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50 KB
  • 2022-08-17 发布

高中语文 1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1 教案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堂实录两则师:上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艾青的抒情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出示多媒体画面1。画面出现醒目红色课题及具有雕塑效果的怀抱乳儿的大堰河形象。)  师:诗歌是靠形象来表达感情的,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发挥联想与想象,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出示多媒体画面2)学习目标:1、体会诗人真挚的感情;2、培养联想、想象能力;3、训练朗读能力。师:请同学们速读全诗,结合思考练习一,说说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  (生读约三分钟)  生:全诗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1至3节,是对大堰河的怀念;第二部分4至8节,是对大堰河的感激;第三部分9至11节,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第四部分12至13节,是对大堰河的赞美。  师:很好,请同学们记下来。  (出示画面3)感情线索:第一层次(1~3节),怀念与痛悼。第二层次〈4~8节),眷恋与感激。第三层次(9~11),同情与控诉。第四层次(12~13),讴歌与赞美。  师:想一想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生:通过叙事抒情。\n  师:对。现在我们深人研究一下这首诗。请一位同学朗读1至3节,同学们思考,这三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读1至3节)  生:介绍了大堰河的身份、地位。  师:与诗中的“我”有什么关系?  生:养育了我。  师:对。再看,第3小节诗人写了怎样的景象?  生:坟墓、故居的瓦菲、园地、石椅。  师:荒坟草盖,故居关闭,园地典押,石椅生苔……这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生:凄凉、衰败、荒寂。  师:这样的景象,寄托着人物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乳母大堰河的哀悼与怀念。从全诗看,此节是诗人的感情之水初流,该怎样读?  生:低沉、舒缓。  师:对,还要注意停顿。请同学们随我的朗读在书上标明重音、停顿。  (师读第3节,学生标注)  师:我们齐读一遍。  (生齐读第3节)  师:下面看第四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同学们阅读这一节,画出诗人摄取到哪些生活镜头?哪一个是全镜头?  生:写了8个镜头,以“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为主。  师:很好!请同学们看屏幕。  (出示画面4。)  师:这么多镜头,用什么句式组接到一起?  生:排比。  师:运用排比有什么好处?  生:增强了语气。  生:突出了大堰河的形象。  师:对。又是用什么方法突出了主画面?\n  生:用了反复的手法。  师:突出了大堰河的什么特点?  生:慈爱。  师:这些意境巧妙组合,使内容丰富,重点突出。  请同学们看画面。  (出示画面5。大堰河怀抱乳儿,深情、凝重的画面。)  师:这就是主要的一幅画面。大堰河用她厚大的手掌……请你想象、描述一下大堰河的手。  生:粗糙的,有力的。  生:比较黑,骨节粗大。  生:很温暖。  师:是的,这双勤劳慈爱的手,使一个贫穷的家充满温馨,使这个被地主家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母爱的补偿。这双手,就成了母爱的象征。请同学们联想一下自己,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母爱是怎样的?描述一个细节。  生:我生病时,妈妈细心照顾。  生:妈妈中午忍住瞌睡给我看着表,到点时叫我上学。  生:妈妈不舍得像别人那样买漂亮的衣服,省下的钱给我买了小提琴,买书,买鞋子,至今妈妈没有一件贵重的衣服和首饰……  生:冬天上晚自习回家,妈妈总是紧紧握着我的手,给我捂半天……  师:说得很好!母爱是真挚的、博大的,同学们的感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堰河。“我”在大堰河家里得到的就是这样细致周到的爱,而“我”与大堰河只不过是乳儿和乳母的关系。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同学们再看一幅画面。  (出示画面6。“我”回到家后的一个场景。)  师:同学们速读第5节,回答:“我”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  生:富足、豪华、富裕、锦衣玉食……\n  师:从画面上看,他的神态怎样?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生:不开心。  生:痛苦。  师:诗中用的是哪个词?  主:忸怩不安。  师:“忸怩”怎样解释?  生:不好意思。  师:在这里的意思是生疏、不习惯、不舒服、不开心。为什么会这样?  生:因为这里只有丰富的物质,没有爱。  