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7.50 KB
- 2022-08-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授课时间课题师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记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抗战的精神和勇气。2.认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的途径,端正学习态度。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以及部分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教学难点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教学设想教材分析《师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不仅文言现象典型,且具有较强思想性,课本即范例,学习教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将知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因而指导学生学好本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是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此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上可明显看出来。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多诵读、多积累,培养语感,避免大量无效的分析。《师说》的学习,教师旨在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情分析经过初中和高一上学期文言文学习,同时因为“诱其趣”、“导其疑”“倡其辨”“促其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只要诱导得法,学生会有探究热情,都可能成为参与者。教法设计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①点拨法。所谓“点”就是点击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此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主要点拨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样准确理解一词多义的几种方法,通过比较,温故知新,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②归纳法。指导学生对常见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进行系统归纳,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运用。《师说》第一课时讲解重要实、虚词,我主要运用归纳法,归纳“传”“师”“道”等实词义项及“之”“其”“所以”等虚词用法。\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学法指导文言文教学存在“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对文言文学习是望而生畏,不敢学,不愿意学。文言文学习停留在一种教师单边进行的层面上,使文言文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新教材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制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①诵读法。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古人”的心声,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老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来,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②圈点法。使用各种圈点勾画符号阅读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唐彪曾说:“凡书文有圈点,则读者易于领会,而句读无讹。”我从两方面指导:一是指导使用圈点勾画符号,二是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适当作一些批注。③提问法。打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等方式解读课文,学会向老师质疑。④练习法。这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一个“精”字。“练”不求“多”,,应求“精”,要用最少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也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我设计了一套课堂巩固练习,重点巩固课文重要词语,当堂“消化”。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手记(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一、导入新课⒈先由本学期接触过的“论”“序”“赋”“疏”“传”等文体引出“说”并讲述这类文体的特点。师:从我们接触文言以来,学过不同文体的文章,你能举例说明一下么?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赠序——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赋——它是一种讲求文采、韵律,并具诗歌和散文性质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的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此时的赋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这是的赋叫“骈赋”;唐代又有骈体转入律体的叫“律赋”;唐后到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的赋,称为“文赋”。如《阿房宫赋》等。⒉再由“说”引出文章标题《师说》。说——它也是古代议论说明的一类文体,与论差不多。《文章辩体序说》上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如《师说》《捕蛇者说》。这类文章有的侧重于议论,有的侧重于记叙,叙事显理。有些接近于文学散文的“说”,一般不采用“论”,如《爱莲说》;有些议论性强的文章用“说”,用“论”也可。⒊解题,留下“本文是解说关于老师的道理的吗”的悬念,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说”古意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二,走进韩愈(一)知其人、论其事(结合注释①)。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故后人称之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先由本学期接触过的“论”“序”“赋”“疏”“传”等文体引出“说”并讲述这类文体的特点。疏——也称奏疏、奏章,是臣下向君王进言的文书。一般采用分条陈述的方式,如贾谊的《论积贮疏》。传——指传记,如《史记》中《项羽本纪》、《孔子世家》、《淮阴侯列传》;《汉书》之《苏武传》、《后汉书》之《张衡传》等等。⊙再由“说”引出文章标题《师说》。⊙解题,留下“本文是解说关于老师的道理的吗”的悬念,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板书】师说(谈谈从师的道理。说,一种文体。)⊙让学生阅读注释(1),了解作家生平,要求将重点信息记熟。\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在这场运动中,韩愈的开创之功是不可没的,并且以卓越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为古典散文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散文的历史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所以,素来不轻易称许别人的苏轼也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作了“文起八代之衰”的千古赞誉。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二)资料链接(1)韩愈的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2)韩愈名句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选自《马说》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3.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4.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送董昭南游河北序》5.士穷乃见节义。——《柳子厚墓志铭》(3)六艺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三)记住韩愈三.涉入文本(一)诵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2.教师范读课文。3.让学生回顾开头留下的悬念,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进行整体感知。4.提问:整体感知之后,大家发现本文哪一段与解说“师”的道理关系不大?(引出第四段)⊙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要求学生合上书本,老师打出关于作者韩愈的幻灯片,指名让平时语文学习最吃力的同学进行信息复位。用以当堂记住作家知识。⊙请学生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解释,可将有关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二)研习第四段1.让学生对照注释翻译第四段。2.讨论:⑴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作者用哪些话明确地表示了他的立场?)明确: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倡导从师。⑵韩愈所说的“道”是指什么说的?明确:主要是指儒家的“道统”,本段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可证;上段说孔子向郯子等四人学习官职名称、礼、乐等,也包括在儒家“道统”之内;第二段说“彼童子之师……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一句中,也很明显地表示出这个意思。至于说“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则是仅就从师风尚而言,所以下文用“术业有专攻”来照应,这不过是附带论及,非全篇主旨所在。3.学生练习2—3遍后,检查背诵。4.提问:第四段起什么作用?明确:说明了写作缘由。5、提问:作者的写作目的何在?明确:为了扭转当时极度颓败的学风,提倡尊师重教。6、在回答过程中讲清重点实、虚词、特殊句式。7.通过“不拘于时”简述写作背景,破解解题时留下的悬念。唐代仍沿袭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看出:“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8、理清该段思路,背诵全段。⊙此段更易成诵,无须提示,先背下来,然后讨论有关全篇宏旨的问题。【板书】四、交代作文原因,激励后学\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四、作业1.预习第1段,解决生字词。2.背诵第4段.板书设计\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教学后记教学问题集锦解决问题措施及实践结果问题原因分析\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