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7.51 KB
- 2022-08-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文言文字词《劝学》1.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3.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青,靛青,一种染料。蓝,蓼蓝。蓼(liǎo)蓝: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红紫色,叶子长椭圆形,干时暗蓝色。花淡红色,穗状花序,结瘦果,黑褐色。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于:从 4.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 5、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6.輮以为轮:輮: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一种手工艺)。以:把。为:当作。 7.规:圆规,测圆的工具。 8.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9.挺:直。 10.受绳:用墨线量过。 11.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2.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省,省察。乎,介词,于。博学:广泛地学习。日:每天。知:通“智”,智慧。明:明达。行无过:行动没有过错。 14.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5.须臾:片刻,一会儿。 16.跂:踮起脚后跟站着。 17.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8.而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而,表转折。 19.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20.彰:清楚。 21.假:借助,利用。舆:车。 22.利足:脚步快。致:达到。 23.水:指游泳。名词,用作动词。 24.绝:横渡。 25.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天赋,资质。 26.善假于物也:于:向。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27.兴:起。 28.焉:于之,在那里。 29.渊:深水。 30.蛟:一种似龙的生物。 3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而,表因果关系。 32.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33.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4.骐骥:骏马,千里马。 35.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36.功在不舍:(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舍,停。 37.锲:用刀雕刻。 88\n38.金石可镂:金:金属。石:石头。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39.用心一也:(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用,以,因为。 40.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一说,海蟹后面的两条腿只能划水,不能用来走路或自卫,所以不能算在“跪”里。另一说,“六”虚指。这两说高中课本中没有提到) 41.螯:螃蟹的大钳子。 42.躁:浮躁,不专心。 43.神明:精神智慧 44.跪:脚 45.滫:污水 46.劝:鼓励。 47.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48.彰:清楚,明显。《师说》一、通假字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二、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三、一词多义(1)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3)道1、有碑仆道(名词,道路)2.吾师道也(名词,道理)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4、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5、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88\n6、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其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5)于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之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四:词类活用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1、通假字(1)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2)梦亦同趣(通“趋”,往,赴)2、词类活用(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88\n(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7)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8)故为之文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3、古今异义(1)漫漫而游(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2)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接着,表承接)(5)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6)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4、一词多义(1)穷穷回溪(动词,走到尽头)穷山之高而止(动词,走到尽头)而不知其所穷(名词,尽头)(2)梦卧而梦(动词,做梦)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3)始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始指异之(副词,才)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4)而(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8)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9)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5)之(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2)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5)不知日之人(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6)为(1)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2)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3)故为之文以志(介词,为了)88\n5、文言句式省略句(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判断句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定语后置名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6、重点语句翻译(1)有所极,梦亦同趣。译文: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哪里。(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译文: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3)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译文: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4)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译文: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他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他们的尽头。(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译文:心神凝住了,形体消失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7、字词解释(1)施施(yíyí)缓慢行走的样子(2)徒:随从(3)回溪:迂回曲折的溪涧(4)极:至(5)斫(zhuó)榛莽:砍伐丛生的草木(6)茅茷:茅草之类(7)攒蹙:聚集收缩《赤壁赋》(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88\n(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88\n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8、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三、其他重点字词 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2.