《灰色的树》;第四组:《L.H.O.O.Q》;第五组:《永恒的记忆》。阅读教材中的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①作品属于哪个流派?②表现的是什么内容?③表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④你看了这画有什么感觉?⑤它跟传统绘画有什么区别?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发布讨论结果,教师加以评点。(注:评点《呐喊》时可以联系城市环境和工业社会的孤独感这个主题。)7.完成第48页的“思考与交流”。(注:这件作品叫《空间的连续的独特形体》,实际上是表现一个人跑动的样子,未来派试图用静止的媒介表现运动,所以人被塑造成了一堆充满运动感的抽象块面。)8.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关于《下楼梯的裸女第2号》的个案分析,完成“活动建议三”。9.总结本课内容。第七课新的实验第七课新的实验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新的实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 《新的实验》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七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发展的历程,本课的教学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要了解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初步尝试思考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实验的价值以及自己从中取得的收获。教学重点与难点  1.现代艺术实验的探索角度与方法;  2.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n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现代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近现代艺术发展的新动向,艺术家的艺术看法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发现与收集、构思与创作、讨论与分析、总结与巩固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主动            的学习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己的感受评价艺术作品 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展示法,讲授法,对话法,设问法等。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资料收集,阅读法,讨论交流法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同时为以后高中的美术欣赏课做好铺垫。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学:教师提问,传统的艺术观念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3.教师总结:从最早的原始美术,到用于“礼仪与教化”的美术作品,以及宗教美术、表现世俗生活的美术乃至中国的文人画等等,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的,这说明美术的观念与形式在不断拓展。也就是说,传统的美术观念也是出现于某一个历史时期。  4.展示作品: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一些现代美术作品,请同学们欣赏,问同学们能否接受?如果接受,为什么?如果不能接受,为什么?  5.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6.教师继续提问:这些我们觉得不能接受的作品,有没有它独特的价值?  7.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8.教师总结:现代主义艺术也被称之为“实验艺术”,也就是说艺术家尝试着突破传统的美术观念,不断实验新的观念与技巧。既然是实验,那么就意味着创新,就意味着改变。这实际上大大拓展了我们的经验。如果美术艺术家不去实验这些因素,那么我们可能也看不到这些有趣的变化。  9.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50、51、52页,并且将内容填写在作业纸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  ①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明星、广告等题材,美术可不可以把这些内容纳入到它表现的范围之内?为什么?  ②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上可不可以有所变化?为什么?  ③现代艺术家对形体的认识有哪些变化?举例说明。  ④现代艺术家对空间的认识有哪些变化?举例说明。  ⑤可不可以将新的技术和材料用于美术创作。(在我们今天,照相机、影像技术、电脑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应不应该把这些技术纳入到美术创作中。)  ⑥\n你对教材第51页“思考与交流”中所列举的说法怎么看?  10.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鼓励发表不同意见。  11.教师进行总结,指出20世纪的“艺术实验”试图将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到美术领域中。它们的出现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同学们能不能够结合自己的阅读,按照某一位艺术家的方法来创作一幅作品(只谈作品构想即可),你在思考这个作品的时候,体会到了什么?  12.教师进行总结,对一些观念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大地艺术将艺术创作与展示的空间置于广阔的自然之中,改变了过去美术作品只能在美术馆中展示的状况。也有人把中国的长城也称之为一个伟大的大地艺术。(在这一部分,教师对每一类型的作品尽量分析得细致一些,特别是作品对传统观念的突破方面。)  13.请同学们分小组准备并完成“活动建议二”。教师在组织这个活动时要先让学生进行比较充分的准备才能够有的放矢。对于辩论的正方,传统艺术的审美规则不能评价现代实验性艺术,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1.传统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如农业社会,人们凭借手工业来制造物品、人与自然关系密切、宗教对人们的影响等等)现代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又是什么?(机械化生产,记录、复制形象的方法层出不穷、人与自然的关系较为紧张、寻求自我、张扬个性等等)2.艺术是否只能比较客观地记录物象?(不一定,像中国的书法就是一种抽象性的艺术,而中国明清时期的文人画也摆脱了对物象的客观描摹)照相机、录像设备出现之后,人们是否也可以将这些因素纳入到艺术领域?3.艺术是否应当反映现代社会的生存经验,比如新材料、新的生活环境、新的社会经济文化问题?4.改变过去艺术由手工制作的定义,将生活中的一些普通的物品纳入到艺术领域是否对我们的生活有益?(有一定帮助,拓展我们的审美视野和审美思维)   而对于反方,传统艺术的审美规则可以评价现代实验性艺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如下问题入手思考:1.从历史角度来看,传统艺术发展的历史有多久,而现代主义发展的历史有多久?2.从艺术标准角度来看,艺术标准的丧失会带来什么问题?(鱼龙混杂,信息量增大)3.从人们的内在感受来看,传统艺术的标准是否已经内化成为人们潜在的评价标准?4.从接受的角度来看,如果不遵循已经被公众所接受的传统艺术的标准,艺术家会不会变成“自言自语”、“自行其是”?这个活动不求最终取得什么一致的意见,关键是要求学生思考并参与其中。14.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一些美术作品和学生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 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七课《新的实验》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第七课新的实验说课稿各位评委、领导和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属于现行普通高中实验教材(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中的第七课《新的实验》。一、说教材。说教材主要是说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及其教材的前后联系。说明教材编写意图、地位和作用。\n(本课属于现行普通高中实验教材(湖南美术出版社)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中的第七课《新的实验》。本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从宗教、或从不同审美视角,来说明世界美术的发展历程。①教材编写意图——1、重视学生心理,丰富审美体验。2、关注现当代艺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由于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的实验性艺术涉及的科技、社会、历史、宗教和思想等各方面因素的知识较多,本课教学切入点也将立足于艺术本身,努力做到内容简练、要点明确。不奢求学生深刻理解现代主义艺术,只要求他们初步了解现代主义艺术有别于传统艺术的实验性、反叛性特点,及其因此呈现出来的丰富的艺术形式、手法、材料等,并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创新的快乐。②教材地位和作用——第七课《新的实验》就是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而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在与前面的内容相比较,其关键在于有别于传统艺术的实验性、反叛性特点,及其因此呈现出来的丰富的艺术形式、手法、手段、材料、媒介等,在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材特别将其作为单独一课介绍,较好地突出了它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世界现当代艺术的丰富内容;了解世界多元文化。③教学目标——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④教学重点与难点——1、现代艺术实验的探索角度与方法;——创新2、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创新精神)关键点,那就是艺术的创新精神。二、说教法。说教法主要是说出本节课所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其理论依据。(1、启发式、问题法、对比法、实验法等。2、体现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本学科的特点,着眼于世界美术发展历程,让学生从自己视角联系文化的情境、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去认识理解二十世纪实验性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认识到这一时代的艺术家们的思想创举。针对高中生具有较好的思维品质与辨析能力,在欣赏的同时必须渗透鉴赏,并引导学生从某一个角度去思维、去创新。为此从视觉创新入手,以“打散重构”为突破口,可望达到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例如:从现代高中生感兴趣的漫画中得到启示,进而以此加深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尊重和理解再例如:为了在课堂中展示了二十世纪实验性艺术的魅力。在课堂上展示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作品,拓宽学生的艺术眼界,并让学生分组用有限的材料完成一个作品,表达想法,激发思维。)二、说学法。说学法主要是说出本节课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如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高中美术鉴赏课与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美术欣赏课程在设计上是有本质区别的,鉴赏包含鉴赏与欣赏的意思,而欣赏一般不包括鉴别的意识。如果说初中义务阶段的美术欣赏课似乎更注重感受和愉悦,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则更追求体验和思维。\n本课教给学生一种“逆向的”、“反传统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从美术鉴赏与现代视觉设计进行横向联系,促使学生在大“艺术观”的基础上,进行对现代设计艺术的理解、学习;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考虑,帮助学生学会用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同时也是利用高中生“反叛”的心理和“反传统”的精神,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三、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是说出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等内容。(教学思路:在这个多元的时代里,艺术是一个不断扩张的概念,它与生活的界限正在不断的模糊。对于这些作品,我们既要认识到它们的创新之处,同时也要保留我们评价的权利。课堂结构:导入——授课——总结 这样安排课堂结构的理论依据:为了不因为在评判试验性艺术和传统艺术的强烈反差下引起学生对这一时期的作品产生质疑与反感,用“赏析”做为转折,正确的引导学生客观的体会、理解和思考二十世纪实验性艺术作品的内涵。)流程图一、    导入1、心理测试:罗夏克墨渍实验(请同学们看这个图形,第一印象觉得象什么?)在备选答案中请学生选择罗夏克墨渍实验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性格测试实验,用墨水滴在纸上,中心对折,让被测者观察所产生的左右对成的图形,以此来测试被测者的性格。2、出示《蒙娜丽莎》,学生准确的说出其名称对比:为什么对于墨渍的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而对于《蒙娜丽莎》所有人却能异口同声的有同样的认识呢?(抽象与具象给人的感受)抽象、具象→抽象与具象之间是否毫无联系呢?(不是)来看看具象与抽象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出示毕加索《公牛的变体画》,展示艺术家怎样从具象逐步抽象出物体的最简练外形A、公牛的体量感及质感的表现→B、分析内在的组织结构,质感的表现已经退居其次→C、彻底放弃对皮毛的质感的外在表现,以简练的形式直接表现对象的结构特点→D、精简内部结构,夸张整体的外型特征,在可以识别的限度内,将细节减至最少艺术家这样对形象的探索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尝试→引出课题——《新的试验》二、    授课1、新的形体理解:对比:Velazquez的《宫娥》与Picasso的变体画《宫娥》[思考]①艺术是否只能比较客观记录物象?观察Velazquez的《宫娥》中画家的形象,注意画家实怎样作画的?手持画笔与调色板,根据对象来客观描绘,这是传统的艺术创作方法[思考]②艺术的创作方法可否有所变化?2、新的创作方法:欣赏:FerceCako的《SICAFSoule2003》[思考]①如果早200年我们会不会看见这样的一件作品?为什么?②这件作品中用了哪些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工具在传统的美术创作中使用过么?\n③这件作品与以往我们观念中的美术作品有哪些不同?3、新的创作主题:[思考]是否可以将照相机、印刷等现代技术能否作为艺术品的创作手段?为什么?(可以,独特手段的复制能够更好的体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大众文化,比如明星、广告、速食等题材,这些可不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内容?你是怎样认为的?(可以,艺术来源于生活,体现现代的大众文化也是艺术的手段。)欣赏:AndyWarhol的波普艺术《MarilynMonro》4、新的创作理念:欣赏:藏传佛教行为艺术《生命转瞬——医学菩提沙子坛场》5、学生实验性作品评讲(省略)三、    总结在这个多元的时代里,艺术是一个不断扩张的概念,它与生活的界限正在不断的模糊。对于这些作品,我们既要认识到它们的创新之处,同时也要保留我们评价的权利。如何赏析实验性艺术?(番外)上海美术馆的有关专家建议,要以全新的角度来看。    一、实验性艺术不同于传统的绘画、雕塑等。它往往不拘一格地将多种材料和技术手段综合起来,进行艺术构思。    二、实验性艺术未必是成品,它有可能是一种观念的表达,它或许会给应用领域影响。    三、作品不仅仅从审美的角度去理解,有的作品更是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敏锐的思考,提出问题。    四、有的作品是互动的,必须观众参与,方能体会其中三昧。当然,正因为是实验性艺术,所以作品也未必尽善尽美,但其意义正是在于激发人们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观察、思考和表达。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各位评委!第七课新的实验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n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现代艺术实验的探索角度与方法;  2.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n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教师提问,传统的艺术观念是怎样形成的?  2.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3.教师总结:从最早的原始美术,到用于“礼仪与教化”的美术作品,以及宗教美术、表现世俗生活的美术乃至中国的文人画等等,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的,这说明美术的观念与形式在不断拓展。也就是说,传统的美术观念也是出现于某一个历史时期。  4.展示作品: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一些现代美术作品,请同学们欣赏,问同学们能否接受?如果接受,为什么?如果不能接受,为什么?  5.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6.教师继续提问:这些我们觉得不能接受的作品,有没有它独特的价值?  7.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8.教师总结:现代主义艺术也被称之为“实验艺术”,也就是说艺术家尝试着突破传统的美术观念,不断实验新的观念与技巧。既然是实验,那么就意味着创新,就意味着改变。这实际上大大拓展了我们的经验。如果美术艺术家不去实验这些因素,那么我们可能也看不到这些有趣的变化。  9.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50、51、52页,并且将内容填写在作业纸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  ①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明星、广告等题材,美术可不可以把这些内容纳入到它表现的范围之内?为什么?  ②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上可不可以有所变化?为什么?  ③现代艺术家对形体的认识有哪些变化?举例说明。  ④现代艺术家对空间的认识有哪些变化?举例说明。  ⑤可不可以将新的技术和材料用于美术创作。(在我们今天,照相机、影像技术、电脑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应不应该把这些技术纳入到美术创作中。)  ⑥你对教材第51页“思考与交流”中所列举的说法怎么看?  10.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鼓励发表不同意见。  11.教师进行总结,指出20世纪的“艺术实验”试图将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到美术领域中。它们的出现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同学们能不能够结合自己的阅读,按照某一位艺术家的方法来创作一幅作品(只谈作品构想即可),你在思考这个作品的时候,体会到了什么?  12.教师进行总结,对一些观念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大地艺术将艺术创作与展示的空间置于广阔的自然之中,改变了过去美术作品只能在美术馆中展示的状况。也有人把中国的长城也称之为一个伟大的大地艺术。(在这一部分,教师对每一类型的作品尽量分析得细致一些,特别是作品对传统观念的突破方面。)  13.请同学们分小组准备并完成“活动建议二”。教师要积极引导。  14.教师总结。下篇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一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文化与美术家个人,社会时代,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经济科技,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联系,本课题的教材内容则主要是试图通过比较美术作品的方法,来揭示美术作品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以此来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了解美术家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不同角度。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图片之间的比较仅仅是手段,最终需要落实到“美术家的视线”这个基点上来。 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n说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2:过程与方法: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和分析美术家是怎样用美术语言来表现情感,展现个人的艺术个性、风格和流派,以及对人生炎凉的态度。 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                               。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中秋之夜的情景,并用语言描述出来。(播放古典音乐)譬如:描绘当时的环境、当时的心情、当时的……2、中秋,这个浩月当空的夜晚,然而在每一个的眼里,感觉也并不见得一样,就像刚刚从你们口中讲述出来的情境都是不一样的,想必你们对这个中秋的夜晚感受也不一样。在我们感受自己的情感时,来看看大画家——梵·高、卢梭他们又是怎么样来诠释夜空的。3、欣赏图片:《星空》和《狂欢节之夜》师:按要求讨论两幅作品的异同点。相同点:a表现夜晚的景象,透露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b材质上都是油画作品不同点:作品星空狂欢节之夜构图月亮为中心,饱满充实以人物为中心,月亮只是陪伴。笔触线条急促,有着强烈的运动感细腻,给人有着安静、温馨的感觉色彩丰富,暖色调为主单纯,冷色为主意境狂躁不安幽静、浪漫的情调 小结:观察事物时,人们总是带着个人的主观因素,于是,同一题材的事物在不同人的眼里会呈现不同的面貌。就像这两张画,艺术家都是从自己的观察角度出发,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在画面里,出现在画面的风格也就不同。\n我们起先欣赏了有关天空这样遥不可及的事物,现在再来观察身边习以为常的事物,有关这些事情在其他艺术家个人主观因素又是如何表现的呢?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二、分组讨论:下面同学们采用刚才分析过的方法,分析下面这三组相同或者相似主题的内容,却用不同表现方式表达情感的图片。1、分组并讨论(分3组,要落实组长)第一组:《阿诺芬尼夫妇像》(扬·凡·爱克)、《高士图》(卫贤);第二组:《小考佩尔圣母》(拉斐尔)、《圣母子》(丢勒);第三组:《草地上的午餐》(马奈)、《乡间音乐会》(乔尔乔内)。 要求学生列表讨论:(如图)比较内容图甲图已主题  材质  色彩  笔触  构图  2、师生探究1探究第一组:《阿诺芬尼夫妇像》(扬·凡·爱克)、《高士图》(卫贤) 具体介绍《阿诺芬尼夫妇像》、《高士图》画面的内容师:两位画家在这图面里追求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参考内容:卫贤表现了梁鸿、孟光夫妇“举案齐眉”,展现了儒家“夫唱妇随”的场景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生活情趣,而扬·凡·爱克讲述的婚礼的神圣,对自己所爱的人一生承诺的宣言。)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参考内容:卫贤所描绘的是中国的传统的国画,而扬·凡·爱克描绘是西方传统的油画,两个不同的传统的画种,我们之间表现的语言的差别是历史地形成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其实也正是基督教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差别。) B、讲述《阿诺芬尼夫妇像》分析图时,教师先从扬·凡·爱克的签名引出话题,再讲述这张画面的透视,最后讲述的是在背景中央的墙壁上,有一面富于装饰性的凸镜,它是全画值得观者注意的细节;从这面小圆镜里,不仅看见这对新婚者的背影,还能看见站在他们对面的另一个人,即画家本人。师:这镜子在这画面起到什么作用?(参考内容:用镜子来丰富画面空间)C、完成“思考与交流”的内容。(注:做这道练习前,先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老师先介绍一下象征事物。如:“华贵臃肿的衣饰是尼德兰市民阶层中一种富有者的装束。室内的所有细节,如蜡烛、刷子、扫帚、苹果、念珠,都带有一定的象征性,它们提示着对婚姻幸福的联想。画面上洋溢着虔诚与和平的气氛,以表达对市民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的赞颂”)\n2探究第二组:《小考佩尔圣母》(拉斐尔)、《圣母子》(丢勒)3探究第三组:《草地上的午餐》、《乡间音乐会》A、大概介绍《草地上的午餐》、《乡间音乐会》画面的内容。师:画面最大的区别在那里?(参考内容:《草地上的午餐》裸女面对着观众,眼睛直视好像在观看什么,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乡间音乐会》里的两个裸女以各种姿态回避了世人的眼光,他们只是在尽情的享受阳光的温暖)师:这两张画出现在不同的时代,在思想开放的时代里,《草地上的午餐》这幅画出来后,引起了整个上流社会的哄动。这又是为什么呢?(参考内容:《乡间音乐会》是乔尔乔内在人文主义时代对人的幸福向往的艺术表现,它既不像在描绘神话,也不是在谱写人生的享乐的乐章,尽管他认为享乐是人的天赋权利。但是他画的主题非常含蓄,像是在歌颂乡土自然美与女性裸体美的绘画结合。而马奈《草地上的午餐》被认为他虚构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泛性社交活动。因为巴黎的现实生活中还未曾见到过此种情景。有人说,画家这样构思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实在荒唐透顶。如果画上没有两位潇洒的青年,那不就是法国人所司空见惯的,并为各时代的西方绘画所常有的出浴图或神话人物狄安娜之类的油画了吗?如果也把两个男子的衣服脱去,那不就与拉斐尔或丁托莱托的神话题材的裸体画差不多了吗?正因为这个裸体女子在两个衣冠楚楚的巴黎现代男子中间,被强烈地反衬出来。画上不论人物还是色彩的明暗,都充满着鲜明的对比。构思如此奇特连现实主义画家也惊呆了,其实是画家为寻求色彩对比的大胆试验。但这一构图惹恼了绘画界的许多头面人物。围绕马奈的这幅画,评论界竟也划分成两个营垒,双方短兵相接。)B、马奈《草地上的午餐》与两张照片的《草地上的午餐》进行对比鉴赏。(参考内容:画面内容都是一样,一位淑女与几位男士进午餐,他们的举止和绘画上的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着装正好与绘画相反:淑女身着一套条纹西装,几个男士却一丝不挂。这种变化一方面是打破时装照片对绘画的完全照搬的低俗作法,另一方面也许是出于女性意识的考虑。在《草地上的午餐》绘画中,女性是被男性观看的对象,女人的身体被男性的目光物化;而在照片上则颠覆了男性观看、女性被看的观念,反其道而行之,将男性搬上被看的舞台。这只是摄影家调整观看者重新审视男性观看、女性被看的传统观念。)C、欣赏补充图片,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鉴赏能力。三、作业完成课后练习2“思考与建议”观赏图片《地中海》、《斜椅的女人体》,比较两者的不同点。从题材、姿态、形体特征、精神气质、作品含义区别作品名称地中海斜椅的女人体题材女人体女人体姿态低头沉思用一种放松的姿态斜倚形体特征强调人体的丰满和健壮追求形体的简洁和组合,体快很有力度,并且融入一些原始雕塑的因素精神气质有一种沉思内敛的气质具有一种原始而有粗狂的感觉作品含义追求一种形式上的美感\n借这样一位女性——母亲的形象来象征地中海,因为地中海也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    四、结语:美术作品的创作与美术家的文化背景、艺术个性都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也可以从自己的情感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法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学们大胆地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吧!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 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 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案课题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认识文化背景、艺术个性等因素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对美术家创作的影响。  2、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和事物,并用适当的手段把自己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3、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4、正确理解和分析美术家是怎样用美术语言来表现情感,展现个人的艺术个性、风格和流派,以及对人生炎凉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n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回想一下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夜晚,并请同学来叙述一下  思考:为什么每个人对夜晚的感受都不同?我们经过那么多夜晚,为什么只有这个夜晚不记住?是什么样特殊的情绪在影响着我们?  2、让学生尝试用美术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月夜的感受。  3、欣赏关于不同形式的月夜的作品。  以上我们从不同角度感受了对“月夜”的表达方式,现在我们来看看美术家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教师小结:  观察的立足点和角度不一样,往往能带给我们的感觉也完全不同。而艺术家的一些优秀作品,正是能够以一种不同于一般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手法表现出来。虽然我们不是美术家,但通过学习,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的同时,我们也能懂得用多个角度去发现美、欣赏美。  问:那么艺术家又是如何在来描绘这个美丽多彩的世界呢?接下来开始导入书本中作品,带同学们去欣赏、介绍艺术家如何从他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来表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都能看的到物体。  二、进入正课:  1、体验欣赏并比较《月华图》和《星夜》:  画面表现的都是夜空的景象,和我们平时感受或记忆中的场景有什么不同?  回到作品,教师介绍这两张作品并让进行比较。  两幅图片在形式语言上各自有什么特点?  相同点:表现夜晚的景象,透露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  不同点如下表格:  作品  区别  月华图  星夜  材质  水墨  油画  构图  空虚  饱满  笔触  轻松  急促、运动感  色彩  单纯  丰富  意境  孤寂、冷漠  狂躁不安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两位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和背景之中?  \n学生讨论做答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油画和国画都是传统的画种,他们之间表现语言的差别是有着各自的独特的特点。两位艺术家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意境,使之成为表达自己特殊情感的工具。但是由于创作的材料、观念、各自的生存环境和背景的不同,使得两张作品展现给我们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凡·高在创作作品时,处于茫然的不安和对自身悲剧的预感中,他处在一个孤独的个人世界中,但不能抑制他对美术热情追求。他怀着寂寞、绝望的心境,画下了这幕完全出于他个人幻觉的夜景。金农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是一个文人画家,他的作品更多表现出的是文人的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他的绘画与他的时代格格不入,但他以谐谑的方式与社会作依然故我的周旋、游戏。他们的生存的背景和环境不一样,使的他们在描绘相似题材上有着巨大的差别。  小结:面对同样的主题,美术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  2、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讨论不同的作品  第一组:《阿诺芬尼夫妇像》与《高士图》  第二组:《小考佩尔圣母》与《圣母子》  第三组:《草地上的午餐》与《乡间音乐会》  1、讨论内容:①内容的比较与分析。②形式语言的分析。③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④利用直觉感受尝试对作品情感内涵进行分析。  2、将小组研讨内容归纳整理形成口头报告在全班进行交流。  在各组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加以适当的讲解,围绕着“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和“相似题材的不同表现”两方面,结合表格内容进行作品介绍。通过学生的比较美术作品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慢慢的揭示美术作品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以此来理解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了解美术家观察和表现世界的不同角度。  三、拓展延伸  欣赏《地中海》、《斜倚的女人体》,比较二者的不同。  问:找出艺术家的实现在哪里?  (从题材、形体、表情、动作或姿势、人物的神情气质来分析)  小结:马约尔的作品强调人体的丰满与健壮,而且有一种沉思内省的气质,他是借这样一位女性——母亲的形象来象征地中海,因为地中海也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亨科。摩尔的作品更为抽象,基本上就是一种形体的组合,体快很有力度,此外还有一些原始雕塑的因素存在。  三、课堂总结:  \n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正是能够以一种不同于一般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手法表现出来。正是在观察事物时,人们总是带有个人的主观因素,于是,同一个物象在不同人的眼里会呈现不同的面貌。难怪世界会如此精彩纷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和同学们之间通过互动交流的学习方法完成了课题的学习,懂得如何去用自己的目光来观察这个美丽的世界。虽然我们不是美术家,但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的同时,我们也能懂得用多个角度的去发现美、欣赏美。     板  书  设  计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比较《月华图》和《星夜》  作品  区别  月华图  星夜  材质  水墨  油画  构图  空虚  饱满  笔触  轻松  急促、运动感  色彩  单纯  丰富  意境  孤寂、冷漠  狂躁不安    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二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文化与美术家个人,社会时代,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经济科技,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联系,本课题的教材内容则主要是谈美术家在过去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发展,跟当今时代的艺术家的地位有着相当大的差距,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美术家是如何认识“自我”的问题。教材提供的美术作品可以分为三组,反映出美术家表现自己的不同方式。第一组作品《拉斯科岩画》和《埃及墓室壁画》是通过匿名的手段来表现自我的,艺术家仅仅是定位于“巫师”,“工匠”,“杂役”,甚至是“奴隶”;第二组作品是十四世纪来美术家的自画像,美术家把自己看成是负有文化使命的人。如丢勒象基督,金农象隐士,伦勃朗象市民,真谛莱斯基则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自食其力的女性形象,此组作品反应出美术家对于自身的认同和身份的定位;第三组作品是处于生活场景或创作场景中的教学任务。同时,为了实现我的教学构思,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适当增加学生阅图欣赏的数量,扩大学生知识容量。\n 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 一 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美术家身份和地位的历史发展,理解美术家进行自画像创作的美术文化根源。学生学会并能运用观察,借鉴,模仿,尝试等方式逐步培养和提高美术鉴赏的学习技能。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判断思考,回答问题,图文表格,讨论交流,比较分析,分组研究,尝试动手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自我肯定的自画像创作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喜欢自画像这一美术创作形式;在生活中能运用自画像的途径对自我进行评价和肯定;进一步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用美术的眼光和观点塑造具有个性化的自我。为了达到并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①鉴赏有代表的美术家自画像作品;②分析并理解自画像作品中所表达的自我肯定的美术创作意念;考虑到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所要面临的一些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学生能运用美术学科的方式“读懂”和领悟美术家进行自画像的意念。 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设疑提问,作品欣赏,组织讨论,平等对话,小结归纳,图形示范等。让学生对于美术家创作自画像的意念和表现形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思考交流,讨论分析。与教师,他人进行对话,产生意见和沟通交流,形成个人观点。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尝试用自己所擅长的,所喜欢的,所表达的美术表现形式创作自己的自画像作品,达到品味审美意念,体会审美情感的学习目的。 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在美术教学课堂中,一个好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支点和跳板”,因此,在讲授新课之前,我选用画家梵高的两张美术作品作为切入点,设置三个由易到难的提问,让学生早轻松,刺激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然后我用梵高的照片和自画像进行对照,用“梵高怎么就不把自己画的好看一点呢?”这样一句煽动性的话语,点出“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这一课题,同时进行课题板书,相应要求学生打开教材P60. 环节二:讲授新课\n《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材处理的就是美术家如何看待自我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有一定历史透视和具体的美术作品的分析,来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表现之间的联系。用PPT多媒体展示《拉斯科岩画上的手印》和《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两张作品,我设计为讲授新课的过渡环节,采用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第二组图片我设计为课堂的重点,把教材中十四世纪以来的四位中外美术家的自画像作品设计成一个表格形式的学习单,设计活动一来突破教学难点。表格5*4的格式,从画面形象,寓意象征两个方面让学生作出判断选择,学生在欣赏,讨论交流,协调合作中完成学习单上学习任务。然后,由学生推举代表上台公布自己的结论,教师略作点评,并做相应的板书。(板书:自我认同和角色定位) 环节三: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认同,我增加库贝尔,委拉斯贵兹,德拉克洛瓦的绘画作品来说明美术家用自画像的形式来表现作为一个“高尚人”的意念。活动二的内容用思考与交流的方式完成,我设置了“美术家的地位和身份有什么变化?美术家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的思考题,形式为开放式的自由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从美术作品中人物的动作,所处位置,神情态度等诸多形式内容上展开鉴赏分析讨论。带动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积极地与周围的人交换思想,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自画像从早期到现在的发展轨迹。在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后,可选代表上台阐述其观点。初具体情况,也可机动灵活地展开小型辩论赛的方式来达到学习目的。在学生发表观点的同时,教师也可抛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交流感想。为了让学生加强对教学重点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此环节倡导学生相互间的经验心得的交流,可采用分组讨论学习,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外,教师应当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此环节可继续采用教材上美术鉴赏内容,也可由教师或是学生自己收集的美术鉴赏内容,扩大知识范围和容量。此环节倡导学生质疑的学生精神,培养和加深自我感受、理解、思考的独立性,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建设与参考,但不能以简单的、经验性的观点代替学生个性化学习实践。 环节四:能力拓展为了更好,更广的拓展学生的能力,我设计并开展第三个活动。首先,从自我性格,兴趣爱好,特长,到周围环境,社会认同等方面出发,用平等交流的对话方式,鼓励学生对自己大胆肯定:然后用PPT多媒体展示若干张自画像作品学生欣赏,有具象,意向,半抽象等的几种表现形式,为学生进行自画像创作的尝试练习提供技术参考。教师也把自己的自画像作品展示出来,与学生交流创作的感想;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创作出一张自画像,亲生体会美术家创作自我形象的意念,其间教师做巡回指导,并及时点评学生当中有特点的作品。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更应是培养具有创造性学习方法的活动的理念,结合学术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观点、思想、情感的表达。 环节五:A:在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之后,在给学生布置课后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收集画家凡·高的自画像作品,运用所学的几种鉴赏方法,从美术的角度写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分析凡·高的人物性格与其他艺术作品之间的联系。B:在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之后,总结美术家画像是对自我的认同和肯定这一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课后继续加工完善自己的自画像作品的创作,届时举办小型展览。 A:研究性学习是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全新学习模式,其宗旨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采用独立或合作的方式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B:回顾总结是本课结束前,教师小结本课所学知识与技能,总结学习方法,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n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 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四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说课稿二一、教材内容分析:《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其编写的结构和基本思路上非常明确地体现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从文化的角度思维,在生活的境域里发现。如何理解这一编写思路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对于一个高中美术教师用好教材,使高中美术课程中这一最重要的模块教学有特色、有深度,是特别重要的。本教材分为上下篇:上篇是鉴赏方法和美术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下篇是与自我、社会、自然相关联的一些主题研究。本课是教材下篇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美术与自我、社会这一章节中的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内容主要处理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和社会的关系。专题性质的研究,是对教材前一部分内容的升华。所以本人在教材处理上,做了大胆的创新,以《与大师对话》――文森特·凡高这个专题为个案进行深化,突出新课程教学理念。二、教学目标: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根据新课程理念及本课的教学内容的要求,我设计了如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自我意识在美术作品上的表现,学会把特定的视觉图式以及风格特点跟艺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以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学会根据画面内容来认识、分析和阐释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中自我和社会的关系。知识目标:通过对凡高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凡高的生平及艺术风格,理解自画像中自我意识的表达,并学会联系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认识美术作品,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感受、讨论、分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会根据画面内容来认识、分析和阐释美术作品的能力。即学会欣赏的方法,锻炼敏锐的观察力,提高学生对审美评价的能力。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自我的审视,帮助更好的汲取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三个模块出发:1、我所了解的凡高2、别人眼里的凡高。3、凡高笔下的自我,通过对凡高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凡高的生平及艺术风格,理解凡高自画像中自我意识的表达。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美术作品中自我和社会的关系。本课容量大,合理处理课堂节奏也是一个难点。四、教学策略:\n新课程容量大、视角新、思维多元、求变化,除了使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有关知识外,还要进行比较深入的艺术分析,以增强学生感受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组织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开展对不同作品的比较和作品的评论。必须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教学手段,最大限度的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努力做到课堂欣赏教学与组织课外活动相结合,提高鉴赏能力,帮助更好的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画像是美术作品中表现比较多的一个主题。很多自画像作品不仅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与角色定位,还通过其反映了美术家浓缩的人生,透过美术家的自画像,往往能够较真实的把握美术家的审美趣味和人生理想,甚至还能粗略的勾画出美术家的生活情状。另外,每个不同场景中美术家自我的表达又是不同的,这也反映了文化的影响和地域不同带来的作品上的变化。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但对社会的理解不深,往往习惯将自己的主观想像投射到美术家身上,脱离历史。所以本人设置了以下的教学策略:首先从学生的自我表达展开本课的教学,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从三个模块出发:1、我所了解的凡高2、别人眼里的凡高。3、凡高笔下的自我,通过对凡高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凡高的生平及艺术风格,理解凡高自画像中自我意识的表达。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通过历史背景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运用影片、图片等直观演示、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其次是运用美术欣赏的辅助材料。在本课课前,我安排了学生欣赏动画片《疯狂的画家》,通过影片关于凡高的一生概述,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浓厚兴趣,也为本课相关知识打下铺垫。只有了解这些画家的人生经历和生活遭遇,才能更好的读懂他们的作品。然后在课后,补充学生欣赏歌曲《Vincent》,通过诵读歌词译文,感受音乐,达到情感的升华。这些材料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但又不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消耗太多的时间,所以将其整理作为课堂的辅助性材料,通过推荐网站,也让学生理解现代媒体技术对学习的意义。最后是在课外活动设置方面,让学生回家翻阅、整理、设计制作自己的个性相册,并选择最能体现自己特点的照片,写一篇关于自我认识的回忆文章并尝试通过自画像去表现。这样的课外活动安排,学生有乐趣去做,使课题贯穿了情感教育,突出美术学科的人文属性。并使课堂教学在课余得到延伸。五、教学准备:收集凡高的有关资料,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开课前,检测教室多媒体设备情况。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情境创设上课前欣赏动画片《疯狂的画家》观看影片通过影片关于凡高的一生概述,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浓厚兴趣,也为本课相关知识打下铺垫。