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50 KB
  • 2022-08-18 发布

高中语文《祝福》教案10 新人教版必修3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祝福教学目的 1.学习剖析人物的方法,分析祥林嫂这个典型人物形象。 2.了解典型环境与祥林嫂性格的关系。 3.理解本文通过祥林嫂这个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在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通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 2.理解小说题目的含义。教学过程  同学们预习这篇课文后,一定对小说开头写祝福,结尾写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有很深刻的印象。从全文内容来看,鲁迅先生是紧扣住题目《祝福》来展开情节的;那么,从题目来看,又对全文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祥林嫂又死于“天地圣众”“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语出鲁迅1925年4月29日《灯下漫笔》),鲜明地摆到我们面前,形成强烈对比,在表现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的悲剧性。  现在,再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然后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上述表中的“内容”和“起讫段落”可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用下述方案之一来完成:第一方案:  学生速读、填表时,教师巡视,然后找一个完成得比较好的同学到黑板上填表。再引发学生讨论,统一情节结构的起讫段落。第二方案:  学生速读完后,四个组各选一名代表到黑板上填表,再引导全班学生逐个评论、修改,统一情节结构的起讫段落。讲解:  从这个情节结构表可以看出,《祝福》的结构是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的。\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小说一开头描写祥林嫂所生活的环境:既有对阴沉、低暗的年底景象的自然环境的描绘,又有对家家准备祝福的盛况的社会环境的描写,更有对虚伪、反动、保守的鲁四老爷及其书房的典型描写,这就揭示了悲剧主人公——祥林嫂所生活的典型环境,为祥林嫂悲剧的发展,提供了背景。这是情节发展的序幕。序幕之后,首先描写了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我”亲见沦为乞丐的祥林嫂;亲闻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的消息。反映了鲁四老爷对祥林嫂之死的冷酷,社会上对祥林嫂悲剧的冷淡,也表现了“我”对祥林嫂的关怀和对当时社会的激愤,从而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断片”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祥林嫂初到鲁镇,与鲁四老爷发生矛盾冲突,这是情节的开端;祥林嫂被卖改嫁,表现出“出格”的反抗,这是情节的发展;祥林嫂再到鲁镇,终于被鲁四老爷赶出大门,这是情节发展的高潮;它与开头的结局“联成一片”,便构成了祥林嫂悲剧的全部历史。结尾一段再描写祝福的欢乐情景和“我”的感受,这是小说的尾声,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1.运用剖析人物的方法,分析祥林嫂这个典型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刻画这个典型人物形象的意义。教学过程  提问: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是怎样做起小说来的》)现在请大家先读“思考和练习”二的第2小题,然后在课文中找出三次描写肖像各在哪一段,再看这三段各在小说中的哪一个情节中,最后再按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提示:第三次描写祥林嫂肖像在文章的第3段,是在小说的结局中描写肖像;第一次在文章的第34段,是在小说的开端中描写肖像;第二次在文章的第66段,是在小说的高潮到来之前描写肖像。这三次描写着重于祥林嫂眼睛的变化,鲜明的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第一次描写祥林嫂的眼睛是“顺着眼”,第二次写她“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联系故事情节来看这前后两次“眼睛”的变化,不难看出,第一次描写表现了祥林嫂安分耐劳的特点;第二次描写则是她在人生路上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最后在结局中描写她的肖像,表明她在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的痛苦已无法表露,精神已经完全麻木了。而当她向“我”发问时,“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这“发光”是在长期痛苦的思索中,她所产生的对灵魂的怀疑给她带来的希望。当她连这一点点希望都无法实现的时候,就只有在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告别人间了。这样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讲解:综上所述,小说中主人公的肖像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手段之一。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出这篇小说的又一特点,即“我”写“她”,用第三人称来写小说中的人物。小说开头和结尾都有“我”,这使读者更感亲切,增加了故事人物的真实性和小说的说服力。在故事发展过程中,虽然“我”未出场,但字里行间,尤其是描写人物肖像和言行时,我们仍然可以感到“我”在场,“我”密切注视着祥林嫂的命运,而且用“我”的思想情绪来感染读者。这种手法,一方面使读者对祥林嫂产生同情和关怀的感情,一方面对鲁四老爷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使小说的主题对读者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在,我们再来看“我”是如何描写祥林嫂的语言的?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祥林嫂语言的有关段落,然后再看“思考和练习”二的第3小题该如何回答。提问: 1.找出描写祥林嫂语言的有关段落,看她与谁在说话。\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提示:第5至15段,写“我”与祥林嫂的对话;第68段写祥林嫂对四婶说“阿毛的故事”;第78段写祥林嫂对大家讲“阿毛的故事”;第81至85段写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第88至100段写祥林嫂与柳妈的对话。 2.上述描写祥林嫂语言的有关段落,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状态?  提示:小说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生活中一个人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话时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  祥林嫂与“我”对话是她在长期的严重的打击和折磨下,已陷入极度悲哀的情况下,向“我”提出灵魂的有无问题。反映了祥林嫂在封建迷信的桎梏下矛盾的心理状态。对灵魂,她希望其有,以便死后一家人能在阴间团聚;同时她又希望其无,以免到阴间被锯开后分给两个男人。  祥林嫂对四婶讲“阿毛的故事”,表现了她失去爱子后的痛苦心情,以及对自己一时疏忽的自责的心理状态;而祥林嫂在鲁镇“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则表现了她在生活的折磨下,麻木空虚的心理状态。  祥林嫂与柳妈的对话,表现了她已承受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陷入恐怖深渊之中的痛苦的心理状态。第三课时教学要点 1.理解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2.完成“思考和练习”五、六两题。教学过程讲解:  请大家再读“单元知识”中关于“小说的环境”,文中强调指出在分析典型环境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 2.环境所展示的世态风情。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现在请大家仔细读一读开头、结尾71段至76段和106段到108段,然后再说说这四次“祝福”的描写与祥林嫂性格的关系。朗读:  教师范读、学生集体诵读或个别学生朗读等方式均可,宜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用一种方式即可。讨论:学生按前后四人小组讨论。讲解:  开头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这段描写是一幅生动的年底祝福的风俗画,展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世态风情: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其中描写制作“福礼”的是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而“拜的却只限于男人”,与71段至76段形成鲜明对比,不仅深刻揭露了鲁四老爷利用“神权”迫害祥林嫂的罪恶行径,而且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阶级根源。\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第二次(71段至76段)和第三次(106段至108段)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这种典型环境的描写对祥林嫂悲剧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是鲁四老爷不准她在祭祀时沾手,在四婶的一声声“祥林嫂,你放着罢!”的喝令下,她只得“疑惑的走开”。祥林嫂的“疑惑”既是对封建思想的自发反抗,又是她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悲剧性的体现,同时也是为她后来去捐一条赎“罪”的门槛的铺垫。  第三次描写鲁四老爷家冬至祭祖时的情景,当祥林嫂捐了门槛后“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大声一喝:“你放着罢,祥林嫂!”“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祥林嫂由“失神”而“胆怯”,而“呆坐”,而“头发也花白起来了”,全是因她在“祝福”时不能沾手,虽然他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门槛,仍然是一个“谬种”!这就是对鲁四老爷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路的深刻揭露,也是祥林嫂悲剧性的具体体现。这种环境描写,强化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