白露横江(笼罩) 3.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4.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 6.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7.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8.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9.正襟危坐(端正) 10.方其破荆州(方,当) 11.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12.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13.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1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15.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 《阿房宫赋》(1)六王毕:六国灭亡了。六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国王,即指六国。(2)一:统一。(3)蜀山兀,阿房出:四川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4)覆压三百余里:(从渭南到咸阳)覆盖了三百多里地(里是面积单位,不是长度单位)。(5)隔离天日:遮蔽了天日。这是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6)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走,趋向。(7)二川溶溶: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缓流的样子。(8)廊腰缦回:走廊长而曲折。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所以这样说。缦,萦绕。回,曲折。(9)檐牙高啄:(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檐牙,屋檐突起,犹如牙齿。(10)各抱地势:各随地形。这是写楼阁各随地势的高下向背而建筑的状态。(11)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如今指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88\n(12)盘盘焉,囷囷(qūnqūn)焉,蜂房水涡:盘旋,屈曲,像蜂房,像水涡。焉,意为...的样子。楼阁依山而筑,所以说像蜂房,像水涡。盘盘,盘旋的样子。囷囷,屈曲的样子,曲折回旋的样子。(13)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矗,形容建筑物高高耸立的样子。下文“杳不知其所之也”的“杳”,用法与此相同。落,相当于“座”或者“所”。(14)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易经》有“云从龙”的话,所以人们认为有龙就应该有云。这是用故作疑问的话,形容长桥似龙。(15)复道:在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复道。霁:雨后天晴(16)冥迷:分辨不清。(17)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意思是说,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18)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意思是说,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19)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媵是陪嫁的侍女,也可成为嫔、嫱。下文的“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20)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2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荧荧,明亮的样子。(22)涨腻:涨起了(一层)脂膏(含有胭脂、香粉的洗脸的“脂水”)。(23)椒兰:两种香料植物,焚烧以熏衣物。(24)辘辘远听:车声越听越远。辘辘,车行的声音。(25)杳:遥远得踪迹全无。(26)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态,指姿态的美好。妍,美丽。(27)缦立:久立。缦,通“慢”(28)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29)三十六年: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形容阿房宫很大,有36年都没有见到皇帝的宫女。(30)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下文的“经营”也指金玉珍宝等物。“精英”,形容词作名词,精品,也有金玉珍宝等物的意思。(31)摽(piāo)掠其人:从人民那里抢来。摽,抢劫,掠夺。人,民。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国各爱其人”“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人”,与此相同。(32)倚叠:积累。(33)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34)逦迤(lǐyǐ):连续不断。这里有“连接着”、“到处都是”的意思。88\n(35)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36)奈何:怎么,为什么。(37)锱(zī)铢(zhū):古代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38)负栋之柱:承担栋梁的柱子。(39)磷磷: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40)庾(yǔ):露天的谷仓。(41)九土:九州。(42)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43)固:顽固。(44)戍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45)函谷举: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举,被攻占。(46)楚人一炬:指项羽(楚将项燕的后代)也于公元前206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47)使:假使。(48)递:传递,这里指王位顺着次序传下去。(49)万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诏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秦朝仅传二世便亡。(50)族:使...灭族。(51)不暇:来不及。(52)哀:哀叹。《六国论》1.兵:兵器2.善:好。3.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4.或曰:有人说。这是设问。下句的“曰”是对该设问的回答。5.率:都,皆。6.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7.完:保全。8.攻取:用攻战(的办法)而夺取。9.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10.其实:它的实际数目。11.所大欲:所最想要的(东西),大,最。88\n12厥先祖父:泛指他们的先人祖辈,指列国的先公先王。厥,其。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祖父,祖辈与父辈.13.暴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意思是冒着霜露。和下文的斩荆棘,已有尺寸之地,都是形容创业的艰苦。14.视:对待15.举以予人: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实际是举之以予人,省略了之,代土地。16.然则:既然这样,那么。17.厌:同“餍”,满足。18.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诸侯)送给秦的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也越急。奉:奉送。弥、愈:都是“更加”的意思。繁:多。19.判:决定。20.至于:以至于。21.颠覆:灭亡。22.理固宜然:(按照)道理本来就应该这样。23.事:侍奉。“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24.此言得之:这话对了。得之,得其理。之,指上面说的道理。25.终:最后。26.继:跟着。27.迁灭:灭亡。古代灭人国家,同时迁其国宝、重器,故说“迁灭”。28.与嬴:亲附秦国。与,亲附。嬴,秦王族的姓,此借指秦国。29.既:已经。30.免:幸免。31.始有远略:起初有长远的谋略。32.义: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33.斯:这34.始:才35.速:招致。36.再:两次。37.连却之:使...退却(动词的使动用法)38.洎:及,等到。39.以:因为39.谗:小人的坏话。40.邯郸为郡:秦灭赵之后,把赵国改为秦国的邯郸郡。邯郸,赵国的都城。88\n4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革,改变,除去。殆,几乎,将要。42.智力:智谋和力量(国力)。43.向使:以前假如。44.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负存亡的命运。数,天数。理,理数。皆指命运。45.当:同“倘”,如果。46.易量:容易判断。47.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用。48.礼:礼待。名作动。49.食之不得下咽也:指寝食不安,内心惶恐。下:向下。名作动。咽:吞咽。50.势:优势。51.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却。