一、课题引入1、问题引导。A、提问:大家平时有没有照镜子的习惯?照镜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教师总结:我们的眼睛平时都是在关注别人,却往往会忽视自己,偶尔的照照镜子,或许会觉得自己很陌生。换一个角度面对自己,会有很多感触。通过镜子是对自己进行一种审视,这是对于自我的认识。B、引导:我们这一课也有一面镜子,那就是美术家的自画像。提示学生拿出镜子审视自己。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哇,好帅!”、“又长青春豆了!”……调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本课兴趣。\n美术家的自画像有如一面镜子,展现了美术家眼中的自己。透过美术家的自画像,往往能够较真实的把握美术家的审美趣味和人生理想,甚至还能粗略的勾画出美术家的生活情状。C、展示并板书课题:“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2、引出美术史上众多美术家的自画像,并做简要描述。1、    在美术史上,有很多美术家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留下了许多自画像,他们将心目中的自我形象通过特定的表现方式诉诸画面,展示自我。他们的自画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与其面对面的机会。2、    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家其社会地位各有不同,他们眼中的自己包含了对自我的认同,和对自身深处社会的角色的定位。通过其自画像,我们可以看到美术家浓缩的一生,仿如电影的一个个画面,展现了他们艺术生涯的不同阶段最真实的境况。n          举例并描述:《达芬奇的自画像》《丢勒的自画像》 《伦勃朗的自画像》《毕加索的自画像》《徐悲鸿的自画像》学生仔细观看、倾听教师讲述。并回忆自己的日记、随笔、还有相片、大头贴等。感受思考。本环节设计,主要是利用课本现有图片及材料,通过快速浏览,让学生初步理解教材知识。3、导入本课内容。板书:《与大师对话》――文森特·凡高提出本课研究方向,以鲜明的个案完善本课教学目标。二、讲授新知引导 n          教师展示大家最熟悉的凡高作品,并提出问题:从画面上你感受到凡高是个怎么样的人?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为何他的作品风格如此独特?《向日葵》《加歇医生像》《星月夜》《麦田上的乌鸦》n          引出:真正的凡高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从1、我所了解的凡高2、别人眼里的凡高3、凡高笔下的自我,这三个方面与大师做一次对话。学生依据作品色彩、笔触、内容等观察、讨论、分析作品,并回答。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并调查学生对凡高的熟悉程度。一、我所了解的凡高。他是我最崇拜的艺术家。如果你看过《渴望生活-凡高传》,你一定会被感动得流泪。文森特·凡高,伟大的艺术巨匠,一个天才,一个艺术史上永恒的苦行僧…凡高生平简介:文森特·凡高(1853——1890)荷兰画家n        后印象主义画派重要代表,反对忠实的描绘客观世界学生欣赏幻灯片并聆听教师讲解。通过生动的言语,讲述教师眼里的凡高,使学生大致了解凡高的生平及艺术风格等。\n,主张表现画家的主观感受,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n        出生:1853年3月30日荷兰南部布拉邦特松丹特镇。n        成长:(1853年——1879年)n        逝世:1890年7月27日自杀,29日晨1时因医治无效逝世。n        艺术探索期:(1880年—1885年)画面深沉、色调阴暗、色彩单调、笔触粗放有力、有极强的乡土气息。n        艺术形成期:(1886—1888年2月)注重线条的运用、用色彩来表现体积感、崇尚太阳,用色鲜艳大胆、追求自我精神,用情感画画。n        艺术的成熟期:(1888年3月—1890年7月)情感激烈、色彩饱满、丰富、艳丽、用笔跳跃、有力、大量运用蛇形线条、犹如辉煌雄壮的交响乐。凡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他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但这一切都无所谓”。凡高说“只要人的心中有一团燃烧的火焰,就一定能够获得温暖。”然而他充满传奇的一生中却很少获得温暖。他的外表像一位苦行僧,但内心却充满热情!他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死后他的作品成了世界上最昂贵的作品。他会六种语言,但他却像个农夫般生活与工作,他渴望与人交流并得到别人的理解,但他只能独享孤独。他曾想以一己之力去拯救那些饱受贫穷和病痛的人们,尽管他也一样的贫穷和病弱。乡下的农民经常看到一个行容怪异戴草帽的人,在收割过的麦田里作画,天上的太阳照得人睁不开眼睛。爱情曾经有过,如果那可以称做爱情的话。那个女人尽管又老又丑,他还是愿意把她想象成自己的妻子。她最后走了,因为他除了自己还养活不了第二个人。他把田野耀眼的阳光画到画布上,笔触扭曲宛如燃烧的火焰,只有此时,他内心深处的不安与躁动才稍许平静下来。他以强烈而鲜亮的色彩,刚劲而跃动的笔触来表现自己的追求、希望和对生活的渴望。周围的人不觉得他在绘画上有什么天分,唯一能引起他们注意的是他怪异的举止言谈.他夜里经常从噩梦中惊醒。\n他把自己的一只耳朵割下来送给心爱的女人,不管那女人是否爱他。他被那噩梦纠缠得受不了了。他藉口打乌鸦借了手枪,一声枪响过后,37岁的凡高倒在星期天(1890.7.27)上午的麦田里。凡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它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在生命最后的两年,他与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小结:真正的伟大的艺术,都是作品加上他全部的生命。二、别人眼里的凡高。A、展示大量关于凡高的书籍B、介绍并欣赏: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电影《梦》简介:《梦》是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的第28部作品。影片由导演的八个梦组成。 影片中的第5个梦是关于凡高的――(5)[乌鸦]:我在画廊中观赏凡高的名画,又进入画中寻获凡高与他谈话,最后走过麦田时惊起大群乌鸦。黑泽明梦到凡高是有道理的。他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凡高。他用自己熟悉的电影的语言和自己心目中的凡高做了一次对话,表达了他对凡高的理解和深深感情。  学生观看短片,并聆听教师现场解说。 说明不同人的眼里,观察一个人都会有所不同,就好像别人为你画的肖像或许会与你自己的自画像会有很大差距一样。三、凡高笔下的自我。A、概述:凡高和丢勒、伦伯朗一样,在画史上以自画像著称。凡高一生很少拍照,然而在1885到1889四年间他却以惊人的耐力画了三十几张自画像,完成这些作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凡·高写道:"据说认识自己是件很难的事情,我也很愿意相信这种说法,不过画自己并不容易。"还没有哪位艺术家能象他这样在观众面前将自己暴露无遗。透过这些记录,我们深深地了解了一个人的痛苦、恐惧、自我怀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尔的快乐。凡高曾说希望一个世纪之后自己画的肖像在那时人的眼里会如同一个个幽灵,那么在今天看来他的愿望实现了。 学生体会、感受。\n通过凡高笔下的自我理解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包含了对自我的认同,和对自身深处社会的角色的定位。体会凡高作品不同时期的风格演变所体现的审美趣味和人生理想,以及大致的了解凡高短暂的十年艺术生涯的不同阶段最真实的生活境况。B、展示部分凡高的自画像,通过论坛部分网友的评论,体会自画像给人传达的感受。C、展示凡高各时期的部分自画像,学生讨论分析后,教师简要概述作品意义。学生依据作品色彩、人物角色、笔触、等讨论、分析、探究凡高的内心世界。三、课堂小结 3、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术家将心目中的自我形象通过特定的表现方式诉诸画面,展示自我。4、    他们的自画像,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与其面对面的机会。5、    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包含了对自我的认同,和对自身深处社会的角色的定位。6、    通过其自画像,我们可以看到美术家浓缩的一生,仿如电影的一个个画面,展现了美术家漫长的艺术生涯的不同阶段最真实的境况。7、    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家其社会地位各有不同,透过这些自画像,我们往往能够较真实的把握他的审美趣味和人生理想,甚至还能粗略的勾画出艺术家的生活情状。8、    这些自画像有如一面镜子,展现了美术家眼中的自己。学生笔记、体会。以上我从三个模块:1、我所了解的凡高2、别人眼里的凡高3、凡高笔下的自我,展示了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实则是本课的课题《与大师对话》,让学生思索,究竟最真实的艺术家是怎样?四、课外补充欣赏歌曲简介:这首名叫Vincent(文森特)的歌可算是美国民谣音乐中的经典。它是民谣歌手唐·麦克莱恩(DonMclean)最著名的创作之一,他把这首感人的歌献给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凡高,在感动其本人的同时,也感动了全世界热爱生活,心存希望的人们… 歌曲创作的灵感来自梵高的一幅著名的画作《星月夜》 歌词如画般的唯美,以敏感的诗人般的笔触去理解梵高的名画,从而深入探究这位晚年神经失常的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歌曲旋律流畅动听,浑如天成,纯净到透明,给人以亲切感,感觉就像是在星月夜空下编织一个蓝色的梦,牵引着你与星空融为一体。曾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凡高纪念馆前,人们总能听到这首歌,她一遍一遍的放着,永远让人感动,让人怀念。欣赏作品《星月夜》并诵读歌词译文,感受音乐。通过欣赏歌曲FlashMTV,在优美的音乐中完成本课题,达到情感的升华。五、课外活动设置回家翻阅、整理、设计制作自己的个性相册,并选择最能体现自己特点的照片,写一篇关于自我认识的回忆文章并尝试通过自画像去表现。下周美术课,个性相册等作业汇总展示\n这样的课外活动安排,学生有乐趣去做,使课题贯穿了情感教育,并使课堂教学在课余得到延伸。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教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自我意识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了解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所分派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学会根据画面内容来认识、分析和阐释美术作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化;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教学内容:美术家的签名、自画像以及反映他们工作场景的图像材料。 教学策略:从学生对美术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通过历史背景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课前准备:教师:教材或课程所需图片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教材、白纸和笔。 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术家也喜欢将心目中的自我形象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展示自我。美术家眼中的自我是什么样的呢?他是通过哪些方式来展现自我形象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美术家眼中的自我。 1.图片欣赏: 前一课我们讲到,每个艺术家即使在表现同一个对象时,也会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并且还欣赏过金农的作品《月华图》。(出示图片) 2.提问: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画《月华图》的这位艺术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口头描述对金农的想像。) 二、新授 1.思考提问:现在我们来看艺术家本人对自己的描绘。(出示金农的《自画像》)看看跟我们想像的有什么不同?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学生讨论) 金农浙江杭州人。少年时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在扬州卖画时间最久,金农50\n岁才正式画画,非常博学多才、修养全面,而且又精于书法篆刻,一生平生浏览古人名迹众多。金农人物肖像画不求形似,初视似十分外行,实则人物神态特征捕捉得很准确。《自画像》纯用白描,不着一笔背景。画中的他双目微闭,长袍及地,策杖缓行,整个形体不求比例,头大手小,“寿星式”的大脑袋,满脸长髯,后脑还斜拖一支细如牛绳的小辫,让人发笑, 小结:美术家对自己的看法可能和我们想像的不一样。 2.作品欣赏:《拉斯科岩画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思考:这几件美术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有没有艺术家留下的痕迹?当时属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学生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这几件作品年代较早,艺术家还没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并且社会也没有给予艺术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许他们过于明显地突出自己。严格说来,在这些作品创作的时期,还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艺术家”,原始时期的“艺术家”实际上是巫师,而在古埃及和中国的商周时期,“艺术家”的准确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隶。 3.作品欣赏:三幅《自画像》(丢勒、普桑、真蒂莱斯基)。这是一组自画像。仔细观察画面,回答下列问题:画面是否暗示出创作者本人是一位画家?通过什么方式来暗示的?如果没有这种暗示,那又是为什么?(学生看书思考问题回答) 师: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的传统中,职业画家或雕塑家并不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从社会的角度看,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是为别人服务、换取报酬以养活自己的人。所以艺术家往往不愿意把自己仅仅看做一个工匠,而是负有某种文化使命的人。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之外,其他画家的自画像都没有用作画的工具来暗示自己的画家身份。相反,丢勒像基督,普桑像贵族,金农像隐士,而伦勃朗则把自己画成一个真实、朴素、平凡、有血有肉的市民。 自画像 (法国)普桑 这幅自画像严峻朴素,没有任何流于浮华之处。普桑神情庄重地看着我们,眼光深邃,紧闭的双唇带有在他许多作品中都可清楚地看到的坚定。在普桑自己的眼里,他不仅是一个画家,更是一个思想家。画中人物没有画家的一般特征——画笔、调色板。但在他的周围却呈几何形摆满了油画。他用这样的背景暗示自己对秩序的注重。除了我们惟一能够看到的一幅表现一个年轻女人的画作外,其他的矩形画布和房门一样都是一片空白。在黑色斗篷遮盖的身躯里,在昂起的头部,我们看到了画家的尊严和意志。画面以单一的棕灰色为主色,身后画布框架上的金黄色提亮了灰暗的画面,构图、色彩简洁,空间和浮度感觉,透过画家身体投射在身后灰色画布的阴影呈现出来。 真蒂莱斯基的自画像稍微有点特殊,或许因为她是一个女画家。实际上,当时女画家的自画像往往也不把自己画成画家,而是画成淑女。绘画对女性来说是一种文化教养。真蒂莱斯基在自画像中突出自己的画家身份恰好是要突破人们的习惯看法,肯定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女画家,而不是以绘画来标榜自己“才艺”的女性。传说绘画是古希腊一位陶匠的女儿发明的,她的情人要出门远行,这位女子就把情人的影子画下来,从而发明了绘画。另外,按照西方的传统观念,包括绘画在内的艺术由九位“缪斯”掌管,而缪斯们都是女性。真蒂莱斯基借用了这样一些观念,使自己的画家身份跟作为“缪斯”的女神联系起来。 除此之外,真蒂莱斯基和金农都是用的侧面像,这也具有某种心理暗示的意味。一般而言,在正面像中,美术家可以和观众达成交流,而侧面像则似乎表明画家更愿意自行其是,因而其个性也更加孤僻和鲜明。 \n4.完成第61页的“思考与交流”:伦勃朗的三幅自画像。 师:在伦勃朗的全部肖像画中,自画像要占很重要的地位,其数量之多在历史上所有油画家中,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就现藏世界各地博物馆的他的自画像来看,据不完全统计也有90幅左右,其中60幅是油画,20幅是铜版画,10幅是素描自画像。按其后来的遭遇以及他变卖家产等情况看,很可能还有散失在私人手里的自画像作品。有一位理论家计算过,他每年平均画两幅自画像,那么,总数要在百来幅以上。他的自画像不仅数量多,艺术质量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尤其在他的后半生,现实生活的磨砺使他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在60年代前后,他的自画像有鲜明的个性表现了。画家很注意脸部的内在气质,观者可以从中发现一种潜在的内心语言。伦勃朗的大量自画像是这位巨匠的艺术一生的镜子,人们从不同时期的他的自画像上,看到了他精神世界的精微变化,而他在自画像上展现的油画技术也确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这是伦勃朗青年、中年、晚年三个时期的自画像,你能从画面中发现任务的性格和精神气质上有什么不同吗?这些自画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中年以后的伦勃朗接连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济金度日的地步,自画像也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沧桑感。) 三、集体讨论 对比分析《宫娥》和《画室》。 1.画家所在的环境或场所有什么区别?2.画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在画面上的?3.能否看出画家对自己职业的看法? 第三组作品是处于创作或生活场景中的美术家。在这里,美术家的工作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含义。委拉斯贵支的画室是在皇宫,侏儒、侍女、小公主和镜子里的国王和王后清晰地表明这个场所的性质。画家本人是“宫廷画师”,负责记录这些人物和事件。而维米尔却是耐心地坐在自己那狭小的画室里描绘一位抱乐器的姑娘。跟《宫娥》相比,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地方。委拉斯贵支自画像面前那块巨大的画布表明他记录的是重要的事件和宏伟的景象,而维米尔那块小画布则说明他更专注于普通生活的细节。 宫娥 (西班牙)委拉斯贵支 《宫娥》一画是他任宫廷总管后忙里偷闲完成的,画的是画家在画室作画时的室内一瞥:中央的小主人公——\n国王的女儿玛格丽塔刚进入这间画室,前来观看画家为其父王和母后画肖像。周围有宫廷侍女护拥着,背景深处有一门,光线似乎从这一扇门外透入室内。在这间显得杂乱拥挤的画室里,画家有意把入室的宫女摆成随意的位置,好像这些人物是偶然走进画面的。他在前景左侧画了一个侏儒宫女和一条卧地而坐的大狗,最右侧有一个小侏儒正伸腿去踢那条狗。左侧在小公主身旁的宫女正蹲下来给公主送上一杯水。小公主左手边的一个小宫女,手提撑裙欠身地向她请安。后面还有两个次要人物,即宫内的侍从,似乎在说着什么。画家以薄而淡的笔调表现了小公主身上那条玫瑰色撑裙,质感分明,颜色鲜艳。金黄色的头发衬托出她的嫩脸上几根淡淡的青筋。她似乎先看了看画面,然后再侧过脸来瞧瞧画外远处被画的父母亲。我们从背景墙上挂着的那面镜子里看到了国王与王后的上半身影子。画家本人也入了画,他站在大画布前,整个大半身被画得很清楚。几双眼睛的视线都投向画外,使观者产生了联想,从而也扩大了绘画的空间。再从色彩处理与明暗表现上看,画上的背景阴暗部分是灰褐色。后面进入强光的敞门处,用的是象牙白。在这画上,据史料所载,所有形象都是真实人物,没有一个虚构的形象。即是说,这是一幅多人物的情节性的肖像画。不管怎样,委拉斯贵支是以现实生活为原型来概括处理这个场面的,充分显示了这位现实主义大画家的写实功力。又据史料所述,右边那个女侏儒名叫马利·巴波拉,她板着脸,神情怪异。这个形象在画面整体上具有不和谐情调,让人在欣赏全画时产生一种视觉不快,这也许正是画家的用意所在。他画过多幅宫内侏儒肖像。他经常在宫内见到,却并不熟视无睹,他不愿在珠光宝气的豪华生活中抹去这一块阴影。至少,画家感觉到人的尊严在这里受到嘲讽。 四、分组讨论 1.讨论和分析对象:《听琴图》、《西园雅集图》。 2.思考:a.画的是什么样的场景?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画画? (教师讲解:在中国古代,纯粹的画家地位很低,被称为“工匠”;而文人兼画家这一身份却具有很高的地位。) 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把画家安排在文人聚会的庭院里。画画在这里不是换取报酬、维持生计的手段,而是文人之间应酬、遣兴的一种方式。这些画家本质上不是通常所说的职业画家,而是文人。宋徽宗是一位爱好文艺的皇帝,以皇帝的身份来作画,就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画家了。研究者认为,《听琴图》中最上面那位作道士打扮、抚琴的人,就是宋徽宗本人。旁边两位官员在恭敬地聆听他的琴声。左下角有宋徽宗“天下一人”的画押,虽然不能据此认为这件作品是他本人的亲笔,但这位皇帝对待绘画的态度是很明显的:他会不遗余力地支持绘画,并利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和伦理想。 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家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例如《听琴图》,宋徽宗是一位画家,但又是一位皇帝。这件作品既体现了他对绘画的兴趣,也表明了他至高无上的身份。 比较凡高的几幅自画像 自画像在凡高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凡高的自画像不仅以画家的形象出现,还以中产阶级、工人、农民等多种形象出现。正如凡高自己所说,“我想强调的是,同一个人有多样的自画像。与其追求照相般的相似性,不如深入地发掘相似处。”凡高正是用他孩子般朴素敏感的心,感受纷繁的世界。他沉浸在画家的执著与欢乐中,他被农民的艰辛与乐观感染,也向往中产阶级的自由与优越。凡高的自画像是透视凡高的一扇窗,由此,我们看到画家真实的内心世界一一敏感、脆弱、坚毅、矛盾,交织无奈的痛苦与酸涩的渴望。在此选取凡高三个不同时期的自画像解析,以观其心路历程。第一幅画展现的是一位初出茅庐的斗士。 这是凡高在巴黎期间的一幅《自画像》画面深色的背景突出了凡高的头部,他没戴帽子,高光部在前额,其脑门亮亮的,闪耀着智慧与力量。眉骨高耸的双眼炯炯有神。直视你的双眼,但眼神中有几分焦灼、不安与自我表现的欲望。血红的嘴唇让人感到几分恐怖,且这红色也感染到两腮与下巴的胡须,它们也被点上数笔红色。凡高像被困狱中的思想者,正在为自己的信仰与势力强大的世俗争辩。 第二幅画是著名的《耳朵缠绷带的自画像》画中的凡高左耳绑着绷带,身上穿着厚重的绿呢子大衣,一副病弱的样子。他的绿色眼睛里充满无奈与痛苦。这时的他,饱经身心的双重折磨,他的画风不为巴黎所容,他来到阿尔。在这里,他本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却又与高更闹翻,情绪失控。有遗传癫痫症的凡高因严重的忧郁症而割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刚从医院出来,饱受失血与幻觉之苦,又被关入精神病院。他视线向下,像一个被大人错怪受到严厉责罚的孩子,忍受误解与无助。 \n第三幅画是凡高在圣雷米救济院时的自画像。突出了凡高坚毅的面孔。背景是一片冷色调的银灰、银绿和蓝色的线条扭曲、混合、旋转成螺旋状态。这旋转的背景是令凡高惊恐的神秘星夜。第一幅画和第三幅画的背景不是现实的存在,是表达其强烈情感的虚幻背景,只有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凡高才充满力量。第二幅画的背景是真实的,在真实的世界中,凡高被看做病人、弱者、可有可无的人,甚至某些人的笑料。这的确悲哀。但凡高坚定地做着自己的事。时间考验了一切,凡高对后来绘画的影响以至对人们心灵的震撼,也许是这位“西方夸父”的慰藉。本来,凡高可以顺顺当当地做他的小画商,本本分分地做他的法文老师,然后娶妻生子过上平静的幸福日子。但他最终选择了绘画,即使路再崎岖艰难,他也毫不退缩。只有绘画,才能展示他敏感的心,表达他对世界的感受。凡高用色彩、形状和笔触,表达他对所画东西的感觉和希望别人产生的感觉。 《呐喊》蒙克 看了这幅自画像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你觉得人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下会画出这样的画?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是一个医生的儿子。当蒙克五岁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这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创伤,对他的父亲之影响更甚。他的父亲变得性情奇怪,经常在室内往返踱步向神祈祷,蒙克童年生活的经验对他以后的艺术想像有着很大的作用。 蒙克的童年似乎一直与疾病或死亡为伍,他自己就曾得过肺结核而且严重得差不多死去,而在他十四岁时,他一个心爱的姐姐苏菲就是死于肺结核。可以理解的,这些可怕的经验不但在他的心灵烙下深刻的印象,一方面也变成他一些杰作的灵感,如《病中的孩于》及《病房中的死亡》等作品,都是很有力的作品。 蒙克自己的疾病,可以说间接地造就了他成为一个艺术家。因为他时常生病也就经常辍学,不能达到他父亲希望的做工程师之愿望,所以才允许他去学画。 而墨西哥的芙烈達?卡蘿在十八歲的時候,在一場車禍中成為終身殘廢,並於此後二十八年間經歷三十二次手術,以及無數次的流產,最後失去了右腿。但生命的殘缺及坎坷歷程卻使這位美麗的女子下定決心,要以藝術來作為生命的燃料。由迷戀墨西哥知名藝術家里維拉(DiegoRivera,1886-1957)而相結褵,然這位社會主義藝術家縱情於拈花惹草,二人因此離婚,但卡蘿對她的愛甚是強烈,又再度結婚。然因里維拉與女人之間的韻事不絕,卡蘿亦展開與其他男性以及女性之間,屬於自己的雙性戀情感生活。第三课托物寄情第三课托物寄情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托物寄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n说教材《托物寄情》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二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文化与美术家个人,社会时代,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经济科技,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联系,本课题的教材内容则主要是涉及美术与自我的关系,即艺术家个人经历造成的内心世界是如何在其美术作品中体现的。主要包括“言”志(王冕《墨梅图》、项圣谟《大树风号图》、郑思肖《墨兰图》、任仁发《二马图》、龚开《骏骨图》)、“抒”情(徐谓《墨葡萄图》、八大山人《安晚帖》、凡?高《艺术家的卧室》、菲利普?格斯顿《画家的桌子》、库淑兰《剪花娘子》)、“激”情(胡一川《到前线去》、李桦《怒吼吧,中国》、徐悲鸿《奔马》)三个部分。教学重点:视觉中的隐喻手法,文字内容和视觉形象的关系,传统图式与个人思想感情的关系。教学难点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明白画面上的形象不是单纯地描写某一物品,而是要表达某种观念,而这些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跟美术家的自我相关的。 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掌握视觉艺术作品中象征和隐喻手法的使用,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养成深入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教师把需要讲解的内容适当安排在讨论过程中。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和查资料,董得用一些作品产生的背景与作品形式之间的联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让学生理解本课教学的主要思路。在欣赏过作品程中,使学生对一些重要的作品有一种更深的体会。 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大家知道这些是什么植物吗?梅、兰、竹、菊。(2)中国传统绘画特别喜爱表现梅、兰、竹、菊,为什么呢?这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文化有关,古人喜爱以梅、兰、竹、菊来象征君子的什么品格。\n梅:孤傲超拔,坚贞自守。兰:幽谷自适,不取媚于人。竹:有气节、虚心。菊:不屈不挠,甘于寂寞。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环节二:讲授新课1.借助传统情感符号抒情:《墨梅图》。(1)提问:你能看出《墨梅图》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吗?要正确解读作品,我们要先来读画,大家看画面上都有什么构成元素?解释中国文人画的特点:诗、书、画、印相结合,各种构成要素相辅相成,共同体现画家审美观与强化作品主题。(结合王冕的背景材料说明他与元朝统治者的不合作。)题画诗是如何强化主题的呢?在大家齐读一遍题画诗。提问一位同学,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啊?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美好人格。(2)这种感情有什么特点?抒发了美术家的孤傲清高的情感,较消极。(3)提问:作品有什么艺术特色?以语言暗示主题,诗书画印相结合,以水墨小写意作画,细笔长线。(与其它作品比较。)     2、赋予物象特定的情感:《怒吼吧,中国》(1)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可以看出?体现作者希望全国人民奋起抗争的强烈爱国情感。请学生描述作品。(2)这种情感有何社会意义?性质特点是怎样?要产生社会良好的效果。有积极意义。(3)作品有什么艺术特色?作品为木刻黑白版画,造型简洁、粗犷,有强烈的力量感与感染力。 环节三:知识和技能的巩固比较《到前线去》与的《墨葡萄》区别?提示:从画种类别,情感表达途径,情感表现方式,情感性质特点、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学生探讨,教师归纳。 \n环节四:能力拓展参阅集料完成P65“活动建议”,尝试从色彩、构图、笔法、形式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来分析三幅关于马的中国画,比较它们的异同点。 环节五:课堂总结(1)提问:除了“四君子”题材外,其它题材可以托物寄情吗?莲(出淤泥而不染)、葡萄(才华)等。(2)提问:除了中国画外,其它美术形式可以托物寄情吗?油画,剪纸等。绘画中可以托物寄情的题材非常广泛,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美术形式来表现。创作时可采用的方法:用隐晦方式体现或直接了当表达;采用语言暗示或是通过形象刻画;借用传统情感符号或创造艺术形象。   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 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 三单元第二课《托物寄情》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第三课托物寄情说课稿二一、说教材1、教学基本思路A、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借助课本上文字的提示,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画面的含义,然后举一反三,用类似的思路来理解其他作品,最后进行总结提炼。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把直观感受和思考、联想结合起来,能较为完整和充分地理解美术作品。通过相关的活动项目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B、教学材料分析:教材所提供的图片可以大致分为三组:图1~图4是中国画,并且有题诗和画面的内容相印证。王冕题《墨梅图》的诗是“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徐渭题《墨葡萄图》的诗是“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项圣谟《大树风号图》的题诗是“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落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时旦暮,不堪回首望菰蒲。”只要领会了诗的内容,画中形象的含义不难理解。   郑思肖是宋元交接时期的人物,号“所南”,是怀恋南宋王朝的意思。他的“标准品牌”是“无根兰”\n,也就是说画的兰花没有根和泥土,别人问:根和泥土到哪里去了?他回答说,被番人(指蒙元统治者)掳去了!所以他画的兰花,除了表示一种高洁的品格之外,还有强烈的象征意义。项圣谟的《大树风号图》作于清顺治二年(1645),明朝刚刚灭亡,作为“遗民”的项圣谟在画面上表达的是一种凄凉无奈的情绪。   第二组作品,包括两幅中国画和两幅油画,侧重于画面形象自身给人的心理感受。八大山人《安晚帖》上的题诗比较晦涩,但这条孤独的、翻着“白眼”的鱼本身就足以体现一种强烈的愤世嫉俗的情绪。画中的诗是:“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阿。更求渊注处,料得晚霞多。”典出《世说新语·言语》:谢中郎(谢万,东晋谢安的弟弟)经曲阿后湖,问左右:“此是何水?”答曰:“曲阿湖。”谢曰:“故当渊注渟著,纳而不流(指水只流进来,不流出去)。”传说因为秦始皇认为曲阿湖有王气,就凿动了湖的入水口,破坏其王气,因此名为“曲阿”。联系画面来看,似乎是表达一潭“死水”中的鱼的感受。任仁发的《二马图》后面有作者的跋语,直接点出了形象的象征含义:“世之士大夫,廉滥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国,不失其为廉;苟肥一己而瘠万民,岂不贻淤滥之耻欤?”   关于凡·高的《艺术家的卧室》,教材中已有说明,成对的椅子和枕头暗示他对高更的盼望。创作该作品的这段时期凡·高住在法国南部一个叫阿尔的地方,几乎不和外人来往,而高更是他最亲密的朋友。此外,凡·高没有按照传统的透视画法来描绘这间卧室,而是采用了平面化的手法,使人感到紧张和焦虑。格斯顿原来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阵营中的一员,后来才画具象绘画的。他画的日常物品有一种神圣的意味。从画面上稚拙的表现手法上也可以看出一种顽强孤僻的个性。两件油画作品表现的都是艺术家的身边之物,也是他们非常熟悉、抱有深厚感情的东西。他们细心地描绘这些物体,是要表现自己特殊的心情。这一点跟前面几幅画是一样的。   第三组作品,是美术家创造出一些具有明显特色的形象,以期获得影响和共鸣的例子。他们都具有风格简洁明快的特点。相对来说,这些作品的主题要直接和明显些,没有多少拐弯抹角的成分。和前面的作品相比,这组作品的特点是,一、画面上的形象不太依靠传统的程式或习惯性的符号(第一组作品所涉及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其含义是相对固定的),而是美术家自己创造出来的;二、它们不是单纯抒发美术家的个人情感,而是要产生社会效果,打动别人。胡一川和李桦的作品都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画面的诉求目的很明确。《怒吼吧,中国》用一个被捆住的农民来象征整个受压迫、受凌辱的中国人民。 2、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家表达深层自我的不同方式,掌握视觉艺术作品中象征和隐喻手法的使用,通过查找资料或借助联想来熟悉一些基本的视觉表现惯例,学会解读美术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3、教学重点、难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理解视觉中的隐喻手法以及作品内容与美术个人思想感情的关系。 4、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掌握视觉艺术作品中象征和隐喻手法的使用,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养成深入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a、教材中的部分图像是有题画诗来补充说明画面含义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诗歌来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内容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nb、在课前,请同学们从网上或者画册中查阅一些关于名画,然后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二、说学法1、学情分析: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的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在教学中手段要尽量多样化,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或者故事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学会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个性、信仰及见解。3、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和查资料,董得用一些作品产生的背景与作品形式之间的联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让学生理解本课教学的主要思路。在欣赏过作品程中,使学生对一些重要的作品有一种更深的体会。三、说教学方法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教师把需要讲解的内容适当安排在讨论过程中。四、说教具与学具教具: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料进行教学。学具:作业纸、笔。五、说教学程序借助图像和问题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a、导入提问1: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四君子”?为什么称它们为“君子”?竹 虚心、劲节(比喻“气节”)。菊 傲霜。梅 傲雪(可以引用毛泽东的诗句“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兰 高洁(比喻人品“清高”)。提问2:“四君子”题材除了在绘画中较多运用,在其他美术门类中有运用吗?如果有的话,它们是否也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情感意义呢?除了绘画作品之外,“四君子”题材也是家具等物品的装饰母题。可见它们都是有象征含义的。b、讲授1.观赏图片:《墨梅图》。   梅花,因其盛开于早春和冰肌玉骨的傲霜特性,象征着古代文人所尊崇的高蹈远引、孤芳自赏的性格,故而历来是文学家所喜爱的创作题材,也是花卉画家所钟爱的表现对象。从这幅画上看,王冕的梅花继承扬无咎一路,用笔精练,墨色清淡。其勾花点蕊,极为自然,似于有意无意之中。⑴提问:梅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作者要画成“墨梅”?  画面上除了梅花之外,还有许多文字,这些文字能否提供些信息?  出示王冕的题画诗。(解释: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王冕是借用传统的表现方法,但在这里又赋予了新的含义:“不要人夸好颜色”,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n可见此图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⑵提问: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画?王冕这样称赞梅花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含义?(结合王冕的背景材料说明他与元朝统治者的不合作。)2.图片欣赏:《墨兰图》。  画兰用笔简逸,数笔兰叶夹双蕾,笔力劲挺硬朗,气格高洁清俊。其书画用笔颇具隶书内敛含蓄的笔韵。左下方钤一白文印,有“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今古”数语,颇见其士大夫的自傲态度。另有“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题诗,极其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元统治者的憎恨之情。提问:图中的兰花有什么特殊之处?是否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由于“土为蕃人夺”,他画的兰花常露根不见土,这种爱国情怀为他的画作增添了不少光彩。3.图片欣赏:《墨葡萄图》、《大树风号图》、《安晚帖》。提问:联系图中的题画诗来说明:它们各自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小结:每幅画都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从教材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借用传统的视觉图式不会束缚美术家的自我,相反,几乎没有人能够自己发明一套完全独创的视觉符号。例如,“四君子”题材在中国是一种通用的图式,但实际上每个美术家画出来的具体形态都不一样,所赋予这些题材的情感内涵和主题思想也不一样。c、分组讨论1.分组观察、讨论《艺术家的卧室》、《画家的桌子》。2.提问:它们分别描绘了什么场景?画中的物品跟画家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d、集体讨论:《剪花娘子》、《到前线去》、《怒吼吧,中国》对比分析:1.它们和前面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区别?2.作者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这种主题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语言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必要的背景材料说出对作品的理解。)4.总结:美术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特殊的思想感情(“自我”),但是有的隐晦,有的直接;有的通过画面本身,有的采用其他的暗示;有的是作者自己创造的形象,有的借用传统的图式,有的则需要通过语言(诗歌、题跋)来暗示。尤其是两幅油画作品,因为西方并没有中国画那种诗、书、画、印结合的传统,语言暗示的因素要小得多,更多的是靠画面本身来说明问题和表现情感。活动建议:领会教材中几幅关于马的作品的内涵。分析这三幅马的形象可以先从画面的形式出发,但也有必要涉及到作者的背景。第三课托物寄情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主要涉及美术与自我的关系,即艺术家个人经历造成的内心世界是如何在其美术作品中体现的。主要包括“言”志(王冕《墨梅图》、项圣谟《大树风号图》、郑思肖《墨兰图》、任仁发《二马图》、龚开《骏骨图》)、“抒”情(徐谓《墨葡萄图》、八大山人《安晚帖》、凡?高《艺术家的卧室》、菲利普?格斯顿《画家的桌子》、库淑兰《剪花娘子》)、“激”情(胡一川《到前线去》、李桦《怒吼吧,中国》、徐悲鸿《奔马》)三个部分。 \n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方式,并能够独立通过这些隐晦的图式发掘艺术家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从而学会解读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意”;并形成搜索背景材料的意识、养成结合艺术家的生平进行欣赏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的,以及这些隐晦的表达方式与图像的关系。 教学难点:美术作品中渗透出的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审美价值。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准备:相关的多媒体图片资料。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幻灯片1:同学们,今天我们讲的是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提问: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四君子”?为什么称它们为“君子”? 四君子,就是梅兰竹菊四种植物。为什么它们能博得文人雅士的喜爱呢?那是因为它们虽然只是植物,但各自秉性,却别具君子之风。 梅(傲雪):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梅花以其“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自强不息。。 兰(高洁):以它那朴素、清香的品格赢得文人对其青睐、更有很多画家通过画兰花表达自己高雅的性情、崇高的志向与骨气。(比喻人品“清高”)。 竹(虚心、劲节)(比喻“气节”)竹子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以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另外,竹子杆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它四季常青,姿态优美,独具韵味,情趣盎然。也能给人一种无限舒适和惬意的感受,所以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菊(傲霜)清雅高洁,花形优美,色彩绚丽,自古以来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直是文人雅士所向往的那种无拘无束、不受尘世沾污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梅兰竹菊”四君子,他们有着共同的风流傲骨,或清瘦冷清,或悠然不群,如同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未曾到达,心驰神往。所以我们在欣赏这类美术作品时应学会去感受作者深深的君子情怀。可见它们都是有象征含义的。 2、新授: \n(1)植物的人格化:幻灯片2:出示《墨梅图》。 提问:梅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作者要画成“墨梅”?画面上除了梅花之外,还有许多文字,这些文字能否提供些信息? 幻灯片3:出示王冕的题画诗。 师: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华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 (解释: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王冕是借用传统的表现方法,但在这里又赋予了新的含义:“不要人夸好颜色”,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可见此图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 提问: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画?王冕这样称赞梅花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含义? (结合王冕的背景材料说明他与元朝统治者的不合作。) 幻灯片4:《墨兰图》 提问:图中的兰花有什么特殊之处?是否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 (解释“无根兰”的来历,说明兰花对郑思肖的特殊意义。) 郑思肖是宋元交接时期的人物,号“所南”,是怀恋南宋王朝的意思。他的“标准品牌”是“无根兰”,也就是说画的兰花没有根和泥土,别人问:根和泥土到哪里去了?他回答说,被番人(指蒙元统治者)掳去了!所以他画的兰花,除了表示一种高洁的品格之外,还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总结:遗民美术作品中的悲凉心境:遗民在思想上大多对前朝抱着敬重和怀念之心,所以在新的时代往往不与新的统治者合作,在外族入主中原的元朝和清朝这种现象特别明显。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心情完全沉浸在琴棋书画等艺术活动中,借酒、艺等来排遣愁绪。在美术作品中,他们往往表现一些能体现高尚人格的题材,比如四君子之类,同时也是他们隐逸思想的体现,我们可以通过画面的意境体验他们的那种悲凉的心境。但同时由于他们创作时大多是抒发情怀,所以作品中也往往充满着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笔墨情趣,形成一种新的审美因素。所以我们除了运用恰当的审美方式欣赏作品外,还要学会通过画家的生平经历去理解作品。 幻灯片5:出示《丛竹图》,再结合课本图片简单讲解其余三君子。 幻灯片6: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动植物形象具有比较固定的情感象征意义,但也有一些动植物形象只有在某些艺术家的笔下才具有特定的感情。 幻灯片7:出示《墨葡萄图》。\n 幻灯片8:结合画面题诗及徐渭的生平遭遇加深理解托物寄情的含义。 总结:徐渭,字文长,生活于腐败黑暗的明朝后期。他从小聪明过人,富有军事才干,屡试乡试不中后便常与苏杭一带的文人雅士交游,成了一位兼善诗、文、书、画、戏曲乃至军事的天才,但是仕途却十分不顺,在抗倭总督胡宗宪下刚崭露头角就受牵连入狱,并因此发疯,出狱后穷困潦倒,常处于半疯状态。他特别注重绘画的“生韵”、“生动”,他曾在一首诗中提到“不求形似求生韵。”他认为画家要善于表现本人特定的气质、情性,所以他在艺术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了追求个性解放,直抒性灵的倾向,《墨葡萄》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用大泼墨的笔法,酣畅淋漓地挥洒了他内心的愤懑、抑郁、孤独和凄凉。 (2)动物的人格化: 幻灯片9:植物可以寄托人们的情感,那动物能否寄托人们的情感呢? 幻灯片10:出示《安晚帖》 幻灯片11:张大眼睛,感受眼神。 总结:画中只用水墨表现了一条鱼,这条鱼的最大的特色就是白眼向人。八大山人朱耷,明室王孙,自满清立朝,他有一腔国恨家仇,不得不隐姓埋名以避杀身之祸。他画的这幅画,鳜鱼孤寂冷清且有点僵直,停住在深水中,鱼眼向上翻,白多青少;鱼嘴张而不语,一腔痛苦和愤懑可向谁言?!水深鱼寂,亦如他的生存境况。画上题了一首诗:“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阿,更求渊注处,料得晚霞多。”用的是《世说新语?》中的典故:谢万途经曲阿湖,谢曰:“故当渊注滞著,纳而不流(指水只流进去,不流出来)。”朱耷暗示自己如鱼处于一潭死水,复明之希望渺茫,今后只有独善其身,保持崇高的气节。 幻灯片12:出示《二马图》幻灯片13:出示《骏骨图》幻灯片14:出示《奔马》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二马图》,《骏骨图》,《奔马》,比较分析: 动物没有人的情怀,但是人常借动物来隐喻一些自己的情怀。 《二马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前边绘一匹橙白花斑色肥马,神气十足地迈着轻步;后边画一匹棕褐色瘦马,筋骨可见,垂首,疲惫不堪地跟着。画家通过不同的敷色与细节描写:给肥马饰以满身美丽斑纹,让其缰绳作轻松自如地垂落于地,突出展示肥马颇受主人青睐,随时重用,踌躇满志,;而瘦马轻染单一棕色,其缰绳则作缠绕于脖子上成一圈又一圈状,深情地暗喻着瘦马虽无人问津!这些正是当时元代社会的折射,也是画家思绪情意的深切反映。 《骏骨图》是宋末元初时画家对自己心境的一种自喻。画后自跋云:“\n经言马肋贵细而多,凡马仅十许肋,过此即骏足。惟千里马多至十有五肋。假令肉中画骨,渠能使十五肋现于外。现于外,非瘦不可,因成此相,以表千里之异,顽劣非所讳也。”诗和瘦马共同倾吐了老无所用的惆怅,往日身经百战,今不知主将尚在何方,被“弃之大泽”,只有默默地回忆往日的鼎盛年华。 而徐悲鸿的《奔马》,作于1941年,当时正是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第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所以便连夜创作了这幅奔马以激起整个民族的抗战之心。画中奔马动感十足,充满着冲击力,似乎正要冲出画面。因为他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也就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正所谓“悲鸿奔马,同仇敌忾”! 马是徐悲鸿驾轻就熟的题材,早在欧洲留学时他就画了不下千幅马速写,并仔细研究马的解剖结构,熟悉马的骨架、肌肉、组织,细审其动态与神情。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分析与综合能力,将西画高超的写实技巧与中国画之笔墨结合起来。 (3)景物的人格化: 幻灯片15:出示《艺术家的卧室》《画家的桌子》 提问:它们分别描绘了什么场景?画中的物品跟画家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总结:凡·高的《艺术家的卧室》,教材中已有说明,成对的椅子和枕头暗示他对高更的盼望。创作该作品的这段时期凡·高住在法国南部一个叫阿尔的地方,几乎不和外人来往,而高更是他最亲密的朋友。此外,凡·高没有按照传统的透视画法来描绘这间卧室,而是采用了平面化的手法,使人感到紧张和焦虑。格斯顿其画面上稚拙的表现手法上也可以看出一种顽强孤僻的个性。两件油画作品表现的都是艺术家的身边之物,也是他们非常熟悉、抱有深厚感情的东西。他们细心地描绘这些物体,是要表现自己特殊的心情。这一点跟前面几幅画是一样的。 集体讨论、对比分析: 幻灯片16、17:出示《到前线去》《怒吼吧,中国》 1.它们和前面的作品有什么样的区别? 都是人物画,表达比较直接,没有多少拐弯抹角的成分,他们都具有风格简洁明快的特点。这组作品的特点是, a、画面上的形象不太依靠传统的程式或习惯性的符号(第一组作品所涉及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其含义是相对固定的),而是美术家自己创造出来的; b、它们不是单纯抒发美术家的个人情感,而是要产生社会效果,打动别人。 2.