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2-08-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目标:1、认识科学小品的一般特点。2、分析本文综合运用引资料、插图、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3、认识科学小品的文学美;丰富科学知识,了解普通物品中的文化价值。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文学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先来看一首唐诗:过华清宫绝句(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回望长安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的打开了。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团团尘土。宫内,妃子嫣然笑了。没有人知道是送荔枝来的啊。史载杨贵妃爱吃鲜荔枝,李隆基每年都命令从南方飞马运送到长安,劳民伤财。荔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水果中的珍品。苏东坡也作诗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明朝更有人对它推崇备至,作《荔枝歌》曰:“海内如推百果王,新鲜荔枝总第一”,索性把它奉为“百果之王”了。那荔枝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使得绝世美人对它钟爱有加,文人骚客对它推崇备至呢?\n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跟随作者贾祖璋一起来揭开荔枝的神秘面纱。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文体说明:本文是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小品”,就是随笔一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有关科学常识的文艺性的说明文,它即有很强的科学性,又具有一定的文学情趣。这种文章,知识性强,即有一般说明文简明准确、条分缕析的特点,又有清新诱人的诗意;既寄托着作者的深情,又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我们先来欣赏几张荔枝图片,然后定格在一张图片上提问:“如何向别人介绍荔枝”?(让学生作片刻思考回答)(明确学生在介绍时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大多属于泛泛而谈!)我们来看看贾祖璋先生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说明荔枝果实的?二、分析标题:1、标题给我们提供了荔枝的几点信息?这一标题有何创意?明确:标题给我们提供了三点信息:产地 南州——泛指我国南方。成熟期六月——阳历七月。颜色 丹——红色。小结:以诗为题,新颖,同时也很有概括力,激发丰富的联想;生动活泼富于形象感;增加了浓厚的文学气息。2、赏析【明】陈辉《荔枝》诗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n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鉴赏:另附。三、分析课文:1、赏析第一节作者认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里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甘酸浆液如醴酪”的话对吗?明确:白居易的话有对有错——壳如红缯——错(粗糙) 膜如紫绡——错(误作)瓤肉莹白如冰雪——完全正确 甘酸浆液如醴酪——对 本文开头写幼时的印象,未显出荔枝的特色,因而未引起多大兴趣。这就与上小学后读到的《荔枝图序》里的精彩描写(比喻说明)产生了矛盾,形成了对比,自然就构成了全文的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荔枝是怎样一种水果,有无价值。引用白居易一文,有着借以为纲,依次展开说明的作用。2、文章的结构层次以及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讨论,明确(见课件)。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为先主(荔枝的形态特点)后次(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及建议),而介绍荔枝的形态特点时是按由表(外部形态)及里(内部构造)的顺序。在说明荔枝的外部形态时,则按壳面的构造--色泽--外形--大小及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而介绍内部构造时又是按壳--膜--果肉--果核从外到内的顺序。这样来写,条理清晰,内容全面、主次鲜明,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介绍了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n追问:既然介绍荔枝的果实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那么后面有关荔枝的产地、书谱、习性、生长北限和建议的部分自然就是次要的了。