师:两幅画面结合起来考虑,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对比。  师:鲜明的对比。大堰河家贫穷,但充满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起这些,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大堰河的什么样的感情?  生:感激。  师:对。大堰河流尽了她的乳汁后,又开始劳动,流她的血汗,同学们自读第7节。  (屏幕显示图7)  师:大堰河干的活又苦又脏又累,她为什么“含着笑”?  生:为能挣钱养家,高兴。  师:对!同时,也表现了大堰河纯朴宽厚的性格,如同祥林嫂,命运悲惨,但容易满足,靠双手吃饭,并无多求。诗人对大堰河是既赞美,又同情。齐读六个带“含着笑”的句子。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第8节,看哪个词可概括本节内容?  生:深爱。  师:哪些细节表现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生:切糖,贴画,赞美乳儿,做梦。  师:为什么说这个梦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生:是大堰河对儿子的祝愿。\n  师:对。她期盼乳儿长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幸福美满。这不是一个母亲最美好的心愿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大堰河的梦实现了,她的娇美的儿媳亲切地叫她声“妈”,大堰河会怎样?  生:大堰河脸上乐开了花。  生: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高兴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地答应:“哎!哎!”  生:我想大堰河也许不是笑,而是哭。流着泪,说不出一句话。  师:想象得很合理,说明同学们理解人物能深入内心。如果这个梦能实现,该多好啊。但是,大堰河流尽自己的乳汁和血汗,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结束了悲苦的一生。老师读一读9、10节,同学们看看大堰河死后得到些什么?  (师读9、10节。)  生:微薄的葬礼。  (师用屏幕展示图8,大堰河墓。)  师:这就是大堰河墓。它多么渺小、不起眼。大堰河生前付出的何其多,死后得到的何其少啊!是谁造成了她的悲剧?  生:不公道的社会!  师:对。齐读11节。把诗人的憎恨之情读进去!  (生齐读。)  师:我们总结一下大堰河的形象。她出身贫苦,地位卑微,但有金子般美好的心,她勤劳、善良、纯朴、仁厚,像一座雕像,令人敬仰。这座雕像,永远矗立在诗人心中。让我们欣赏诗人呈给大堰河的颂歌。(出示图9:大堰河辛勤劳作的身影。学生看图像,听录音。朗诵是浑厚、深沉的男声,配乐。)  师:这首热烈、深沉的颂歌,仅仅呈给大堰河吗?  生:还呈给他的儿子们。  生:呈给干千万万的大堰河。\n  师:也是呈给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可见诗人的感情升华了,扩大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却把心中最深情的颂歌唱给了千千万万的大堰河,扑向劳动人民的怀抱,这在30年代是难能可贵的。请同学们分析应重读哪些?  主:“一切的”“大堰河般的”“你的”“儿子”“敬”“爱”。  师:还要注意停顿。齐读一遍。  (生齐读诗。师出示图10。)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艾青的一首抒情诗,体会了诗人真挚的感情。整首诗通过一组组意象的排列,写了大堰河凄苦一生的片断,构成了由悼念到感激到控诉再到赞美的跌宕旋律,表达了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  (重新出示画面1。再次呈现题目及大堰河的形象。)  师:30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艾青,曾激动他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许多人也的确以为大堰河是一条河的名字。是的,如果把艾青半个世纪的创作看作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大堰河就是它永不枯竭的源头。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课后应学生要求当场播放全诗录音朗诵,学生深受感动。)《大堰河——我的保姆》课堂实录2教学过程:范读后分析:先看第一节,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师:大堰河是不是一条河的名字?生:不是,是我的保姆的名字。师:这说明了什么呢?生:她地位低下,身份卑微。(板书:身世关系)师:谁能说说什么叫童养媳?生:从小被卖到别人家做媳妇的人。\n师:是啊,大堰河就是这样一位身世凄惨的劳动妇女。诗人对这样一位妇女有怎样的感情呢?我们来看第二节。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人说他是大堰河的儿子,他是吗?生:不是,也是。师:为什么?生:大堰河只是诗人的保姆,所以不是;诗人把大堰河当作母亲,所以是。第三节,诗人为我们描绘了四个画面,我认为这里语言太罗嗦了。这样改“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坟墓/你的瓦菲/你的园地/你的石椅……”,把那些修饰语“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门前的长了青苔”全部省去,不是更简练吗?生:不好。师:为什么?