作者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这种主题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语言表现出来的?(\n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必要的背景材料说出对作品的理解 总结:近现代革命性美术作品中的激情渲染。中国近现代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列强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把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国人民饱经侵略压迫之苦,而不得不奋起反抗。为了唤起更广大民众的危机感和革命意识,艺术家创作了大量的宣传画,其中尤其以新兴版画最为突出。 30年代新兴版画诞生的时候,也正值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民族危机又一次加剧,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的时候。作者们面对人民的苦难,怀抱深切的同情;对于社会黑暗,他们愤懑痛恨;对于中华民族的命运,他们深感忧患。他们用自己的作品激发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一起去反抗和战斗。 3、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发现,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都会把自己的情绪、情感投入进去,而这些又通过作品达到了新的升华,从而成为了全人类可以共享的精神。所以我们要掌握艺术家常用的象征或者隐喻手法,并在欣赏时结合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去理解作者的情绪或者情感,这样我们就能在既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同时,又达到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的目的,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多姿多彩。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审美变化中的自我》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四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文化与美术家个人,社会时代,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经济科技,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联系,本课题的教材内容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审美变化与文人画,西方审美变化与自我。中国画方面主要是对比绘画表现方式的历史变化,从这样一个特殊的角度来理解审美趣味和“自我”的不同方式。教学重点:中西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教学难点: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及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 一 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说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n1:知识与技能:通过知识讲解与美术作品分析、解读,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史上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历史变化,理解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多元化的艺术观念,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和意识;鼓励学生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分析、比较与讨论相结合。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思考交流,讨论分析。与教师,他人进行对话,产生意见和沟通交流,形成个人观点。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尝试用自己所擅长的,所喜欢的,所表达的美术表现形式创作自己的自画像作品,达到品味审美意念,体会审美情感的学习目的。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A、利用不同年代《霍元甲》的音乐导入B、出示图片:中山装、军装、西服、牛仔服、休闲装。1.提问,举手回答:你喜欢哪一种服装?如果你穿,会选哪一种?(4~6个学生回答。)2.根据情况进一步提问:a.为什么喜欢?b.为什么没有人喜欢中山装?c.你觉得现在的人(或你的父辈、祖父辈)会选哪一种?为什么?说明讲解:中山装曾经是流行的服装;由于时代的变化,人们对服装的审美要求发生了变化。,其实不仅是服装,随着时代的变化,美术的审美标准也会产生变化,可以说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审美标准。 二、新授A、审美变化中的中国古代花鸟画1.出示图片《果熟来禽图》。什么是没骨画:在中国画绘画技法中,用墨线勾出轮廓线称为骨法,所谓的“骨”指的就是墨线;不用墨笔勾出勾出轮廓线,而是完全用墨或色渲染成,就称为没骨法。用没骨法画出来的画就称为没骨画,也称为无骨画。古代山水、花鸟画都有用没骨技法进行绘画的,我们可称之为没骨山水画、没骨花鸟画。(说明社会审美风气对画家的影响。)2.出示图片《枯木竹石图》。提问:此图跟《果熟来禽图》有什么不同?(说明、讲解:画得不细致,很随意,这是文人们非常喜欢的风格,在历史上流行了很长的时间。)\n3.进一步比较《枯木竹石图》(吴镇)、《黄甲图》(徐渭)、《玉壶春色图》(金农)、《三千年结实》(吴昌硕)。提问:它们跟《果熟来禽图》相比有什么区别?后两幅作品的“市俗气”表现在什么地方?谁能对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金农所在的扬州和吴昌硕所在的上海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收藏者也大多是商人。)师:《果熟来禽图》所使用的“没骨法”虽然也是审美标准变化的产物,但跟以后的作品相比,显得很工致,几乎没有体现艺术家的个性和情感;苏轼、吴镇、徐渭的作品体现出更多的个人情感和性格;金农和吴昌硕的作品也具有强烈的个人特征,而且出现了世俗的气息(在民间观念里,桃子是长寿的象征)。 三、分组讨论比较内容:风格和造型特征;1.分组:第一组:“拉奥孔”;两件关于“拉奥孔”的作品是要说明不同时期、不同美术家对同一题材的不同处理方式。教师可以找出古希腊神话中拉奥孔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以增强趣味性。大理石群像《拉奥孔》便是在希腊罗得岛上发现的,群像高184厘米。据西方考古学家考证,其制作年代约在公元前1世纪中叶,作者是罗得岛的雕塑家哈桑格罗德斯与他的儿子坡里多罗斯、阿典诺多罗斯。如果真是这样,它应属于罗马时代的雕刻。拉奥孔,是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祭司。由雅典娜诸神庇护的希腊军与特洛伊人进行了长达10年的特洛伊战争,但希腊人仍然攻不下特洛伊城。最后想出了一个木马计:用木头做了一匹巨大的马,放在特洛伊城外,全体希腊将士都假装撤退,乘船隐避到附近的海湾里,奥德赛率领众英雄事先藏入马肚里。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撤回希腊本土了,就打开了城门。他们看见城门外留下一只巨大的木马,以为这是用来献给女神雅典娜的,想把它拖进城来。阿波罗神庙的老祭司拉奥孔便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把这匹木马拉进城内,以免中计。这触怒了雅典娜和众神要毁灭特洛伊城的意志。雅典娜便派遣两条巨蛇,把拉奥孔父子三人缠死。这是一个神与人冲突的悲剧。作为祭司,预告灾难的来临是他的责任,但他违背了“天意”,因而遭到惩罚。在《拉奥孔》雕像上所表现出来的是极度的肉体痛苦。我们从这组群像的写实技巧上看,作者是深谙人体解剖知识的,他们对人在表现痛苦时的动作,对巨蛇缠身的情景做了精心的设计和美的构想。雕塑《拉奥孔》是典型的古典风格,比例和解剖结构都非常严格、清晰。而格列柯的《拉奥孔》却是变形的,人物被拉长,并且处于一个不现实的,甚至可以说是诡异的空间。背后的风景加强了悲剧的气氛,似乎整个世界都是悲惨的。很明显,主观情绪的因素增多了。第二组:“静物”;古罗马的《有桃子的静物画》是一幅壁画(当时还没有油画),其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创造一种空间幻觉。虽然当时创造空间幻觉的方法还不很成熟,但我们还是能够体会到画家的这样一种努力。塞尚的《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不是创造空间幻觉,而是要体现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更关心的是平面问题,也即画面的“结构”。画面没有多少立体感,但可以看到直线、曲线、大小椭圆形、矩形、三角形的组合。莫兰迪的《静物》有一种神秘和孤独的意味。教材所说的这些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不同“自我”,可以粗略地理解为对绘画和世界的不同看法,甚至就是画面的独特风格。塞尚是法国画家,莫兰迪是意大利画家;这两位20世纪的画家体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第三组:“自画像”前面的课文中已经涉及到自画像这个类型。但本课中的自画像是要说明表现风格的不同。丢勒的自画像比较客观地描绘了自己的样子。凡·高的自画像已经有很大的主观成分,笔触奔放,色彩强烈夸张。毕加索就更自由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体现了审美意识的变化。\n2.将小组讨论意见向全班汇报,全班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相关的讲解和补充。(可以适当补充拉奥孔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3.延伸讨论⑴:在这三组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最不喜欢哪一幅?为什么?4.延伸讨论⑵:完成“思考与交流”,有没有曾经不喜欢后来喜欢某一件作品的情况?谈谈个人的看法。 四、即兴讨论1.出示图片:两幅“阳台”。提问:两件作品有何差异?2.出示图片:两幅“餐桌”。提问:它们分别是什么时候的?风格有何不同?3.四件作品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看,有什么总的倾向?事实上把它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逐渐走向平面化的过程,马蒂斯的《餐后的果物》是一个总结,其中基本上没有空间感。 五、总结美术作品具有各种不同的风格面貌和审美特色,它们之间没有高下对错之分,但都受到特定时期审美风尚的影响。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 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第四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审美变化与文人画;西方审美变化与自我。中国画方面主要是对比绘画表现方式的历史变化,从这样一个特殊的角度来理解审美趣味和“自我”的不同表现方式。结合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现形式。例如,《果熟来禽图》运用的“没骨法”虽然审美标准发生了一点变化,但跟以后的作品相比,还是显得工整写实,没有很好体现艺术家的个性和情感;苏轼、吴镇、徐渭的作品体现出更多的个人情感和性格;金农和吴昌硕的作品也具有强烈的个人特征,而且出现了世俗的气息(在民间观念里,桃子是长寿的象征)。两件关于“拉奥孔”的作品是要说明不同时期、不同美术家对同一题材的不同处理方式。雕塑《拉奥孔》是典型的古典风格,人体比例和解剖结构都非常严格、清晰。它\n是根据古希腊的神话故事创作的,表现出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与命运抗争的悲壮美;而格列柯的《拉奥孔》却是变形的,人物被拉长,并且处于一个不现实的,甚至可以说是诡异的空间。背后的风景加强了悲剧的气氛,似乎整个世界都是悲惨的。体现了作者的主观表达。古罗马的《有桃子的静物画》是一幅壁画,其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创造一种空间幻觉。虽然当时创造空间幻觉的方法还不很成熟,但我们还是能够体会到画家的这样一种努力;塞尚的《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不是创造空间幻觉,而是要体现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更关心的是平面问题,也即画面的“结构”。画面没有多少立体感,但可以看到直线、曲线、大小椭圆形、矩形、三角形的组合;利希滕斯坦的《玻璃果盘中的静物》注重物体的装饰、平面效果,体现出作者的不同自我。教材所说的这些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不同“自我”,可以粗略地理解为对绘画和世界的不同看法,甚至就是画面的独特风格。前面的课文中已经涉及到自画像这个类型。但本课中的自画像是要说明表现风格的不同。丢勒的自画像着装华丽,比较客观地描绘了自己的形象;毕加索的自画像着装休闲轻松,人物造型平面化;克洛斯的自画像着装更为自由随意,人物造型写实。从形象打扮表明:着装走向生活化。三副自画像直接反映作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感受。课文对四幅关于“阳台”和“餐桌”的绘画作品进行了分析。戈雅的《在阳台上的人》:画面背景空间较强,有一定深度;马奈的《阳台》:是根据戈雅的《在阳台上的人》重组创作的,画面背景空间处理极为平板,但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博纳尔的《餐桌旁》:注重光线和色彩的表现,削弱了画面和物体的空间关系;马蒂斯的《餐后的果物》:画面基本上没有空间关系,富有装饰平面效果。如果把它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三维立体逐渐走向平面化的过程。审美变化与文人画部分,体现出中国画不同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变化;西方审美变化与自我部分,体现出西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变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知识讲解与美术作品分析、解读,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史上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历史变化,理解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作适当提示、补充和归纳。3、情感与价值观:树立多元化的艺术观念,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和意识;鼓励学生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教学重点:中西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教学难点: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及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教学关键:\n通过教师举例分析和学生思考交流来突破难点。教学方法:讲授、分析、比较与讨论相结合。教学用品: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唐装、中山装、牛仔服、休闲服。1、提问:如果让你们来穿,会选择哪一种服装?为什么?2、教师简述四种服装的流行时期及特点。唐装流行于唐代,显得富贵典雅;中山装流行于二十世纪初,显得庄重严肃;牛仔服流行于二十世纪末,显得青春健美;休闲服流行于当代,显得轻松随意。3、提问:从上面四种服装的款式变化和同学们选择的差异,可以看出怎样的现象?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不同的时代,社会审美风尚不同;不同的人,审美情趣(即“自我”)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二、分析比较:首先,我们来了解中国画的审美变化。1、展示作品《写生珍禽图》、《果熟来禽图》提问:这两副作品有何异同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相同点:它们同属花鸟画,画得工整写实。不同点:风格特点有细微差异,画法不同。《写生珍禽图》属“宫廷画”(解释“宫廷画”,也称院体画、职业画、行家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职业画家所画,多为统治阶层服务。其特点:工整写实,显富贵。)画面的色彩及描绘的内容显富贵,运用了“勾勒填法”(解释并以树叶为例用粉笔示范);《果熟来禽图》描绘的是硕果累累的树枝上歇着一只欲飞的小鸟,充满生机盎然的意趣,显得秀美写实,开始倾向个性表现,运用了“没骨法”(解释并以树叶为例用粉笔示范)。2、展示作品《枯木竹石图》、《黄甲图》、《竹石图》、《三千年结实》提问:比较这些作品与前面两幅作品,它们有何区别?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不同点:前面两幅画得工整写实。而这些作品画得简洁、随意,属“文人画”(解释“文人画”,\n也称诗意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画。其特点:简洁、随意、富有诗意,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它们运用了“写意”的画法(解释“写意”画法并以树枝为例用粉笔示范)。简要分析比较五副“文人画”的朝代、作者、风格特点、画法及当时的社会审美风尚。(见下表)朝代作品作者风格特点画法社会审美风尚五代《写生珍禽图》黄筌富贵写实勾勒填法宫廷画占主流强调富贵写实宋代《果熟来禽图》林椿秀美写实没骨法文人画形成潮流强调即兴创作《枯木竹石图》苏轼孤傲险怪写意元代《枯木竹石图》吴镇古雅清逸写意文人画占主流强调书画同源明代《黄甲图》徐渭苍劲奔放写意文人画占主流强调直抒自我清代《竹石图》郑板桥劲健秀逸写意文人画占主流强调笔墨技法近代《三千年结实》吴昌硕浑朴古拙世俗倾向写意文人画占主流强调以书入画郑板桥《竹石图》的自我表达解读这副画描绘的是在悬崖峭壁的岩缝里长出的几根竹子,作者画完后有感而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深刻地描绘了这副画的意境和内涵,达到了“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完美境界。从这副画可以看出:竹子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却毫不动摇,它所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正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历代许多文人画家常常把“梅兰竹菊”比作为“四君子”,并以此来托物言志,表达自我。吴昌硕《三千年结实》的世俗倾向解读吴昌硕在作品中表现的桃子(在民间观念里,桃子是长寿的象征)带有世俗倾向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因为吴昌硕生活在上海一带,商业较为繁荣,收藏他作品的大都是商界的富人,为了迎合他们的心理,所以表现出了世俗倾向。提问:为什么不同时代的作者表现出来的风格特点各不一样?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一是艺术家存在“自我”差异(前面这些作品表现出来的风格特点正是艺术家们自我的体现);二是社会对艺术家“自我”的影响(如吴昌硕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世俗倾向就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提问:为什么元、明、清、近代时期文人画占主流地位?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这与当时的“重武轻文”的政治背景有关。因为当时文人不能受到重用,出现了文人逃世、厌世、过隐居生活的现象,他们便以写诗作画的形式来抒发个人的想法和情感。所以出现了文人画的热潮。\n通过上述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不同的时代,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情趣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三、分组讨论:领略了中国画的审美变化,继续了解西方的审美变化。1、将教材67、68面的12幅作品按类别分成四组(分别展示)第一组:“拉奥孔”人物形象:造型变化雕塑《拉奥孔》是典型的古典风格,注重人物比例、解剖结构;绘画《拉奥孔》是风格主义的作品,注重气氛渲染、主观感受。《拉奥孔》是根据希腊的神话故事创作的,表现的是两条巨蟒将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活活缠死,表现出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与命运抗争的悲壮美。希腊是一个神话王国、文明古国,雕塑艺术非常精湛,如“维纳斯雕像”就出自希腊,它是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希腊人崇尚人体健美、爱好体育运动,是奥运会的发源地,今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圣火就是在希腊的奥林匹亚点燃的。绘画《拉奥孔》作者格列柯是一位善于打破常规、思想激进的画家,为了突出画面悲剧性气氛,有意识地对人物进行夸张变形的处理。第二组:“静物”《有桃子的静物》注重画面的空间幻觉;塞尚的《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注重画面的结构,趋向平面化;利希滕斯坦的《玻璃果盘中的静物》注重画面的装饰效果、平面化。第三组:“自画像”丢勒的《自画像》:着装华丽、精心打扮,人物造型写实;毕加索的《自画像》:着装休闲、轻松打扮,人物造型平面化;克洛斯的《自画像》:着装随意、自由打扮,人物造型写实。从形象打扮表明:着装走向生活化自画像直接反映:作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感受第四组:“阳台”、“餐桌”戈雅的《在阳台上的人》:画面背景空间较强,有一定深度;马奈的《阳台》:是根据戈雅的《在阳台上的人》重组创作的,画面背景空间处理极为平板,但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博纳尔的《餐桌旁》:注重光线和色彩的表现,削弱了画面和物体的空间关系;\n马蒂斯的《餐后的果物》:画面基本上没有空间关系,富有装饰平面效果。按照时间排列发现:这是一个三维立体逐渐走向平面化的过程。2、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分析讨论第一组作品和第三组作品。3、教师提示学生分析每一组作品的内容:如创作年代、风格、造型特征、表现形式等并比较其区别。4、每一组请一位学生上台对着相关作品进行分析、比较。5、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归纳。6、第二组和第四组由教师分析、比较。通过上述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情趣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四、拓展延伸:1、展示澧县一中不同时期的建筑图片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的不同社会审美风尚和建筑设计师的审美情趣。提问:你最喜欢哪一种建筑风格?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作简要分析比较。2、展示同时期的小汽车图片让学生感受同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和汽车设计师的不同自我。提问:你最喜欢哪一种小汽车?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作简要分析比较。五、思考:1、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价值和审美取向等各不一样,所以,在不同时期艺术家们创作的题材、形式和“自我”意识也各不相同,所形成的社会审美风尚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如前面提到的文人画产生的背景就与当时“重武轻文”的政治背景有关;清代吴昌硕的作品有世俗倾向就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2、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学生回答,教师以示意图的形式分析讲解,并以当代服装流行的例子加以说明。社会审美风尚制约、影响艺术家审美情趣更新、调整某一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会制约、影响艺术家审美情趣,使这一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相对稳定。但由于艺术家的“自我”意识而产生的求异、求新的观念和作法,反过来会改变、更新社会审美风尚。以服装为例:\n如今年流行休闲服的某一款式和颜色,它会制约、影响到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方向,但由于设计师有着“自我”意识和创新的观念,设计出新的款式和颜色,然后推广流行开来,形成新的社会审美风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循环关系。因此,美术创作会不断推陈出新,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六、课堂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对中西审美变化的了解,清楚地看出,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的审美情趣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美术作品表现出来的风格、形式和手段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和传承历代的审美风尚和审美情趣,并以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改变和创造我们的生活,营造一种格调高雅、健康和谐的社会审美风尚和个人的审美情趣。板书设计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一、中国画审美变化宫廷画――写实富贵勾勒填法没骨法文人画――简洁诗意写意二、西方审美变化\n1、拉奥孔――造型变化2、静物――平面化3、自画像――生活化4、阳台、餐桌――平面化三、社会审美风尚制约、影响艺术家审美情趣更新、调整第五课进入历史第五课进入历史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进入历史》。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进入历史》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五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文化与美术家个人,社会时代,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经济科技,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联系,本课题的教材内容分三个层面: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教学重点:观察和发现不同的构图形式美感,运用艺术手段和丰富的想像力在艺术创作进行合理的利用。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的形式美感、巧妙搭配运用,使作品构思立意新颖。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 一 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n 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分析、比较与讨论相结合。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思考交流,讨论分析。与教师,他人进行对话,产生意见和沟通交流,形成个人观点。使学生了解到历史在艺术题材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并培养学生从历史题材绘画中发现艺术家个性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在美术教学课堂中,一个好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支点和跳板”,因此,在讲授新课之前,我用北京的故宫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观看图片,阅读教材第69页,设置三个由易到难的提问,让学生早轻松,刺激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然后我让他们看故宫平面图,并提出让学生们回答有哪些礼仪功能或历史事件与故宫有关?这一课题,同时进行课题板书,回答问题。 环节二:讲授新课《进入历史》:教材处理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从视觉形象中发现、寻找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有一定历史透视和具体的美术作品的分析,来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表现之间的联系。用PPT多媒体展示作品欣赏与示范讲解1.通过幻灯或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阎立本的《步辇图》。针对画面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讨论画面内容以及作品中出现的有趣现象,在不揭示正确答案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做出猜测或回答。讲述《步辇图》历史故事及其发生的历史背景。简要讲述阎立本的生平与艺术特长,唐太宗向阎立本提出的绘画任务,以及魏晋以来人物画的发展。适当放映初唐章怀太子墓中的人物画图像,与阎立本画作进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阎立本所在的初唐人物画的了解。也可以放映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出行的画作图像,看不同时代帝王乘坐的交通工具。,我设计为讲授新课的过渡环节,采用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把美术与一般历史中内容我设计为课堂的重点,把教材中作品设计成一个表格形式的学习单,设计活动一来突破教学难点。表格5*4的格式,从画面形象,寓意象征两个方面让学生作出判断选择,学生在欣赏,讨论交流,协调合作中完成学习单上学习任务。然后,由学生推举代表上台公布自己的结论,教师略作点评,并做相应的板书。(板书:自我认同和角色定位) 环节三: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认同,我增加欣赏《文姬归汉图》。.欣赏《荆轲刺秦王》。欣赏《开国大典》。欣赏《瑞鹤图》。以讲授为主,教师可以对该图所表现的意图和历史事件做简要的介绍。活动二的内容用思考与交流的方式完成,我设置了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故事?同样是和亲题材,它跟《步辇图》表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的思考题,形式为开放式的自由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从美术作品中人物的动作,所处位置,神情态度等诸多形式内容上展开鉴赏分析讨论。带动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积极地与周围的人交换思想,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画像从早期到现在的发展轨迹。在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后,可选代表上台阐述其观点。初具体情况,也可机动灵活地展开小型辩论赛的方式来达到学习目的。在学生发表观点的同时,教师也可抛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交流感想。\n为了让学生加强对教学重点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此环节倡导学生相互间的经验心得的交流,可采用分组讨论学习,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外,教师应当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此环节可继续采用教材上美术鉴赏内容,也可由教师或是学生自己收集的美术鉴赏内容,扩大知识范围和容量。此环节倡导学生质疑的学生精神,培养和加深自我感受、理解、思考的独立性,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建设与参考,但不能以简单的、经验性的观点代替学生个性化学习实践。 环节四:能力拓展为了更好,更广的拓展学生的能力,我设计并开展第三个活动。分组讨论1.分组:第一组:《拿破仑加冕》;第二组:《加莱义民》;第三组:《美杜萨之筏》(“思考与交流”);第四组:《大卫》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选取的是什么样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哪些细节?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或立场?小组形成意见,然后向全班发表,共同参与讨论。首先,从自我性格,兴趣爱好,特长,到周围环境,社会认同等方面出发,用平等交流的对话方式,鼓励学生对自己大胆肯定:然后用PPT多媒体展示若干张画像作品学生欣赏,有具象,意向,半抽象等的几种表现形式,为学生进行画像创作的尝试练习提供技术参考。教师也把自己的画像作品展示出来,与学生交流创作的感想;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创作出一张富有历史含义的作品,亲生体会美术家创作的历史背景和包含的思想感情,其间教师做巡回指导,并及时点评学生当中有特点的作品。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更应是培养具有创造性学习方法的活动的理念,结合学术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观点、思想、情感的表达。 环节五:A:在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之后,在给学生布置课后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比较几件以大卫为题材的雕塑,结合各自所处历史时期的审美特点来理解,也要注意每个艺术家所赋予大卫的不同内涵和意义。教师也可以找来《圣经·撒母耳记上》中大卫击败歌利亚的故事,加深学生对各种艺术处理的理解。B:在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之后,总结鉴赏有代表的美术作品;②分析并理解作品诞生的时代以及所表达的美术创作意念这一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课后继续加工完善,丰富自己的课余知识。 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 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五课《进入历史》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n第五课进入历史说课稿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内容包括三个层面; 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 教学目标:1、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从视觉形象中发现、寻找问题的能力。2、学生了解到历史在艺术题材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并培养学生从历史题材绘画中发现艺术家个性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设定本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了解到历史在艺术题材中所占有的重要位置。2、难点则是在认识过程中,发展学生在绘画题材中发现不同的艺术美的能力。 教学理念: 对艺术品内容的了解在很多情况下构成了欣赏活动的前提,欣赏历史性绘画对于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本课要培养学生探索画面内容的好奇心。但历史故事或图像容固然是欣赏艺术作品的重要方面,但却不是欣赏活动的全部,画面形式和表现手法仍然是第一位的,艺术家针对特定主题和故事情节的处理方式和表现出来的个性才识关注的重点。 教具与学具:教具:实物投影仪、画册、多媒体小平台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展示:电影版的《荆轲刺秦王》的刺秦片段 问:这是一件历史事件,谁知道讲的是什么故事吗? 出示:《荆轲刺秦王》字样。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战国晚期的公元前227年。当时,秦国统一其它六国的形势已定。而燕国是一个十分弱小的国家,燕王为了搞好和秦国的关系,曾将王子交给秦国当人质,王子在公元前232年携赢政的女人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王子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秦国大乱,然后联合其它国家共同消灭秦国。荆轲刺秦王事件失败以后,秦国以此为借口从而挑起战争。在公元前222年消灭了燕国。 虽然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离我们很长远,当时的场景也已经不再存在,但是我们的作家、导演却都可以让我们重新去了解那段历史,那我们的美术家能不能再现历史呢?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些图片,让我们来看看美术家是怎么去表现历史的。\n 出示课题:美术与历史 出示《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提问:根据以上所提供的文字,能否把当时的场景用画面描绘出来呢? (出示:荆轲拿着匕首追了上去,秦王看无路可逃,就围着大殿铜柱子躲避。荆轲把匕首向秦王使劲掷去,却因心慌力猛,匕首刺歪了,飞到后面的柱子上直碰火星。太医紧抱荆轲;而阶下秦舞阳早已吓得魂不附体,翻倒在地;地上一匣内盛作为见面礼的樊於期的首级;远处一卫土似已冲破禁令正欲向前解救。) 逐步展示:《荆轲刺秦王》(东汉、画像石) 提问:大家是否发现这张作品和我们平常看的画是不一样的,那它是什么美术形式呢? 提问:1、为什么采用这样一种近乎剪影的形式? 2、为什么人物都是黑色的? 3、艺术家为什么排除秦始皇其他事迹不用,而专门选择遭到刺杀仓皇逃窜的场面呢? 艺术家的作品,有时候就是一本“历史著作”,只是,这本著作不是由文字写成,而是由生动的视觉形象组成,向我们展示历史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瞬间。 二:新课教学: 1、艺术与重大历史事件 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历史的呢? 有很多美术作品除了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外,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对于人们认识某些特定年代的重大社会政治事件及人物,提供了文字无法提供的难得的形象史料。 A、展示:《步辇图》(唐)阎立本 提问:画的是什么故事呢?请学生阅读P70第2段文字。(记录1300年前汉藏民族亲密交往情况的绢本历史画卷。) 学生回答:记录汉藏和亲的历史画卷,画的是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答应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吐蕃使者前来迎娶一事。是一种纪念性的画作。阎立本选取的不是婚礼的大场景,而是唐太宗接见使臣的一个小片断。一件有关历史重要事件的作品,一方面展现了历史场面,另一方面,又更多地融入了艺术家个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 \n师:介绍画面内容,右边唐太宗坐在辇上(介绍什么是辇: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活王室坐的车子。)神态自若,王者风范,身边簇拥着9个宫女,左边分别是礼官、使者、翻译官。 提问:如何在作品里表现大唐泱泱大国的气势和唐太宗大国皇帝的气魄呢?画家为什么不去画婚礼的大场面,而是选取唐太宗接见使者的一个小片段呢? 答:一个过于宏大的像公主婚嫁的场面不是早期中国画家所擅长表现的,而且不宜于其中某一个特定人物的突显,观者的注意力太容易让场面中过多的其他细节所吸引; 提问:1、仔细观察唐太宗和身边的宫女在人体比例上有何区别? 2、问:为什么只有一个人坐着而其他人都站着呢? 3、为什么是女人来抬步辇?为什么坐着的人比其他人都画得大一些呢? 禄东赞虽然身为一国之相,但在大唐天子面前,总还是无法与帝王相媲美,于是人物的选择又已经决定了画面中最有权威、无人与之匹敌的唐太宗的地位;画家不仅描绘太宗本身举重若轻的神态,还用身旁女性的温柔衬托他的稳健持重,用禄东赞的体形与表情来衬托大唐的泱泱大国气势。所以,与其说这幅画是为了纪念汉藏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不如说它更是一种大唐气魄强有力的抒发 B、展示:开国大典(照片) 提问:同样是纪念性的时刻,知道这张照片表现的是什么吗? 提问:那如果让我们根据照片去画,大家会怎么去画呢?是如实去根据照片还是会加入自己的想法呢? 提问:那让我们看看这位画家是怎么去表现这一历史时刻的吧?看看我们同学中是不是和他的想法是一致的呢? 展示:开国大典(油画) 提问:仔细观察两个画面,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吗?画家是怎么去表现的呢? 提问:各是什么角度呢? (主要是要学生能够自己去比较。画和照片对比的意义主要是要表现出画家是怎么根据实际表现历史;画家是怎么把自己想法融入画面的。主要引导学生从两个不同的材质中比较人物的神态、位置安排等方面来分析画面。通过照片与油画的对比,画家对真实情况做了修改,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新中国的人民与领袖的关系。) 2、美术作品与权利: A、展示:《拿破仑加冕》(法国达唯特) \n提问:我们在前面已经欣赏了中国古代和现在关于重大历史事件的画面了,那我们看看外国的。现在我想再问问,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拿破仑”这个名字? 提问:那大家都知道哪些关于拿破仑的事呢?提问:那看看我这张画面是记录拿破仑的什么事呢? 拿破仑既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伟大政治家,又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所以拿破仑在通过政变夺取王位,巩固自己的帝国政权之后,很欣赏画家达唯特的艺术才能,授予他宫廷首席画家的称号。从此,以新的热情为拿破仑的政权宣传效劳,并倾注了他全部的艺术心血。这幅《拿破仑加冕》正是这个时期奉命而作的一幅巨制。 《拿破仑加冕》是画家忠实记录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的一幅油画杰作。为了巩固帝位,这位皇帝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庇护七世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以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的“合法地位”。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身穿紫红丝绒与华丽锦绣披风的拿破仑,已经戴上了皇冠,他的双手正捧着小皇冠,准备往跪在他面前的皇后约瑟芬的头上戴去。在拿破仑的背后坐着那位穿镶红边白色法衣的臃肿的教皇,他双手搁在胸前,低头默认这一情景。整个气势十分庄严,人物多达百人,每个人物形象以精确的肖像来描绘,这里有宫廷权贵、大臣、将军、官员、贵妇、红衣主教与各国使节。金光闪烁,富丽堂皇,表现了人物衣着与殿内环境的强烈质感。 B、展示:《瑞鹤图》赵佶(宋) C、展示:清历代帝王画像 3、艺术与一般历史事件 看了前面几幅关于不同时代、不同形式的记录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的绘画作品后,也让我们来欣赏欣赏那同样是反映历史的一般事件。我们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看这段视频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A、展示:《狼牙山五壮士》(油画) 作品背景分析:一九四一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极端困难的相持阶段。九月二十五日,一团七连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等五位热血男儿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主力部队转移方向,掩护主力部队和两万多名群众转移。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而五位英雄临危不惧,以一当百英勇阻击2500多名日寇的轮番进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万丈悬崖。葛振林、宋学文被树枝挂住,身负重伤,被一老百姓发现救回;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以身殉国。这就是抗日战争中著名的狼牙山战斗。日寇在「五壮士」跳崖後,竟然整齐地排成几列站在「五壮士」跳崖处,随著指挥官的口令,恭恭敬敬地三鞠躬。 提问:看了这幅作品你的感受是什么?分析一下我们的画家是怎么去表现五壮士的? 五位英雄的排列象一座巍峨的山峰,狼牙山5位英雄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艺术中的历史有些是艺术家亲身经历的,但更多的是艺术家按照自己的思想和目的对历史的想象。 \nB、《梅杜萨之筏》(法国籍里柯) 提问:这一绘画作品又是怎么样的呢?他们是怎么样的表情? 作品介绍:1816年7月,法国政府的巡洋舰“梅杜萨号”载着400多位乘客,开往非洲塞内加尔,途经西非海岸的布朗海峡南面时不慎搁浅,造成了惨重的灾祸。船长和一群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了,剩下150多名乘客被抛在临时搭制成的一只木筏上。漂流经过十多天,筏上发生了一幕骇人听闻的惨剧:恶风大浪,饥饿煎熬,竟至啃吃死者的肉,直至精神失常,互相残杀……至第13天被救时,筏上仅剩下15人。其中5人登陆不久便死去。海上漂流13天,共死掉140多人。路易十八政府怕此事张扬出去受到舆论谴责,只在官方报纸上发了一条简短的消息,悄悄通过军事法庭判处船长降职和服刑三年就了事。两位木筏上的幸存者不服,向政府上书,却遭到打击,被解除公职。在忍无可忍之下,他们将这次船难经过如实写成报道,印成小册子公开发售。这一举动立刻轰动了国内外。籍里柯凭着这条新闻,绘成了这幅大画(491厘米×716厘米)。为了这幅画,籍里柯亲临病房观察病人的痛苦表情、临终前的模样,研究尸体腐烂的情景,还托筏上一个生还者木匠制作了一只木筏模型,让病人做模特儿,并详细访问船舶遇难的经过。他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幸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他们有的振臂高喊;有的在挣扎;扶着儿子尸体的老人,对生还显出了绝望。木筏边缘净是漂浮的尸体,可还有人对生还存有一点希望,力图站起来呼救。图中左上方的一组,在议论着远处的船尖,相信一定是来救援的。画家在金字塔构图的尖顶上,为这幕悲剧的结局指出了一线希望,那条摇动着的红巾,正是法国人民在苦难斗争中的希望的象征。很显然,画家在这一海难事件中,看到了与复辟年代法国革命所遭遇的相似景象,《美杜萨之筏》不是一幅单纯的“新闻”画,它是画家对现实的影射。问题:做P73页的思考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让学生去观察画面,能够发现很多的细节,再总结C、展出:《加莱义民》罗丹(青铜)历史背景:14世纪百年战争时期,英国军队即将攻陷法国的加莱市,加莱市被英军围困将近两年,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经过双方的谈判,英王爱德华三世提出残酷的条件:加莱市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死,并规定这六个人出城时要光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才可保全城市。这是法国人民永难忘怀的历史悲剧。 提问:能否看出每位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教师总结:要把作品分开来讲,一个人物一个人物地分析,从整体到局部,从动作到面部表情,要去引导学生去发现。) 布置作业:书上三幅关于大卫的雕像,请在课余时间找出他们的时代和不同之处,画家又是怎么去处理的?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艺术和历史的关系,也让我们了解了画家是怎么去再现历史的;我们从两大部分来讲,并借鉴了中外的一些巨作,使我们同学们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很多,相信大家再在课余时间更能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怎么去分析历史画面,使我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第五课进入历史教案教学目标 \n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从视觉形象中发现、寻找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到历史在艺术题材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并培养学生从历史题材绘画中发现艺术家个性的能力。   教学内容   以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为表现对象的艺术作品,其中又以绘画居多。提高学生从不同时代、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教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术图片或影视图像。   学生:教材。   教学程序   一、导入   阅读教材第69页,完成“思考与交流”。(不必太深入,关键是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作品与历史的关系。)   二、作品欣赏与示范讲解   1.通过幻灯或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阎立本的《步辇图》。   针对画面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讨论画面内容以及作品中出现的有趣现象,在不揭示正确答案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做出猜测或回答。   讲述《步辇图》历史故事及其发生的历史背景。简要讲述阎立本的生平与艺术特长,唐太宗向阎立本提出的绘画任务,以及魏晋以来人物画的发展。适当放映初唐章怀太子墓中的人物画图像,与阎立本画作进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阎立本所在的初唐人物画的了解。也可以放映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出行的画作图像,看不同时代帝王乘坐的交通工具。   2.欣赏《文姬归汉图》。   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故事?同样是和亲题材,它跟《步辇图》表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3.欣赏《荆轲刺秦王》。   要求学生仔细辨认画面上的人物和道具,以及构图上的特点,并且思考:为什么能够产生一种紧张的气氛?   \n4.欣赏《开国大典》。   对比美术作品和历史照片,完成“活动建议一”。   5.欣赏《瑞鹤图》。   以讲授为主,教师可以对该图所表现的意图和历史事件做简要的介绍。   三、分组讨论   1.分组:  第一组:《拿破仑加冕》;  第二组:《加莱义民》;  第三组:《美杜萨之筏》(“思考与交流”);  第四组:《大卫》(“活动建议二”)。     2.讨论内容:   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选取的是什么样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哪些细节?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或立场?     3.小组形成意见,然后向全班发表,共同参与讨论。必要时教师补充一些背景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   对艺术中的历史与历史中的艺术加以小结。教师鼓励学生在交流中提出问题,并大胆对问题做出假设性回答。要求学生在平时留意以历史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品,自己提问并寻找答案。适当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口头回答自己的发现。第六课战争与和平第六课战争与和平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战争与和平》。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战争与和平》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文化与美术家个人,社会时代,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经济科技,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联系,本课题的教材内容分三个层面: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教学重点从美术作品中感受艺术家对于描绘战争与和平的各种手法和细节来推断美术家的意图。教学难点如何解读艺术作品背后所隐藏的知识。