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50 KB
  • 2022-08-18 发布

高中语文 古诗词鉴赏另类点拨教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形象鉴赏和手法运用另类点拨对于诗歌鉴赏,学生常常处于一种混沌状态,有一些知识,比如形象鉴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总是似是而非。在诗歌鉴赏中,形象和艺术手法从来是不可分割的,而常见的指导文章或者资料往往只是根据考点,把二者分开来谈,不仅有割裂之感,而且不系统,不明确,不清晰。本文尝试别开蹊径,把表现手法的讲解融入对三种形象的分析和把握之中,讲清讲细讲透。一、人物形象(一)常见题型(1)分析这首诗歌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这首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诗歌中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4)刻画形象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5)……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二)理解感情,把握形象这些问法可以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思想感情,运用手法。人物形象可以分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的人物形象。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既塑造了周瑜少年得志,指挥若定的大将风范,也塑造了诗人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流露出抑郁难平思想的人物形象。仔细一想,所谓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诗人抒发思想感情在答题时基本是一致的,略有的不同就是表达不同而已。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塑造了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表现出抑郁难平思想的人物形象。抒发了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表现出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其关键的地方是相同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在做题时也会轻松许多。另外,思想感情的常用术语,也基本都适用于人物形象。附【常用术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依依惜别、思念故乡、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那么怎样才能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呢?下面我们以2020年 山东卷为例进行讲解。附(2020山东)14、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ān)持取、捻弄。(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做简要分析.。(4分)(2)、“凭阑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是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的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1、抓住诗句中的情语。诗歌中常常有直接点明思想感情的词语。这是我们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关键。像《画堂春》中的“无奈”“恨”两词就是这种情语,在理解时一定要紧紧把握住,切不可放过。2、分析诗中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细节等,揣摩其中蕴含的感情。《画堂春》中的“捻花”“放花”两个动作(或者说是细节),“无语对斜晖”所表现出来的神态,体现了作者“爱花”“无奈”的心情。3、分析诗中描写的景物特点,根据画面意境,来体会其反映出来的人物感情。\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一切景语皆情语”,只要留心,就不难把诗人隐含在景物中的“情语”读出来。明确地说,就是要注意诗人从景物描写中流露的“意”,它们或者是以定语的形式来出现,如“落红”的“落”,“小雨”的“小”;或者以谓语的形式来出现,如“小雨霏霏”的“霏霏”,“杏园憔悴”的“憔悴”,“杜鹃啼”的“啼”,它们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意境,就传达出诗人了的情感:或者是以乐景来烘托乐情,或者是以哀景来烘托哀情,或者是以乐景来反衬哀情。《画堂春》的上片写了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之境,整个画面笼罩在灰暗、阴沉当中,显然是写的哀景,那么一般是表现哀伤之情。4、从诗歌的意象中读出诗人的感情。古人写诗都有“诗家语”,一些意象都有它固定的特定的含义,如“杨柳”表示离别,“月亮”表达乡思或相思,“鸿雁”表达相思等。“落红”与“杜鹃”两个意象在古诗中一般都是用来渲染伤感的气氛,在《画堂春》中也没有例外。5、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的景物等。一般情况下,诗人所写的景物都带有时令特色,或初春,或暮春,或深秋……而这些时间一般流露的感情也基本差不多。初春的惊喜赞叹,暮春的伤感无奈,深秋的悲凉忧愁……《画堂春》中,上片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伤感的气氛之外,“春归”“斜晖”又让我们明白这是暮春的一个傍晚,“画楼独上”“凭阑”告诉我们诗人是独自一人在楼上,而常识告诉我们诗歌中“登高”一般是“心情不好”。所以,注意到这些信息,我们就会明白,诗人此时的心情是灰暗的,伤感的。综上所述,我们很容易就得出了诗歌的答案。(1)【答案】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红之下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之境,表现了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2)【答案】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主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也可。6、揣摩结句,把握感情。古诗的基本结构就是先写景再抒情。