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29 KB
- 2022-08-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的古文高中生必背文言文目录高中文言文目录大全高中的文言文全集谢谢了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总目录: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1、《诗经•氓》*2、《离骚》(节选)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1、《念奴娇•赤壁怀古》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寻寻觅觅》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8、《长亭送别•碧云天》*9、《望海潮•东南形胜》*10、《雨霖铃•寒蝉凄切》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4、《逍遥游》(诵读)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必修一(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三)赤壁赋(苏轼)(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必修二(五)六国论(苏洵)(六)阿房宫赋(杜牧)必修三(七)指南录后序(文天祥)(八)五人墓碑记(张溥)(九)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十)谏太宗十思疏(魏徵)(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十二)鸿门宴(司马迁)(十三)秋水(庄子)(十四)非攻(墨子)必修四(十五)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十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十七)滕王阁序并诗(王勃)(十八)秋声赋(欧阳修)(十九)陈情表(李密)(二十)项脊轩志(归有光)(二十一)报任安书(司马迁)(二十二)渔父《楚辞》(二十三)逍遥游(庄子)(二十四)兰亭集序(王羲之)高中的必备文言文有哪些?参照人教版教材,高中阶段必须掌握以下文言文:一、第一册第一单元1.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16.*《名人传》序17.烛之武退秦师18.*勾践灭吴(节选)19.邹忌讽齐王纳谏20.*触龙说赵太后第六单元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2.寡人之于国也23.*劝学24.*秋水二、第二册第五单元17.过秦论.18.鸿门宴19.*兰亭集序20.*归去来兮辞.第六单元21.师说22.阿房宫赋23.*谏太宗十思书24.*种树郭橐驼传.三、第三册第一单元1.《诗经》三首氓无衣静女2.离骚(节选)3.*孔雀东南飞(并序)4.*汉魏晋五言诗三首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他古诗诵读篇章湘夫人长歌行(青青园中葵)第二单元5.梦游天姥吟留别6.琵琶行(并序)7.近体诗六首山居秋暝.登高*蜀相*石头城*锦瑟*书愤.....8.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鹊桥仙.....*声声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其他古诗诵读篇章渔翁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一剪梅(李清照)李凭箜篌引过华清宫菩萨蛮(温庭筠)浪淘沙.(李煜)桂枝香.金陵怀古\n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苏幕遮(周邦彦)第五单元17.六国论18.游褒禅山记19.*伶官传序20.*石钟山记.第六单元21.项脊轩志22.五人墓碑记23.*登泰山记24.*病梅馆记高中要背的文言文和古诗词高中必背古文和诗词有哪些?(一)古文20篇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劝学《荀子》☆逍遥游《庄子》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过秦论贾谊☆屈原列传司马迁☆报任安书司马迁陈情表李密兰亭集序王羲之归去来兮辞陶潜谏太宗十思疏魏徵☆滕王阁序王勃师说韩愈阿房宫赋杜牧六国论苏洵☆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赤壁赋苏轼石钟山记苏轼项脊轩志归有光登泰山记姚鼐(二)诗词曲50首静女《诗经》无衣《诗经》☆氓《诗经》湘夫人屈原☆离骚屈原长歌行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汉乐府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白马篇曹植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潜山居秋暝王维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越中览古李白蜀道难李白将进酒李白登高杜甫蜀相杜甫兵车行杜甫客至杜甫旅夜书怀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杜甫阁夜杜甫登岳阳楼杜甫渔翁柳宗元石头城刘禹锡琵琶行白居易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稹李凭箜篌引李贺过华清宫李商隐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锦瑟李商隐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曰夜记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书愤陆游临安春雨初霁陆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窦娥冤关汉卿☆长亭送别王实甫醉太平(人皆嫌命窘)张可久☆哀江南孔尚任注:有☆的只背诵其中一部分。高中语文学的文言文选我吧多给点分吧我有急用!!!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孙权劝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基础练习:1、填空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历史著作《》。“讽谏”的意思是。②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谓其妻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于是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3)皆以美于徐公()必以情()(4)时时而间进()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指出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及意思。(2分)(1)朝服衣冠(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判断下面各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并翻译句子。(3分)(1)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今义。(4分)(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4)能谤讥于市朝6、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王曰:“善。\n”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2、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①能谤讥于市朝()②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③期年之后,……()④王曰:“善。”乃下令()3、这一段是写进谏的结果,即齐威王下令纳谏及收到的效果。请按下列要求填空①悬赏进谏的三个等级:。②纳谏后的三大变化:;;。4、翻译下列句子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三、阅读下面内容,完成练习。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能谤讥于市朝(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4.翻译下面的句子。(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参考答案[1.(1)当面指责(2)指责过失(3)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进谏的人多。2.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3.“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4.(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的,我知道后,授予下等奖赏。(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四、阅读: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諌,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n1、解释下列画线的文言语词:(2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今齐地方千里:(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时时而间进:2、翻译下列句子(2分)(1)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3、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用这个成语造句。(2分)4、“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3分)5、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3分)参考答案【1、的确、实在;土地方圆;当面;偶尔。2、略3、门庭若市;造句略。4、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5、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五、文言文阅读(16分)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关于高中所需要的背诵的古诗文我是天津的高三毕业生我们这届是第一年课改这是我们要背的课文不知道省与省之间以不一样你参考一下吧背诵篇目建议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P32.兰亭集序——王羲之P193.赤壁赋——苏轼P22必修(二)1.氓——《诗经》P212.离骚——屈原P243.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P334.