\n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 一 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了解战争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特点和形式。通过观察、分析战争题材,感受近现代各类艺术的表现形式,拓宽艺术视野,丰富艺术表现语言。通过分析艺术家选择特定场景和细节来表现战争的意图,提高画面分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美术与战争的关系,通过欣赏系列战争题材的作品,感受画家爱国、爱和平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家园、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欣赏、讲述、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展示等。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思考交流,讨论分析。与教师,他人进行对话,产生意见和沟通交流,形成个人观点。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寻找、发现艺术家的构思并解读艺术作品背后所隐藏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认知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战争影片《集结号》片段导入⒈    观看激烈的战争影片这是以电影的形式表现的战争,它把一场战役的缘起、开端、过程和结果全部表现出来,美术作品也可以表现战争,它是通过一个凝固的画面表现的,这堂课我们欣赏以美术作品的形式表现的战争,它与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⒉    展示课题:《战争与和平》——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环节二:讲授新课作品欣赏⒈《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么一件浩大的人工工程,它所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秦军为了抵御匈奴入侵而修建的,它是战争的产物。经过漫长的岁月,已不再是军事意义上的堡垒,而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古建筑艺术的杰作,中华民族智慧与血汗的结晶。⒉《兵马佣》。这一组大型雕塑直接再现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它为什么在陵墓中出现?有什么特定的内涵?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个地下军队是作为秦始皇的陪葬,保卫着他,听从他的调遣。显示出秦军战无不胜的威力。\n⒊《地道战》。在什么时期什么地方发生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942年冀中抗日战争时期民兵利用地道保家卫国,抵御日寇的侵凌。⒋《狼牙山五壮士》。他们所处的是什么样的环境?表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为了掩护群众和大部队转移五壮士被日军逼到悬崖峭壁上。表现了他们悲壮和大无谓的牺牲精神。⒌《自由引导人民》。他们有组织吗?为什么?没有人组织,1830年7月26日,国王查理十世取消议会,巴黎市民纷纷自发起义。⒍展示以上五幅作品及《格尔尼卡》,提出问题:它们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前面几幅作品都是运用写实的手法,而《格尔尼卡》运用的是抽象的表现手法。 环节三:知识和技能的巩固重点欣赏⒈展示《格尔尼卡》,提出问题:这幅作品给我们最初的感受如何?我们怎样了解它?⒉学生分析讨论作答后,播放背景资料,课件展示分解图片师生共同分析、总结。⑴背景: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格尔尼卡镇的悲惨场面。⑵画家:毕加索,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画家,是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⑶构图:松散零乱,支离破碎。⑷色彩;黑、白、灰。给人阴森恐怖的感觉,烘托出悲惨的气氛。⑸风格:抽象与象征性相结合,来表达作者对法西斯暴行强烈抗议。这幅画采用分解立体构成法,公牛象征法西斯,可怜的马象征受难的人民。⒊播放悲凄的背景音乐,模拟《格尔尼卡》画面。悲凄的背景音乐响起,由一名同学扮演悲愤的毕加索,手拿画笔,将作品中的物象用语言表达出来再画出来,九位同学用素描纸遮住身体,画到哪个同学就将纸取下现出画中造型,直至全部画完。直观地再现法西斯的暴行带给人民的苦难。加深对作品《格尔尼卡》的理解。 环节四:能力拓展通过对《格尔尼卡》的欣赏,同学们用简练的几句话将《格尔尼卡》的感受和台湾问题的看法(作为高中生有责任关心国家的未来)写出来再念出来。附表:对《格尔尼卡》的感受对台湾问题的看法   环节五:A:小结: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矛盾,不管谁对谁错,一定要以和平的方式去解决,否则对谁都没有好处。\nB:课后作业课后查找表现和平题材的美术作品,下堂课我们将欣赏这些作品,它们会给我们什么感受呢?我们期待下堂课的到来。 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 欣赏《格尔尼卡》 背景作者构图     战争的残酷色彩风格 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六课战争与和平说课稿二一、教材分析:教学思路: 本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鉴赏》的三单元第六课《战争与和平》,探讨的是一个凝重的话题——战争与和平。本课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战争在美术作品中留下的痕迹;2、通过美术作品对战争进行的反思;3、美术作品表现的和平观念。在本课中我采用绘画、雕塑、电影、招贴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的方法,借助多媒体的表现手段,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的同时也通过美术作品所呈现的“战争”的不同侧面,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如何欣赏艺术作品,让学生在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艺术魅力中树立和平意识,体现艺术教学的人文精神。\n教学重点与难点:1、探究作品内容、形式和风格特点以及创作的背景。 2、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流露出的悲壮、崇高等感情 3、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流露出来的情感表现。 二、目标分析:教学目标:1、欣赏中外优秀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流露出的悲壮、崇高的感情;2、探究作品内容、形式和风格特点以及创作的背景,提高对美的鉴赏和表现能力;3、能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对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理解。 三、教法选择:教具采用: 有关“战争与和平”主题的各类艺术作品,教学用课件等。 教法: 根据学生的情况,在导入新课时通过音乐和图片来创设情境,刺激学生的感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播放一段电影《集结号》来营造课堂氛围,以战争的故事来渲染战争的残酷,采用讨论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学法指导:允许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评论,避免用一些现成的艺术观点来否定学生的观点,可以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通过用启发式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n五:过程分析:           (一)导入 欣赏《长城》组图 提问:长城作为中国古建筑艺术的杰作,中华民族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它是怎么样产生的?战争会遗留给人们什么? 揭示课题:社会变革与美术作品的关系 (二)战争与美术(作品欣赏) 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 1、《兵马俑》——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奇迹;这个奇迹本身,也完全是战争的主题。 思考与交流:工匠们费劲力气烧制出像真人一样大小的俑为的是什么目的? (俑的出现最主要是代替真人殉葬。这个地下军队其时是作为秦始皇的陪葬,他们在地下另一个世界里仍然保卫着秦始皇,听从他的调遣。其中各个俑长相各不相同,形态逼真,比例准确,和西方雕塑相比较,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2、战国铜壶 思考与交流:铜壶上都有哪些场景?为什么将众多的场景集中起来表现? (战国时期贵族王公全部生活的真实反映。)\n 3、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画的《布雷达的投降》: 思考与交流:你知道画面上表现出的胜利者与失败者是谁?怎么从画面上把他们区分开来?国王让委拉斯贵支完成这件作品的动机是什么?委拉斯贵支又是怎么做的?  (画家“化干戈为玉帛”,有意地掩盖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将一场侵略战争处理为和平休战的场面。作品反映出作者对和平的强烈呼吁。) (三、)反思战争 8分钟 一:播放电影《集结号》片段3分钟 (剧情简介: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接到团长命令,要打阻击战帮助大部队撤离,以集结号为撤退信号。整个连队打光了,也没听到集结号响,谷子地被炮火轰晕在死人堆里得以生还。之后漫长岁月里,他寻找原来的队伍......) [思考交流] 1、看了这个电影片断后,你有何感触? 2、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 (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恶梦般的伴随着人类。无论胜利与失败,都充满了杀戮与苦难。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痕迹,留在画面上的图像,储存在音符里的记忆,都是人们对逝去的生命的恒久纪念,更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反思。\n战争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给广大民众以深重的灾难,战争破坏了平静的艺术环境,同时造成艺术家精神上的矛盾冲突,促使艺术家反思战争,反思人生和整个世界,从而创造出许多感人的作品。) 二:作品欣赏(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意见) 1、西班牙画家达利作品《内战的预言》 思考与交流: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幅画比较易懂,但形像却异常丑恶。“立体派”虽然是把客观世界的形象拆散以后重新加以组合,却并不那么可怕,因为至少它还是图案式的美感。达利的这幅画则把人体拆散再重新组合起来,以让它保持极逼真的效果。故使人更觉可怕。画中一只胳膊长在大腿上,而手又握住另一只大腿的根部,接在那条腿上的脚则踩在拆下来的屁股上,从大腿上边长出来一个狞笑的人头。一堆堆内脏似的物体抛满了地面。这是关于战争残酷的一场恶梦——甚至是只有在发高烧的时候才会产生的恶梦。) 2、罗工柳的油画地道战  对比分析:它们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战争?在表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3、侵华日军无条件投降 (作品完全纪实性的再现了日军投降的那一个瞬间,表现了抗日战争一个悲壮的胜利。) (四、)呼唤和平8分钟1.欣赏北宋李公麟作的免胄图 \n 思考与交流:描绘的是历史中的哪一个事件?作者是站在什么立场来表现的?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一个场面来描绘?   (此图又名《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图》。此卷描绘唐代名将郭子仪说服回纥大破吐蕃一事。图卷左侧是郭子仪所率部将兵骑,仪容镇定,伫立于侧。右侧是入侵关中的回纥兵骑,阵营庞大而惶惶无措。回纥大酋着戎装,携副将滚鞍落马,正单膝跪地作钦服之状,拜见免胄着燕服的郭子仪。郭神情雍穆诚恳,俯身援手以礼相见,体现出从容大度的一代名将风范。李公麟采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当时的场景。在北方强敌压境,大宋王朝和战无方的当时,《免胄图》的借鉴意义不言而喻。) 2.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思考与交流: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为什么画家用黑白灰的表现手法?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品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如:公牛头象征残暴和黑暗;马的嘶鸣象征痛苦的人民;像眼睛的灯象征光明、希望;手举油灯的女人象征光明、和平等等。作品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并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几何形体,然后主观地重新组合,构成画面,以追求物象形态的动感、变化。) 3、和平的愿望 (欣赏齐白石的《和平鸽》等作品,多角度反思战争,穿插“台湾独立和西藏独立份子暴力事件”的资料及国人反对分裂的行动来证明和平是人民心中对和平的渴望。) 小结: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一直在祈祷和平。在艺术当中,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民众都一直寄托着这种良好的愿望。 (五、)课后作业\n2分钟   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的理解,采用合作的方式,设计制作一张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的招贴画。  [制作步骤] 1、立意:确立想要表达的主题 2、构思:根据主题,进行构思设计 3、在构思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描绘 (充分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体现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向。) (六、)板书设计:战争与和平(一)导入欣赏《长城》组图 (二)战争与美术(作品欣赏) 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 1、《兵马俑》二:作品欣赏1、西班牙画家达利作品《内战的预言》2、罗工柳的油画地道战3、侵华日军无条件投降(四)呼唤和平小结: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一直在祈祷和平。在艺术当中,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民众都一直寄托着这种良好的愿望。 (五、)课后作业\n2、战国铜壶3、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画的《布雷达的投降》: (三、)反思战争   一:播放电影《集结号》片段 [制作步骤]1、立意:确立想要表达的主题2、构思:根据主题,进行构思设计3、在构思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描绘 六、评价分析:本堂课我做到了结合美术实验教学的特点,通过实例引入课题新颖自然、启发得当、设疑合理、老师与学生互动,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讨论总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学生情感因素,高潮迭起、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发现,达到了理想的效果。第六课战争与和平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中外优秀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流露出的悲壮、崇高等感情;2、探究作品内容、形式和风格特点以及创作的背景,提高对美的鉴赏和表现能力;3、能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对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理解。教学重点:探究作品内容、形式和风格特点以及创作的背景,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流露出的悲壮、崇高等感情教学难点:以学生现有的知识,难以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流露出来的情感表现。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有关“战争与和平”主题的艺术作品。教学用课件。教学流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9·11事件撞机瞬间》][思考交流]  1、看了这个片断后,你有何感触?  2、你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n战争,自文明萌发之始便噩梦般的伴随着人类。无论胜利与失败,都充满了杀戮与苦难。那些镌刻在石头上的痕迹,留在画面上的图像,储存在音符里的记忆,都是人们对逝去的生命的恒久纪念,更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反思。[出示课题《战争与和平》]二、战争与美术   战争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战争与艺术有着密切的关联。1、长城。作为一件浩大的人工产品,它是怎么样产生的?战争会遗留给人们什么?2、《兵马俑》——秦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没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宏伟的奇迹;这个奇迹本身,也完全是战争的主题。那么工匠们费劲力气烧制出像真人一样大小的俑为的是什么目的?俑的出现最主要是代替真人殉葬。这个地下军队其时是作为秦始皇的陪葬,他们在地下另一个世界里仍然保卫着秦始皇,听从他的调遣。其中各个俑长相各不相同,形态逼真,比例准确,和西方雕塑相比较,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 三、反思战争战争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给广大民众以深重的灾难,战争破坏了平静的艺术环境,同时造成艺术家精神上的矛盾冲突,促使艺术家反思战争,反思人生和整个世界,从而创造出许多感人的作品。[出示图片《原子弹灾害图·水》]丸木位里夫妇就用画笔展现了失败者对战争的痛苦回忆。原子弹使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遭到毁灭性打击,这是对日本战争罪行的惩罚,但画家用画笔问:战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无论你是对错、胜败,战争都只会导致一个结果——毁灭、破坏和持久的苦难。 ①《内战的预感》达利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这幅画比较易懂,但形像却异常丑恶。“立体派”虽然是把客观世界的形象拆散以后重新加以组合,却并不那么可怕,因为至少它还是图案式的美感。达利的这幅画则把人体拆散再重新组合起来,以让它保持极逼真的效果。故使人更觉可怕。画中一只胳膊长在大腿上,而手又握住另一只大腿的根部,接在那条腿上的脚则踩在拆下来的屁股上,从大腿上边长出来一个狞笑的人头。一堆堆内脏似的物体抛满了地面。这是关于战争残酷的一场恶梦——甚至是只有在发高烧的时候才会产生的恶梦。 ②《荷拉斯兄弟的宣誓》——达维特  法  [思考交流]在画面中你感受到怎样的场面?  [教师对画面表现的故事作简单介绍]根据古罗马历史故事改编。但是罗马城邦和邻近的伊达拉里城邦交恶,结果决定动武。但是他们似乎并不想大动干戈,因为战争会给双方极大的灾难,两败俱伤的后果是大家都不愿接受的。于是双方商定各选代表上场教练,谁最后赢,谁的城邦就算胜利。在罗马城邦,荷拉斯家族选出三兄弟去应战,对方也排除了三兄弟。值得注意的是,荷拉斯兄弟的姐妹已经许配给了对方的兄弟,一面是亲兄弟,一面是未婚夫,现在为了城邦的利益要拼个你死我活,她们内心又怎么能平静。决斗的结果是荷拉斯兄弟牺牲了两个,但最后一个终于打败了对手,为罗马赢得了胜利。达维特没有描绘双方械斗的场面,而是选择了荷拉斯三兄弟出战前的情景。画面上,荷拉斯的父亲把三把宝剑交付给三兄弟。三兄弟相互扶持,伸手在接受宝剑时庄严宣誓:“不成功,宁死亡!”他们的动作威武有力,神情大义凛然。为了城邦的利益,抛弃个人家庭的情感,这种悲壮牺牲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父亲的身后,三兄弟的母亲俯身安抚孙儿们,而三兄弟的姐妹,则痛苦地相互依靠,欲哭无泪。 ③《1808年5月3日的屠杀》——戈雅作者简介:戈雅(1746-1828)是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西班牙最具影响的艺术大师。他以极其多产而又风格多变的创作影响了后来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以及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艺术。[思考交流]  在画面上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  画家用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动人心魄的效果的?\n[画面故事]这幅画的全称是《1808年5月3日的屠杀》,作品描绘拿破仑统治下的西班牙人民奋起反抗但惨遭屠杀的历史事件。画家在这幅画上,选择了义勇军被屠杀时的情景,突出了被杀者在精神上胜利的姿态,颂扬他们那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英勇而崇高的精神。画面左侧的几个坚定形象,反衬了几个拿枪的刽子手的内心怯弱。两阵对峙,极其尖锐。前排一个起义者是一个市民,他高举双手,怒目而视,对着敌人大喊,情绪激奋,脸无惧色。全身被灯光照亮;在他右边的一个僧侣则在祈祷;中间一个是农民,他仰起那张饱经风霜的脸,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姿态。远处是茫茫夜空,马德里城廓处在一片阴霾之中。夜空体现了黑暗中的马德里,地上的灯光代表了黎明前的黑暗。光源的处理别出心裁,是从地面的方形灯里投射上来的,这更加深了形象的紧张气氛。戈雅对灯光的独到运用,用低光源,让人产生不寒而栗的情感,反映出拿破仑镇压的残酷。士兵的猥琐和人民的愤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品以极大的愤慨和控诉的激情,表现法国拿破仑侵略者在夜晚对赤手空拳的西班牙人民的屠杀暴行,歌颂西班牙人民对侵略者的反抗。 ④《格尔尼卡》——毕加索[教师简单介绍画面,引导学生欣赏立体主义绘画]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为什么画家用黑白灰的表现手法?画家在画面中想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故事简介]作品表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空军野蛮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此画不是用写实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象征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暴行。如:公牛头象征残暴和黑暗;马的嘶鸣象征痛苦的人民;像眼睛的灯象征光明、希望;手举油灯的女人象征光明、和平等等。作品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象,并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几何形体,然后主观地重新组合,构成画面,以追求物象形态的动感、变化。 小结:以上四件作品分别从四个不同角度对战争进行控诉,因此我们在欣赏作品时还应该注意作品抓住的战争的瞬间。 四、呼唤和平1、《免胄图》    此图又名《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图》。此卷描绘唐代名将郭子仪说服回纥大破吐蕃一事。图卷左侧是郭子仪所率部将兵骑,仪容镇定,伫立于侧。右侧是入侵关中的回纥兵骑,阵营庞大而惶惶无措。回纥大酋着戎装,携副将滚鞍落马,正单膝跪地作钦服之状,拜见免胄着燕服的郭子仪。郭神情雍穆诚恳,俯身援手以礼相见,体现出从容大度的一代名将风范。李公麟采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当时的场景。在北方强敌压境,大宋王朝和战无方的当时,《免胄图》的借鉴意义不言而喻。 2、《布雷达的投降》 维拉斯凯滋作品反映出作者对和平的强烈呼吁[画面故事]1625年西班牙军队进攻荷兰要塞布雷达,由于双方军力悬殊,要塞司令官尤金斯·纳萨乌斯基向西班牙军团司令斯宾诺拉投降,交出要塞城市的钥匙。这只是西班牙占领军的一次战役胜利,并没有挽救它最终失败的命运,更没有阻挡荷兰人的独立。画家对这件创作任务并不乐意,因为这是一次不光彩的侵略,而且事过10年,荷兰人早就收复了要塞,没有炫耀的意义。但是国王之命,宫廷画家不能不从,另一方面斯宾诺拉司令官是画家的朋友和主顾,最后画家不得不画。\n作为历史画必须遵从历史的真实再现,画中主要历史人物必须是真实的,但绘画是艺术,必然体现画家的政治和思想倾向以及艺术观念。我们从画中可以看到画家是站在西班牙的立场上,运用人道主义来表现这一历史事件的。从画面上看,一场激烈的交战刚刚结束,背景空间开阔,大气浮动,弥漫着战火硝烟;前景敌对双方分列两边,双方司令长官达成协议,结束战争。画家显然站在胜利者一边,他塑造了英武的西班牙军士,标枪林立威严整齐;而荷兰军松散零乱无序,像一群乌合之众,形成胜败对比。西军司令斯宾诺拉和荷军首领纳萨乌斯基虽然握手言欢,但在形象塑造上,胜利者居高临下、宽容大度、具有高傲的尊严;失败者虽举首向上,但并没有乞求而丧失勇敢者的刚毅。这种一俯一仰的形象差别正表现了画家站在西班牙国家立场的思想倾向。画中西班牙军队人强马壮,而荷兰军人却漫不经心。但画家没有丑化失败者的形象,荷兰士兵仍然具有善良自尊的个性,使交战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画家“化干戈为玉帛”,有意地掩盖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将一场侵略战争处理为和平休战的场面。3、《和平鸽》请同学们欣赏毕加索的《和平鸽》  如果说《格尔尼卡》毕加索要表达的是对战争的控诉,那么,在以上几幅画中要表达的则是怎样的情感? 4、《我的愿望》招贴作品 用儿童的角度反思战争人们不希望战争,人们一直在祈祷和平。在艺术当中,我们一直寄托着这种良好的愿望。 五、课堂作业   不仅仅毕加索可以用画笔控诉战争,呼唤和平,我们同学同样可以做到,课后,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招贴画。[制作步骤]  1、立意:确立想要表达的主题,  2、构思:根据主题,进行构思设计  3、在构思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描绘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的理解,采用合作的方式,设计制作一张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的招贴画。第七课时代的脉搏第七课时代的脉搏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时代的脉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时代的脉搏》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七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文化与美术家个人,社会时代,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经济科技,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联系,本课题的教材提供了十余件时代气息浓郁的作品,通过比较与细致分析,说明美术作品与社会运动、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对于这种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美术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社会背景与时代变迁,二是社会变迁对美术作品造成的影响和改变。 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 一 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n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美术与社会思潮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美术作品反映或表现社会思潮、运动的不同方式和特点。学生学会并能运用观察,借鉴,模仿,尝试等方式逐步培养和提高美术鉴赏的学习技能。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判断思考,回答问题,图文表格,讨论交流,比较分析,分组研究,尝试动手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自我肯定的自画像创作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根据形式分析等方法来理解它们所反映的社会观念和风气。 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设疑提问,作品欣赏,组织讨论,平等对话,小结归纳,图形示范等。让学生对于美术家创作自画像的意念和表现形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思考交流,讨论分析。与教师,他人进行对话,产生意见和沟通交流,形成个人观点。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尝试用自己所擅长的,所喜欢的,所表达的美术表现形式创作自己的自画像作品,达到品味审美意念,体会审美情感的学习目的。 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在美术教学课堂中,一个好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支点和跳板”,因此,在讲授新课之前,欣赏三幅《门神》,比较分析:1.门神是用来干什么的?2.《抗战门神》与传统门神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什么不同?点出本课主题“美术与社会思潮”。,同时进行课题板书,相应要求学生打开教材P77 环节二:讲授新课《时代的脉搏》:教材把握美术作品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理解美术形式变化得以发生的社会因素,从物质的、观念的角度了解美术;通过欣赏分析,使学生能从更多角度来鉴别、评价美术作品。教师可以通过有一定历史透视和具体的美术作品的分析,来使学生学会尊重不同的审美风格和艺术成就。。用PPT多媒体展示一辈子第一回》和《大批判两张作品,我设计为讲授新课的过渡环节,采用讲授法,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它们表现了怎样的内容?2.分别跟什么样的社会思潮相联系?(按:前者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劳动者翻身做主,参与选举活动,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后者把工农兵形象跟现代商业广告并置在一起,反映了政治和商业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学生可能对《大批判》所使用的“文革”时期“工农兵”图像不太了解,教师可以做必要的提示,最好找几张“文革”时期的类似图像来对比。此外要注意画面的形式特征,从画面形象,寓意象征两个方面让学生作出判断选择,学生在欣赏,讨论交流,协调合作中完成学习单上学习任务。然后,由学生推举代表上台公布自己的结论,教师略作点评,并做相应的板书。(板书:自我认同和角色定位) \n环节三: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美术家的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我增加分组讨论第一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第二组:《麦积山雕塑》;第三组:《牡丹亭·还魂记》插图。讨论:它们分别是什么时候的作品?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思潮?3.将小组讨论意见向全班汇报,全班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相关的讲解和补充。4.延伸讨论⑴:在这三组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最不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形式为开放式的自由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从美术作品中人物的动作,所处位置,神情态度等诸多形式内容上展开鉴赏分析讨论。带动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积极地与周围的人交换思想,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品中从早期到现在的发展轨迹。在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后,可选代表上台阐述其观点。初具体情况,也可机动灵活地展开小型辩论赛的方式来达到学习目的。在学生发表观点的同时,教师也可抛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交流感想。为了让学生加强对教学重点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此环节倡导学生相互间的经验心得的交流,可采用分组讨论学习,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外,教师应当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此环节可继续采用教材上美术鉴赏内容,也可由教师或是学生自己收集的美术鉴赏内容,扩大知识范围和容量。此环节倡导学生质疑的学生精神,培养和加深自我感受、理解、思考的独立性,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建设与参考,但不能以简单的、经验性的观点代替学生个性化学习实践。 环节四:能力拓展为了更好,更广的拓展学生的能力,我设计并开展第三个活动比较分析出示作品《梦露》和《大宫女》,分析:1.从内容和主题上看,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时候的思潮和观念?2.它们的表现方式有什么区别?跟传统美术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按:这两件作品的作者都是美国的,安迪·沃霍尔表现的是20世纪50~60年代流行文化中的电影明星;游击队女孩是一个匿名的艺术家团体,她们的作品呈现出强烈的女权主义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思潮的反映。都挪用了已经存在的图像,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了加工;一个采用了大量复制的手法,一个则改变了原来图像的一部分内容。)首先,从自我性格,兴趣爱好,特长,到周围环境,社会认同等方面出发,用平等交流的对话方式,鼓励学生对作品大胆肯定:然后用PPT多媒体展示若干张作品学生欣赏,有具象,意向,半抽象等的几种表现形式,为学生进行创作的尝试练习提供技术参考。教师也把自己的收藏作品展示出来,与学生交流创作的感想;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创作出一张画像,亲手感受作画的乐趣。其间教师做巡回指导,并及时点评学生当中有特点的作品。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更应是培养具有创造性学习方法的活动的理念,结合学术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观点、思想、情感的表达。 环节五:\nA:在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之后,在给学生布置课后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拉斐尔的《雅典学派》是为教皇在罗马的办公场所绘制的壁画,但却在作品中描绘了大量古代异教思想家,生动传达出文艺复兴时代社会风气的变化。沃霍尔则把他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电影明星照片印制在自己的作品中,显露出宽容、自由乃至叛逆的现代风尚。这些名作都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各自时代的某一运动或思潮,有力地突出了主题,其中任何一件作品都可以作为范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讲解。 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 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七课《时代的脉搏》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第七课时代的脉搏教案教学目标认识美术与社会思潮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美术作品反映或表现社会思潮、运动的不同方式和特点,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根据形式分析等方法来理解它们所反映的社会观念和风气。学习活动分析本课着重从美术中探寻社会运动的痕迹与影响。这种影响可能表现在形式上,也可能表现在内容上,但其共同特征是有新的变化出现。引导学生注意到这种变化,促使他们产生兴趣,并主动寻找这种变化的原因。教学基本思路对美术的欣赏不能仅仅局限于外在形式的鉴别,还包括把握题材内容,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社会人文背景。只有感受到这些蕴藏在作品背后的东西,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才是全面的,对美术的发展变化才可能有深刻的认识。如果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也会从中得到更多的乐趣。由于本课教学内容涉及到许多作品形式之外的知识,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需要他们更多地借助以往的知识储备和日常经验。教学时通过示范,启发、引导学生逐渐调动他们各方面的知识,进而使他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自觉地寻找美术作品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三幅《门神》,比较分析:1.门神是用来干什么的?门神历来被中国人视为驱邪避秽的护佑者。门神秦叔宝与尉迟恭:小说《西游记》里记载了秦琼变成门神的故事: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因延误行程致使地方干旱,人民无法维生,犯了天条,玉皇上帝大怒,便派魏征在午时三刻监斩老龙。老龙于前一天恳求唐太宗为他说情,唐太宗满口答应。第二天,唐太宗宣魏征入朝,并把魏征留下来,同他下围棋。不料正值午时三刻,魏征打起了瞌睡,梦斩老龙。老龙怨恨唐太宗言而无信,阴魂不散,天天到宫里来闹,闹得唐太宗六神不安。魏征知道皇上受惊,就派了秦琼、尉迟恭这两员大将,守在宫门保驾,果然,老龙就不敢来闹了。唐太宗体念他们夜晚守门辛苦,就叫画家画了两人之像贴在宫门口,结果照样管用。于是,此举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秦琼与尉迟恭便成了门神。2、赏识纪四五十年代,许多人家里门上的门神不再是唐代的名将而是新四军、解放军的形象,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n当外敌入侵时,中国抗日军人无疑成了中国百姓眼中的打鬼门神。3.《抗战门神》与传统门神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什么不同?传统年画与抗日战争时期年画的比较,非常深刻地说明了社会思潮在美术作品上留下的印记。传统年画最重要的功用是祛邪、祈福,大多色彩鲜艳,具有装饰性的美感;而1945年的抗战年画则寄托了人民对抗战胜利的渴望,手法上融入现代木刻技巧,以黑白为主。点出本课主题“时代的脉搏”。 二、作品欣赏A、美术与新中国观赏《一辈子第一回》和《大批判》。比较分析:提问:它们表现了怎样的内容?分别跟什么样的社会思潮相联系?(看书理解回答)杨之光《一辈子第一回》与王广义《大批判》的并列深刻地体现出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形态的巨大转变,以及两者对艺术的不同追求。前者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劳动者翻身做主,参与选举活动,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并力图将西方素描造型因素引入传统中国画水墨人物,而后者把工农兵形象跟现代商业广告并置在一起,反映了政治和商业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这件作品中运用的工农兵标志在20世纪70年代是非常严肃的题材,而20世纪90年代可以随意挪用,正是时代风气变化的体现。前者而后者则借鉴了西方波普艺术的表现手法。 B、社会思潮嬗变中的中国美术如果将各个时期有关社会运动与社会思潮的美术作品放置在一起,从中便能较为简洁地勾勒出社会进程中文化发展的脉络。讨论:以下几幅作品分别是什么时候的作品?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思潮?1)《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南朝大墓中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描绘了悠游林下的隐士。魏晋之际,有名士嵇康、阮籍等七人,崇尚自然,不拘礼法,常聚于竹林之中,人称“竹林七贤”。他们是当时人心目中理想的士人,不受任何约束,可以完全自由的表现自己。这幅大型砖印壁画是在南京西善桥南朝大墓中出土的。它为两段,一段画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四人,另一段画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四人,每人身边都刻有姓名,两段各高80厘米,长240厘米,分别位于墓室两壁。画中的荣启期本为春秋时期的高士,隐逸之人。大概作画者考虑到两段壁画中的人数最好相当,所以就在七贤之外再加上前代的荣启期,这样八个人正好分成对等的两组。人物间以松、柳、槐、银杏、阔叶竹等隔开,由于每位人物都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中,整个画面不但显得明快醒目,而且隔而不断,气脉连贯,于统一之中又见变化。2)《麦积山雕塑》南朝汉族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北魏的孝文帝推行了一场汉化运动,用汉字,穿汉人服装,上层贵族学习汉族文人的气质,这立即反映在他们雕凿的佛像上。佛像穿着南朝汉人的宽大衣服,像南朝的士人一样清瘦。“秀骨清象,褒衣博带”,正是北朝学习南朝所带来的审美观点的形象概括。3)《牡丹亭·还魂记》插图。纵观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有的作品中很直接地可以看出社会思潮的变化,而有的作品则是间接地折射。故事大意:南安郡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终日被父母拘束在闺阁、书房之中,一次偶然被丫环春香领去花园观赏春景,回来后梦见一位少年书生柳梦梅,自此便为相思所苦,以至伤情而亡。三年后,柳梦梅前往临安赴试,路经杜宅,杜丽娘的魂魄又与柳梦梅相会,杜丽娘因此得以再生,二人遂结为夫妇。但杜宝却竭力反对。后因杜丽娘一再坚持,柳梦梅又中了状元,加上皇帝亲自作主,杜宝才认可此桩婚事。\n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木版插图就很曲折地反映了明代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故事的主角是追求个人幸福,向往爱情自由的女性。明代晚期这一类故事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广泛流行。说明了这种思想的普及程度。师总结:《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麦积山佛教造像、《牡丹亭·还魂记》木刻插图则分别是东晋墓葬习俗、北魏佛教思想与明代市民文化在美术上的体现。只有把它们放在各自的社会情景中才能够准确地理解它们的含义与价值。 C、社会思潮与西方美术1)雅典学派 (意大利)拉斐尔提问:此画选取了哪些人物?他们是什么身份(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安排在构图中的什么位置?利用了哪些范本(原型)?1508年,拉斐尔离开佛罗伦萨,来到罗马,开始为教皇朱理二世工作。在那里历时十年,他为教皇宫殿绘制了大量壁画,其中以梵蒂冈教皇宫内的一组《雅典学派》壁画最为出色,这幅巨大的壁画(2.79米4×6.172米),是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画了五十多个大学者,不仅出色地显示了拉斐尔的肖像画才能,而且发挥了他所擅长的空间构成的技巧。他对每一个人物的所长与性格做了精心的思考,其阵容之可观,只有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才可与它媲美,其时拉斐尔只有26岁。这幅作品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派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艺术家企图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的主题思想,就是崇拜古希腊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当世的名人。他们在自由地讨论,情绪热烈,好像在举行什么典礼,或庆祝某个盛大节日,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氛,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精华。这座建筑物中心透视点的层层拱门,直通遥远的天际,这是一个极其神圣的环境,学者们被对称地、然而富有节奏地配置于台阶两侧,上层台阶的人物排成一列,中心是两位伟大的学者——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他们似乎边进行着激烈的争论,边向观众方向走来。亚里士多德伸出右手,手掌向下,好像在说明:现实世界才是他的研究课题;柏拉图则右手手指向上,表示一切均源于神灵的启示。这两个对立的手势,表达了他们思想上的原则分歧。其余的人,众星托月,有的在注视,有的正在谛听这两位老人的谈话,自然地形成几个小组。现在再介绍上层台阶上的人物:苏格拉底刚转身向旁人阐述伦理学上的论据。阶下面的左侧,以坐在地上专注地书写着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为中心,一少年在旁给他扶着木牌,牌上写的是“和谐”的数目比例图。在他背后一个老人正在记录毕达哥拉斯的论据数。台阶下右侧一组,中心人物是躬着身子、手执圆规在一块黑板上给学生演算的几何学家欧几里得(一说是阿基米德),周围是他的四个学生,四个人似乎对老师的讲解领悟得不一样。旁边那个身穿古代黄袍、头戴荣誉冠冕、手持天文仪的,是埃及天文学家托勒密。上面露出半个脑袋、头戴深色圆形软帽的青年,就是画家拉斐尔本人。把自己画进历史题材内,是当时画家们喜用的表现方式,只是拉斐尔留给自己的位置太少了点。画中央的台阶上,躺着一个孤寂的犬儒学派哲学家第欧根尼。这位学者主张除了自然需要之外,其他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无足轻重的,所以他平时只穿一身破烂衣服,这个人物在构图上起到了填补空白的作用,他与右侧正往台阶上走去的两个人物相联系,同时又与左下角那个倚靠在石桌前沉思的学者赫拉克里特彼此呼应。更有意思的是,柏拉图的头像正是画家以达·芬奇的头像为范本的,可见拉斐尔对前述这两位大艺术家的崇敬心情。这幅画的色彩处理也很协调,建筑背景全是乳黄色的大理石结构,人物的衣饰有红、白、黄、紫、赭等色相交错。透视法的水平是很高的,它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深远感,连地面的图案,拱顶的几何装饰结构,都精确到可以用数学来计算。 B、出示作品《梦露》和《大宫女》,分析:1.从内容和主题上看,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时候的思潮和观念?2.它们的表现方式有什么区别?跟传统美术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件作品的作者都是美国的,安迪·沃霍尔表现的是20世纪50~60年代流行文化中的电影明星;游击队女孩是一个匿名的艺术家团体,她们的作品呈现出强烈的女权主义思想,是20世纪80\n年代以来美国社会思潮的反映。都挪用了已经存在的图像,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了加工;一个采用了大量复制的手法,一个则改变了原来图像的一部分内容。)梦露 (美国)安迪·沃霍尔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在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艺术中,作为对美国充满商业气息的社会的善意讽刺,是最令人发笑的了。他把凡是成为社会崇拜的偶像以及时髦事物,如世界名人、电影明星、美钞、电椅、花束、竞赛场上的骚动、“蒙娜·丽莎”摄影,等等,作为重复宣传的题材,用丝网印技术或其他方法,重复50次地印制在一个画面上。1962年,他因展出汤罐头画而闻名,被奉为“波普艺术家”。沃霍尔原是一个商业画家,在纽约做过十年广告设计工作。波普艺术风行时期,他感兴趣于画些商标和超级市场的产品。他采取照相版丝网漏印技术,让画面像一张刚从印刷厂取来的未完成样张一般,这幅作品是最典型的代表作。画家故意把印刷过程作两部分展现:右半边是印刷的第一道黑线效果;左半边是用丙烯色套印的彩色效果,并仿效廉价印刷品的低质量效果,使镂版定线不精确,造成套色错位,以加强其低俗的性质。电影红星玛丽莲·梦露的照片的泛滥,也和可口可乐的广告泛滥一样,标志着美国社会大众的趣味。画家借用这种手法来说明,此类大众趣味正像他这幅画一样,在大批量地被制造出来,直至你感到厌倦为止。沃霍尔说过:“绘画就是事实,这就够了。”对于波普作品,他进一步强调过:“这些绘画都充满着自身的存在因素。”安迪·沃霍尔独特的波普画在当时有强烈的社会反响,因而赢得了美国艺术界更大范围的轰动。安迪·沃霍与其他波普艺术家相比显得更彻底,他完全取消了艺术创作中的手工操作观念,直接用制版印刷的方法把照片形象移到画布上。还应用了古典主义者和现代主义者视为大忌的“重复”,甚至于推向极端,可口可乐瓶无尽无休的排列,以及明星们的照片都成为了最好的创作主题和素材。这十分贴切的反映出了后工业时代的特征,现代工业正是这样每天重复着同一样东西。以直观的艺术形式代替了深奥的艺术。随着后现代艺术的推进,它同我们生活的界限也显得愈来愈近,可能我们无法意识到,但它作为我们生活和精神的组成部分已无法替代。游击队女孩改造的大宫女 (美国)“游击队女孩”(GuemlaGirls)是美国的一个专业艺术家团体。他们展开词语战和形象战来反对艺术中的性别歧视。在早些年里,她们的活动集中在为女性艺术争得一席之地。她们机智而严厉地批评那些不承认女性艺术的机构和个人。在她们的这幅招贴画上写着:“女人必须裸体才能进入博物馆吗?进入现代艺术区域的艺术家少于5%的是妇女,但85%的裸体是女性”,“游击队女孩”的标准和招贴中的形象是一个凶恶的黑猩猩面具,它将男人对女人的漂亮、性感的消费观念和标准荡涤得一干二净。与20世纪60~70年代女性主义的紧张激烈却吃力、小心翼翼的对抗性不同,20世纪80~90年代,女性主义艺术改变了方式,她们以一种反讽、幽默、潇洒的气息调和着前期女性主义的怒气。而实质上却更为激进、自由和宽泛,这些近于“异端”的实践往往被列入当代重要的问题之一即“是不是艺术”的讨论范畴。 六、总结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美术创作跟社会环境紧密相连;在某些时候,社会思潮对美术有非常直接的影响。第八课不同的歌声第八课不同的歌声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不同的歌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n《不同的歌声》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八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文化与美术家个人,社会时代,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经济科技,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联系,本课的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与艺术,我们要学会尊重并认识这些文化与艺术。同时结合本地区的文化艺术的探究展示,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够为本民族的艺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们思考如何在当代文化背景之下发展本民族的美术。教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美术创作与民族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2.俄国的“巡回展览画派”以及产生的社会背景。3.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藏族美术的代表作:布达拉宫。补充进本土文化---惠安女服饰。4.