生:这些修饰语营造了一种悲惨、凄凉的氛围。师:对。“被雪压着的”显得……生:冷清。师:“草盖的”、“枯死的”、“一丈平方的”都说明大堰河的什么呢?生:身世的悲苦。师:看第四节。我觉得作者这第一句“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显得罗嗦,“抱”肯定是用手了,“用你厚大的手掌”完全多余,对吧?生:不多余,表现了大堰河一生勤劳。师:诗的第二部分写了大堰河勤苦的一生。(板书:勤苦一生)看看大堰河干了多少活呀,像一架劳动的机器,没有一刻空闲的时间。如此劳碌,如此辛苦,但大堰河每每干完一些活之后,她有没有休息呢?生:没有。师:干什么呢?生:“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师:大堰河一直在忙,她一停下活就去抱着诗人艾青,说明她对诗人……生:疼爱。\n师:好!无时无刻都关爱着艾青,无微不至的关着艾青。这节朗读时要与前面不同。第一句要缓慢,突出“厚大”,“抚摸我”要读得轻柔,但是却强调。接下来的连续八句的“在……之后”要读快一点,突出工作的多和忙。最后一句再读得恢复缓慢、深情。老师示范(朗读)师:我再改一次,往下一节,“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这一句,我觉得,肯定丢掉了一个字,丢掉了一个“我”字。应当说“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我’自己的家”?是不是呀?这次,老师的见解肯定对了!生:“自己”是客观的,那确实是诗人的家,而“我自己”带有主观色彩,在诗人心里承认的家,诗人在这里用“自己”,而不用“我自己”,说明诗人心里并不承认这个家。生:我觉得,这里的“自己”不是“艾青自己”,而是“父母自己”。如果在“自己前面”加上“我”,就成了“艾青自己”了。师:两个同学说的都有道理,家不是艾青的,而是“父母自己”的,艾青根本不认同的父母的家是自己的家,他认同的是……生:大堰河的家。师:所以,这句话,诗人是不是丢掉了一个“我”字?生:不是。师:有一句话写的不好,我要改一改。“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如果改成“我终于回到父母的家里了”,就好了。生:你改的诗,情绪根本就不对!“我终于回到父母的家里了”好像盼望着急切回父母家一样,愿望终于实现了,非常高兴。而作者原来的意思是不愿意回去。师:我的改句——表明作者盼望着回去,非常高兴,而原句―――表明不大情愿回去,你能把这两种情绪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生:(分别读,把老师的改句读得快而兴奋,而把原句也大体读得一样,区别不明显)师:我的改句,你把重音放在哪个词上?生:放在“终于”上。师:“我做了生了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一句,包含着一种十分复杂的辛酸的情绪。\n(师示范读)大家跟读。师:这句话里有两个名词性的字,十分矛盾,是哪两个?生:(沉思)“家”和“客”。师:对!大家有谁在自己的家像做客吗?生:没有。师:“家”和“客”本是对立的,谁在自己家里做客呀,能做客的地方不是家。诗人在这里正是抓住了“家”与“客”的一对矛盾,才表达出一种复杂的辛酸。师:往下看,仍然在这一节里,还能不能找出类似的矛盾的写法?生:“我呆呆地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这句矛盾。师:怎么矛盾?生:既然是妹妹,就应该熟识,可是作者却不熟识。师:本是骨肉,却是陌路。生:我认为“我不认识”与“‘天伦叙乐’”矛盾,不认识怎么能读出来呢?师:我们可以换句话说――艾青长大后也认识这四个字理解这四个字了,可是他却……生:从来没有品尝过四个字的感情。生:艾青从小没有感觉到那几个字。师:可否这样说:“上面挂着‘天伦叙乐’,下面却根本没有‘天伦叙乐’”;“虽认识‘天伦叙乐’,却没有感受过‘天伦叙乐’”,这是强烈的对比的写法!家庭里所发生的事情,却根本不讲天伦,根本没有叙乐!师:我再引申一下,――――这种强烈的矛盾对比的写法、用法,是诗人、艺术家经常运用的,大家在其他地方还看到过吗?比方,在初中课本里,有一首唐诗里面就有。生:《卖炭翁》里面,“可怜向上衣正单,心忧炭*怨天寒。”师:怎么矛盾。生:卖炭翁本来应该希望天暖和一些,可是他为了把炭卖出去,却希望天寒冷。师:再想想,―――还能从电影、电视中找到这种矛盾的的写法吗?生:电影中常有,如殿堂高处悬挂着“正大光明”\n,而下面的人干着卑鄙龌龊的勾当;生:电视中,殿堂里挂着“明镜高悬”的条幅,下面审案的人,却贪污受贿,把案子判成冤案。师:非常精彩。诗人艾青非常善于运用强烈的矛盾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五十年代,他到欧洲去访问,见到一个黑人姑娘给白人家当保姆、哄孩子,白人小孩在哭,黑人保姆却在唱歌,艾青就写了一首诗《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有这样两句“一个多么舒服,却在不停在哭;一个多么可怜,却在唱欢乐的歌”。这种强烈的对比能增强表达的效果。师: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板书:死后凄凉)。  接着看这一句,“我是这般的忸怩不安”,“忸怩”什么意思?是不是“扭捏”的意思,即“扭扭捏捏”的意思? “忸怩”是“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扭捏”,我理解有点“矫揉造作”的意思。师:艾青从一个破敝的穷家来到一个金碧辉煌的豪门,应当是哪种情绪?生:显然是“不好意思或者不大方”,不能是“矫揉造作”。师:接下来的一节中,诗人连用了六个“她含着笑”,有什么作用?生:大堰河以苦为乐。生:苦中作乐。师:我们从“含着笑”三字,还能体会到什么?生:她生活沉重,但却非常乐观。生:她对未来抱着希望,抱着憧憬,想像着艾青长大成人后,会报答她。