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50 KB
  • 2022-08-18 发布

高中语文《沁园春 长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沁园春·长沙·教案  【背景资料】   一、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示范教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沁园春 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解决办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3.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二、诵读 背诵   1.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3.全班诵读,背诵。   三、简要交代写作背景   1.指导阅读词前说明文字。   2.对下阙有关内容的解说。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高峰。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四、带着练习二,就“意象”问题作必要的点拨   “意象”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词人情思的形象。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词用最凝炼的语言塑造形象,表达感情和思想。把握意象,可以从释句入手,释句则应从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现力、含有丰富意蕴的关键词、句来分析,尽量做到抽象的诗句、词句能够阐释,含蓄的句子能够解释。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意象,还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着联想和想象,补充字面所没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细节,揣摩语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并感受之,领略之,品味之。   研究型拓展(多媒体字幕)   1.把这首词和《舶沁园春 雪》作比较,自选角度,写300至400字赏析短文。   2.把《沁园春 长沙》和王安石的《桂枝香》作比较赏析。附1:                桂 枝 香                           王安石   \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   附2:板书设计:         万山                                       峥嵘岁月   意象  湘江    看 作者:“立”于“寒秋” 忆    同学少年    战斗          万类                                      中流击水    精神   附3:参考资料       周汝昌 《词的欣赏》      曹雄飞 《诗歌鉴赏的要点和步骤》 ...........................................毛泽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