墨西哥壁画运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重点: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通过分析作品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突出重点难点:美术创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通过体验与感悟理解作品中民族形象突破难点 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 一 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认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的代表作品;了解惠安女服饰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墨西哥壁画运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模仿体验、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对文化艺术相联系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乐曲渲染法:利用相关民族乐曲做渲染是使学生的心情得以放松,既能克服欣赏过程中的视觉疲劳,又能扩充整合学科间的知识。讲述启发法:通过教师对美术作品的介绍启发同学对作品的分析和鉴别,从而达到鉴赏能力的提升。角色主持法:引导学生体验、描述、感悟作品的形象及展示探究学习成果的活动能力。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1、筛选学习法: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有用的资料信息的学习方法,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2、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的见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整体协调能力,既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在团队合作中突显个体创造能力。3、体验学习法:学生在鉴赏作品过程中体验、感悟大师对民族形象的表现。体验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导入:聆听乐曲《伏尔加船夫曲》(音乐家)。说说你的听觉感受;\n(一)体验与感悟内容:鉴赏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列宾作品《伏尔加纤夫》与“巡回展览画派”1.观赏作品《伏尔加纤夫》(画家)说说你的视觉感受;2.吟诵诗句《伏尔加河上》(诗人)说说你的心灵感想;3.模仿作品《伏尔加纤夫》中的人物动作动态,积极体悟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活动。    说说你的肢体感受.[设问一]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艺术家都在表现同一内容的作品呢?[设问二]在你们体验后能就当时纤夫们的形象、内心世界所想进行阐述吗?[设问三]你认为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什么样的情感与作品的艺术特征?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从它的诞生、发展、当时社会环境、艺术品风格、代表画家等方面简要描述.知识拓展:介绍巡回展览画派代表画家有别洛夫、克拉姆斯科依、萨甫拉索夫、施什金等。学生活动:静听\细观\畅吟\体验并谈感受;教师活动:提示启发学生大胆表达和描述并要参与体验讨论,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并做知识延伸。设计意图:通过“听、观、吟、验”等形式去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去感悟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从中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形式以及社会学鉴赏法,分别从作品的表现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对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并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环节二:讲授新课内容:我打算这部分着重讲藏族文化与美术-----建筑与藏族服饰,墨西哥壁画运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这一部分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交流学生活动:对收集到资料进行小组筛选,归纳后交流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外;鼓动其他小组的同学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要参与讨论,进行师生互动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现探究归纳后藏族民族文化,即体现学习探究的成果,又有利于学生关注中国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并懂得传承与保护的良好意识。同时也是师生共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即是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的重点之一 环节三: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内容:探究惠女服饰文化从他们的起源、发展、生活习俗、艺术品风格等方面简要描述学生活动:对收集图片进行小组筛选,登台展示并说明其相关特征;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外,协助学生操作多媒体,进行实物展示;教师也要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把藏饰与惠女服饰相比较设计意图:利用比较式鉴赏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作品的特征,也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反映一个民族文化,同时对我国仍至世界美术发展的方向有更深入的思考,以突破本课的难点 \n环节四:能力拓展为了更好,更广的拓展学生的能力,了解了上述流派的特点之后,你觉得中国的美术要发展应当选择什么样的途径?总结,指出运动成功的原因在于,扎根民族文化,关心民众疾苦,在表现形式上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更应是培养具有创造性学习方法的活动的理念,结合学术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观点、思想、情感的表达。 环节五:归纳总结本课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等多种形式,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 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八课《不同的歌声》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第八课不同的歌声说课稿二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教材选用的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8课《不同的歌声》;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与艺术,我们要学会尊重并认识这些文化与艺术。同时结合本地区的文化艺术的探究展示,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够为本民族的艺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们思考如何在当代文化背景之下发展本民族的美术。教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美术创作与民族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2.俄国的“巡回展览画派”以及产生的社会背景。3.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藏族美术的代表作:布达拉宫。补充进本土文化---惠安女服饰。4.墨西哥壁画运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本课用1课时来完成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校现升格为“一级达标学校”,新高一年的学生在学习积极因素方面是明显的,整体素质较高,思辨能力强,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而且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接近于成熟状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究,敢于否定;但消极因素也同样存在,由于初中美术的模糊化与平时文化课的学习压力大,导致了绝大部分的学生根本无暇了解美术,所以就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与美术作品间的联系进行鉴赏,领会民族文化的性质、特征和美术作品艺术表现手法,了解美术作品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等,来促进学生美术作品鉴赏能力的自动生成与艺术修养的提高、丰富与充实的学生精神世界\n三、教学策略本课旨在通过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地方文化,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认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的代表作品;了解惠安女服饰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墨西哥壁画运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2)、过程和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模仿体验、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对文化艺术相联系的理解。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2).难点:美术创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六、教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视频影片。学具:作业纸、探究搜集的资料与图片七、教学过程设计(一)体验与感悟(设计意图:通过“听、观、吟、验”等形式去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去感悟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1.     聆听乐曲《伏尔加船夫曲》;(音乐家)。说说你的听觉感受;2.     观赏作品《伏尔加纤夫》,(画家)。说说你的视觉感受;3.     吟诵诗句《伏尔加河上》(节选)(涅克拉索夫诗人)说说你的心灵感想……低低的身子像一张弯弓,身上背着长长的纤绳,穿着草鞋,蹬着河岸——这是成群的纤夫在爬行。这呼声粗野得没法儿忍受,清晰得怕人——在寂静中怒吼。听到这悠长的挽歌般的哀呼——心儿啊,又在我胸中颤抖!…4.     模仿作品《伏尔加纤夫》中的人物动作动态,积极体悟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活动。说说你的肢体感受5.     生:观察、讨论、回答:(参阅教材《伏尔加纤夫》的介绍,并深入思考下面问题,鼓励不同意见的存在。)[设问一]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艺术家都在表现同一内容的作品呢? 生:……师小结:当时的艺术家都有着很深的民族情感,他们以一种民主的态度,关注俄罗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疾苦。[设问二]在你们体验后能就当时纤夫们的形象、内心世界所想进行阐述吗?提示:从他们的年龄、经历、性格、体力以及他们的精神气质上各不相同。生:……师小结: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在拉着货船,步子是那样的沉重,似乎可以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设问三]你认为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什么样的情感与作品的艺术特征?提示:从作品的艺术特征主题、材料、形象、色彩、技巧、情感等去归纳。生:……\n(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形式以及社会学鉴赏法,分别从作品的表现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对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师小结:点明“民族文化”与“美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6.       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提示]从它的诞生、发展、当时社会环境、艺术品风格、代表画家等方面简要描述。师小结:“巡回展览画派”扎根于俄罗斯的社会现实和民族文化,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挚情感,所以才能产生如此动人的效果。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我们应当理解并且尊重这些美术作品。7.     知识拓展:介绍巡回展览画派代表画家有别洛夫、克拉姆斯科依、萨甫拉索夫、施什金等。(一)          畅谈与交流(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展现探究与研究性学习的本土资源《惠女服饰》的文化,即体现学习探究的成果,又有利于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并懂得传承与保护的良好意识。是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的重点之一)1.     聆听歌曲《56个民族》并说一说中国各民族的名称:汉、藏、苗、客、布依、维吾尔、侗、…2.     媒体展示(我国少数民族的部分服饰图片与惠安发女服饰)3.     生:思考他们的生活习俗与汉族的是否相同,他们的美术形态与我们前面所讲的汉族美术形态是否是完全相同的?(结合同学们课外研究性学习课题——惠女服饰的成果,分小组归纳小结并作重点发言)[提示]从他们的起源、发展、生活习俗、艺术品风格等方面简要描述。生:……师小结:指出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这些民族有着独特的习俗以及美术形态,我们要理解并且尊重这些美术形态,同时要关注我们身边的艺术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4.     观看《西藏风情》电影片断和展示收集到的一些关于藏族生活中的图片;(投影仪)[提示]可结合教材中关于藏族美术的论述和自己探究到的一些关于藏族文化与美术作品的知识来讲述藏族美术作品。生:……(允许其他同学也发表不同的见解)(二)          比较与思考(设计意图:利用比较式鉴赏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作品的特征,也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同时对我国美术发展的方向能更深入的思考)1.    请同学们按表格的内容比较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与墨西哥壁画运动,并思考他们为什么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师小结:指出墨西哥壁画运动成功的原因在于,扎根民族文化,关心民众疾苦,在表现形式上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2.    师问:了解了上述流派的特点之后,你觉得中国的美术要发展应当选择什么样的途径?学生思考,并且完成教材P81“活动建议”。(四)课堂总结:本课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等多种形式,让同学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与艺术,着重理解了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与美术创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这要点,同时结合本地区的文化艺术的探究展示,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能够为本民族的艺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空间。八、教学反思\n通过这节的《不同的歌声》的教学活动,我运用了体验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探究社会学鉴赏、比较式鉴赏对本课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寻找比较直观的加深了学生对民族文化与美术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运用了一些新课程的理念,关注和体现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美术课堂教学方面等做了一些的尝试。本课教学设计特色与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与影视、戏剧表演的整合提高课堂的生动趣味性,将传统的静态教学转向动态的、灵活的教学方式,大大地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听课局面,也使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张扬和发挥,达到良好的效果。二、与学生探究或研究性学习的地方课程资源《惠女服饰》的整合,即体现学习探究的成果,又有利于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并懂得传承与保护。三、课堂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转换比较到位,教师充当了一名组织、引导者、交流的伙伴,让学生以学术演讲者的角色为其探究到的成果加于阐述、表达,其他同学可以就他的论述中提出不同的观点要求他回答,教师也参与提问。师生互动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成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探索方向和思路。这环节使学生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有动有静,有思考的布白,有演练的空间,有交流互动的平台,有探究成果的展现,能够充分体现高中新课程的理念精神,同时注重与学生学业能力水平相适合的教学要求,也充分展现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第八课不同的歌声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2.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3.认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的代表作品;4.了解墨西哥壁画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2.美术创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3.民族文化的丰富性。   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导语:   在现代社会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与互动的背景之下,“民族文化与美术”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主题。因为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全球化发展,如何既保留本民族的文化,又能够比较开放地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每一个美术工作者和美术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艺术史上出现的很多实例证明,作为一个艺术家,只有积累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与情感,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也才能够得到世界上其他民族人们的认同。   一.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   教师展示作品《伏尔加纤夫》,请同学们观察并且分小组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形式以及社会学鉴赏法,分别从作品的表现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对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   1、谈谈你看了这幅画之后的感受?   2、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艺术家创作这件作品?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什么样的情感?   教师总结: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对于《伏尔加纤夫》的介绍,并且深入思考上述问题。    伏尔加纤夫(俄罗斯)列宾   列宾(1844~1930)在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就是《伏尔加纤夫》。1869\n年,列宾去涅瓦河野游,看到了一幕使他吃惊的景象:远处一些黑黑的、闪着油光的东西在向前爬动,渐近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群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货船的纤夫。这些形象使他感到震颤。他决心把这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画面以狭长的横幅展现这群纤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箩筐作点缀。景色十分凄寂。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在拉着货船,步子是那样的沉重。纤夫共有11个人,约略分成三组。每一个形象都被列宾仔细推敲过,画过人物写生。他们的年龄、经历、性格、体力以及他们的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把这些性格做了高度的典型化,又都统一在主题之中。现据画家本人的记述,分别来介绍这里的每一个人物的情况。最前一组共四人,领头的名叫冈宁,他的表情温顺,然而性格坚韧,具有一种内在的意志力,此人约有四五十岁,他那双深陷的眼睛使他的前额更加突出,显出了他的智慧,他原是个神甫,后来被教会革职,一度充任过教堂唱诗队的指挥,身体结实,两手下垂,胸前那一条纤索绷得很紧,而身上的麻布衫却满是补丁,这是一个俄罗斯农民长者或智者的典型,他忍受着肉体与精神的痛苦,是这些纤夫形象中的悲剧性主角。在他右边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憨直的农民汉子,他赤着脚,头发蓬乱,满脸浓密的胡子,似乎在低低地向冈宁絮叨着什么。在他后面是一个细长的瘦子,年近四十,身子大部分被挡住了。他头戴麦秆帽,叼着一只土烟斗,头显得尖小一些。他挺直着身子,这样可使纤索松弛,好像是想省点力气。这个瘦子的左侧,则是一个躬背弯腰的纤夫,他原来是个水手,叫伊卡尔。他的两手向下握拢,神色严厉,眼神凝注,直对着前,显然,他的脾气一定很倔强,是个农村硬汉子,汗水已把他的上衣腐蚀得百孔千疮,结实的肩膀正从破洞处显露出来。中间一组也是四个人:穿一身粉红色破衫裤的少年名叫拉里卡。看来这个少年是初加入这支行列,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告诉观者,这种劳动对他来说是负荷过重了。他正用手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擦痛了皮肤的纤索。画家在这个新的受压迫者身上似乎要找到一种希望,那就是不甘心受剥削,要反抗。令人注目的是,在这个少年颈上还挂着一只十字架,这是父母给孩子的信物,祈求上帝能保佑他路上平安。列宾为画这个少年纤夫,曾从他熟悉的孩童形象中挑选了一个做模特儿。少年拉纤这种现象,也如资本家利用童工榨取劳力一样残酷,这是沙皇俄国的农奴制度的罪恶,也是画家所要抨击的主要目标。紧靠在拉里卡后面的,是一个受尽风霜之苦的秃顶老汉,他皮肤黝黑,脸色阴沉,一边斜倚在纤索上,一边在打开自己的烟袋,想偷闲抽口烟来缓解一下自己的苦闷。他和前面的少年,在色彩上构成了强烈对比。两代人,不同的命运,却系在一根绳索上。少年右边是个羸弱有病的纤夫,他步履艰难,全身虚弱,正在用袖口擦汗。头发露在无檐帽的外边,颧骨耸起,泪囊水肿,他未来的路程意味着更大的厄运,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他那急促的喘息。在拉里卡与老汉之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脑袋顶,此人的脸庞发黑,鼻孔朝外,嘴唇很厚,看样子是个鞑靼人。最后一组三人,走在前面的是个退役军人,白色的衬衫外面加了一件坎肩,帽子压得很低;背后一个皮肤黝黑,“巡回展览画派”评论家斯塔索夫说他是个流浪的希腊人。最后一个人只见到了他的低垂的头顶,此人似乎走得更加吃力,他正在往一个小坡上移动。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等色调来描绘上半部的空白,使这条伏尔加河显得更为惨淡了。   4、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请学生观察并且总结教材中所列举的“巡回展览画派”的共同点。   5、介绍其他几幅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运动代表画家的作品。   A、列维坦《三月》《春天.水》   列维坦的风景画具有浓郁的抒情性。他深入民间生活,对于俄罗斯的村舍、草木、山川、河流,寄予一种饱满的民族感情。他的作品往往充满阳光,用笔细腻,色彩丰富,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油画《三月》是他的艺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俄罗斯的三月,是万物苏醒,大地孕育着春意的季节。虽然画面仍然展示着一片寒冷色调:冰水晶莹,积雪处处,然而远处的绿丛宣告生命的蠕动很早就已经开始了。画家运用鲜明的色彩,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期望。一幅没有一个人物的自然风景画,却使人处处感受到生命的脉搏。若不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倾注着自己的整个心灵,这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不可能产生的。列维坦的风景画,像他的老师萨符拉索夫一样,总是寓情于某种深刻的社会观。通过对自然的抒情写意,体现出画家对俄罗斯土地的热爱。但从中也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寄情未来的笔情墨意。   B、萨符拉索夫《白嘴鸦飞回来了》   在寒冷的俄国,白嘴鸦归巢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尽管大地还在沉睡,积雪还没融尽,可是万物已经苏醒。白嘴鸦最先感到春天已降临这深沉的大地。这幅画使人呼吸到初春新鲜的空气,如临其境。画家在自己的画中注入了对祖国、对俄罗斯大自然深深的眷念之情。当这幅画在第一次巡回展览会上展出时,那种和平宁静和荒凉原野即将苏醒的气息感动了许多人,得到大众很高的评价。   C、克拉姆斯柯依《无名女郎》\n   D、希施金《松林之晨》《正午·莫斯科郊外》   教师总结:“巡回展览画派”扎根于俄罗斯的社会现实和民族文化,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挚情感,所以才能产生如此动人的效果。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我们应当理解并且尊重这些美术作品。   二、雪域明珠——中国藏族美术   作为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藏族艺术家们创造了极富于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教材所列举的布达拉宫与唐卡就是如此。   视频:1)布达拉宫和大昭寺8:05——11:15   有着悠久历史的布达拉宫在西藏是著名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这座建筑除了有其形式上的美感之外,也见证着藏族人们的勤劳,其中的一砖一瓦都是藏族工匠用手工完成的。更重要的是,这座建筑是汉藏两个民族友谊的见证,其中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雕像。   2)唐卡22:35——24:08   唐卡是藏族所独有的一种宗教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思考与交流:   教师展示第81页“思考与交流”中的少数民族的图片,请学生思考他们的生活习俗与汉族的是否相同,他们的美术形态与我们前面所讲的汉族美术形态是否是完全相同的?(学生思考并且回答)   教师总结:指出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这些民族有着独特的习俗以及美术形态,我们要理解并且尊重这些美术形态。   三、墨西哥壁画运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关于墨西哥壁画运动的内容,并且分小组讨论这场运动为什么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如下方面去展开自己的思考。   a.这场运动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20世纪以来,拉丁美洲政变频繁,战事常起。这种多变的政治和被削弱的统治局面,使得人们不断从文学艺术中寻找到相对恒常的真理,作家艺术家甚至成为民族精神的代表。   b.艺术家表现的内容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一运动也与当时墨西哥的民族传统以及社会环境有关系,艺术家们关注当时墨西哥的民族发展与人们的遭遇,通过壁画这一传统的美术形式向人们展示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从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c.这场运动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墨西哥壁画运动成功的原因在于,扎根民族文化,关心民众疾苦,在表现形式上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   四、学生思考回答,并且完成“活动建议”。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各异的风土人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n 说教材《各异的风土人情》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九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文化与美术家个人,社会时代,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经济科技,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联系,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2.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3.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4.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本课主要围绕中国的民间美术这一主题来展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这一传统。重点:让学生知道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造型语言,及珍贵的艺术品质,是学生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所在难点:如何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唤起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爱民族、爱国家的艺术情怀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 一 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对民间美术的性质有一些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正确鉴赏的方法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模仿体验、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对文化艺术相联系的理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正确对待民间美术,培养热爱本民族文化,包容多元文化的情感。 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本节教学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自觉加入到保护民间美术的行列之中。本课主要以讲授法和演示法为主,辅之于影片、实物和详实的图片。 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以欣赏,讨论为主。 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在美术教学课堂中,一个好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支点和跳板”,因此,在讲授新课之前,导入:教师展示一幅中国传统的文人画作品以及一幅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材料、形式以及创作者和作品的服务对象等方面来进行比较。2.,对民间美术进行简单的介绍。点出本课主题“中国民间美术”。\n,同时进行课题板书,相应要求学生打开教材P83 环节二:讲授新课《各异的风土人情: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民间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从了解民间美术与普通人的生活之间的重要关系以及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作品,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其他美术作品相比毫不逊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一些常见形式、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教师可以通过有一定历史透视和具体的美术作品的分析,来使学生学会尊重不同的审美风格和艺术成就。。用PPT多媒体展示作者与作品名称认真观察教材中所列举的关于民间美术种类的图片,并且回答:我们在什么场合能够见到这些民间美术作品?4.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展开思考,可以将生活中见到的或者在电影、电视以及报纸、杂志上见到的作品都讲述出来。 。此外要注意画面的形式特征,从画面形象,寓意象征两个方面让学生作出判断选择,学生在欣赏,讨论交流,协调合作中完成学习单上学习任务。然后,由学生推举代表上台公布自己的结论,教师略作点评,并做相应的板书。(板书:自我认同和角色定位) 环节三:知识和技能的巩固阅读教材中“民间美术植根于人民生活中”以及“民间美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两部分内容以及图片,并且分小组讨论“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这一问题。3.将小组讨论意见向全班汇报,全班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相关的讲解和补充。 形式为开放式的自由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从美术作品中人物的动作,所处位置,神情态度等诸多形式内容上展开鉴赏分析讨论。带动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积极地与周围的人交换思想,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品中从早期到现在的发展轨迹。在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后,可选代表上台阐述其观点。初具体情况,也可机动灵活地展开小型辩论赛的方式来达到学习目的。在学生发表观点的同时,教师也可抛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交流感想。为了让学生加强对教学重点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此环节倡导学生相互间的经验心得的交流,可采用分组讨论学习,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外,教师应当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此环节可继续采用教材上美术鉴赏内容,也可由教师或是学生自己收集的美术鉴赏内容,扩大知识范围和容量。此环节倡导学生质疑的学生精神,培养和加深自我感受、理解、思考的独立性,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建设与参考,但不能以简单的、经验性的观点代替学生个性化学习实践。 环节四:能力拓展为了更好,更广的拓展学生的能力,展示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民间美术的独特艺术语言”部分),请同学们对这些作品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形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从自我性格,兴趣爱好,特长,到周围环境,社会认同等方面出发,用平等交流的对话方式,鼓励学生对作品大胆肯定:然后用PPT多媒体展示若干张作品学生欣赏,有具象,意向,半抽象等的几种表现形式,为学生进行创作的尝试练习提供技术参考。教师也把自己的收藏作品展示出来,与学生交流创作的感想;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创作出一张画像,亲手感受作画的乐趣。其间教师做巡回指导,并及时点评学生当中有特点的作品。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更应是培养具有创造性学习方法的活动的理念,结合学术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观点、思想、情感的表达。 \n环节五:A:在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之后,在给学生布置课后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阅读教材的“民间美术的独特艺术语言”部分,对这些作品的内涵有所了解,并且请一些同学起来分析作品的内涵。  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 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说课稿二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各异的风土人情》是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三单元第3课。《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主要围绕“民间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从审美价值上说,民间美术有着一种质朴、纯真、自然之美以及独特的韵味,它具有专业的艺术创作所不能够替代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从社会意义上来说,民间美术产生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它与人们的情感息息相通。并且,它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从这一个意义上来说,认识民间美术有助于学生培养一种朴实的生存情感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促使他们了解多种美术形式。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以及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最后适当运用民间美术的表现方法,完成一件民间美术艺术作品。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三、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研究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1、首先解决思想和观念上的认同,因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有很大的障碍,原因主要体现在对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方面的缺失。所以解决认同感是第一关键。2、使同学逐步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在造型方面的特征和审美特性,只有认识和理解了才可能激发同学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和喜爱。3、进行民族民间艺术的教育和传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逐步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塑造民族性格,开放民族胸怀、提升民族理想、推动民族文化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作用。 通过实例、设疑和小结突破重点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采用情境创设、问题设计、主体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五、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学生对本地民间艺术耳闻目染较了解。但对其它民族民间艺术了解甚少。\n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制作或者收集的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居室,然后与同学们交流装饰居室时的构思与所产生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3、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思考、探究、概括与归纳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这一传统,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促使他们了解多种美术形式。六、教学程序及设想本节课设计到5方面的内容:1.民间美术的定义2.民间美术的分类3.民间美术的特点4.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关系5.民间美术的独特艺术语言一、欣赏导入:播放动画片民间皮影《鹤与龟》的视频片段进行导入,通过提问并总结得出:皮影中的动画片和电视中看到的动画片制作工艺不同之处。引入课题: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本环节采用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师:出示本课教学目标二、讲授新课:1.民间美术的定义(课件展示):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出民间美术的定义。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的美术。(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一个概念)下一个环节采用情境创设、问题设计、主体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1)说:除了皮影以外中国还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间美术?(2)找:提出问题,播放一段视频《北京地坛庙会》,寻找其中的民间美术作品。(3)看:欣赏民间美术品:图片展示——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本环节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对新旧知识的梳理及实物的辨认,加深对民间美术种类的认识,巩固和完善已有的知识。引出:民间美术的分类)2.民间美术的分类:(课件展示)具代表性的民间美术种类如民间绘画、雕塑、剪纸、刺绣染织、家具器皿、戏具及表演类造型、纸扎彩灯、玩具、编织等。欣赏不同类别的民间美术作品,激发同学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和喜爱。思考与交流:下面请同学们都好好思考一下,在我们自己的家乡蓟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民间美术作品都有哪些?并回答你都是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看到的,并将其归类。此活动意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民间美术分类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家乡、了解家乡,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出示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文字资料,引出下一个环节。3.民间美术的特点让学生思考,通过合作交流、总结出民间美术的特点。(教师可以作简单引导)(1)创造者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2)以一定的民俗生活为基础,与民俗生活相结合。(3)反应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美的观念。(4)民间美术的功能是多样而综合的,具有民族性、集体性、娱乐性、传承性等特征。本环节在出示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文字资料的同时,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欣赏、研究、评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鉴赏美能力,树立热爱民间美术的信心。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民间美术植根于人民生活中”以及“民间美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两部分内容以及图片,并且分小组讨论“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这一问题。——(放映动画片)温州拦街福正月十五闹花灯舞龙……4.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小结:民间美术根植于我们的生活同时又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出示图片:喜上眉梢设问:这件作品在场面出现,有什么特殊寓意?引出下一课题5.民间美术的独特艺术语言请你根据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语言这一特点,猜猜民间都是用什么来表达他们的美好祝愿的?并对这些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来说说你自己的想法。生:讨论交流并回答展示图片:如寓意有一帆风顺、喜上眉梢、平安富贵、连年有鱼、寿比南山、龙凤吉祥、三阳开泰、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等相关内容的民间美术图片资料,完成第84页的“思考与交流”。教师给出参考答案:喜鹊和梅花的组合是“喜上梅(眉)梢”的意思;石榴代表“多子”。\n教师总结:在民间,流传着许多蕴含吉祥意义的图案,每逢年节或喜庆的日子,人们都喜欢用这些吉祥图案装饰自己的房间和物品。这些作品通过巧妙的构思、饱满生动的构图和民间熟知的象征、夸张、谐音寓意等手法,表现了农民企盼幸福、吉祥、美好生活的愿望。思考与交流请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或生活中挑选一种喜欢或熟悉的民间艺术类型,思考一下它的现状,并谈一谈这种艺术能否融入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该怎样去传承和发扬?(教师以剪纸例并作简单的引导,给学生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形成保护民间美术的意识,让他们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动中来。)出示图片资料课堂总结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民间美术它贯穿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它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宝库,是应该得到全国人民的重视和保护的。三、布置作业:设计并制作一张有一定寓意的、简单的剪纸作品。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2.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3.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4.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2.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剪刀。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民间皮影戏的视频片段进行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目光,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师:你们看过这种动画片吗?生:……   师:这种动画片和我们现在在电视上看到的动画片有什么不一样吗?生:……   (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更快地进入状态)   经过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再总结得出主要不同之处:纯手工制作、现场表演的皮影戏和电脑制作的影视动画   (点题:民间美术)   教师展示一幅中国传统的文人画作品以及一幅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材料、形式以及创作者和作品的服务对象等方面来进行比较。   2.教师总结,对民间美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民间美术: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民间美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淳风之美的结晶,蕴涵着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充分体现着劳动人民对生命的真情颂扬,对幸福信念和希望的热情追求。    类别:绘画、雕塑、玩具、刺绣染织、服饰、家具器皿、戏具、剪纸、纸扎彩灯、编织、食品等   3、在我们的温州地区或者我们的家乡洞头,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民间美术作品都有哪些?都是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看到的?   答:贝壳舞、舞龙、鱼灯舞、贝雕等   6\n.我们刚才列举这么多的温州及洞头的民间美术作品,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知道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它根植于我们的生活,同时又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展示)说它根植于生活是因为它是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那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民间美术植根于人民生活中”以及“民间美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两部分内容以及图片,并且分小组讨论“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这一问题。——(放映动画片)   A、温州:1)温州拦街福   拦街福,顾名思义,是春季拦街祈福的传统习俗。在古代,民间有"春许冬还"的习俗,即在春天,要举行春祈,祈求天神保佑当年丰收和一方平安;在冬天,要举行冬祭,以此感谢一年来天神给予的赐福。拦街福,即春祈。   据史料记载,温州“拦街福”习俗起于清代,延续了100多年。每年春天,温州几条主要街巷分段轮值,张灯结彩,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商店提前备足各种货物,风味小吃比比皆是。。   2)瓯绣、米塑   3)正月十五闹花灯、舞龙   B、洞头   1)《贝壳舞》:   在洞头形成巳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贝壳舞》发源于我县北岙镇大王殿村一带。