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50 KB
  • 2022-08-18 发布

【高中第二册历史讲义】高中历史复习-评价辛亥革命教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第二册历史讲义】高中历史复习-评价辛亥革命教案高中历史复习-评价辛亥革命教案教学目标:一、通过活动课的概念、意义、活动内容的阐述,使学生到:活动课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等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向全体学生进行多种素质教育的正规课程,活动内容是“象科学家一样工作”,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二、通过指导学生对现有知识的整理,收集资料、处理资料信息等活动,培养学生知识整理、收集资料和处理资料信息能力,并是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三、通过辩论会的形式,培养学生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激活学生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重点:理解活动课的意义;收集、整理资料消息的方法;相关知识的运用。难点: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具:有关“辛亥革命”的资料、参考书目和打印件查找资料的流程图(幻灯片)\n教学分析:活动课在今年新大纲、新教学计划中,正式列入历史教学的正规课程。学生对活动课的内涵、意义和任务不了解,这就使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所以在活动前对学生进行活动课的意义教育,是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的必要手段。对于活动内容评价辛亥革命的方式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学家是如何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明确活动内容就是“象历史学家一样工作”,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课的最明显的特征是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因而,通过介绍历史学家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一般方法,指导学生整理知识、查阅资料、加工分析资料、写出论文等一系列活动,达到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的目的。也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活动课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沟通、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因此,设计辩论会的形式来展示学生在活动中的成果。使学生在思辩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在同学们的肯定和否定中进行自我评价。特别是最佳辨手、创新观点、最佳辨手、创新观点、最佳参与奖等的评出,使活动达到高潮。学生在愉悦中、探索中、批判中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言打开教材同学们113页,看题目,思考问题。什么是活动课,为什么上活动课,怎\n样上活动课,新授活动课程一般地讲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交能力等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向全体学生进第1页共5页TOSIXBOXtosix行多种素质教育的正规课程。活动课的意义:可以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未知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如何参加活动呢,评价辛亥革命,学术性很强,让我们先了解历史学家是怎样从事这项工作的。(出示幻灯片)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一般方法;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加工分析所收集的资料——提出论点——写出报告。你想尝试“象科学家一样工作”吗,首先,确定研究课题。你可以根据现有的知识和资料,确定研究课题,题目自定。选题时要注意:你的课题是处于什么水平,国内外前人在这一领域中已做了那些工作,取得了那些成就,还存在那些问题,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本领域研究的基本事实和思想,以及其他研究者在本问题上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要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你就要收集大量的资料,怎样收集呢,\n第二,收集资料。老师提供了一些参考资料和参考书目,同学们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直接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查阅方法见附录一);还可以从因特网上收集你所要的信息等。另外要注意:对所需要的资料要做摘录和读书笔记等知道了活动内容,了解了活动方法,那你就快点参与。作业确定题目,收集资料(第二课时)导言上一课,我们完成了确定课题,查阅资料的工作。今天,我们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分析。新授首先,把收集来的资料编号、归类放置;然后,对文献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又表及里的加工工作;剔除假材料,去掉相互重复、过时的资料;以研究任务为目的,保留那些全面、完整、深刻和正确地阐明所要研究问题的一切有关资料;以及含有新观点、新材料的资料等。要注意;在整理加工文献的过程中,通过对他人的观点和他人的方法的了解和研究,引发自己的想法——论点。第三,根据论点写出论文——研究性的作文。作业为了充分展示同学们参加活动课的成果,沟通和交换心得,培养合作能力,下节课我们辩论会的形式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选题,参加不同的小组,全班分为三组,即正方、反方和评论方。希望同学做好准备。(第三课时)辩论会会场布置主席确定正、反方的观点及评论方的任务\n正、反方分别阐明自己的观点评论方评论阐述过程正、反方互提问题并回答评论方评述自由辩论三方均可参加正、反方综述自己的观点评论方总结评述评选:最佳辩手积极参与奖最新观点奖最佳小组奖附录一文献资料查阅方法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选定检索方法?查找信息线索?索取原始文献附录二科学家工作的一般方法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加工分析收集的资料?提出论点?写出报告第2页共5页TOSIXBOXtosix附录三参考资料、参考书目《中国近代史》徐风晨赵矢元辽宁人民出版社《猛回头》《警世钟》辽宁人民出版社《袁世凯篡权》侯宜杰《辛亥革命回忆录》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华书局《孙中山详传》王俯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近二十年来辛亥革命史研究综述\n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主革命运动。多少年来,辛亥革命一直是学术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并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开拓性较深的领域。80年代以前,学者们在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时,主要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阶级关系以及文化变革的角度去把握和考察辛亥革命;80年代以后,随着研究者队伍的壮大、思路的开阔、方法的更新和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开始重视中国近代经济史、外交史、文化史、军事史和社会史等专题研究,并运用系统研究、比较研究、心理分析以及社会学等方法和理论去阐释辛亥革命,力图通过不同的侧面和对众多的细节进行探究,以求更准确更科学地展现这场革命的历史真实性,这就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近代史的整体研究。正如章开沅先生所说,辛亥革命研究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性的重要史学分支之一。据笔者统计,1980~1998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包括人物史研究)为1822篇,占整个中国近代史研究论文总数的28.6%。以下笔者就近二十年来史学界在辛亥革命史问题上争论较为集中的问题(也是与中学历史教材内容有关的重要问题)作一概述,以供参考。一、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问题\n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研究辛亥革命史的关键问题,也是中国近代史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80年代以来,史学界对该问题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其中主要是以徐风晨、赵矢元的观点为代表。