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劫,胁迫,劫持。5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每天,名作状。月,每月,名作状。以,而。5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胁迫啊!54.势弱于秦。于:比。55.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可以:可以凭借。56.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以,凭着。57.下:指在六国之后58.从:跟随。59.故事:旧事,先例。《指南录后序》①注意释义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马上)吕师孟构恶(è)于前(坏事。构恶:做坏事。)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到……去。)天高地迥(jiǒng)(迥:远)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诋(dǐ)大酋当死(诋:斥骂。)境界危恶(è)(恶:困难。)轻:轻视。88\n慷慨,意气激昂。羁縻:束缚,这里是软禁、扣留的意思。度:估量前:向前。直:直接,径直。诟:耻辱,怒骂。当时元军统帅为伯颜,据《指南录》载:本来说定事完后便让文天祥回去,但元军却把贾余庆等放回,扣留了文天祥。数:列举罪状。貌:表面②通假字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全,都,作副词。)层见错出(见,通“现”。)道中手自钞录(钞,通“抄”)缙绅(缙,通“搢”。插)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臣死有余僇(僇,通“戮”。罪)③词性活用A.名词作状语北虽貌敬(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按名份)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B.名词作动词道海安、如皋(道: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下:下达)动——名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④一词多义[间]A名词jiān得间奔真卅(机会)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88\n扁鹊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出没于长淮间(之间)道芷阳间行(小路)B动词jiàn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C量词jiān安得广夏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副词jiàn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陈涉世家》)[靡]A动词mǐ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B动词mí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C形容词mǐ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D副词mǐ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靡及:达不到)[如]A动词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劳苦功高如此(像《鸿门宴》)固不如也(比得上《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鸿门宴》)B介词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愚公移山》)⑤古今异义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价值。)88\n以至于永嘉(古:到达。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十分激烈。今:大方。)为巡船所物色(古:搜寻。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几彷徨死(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古:出使一次。今:一群人)⑥偏义复词不复顾利害(偏指“害”危害)⑦源于本文的成语痛定思痛——悲痛过后再回想痛苦的情景。含有令人感慨深思的意思。定:平静、止住。《五人墓碑记》(1)梁惠王:即魏惠王,名罃(ying)。他在位时,把国都由安邑(故址在今山西运城西)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故魏国又称梁国,魏王又称梁王。(2)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3)于:介词,对于。(4)尽心焉耳矣:真是费尽心力了。尽心,费尽心思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增强语气。(5)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6)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7)于:到。(8)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9)粟:谷子,脱壳后为小米,也泛指谷类。(10)亦然:也是这样。(11)察:考察。(12)政:当权者。(13)无如:没有像……。(14)加少:更少。加:更。古代人口少,为了增加劳力和扩充兵员,希望人口增多,以人口增多为好事。(15)对:回答。(16)王好战:大王喜欢打仗。好:喜欢。(17)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18)喻:打比方,作说明。(19)填:拟声词,模拟鼓声。(20)鼓之:敲起鼓来。鼓,动词,击鼓。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下文“树之”的“之”用法相同。(21)兵刃既接: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战斗已开始。兵,兵器、武器。刃,刀、刀剑等。既:已经。接,接触、交锋。(22)甲:铠甲,古代的战衣,上面缀有金属片,可以保护身体。(23)走:跑,这里指逃跑。(24)或:有的人。(25)则:连词,那么。(26)何如:怎么样。(27)直:通“只”,只是,不过。(28)是:代词,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29)如:如果。88\n(30)则:连词,就。(31)无:通“毋”,不要。(32)望:希望。(33)于:比。(34)违:违反,耽误。这里指耽误。(35)时:季节。(36)谷:粮食的统称。(37)胜:完全,尽。(38)数罟:密网。(39)洿:不流动的浊水。洿池即为池塘。(40)斤:锛子。(41)以时:按一定的季节。(42)养生:供养活着的人。(43)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44)憾:遗憾。(45)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46)始:开端。(47)五亩:先秦时五亩约合现在一亩二分多。(48)树:给……种植。(49)衣帛:穿上丝织品的衣服。衣,穿。(50)豚:小猪。(51)彘:猪。(52)畜:畜养。(53)之:助词。(54)无:通“毋”,不要。(55)失:与下文的“夺”均为“错过”意。(56)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57)庠序:都指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58)教:教化。(59)申:反复陈述。(60)孝悌:古代尊敬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61)义:道理。(6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意思是,年轻人知道孝敬老人,都来代劳了。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63)黎民:百姓。(64)然而:这样(如此)却。(65)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未有之也”。(66)食:动词,吃。(67)食:名词,食物。(68)检:约束。(69)涂:通“途”,路上。(70)饿殍:饿死的人。(71)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72)岁:年成。(73)兵:兵器。(74)无:通“毋”,不要。(75)罪:归咎,归罪。88\n(76)斯:则、那么。(77)至:到,这里指归顺。《烛之武退秦师》—、重点词语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4、将焉取之(焉:哪里)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二、通假字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2、共其乏困(共:供)3、秦伯说(说: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三、一词多义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 不辞劳苦(推托)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5、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 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 是寡人之过也(的)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4、夜缒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5、若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五、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今: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88\n《谏太宗十思疏》1.