当地渔民们根据海里丰富多彩的贝壳实物,以丰富的想象,夸张、拟人的手法,赋予不同贝壳独特新奇的艺术生命力而惹人喜爱。最初为每年元宵节中的一个舞蹈,舞蹈动作主要是贝壳的张合、角度的变换、队形的穿插,给观众以优美流畅之感,富有浓厚的海岛地方特色。1958年,《贝壳舞》赴北京参加全国性文艺汇演,受到舞蹈专家们的好评,获创作演出奖。目前,《贝壳舞》已被浙江省列为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保护工程重要项目之一。   2)鱼灯舞:   我县鱼灯早期分布在大门观音礁、鹿西东臼、北岙的三盘一带。其中最具代表性数三盘的“神鱼灯”。   3)马灯舞:   4)贝雕:   在洞头海岛五彩缤纷的民间工艺中,贝雕作品最为绚丽多姿。今年上半年,它被列入省民族民间艺术专项保护名录。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海岛小县,是贝雕业鼎盛时期,我县有一个贝雕工艺厂,厂里的技术骨干和生产人员达200余人。当时洞头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洞头三件宝:貂皮贝雕和玛瑙。”可见贝雕工艺生产,一度曾是洞头海岛经济的一个亮点。   1993年后,受到名贵贝壳原料日渐稀缺不断涨价、工厂流动资金短缺以及人才设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贝雕生产出现滑坡。此后,贝雕工艺厂改制,工人大多另谋出路,部分贝雕艺人自行办厂,自主营销。近10年间,他们陆续开发了使用于家具的倒模平嵌贝雕,应用于领带夹、衬衫袖扣、高档钢笔的日用贝雕精品,生产少量贝雕画屏和小型贝雕旅游纪念品,但其生产规模、品种式样、销售总量,都无法与鼎盛时期相提并论。   7.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民间美术的独特艺术语言”部分,对这些作品的内涵有所了解,并且请一些同学起来分析作品的内涵。   请给以下这几组作品选择恰当的名字,并回答这些作品为什么要用这些形象来表达相对的寓意?   祈祝平安,希冀美好,是人类共有的愿望,民间美术的造型始终遵循着祈福求安的创作路线,蕴涵了传统民间文化的吉祥寓意。采用寓意手法,这是民间美术最常用,也最易为大众接受的一种方法。   传说中食蟠桃可长生不老,而松柏可生长千年,白鹤常出现在神话中,因而民间美术中常以松鹤延年,寿比南山和捧桃献桃来象征长寿;   鸳鸯在鸟类中雄雌从不分离,故在许多民间美术中把它们成为爱情美满坚贞的象征;   因虎以威风勇猛著称,故小孩子多穿虎头鞋,戴虎头帽,以示虎虎生气,为小孩子健康生长讨个好彩头。   谐音即是利用汉语发音的特点,将读音相同或相似的字借用,以表吉利之意,如“连年(莲)有余(鱼)”,“福禄(鹿)双全”,“马上封侯(猴)”,“猫蝶富贵”中“猫蝶”谐音“耄耋”\n,牡丹象征富贵等等。组合是以字画组合来构成吉祥图象,例如,画五个蝠蝶来围绕“寿”字,以“五福捧寿”表达祝寿的美好愿望,而组合100个“寿”字构成“百寿图”也是如此。       8.完成第84页的“思考与交流”。参考答案:喜鹊和梅花的组合是“喜上梅(眉)梢”的意思;石榴和西瓜多籽,便被借用于“榴开百子”,“掰瓜露子”等题材中用于象征多子多福。总结: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民间美术它贯穿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它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宝库,是应该得到全国人民的重视和保护的。第十课通俗的浪潮第十课通俗的浪潮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通俗的浪潮》。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通俗的浪潮》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十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文化与美术家个人,社会时代,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经济科技,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联系,本课题的教材内容则主要是谈大众文化中所涵盖的美术作品;中国传统社会几种比较重要的大众美术门类;大众文化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如何看待艺术中的“雅”、“俗”教学重点:了解大众文化和美术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何看待艺术中的“雅”、“俗”。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艺术的“雅”、“俗”。 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 一 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说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理解“大众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与美术创作的关系;了解大众文化影响美术创作的一些主要途径和方式;学会理解和分析美术作品中的大众文化因素,从而更好地认识美术创作的多元化倾向。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判断思考,回答问题,图文表格,讨论交流,比较分析,分组研究,尝试动手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理解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与美术作品的关系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大众文化与美术之间的关系,对大众文化如何进入、影响美术有一定认识,对美术的“雅”、“俗”之分有自己的判断。\n为了达到并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大众文化是每个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要调动学生过去的经验和印象。  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设疑提问,作品欣赏,组织讨论,平等对话,小结归纳,图形示范等。让学生对于美术家创作自画像的意念和表现形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思考交流,讨论分析。与教师,他人进行对话,产生意见和沟通交流,形成个人观点。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尝试用自己所擅长的,所喜欢的,所表达的美术表现形式创作自己的自画像作品,达到品味审美意念,体会审美情感的学习目的。 说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在美术教学课堂中,一个好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支点和跳板”,因此,在讲授新课之前,复习导入前一课学了中国民间美术的一些知识,现在再看一幅年画:《闹龙舟》。虽然都是年画,但它跟《门神》有没有区别?(门神是传统的母题,其形式和风格基本上是固定的,很少变化;《闹龙舟》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时尚事物,可以看到一些衣着入时的人在岸边观看赛龙舟活动。)点出本课主题。本课涉及的一些作品也带有年画的性质,因为流行很广;但不是那些完全传统的民间美术。也就是说,本课探讨的是美术如何吸收通俗艺术、民间艺术的成分,或者说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同时进行课题板书,相应要求学生打开教材P86 环节二:讲授新课《通俗的浪潮:本课探讨的是美术如何吸收通俗艺术、民间艺术的成分,或者说后者对前者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有一定历史透视和具体的美术作品的分析,来使学生学会尊重不同的审美风格和艺术成就。观赏讨论《金陵十二钗仕女图册·林黛玉》和《西厢记·窥柬》。两幅画上有哪些民间或大众文化的因素?(教师提示:费丹旭和陈洪绶都是有名的画家,但都创作版画插图。大众文化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它们是流行很广的戏曲、小说的插图;印刷出版,广泛传播;采用比较工致的线条,这是文人画家不屑于用、认为“匠气”的手法;人物形象都是纤弱的女性,这是当时普遍流行的审美趣味,等等。) 。此外要注意画面的形式特征,从画面形象,寓意象征两个方面让学生作出判断选择,学生在欣赏,讨论交流,协调合作中完成学习单上学习任务。然后,由学生推举代表上台公布自己的结论,教师略作点评,并做相应的板书。(板书:自我认同和角色定位) 环节三: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分组讨论第一组:《牧女游乐园酒吧》、《红磨坊街的舞会》、《女舞者持花谢幕》;第二组:《招贴画》(劳特累克)、《莎乐美》插图;\n第三组:《36幅艾塞尔·斯卡尔夫人》、《马尔奎特大学壁画》。比较分析:它们跟普通人的生活或审美趣味有什么关系?可以列表说明。小组形成意见,然后相互交流。(教师提示:或者是主题和内容本来就是普通人的生活;或者采用一般人在生活中所接触的媒介,如书籍插图、街头海报;或者是置于公共场所等。)3.将小组讨论意见向全班汇报,全班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相关的讲解和补充。 形式为开放式的自由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从美术作品中人物的动作,所处位置,神情态度等诸多形式内容上展开鉴赏分析讨论。带动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积极地与周围的人交换思想,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作品中从早期到现在的发展轨迹。在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后,可选代表上台阐述其观点。初具体情况,也可机动灵活地展开小型辩论赛的方式来达到学习目的。在学生发表观点的同时,教师也可抛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交流感想。为了让学生加强对教学重点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此环节倡导学生相互间的经验心得的交流,可采用分组讨论学习,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外,教师应当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此环节可继续采用教材上美术鉴赏内容,也可由教师或是学生自己收集的美术鉴赏内容,扩大知识范围和容量。此环节倡导学生质疑的学生精神,培养和加深自我感受、理解、思考的独立性,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建设与参考,但不能以简单的、经验性的观点代替学生个性化学习实践。 环节四:能力拓展为了更好,更广的拓展学生的能力,引申思考1.“雅”和“俗”之间是什么关系?首先,从自我性格,兴趣爱好,特长,到周围环境,社会认同等方面出发,用平等交流的对话方式,鼓励学生对作品大胆肯定:然后用PPT多媒体展示若干张作品学生欣赏,有具象,意向,半抽象等的几种表现形式,为学生进行创作的尝试练习提供技术参考。教师也把自己的收藏作品展示出来,与学生交流创作的感想;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创作出一张画像,亲手感受作画的乐趣。其间教师做巡回指导,并及时点评学生当中有特点的作品。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更应是培养具有创造性学习方法的活动的理念,结合学术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观点、思想、情感的表达。 环节五:A:在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之后,在给学生布置课后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尝试运用你所了解的大众文化元素给你的班级设计一张参加全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的海报。  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 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十课《通俗的浪潮》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n 第十课通俗的浪潮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大众文化和美术之间的关系,对大众文化如何进入、影响美术有一定认识,对美术的“雅”、“俗”之分有自己的判断。教学重点:了解大众文化和美术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何看待艺术中的“雅”、“俗”。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艺术的“雅”、“俗”。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前一课学了中国民间美术的一些知识,现在再看一幅年画:《闹龙舟》。它跟《门神》有没有区别?(门神是传统的母题,其形式和风格基本上是固定的,很少变化;《闹龙舟》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时尚、流行通俗的新事物,可以看到一些衣着入时的人在岸边观看赛龙舟活动。)本课涉及的一些作品也带有年画的性质,因为流行很广;但不是那些完全传统的民间美术。也就是说,本课探讨的是美术如何吸收通俗艺术、民间艺术的成分,或者说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图片欣赏及讲解观赏讨论《金陵十二钗仕女图册·林黛玉》和《西厢记·窥柬》。两幅画上有哪些民间或大众文化的因素?看书总结(教师提示:费丹旭和陈洪绶都是有名的画家,都创作版画插图。大众文化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它们是流行很广的戏曲、小说的插图;印刷出版,广泛传播;采用比较工致的线条,这是文人画家不屑于用、认为“匠气”的手法;人物形象都是纤弱的女性,这是当时普遍流行的审美趣味,等等。西厢记·窥柬 (明代)陈洪绶  明代晚期,中国古代版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盛时期,这与大批文人画家参与到版画创作中来是不无关系的,陈洪绶就是其中之一。其中“窥柬”一幅尤为精彩。画莺莺立于屏风前,正偷偷地读着张生给她的情书,那种紧张而兴奋的神态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红娘从屏风后探出身来观看这一情景,她手指放在唇下,好奇地望着她的小姐,其调皮的表情活灵活现。背景中四扇豪华屏风的绘制也别具匠心。第一幅是秋景,画一鸟独栖,暗喻莺莺与张生相识前两人天各一方;第二幅是冬景,画雪里芭蕉,表现莺莺和张生相识后却不能相见的相思之苦;第三幅是春景,画梅树上二鸟对语,借喻二人恋爱幽会时喜上眉梢的心情;第四幅是夏景,画荷塘中双蝶飞舞,寓张生考中进士后和莺莺结婚。画面暗合《西厢记》中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题旨。 一、导入观赏两张不同时期的唱片封面,短短数十年唱片封面怎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你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我想到的有以下2点:1、大众的审美观,随着社会的发展,时刻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2、经济、科技的发展刺激了美术的发展,如:计算机的出现。通过这问题引出今天的课题“通俗的浪潮”。) 二、美术作品有“雅”、“俗”之分。1、《烟草广告女郎》。内容、形式、技法有什么特点?美术作品有“雅”、“俗”之分,你怎么看待这件作品的?(在《新华字典》中,对雅的解释是“正规标准”和“美好大方”。而俗呢,则为“大众习见”和“趣味不高”。)这其实不是件“正经”的美术作品,而是随商品附送的,跟现在商店卖唱片附送的明星海报是一个道理。这些画是水彩画,并使用西方的绘画技法完成的,画了个时髦的女性,形象画的很逼真;它没有崇高的目的,仅仅是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虽然当时的文人认为这样的作品“俗气”,但很受老百姓欢迎。但在当代这种海报已成为旧上海大众文化的重要标志,很有文化的特殊性,成了价值不菲的艺术品。所谓大俗即大雅。所以“雅”与“俗”在一定条件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n2、电影海报(越接近大众文化,越被大多数人认同,就越容易显得“俗”气。) (电影海报的作用,就是准确快速的传达给你电影的信息。)老电影海报(松花江上、飘)。这组海报有什么特点?(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当时的海报基本上以手绘的方式,采用西画颜料和西画造型方法完成的。)美国商业大片海报(指环王、蝙蝠侠)。海报发展到现在,可以看出大众的审美趣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现代海报基本都属于电脑美术作品,电脑上的制作的普及代替了传统的手绘,其更具观赏性。应大众的审美的需要,出现了有很强视觉效果的海报。)文艺电影海报(霸王别姬、花样年华、红高粱)(相对来说文艺片的海报更具艺术性一些。) 3、通过2组对比图片,让学生自由讨论对美术作品“雅”、“俗”的认识。①《六顺图》,商品画,技法比较糟糕,画面表现手段很平常无奇,其题材也很显俗气。《小鱼都来》齐白石,画面的题材很平俗,画家在表现这题材却一点也不俗气,直率自然,有不可言说的清旷意境,当然和他幼年的乡村生活经历分不开的。②《月景》商品画,这样的画表现的很有大众讲的所谓“像”的因素。在色彩搭配上和写实技巧上还有待提高。《星夜》凡高,这幅画,展现了一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在他的画上,那些象海浪及火焰一样翻腾起伏的图像,充满忧郁的精神和悲剧性幻觉,极具个人魅力。 小结:“雅”与“俗”本无固定的界定标准,且“雅”与“俗”在一定条件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所以认识“雅”、“俗”之分,要善于把握自己的立场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通俗文化带来的艺术创作灵感。作品欣赏1、张晓刚的《大家族》系列(这些画带给你这样的感受?)画面中的人物有六七十年代中国人所特有的表征:全家福合照、中山装以及中国人所特有的外貌特征:单眼皮、瓜子脸、特定时代特定的呆滞表情。他的作品抓住了一个逝去的时代的脉络,那种呆滞的表情和惊觉的目光仿佛冻结了中国人特有的心路历程对年长者来说,这是一种回忆;对年轻人来说,这里有着某种难以言传的神秘。 2、酷必得网站形象广告这两则广告都以文革视觉文化为基本造型元素,几个外形俊朗的时尚青年再现了文革时期的武斗形象,或三个男青年手持利斧,跨步站立,或几个男女青年都右臂曲起举在胸前作出捍卫的姿势,配以弟兄们砍和姐妹们上等双关广告语,将上网和砍价这两个概念用诙谐和戏谑的方式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应该说这是一次大胆的解构文革视觉文化的尝试,用特殊年代的视觉形象来激活酷文化的内核,获得颇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四、练习:欣赏下面的美术作品,谈谈作品中参考了哪些大众文化的元素。2、《玛丽莲·梦露》 安迪·沃霍尔以梦露的照片为型,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画中,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那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3、《盘》汪正虹以中国传统的盘为原形,用玻璃钢制作,放大了数倍后做成雕塑。盘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展现给世人。且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4、《赤色的威胁》曾岳    以中国古代地震仪为型,以当代“中国威胁论”的言论为主题,作者通过一种非常巧妙、幽默的艺术语言,展现给大家。 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对美术作品的细致观察,进而发现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美术作品有“雅”、“俗”之分,我们要多去接触一些高雅艺术,不断提高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分组讨论\n第一组:《牧女游乐园酒吧》、《红磨坊街的舞会》、《女舞者持花谢幕》;牧女游乐园酒吧 (法国)马奈 马奈非常尊重传统的技法,曾在卢浮宫认真研究和临摹过提香、委拉斯贵支、戈雅、哈尔斯等人的优秀作品,后来对日本的浮世绘艺术形式发生了浓厚的兴趣。1870年末,左拉的小说启发了马奈去关注法国下等酒吧间和咖啡馆里的资本主义现实。在他晚期的画作上,卖啤酒的女人、穿短衫的残废军人、修桥的石匠等劳动者的形象常常出现。《牧女游乐园酒吧》是他晚年的一幅杰作。从这幅画上看到了一个明亮而热烈的色彩世界。构图别致,酒吧间女侍者后面是一面大镜子,因此画外的一切都隐隐约约收入画内。这种幻觉一般的景象是马奈的艺术的最新成就。画这幅画时,作者正处在难以忍受的风湿病的痛苦之中,而画面却仍映现出艺术家对生活的强烈的热情。1882年这幅画在沙龙展出后,使马奈获得了一枚法国荣誉团勋章,但马奈不需要这种官方的嘉奖。他在给美术史家塞诺的信中写道:“在您给纽威尔凯克(法国第二帝国时期的美术部长)写信时,请告诉他,我受宠若惊,他竟能如此赏脸,而且一定会使我机运大转,不过要把这种持续了20年的不公正状态改变过来,已为时太晚了。”马奈作为一个现实主义大师,在艺术上的革新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鉴赏和研究印象派这一流派时,马奈及其作品应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比较分析:它们跟普通人的生活或审美趣味有什么关系?可以列表说明。第十课通俗的浪潮教案二教学目标  了解大众文化与美术之间的关系,对大众文化如何进入、影响美术有一定认识,对美术的“雅”、“俗”之分有自己的判断。  教学内容  大众文化中所涵盖的美术作品;中国传统社会几种比较重要的大众美术门类;大众文化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如何看待艺术中的“雅”、“俗”。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教材,多媒体及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教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前一课学了中国民间美术的一些知识,现在再看一幅年画:《闹龙舟》。虽然都是年画,但它跟《门神》有没有区别?(门神是传统的母题,其形式和风格基本上是固定的,很少变化;《闹龙舟》反映的是当时社会的时尚事物,可以看到一些衣着入时的人在岸边观看赛龙舟活动。)\n  点出本课主题。本课涉及的一些作品也带有年画的性质,因为流行很广;但不是那些完全传统的民间美术。也就是说,本课探讨的是美术如何吸收通俗艺术、民间艺术的成分,或者说后者对前者的影响。  二、图片欣赏及讲解  1.观赏讨论《金陵十二钗仕女图册·林黛玉》和《西厢记·窥柬》。两幅画上有哪些民间或大众文化的因素?  (教师提示:费丹旭和陈洪绶都是有名的画家,但都创作版画插图。大众文化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它们是流行很广的戏曲、小说的插图;印刷出版,广泛传播;采用比较工致的线条,这是文人画家不屑于用、认为“匠气”的手法;人物形象都是纤弱的女性,这是当时普遍流行的审美趣味,等等。)  2.《月份牌香烟广告女郎》。内容、形式、技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示:这种月份牌不是“正经”的美术作品,而是随商品附送的,和现在商店附送的商品广告完全一样。这幅画用擦笔水彩法画成,完全是一种西方的技法;因此人物比例结构都很准确,肌肤和衣服也有逼真的质感;画的是一位从服饰到发型都很时髦的女郎,相当于现在的时装模特;它没有崇高的目的,仅仅是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虽然当时的文人认为这样的作品“俗气”,“格调不高”,但很受老百姓欢迎。)  三、分组讨论  第一组:《牧女游乐园酒吧》、《红磨坊街的舞会》、《女舞者持花谢幕》;  第二组:《招贴画》(劳特累克)、《莎乐美》插图;  第三组:《36幅艾塞尔·斯卡尔夫人》、《马尔奎特大学壁画》。  比较分析:它们跟普通人的生活或审美趣味有什么关系?可以列表说明。  小组形成意见,然后相互交流。  (教师提示:或者是主题和内容本来就是普通人的生活;或者采用一般人在生活中所接触的媒介,如书籍插图、街头海报;或者是置于公共场所等。)  四、引申思考  1.“雅”和“俗”之间是什么关系?  2.完成第88页“思考与交流”。  五、实践与交流  完成“活动建议”一和二。  六、总结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n第十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第十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外艺术家表现自然的各种独特手法和观念。2.了解东西方园林的营造理念以及对园林的表现。3.了解中西方艺术家对光的理解和表现。教学重点与难点:1.中国画家是如何根据自然的形貌发展其独特的绘画形式的。2.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将景物人格化的表现手法。3.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4.东西方园林营造理念的差别。5.西方艺术中对“光”的认识。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南北方不同地域的一些风景照片,指出: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艺术家们也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了“自然”的主题。   二、自然的再现:   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作品《溪山行旅图》以及《潇湘图》,请同学们分辨哪一幅表现的是北方山水,哪一幅表现的是江南山水?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别?请同学们思考并且回答。   教师总结:中国艺术家们在长期的观察与表现自然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地域的自然形貌总结出了不同的表现方法,这些表现方法很好地概括出了各个地域的特征。请同学们阅读并且分析教材的第90~91页,看一看中外艺术家们是如何表现自然的。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提出如下问题。①中国的画家是如何表现自然的?(北方地区、江南地区、东北地区)②古代巴比伦的艺术家是如何表现自然的?③克利特岛上的艺术家是如何表现自然的?④中国画家在表现自然景色的时候,有什么独特之处?   溪山行旅图 (宋代)范宽    画面中有哪些对比?小结:大小对比、虚实对比、疏密对比、动静对比、化情思入景。意境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创造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索的空间,这个空间包含着画家丰富的思想情感,这种空间是虚幻的,是大于画面真实的景物的一种想象的心理空间,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我们回味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从这里体现出作品的价值。   \n《潇湘图》是董源的代表性作品,它充分反映了董源在山水画创作上所达到的艺术成就。全画描摹出江南山水的秀润空灵与谈远清深。根据图中人物的活动,画面可分为左右两部分。右半部主要描绘游船的活动,水面上,一只小船正缓缓向岸边靠拢,船中一个貌似高官的人端坐于伞盖之下,身边另有陪侍数人。岸上一行五人似在迎着小船,稍远处几个女子正遥遥观望。左半部所表现的是捕鱼景象,坡岸上几个渔人正撒网捕鱼,另有几个已下到水里,似在水下安网。在这两组人物之外,水面上还有几只小艇,错落点缀于清波之间,自在往还。作者以独具特色的披麻皴和雨点皴来绘写坡丘与山容,效果奇佳。尤其是雨点皴的运用,将江南山水的神韵彻底表现了出来。疏密浓淡不等的斑驳墨点层层积聚,层层点染,显出江南丘山草树繁茂的态势。而点染中自然留下的空处又传达出山间雾累烟润的境况。整个画面视域开阔,构图层次井然,活跃于其间的人物更是将作品意境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人格化的自然   导入:由于特有的文化背景,中国的艺术家在描绘自然物象时,还有意将景物人格化,使得其笔下的景象一方面有自然的面貌,另一方面似乎又在同观众述说,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静听松风图》:《禽兔图》   三、西方的自然观   1、阅读教材第92页,请学生简要叙述西方风景画发展的历史,了解西方风景画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独立的。   2、讨论:你最喜欢教材列举的三幅风景画中的哪一幅?为什么?   3、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活动建议一”。   比较《庐山高图》《风景》的异同点?   师:中西方绘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工具材料的不同和受政治、宗教、哲学以及审美趣味等因素的影响,使传统的中国画和传统的西洋画有各自特点,形成两大体系。其主要区别如下:   A.主要造型手段的区别   中国画以线描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扬弃对象的光影明暗,注重形象的神韵。西方油画以明暗、色彩为主要造型手段,重视形体光影描绘,注重表现立体空间感的真实效果。中国画用色讲究概括性和装饰性。中国水墨画,以墨色的浓淡变化,描绘对象的色彩关系。西洋画重视客观对象色彩的精确再现,以色彩的丰富变化为特点。   B.空间处理方法的区别   中国画不是定点写生,而是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察对象获得的形象特点,有机地组合于一起,着重表现审美感受的真实。中国画往往不画满背景,利用空白造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西方油画是定点写生,按透视法描绘特定视域内的景物,全方位地描绘所见对象的形体、色彩、光线等,以求得真实地再现客观对象。中西方绘画有如此明显区别,源于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受政治、宗教、哲学的影响,形成各自的理论系统。中国人有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自然有着特别的感情,人们(特别是文人)把亲近自然作为一种舒缓情绪或者提升人格的方法,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中国画家笔下的自然获得了一种生命力。   四、理想的自然:   1、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以及一幅自然风景照片。请同学们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别。教师总结,指出:园林是一种理想化的人工造景,它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趣味。   2、介绍园林相关知识   3.教师展示康斯泰布尔的《威文荷公园》以及苏州拙政园的图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3页,比较东西方园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比较内容可以按照下表:   3.教师总结。指出东西方园林的差别,并且结合文徵明的作品《东园图》分析中国的园林与中国的山水画以及个人修养之间的关系。   师:人们建造园林,同时也在绘画中描绘园林。文徵明便描绘了他的朋友徐申的私人园林“东庄”。如果真的园林由于种种限制还不够完美的话,绘画中的园林应该是个理想园林。完美的园林是完美的个人修养的表现,绘画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画中人由于这个高品位的园林而更加值得尊敬,园林也因为画中人的高雅而显得完美。   五、影响自然的光与影   1.展示作品《后赤壁赋图》、《基督下葬》以及《雾中的国会大厦》这三幅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且比较这三幅作品是如何表现“光”这一主题的。教师建议同学们在比较的同时,阅读并且分析教材第94页的内容。教师总结:并且指出,中国传统绘画不太重视光的表现,而西方绘画比较重视光的表现。提问:西方绘画为什么重视光的表现?学生结合教材以及自己的感想来回答。   教师总结:指出西方绘画重视光线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n   ①在西方的宗教信仰中,把对光线的表现给神圣化了。   圣特列萨 (意大利)贝尼尼 此件组雕完成于1652年。与他前期那种歌颂性雕刻迥异其趣。特列萨是16世纪时西班牙的一个修女。少年时因患了癫痫,就潜心修炼,侍奉上帝。每当病发时,人就失神落魄,脑际幻觉丛生,此时据她自诉,她能看到种种奇迹。后来她过着隐居生活,空时便把自己每次昏迷中的幻觉记述下来。这份自述流传到17世纪,教会便利用它来宣扬宗教的神秘主义。并把这位修女封为圣徒。此事在民间深有影响。贝尼尼运用他那熟练的大理石雕凿艺术,把特列萨作成在昏迷中祈求爱欲的神姿:她的手脚松垂,身子横卧在云中。她脸色苍白,嘴角微启,两眼轻合,在朦胧状态中似乎梦见了一个小爱神模样的少年天使在用金箭向她的心口刺来。这是特列萨在她的笔记中的自述。笔记中还写道:“我感到这枝箭头已刺透了我的心。当他把金箭抽出时,我感到好像在抽我的心那样……这时我感受着一种无限的甜蜜,我很想把这种痛苦永恒地继续下去……”特列萨在雕塑家手下成了一个象征性形象。他刻画出了笔记里所写的那种少女复杂的内心感情。把神秘的病态变为一个在朦胧意识下女性对爱与欲的痴迷状态。巴洛克雕刻的装饰特点是人体动作的复杂曲线和强烈的明暗对比关系。当这尊组雕被安置在祭坛上时,上部还加了一束镀金的金属条。在灯光的照射下,这些金属条的反光正洒落在雕塑上,增强了雕像的戏剧性效果。《圣特列萨》可以说是贝尼尼艺术的又一里程碑。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标志着意大利巴洛克艺术的极盛阶段。   ②自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的绘画方法是建立在对自然现象的比较客观的观察与表现上的。而印象派的出现则可以说在西方艺术史上还光线以本来面目。   教学反思:   ‘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个主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当然这些作品在与自然产生关联的时候角度并不完全一致。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首先对本课教学的切入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体会,教学要紧紧围绕“艺术中的自然”这一主题来讲述。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把重点放在一两幅作品上,而是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类和概括,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艺术家观察自然时的视点,以及他们表现的侧重点主要放在什么地方。   2.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对比了的方法进行分析,比如中国古代生活在南方的画家是如何表现江南的景色的,而生活在北方的画家是如何表现北方的景色的。此外,也可以进行东西方艺术之间的对比,使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到二者各自不同的特点。   3.另外,我还找了一些录像资料直观地展开教学,特别是教材中关于“园林”这一主题的一些内容。引起了学生较的大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建议学生对教材进行较为深入的阅读与研究,但关键是要能使学生对教学材料举一反三。因为教材中针对如何表现自然这一主题,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来分门别类地讲述。比如教材所讲到的中国画家根据不同的自然地貌特征在山水画领域发明出了不同的皴法与处理形象及用色的方法就是较有普遍意义的事例。而将景致人格化、拟人化的处理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也是比较典型的。这是因为中国人有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自然有着特别的感情,人们(特别是文人)把亲近自然作为一种舒缓情绪或者提升人格的方法,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中国画家笔下的自然获得了一种生命力。   此外,园林这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也是人们亲近自然的一种重要方法。围绕园林这一主题要让学生了解:园林是一种理想化的自然之景;中西方园林的营造理念并不相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这实际上与东西方人们对自然的审美趣味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国画家在绘画中表现的园林实际上就是一种理想与人格的体现。还有对光线的认识和表现也是艺术表现自然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中国的绘画不太重视对光线的表现,而西方艺术在对待光线的问题上,最早是从一种宗教的角度来认识,把“光”给神圣化了。而印象派的出现则可以说在西方艺术史上还光线以本来面目。\n第十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变幻的自然万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说教材《变幻的自然万象》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十一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文化与美术家个人,社会时代,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经济科技,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联系,教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中国的画家是如何根据自然的不同形貌来表现自然的。2.其他国家的艺术家是如何看待并表现自然的。3.中国所特有的将景物人格化的处理方法。4.东西方园林的营造理念与对它们的表现。5.中西方艺术家对光线的认识与表现。本课主要分析了中西方艺术家对于自然的多种认识角度和表现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中国画家是如何根据自然的形貌发展其独特的绘画形式的。2.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将景物人格化的表现手法。3.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4.东西方园林营造理念的差别。5.西方艺术中对“光”的认识。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2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说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外艺术家表现自然的各种独特手法;了解东西方园林的营造理念以及对园林的表现;了解中西方艺术家对光的理解和表现。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判断思考,回答问题,图文表格,讨论交流,比较分析,分组研究,尝试动手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理解自然风貌与美术作品的关系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外艺术家表现自然的各种独特手法和观念。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设疑提问,作品欣赏,组织讨论,平等对话,小结归纳,图形示范等。让学生对于美术家创作自画像的意念和表现形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思考交流,讨论分析。与教师,他人进行对话,产生意见和沟通交流,形成个人观点。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尝试用自己所擅长的,所喜欢的,所表达的美术表现形式创作自己的自画像作品,达到品味审美意念,体会审美情感的学习目的。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南北方不同地域的一些风景照片,指出: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艺术家们也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了“自然”的主题。\n2.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作品《溪山行旅图》以及《潇湘图》,请同学们分辨哪一幅表现的是北方山水,哪一幅表现的是江南山水。3.教师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别?请同学们思考并且回答。4.教师总结:中国艺术家们在长期的观察与表现自然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地域的自然形貌总结出了不同的表现方法,这些表现方法很好地概括出了各个地域的特征。5.请同学们阅读并且分析教材的第90~91页,看一看中外艺术家们是如何表现自然的。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提出如下问题。①中国的画家是如何表现自然的?(北方地区、江南地区、东北地区)②古代巴比伦的艺术家是如何表现自然的?③克利特岛上的艺术家是如何表现自然的?④中国画家在表现自然景色的时候,有什么独特之处?6.学生阅读、思考并且回答。教师进一步提问:你认为为什么中国画家在表现自然的时候,会将景物人格化?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复习第二单元的第5课《审美自律》中关于文人画的论述。7.学生思考并且回答。教师总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①由于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使得中国画家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②中国画家借助对自然物象的表现来抒发情感。8.阅读教材第92页,请学生简要叙述西方风景画发展的历史,主要是风景画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独立的。9.讨论:你最喜欢教材列举的三幅风景画中的哪一幅?为什么?10.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活动建议一”。(第一个活动是比较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之间的异同点。这个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条件来进行,最好组织学生多搜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这个活动可以采取图表的形式来完成,要求学生将所观察到的内容归纳到图表中。在完成过程中要注意,李唐的作品《万壑松风图》是中国南宋时期的山水画作品,它所采用的媒材是绢、毛笔和墨,在笔法方面运用的是中国山水画特有的皴法,构图上追求一种全景式的效果,有一种大山大水的气势。在自然观念方面,中国的山水不同于西方的风景,它不是对自然的客观描摹,而是强调艺术家把对自然的感受综合地表现到画面上,追求一种独特的意境。杜比尼是19世纪的法国画家,他的作品所采用的媒材是画布和油画材料,在构图上遵循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方法,强调对自然场景的较为真实的再现。而在审美观念方面,杜比尼的作品追求一种静谧的、牧歌式的情调。除此之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体验艺术家视点的不同:中国山水画讲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就是说要求观赏者进入到画面里慢慢欣赏,甚至假设自己就“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与自然十分贴近;而西方的风景画似乎是以一个旅行者的目光观看一片陌生的景物,虽然也很优美,但多少缺乏一点人与自然的融洽。实际上在17世纪以前,西方对风景画是排斥的。关于颐和园和拙政园的对比,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园林的两大类别——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在规模、形制、营造观念等方面的异同。这个活动可以分小组去查阅资料,也要求学生用列表的形式来完成。这两座园林都是非常有名的,因此资料也比较容易找到。这两座园林中,颐和园是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它是专为皇族服务的。因此它的规模与拙政园这一私家园林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在建造的理念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在比较的时候,可以结合教材与所查阅资料尽量比较得细致一点。)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变幻的自然万象》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n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地域的永恒魅力》。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说教材《地域的永恒魅力》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十二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文化与美术家个人,社会时代,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经济科技,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联系,教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不同的地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2.地域性的材料对陶器制作的影响。3.不同地域的文化、地貌、风土人情对绘画流派的影响。4.气候、地形、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对建筑的影响。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2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说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绘画流派和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了解在绘画、建筑等领域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的一些流派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2:过程与方法:教师采用比较式鉴赏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请学生对自己生活地区的建筑以及其他的美术形式进行一个调查,了解或者分析它们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问题研究的开展,锻炼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与建筑形式之间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研究和讨论来理解课本内容,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自觉品质。教学重点与难点地域性因素是如何影响美术流派、建筑风格的。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设疑提问,作品欣赏,组织讨论,平等对话,小结归纳,图形示范等。让学生对于美术家创作自画像的意念和表现形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思考交流,讨论分析。与教师,他人进行对话,产生意见和沟通交流,形成个人观点。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尝试用自己所擅长的,所喜欢的,所表达的美术表现形式创作自己的自画像作品,达到品味审美意念,体会审美情感的学习目的。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提问:为什么山东的方言与上海的方言不同?2.学生思考并且回答。3.教师指出,二者的不同是由于一些地域性因素的差别造成的。4.教师提问:在建筑方面会不会存在受地域性因素影响的现象?它会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5.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中国古代的住宅建筑如何受地域性因素影响的内容,并且进行分类总结。(除教材的分析之外,教师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提示:北方因为日照时间短,所以住宅需要较多的阳光;南方雨水多,所以注重防雨;福建的圆形土楼主要是客家人修建的,有防御外人侵扰的功能;云南傣族住竹楼,既是因为那里竹子多,也是因为需要防潮。)\n6.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宗教建筑如何受地域性因素影响的内容,并且进行分类总结。(教师可以补充:基督教向往天国,所以尽量把教堂建得很高;泰姬陵四周的四个立柱,是沿用伊斯兰清真寺的形制;祈年殿是祭天的,从平面布局上可以看到四周的方形和中间的圆形的组合,这是表示“天圆地方”。这些建筑都是一定的宗教观念和本土习俗相结合的产物。)7.教师就同学们的发现进行总结。8.讨论,完成“活动建议一”:你见过的建筑,哪些能够体现出地域性因素的影响?同学们可以分小组讨论,可以从教材的其他章节来寻找资料或者讲述自己的各种见闻,比如自己旅游时所见,或者在电影、电视、报纸、杂志上见到的作品。并且最好能够分析一下这些作品具体是受到了哪些地域性因素的影响。9.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总结。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说课稿二\n(一)教学理念分析以新课程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知识的建构主体。在网络资源的协助下,采用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分析解决问题。(二)教学任务分析一、教学目标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了解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的较有代表性的建筑样式。二、教材分析在住宅建筑方面教材主要分析了中国的实例。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不同的气候、地形和各民族传统的差异产生了各具特色的传统住宅建筑。在这方面教材主要分析了北方住宅,南方住宅、闽、粤等地区的住宅形式并列举了大量的图片。三、教学基本思路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1、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出要点,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2、采用比较式鉴赏以及图表归纳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3、打破“讲授法”教学的惯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研究和讨论来理解教学思路,加深印象;4、请同学对自己生活地区的建筑形式进行一个调查,了解,分析它们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5、提供录象资料给学生观看,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四、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欣赏民居建筑的方法,了解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基本特征。  2、分析地域性因素对民居建筑特征的影响。五、教学难点: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建筑的隐喻性特征。(三)学生特点分析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90年代的高一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有新的体会和认识,综合能力较好,且富有朝气。2、学习习惯:高一学生知识面还是比较狭隘,虽然经历过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但个性活跃的他们很快适应在新课程要求下,在老师引导下,完成课堂讨论。(四)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作,感悟古人对居住环境的追求?互动方式:图片欣赏——学生评议——教师总结(设计意图:从绘画的角度引入课题,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这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更好地进行本课题的讨论探究。)2、初步感知   \n请同学们来描述一下心目中理想住宅的样式,说说你是从哪些方面来考虑的?互动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自身需求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建造民居时需要考虑的因素。)