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50 KB
- 2022-08-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3一、教材分析1、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季氏将伐颛臾》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中一篇课文,被列在先秦诸子散文单元的第一篇。它的位置决定了它的重要作用。其次,这篇课文体现了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因此,也具有极高的文学鉴赏价值。2、关于本文的先导性知识。(1)介绍先秦诸子基本情况:包括生平事迹、后人评价、观点主张,代表作品。(2)介绍文中季氏、孔子、冉有、子路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3)介绍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见课文后的附录。(4)介绍本文的时代背景。3、布置预习作业:(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句读。(2)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课文,要求做到一一对应的直译,把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上课质疑。4、教学目标:(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翻译全文。(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背诵。(3)通过分析“仁”在这篇文章中的具体体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4)分析文中冉有、孔子的语言特点。5、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翻译全文、理解内容、指导背诵、分析人物语言特点。6、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的“仁”在文中的具体体现。二、教法分析本篇课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文章,年代久远,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扫清字词障碍,认真朗读课文,借助先导性知识,,理解文中人物的关系,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课上主要以学生的质疑为主,在一种师生共同探究的氛围中完成本课的教学工作。三、学法指导\n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会学生自学文言文是文言文教学的最终归宿。在本节课中,老师力图教会学生怎样质疑难点字句、怎样背诵文言文、怎样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显示一段文字,见教师语),“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寻找智慧——摘自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的宣言。”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宣言,这句话是一个外国人说的,一个外国人如此崇拜中国的孔夫子到底为什么?孔子的智慧到底是什么?所有问题的答案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板书: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氏将伐颛臾》这篇课文,请大家借助这篇课文进一步理解孔子的“仁”(板书:《季氏将伐颛臾》《论语》)。2、检查朗读文言文的朗读有三条标准,即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出感情。下面,我请三个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三个段落,请其他同学听他们的读音、听他们的句读、听他们读的是否有感情。找三个同学朗读课文,之后难点句子请会读的学生带着读,之后,自读全文,之后女生读一二两段,男生读第三段,之后,男女生一起读。3、检查译文检查译文主要采用学生质疑的方式,凡是学生能回答的全部采用学生互答,学生答不出来的教师点拨。文言文翻译凡是能采用直译的一定采用直译,这一条作为师生的共识提出来。这节课,学生设计的主要问题有:(1)“无乃而是过与?”中的“是”怎样理解?(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怎样对译,分别是什么句式?(3)注解15中的译文选择第一个还是第二个?(第一个为直译,第二个为意译)(4)“既来之,则安之”与现代汉语中的“既来之,则安之”意思一样吗?(5)第三段中“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中的“盖”,字典上有八个解释,能排除①②③④⑧,剩下的⑤⑥⑦到底应该选哪个?(6)在学生没有问题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寡”指东西少,“和无寡”中的“寡”指人少,而字典上只解释说“少”,请问,“寡”到底指什么?质疑结束后,分别找三个同学分别翻译课文的三段,再订正译文中的错误。\n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整理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现象,特殊句式等文言文重点知识。4、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背诵每段内容采用教师先提问内容要点,再按要点提示进行背诵的方式进行。第一段,本段写了几个内容,孔子反对攻伐的理由是什么?(介绍背景:伐颛臾,冉季向孔子禀告消息:有事于颛臾,孔子反对攻伐的理由: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可伐),且在邦域之中(不必伐),是社稷之臣(不当伐)。)第二段,冉有的托词是什么,孔子引用那些话,引用那些比喻反驳冉有?(冉有的托词是: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孔子引用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引用盲人的比喻,引用管理物品的比喻进行反驳。)第三段,冉有道出讨伐颛臾的真正理由是什么?孔子又是怎样反驳冉有的?(讨伐颛臾的真正理由是: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先批判冉有找托词,再提出自己的治国安邦的原则,然后批评冉有违背了自己的这些原则,最后,指出季氏之忧,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分析完每段的内容要点后,按照屏幕上的提示指导背诵。最后,再按照教师给出的三字词语背诵全文。(词语见下)伐颛臾——见孔子——尔是过——东蒙主——邦域中——社稷臣——夫子欲——周任言——尔言过——谁之过——近于费——子孙忧——君子疾——丘也闻——不患寡——不患贫——修文德——由与求——不能来——不能守——动干戈——季孙忧——在萧墙之后,教师检查背诵:指名背与齐背交互进行。最后指出:背诵课文,方法很多,例如:朱熹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读几遍,自然上口,便久远不忘。”对于每一位同学,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交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5、分析课文中“仁”的具体体现提问:课文中哪里能体现出孔子的”仁”的政治思想?归纳总结:反对攻打颛臾,说明孔子反对武力(板书:反对武力)。引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引用两个比喻,说明孔子提倡做事要尽职尽则、忠于职守,要自知、自醒。(板书:尽职尽则、忠于职守、自知、自醒)。\n批评冉有强词夺理,说明孔子提倡为人真诚(板书:为人真诚)。提出自己的政治观点,说明,孔子提倡以国家为重(板书:以国为重)。结尾指出季氏之忧在萧墙,说明孔子提倡要有忧患意识(板书:忧患意识)6、分析文中冉有、孔子的语言特点,设置情境,进行口语训练归纳总结:冉有三句话闪烁其辞,观点含糊,应该读出这种感觉。孔子三次直呼其名“求”,次次各有特点。四次反问句式犹如急风暴雨,劈面打来,使得冉有理屈词穷,毫无招架之力。第三段义正词严的批评冉有态度不端正,批评冉有季路违背了自己的治国之道,慷慨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现场找三个学生模拟当时的对话场面,用现代汉语演绎这场对话情景。7、归纳总结结合板书设计归纳孔子的智慧具体表现在哪里:7、作业试用孔子“仁”的思想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