生: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全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师:同学们说的都对,也开拓了大家的思维视野。我问大家,我们读这一节时,能够同样“含着笑”来读吗?生:不能。师:我们感受到一种辛酸,感受到一份沉重。我们请这位同学来读这一节,要读出这种辛酸与沉重来。师:到了,“大堰河,含泪的去了”这一节,用了一些修饰语,如“四十几年的”、“数不尽的”、“四块钱的”、“几尺长方的”,所有这些数量修饰语,是强调其多,还是强调少?师:后面这位同学概括得对!有多有少。哪些是强调多,哪些是强调少呢?\n生:“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疾苦”是强调多;“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强调其少。师:概括起来,是什么多,什么少?生:痛苦多,而自己得到的少。师:给予这个世界的多,从这个世界带走的少。生:大堰河的命运悲惨。生前那么辛劳,死后没什么陪葬。师:先听我这此段读一遍,把“多”与“少”强调出来,注意语调和停顿。师:老师和大家的讨论就此告一段落。下面的段落留给大家。大家自己阅读自己感受。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也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生:我有个问题,那个“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灵魂?师:好,大家谁帮助她回答一下。“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这个“紫色”到底指什么?生:我以为紫色是一种痛苦的、压抑的颜色,紫色给人的感觉非常压抑,不痛快。生:我认为紫色是一种高贵颜色,比如有的足球队穿的球衣就是紫色的。生:我记得古代的官服也是紫色的,也是高贵。生:是指苦涩。我曾看过诗人的访谈录,他在谈到这首诗时说过“紫色”是一种冷色调,引起的人的心理反映是苦涩的。生:我认为,紫色是红色和蓝色的混合色,红色表示大堰河活着时非常有热情,像火一样,温暖世界,是尊贵的,而蓝色表示她死后非常安详。师:看来你对颜色非常有研究,你能说说各种颜色的含义吗?比方白色象征什么,绿色象征什么,蓝色象征什么,等等。生:白色象征纯洁,绿色象征生命,蓝色象征海洋,也表示安静。师:有道理,你的思路非常独特。并且真的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不能单纯强调紫色只代表一方面,紫色实际上是两种意义的综合。\n师:艾青诗中用了大量颜色,艾青用颜色的规律一般是,用暖色调代表光明、温暖、信念,用冷色调代表苦难、大地、忧郁等等。紫色是一种冷色调,所以不能仅仅理解为高贵。刚才大家的全部意见,无非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强调尊贵、圣洁、热烈的方面,一方面强调是苦涩、忧郁、压抑的方面。慎思、深思一下,这两种意见矛盾吗?生:不矛盾。师:可以从痛苦角度去理解,体会一下全诗吧,似乎字字句句都在强调大堰河一生所承受的痛苦,紫色的灵魂,就是痛苦的灵魂。也可以从高贵的角度去理解,想想呀,一个人的灵魂,由于承受了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凌侮、太多的折磨,那么,这个人的灵魂会是怎么样的呢?生:承受的苦难越多,就越高贵。师:所以,这里高贵与痛苦矛盾吗?生:不矛盾。师:这不统一了吗?请大家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对“紫色”的理解,这句话的格式是,灵魂因__而___!(板书:灵魂因__而___!)生:灵魂因“痛苦”而“高贵”。师:非常精彩,因“承受太多苦难”而“尊贵、伟大”!  同学们,大家看看,这个结论是谁得出呢?不是老师得出的,老师只不过是大家意见的概括者。结论是大家自己共同讨论、研讨、集思广益得出的。在学术界,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悬案,没有一个定于一的结论。今天大家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成为众多学术观点之一。这就是研究性学习呀!研究性学习并不神秘!师:深入一步,我问大家,艾青在写诗之前是学什么的吗?生:是学画画的。师:所以他对色彩非常敏感。大家数一数,看看全诗中艾青用了多少颜色词语,一一找出来。生:(陆续全部找出)“长满了青苔的石椅”“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辉煌的结彩的堂上”“紫色的灵魂”“泥黑的温柔的脸颜”……师:共有多少处用了颜色词语?生:8处。\n师:说说各自的意义。生:“长满了青苔的石椅”表示一种荒凉、败落。生:“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显出大堰河家的生活十分穷困。生:“红漆雕花的家具”“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显示艾青父母家里非常富有豪华。生:“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表现艾青的少年的特点。生:“辉煌的结彩的堂上”,显示大堰河梦中的艾青婚礼隆重。生:“泥黑的温柔的脸颜”,显示大堰河的作为劳动人民劳作辛苦。师:大家可以写成一篇学术性的小论文,题目可以叫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颜色词的运用=。大家一起来把最后两节,有感情地读一遍。(师生齐读)师:最后两节是唱给大堰河的挽歌。(板书:挽歌赞美)教学后记:比较阅读品味语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