一般的在最后一句或者最后两句是抒发感情或者表达观点的句子,要重点关注。如果说前面的几点都是从侧面把握的话,那么结句中则是直接触摸诗人的内心的地方,一定不可忽视。例如2020年山东高考试题中,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的最后两句是“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意思是“只是遗憾我处的是个不对的职位,那种凄凉悲伤真的使我伤心难过啊!”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情便清清楚楚的流露在我们面请。7、诗歌的题干有时也提示着诗歌的内容,在阅读时也不可忽略。例如2020年山东卷王闿运的《晓上空泠峡》,该诗的第二问是“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做岸之气隘下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就属于这种情况。至于其它的结合注释,知人论世,根据诗歌的内容什么的,都是最基本的常事,这里就不再赘述。(三)常见手法其实,我们在上面分析感情的时候,就已经涉及到了表现手法的问题。《画堂春》中的“捻花”“放花”两个动作(或者说是细节),“无语对斜晖”所表现出来的神态,都是对人物进行的的正面描写;而上片的景物描写则对人物形象起衬托作用,是侧面描写。下面我们再分别举例来说明古诗中表现人物常用的手法。例1别老母(清)黄景仁搴(qiān掀开)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诗的第一句一“搴”一“拜”两个动作,可以看出诗人极为痛苦的心情。第二句诗人不加任何渲染(白描)的著笔于老母此时的情状:白发苍苍,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既有肖像描写又有神态描写,一切伤心,都隐藏在老母的这张面孔之中,令人寸肠欲断,撕肝裂肺。诗的第三句则转入了告别老母的时空环境,“柴门”“风雪夜”则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了。风雪因柴门而更为肆虐,柴门因风雪而更为难忍,此时向老母告别,除了“惨惨”还有什么可说呢?环境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不言自明。最后,作者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发出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感慨,这就属于心理描写了。短短四句诗,运用了动作、肖像、神态、心理描写等多种正面描写的手法,又运用了环境烘托渲染等侧面描写的手法,这应该是该诗成为爱母作品中不朽的绝唱的原因吧。例2得乐天书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元稹这首小诗,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写出了场面、情节,却没有直接描写诗人自己的活动。他在四行诗里,画出了“妻惊女哭”的场面,描绘了“问何如”的人物对话,刻画出了“寻常不省曾如此”的心理活动,而诗人万端感叹,却只表达在“先有泪”三字中,此外再不多说,自己与乐天的似海深情却只是在妻女的活动中。是之谓侧面描写。例3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毫无疑问,诗歌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隐者”。可是隐者只是“隐”在寻者和童子的问答中,只是隐在青松郁郁,白云悠悠的深山里,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在写法上属于典型的虚写。例3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诗的突出特点在于诗人本意是要表达自己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但却用曲笔从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来写,让思念从彼岸飞来,愈见得杜甫的思念之深切。在手法上这叫”他写法”。.总之,诗歌中常见的人物描写的手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正面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白描等。(2)侧面描写:景物烘托渲染、他人(物)对比衬托、虚写、他写法等。(四)答题模式(1)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这可以从第……句中看出,诗人运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准确鲜明)的刻画了这一形象,表现了诗人……的感情。(3)这首诗运用了……手法,……(翻译相关诗句),生动细致(准确鲜明)的刻画了……的形象。二、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一般出现在三种位置:一是全诗都是写景,例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二是诗歌的前几句写景,后几句抒情;三是诗歌的后两句(或者一句)写景,前几句叙事。无论景物出现在哪个位置,它们都带有诗人的主观情感色彩,所运用的手法都是一致的。(一)常见题型1、诗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2、诗歌(句)勾勒了怎样的意境?运用了什么手法?\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3、诗歌(句)的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下面我们以杜甫《绝句》为例 来加以说明。绝句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历经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1、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总结:这类题一定要先答画面。一般用时间、地点或意境作定语,结构为“……的画面”;第二步就是描绘画面,也就是用优美的句子来翻译诗句;第三步就是作用。有一点要注意,题干上问及作用,要答上,不问及也要答上。这是最规范的答题步骤,应尽量做到。2、本诗写景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答:(1)本事先从大处着墨,粗笔勾画,先写了宏大的景物,江山、丽日,然后再从小处落笔,工笔细描,写了轻飞的燕子,酣睡的鸳鸯。(2)本诗写景富有层次。先写远景(春日、江山),再写近景(燕子、鸳鸯),同时也是按照先高后低的顺序。(3)本诗动静结合,相映成趣。“燕子飞”是动景,“鸳鸯睡”是静。景物描写中也有侧面描写,例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歌运用了触觉(已讶衾枕冷),视觉(复见窗户明),听觉(时闻折竹声)三方面的共同感受来写雪夜的。