请问,文章将后面的次要部分删掉行不行?分析、明确:不行。我们首先要搞清“主要”和“次要”与整篇文章的关系。“主要”和“次要”是就其在表达一篇文章的主旨时所起的作用的大小、重轻而言,而不是指对一篇文章是否必要而言的。“次要”不等于“不必要”,“主要”和“次要”对一篇文章而言都是“必要”的。其次,我们就这篇课文来谈。如果文章题目改作《荔枝的果实》的话,那自然可以考虑删掉后面的部分。而本文是讲荔枝,因此有关荔枝的知识都应作介绍,而不能只介绍其果实,这样内容才全面。另外,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考虑,作者不仅把有关荔枝的知识介绍给了读者,而且提出了“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的建议,体现了作者写作意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综上所述,后面的次要部分是不能删掉的。教师总结:科技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文章的观察顺序,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属于空间顺序,从主要到次要的说明顺序属于逻辑顺序。合理的说明顺序可以使科技说明文条理分明,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仔细阅读本文,注意科学小品的文艺性和文学笔调。课文中作者引用了哪些诗词典故,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具体见课件)明确:课文中大量引述古代关于记述荔枝的诗文。这样引用:1.充实文章内容,丰富读者知识;2.使文字生动活泼,具有文学韵味,引起读者兴趣;3.寓科技知识于文学描写,使读者可由文学欣赏而获得科学知识。\n附板书设计:二段 形态(表)(里)三段 果实外壳 粗糙 有龟裂片颜色 深红或紫色果实 蒂部大顶端小心脏形卵圆形大小 轻重挂化壳膜 白色薄膜果肉 白色半透明 甜微酸贮运 不耐贮藏 不利运输果核 长圆 光滑 棕褐色果花 二月、四月 绿白色 小、多 产地 我国 二千多年果谱 十三种 三十二个品种移植 成都、福建生长北限产销 大力发展 满足需要\n实虚第一部分(1-10)生态(主)一段 引子 存疑 探讨 激起兴趣(次)第二部分(11-14)生产 \n 另附《南州六月荔枝丹》陈辉诗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署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这是一首写得十分出色的咏物诗。诗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盛赞荔枝成熟时绚丽动人的景色。描绘荔枝芳名美味为历代传颂的情形。 诗的第一句,以写实手法,简洁点明荔枝生长地域、成熟时节,以及成熟时的颜色。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丹,朱红色。贾祖璋同志以这一诗句作为文章的题目,既鲜明,又醒目。第二句仍以写实手法,描述荔枝果实之丰硕。万颗累累,极言果实之多。族更团,将荔枝果实浓浓密密,团团簇簇的情状具体描述出来,给人深刻难忘的印象。 \n第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以浓重的笔墨,状写荔枝果实和荔枝林雄奇壮美的景观,气氛十分热烈。绛雪,丹丸名,诗中用来比喻荔枝果实。烂,明亮。全句意思是,荔枝象绛雪丹丸似的长满在荔枝树上,浮动着一片艳丽华贵的色彩,荔枝林像一匹匹巨型的红绛,闪耀着灿烂的光芒。第四句转写荔枝果肉的形状与色泽。玉壶,用玉制作的壶,诗中用以比喻果肉象玉一样白净光洁。水晶,比喻果肉晶莹透明。此句用的仍是比喻手法,但诗人运笔,与上句已大不一样。它笔法精巧细腻,作喻之物纤小玲珑,一个“寒”字,更与上句热烈场景形成鲜明对照。上下两句对荔枝的描绘,真可谓大小皆美,表里均优,冷热俱佳,达到了各臻其妙,相得益彰的境地。 在尽写荔枝绚丽景色之后,五、六两句变换角度,从汉唐史话中撷取两个掌故,更把荔枝高名芳味推崇到一个新的高度。许,赞许。新曲,诗中指《荔枝香》。相传杨贵妃过生日,命乐队作新曲献上庆贺,适逢驿马送来南国荔枝,因而用《荔枝香》作曲名。荐,献。大官,汉朝官名,也称太官,主管皇帝饮食。此句甚于表明汉代以来,荔枝已由大官升入皇帝食谱。 七、八两句,诗人转写眼前景色。乌府,《汉书·朱博传》记载:“是时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因此称御史府为乌府或乌台。霜署也是御史府的别称。诗人当时在按察司任职,所以诗中乌府、霜署均指按察司衙署。阑干,亦即栏干。“几株斜覆石阑干”,指的是诗人任职衙署院里几株荔枝树被累累果实压弯了腰,在太阳映照下,树影斜斜地覆盖在石栏干上。从远处绚丽热烈的荔枝林,到眼前静谧恬淡的官府庭院,各具情趣,相映生辉。诗人呈献给读者的,是一幅多姿多彩、百看不厌的荔熟图。 陈辉的《荔枝》诗,着力突出一个“丹”字,布局谋篇十分讲究。全诗从远景起笔,以近景作结;对荔枝,有整体泼墨写意,又有局部精工细描;既写绚丽热烈的一面,又写静谧闲适的一面;既写色,又写味;既写外表美,又写内在美。所写各点,在诗中揉合成一个和谐整体,大大增强了荔熟图的立体感和鲜明度。 \n诗作者陈辉,史书上记载不多,生卒年亦不详,明代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字伯炜。永乐(明成祖朱棣年号)年间进士,先任贵州按察司佥事,后调任广西按察司副使,参与管理任职省份司法政务。为官清正、廉洁,才识高远。长于诗,善于鼓琴,著有《琴边清唱》。但诗名不高,所作之诗,在历代诗歌选本中,入选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