短歌行——曹操P335.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P346.烛之武退秦师——《左传》P367.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终已不顾”)——《战国策》P38必修(三)1.蜀道难——李白P452.秋兴八首(其一)——杜甫P473.咏怀古迹(其三)——杜甫P474.登高——杜甫P485.锦瑟——李商隐P526.马嵬(其二)——李商隐P527.寡人之于国也——《孟子》P558.劝学——《荀子》P579.过秦论(“及至始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宜P59必修(四)1.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P412.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P42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P43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P44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P45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P46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P488.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P489.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为刎颈之交)——司马迁\nP69必修(五)1.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P252.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王勃P293.陈情表——李密P36在高中文言文课文中以的意思详细释义yǐ①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②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③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④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⑤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⑦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⑧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⑨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⑩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⑾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⑿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⒀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⒁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⒂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⒃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⒄通“已”。\n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⒅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以往】以后。【以为】⒈认为。⒉使……成为。⒊把……当作。⒋作为;用作。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古诗文高考课外的古诗不会很多,主要是考纲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主要有以下高中生古诗文背诵手册一古文(20篇)寡人之于国也劝学逍遥游邹忌讽齐王纳谏过秦论屈原列传报任安书陈情表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谏太宗十思疏滕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游褒禅山记赤壁赋石钟山记项脊轩志登泰山记二诗词曲(50首)静女无衣氓湘夫人离骚长歌行孔雀东南习不迢迢牵牛星短歌行白马篇归园田居山居秋暝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蜀道难将进酒登高蜀相兵车行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阁夜登岳阳楼渔翁石头城琵琶行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李凭箜篌引过清华宫(其一)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锦瑟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雨霖铃(寒蝉凄切)桂枝香.金陵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念奴娇.赤壁怀古鹊桥仙(纤云弄巧)苏幕遮(燎沉香)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书愤临安春雨初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淮左名都)窦蛾冤(节选)长亭送别醉太平(人皆嫌命窘)哀江南高中文言文和诗词的练习那么不如读一些有趣的东西,只要不是典故性的,怎么重读.注释呢,就懒得深入思考了.揭露科举制度弊端素秋神女司文郎于去恶贾奉雉3,譬如惯用的意象,没有那么麻烦,不容易读进去!看了译文,千万不要看译文,怎么断句,我不推荐章回体小说,甚至有些情感也有惯性,无论你要干什么,比如惜春伤春.另外聊斋篇目太多,捋顺了,就一点都不费劲了恩,等你见得多了?我跟你说,我就那时候开始看的,伤高怀远等等,但仿得非常精,但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那些实虚词,语感就纯是读出来的?你说看不懂.异事寓言骂鸭狼螳螂捕蛇呃~~~~史记难了点,可以造成一种底蕴,词义语法都和中古文章差不多.这类东西非常多.奇闻异事偷桃8.其实等你觉得差不多了,讲是讲不明白的,文言文一点分都不丢你要是觉得阅读费劲不用作好多练习,把聊斋看了再看史记吧.歌颂女子智慧颜氏狐谐仙人岛6,不过是因为看得少,使你对诗人的表达方式更加敏感,再去读别的,等你把这些读通了,刺贪刺虐席方平公孙夏2,诗之为物,广泛的阅读,虽然是清代的仿古,首重思考,现在高三:婴宁公孙九娘黄英田七郎王桂庵青凤罗刹海市席方平考弊司花姑子阿纤绿衣女宦娘阿绣司文郎香玉连琐聂小倩晚霞白秋练王子安青娥张诚娇娜经典1.文言文更是如此了,不读哪能感觉得到,这可是大忌,再怎么玄妙也不过是一种文体,对你语感的定型不是很有利,你想,修辞等等.抒发公愤,内容又好玩,你就越觉得容易为什么这么说呢,语感就更要读了,依我说就是多读.我推荐聊斋.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绿衣女连琐香玉爱奴凤仙4?因为,什么语言不是说得越多越流利,可以自己去找一些有名的\n唉差点忘了说,它也有约定俗成的制式,高一开始看一点都不晚,也少看,这种书语法比较口语化.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张诚曾有于珊瑚邵女乔女田七郎5,我来推荐几篇.写儿童计谋胆量贾儿牧竖7,互相印证,越读得多高中文言文需要背的有哪些?鲁教版背诵篇目必修一劝说师说归去来兮辞烛之武退秦师必修二赤壁赋琵琶行必修三陈情表屈原列传(第三段)兰亭集序氓行行重行行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六国论阿房宫赋滕王阁序报任安书(古者富贵……难为俗人言也)必修五沁园春长沙离骚孔雀东南飞逍遥游蜀道难登高锦瑟齐桓晋文之事唐诗宋词将进酒(李白)旅夜书怀(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无题二首(李商隐)雨霖铃(柳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扬州慢(姜夔)高中的文言文劝学的原文和翻译,字词翻译文言虚词意义用法通假字...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n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通假字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古今异义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2.参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今义:加入。3.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今义:与“真”相对。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今义:金子,黄金。5.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6.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7.黄泉古义:地下水,很深的地下水。例:下饮黄泉。今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8.绳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今义:绳子,绳索。\n9.用古义:因为今义:使用10.跪古义:蟹腿今义:跪下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5.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9.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一词多义1.于:(1)寒于水(比)(2)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引进作用)(3)取之于蓝(从)2.而:(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关系,并且)(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递进关系)(3)终日而思矣(表修饰)(4)而见者远(表转折)(5)锲而舍之(表假设)(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原因,或表承接)(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3.者:(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2)不复挺者(……的原因)4.焉:(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2)圣心备焉(语气词)5.利:(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6.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