长(zhǎng):生长。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本,树根。3.浚(jùn):疏通,挖深。4.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5.明哲:聪明睿智(的人)。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7.域中:指天地之间。8.休:美。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9.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10.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景,大。11.殷忧:深忧。12.实:的确。13.克终者盖寡: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盖,表推测语气。14.傲物:傲视别人。物,这里指人。15.吴越为一体:(只要彼此竭诚相待)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胡,指北方;越,指南方。16.骨肉为行路:亲骨肉之间也会变得像陌生人一样。骨肉,有血缘关系的人。行路,路人,比喻毫无关系的人。17.董:督责。18.振:通“震”,震慑。19.苟免而不怀仁:(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20.怨不在大:(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21.可畏唯人:可怕的只是百姓。人,本应写作“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讳而写作“人”。22.载舟覆舟:这里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出自《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23.见可欲: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出自《老子》第三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下文的“知足”、“知止”(知道适可而止),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24.将有所作:将要兴建某建筑物。作,兴作,建筑。25.安人:安民,使百姓安宁。26.念高危: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危,高。27.则思谦冲而自牧: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修养。冲,虚。牧,约束。28.江海下而百川:江海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下,居……之下。29.盘游:打猎取乐。30.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种解释为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31.敬终:谨慎地把事情做完。32.虑壅(yōng)蔽: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壅,堵塞。33.想谗邪: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谗,说人坏话,造谣中伤。邪,不正派。34.正身以黜(chù)恶: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黜,排斥,罢免。35.宏兹九德:弘扬这九种美德。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36.简:选拔。37.效:献出。38.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39.垂拱:垂衣拱手。比喻很轻易的天下就实现大治了。40.无为: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其自然。88\n《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一.通假字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古代刑具,用于腰斩。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8.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10.为一击缻。“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缶作为唱歌时的节拍。二、一词多义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88\n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③则幸得脱矣(幸亏)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欢①逆强秦之欢(欢心)②绝秦赵之欢(交情)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但是)必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②王必无人(倘若,假如)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趁机)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三、古今异义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与官职;任命。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②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③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除掉,减掉,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88\n⑤请指示王(指示:古义指给……看。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⑥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⑦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⑧布衣之交(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指麻布衣服)⑨左右欲刃(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⑩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今义指鄙视,轻视)⑾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古义指盟约。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1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妃嫔今义:美女)四、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④怀其璧(怀,怀揣着)⑤蔺相如前曰(前,走上前)⑥臣乃敢上璧(上,献上)⑦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⑧臣语曰(语,告诉)b.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③奉璧西入秦(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④乃前曰(前,,方位名词做状语,向前)c.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⑤以绝秦望(绝,用……断绝)d.意动用法:88\n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e.形容词作动词: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敬,尊重)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宏大量)f.形容词作名词:①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②宁许以负秦曲(曲,理亏之责)i.动词作名词: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盟约)h.形容词作动词:①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③我为赵将④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5天下所传宝也6严大国之以修敬也b.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于”字表被动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字表被动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被动④廉颇,取阳晋,拜为上卿拜,(被)授予官职c.倒装句:①宾语前置:1、何以知之2、君何以知燕王②定语后置: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③介宾短语后置:1、拜送书于庭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3、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4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壁与柱俱碎矣)5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88\n③状语后置:1、乃设九宾礼于廷(乃设廷礼于九宾)2、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境上会)d.