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学习指导 4页

  • 73.50 KB
  • 2022-08-18 发布

高中文言文学习指导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学习要求1.识记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屮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小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少、贝0、者、Z。(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3.分析综合(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学习方法(一)多读多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白见。”高屮文言文学习要求学生能“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冃,町以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从而逐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阅读和鉴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诵读要注意儿点:(1)要带有明确的目标去读。查阅工具&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结合预习提示或口读提示从整体上通读了解课文。(2)要在大声朗读中培养语感。(3)通过诵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全貌。血対一篇新的文言文,只有通过大声朗读才能从外观上对它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进而耍把文章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所蕴藏着的意义都通过朗诵表达出来。(4)通过诵读感受文章的内涵。通过反复的诵读可以了解文章的主旨和挖掘潜在的教育功能。诵读可分四步进行:(1)借助注释,粗读课文。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的首耍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地把握课文结构。结合注释,根据上卜-文读两三遍,再连猜带蒙,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读屮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2)质疑、解难、细读课文。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3)深入领会,精读课文。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4)鉴赏评价,熟读课文。这一步主要靠课后同学们主动进行。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要有意识地捉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二)掌握技巧针对高考考纲,学习文言文要着重注意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积累学习,以及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1.文言实词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了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不能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叫虚词。现在把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实词再细分为名词、动\n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古代语言词汇屮最重要的是实词,掌握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功。实词在语法运用上冇四个主要特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1)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音同或音似的乙字去代替的一种文言现象。辨析方法:因为通假字和本字多没有意义上的必然联系,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屮义、比喻义都解禅不通的字时,可以考虑可能是通假字。例:“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内”通“纳”。(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即一个词有多个义项。対于一词多义需要不断积累,同时在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把握多义词的准确含义。(3)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即古今字形和同而意义用法已不相同的词。学习方法:掌握古今异义词的儿种演变情况。A.词义扩大。如“江”,古时专指长江,而现在则可泛指一•切大的河流。B.词义缩小。如“同心Z言,其臭如兰”中的“臭”,在文言中表示气味好坏都可以,现在只表示坏气味。C.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牺牲”木指作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已转换为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ToD.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地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E.部分双音词。现代汉语屮一些双音词,在古代汉语屮人多是两个词,意义相差很人,这类需作为重点来看待。例:“祖父”,古义为“祖辈和父辈”;“形容”,古义为“形体容貌”。F.偏义复词。在古代汉语屮由两个单音节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组成的复合词,在具体语境中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其意义虚化甚至消失了,整个词语的意义志由另一个语素来承担,这样的复合词叫做偏义复词。例:“备他盗Z出入与非常也”中的“出入”,在语境屮偏取“入”的意义。(4)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A.名词的活用:①名词在句屮一般做主语或宾语,不能带宾语。当两个名词连用时,要考虑其是否活用为动词。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中名词“市”作动词,买。%1谓语前一般是状语,大多有副词或介宾短语充当,当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谓语前,要考虑其是否活用为状语。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名词“箕畚”作状语,用箕畚。B.形容词的活川:①活川为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若带了宾语,可活用为动词。如:"近岸,卷石底以出。”中形容词“近”活用为动词,意为"靠近、接近”。②活用为名词。“温故而知新”形容词“故”“新”活用为名词,意为“IU知识”“新知识”。C.动词的活用:动词在句中-•般做谓语,当它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有时前边有“其”或“Z”,要考虑其是否活用为名词。女II:“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中动词“至”活用为名词,意为“到达的人”。D.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两者均存在于动宾句中(动词+宾语),但这种动宾句都\n是特殊的动宾句:①不能带宾语的词带了宾语;②这种动宾句不能按止常语序翻译。例「'无案牍之劳形”中动词“劳”使动用法,意为“使……劳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有宾语,当在句屮带有宾语出现时,要考虑其使动用法。形容词川作使动,意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冇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F.形容词、名词的总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是说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而是主观上认为他貝有这种性质或状态。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是指孔子觉得路过小了。形容词用作意动,后而的成分就是它的宾语。形容词用如使动或意动时,一般来说,代词前而的形容词一定用如动词或意动,因为代词照例是不能被形容词所修饰的,如“苦其心志”“廿其食”;肯定了宾语之后,宾语前的形容词用如动词,如“危士臣”。名诃用作意动,意思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了”意思就是“以……为亲”“以……为了”。当名词、动词、形容词没有按照自身的语法习惯使用时,往往会岀现活用现象。因此,要判断这些词类的活用现象,可以根据其语法功能以及其在句中的位置。1.文言虚词对于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文言文阅读中要注意18个文言虚词意义的总结、积累。2.特殊文言句式文言句式主要考察与现代汉语句式不同的特殊句式,以以下三类为重:(1)被动句文言中的被动句很少用“被”字表示,而常用“于”“为”“为……所……”“见”“见……于……”等表示被动。另有-•种是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例:“兵挫地削,亡其六郡”,“挫”即“被挫”,“削”即“被削”。(2)判断句文言中得判断句一般不用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而主要用以下方式来表示:%1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然后在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基本形式有“……者,……也”、“……也”、“……者,……”、“……,……也”。%1在判断句中,人们所判断的不限于人或物,有时候是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在前而叙述过了,然后用指不代词“是”或者“此”复指,使句意更加明确。但用来复指的指示代词往往省略不用。%1主语后用“丿r“即”“则”“为”“皆”“非”等词表判断。%1不用判断词,只靠主语谓语先后排列,从意义上表示判断。(3)变式句变式句就是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这里对现代汉语语序稍作解释:状语十定语+主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变式句主要有三种情况:%1宾语前置。三种情况:A.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时,宾语置于动词之前。例:“时不我待”,正常语序应是“时不待我”;“渺渺兮予怀”,即“予怀渺渺兮”。B.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介于动词或介词Z间。例「'籍何以至此”即“籍以何至此”;“吾谁与归”即“吾与谁归”。C.用“之”或“是”作为宾语前置标志,多为“唯……是……”。如“唯利是图”,即“唯图利”。%1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为定语在屮心词前,而文言文屮定语常常出现在屮心词\n侯。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中“马之千里者”,即“千里之马”。%1状语后置或介宾短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在动词前边的作状语,在动词后边的作补语;而文言文中,介词结构明明在动词的后边,翻译的时候却必须作状语。如“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必须译成“向孙将军求救”,而不能说成“求救向孙将军”。三、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一能把握句子屮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界义、通假现象,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彖;二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特別注意根据语境(上下句意、文章背景)对词义做引申、对句义作变通处理。以“肓译为主,意译为辅”,译文尽量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做到逐词对译。当直译难以准确表达原文意旨时,才可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采用意译,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常用翻译法:“留、换、补、删、调”五字法。(1)留。①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②多留原句的结构形式,依序写入译文屮,不得随便变换语序。(2)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的补充,以求句子完整。①有吋需根据句意,恰当地增添一些关联诃或指代词。②有时句子还会省略一个句了,翻译时要将其译出来。(3)删,对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耍译出的虚词,应删除,包括发语词、音节助词、倒装句标志词、剧中表停顿的词、个别连词以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4)调,是指旬式的调整,特别市变式句,要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语序。(5)换,是将单咅词换成现代汉语双咅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等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