他们认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打击了封建势力,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尽管没有成功,但它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以新的推动,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黄逸平基本赞同上述观点,对“辛亥革命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提法有更深入的见解,他认为,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所创造的有利条件,并不是袁世凯政权能任意改变和否定的,“他在政治上处心积虑地欲图洪宪帝制,经济上并不完全排斥资本主义的发展。”虞和平亦持同一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辛亥革命一结束。中国就出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高潮,就发展水平来讲,1912~1918年基本处于均速发展的阶段。”可是,唐传泗、徐鼎新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极其有限的。理由是:“辛亥革命的结果,充其量不过是‘只把一个皇帝赶跑’,而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大压力——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丝毫没有减轻。”因此,“民族资本主义蜗步蚁行的姿态,一直延续到1914年。”可见,上述争议的焦点主要是在1912年至1914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以及1914年以后的发展速度。然而,随着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日益深入,尤其是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的不断探讨,史学界已基本倾向于“推动说”。近年来,又有学者从多个角度对之重新阐述,其中主要以安排波为代表。他从封建统治的没落性、改良力量的薄弱性和历史前进的特殊性来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社会群体结构的演变、思想舆论的准备以及革命发展的规律来论证了辛亥革命自身进程的社会性,从政治体制的巨大更新、国民观念的深刻转换以及对近代经济的有力推进等角度得出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所起推动作用。第3页共5页TOSIXBOXtosix二、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问题\n辛亥革命失败原因是关系到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了解和掌握历史规律的重要问题,历来受到史学界的重视。早在1933年,李鼎声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发动全国资产阶级和广大农民起来斗争。建国后,史学界对该问题的讨论仍存有不同的看法,但对辛亥革命失败主要是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所造成的说法,在学术界已取得一致共识。近二十年来,随着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又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这一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其中主要有四种说法:第一种是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对之进行分析,主要是以汪林茂为代表。他认为,辛亥革命时期,作为领导者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作为主要力量的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作为参加与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都没有达到民主革命的要求。此外,由他们发动和参加的自发斗争和革命也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内容相差甚远,这就必然制约了革命的深入发展并导致了革命的失败。第二种是从民族社会心理的角度对之进行分析,主要以季云飞为代表。他认为,当时在广大的国民中“崇权威、畏天命”的传统社会心理有增无减,康、梁的保皇思想、君主立宪思想很有市场,导致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不能深入人心,从而使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近代中国无法实现。第三种是从辛亥革命的理论、实践以及经济基础三个方面对之进行分析,主要以肖委文为代表。他认为:其一,作为辛亥革命理论的同盟会纲领没有也不可能达到指导革命完成历史使命的要求;其二,革命派一系列实践的结果比同盟会本身所必然带来的失误更为悲观;其三,革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个客观条件尚未成熟。因此,辛亥革命失败将成为必然。第四种是从市民及其社会心理选择和制约的角度对之进行分析,主要以王继平为代表。他指出:“辛亥革命时期,城市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群体,并且成为资产阶级在城市活动的社会基础。然而,这些市民与资产阶级有着一定的心理距离和存在着自己的心理弱点,这就制约着它进行政治选择”,因此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此外,还有学者从财政收入的情况去考察、从社会的角度去探视以及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三、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问题\n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应该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这是辛亥革命史研究中的要点之一。早在1924年,孙中山就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作出了评价,他指出:“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建国后,史学界在该问题上总结了不少经验,主要有三点:一、资产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二、不反对帝国主义,革命就不能胜利;三、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这个创造发展历史的动力。80年代以后,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在总结辛亥革命历史经验教训的问题上主要集中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种是以徐凤晨、赵矢元为代表。他们认为:辛亥革命的教训有二:其一,必须有正确的纲领和路线;其二,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任何革命到胜利。第二种以胡绳武、金冲及为代表。他们认为:“真正要在中国实践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必须旗帜鲜明而又毫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可是在辛亥革命的进程中并没有真正建立一支有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的革命军队,加之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旧势力,比起幼稚的革命党人来,有着更多的政治经验。所以,在新旧势力之间的较量中,必然以革命党人的失败而告终。第三种是以李侃为代表。他认为:辛亥革命之后诞生的这个政权,既缺乏社会经济基础,也缺乏社会经济基础,缺乏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而在帝国主义的密谋策划和资产阶段立宪派与袁世凯的默契“调和”之下,孙中山的临时政府迫于内外形势,只得向封建旧势力妥协,把政权让给了袁世凯。最后,作者还强调说:“他们不知道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丧失了政权,也就丧失了一切。”第第4页共5页TOSIXBOXtosix四种是以徐敏、张恩和为代表。徐敏认为:“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革命派的失策,将临时政府总统让给伪装革命的袁世凯,这是辛亥革命的一个深刻历史教训。”张恩和则认为教训有两个:一是辛亥革命没有打碎旧的封建国家机器,因而给革命埋伏下危机,最后导致革命的流产。二是辛亥革命没有最充分地发动人民群众,当时的革命者不但没有向人民群众做必要的宣传教育工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害怕人民群众起来。这是历史的悲剧。综上所述,随着学术事业日趋繁荣,新领域不断开辟,研究方法不断更新,而在跨入历\n史新世纪之后,学术界对辛亥革命研究将会取得加更丰硕的成果。第5页共5页TOSIXBOXtosix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