而这都是从侧面来写雪之大,非常巧妙而又准确。(二)常见手法1、从写景顺序的角度:空间顺序(远近高低俯仰),时间顺序(古今、今昔),先从大处着墨,再从小处落笔。2、从不同感官的角度: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可以直接运用不同的感觉对景物进行描写,可以几种感觉同时运用,也可以互相替换进行描写(也就是通感)。例如以视觉写听觉,以感觉写听觉……也可以说是绘形绘声绘色。3、从运用手法的角度:比喻、比拟、对偶、夸张、借代、互文,动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以有声衬无声)、白描、衬托(烘托、反衬)、对比、虚实(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实写虚)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候可能会同时运用了多种手法,这个时候可以都写上,也可以写最主要的,也就是最能表达感情的手法。(三)景物作用一般来讲,诗歌借以表情达意的载体就是景物,主要借助诗中所描绘的风景或物象来表现情理,基于此鉴赏诗歌的景语内容、手法和作用就成了高考常考的考点了,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要首先解读好景(物)语。下面根据诗歌行文结构层次,简要例析诗词景(物)语的作用。1、开篇写景,铺垫衬托①起笔写景,奠定情感基调,烘托氛围,为下文抒情议论作铺垫。例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诗开篇营造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然而萧索的景物,不仅点染出浓重的悲怆之景,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极度伤感,奠定乐全诗悲凉的刚请基调,也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②起笔写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季节、地点、背景等例2:“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杜甫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起笔写景,烘托形象。例3、“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贾岛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环境的描写,暗示李凝的隐者身份,烘托了李凝的淡泊闲适形象。开篇起兴,使诗歌曲折委婉,避免行文的突兀之感例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将进酒》)诗歌开篇宛如自天倾泻的河水,势不可挡,诗人借以起兴,表达与之相似的情感。2、全诗写景(物),移情于景(物)写景诗的抒情方式①托物言志,表达志向例4: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词中上阙写梅花孤寂凄冷的境遇,下阙表现梅花高尚脱俗的心志,作者巧用物语,托物言志,充分表现词人坚贞不屈、爱国不渝的崇高气节,咏物咏怀达到高度的统一。②寓情于景,抒发感情例5: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3、景语作结,意旨留白例7: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此诗是“以景结情”类诗歌的典型之作,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诗人第四句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以景结句,往往可以直接答情与景之间的关系,比如融情于景,情含景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此类诗抒情含蓄而委婉,这样写能引起读者联想,达到回味无穷的效果。(四)常用术语肃杀凄清,萧条冷落,暗淡凄寒,凄惋迷离,寂寥凄清,孤寂清冷,辽阔旷远,悲凉慷慨、雄浑壮阔,恬淡宁谧、清新优美,沉郁激愤。三、事物形象物象即是被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可能表达对该物象的喜爱之情,但更多的是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的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需要说明的是对事物形象的分析,无论是形象还是手法,基本都等同于人物形象。所以下面只简单举例说明。(一)出题类型1、这首诗塑造了……样的艺术形象?2、诗人是如何展示自我形象的?3、诗歌在塑造形象时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二)常见手法\n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比喻、拟人,象征,正面描写(外貌、神态等),侧面烘托(景物衬托、它物衬托等)(三)常见感情1表达喜爱之情2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价值取向、人生追求(坚贞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3借物寓意 a批评讽刺一类人b寄予对一类人的同情例1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注:金络脑:指马披上威武的鞍具前两句的后三个字“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境界阔大,气势磅礴。渲染了浓浓的悲壮气氛,烘托了渴望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疆场上驰骋的骏马形象。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例2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首句写整体,运用比喻手法,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写柳枝,二次运用比喻,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自问自答。这样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再次运用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想象新奇。这样诗人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通过这样分类融合讲解,希望能在形象鉴赏和手法运用方面提供一个全新的审美视角,提供一个清新的鉴赏思路,提供一个完备的答题系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