3、乐中体验:民居与环境共相映衬——中国各地传统民居欣赏互动方式:学生欣赏——教师点拨(设计意图:欣赏中国各地形形色色的传统民居,让学生在好奇与惊叹中感受地域性建筑的特殊魅力;教师点拨,进一步强调地域性因素对民居建造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印象深刻)4、讨论探究:安徽宏村中国传统民居大都依山傍水,风景怡人,请同学们分析“宏村民居”的水系设计具有何作用?观看视频《风水与建筑》互动方式:学生探究——教师点拨——视频欣赏(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探究宏村的水系设计,及教师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民居建造的样式体现“实用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观看视频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风水文化在中国建筑中的应用。)*讨论探究:北京四合院问题一: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导致南北方四合院差异的因素?问题二:对比故宫平面图与北京四合院平面图,分析两者的建筑形制具有何相同点,有何特殊的隐喻在里面吗?问题三: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社会,北京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分析说明北京四合院的布局与礼数?互动方式:教师点拨——学生探究——教师总结(设计意图:问题一:通过对比南北四合院的形制特征,进一步加深对地域性建筑的了解;问题二:通过对比观察,感受建筑形制的隐喻特性;问题三:通过探究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在民居建筑中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讨论探究:客家土楼问题一:\n客家土楼“圆形”与“方形”的建筑形制具有何特殊含义?问题二:分析客家圆形土楼的建筑特点,说明民居建筑的“实用性”追求大于“精神性”追求?(利用5分钟时间上网搜集“客家土楼”相关资料)互动方式:教师点拨——学生探究——教师总结(设计意图:首先给学生5分钟时间自己上网搜集“福建土楼”相关资料,积极主动性大大提高;其次,学生需要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总结,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并最终实现学生自主探究。)5、知识拓展根据地域性因素的影响,请同学们介绍身边的民居建筑具有哪些特色?(建议结合图片说明)互动方式:学生讲述——教师点评(设计意图:培养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事物,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培养锻炼学生上台解说的胆量和勇气)6、情感升华 设想:未来民居建筑的趋势?互动方式:教师点拨——学生探究——教师总结(设计意图:此设计需要学生对当前民居建筑形态有大概的认识--大开大阖、“先破后立”、推山平土的建筑风格,从深层意义上既是对环境的破坏,又白白消耗了大量资源。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7、课堂小结地域性建筑是自然适应性、人文适应性、社会适应性的统一,从空间角度看,内部环境更多地体现了人文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而外部环境则主要体现了自然适应性。 (设计意图:进一步概括,强化所学知识。)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说课稿三一.          教学分析1、学习需要分析:⑴学生特点分析:▼知识准备状态:本节课学习的部分知识涉及到地理学科、历史学科和生活常识等,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能力状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艺术品分析的能力有一定的差别。按照他们的鉴赏水平和能力划分有三个水平阶段:水平较低的、水平一般的和水平较高的。▼能力储备状态:①本节课所学习的民居建筑,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在各种媒体上或多或少的接触过。②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有一部分来源于生活---源自于学生所熟悉地方民居建筑。③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此类事物具有很高的探究心理和学习积极性。⑵学生目标分析:▼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以及美术作品带来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联系生活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情感目标:增加学生对中国建筑文化和家乡建筑文化的了解和热爱。2、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把本课分为两课时来完成:《地域风貌》和《地域风貌影响艺术流派》。本节课的内容是根据《地域风貌》加工浓缩而成的。在这个课时中,学生将学习气候、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等方面对建筑的影响;了解家乡建筑文化。3、分析教材:美术作品和地域这二者的关系是本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地域是影响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认识这个因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鉴赏美术作品。在地域知识的了解过程中,对建筑特点的认识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我设计了《中国民居与咱厝》这一节课。4、教学方式:\n本节课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学在一种更为平等、民主,合作的环境下进行,真正体现教学相长。3、教学教法: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能力进行培养,利用类似于游戏的方式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课前布置作业:《咱们家乡的建筑美》。让学生回家后,找出一些身边的特色建筑来,并把相关的信息做成简短的幻灯片,在课堂活动中交流)(结合地方特色也是我这节课的一大看点) 二、教学过程:⑴教学导入:多媒体播放浙江各地一些具有特色的建筑图片,让学生欣赏。(选择播放这些学生熟悉而亲切的建筑图片来欣赏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入角色,把他们带进教学活动中来,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铺垫) (问题)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多少我国各地代表性的民居来吗?试试看。学生讨论,并让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老师总结,多媒体播放出各地的代表性建筑图片。 ⑵课堂教学:(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在游戏中进行教学。首先把全班的不同鉴赏能力的学生按照高低搭配,分为3大组合---《安徽民居组合》、《北京四合院组合》、《福建土楼组合》,并让这三大组合进行鉴赏竞赛,看哪组完成得更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各种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密切的配合,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以至共同进步) 1、知识铺垫: (问题)中国各地的民居大不相同,他们分别有着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呢?学生讨论,并让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老师归纳总结:l     民居建筑大体可分为归整式住宅和自由式住宅两大类。l     北方民居多采取中轴对称的四合院或三合院布局,以北京四合院住宅和山西民宅最为典型。l     南方炎热多雨,人口密集,住宅紧凑,多楼房。 (问题)如果你们家建造房子会考虑哪些因素呢?除了居住环境影响外,还有哪些?学生讨论,并让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n老师总结,房屋的造价、样式、内部装修等,甚至还有“风水”。(把讨论引入“风水”话题上来) (问题)古人又是怎么考虑的呢?“风水”又作何解释呢?学生讨论,并让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老师总结:古人认为居住环境对人的健康、寿命有直接影响,故建筑居所多强调环境的选择,或坐落于青山绿水、阳光充足之处,或因地制宜,“辟园林与城中”,将自然美与艺术美巧妙结合,反映了体验自然、回归自然的独特文化心理。除此之外,他们还很注重“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风水理论,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国古代的营造活动。(多媒体播放《风水背后的科学观》的简短录像片段,以科学的方式向学生剖析“风水学”。) 2、深入探究:《安徽民居--宏村》组合学习受“风水学”影响的安徽民居--宏村。(多媒体播放“宏村”相关图片)风景如画的“宏村” (问题)请“《安徽民居》组合中的成员”根据老师给出的图片和问题加以分析讨论:“宏村”哪些方面受到风水学的影响,具有何实际意义?学生就刚才所看的《风水背后的科学观》录像,结合所给出的相关图片讨论并分析。其他组合的同学参与协助讨论和做记录。 学生讨论,并让不同鉴赏层次的学生回答他们的研究成果。老师归纳并总结:①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整个村落有着如此的美景,源于这个村落的村民认为他们的风水不是很理想,于是请风水先生来改改他们的风水,让他们有着更好的命运。于是这个风水先生上上下下,仔细的考察一番,设计出这个“中国画里的乡村”。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山当作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②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称牛肚。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历经数年,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得出结论:“风水”建筑是依据实际生活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而设计的。“宏村”的结构虽然想象成:牛肚、聚宝盆,牛肠等,还是脱离不了实用与科学的建造方式。把美观与实用结合是此民居的最大特点。 《北京四合院》组合\n学习受中国古代“尊卑地位”和“风水学”影响的著名建筑---北京四合院。(多媒体播放“四合院”相关图片)请“《北京四合院》组合中的成员”根据老师给出的图片,试着安排“一家老小”的居住房间。(用亲身体验法去体验四合院的结构与布置,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 学生讨论,并让不同鉴赏层次的学生回答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他组合的同学参与协助讨论和做记录。老师总结:①由于受日照的影响,四面的房子以座北朝南为最好,所以,四合院都以北边的房子为正房,东西两侧次之,为厢房,与北房相对的南房称为倒座房。中型或大型四合院的最后一排正房为后罩房。②一家子两三辈人,家长住正房(上房、上屋);晚辈们住厢房,其中东厢房是老大住的,西厢房是弟弟居住的;南房作客厅或书房。院子里有砖铺的十字甬路,通到东西南北各房门,屋门前都有台阶。外院,东西各有鹿顶一间或两间。鹿顶的房子比厢房稍小一些,用做厨房或是供仆人们居住。 (知识联系与拓展)故宫和四合院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多媒体播放出故宫鸟瞰图,让学生通过对比来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老师归纳并总结:人物的等级地位、大小尊卑都在这两座建筑中体现出来;严格的建筑比例和构造样式在这二者上明显的表现出来。                        (问题)北京四合院为什么以这种结构建造呢?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建筑样式,区别在哪里? 学生讨论,并让不同鉴赏层次的学生回答他们的研究成果。老师归纳并总结:①为什么叫“四合院”呢?因为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其他地区的民居有些就不是这样。譬如山西、陕西一带的四合院民居,院落是一个南北长而东西窄的纵长方形,而四川等地的四合院,庭院又多为东西长而南北窄的横长方形。 ②这种住宅适合于北方的气候条件,通风采光均理想。北京四合院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东西厢房与正房、倒座的建筑本身并不连接,而且正房、厢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为一层,没有楼房,连接这些房屋的只是转角处的游廊。这样,北京四合院从空中鸟瞰,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围合一个院落。北京四合院是名符其实的院,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而南方许多地区的四合院,四面的房屋多为楼房,而且在庭院的四个拐角处,房屋相连,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并不独立存在。所以南方人将庭院称为“天井”,可见江南庭院之小,有如“井”字。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 ③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n④四合院的营建是极讲究风水的。从择地、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水理论来进行。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得出结论“北京四合院”是依据建筑的“实用性”、“美观性”和“科学性”以及中国古代的“等级尊卑地位”等来建造的。它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文化内涵丰富,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 《福建土楼》组合学习受“风水学”和“防御性”影响的著名建筑---福建土楼(多媒体播放“福建土楼”相关图片) 请“《福建土楼》组合的小组成员”根据老师给出的相关图片和问题加以分析,其他组合的同学参与协助讨论和做记录。 (问题)福建民居为什么做成方形或圆形?土楼的建筑功能是什么?土楼的内部结构有哪些合理性? 学生讨论,并让不同鉴赏层次的学生回答他们的研究成果。老师归纳并总结:①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经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在他们被迫离乡背井的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有着深切的体会,不论是长途跋涉的流离失所,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许多困难都得依靠自己人团结互助、同心协力去解决,共度难关。因此,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 ②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 ③土楼的圆形或方形结构主要源于“风水学”中关于“天圆而地方”的形制观念来建造的。永定县境内的大型方型和圆型土楼有4000余座,而其中圆形的土楼有360座。最大的圆楼直径为82米,最小的是洪坑村的“如升楼”,直径为17米;最古老的是高顶村的“承启楼”,建于公元1790年,楼内最多时曾居住80余户人家,有600多人;最壮丽堂皇的、最有代表性的,并且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则是洪坑村的“振成楼”。④一层是厨房和餐房,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第二圈有两层,有三十至五十个房间,一般是客房。中间是祖堂,是居住在楼里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要丝毫钢筋水泥,墙的地基宽达三米,可行汽车,底层墙厚1.5米,可横卧人,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它们内部还都设有“防火墙”,起到隔绝火势蔓延的作用。 ⑤振成楼位于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每层48间,按八卦形设计,每卦6间,一楼梯为一个单元。卦与卦之间筑防火墙,以拱门相通。振成楼的祖堂在平常作为戏台来使用,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 \n得出结论:“福建土楼”的结构充分把“防御性”、“防火性”、“实用性”和所谓的“风水学”结合起来。把“美观实用”、“科学性”、“防御性”和“风水学”结合是此民居的最大特点。 ⑶知识升华:(这个环节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学有所用。这个活动也是本课课堂教学的一个高潮环节。) 请若干同学用他们所做的简短幻灯片,结合所学习的知识,讲一讲《咱们家乡的建筑美》。(新课程的地方性特色在此充分体现出来) ⑷课堂小结:(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加以回顾,由现象回归到本质上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气候、地形、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对建筑的影响;了解到了建筑所具有的特点和建筑样式;也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增强了对家乡建筑文化的了解和热爱。这些知识的学习也为我们学习地域与艺术流派的关系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三、教学流程图: 课前作业布置教学导入基础知识探究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安徽民居老师归纳知识升华课堂总结学生探究深入探究\n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绘画流派和建筑风格产生的重要影响。2、了解在绘画、建筑等领域由于地域因素而产生的一些流派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域性因素对美术流派、建筑风格的影响。难点:地域性因素如何影响美术流派、建筑风格。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出示图片:不同地方的民居,让学生做直观的比较。提出问题: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前面这些建筑的不同风格?学生看书回答(不同的地域)(除教材的分析之外,教师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提示:北方因为日照时间短,所以住宅需要较多的阳光;南方雨水多,所以注重防雨;福建的圆形土楼主要是客家人修建的,有防御外人侵扰的功能;云南傣族竹楼,既是因为那里竹子多,也是因为需要防潮。)视频:傣族竹楼(中国少数民族民居)12:40——15:06 二、课题展开:1、对比欣赏 北京四合院:                          徽州民居布局严整,院落敞亮                    飞檐高挑,低栏曲回长幼有序,各居其室,作息方便           亦动亦静、亦俗亦雅,映衬出自然的山水如画。分析形成两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北方纬度较高,日照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四合院的开阔布局能尽可能的加大光照面积,保证室内的光线充足,而南方较少考虑这个问题。人文因素:封建家长制的思想严重泛滥,北京是中国的古都,是天子脚下,这种思想更加严重,反映在建筑上,就是北京四合院的布局,长幼有序,各居其室。地理因素:我国北方多平原,所以建造的房子占地相对较大,这就是北京四合院显得大气的原因;而南方多丘陵地带,少平地,多水,因此房子大多较精致,面水背山。以上,从自然、人文和地理方面的因素比较了北京四合院和徽州民居的不同,证明了地域因素对建筑风格的影响。(这部分主要由学生自己去讨论,总结,教师只做适当的引导。)2、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宗教建筑如何受地域性因素影响的内容,并且进行分类总结。视频(dass-lymdg):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4:28——9:16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木结构: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有这么几个优点:a、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b、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c、减少地震危害的可能性:d、材料供应比较方便:(教师可以补充:基督教向往天国,所以尽量把教堂建得很高;泰姬陵四周的四个立柱,是沿用伊斯兰清真寺的形制;祈年殿是祭天的,从平面布局上可以看到四周的方形和中间的圆形的组合,这是表示“天圆地方”。这些建筑都是一定的宗教观念和本土习俗相结合的产物。)\n天坛  北京的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每岁冬至日祭天的场所,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经嘉靖年间改建得以完善,形成一组形制严谨、井然有序的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天坛内外有两重围墙,坛内主要建筑有两组,即祭天的圜丘和祈谷的祈年殿,开始,三重檐分别覆以三种颜色的琉璃飞檐,有不同的含义:上檐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黄色象征土地,下檐绿色象征万物。到乾隆十六年(1751)改为三层均用蓝色,以合专以祭天之意。现在看到的祈年殿是由青色的琉璃圆顶、朱红油漆柱子、色彩绚丽的额枋构成,外观视觉效果富丽堂皇。 师:前面,我们分析了地域因素对建筑风格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地域因素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展示图片:先看下面的图片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秦安大地湾出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距今约5500年),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甘肃省博物馆藏。器形为两头尖的圆柱体,下腹内收。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期广泛流行的一种精美陶器,它是仰韶文化的一项卓越成就。多为手工制作,常见的器形有碗、盆、钵、罐、瓶等饮食器、盛贮器和汲水器等。主要特征是在陶坯上用赫、红黑等色进行绘饰的,再经压磨后烧制而成,其彩绘不易脱落。彩陶彩绘及装饰图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的纹饰大体有图案纹饰与动植物纹饰以及少数的人面纹,这些纹饰绚丽多彩,构图优美,一些几何线条组成的图案,规整而富有变化,具有强烈的韵律性。某些人与动物的奇妙构图,则具有一种原始巫术的神秘色彩。蛋壳黑陶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26.5厘米,山东省日照县出土,山东省博物馆藏。山东龙山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是距今4千多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它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之为“黑陶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所以又称“龙山文化”。    黑陶是陶胎较薄,胎骨紧密,漆黑光亮的黑色陶器。它在龙山文化陶器中制作最为精美。黑陶工艺主要利用陶轮轮制的方法。它不以装饰取胜,而是以造型见长。 黑陶朴素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黑、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其中有一种薄胎黑陶,漆黑乌亮,薄如蛋壳,称蛋壳陶,代表看这一类型陶器的杰出成就。龙山黑陶文化和彩陶文化同属于新石器时代,但是,由于地域因素的影响,龙山薄胎黑陶仅见于山东境内。据推测,它之所以没有走出山东,与原料的区域限制有关,它的材质与一般的陶土不同,可能只有山东才有。师:上面是地域因素对于陶器材料的限制,那么,地域因素对绘画造风格成影响吗?它怎样影响绘画风格呢?我们先来看下面的画: 茂林远岫图北宋李成富春山居图(局部)元黄公望这两幅画都描绘了山,那么,两幅画中的山石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有什么区别?首先,大致讲解两位画家的基本情况。李成为五代末、北宋初的山水画大家。出生於山東其本族系唐宗室后裔,又因才华横溢,却大志未遇,遂“放意于诗酒之间”,终至醉死于客舍。李成的画名始于五代,入宋更盛,史称“古今第一”。一生创作甚丰,仅画史著录的就有一百五十九件,然迄今留存于世的则寥寥。此种画风,后人学者众多,奉之为北派高手。黄公望本姓陆,名坚,父母早逝,家贫无依,过继永嘉(今温州)黄氏,遂改姓名。自幼聪敏勤学。博览群书,经、史、九流之学无不通晓。工书法,通音律,能作散曲。年轻时在浙西廉访使署充当书吏,因经办田粮征收事被诬下狱。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不问政事,浪迹江湖。其后信奉全真教,成为清修道士,卖卜云游于杭州、松江等地。50岁始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晚年酷爱富春山水,黄公望所作山水画,溶合自身对自然实景之感受,加以发展,自成一家。其特点在于:作浅绛色,山头多矾石,笔势雄伟;作水墨,皴纹稀少,笔意简远,超逸有致。年七旬时,在富春江畔“小洞天”居所,创作《富春山居图》,以水墨披麻皴描绘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构思之时,足迹遍及富春江两岸,越六七年而画成。长636.9厘米,高33厘米。满纸空灵秀逸,气度沉雄,后人誉之为“画中之兰亭”。据记载黄公望画作逾百幅。从两位画家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分别是一南一北两个地方,南北方的不同地域因素也就造成了两位画家表现风格的不同,《茂林远岫图》所绘主要为北方景色。山岩裸露少土,多棱角凹凸,故皴法多以钉头皴为主。少处山峦斜坡泥土履盖,用拖泥带水皴,须水墨结合,浑厚自然。《富春山居图》画浙江富春山两岸初秋景色。以水墨披麻皴描绘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画面上坡陀起伏、林木森秀,其间有村落、亭台、渔舟、小桥,并写平沙及溪山深处的飞泉。展披画卷,景随人迁,人随景移。笔墨苍简清润。历代凡见此画者,无不叹为观止。此卷现为两段。前一小段,今在浙江省博物馆,后一段现存台湾。以上是不同地域的地理因素对绘画的影响,还有不同地域的文化、政治等因素对绘画风格的影响,大家可以看教材上的97页“浙派”与“吴门画派”的比较。还有不同地域的地理名胜对画派的影响,如教材98页的“新安派”。\n第二部分的世界美术一节给学生自学。   3、回顾,总结本课运用多媒体课件,由教材结合课外的信息,让学生通过欣赏理解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文化背景会给美术美术创作带来不同的影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平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的目的。第十三课异域的憧憬第十三课异域的憧憬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异域的憧憬》。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说教材《异域的憧憬》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十三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文化与美术家个人,社会时代,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经济科技,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联系,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在传统社会,跨地域的想像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对美术创作产生过什么影响。2.中国的艺术家是如何想像其他地区的人们的。3.欧洲的艺术家是如何想像中国人以及其他东方人的。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说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了解在传统社会,东西方的人们是如何对自己未曾涉足的地域上的风土人情展开想像与憧憬的;了解这些想像对美术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判断思考,回答问题,图文表格,讨论交流,比较分析,分组研究,尝试动手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理解异域风貌与美术作品的关系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在传统社会,东西方的人们是如何对自己未曾涉足的地域上的风土人情展开想像与憧憬的。为了达到并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1.中国古代的人们是如何看待并且表现其他地区的人们的?2.欧洲传统社会的人们是如何看待东方人的?3.上述观念对美术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设疑提问,作品欣赏,组织讨论,平等对话,小结归纳,图形示范等。让学生对于美术家创作自画像的意念和表现形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n思考交流,讨论分析。与教师,他人进行对话,产生意见和沟通交流,形成个人观点。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尝试用自己所擅长的,所喜欢的,所表达的美术表现形式创作自己的自画像作品,达到品味审美意念,体会审美情感的学习目的。说教学过程1.教师提问:你看过《星球大战》或者《E.T》吗?你觉得外星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2.学生思考并且回答。3.教师进一步提问: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想像?4.学生思考并且回答。教师指出:由于对未知事物和生命的好奇,人们往往喜欢对这些未知的事物进行幻想;而本课的内容就是对“异域的幻想”。5.教师提问:大家在小的时候,有没有幻想过其他地区的人们是什么样子的?6.学生回答。7.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的第100页有关中国古代的人是如何描绘其他地区的人们的内容,并且分小组讨论,将不同时代的人的看法与美术作品填写在作业纸上。◆注意: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①在远古的时代,人们是怎样看待遥远地区的生命的?这些想法能够在什么书籍中反映出来?②唐代的人们是如何看待其他地区的人们的?反映在什么作品中?③宋代的人们是如何看待其他地区的人们的?反映在什么作品中?④清代的人们是如何看待其他地区的人们的?反映在什么作品中?⑤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想法?8.教师总结,分析指出在历史的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异域文化的,并且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9.完成教材第100页的“思考与交流”。(这是唐代章怀太子墓中的壁画,描绘的是一组外国使节。当时的“外国人”主要是指西域的“胡人”。注意从服饰和体貌特征上比较此图中的人物跟第100页上其他各图中人物的异同。)10.教师指出,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往往会按照我们头脑中的一些早已形成的印象来认识他们。不光是中国画家在想像外国人的样子,而欧洲的艺术家也同样在想像他们没有见过的人或者事物。11.教师展示丢勒的《犀牛》,请同学们观察这只犀牛与真实的犀牛有什么不同?12.学生思考并且回答。13.教师总结:真犀牛的表皮虽然很厚,但是并没有厚厚的盔甲,这是画家凭借想像描绘出来的形象。同样的想象也表现在西方画家对中国以及其他的东方人的认识中。14.请学生阅读教材第101、102页,并且分小组讨论教材内容,并将它们填写在作业纸上。◆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进行引导,并且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①欧洲画家是根据什么来想像中国人的形象和中国人的生活环境的?②这些对异域的想像对美术创作有什么影响?15.教师总结。16.完成教材第101页的“思考与交流”。17.教师总结:对异域的憧憬代表了美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艺术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作作品,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比如我们今天在拍摄一些关于外星生物或者古代题材的影片的时候,都要涉及到想像的问题。而我们的美术创作也需要想像力的参与。18.完成“活动建议二”,教师适当引导和总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想像力。当然这个活动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来完成;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之间进行评价与交流。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十三课《异域的憧憬》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n第十三课异域的憧憬说课稿二1设计思想教材打破了以往教材中以知识体系和年代作为划分教学内容依据的惯例,采用灵活多样的主题式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且更富于变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美术门类(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以及年代的交叉混合强调了作品之间的比较,使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鉴赏活动中来,而且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所以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灵活性,大胆的删改、补充教学内容,例如,删掉一些猎奇的作品《中国的和尚》、《中国皇帝》,补充亨利·卢梭的作品。通过具体的教学安排,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精神。例如,对具体作品的设问采用循序渐进和阶梯式的方法。2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在传统社会,跨地域的想象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对美术创作产生过什么影响。2。中国的艺术家是如何想象其他地区的人们的。3。欧洲的艺术家是如何想象中国人和其他东方人的。在现代社会,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等传媒来了解其他地区的风土人情,但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只能够凭借自己有限的经验和想象来推断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与风土人情。这就给美术创作带来一个有趣的主题。教材中主要从中国古代的人们是如何想象其他地域人们的生活以及欧洲的艺术家如何想象东方人的生活着两个角度来展开的。从中国人的角度,教材中主要谈到了《山海经》中的奇怪生物,唐代唐三彩对胡人的表现,北宋《五马图》将外国进贡的马匹作了详细地描述,以及清代的《皇清职贡图》中对欧洲人的人士以及建筑中所采用的欧洲样式。从欧洲人的角度,教材中主要列举了布歇的《中国皇帝》如何根据对日本的经验来想象中国人的样子与生活环境。并且指出,对于异域的想象推动了19世纪欧洲绘画的创作,产生了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可以定为1、了解在传统社会,东西方的艺术家如何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异域的风土人情。2、了解这类题材中一些典型的美术作品。教学重点是中国古代的人们是如何看待并且表现其他地区的人们。欧洲传统社会的人们如何看待欧洲以外的人和物。教学难点是怎样理解美术作品中存在的意识形态。3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教材的绝大部分内容的学习,特别是掌握了多种鉴赏方式,也能较熟练的运用这些鉴赏方式。在教师创建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中,相信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学生遇到的问题时,怎样清楚的理解美术作品中存在的意识形态;还有怎样理解作者通过异域的憧憬释放情感。4教学理念美术新课改特别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课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就充分把握住这一点,教师处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引导学生配合自己的教学,而是使学生真正深入了解作者、理解作品。在具体问题的设置上,让学生灵活应用多种鉴赏方式,比如感悟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以及形式鉴赏。5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多媒体运用,屏幕出现五个“异域?”,背景图片是埃及金字塔。\n教师提问,异域的含义是什么?学生积极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异域就是外国、他乡。人们总是对外国他乡充满好奇和想象。设计意图:蓝天、沙漠、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在阳光下无处躲藏,显得空旷而荒凉,还有三两个骑驴子的游人给人一种浓浓的异域风情。这时,五个色彩不同的汉字“异域”扑面而来。图片在这儿对学生起了暗示和诱导的作用,强调了视觉艺术的功能。在这种作用下,通过提问,学生很快就进入到异域的创设情境中了。二、新课教学:多媒体运用,背景图片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雾色中的屋顶。课题出现,第三单元第十三课异域的憧憬—异域风貌与美术作品关系(一)  古代中国人眼中的外国人和物,多媒体运用,出现标题,同时出现四个雕塑形象。教师提问:同学们能看出他们分别是世界上哪些地区的人吗?学生积极思考,给出多种答案。答案是:非洲、西亚、欧洲、中国等。多媒体运用,分别出现黑人杂技俑、大食行旅俑、大食站立俑、持杖老人俑四个雕塑对应的名称。教师总结,以上四个雕塑分别属于三个地区,非洲、西亚和中国中原地区,是我国隋唐时期的雕塑作品。当时的艺术家们已经以外国人作为创作的题材了。设计意图:学生根据知识经验,做直观判断。答案的准确与否并不重要,主要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多媒体运用,出现《步辇图》图片。教师提问:同学们以前看到过这幅画,知道是谁的作品吗?学生回答。答案是: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教师提问:画面中第二男主角是哪一个?学生思考回答。答案是多样的,唐太宗对面三人都有可能。教师提问:大家以什么为依据寻找第二男主角?学生思考回答。答案是:衣着打扮、相貌长相、神情举止等为依据。并且具体分析。教师提问:通过画面中第一、二男主角的神情举止对比,作者试图传达什么信息?学生讨论回答。设计意图:关于《步辇图》设置的三个问题,是由易到难,逐渐深入。其实也就是引导学生不断地观察画面,进行感悟式鉴赏。画面中的第二男主角当然就是吐蕃使者禄东赞。第二个问题的设计意图就是使学生寻找这个“外国人”\n和“中国人”有什么不同。体会当时唐代人是怎样描绘眼中的外国人。第三个问题表现的是唐代帝国以自我为中心,居高临下的气势。客观上记录了一件真实的历史事件,主观上更是对大唐国威的宣扬。多媒体运用,出现两张图片,唐三彩骆驼载乐俑整体和局部放大。教师提问:骆驼背上都是“胡人”吗?学生思考回答。答案是:1是;2不是。分别强调了各自的理由。教师再提问:他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回答。答案是:戴帽子,穿袍子等。教师最后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胡人”和汉人一起载歌载舞的?学生讨论回答。答案是:1他们一起工作;2民族大团结。设计意图:骆驼背上五个人中有两个是汉人,并且五人胡服和汉服混穿,头戴汉族典型软巾,身穿胡服窄袖长衫。反映出当时大量的胡人涌入长安和汉人和谐相处,真实地再现了唐代长安国际大都市的场面,同时体现了不同民族在艺术上的交流。多媒体运用,出现图片《黑人俑》。教师提问:你认为他们是什么地区的人?学生思考回答。答案是:非洲人。答案非常一致。教师提问:他们为什么会出现在唐代中国?学生思考回答。答案是:1旅游,2被贩卖,3经商等。教师提问:你能猜出他们的身份吗?学生思考回答。答案是:1游客,2奴隶,3商人等。教师提问:唐代人为什么要制作这类陶俑?学生讨论回答。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应该很好回答,因为在前面已经看到过类似的黑人雕塑了。第二个问题主要表现了唐代的强盛和对外交往的频繁,以及和西方诸国关系甚密,辗转来华的非洲黑人也有不少。这些黑人卑微的身份以及和汉人长相的巨大差异,引起了艺术家的创作兴趣,并且达官贵人作黑人俑陪葬或有夸耀富贵之意,作品的自由创作和丰富的想象使这类作品充满艺术魅力。多媒体运用,出现浮雕鸵鸟。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学生思考回答。答案是:鸵鸟。多媒体运用,真实的鸵鸟的照片。\n教师提问:这件雕塑作品应该放置在什么地方?学生思考回答。答案是:1花园,2宫殿,3陵墓等。教师提问:它的存在体现了拥有者一种什么思想?(刻在陵前,有夸耀国势强大之意。)学生讨论回答。答案是:1陵墓的守护神;2炫耀;3装饰等。多媒体运用,欣赏犀牛设计意图:通过照片中真实的鸵鸟和石雕鸵鸟的对比,使学生了解唐代雕刻艺术的风格,雄宏大气,充满视觉张力的特点。犀牛的创作和鸵鸟的出发点是一致的,欣赏犀牛雕塑是为了和丢勒的版画《犀牛》做一个呼应,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多媒体运用,唐代艺术家对胡人日常生活的描绘按键,欣赏图片牵驼胡俑。按键,欣赏图片骑马胡俑和猎骑胡俑按键,欣赏图片唐三彩骑卧胡俑。按键,欣赏图片牵马胡俑。设计意图:了解唐代艺术家对这一题材的喜爱,以及他们对生活得细致入微的观察,还有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二)欧洲人眼中的外国人和物多媒体运用,犀牛(铜版画1515)丢勒(德国)按键,非洲犀牛照片按键,丢勒28岁时自画像木板油画教师提问:丢勒为什么把犀牛画成这个样子?学生讨论回答。设计意图:丢勒没见过犀牛,但他根据叙述报告和别人的素描刻制了这幅犀牛图,这充分展示出他非凡的想象力。这是他诠释的畸形犀牛的解剖的原作。丢勒具有科学的头脑,因而曾深研数学和透视学并写下了大量笔记和论著,其画的动植物素描之精确完全可以同达芬奇所留下的相媲美,但同时他又对《启示录》中记载的各种怪兽的存在深信不疑。所以他创作的《犀牛》既真实又虚幻。多媒体运用,亨利·卢梭的《我本人肖像风景》教师介绍新印象主义代表人物—亨利·卢梭。卢梭被人称为“原始主义画家”。因为他笔下浸润着幻想色彩的热带丛林风光,人与野兽间充满着温情的对视,和一种似梦非梦的神秘情调,很容易将人引向对一个遥远的古老时代的“回忆”。滤去原始时代血与火的残酷,留存的只是天真、稚拙、宁静与生命的单纯。多媒体运用,作品《沉睡的吉普赛人》\n教师提问:图中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穿越于荒漠中的吉普赛少女走累了,放下了乐器、水瓶,随地躺下休息。皎洁的月光笼罩着她,有头狮子在她的身边徘徊,久久不愿离去。教师提问:什么原因让画面充满神秘的气氛?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夜晚、月光、荒漠、狮子、熟睡的吉普赛少女等等,组合在一起使画面充满神秘气氛。多媒体运用,作品《弄蛇的女郎》教师提问,这是白天还是夜晚?(夜晚。)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提问:你能看清楚蛇的存在吗?(数数看,应该有六条蛇。)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提问:画面诡秘的气氛通过什么来传达?(首先是环境,然后是人蛇的和谐共处。)学生思考回答。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卢梭完全不了解,所以首先运用了社会学式鉴赏。卢梭笔下的原始热带丛林风光,是他心灵的追求。作者一生生活在巴黎闹市中,追求一种心灵的宁静。也许只有笔下那浓郁的异域风情才能使他的心灵归于平静,这也是他为什么喜欢画异域风情的原因。具体到作品的设问,主要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使学生运用感悟式鉴赏。多媒体运用,《宫廷画师郎世宁〉精彩剧照教师介绍,郎世宁,意大利人,画家兼建筑学家。清康熙五十四年随牧师来中国传教,被召入内宫为画院供奉,曾参与增修圆明园。他经历了康雍乾三朝,画法中西结合,擅长写生工笔画,人物花卉,尤以画马为最。多媒体运用,作品《慧贤皇贵妃像》挂屏,纸本油画,纵53·5厘米、横40·4厘米。教师提问:此画和传统中国古代人物画有何不同?学生思考回答。答案是:1立体感,2表现的技法等。教师小结,首先是绘画种类不同,此画是油画,另外就是对立体感的强调。教师提问:技法上有什么区别?学生思考回答。答案是:1强调真实性,2立体感,3有光影变化等。教师小结,采用油画技法,借鉴中国传统人物画画法,削弱光影变化。多媒体运用,作品《十骏图》之一\n教师提问:郎世宁画马和唐代韩干画马有何差异?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郎世宁的马强调立体感,韩干的马强调线条的生命力。多媒体运用,作品《百骏图》教师提问:说说此画和传统中国画的差异。(提示:从色彩、构图、形象塑造等方面。)学生讨论回答。设计意图:郎世宁作为一名外国人,长期生活在中国。但是在他的笔下,中国的人和物还是有着异域的神秘。为了强化这种认识,所以使用了比较式鉴赏。(三)(以下内容,学生浏览、思考)TIME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物!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发展历史进程按键,这个封面人物是末代皇帝溥仪,期刊时间是1934年5月5日。小字说明:亨瑞溥仪。"HenryPuYi"。按键,这个是1950年12月11日的封面,人物是毛泽东。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的表现了意识形态的含义。按键,这是1955年的封面,人物是蒋介石,名字前面没有任何头衔。背景是一个国民党的士兵孤单的守望着大海,对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蒋的脸上是无奈,还是失望?按键,这是1963年9月13日的封面,这张图说明了太多的问题。标题是:红色中国,狂妄的被孤立者。按键,这是1983年9月26日,标题是:邓小平走出了毛的阴影(或者说邓小平排除了毛的影响)。按键,1987年6月8日。中国走向疯狂---文化大革命的回忆。设计意图:在现代讯息发达的社会,人们异域的概念已经延伸到太空,但是充满意识形态差异的美术作品还是给人异域的感觉。三、结束语:曾经有人说,缺乏想象力的民族是没有生命力的民族。我们也可以说,没有想象力的美术作品就是没有生命力的美术作品。异域的神秘激发了艺术家无穷的想象力,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在艺术王国的天空中,并且创造出灿烂夺目的美术作品。设计意图:最后的结束语是点睛之笔,强调了想象力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而异域的神秘又是激发想象力的重要因素,并且在这一因素影响下,产生了很多经典的作品。6问题研讨本节课在内容设计上主要分为中国和外国两部分,关于中国部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唐代的雕塑上,这是教学设计上的缺憾,不过纵观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具有异域特色的还真不多。唐代出现的大量具有异域特色的作品更多地体现的是唐帝国的优越感,以及对外民族的蔑视。所以,如何在这些作品中挖掘他们的艺术价值是教学的关键。\n【参考文献】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师用书,第160页。第十三课异域的憧憬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在传统社会东西方的人们是如何对自己未曾涉足的地域上的风土人情展开想象与憧憬的;了解这些想象对美术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导入1、同学们看过《星球大战》吗?好看吗?这部片子出了6部而且星战系列的票房总收入已超60亿美元,星战的影迷不仅一遍遍反复观看,还购买星战系列的书籍、游戏、玩具等各类相关商品,那么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性质系列为何如此受欢迎?(出示星球大战图片)2、同学们发表各自的意见。3、人类对地球之外世界充满了好奇,因此我们会不停的去猜想他们的摸样,有种探究的欲望,而这些科幻片,大大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就我个人而言,埃及是个极其神秘的地方,也是非常令我神往地方,对法老、对木乃伊、壁画、神庙、雕塑等一切的一切充满着强烈的好奇,一部《木乃伊归来》加上续集,我反复看了很多遍,依然爱不释手。——这种由于对未知的事物和生命的好奇,人们往往喜欢对这些未知事物进行幻想,这是一种跨越地域的幻想,即异域的幻想,也即是一种对异域的憧憬。4、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课题——引出主题《异域的憧憬》三、正题1、大家在小的时候,有没有幻想过其他地区的人们是什么样子的?2、在远古,人们想象在遥远的地方,还有些奇怪的生物。《山海经》,作为中国先秦古籍,记述了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等,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这是交通闭塞时人们对外界的幻想;后来逐渐与外面世界有了交往,知道那些地方不只住着一些奇异的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人,即“蛮夷”或“胡人”。3、到唐代经济发达,对外交流相对密切,逐步了解外面的世界。在美术题材中,特别是唐三彩中,出现大量的胡人。(出示三彩骆驼载乐俑)对胡人形象进行简单介绍——弹着琵琶在骆驼背上载歌载舞,深目高鼻、留浓密的胡须。(想象中胡人的典型形象)4、和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一样,长期以来,中国人认为自己是中心,统帅一切。(出示《职贡图》)。——《职贡图》描绘的是外国使节及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向中国皇帝进贡的场面。每位使者身后,有一简短的题记,叙述其国名、方位、山川、、道里、风土人情等,以及历来朝贡的情况。从技法看,人物比例准确,线描简练遒劲,并分层加以晕染,敷色高古,人物承袭魏晋以来谨严而富装饰性风格,体现南朝绘画水平。——画外音:他们就像被进贡的马,被画家记录,作为中国国力强盛,远达四夷的标志。(出示《五马图》每一匹马旁边详细的写着身高、产地、进贡时间)5、再来看一副唐《礼宾图》——描绘唐朝官员引导外国使者及边疆少数民族使者觐见太子的情形。——思考:本土中的人物造型与之前看到的人物造型有何异同。(衣着、神情)——小结:前三者为官员—发冠、衣着,表情肃穆,使者们流露出对大唐帝国的仰慕之情,正在商议引见得礼节。后三位为宾客:四—高碧、浓眉、光头、阔嘴唇、蓄须、翻领褐袍、束带、黑靴,双手叠与胸前(根据面部特征和表饰来自东罗马帝国使节);五—双羽尖冠帽,红领宽袖长袍,黄靴,双手拱于衣袖中(来自高丽或日本);六—翻耳皮帽、圆领黄袍、尖头马靴,两手拱于袖中(东北少数民族使节)画中人物疏密有致、各具个性。6、我们在看待事物时,往往会按照我们头脑中的一些早已形成的印象来认识他们也即是思维定势,不光是中国画家在想象外国人的样子,而欧洲的艺术家也同样在想象他们没有见过的人或者事物。7、引出图片《犀牛》—丢勒提问:请观察这只犀牛与真实犀牛的异同\n——犀牛像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盔甲,或许在欧洲人的想象中,非洲犀牛像十字军骑士那样裹满铁甲的战马一样,画家是凭借想象画出来的。(十字军图片:十一世纪,土耳其连番胜利。直接威胁各国天主教国家,法国信徒以武力维护信仰而成立了十字军,反对异教,收复宗教圣地为号召的十字军拉开序幕。)1、那么欧洲人又是怎么想象东方人的样子和生活环境的呢?一部马可波罗游记更使欧洲人对东方人充满了好奇和幻想,18实际法国更是刮起了“中国风”。2、引出图片《中国皇帝》—布歇——描绘的是一副中国皇帝上朝的场景,画家可能想描绘的是一种开明君主治理下的宽容、平和,然而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即使遇到明君,在皇帝面前怎么可能出现如此混乱的场景。(出示一副图片:君主高高在上,臣子毕恭毕敬的画面);再来看画家刻画的人物形象,像我们中国人吗?(出示日本相扑选手图片)体形、发式、五官比较——中国人是日本人和蒙古人的混合体,画家并不知道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而只好按照自己比较熟悉的日本人形象来想象。3、出示图片《萨思帕勒斯苏丹之死》—德拉克洛瓦——19世纪20年代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战争。土耳其统治者残酷镇压起义,而希腊人民则坚持英勇斗争。画家以其典型的浪漫主义异域风情材料与色彩的自由发挥结合起来,塑造一个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法国的贵族上层对具有强烈的东方情调的土耳其内宫生活极感兴趣,一些画家为满足这些贵族视觉的需要刻意去描绘土耳其宫中宫女闺房生活。引出图片《土耳其宫女》—安格尔——具浓郁东方情调的土耳其后宫,拉长的人体,加强线条流动感和近乎平涂的画法,创造出接近东方美的新趣味。自然也是画家想象中的苏丹后宫。小结:19世纪,西方许多不同流派的艺术家都以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理解来表现他们心目中的东方主题。神秘的东方异域激发他们的想象,成为促进西方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4、这些对异域的想象对美术创作有什么影响?——对异域的憧憬代表了美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艺术家发挥自己想象力去创作作品,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而我们美术创作也需要想象力的参与。一、课堂拓展在现代世界,人们对异域越来越熟悉,地球几乎成为一个大家庭,你还有没有对异域的想象?请说出你的看法。(“不到黄河心不死”抑或“眼见为实”等)二、教学活动看过《E.T》吗?你觉得外星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发挥自己对外星人的想象,尝试创作一幅作品(作品形式风格不限,自由发挥)——本活动大致十分钟左右,最后选取几张展示三、总结:每个人对同一主题的幻想是各种各样的,这些幻想使我们的创作变的丰富多彩,风格各异。让我们的生活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遨游,我相信,我们的世界因此而更加美丽。《异域的憧憬》课堂实录教师:同学们看过《星球大战》吗?好看吗?这部片子出了6部而且星战系列的票房总收入已超60亿美元,星战的影迷不仅一遍遍反复观看,还购买星战系列的书籍、游戏、玩具等各类相关商品,那么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性质系列为何如此受欢迎?学生:因为这里面有很多外星球的东西,我们没见过。。。教师:人类对地球之外世界充满了好奇,因此我们会不停的去猜想他们的摸样,有种探究的欲望,而这些科幻片,大大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就我个人而言,埃及是个极其神秘的地方,也是非常令我神往地方,对法老、对木乃伊、壁画、神庙、雕塑等一切的一切充满着强烈的好奇,一部《木乃伊归来》加上续集,我反复看了很多遍,依然爱不释手。——\n这种由于对未知的事物和生命的好奇,人们往往喜欢对这些未知事物进行幻想,这是一种跨越地域的幻想,即异域的幻想,也即是一种对异域的憧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课题——引出主题《异域的憧憬》。大家在小的时候,有没有幻想过其他地区的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好像没有……教师:在远古,人们想象在遥远的地方,还有些奇怪的生物。《山海经》,作为中国先秦古籍,记述了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等,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这是交通闭塞时人们对外界的幻想;后来逐渐与外面世界有了交往,知道那些地方不只住着一些奇异的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人,即“蛮夷”或“胡人”。到唐代经济发达,对外交流相对密切,逐步了解外面的世界。在美术题材中,特别是唐三彩中,出现大量的胡人。大家观察胡人长相?学生:弹着琵琶在骆驼背上载歌载舞,深目高鼻、留浓密的胡须教师:和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一样,长期以来,中国人认为自己是中心,统帅一切。《职贡图》描绘的是外国使节及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向中国皇帝进贡的场面。每位使者身后,有一简短的题记,叙述其国名、方位、山川、、道里、风土人情等,以及历来朝贡的情况。从技法看,人物比例准确,线描简练遒劲,并分层加以晕染,敷色高古,人物承袭魏晋以来谨严而富装饰性风格,体现南朝绘画水平。他们就像被进贡的马,被画家记录,作为中国国力强盛,远达四夷的标志。(出示《五马图》每一匹马旁边详细的写着身高、产地、进贡时间)再来看一副唐《礼宾图》——描绘唐朝官员引导外国使者及边疆少数民族使者觐见太子的情形。思考:本土中的人物造型与之前看到的人物造型有何异同。大家可以从衣着、神情这两方面来考虑。学生:不像是本土人,衣着也比较奇怪。好像是外来使节吧……教师:前三者为官员—发冠、衣着,表情肃穆,使者们流露出对大唐帝国的仰慕之情,正在商议引见得礼节。后三位为宾客:四—高碧、浓眉、光头、阔嘴唇、蓄须、翻领褐袍、束带、黑靴,双手叠与胸前(根据面部特征和表饰来自东罗马帝国使节);五—双羽尖冠帽,红领宽袖长袍,黄靴,双手拱于衣袖中(来自高丽或日本);六—翻耳皮帽、圆领黄袍、尖头马靴,两手拱于袖中(东北少数民族使节)画中人物疏密有致、各具个性。我们在看待事物时,往往会按照我们头脑中的一些早已形成的印象来认识他们也即是思维定势,不光是中国画家在想象外国人的样子,而欧洲的艺术家也同样在想象他们没有见过的人或者事物。请观察这只犀牛与真实犀牛的异同学生:像穿了盔甲一样哦,教师:犀牛像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盔甲,或许在欧洲人的想象中,非洲犀牛像十字军骑士那样裹满铁甲的战马一样,画家是凭借想象画出来的。(十字军图片:十一世纪,土耳其连番胜利。直接威胁各国天主教国家,法国信徒以武力维护信仰而成立了十字军,反对异教,收复宗教圣地为号召的十字军拉开序幕。)那么欧洲人又是怎么想象东方人的样子和生活环境的呢?一部马可波罗游记更使欧洲人对东方人充满了好奇和幻想,18实际法国更是刮起了“中国风”。描绘的是一副中国皇帝上朝的场景,画家可能想描绘的是一种开明君主治理下的宽容、平和,然而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即使遇到明君,在皇帝面前怎么可能出现如此混乱的场景。(出示一副图片:君主高高在上,臣子毕恭毕敬的画面);画家刻画的人物形象,像我们中国人吗?学生:不太像哦,像日本人教师:中国人是日本人和蒙古人的混合体,画家并不知道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而只好按照自己比较熟悉的日本人形象来想象。19世纪20年代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战争。土耳其统治者残酷镇压起义,而希腊人民则坚持英勇斗争。画家以其典型的浪漫主义异域风情材料与色彩的自由发挥结合起来,塑造一个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法国的贵族上层对具有强烈的东方情调的土耳其内宫生活极感兴趣,一些画家为满足这些贵族视觉的需要刻意去描绘土耳其宫中宫女闺房生活。具浓郁东方情调的土耳其后宫,拉长的人体,加强线条流动感和近乎平涂的画法,创造出接近东方美的新趣味。自然也是画家想象中的苏丹后宫。19世纪,西方许多不同流派的艺术家都以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理解来表现他们心目中的东方主题。神秘的东方异域激发他们的想象,成为促进西方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教师:这些对异域的想象对美术创作有什么影响?\n学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吧,创作离不开想象的……教师:对异域的憧憬代表了美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艺术家发挥自己想象力去创作作品,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而我们美术创作也需要想象力的参与。在现代世界,人们对异域越来越熟悉,地球几乎成为一个大家庭,你还有没有对异域的想象?请说出你的看法。学生:“不到黄河心不死”、“眼见为实”……教师:看过《E.T》吗?你觉得外星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发挥自己对外星人的想象,尝试创作一幅作品(作品形式风格不限,自由发挥)每个人对同一主题的幻想是各种各样的,这些幻想使我们的创作变的丰富多彩,风格各异。让我们的生活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遨游,我相信,我们的世界因此而更加美丽。第十四课走进博物馆第十四课走进博物馆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走进博物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说教材《走进博物馆》这一课时选自湘版美术教材选修模块《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十四课,该单元主要讲述了美术文化与美术家个人,社会时代,历史文化,民俗风俗,经济科技,地域环境等诸多因素的联系,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博物馆的功能。2.博物馆的使用方法。3.中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情况。博物馆是一种重要的公共社会资源,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保存并且展示人类的文化与艺术遗产。认识到博物馆的功能与价值并且学会利用它,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有着重要的帮助。教材首先介绍了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即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艺术资源的功能,以及我们从博物馆中能够获得什么样有价值的东西。其次,教材中又列举了图片资料“1小时参观卢浮宫的参考方案”,并且分析了我们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利用博物馆。最后,教材中又通过分析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情况。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环环相扣,逐层递进的。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说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理解博物馆的功能,尤其是博物馆在保护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了解参观博物馆的方法;了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概况。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判断思考,回答问题,图文表格,讨论交流,比较分析,分组研究,尝试动手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理解博物馆与美术作品的关系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博物馆的功能,尤其是博物馆在保护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为了达到并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定为:如何能够有效地利用博物馆来获取知识。说教法和学法\n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设疑提问,作品欣赏,组织讨论,平等对话,小结归纳,图形示范等。让学生对于美术家创作自画像的意念和表现形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思考交流,讨论分析。与教师,他人进行对话,产生意见和沟通交流,形成个人观点。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尝试用自己所擅长的,所喜欢的,所表达的美术表现形式创作自己的自画像作品,达到品味审美意念,体会审美情感的学习目的。说教学过程1.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者一些录像资料片(例如教材第103页的瓷器),提问:如果我们想要观看这些作品,可以到什么地方去?2.学生思考并且回答。3.教师总结,指出博物馆是保存人类的文化、艺术遗产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大量有价值的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4.教师播放一些有代表性的博物馆的录像资料片。5.教师提问:博物馆中有这么多好的作品,我们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它们呢?6.学生思考并且回答。7.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在时空与文明中穿梭”这一部分,并且分小组讨论、总结。8.教师总结,指出:我们如果要更好地利用博物馆来获取知识的话,一定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①是事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收集相关的资料;②根据展览的分区和指示牌,确定有效的欣赏路线。9.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完成“活动建议”。10.教师展示中国博物馆的一些图片资料或者录像资料,分析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概况。板书设计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结束语以上,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环节,我就湘版美术教材之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十四课《走进博物馆》的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第十四课走进博物馆说课稿二【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度的调整和补充。首先是对教材主要包括的三个方面内容次序作了调整,变为:1、博物馆的功能。2、国内外重要博物馆的介绍。3、博物馆的使用方法。博物馆是一种重要的公共社会资源,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保存并且展示人类的文化与艺术遗产。认识到博物馆的功能和价值并且学会利用它,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有着重要的帮助。本课首先介绍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即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艺术资源的功能,以及我们从博物馆中能够获得什么样有价值的东西。其次,本课介绍国内外几个重要的博物馆及藏品,尤其是两岸故宫的文化的同根同源和藏品的互补性。最后,通过案例分析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博物馆,建议学生课余就近实地参观博物馆。【学情分析】\n本课教学安排了两个重点内容。第一个内容主要通过教师讲授和师生讨论来完成,让学生了解文化上同根同源的两岸故宫的特点,以及两岸故宫藏品作为一个整体的互补性,使课堂教学由博物馆及美术作品的介绍导向民族文化认同和爱国情感激发。第二个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理解博物馆的参观方法并建议学生课余参观本地的博物馆。鉴于在目前的课时安排等客观条件下组织集体活动不太现实,因此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与同学或家长一起参观博物馆,这种组织形式在活动中缺少教师适当的引导,但也有时间比较充分,欣赏路径可以自己设计等优点,同时也避免了集体活动中容易发生的不确定因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博物馆的功能,尤其是博物馆在保护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了解参观博物馆的看法;了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概况和两岸文化的同源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对相关资料的网络查询,了解国内外重要博物馆及藏品概况;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博物馆的功能和参观方法;课后通过实地参观强化学习动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起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设计思想】本课的学习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从国外到国内、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从熟悉的美术作品入手,引出博物馆的功能进而介绍世界十大美术馆(博物馆)。在众多的美术馆中,本课介绍了其中的代表卢浮宫及其“三宝”。在学习中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这节内容时我们重点介绍了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建筑和藏品及其承载的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两岸故宫藏品孰优孰劣引发师生追忆一段历史,引发我们的思考和讨论。两岸故宫建筑风格的一脉相承和收藏文物的互补性体现了华夏文明的同根同源。两岸文人在文化交流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最后,具体到个案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博物馆的使用方法,建议学生在家长或同学的陪同下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在实践中认识博物馆的功能,了解民族、地方文化,进而认同本土文化,热爱民族文化。【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用画家陈丹青的一段话:“你怎样认识世界?看世界地图?读历史书?读世界新闻?读参考消息?读杂志上关于世界的报导?不是,你要真正能够感性地、全面地、实实在在地了解世界,应该走进美术馆(博物馆)。”引出本课主题:走进博物馆。二、传授新课:\n以学生熟悉的几个美术作品向学生提问:这些作品在那儿可以看到它们的原作?由此引出博物馆的功能:保存并且展示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认识到博物馆的功能和价值并且学会利用它,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有着重要的帮助。)于是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些博物馆都在哪里呢?这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世界十大美术馆(博物馆)的名称和分布,并重点介绍卢浮宫及其“三宝”《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和《蒙娜丽莎》。(这里可以简略介绍一下玻璃金字塔入口及其设计者贝聿铭先生。)这个时候,学生会急于想知道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情况。资料告诉我们:建国前,全国才二三十家博物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增加了两千多座博物馆。每一个博物馆都有它独特的地方。其中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以其规模宏大、藏品丰富成为佼佼者。“一宫文物,分飞两岸”引发师生追忆一段历史。“北京故宫建筑世界第一,台北故宫藏品世界第一。”“北京有故宫没文物,台北有文物没故宫”等评论引起我们的思考和讨论。“由于多种原因,许多人对北京故宫文物藏品状况不很清楚,有人以为好东西都到了台湾,有的甚至说:“台北有文物没有故宫,北京有故宫没有文物”,这显然是误解。当然,文物自有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两岸故宫的收藏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只有从整体上来看待,才能全面地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多彩。”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的一段话和众多的资料说明两岸故宫各有千秋。(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三、教学深入:如何使用博物馆,国内外都有比教成功的例子:1、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已得到广泛地运用。老师和学生可以针对某一专题去博物馆面对相关的作品进行学习和交流。2、有些博物馆甚至允许美术爱好者临摹原作,这比起临摹印刷品来,更容易学习到名作的精髓。3、2001年3月21日—3月30日,“摩尔在中国——上海美术馆之旅系列活动”在上海美术馆成功举办,这一活动通过“了解摩尔”、”接触摩尔”、”体验摩尔”“感悟摩尔”、“说解摩尔”、“走进摩尔”“认知摩尔”等系列活动使广大师生参与到美术馆教育中来。参观博物馆,尤其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如何既能参观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又不至于走马观花。首先要大致了解这些博物馆的藏品主要属于哪些领域,这包括事先的简单了解以及到博物馆之后通过导览资料进一步的了解,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来进行欣赏;其次是选择合理的路径,这个欣赏路径不一定要按照博物馆藏品时间上的顺序来确定,而要选择一条比较合理、省时、高效率的路径来完成欣赏。\n四、课堂小结:走进博物馆,走进人类历史、文化的艺术长廊,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我们在时空与文明中穿梭、与伟大的艺术大师对话。思考、讨论我们的文化在世界中的定位,在历史上的位置。我们为我们的民族骄傲、为华夏文明骄傲、更为共和国的今天骄傲。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满怀激情。五、教学拓展:1、实地参观温州博物馆2、写一篇观后感参考网站:http://www.zhejiangmuseum.com/docc/zbls/zbls-wenzou.htmlwww.zjwh.gov.cnwww.zjcnt.com/units/units_show_page.php?units_www.wzwh.com/第十四课走进博物馆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博物馆的功能,尤其是博物馆在保护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2.学会利用博物馆来获取知识。  3.了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概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如何能够有效地利用博物馆来获取知识。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n  教学过程  (本课内容可以在教室内完成,也可以在本地区比较有名的博物馆中进行。)  1.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者一些录像资料片(例如教材第103页的瓷器),提问:如果我们想要观看这些作品,可以到什么地方去?  2.学生思考并且回答。  3.教师总结,指出博物馆是保存人类的文化、艺术遗产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大量有价值的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4.教师带领同学们参观其中的某一个展厅(如果在博物馆的话),或者播放一些有代表性的博物馆的录像资料片(在教室中)。  5.教师提问:博物馆中有这么多好的作品,我们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它们呢?  6.学生思考并且回答。  7.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在时空与文明中穿梭”这一部分,并且分小组讨论、总结。  8.教师总结,指出:我们如果要更好地利用博物馆来获取知识的话,一定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①是事先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收集相关的资料;  ②根据展览的分区和指示牌,确定有效的欣赏路线。  9.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完成“活动建议”。如果在博物馆,可以请同学们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欣赏活动,并且详细地画出活动路线,记下自己认为重要的作品。  10.教师展示中国博物馆的一些图片资料或者录像资料,分析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概况。(如果在博物馆上课的话,这个内容可以等回到学校再完成。)第十四课走进博物馆教案二单元课时1课题走进博物馆学情分析1、内容:博物馆是一种重要的公共社会资源,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保存并且展示人类的文化与艺术遗产。认识到博物馆的功能和价值并且学会利用它,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有着重要的帮助。本课首先介绍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即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艺术资源的功能,以及我们从博物馆中能够获得什么样有价值的东西。其次,本课介绍国内外几个重要的博物馆及藏品,尤其是两岸故宫的文化的同根同源和藏品的互补性。最后,通过案例分析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博物馆,建议学生课余就近实地参观博物馆。2、学生:\n本课教学安排了两个重点内容。第一个内容主要通过教师讲授和师生讨论来完成,让学生了解文化上同根同源的两岸故宫的特点,以及两岸故宫藏品作为一个整体的互补性,使课堂教学由博物馆及美术作品的介绍导向民族文化认同和爱国情感激发。3、条件:本课的学习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从国外到国内、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从熟悉的美术作品入手,引出博物馆的功能进而介绍世界十大美术馆(博物馆)。在众多的美术馆中,本课介绍了其中的代表卢浮宫及其“三宝”。教学目标1、情感审美:帮助学生树立起尊重文物、尊重历史的观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2、知识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博物馆的功能,尤其是博物馆在保护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了解参观博物馆的看法;了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概况和两岸文化的同源性。3、过程表现:通过课前对相关资料的网络查询,了解国内外重要博物馆及藏品概况;课堂上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探讨博物馆的功能和参观方法;课后通过实地参观强化学习动机。重点、难点:利用多种途径调查博物馆的种类、功能;有针对性的参观博物馆,在参观的过程中发现有研究价值和学习意义的问题。如何思路清晰、条理明确的撰写参观总结报告;如何深入到小学去宣传参观博物馆的重要性。媒材准备:教具:课件、幻灯机、投影、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学具:作业纸、笔。教学过程预设(附另页)备忘及反思: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情感内涵,并且把这种情感内涵的把握跟形式分析紧密联系起来。形式分析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行为,而对画面情感内涵的把握却更多地需要依靠直觉。教师应该把直觉把握放在第一位,逐步引导学生来进行画面的形式。教学过程预设环节一:导入设计方式:问题:引用画家陈丹青的一段话:“你怎样认识世界?看世界地图?读历史书?读世界新闻?读参考消息?读杂志上关于世界的报导?不是,你要真正能够感性地、全面地、实实在在地了解世界,应该走进美术馆(博物馆)。”环节二:探求新知方式:以学生熟悉的几个美术作品向学生提问问题:这些作品在那儿可以看到它们的原作?由此引出博物馆的功能:保存并且展示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于是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些博物馆都在哪里呢?这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世界十大美术馆(博物馆)的名称和分布,并重点介绍卢浮宫及其“三宝”《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和《蒙娜丽莎》。(这里可以简略介绍一下玻璃金字塔入口及其设计者贝聿铭先生。)这个时候,学生会急于想知道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情况。\n环节三:实践练习设置:分组讨论如何使用博物馆,国内外都有比教成功的例子1、分组并讨论1、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已得到广泛地运用。老师和学生可以针对某一专题去博物馆面对相关的作品进行学习和交流。2、有些博物馆甚至允许美术爱好者临摹原作,这比起临摹印刷品来,更容易学习到名作的精髓。参观博物馆,尤其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如何既能参观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又不至于走马观花。首先要大致了解这些博物馆的藏品主要属于哪些领域,这包括事先的简单了解以及到博物馆之后通过导览资料进一步的了解,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来进行欣赏;其次是选择合理的路径,这个欣赏路径不一定要按照博物馆藏品时间上的顺序来确定,而要选择一条比较合理、省时、高效率的路径来完成欣赏。环节四:实践评价完成课后练习“思考与建议”2001年3月21日—3月30日,“摩尔在中国——上海美术馆之旅系列活动”在上海美术馆成功举办,这一活动通过“了解摩尔”、”接触摩尔”、”体验摩尔”“感悟摩尔”、“说解摩尔”、“走进摩尔”“认知摩尔”等系列活动使广大师生参与到美术馆教育中来。小结:走进博物馆,走进人类历史、文化的艺术长廊,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我们在时空与文明中穿梭、与伟大的艺术大师对话。思考、讨论我们的文化在世界中的定位,在历史上的位置。我们为我们的民族骄傲、为华夏文明骄傲、更为共和国的今天骄傲。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满怀激情。教学拓展:1、实地参观温州博物馆2、写一篇观后感教师资格面试知识(大全)教育教学技能测试内容   1、自我介绍。主要是观察测试对象的仪容、仪表、仪态,了解测试对象专业及工作经历等情况,考察是否适合做教师工作。   2、说课。主要是考察测试对象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及教态和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的能力等。通过听取测试对象对拟采用教学方式、方法及试讲内容的处理技巧等情况介绍,考察测试对象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熟悉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方法。   3、答辩。答辩内容从答辩试题库中抽取,主要是考察测试对象专业知识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是否符合教师职业要求。\n   自我介绍、说课、答辩总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其中,自我介绍不超过2分钟,说课不超过10分钟,答辩及学科组成员随机提问不超过8分钟。   4、具体程序   (1)测试开始时,测试对象首先做自我简介。   (2)说课,测试对象结合本人所抽课题,就本人对拟讲内容的处理及将要采取的教法、手段等进行说明。(3)答辩。说课结束后,测试对象从答辩试题库中随机抽取3个题目,任选2题进行答辩,学科组成员也可随机提问。说课的程序说课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对备课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解释,从而证明自己的备课是有序的,而不是盲目的;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因此,说课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1、说教材及学情(即分析教材)(1)说本课题或本章节内容在整个学段和年级的教材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2)说本节课或章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有三点:一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二是教材内容的要求,三是教学对象的实际。要把这三点结合在一起通盘考虑,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另外,教学目标要全面。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层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目标。(3)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确立和突破的方法。新课标的理念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确立重点难点要做到两看:一看教学内容,根据目标确立重点、难点。二看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确立重点、难点一定要分析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层次,心理特征、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发展方向等,有针对性的,决不可盲目地求全求高。2、说教法(三部曲)(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1)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2)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即录象带、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手段,在说课过程中,可以向大家简明扼要地说清它们使用的目的和作用。(3)选择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无论是你借鉴的方法还是你正在探索实践的方法,一要介绍这种方法的操作过程,二要介绍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但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始终贯彻“具有启发性”、“突出主体性”、“注重思维品质”的原则。3、说学法说学法不能停留在介绍学习方法这一层面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解说如何实施学法指导上。特别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这也将成为我们所有教师教学中的“指挥棒”。说学法,要注重对某方法指导过程的阐述,如说明教师是通过怎样的情景设计,学生在怎样的活动中,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领悟出何种科学的学习方法等。4、说教学程序即说出教学过程的整体安排。这种安排既体现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又表现为可具体操作的程序:①引进课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看选择的内容能否让学生进入新的课堂情景,二看提出的问题是否服务于课堂重点,能否牵动全体学生的心——②讲授新课(根据学科知识点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形成授课的结构思路)——③课堂练习——(根据教材知识点的示例,形成灵活多变的训练)——④内容小结(强化知识重点、概念)——⑤布置作业——⑥板书设计。每一个步骤又有具体的教学设计,并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及调控措施,要说清楚教师突破难点教学的主要环节设计、化解教学难点的具体步骤,说清楚师生双边活动的具体安排及学情依据,说清楚课题的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说清楚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训练意图。撰写说课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可以分块写清,按部分阐述;可以按照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另外,在语言表述上,既要把问题论述清楚,又切忌过长,避免陈词滥调,泛泛而谈,力求言简意骇,文词准确,语言针对性强。要做到这些,并非易事,还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多下苦功。三、说课的注意事项1、说课要围绕“说”字说课要用一节课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时间说出一节教学环节齐全的课,要紧紧围绕一个“说”字,突出说“课”\n特点,完成说课进程。“说课”不等于“备课”,教师不能照教案读,要把备课过程中的内在思维活动说出来。“说课”不等于“讲课”,教师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去说。“说课”不等于“背课”,教师不应将事先准备好的“说案”一字不漏地背下去。“说课”不等于“读课”,教师不能拿着事前写好的材料去读。2、说课要突出“新”字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它要求说课者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才能取得说课的成功。它要求:(1)理念新,符合思想品德新课程的理念;(2)设计新,要求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新课小结、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环环紧扣,富有新意;(3)结构新,要求要有起伏,高潮迭起,过渡自然;(4)手段新,要求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图文并茂;(5)方法新,不能平铺直叙,要符合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3、说课要体现“美”字说课要处处体现美,给人以美的享受,这要求做到:(1)语言美。教师语言美是决定说课成败的关键,它要求表述准确,清楚明白。(2)仪表美。仪表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仪表美可以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仪表美是指仪美优雅,表情自然,举止从容。(3)内容美。教师要善于从教材里感受美、提练美、提示美,使原有的美更添色彩。(4)情感美。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没有强烈的情感,不可能把课说得成功。在说课时,要以情动人,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5)板书美。板书是教师在备课中构思的艺术结晶。直观形象、提纲挈领、形式多样、布局合理、造型优美,就会以独特的魅力给学生以美的熏陶。4、说课要把握“度”字说课重理性和思维,说课的重点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上。所以,在极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说课,必须详略得当,繁简适宜,准确把握“说”度。说的太详太繁,时间不允许,听众觉得没必要;说的过略过简,说不出基本内容,听众无法接受。这要求教师认真钻研“说”的教材,说出该课的特点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高级中学教师资格教育教学技能测试评分表测试对象:        测试科目:            测试时间:    年   月   日项目结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一)教学技能(二)教学效果分值10分20分20分20分15分15分得分综合得分       专业组组长签名:年    月    日关于对认定教师资格人员基本素质面试和试讲进行考察等有关问题的说明一、考察机构学校成立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负责学校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各二级院系成立教师资格专家小组具体负责面试和试讲。二、考察对象根据教师资格有关规定,由教师资格办公室(设在人事处)将具体名单通知到二级院系。三、考察方法和程序(一)方法\n1. 专家组负责测试工作,测试后将结果报专家审查委员会评议和审定。2. 测试由专家组长主持,按照面试和试讲两个环节分别测试和评定。测试工作按照相应的测试项目和标准,分项做定性和定量的量化测评。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具体标准见附件1-3和附表2。3. 测试时,专家要独立做出评定和打分,将分数填入专家测评计分表,核定出总分,并写出综合评语,确定是否合格。4. 半数专家评定为合格的,提请专家审查委员会审议,确认其合格;超过半数评定为不合格的,由专家审查委员会审议,确认其不合格,并由专家组长写出书面材料,说明原因。5. 专家小组要将评定意见和测评结果如实填写在申请人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考察表(附表-4)和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的专业小组测试意见栏,并由组长签名。(二)程序1. 基本素质面试。应测人员回答专家组提出的问题。2. 试讲。应测人员按照本人的教学设计教案,就教学内容、对象、目标、重点和难点、方法、手段、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作陈述和说明(5分钟以内),然后开始试讲(15-20分钟)。3. 答辩。专家组成员根据试讲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问,由应测人员回答和说明(5分钟以内)。4. 专家组成员根据测试标准和测试对象的表现,进行评分,并做出是否合格的评定。组长根据所有成员评定结果,确定考察对象是否合格。四、几点说明1.由于大多数教师在毕业生接收时已经经过面试和试讲,专家组可以根据当时面试和试讲的实际情况进行测评,可不再进行面试和试讲。2.黑教师[2004]81号文件规定,为了使考察工作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于申请教师资格的各级各类学校在职教师的考察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组建的专家委员会可派出学科专家组,采取面对面交谈、深入课堂听课、阅读其教案等综合方式进行考察。注:测试结束后,将申请表、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考察表、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考察专家测评记分表装入各人材料袋。教学技能考试程序及注意事项按顺序到指定教室参加教学技能考试一、程序到教师休息室等候到指定地点报到二、报到时间\n根据安排,上午考试的于当天上午7:40分,下午考试的于当天下午2:10分。三、报到地点详见《年下半年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教学技能考试安排表()》四、试讲材料(一)教案一式3份(用标准A4纸打印,尺寸为210毫米×297毫米)及与教学技能考试教材内容对应的有关章节的复印件,在考试时直接交给各学科组专家;(二)出示备课所用教材(必须是大学本科教材);(三)申请人在面试、试讲时交验身份证原件,没有身份证的提交单位证明及有效证件。五、注意事项(一)参加教育技能考试的教师应与工作人员积极配合,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二)不能使用课件,不提供多媒体教室。(三)外语类专业提交的教案必须使用外语编写,外语类专业一律用外语进行面试试讲,非外语类专业一律用普通话进行面试试讲。(四)试讲的内容(学科)必须与上报的申请任教学科一致。(五)不安排学生旁听。(六)认定机构提供下列教学设备1.普通教室:黑板、粉笔。2.音乐专业教室备有钢琴。3.体育专业(室外)备有足球、篮球等常见体育器械。4.认定机构没有准备的软硬件,如收音机、CD机等,请申请人自备。试讲十要点   第一,用普通话。    第二,睡眠充足,精神状态良好。    第三,头发脸面清爽干净。    第四,身体站正,敢于迎视讲台下听课人的目光。    第五,对讲稿熟悉,能花几分钟时间集中阐述一个问题,而无需频频低头看讲稿。过渡到另一个问题时,再看一看讲稿。    第六,声音响亮,言语流畅,连贯,语意重点突出,声音高低自然是讲课,而不是背讲稿。    第七,不要频繁地背过身去写板书,弄得不好,会给听课人造成不自信的印象。    第八,板书居中,条理清晰,字体大小合适,规范。    \n第九,在讲完课后,听课老师在向你现场提问题时,或者指出你的不足之处时,你不要狡辩,而是正面理解对方的含义,用积极的语言及时补充说明,让别人进一步领会你的意思,把一个问题深入展开,而不是陷在原地打转。    第十,自始至终亲切地注视别人的目光,显现自己的亲和力。教师面试自我介绍范文尊敬的各位考官、各位评委老师: 通过考试,今天,我以本岗位笔试第一的成绩进入了面试。对我来说,这次机会显得尤为珍贵。     面试自我介绍范文我叫***,今年27岁。1997年7月我从**师范学校艺师美术专业计划内自费毕业。由于从97年起国家不再对自费生包分配,使我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失之交臂。幸好,当时河西马厂完小师资不足,经人介绍,我在该完小担任了一年的临时代课教师。   面试自我介绍范文回想起那段时光真是既甜蜜又美好,虽然代课工资很低,但听着同学们围在身旁“老师”、“老师”的叫个不停,看着那一双双充满信任的眼睛,那一张张稚气的小脸,生活中的所有不快都顿时烟消云散了。我原想,即使不能转正,只要学校需要,就是当一辈子代课教师我也心甘情愿。不料,1998年起国家开始清退临时工和代课教师,接到了学校的口头通知后,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悄悄地离开了学校。    面试自我介绍范文今天,我想通过此次考试重新走上讲坛的愿望是那样迫切!我家共有三姊妹,两个姐姐在外打工,为了照顾已上了年纪的父母,我一直留在他们身边。我曾开过铺子,先是经营工艺品,后又经营服装。但不论生意做得如何得心应手,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始终是我心向往之并愿倾尽毕生心血去追求的事业。我曾多次参加考试,但都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实现梦想,但我暗下决心,只要有机会,我就一直考下去,直到理想实现为止。    面试自我介绍范文如今的我,历经生活的考验,比起我的竞争对手在年龄上我已不再有优势,但是我比他们更多了一份对孩子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更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    面试自我介绍范文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他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情操。因此,在读师范时,我就十分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广泛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学有专长,做到除擅长绘画和书法外,还能会唱、会说、会讲。“学高仅能为师,身正方能为范”,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我还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没有不良嗜好和行为。我想这些都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素养。    假如,我通过了面试,成为众多教师队伍中的成员,我将不断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决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教师应聘面试注意事项(一)面试中,忌不良用语1.急问待遇“你们的待遇怎么样?”“工作还没干,就先提条件,何况我还没说要你呢!”谈论报酬待遇无可厚非,只是要看准时机,一般在双方已有初步意向时,再委婉地提出。\n2.不合逻辑考官问:“请你告诉我一次失败的经历。”“我想不起我曾经失败过。”如果这样说,在逻辑上讲不通。又如:“你有何优缺点?”“我可以胜任一切工作。”这也不符合实际。3.报有熟人“我认识你们单位的××”,“我和××是同学,关系很不错”等等。这种话主考官听了会反感,如果主考官与你所说的那个人关系不怎么好,甚至有矛盾,那么你这话引起的结果就会更糟。4.本末倒置例如一次面试快要结束时,主考官问面试者:“请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们吗?”这位面试者欠了欠身,开始了他的发问:“请问你们单位有多大?竞聘比例有多少?”参加面试,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像这位面试者,就是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提出的问题已经超出了应当提问的范围,使主考官产生了反感。5.不当反问主考官问:“关于工资,你的期望值是多少?”面试者反问:“你们打算出多少?”这样的反问就很不礼貌,很容易引起主考官的不快。(二)面试中,忌不良习惯面试时,个别面试者由于某些不拘小节,因而破坏了自己的形象,使面试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败。面试中应注意的日常习惯主要有:手 这个部位最易出毛病。如双手总是不安稳,忙个不停,做些玩弄领带、挖鼻、抚弄头发、掰关节、玩弄考官递过来的名片等动作。脚 神经质般不停晃动、前伸、翘起等,不仅人为地制造紧张气氛,而且显得心不在焉,相当不礼貌。背 哈着腰,弓着背,似一个“刘罗锅”,考官如何对你有信心?眼 或惊慌失措,或躲躲闪闪,该正视时,却目光游移不定,给人缺乏自信或者隐藏不可告人的秘密的印象,容易使考官反感;另外,死盯着考官的话,又难免给人压迫感,招致不满。脸或呆滞死板,或冷漠无生气等,如此僵尸般的表情怎么能打动人?要记住,一张活泼动人的脸很重要。行为动作有的手足无措,慌里慌张,明显缺乏自信;有的反应迟钝,不知所措,不仅会自贬身价,而且考官会将你看“扁”。总之,面试时,这些坏习惯一定要改掉,并自始至终保持斯文有礼、不卑不亢,大方得体、生动活泼的言谈举止。这不仅能大大提升自身的形象,而且往往使成功机会大增。教师招聘面试题集锦(班主任篇)     \n1、如何组织与培养班集体?  2、激励与批评都是一种教育手段,你倾向用那一种?  3、主题班会有那些类型,你怎样组织班会?  4、请你描述青春期男女学生的心理特点?  5、如何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怎样一种家校合作方式比较好?  6、请讲述一件最能让你感动的师生情景?  7、如何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  8、学生心目中的好班主任形象有那些?  9、何谓“班级文化”,怎样营造?  10、班主任有多种类型:警察式、妈妈式、民主式,你认为那一种类型教师更有利于学生教育?  11、“在集体中进行教育”是谁的教育思想,怎样贯彻  12、“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观点你赞同吗?  13、什么是“班级文化”,你是班主任的话,你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14、许多学校为什么强调学生穿校服,除了整齐外,还有别的意义吗?  15、你最欣赏的班主任是那一种类型?  面试题1  案例分析:  有一个住读生下晚自习后乘门卫不注意,溜出校门上网吧。你得知这一情况后,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来处理?  面试题2  案例分析:  初一学生张强由于父母离异,远离同学的交往圈子,喜欢独来独往,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他的性格有什么缺陷?你将怎样帮他纠正?  面试题3  案例分析:  有一天,一个女生交给你一封信。信是本班一个喜欢这个女生的男生写的。你作为班主任准备怎么处理这件事?  面试题4  案例分析:  有一天,你上课的时候,学生向你提出了一个你也不知道怎么解答的问题,你准备怎么办?  面试题5  回答问题:  什么是“班级文化”?你当班主任后,准备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面试题6  回答问题:  近几年来,“留守学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家庭教育缺位,父爱母爱缺失,沟通交流缺少,有效监护缺乏,使得“留守学生”的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你将如何对待本班的“留守学生”?  面试题7  回答问题:  你认为,当好一个班主任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面试题8  回答问题:  实施新课程标准以后,你觉得自己的教学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收获?  面试题9  回答问题:  一个班级,有好的班风、学风很重要。这需要全体课任教师的共同努力。作为班主任,你准备怎么团结班级课任教师?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 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