省略句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2: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鸿门宴》常见词汇1、秦时与臣游(游,结交)2、然不自意能先入关(意,料想)3、张良西向侍(侍,陪从)4、若属皆且为所掳(属,一类人)5、常以身翼蔽沛公(蔽,掩护)6、即带剑拥盾入(拥,拿着)7、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尽)8、大王来何操(操,携带)9、大行不顾细谨(谨,细节)10、闻大王有意督过(过,过错)11、会其怒(会,适逢)·通假字1、成五采(“采”通“彩”,是彩色的意思)2、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距”本义为鸡距,是成年公鸡的一个脚指,左右相对,交配时卡在母鸡的背上。故而,此时“距”应当作“卡”解,即卡住关口,禁止通行。)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5、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7、不者(“不”通“否”读fou三声,无义)8、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坐”是指“跪坐”姿态,不是通假字。此姿态最容易受到攻击,是最佳的刺杀时机,而站立时更容易躲避攻击,刺杀困难。)9、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贴身卫士)88\n10、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献上)11、拔剑切而啗之(“啗”通“啖”,吃)1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全、都。)(倍:通“背”,背叛,忘记。)13、沛公不胜杯杓(杯杓:通“杯勺”,杯子勺子,指酒力)14、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词类活用A名词用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驻军)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3、不可不语(告诉)4、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5、吾得兄事之(侍奉)6、范增数目项王(示意,使眼色)7、刑人如恐不胜(惩罚)8、道芷阳间行(取道)9、沛公欲王关中(称王)10、若入前为寿(走上前)11、沛公奉卮酒为寿(祝(项伯)身体健康)B名词用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在夜晚)2、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3、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4、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5、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那样)6、头发上指(向上)7、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8、道芷阳间行(从小路)C动词使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下来)88\n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内:使……进入)3、拔剑撞而破之(使……破)4、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D形容词用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2、秋毫不敢有所近(靠近)E形容词用作名词1、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2、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F动词用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指山东省)2、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进来,偏义复词今:进出)[4](古:意外的变故今:副词,很、非常)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小人离间之言今:仔细说来)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现在别人,指刘邦今:现在的人)7、沛公已去(古:离开今: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8、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之所以……是因为……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9、沛公奉卮酒为寿(古:敬酒今:岁数大)10、我为鱼肉(古:鱼和肉今:鱼的肉)《季氏将伐颛臾》通假字: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二、古今异义:1.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古义——以+为=让……担任今义——认为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国: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88\n4、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安:古义——社会不安定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三、一词多义:为:①语气词,呢例:何以伐为②动词,担任例: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③动词,成为例:后世必为子孙忧④介词,替例: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相:①名词,辅助盲人走路的人例:则将焉用彼相矣②动词,辅佐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过:①动词,责备例:无乃尔是过与②形容词,错误例:且尔言过矣③名词,过错例:是谁之过与且:①而且例:且在邦域之中矣②况且例:且尔言过矣安:①形容词,安定例:不患贫而患不安②使动用法,使……安定例:既来之,则安之四、词类活用:1、后世必为子孙忧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2、既来之,则安之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3、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动用法,使……来,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辞:名作动,找借口五、固定句式: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2、何以伐为何(以)……为=为什么……呢?(表反问)六、重点词语: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有军事行动2、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3、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止:不去4、固而近于费固:坚固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痛恨辞:托辞,借口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患:担心《寡人之于国也》1.梁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魏国都城在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2.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3.焉耳矣: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4.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5.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6.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7.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8.亦然:也是这样。9.无如:没有像……。10.加少:更少。下文“加多”,更多。加,副词,更、再。11.好战:喜欢打仗。战国时期各国诸侯热衷于互相攻打和兼并。12.请以战喻: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13.填:拟声词,模拟鼓声。14.鼓之:敲起鼓来,发动进攻。古人击鼓进攻,鸣锣退兵。鼓,动词。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15.兵刃既接: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战斗已开始。兵,兵器、武器。既,已经。接,接触,交锋。16.弃甲曳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曳,yè,拖着。17.走:跑,这里指逃跑。18.或:有的人。19.以:凭着,借口。20.笑:耻笑,讥笑。88\n21.直:只是、不过。22.是:代词,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23.无:通“毋”,不要。24.不违农时:指农忙时不要征调百姓服役。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25.谷:粮食的统称。26.不可胜食:吃不完。胜,尽。27.数罟不入洿池:这是为了防止破坏鱼的生长和繁殖。数,cù,密。罟,gǔ,网。洿,wū,深。28.鳖:biē,甲鱼或团鱼。29.斤:与斧相似,比斧小而刃横。30.时:时令季节。砍伐树木宜于在草木凋落,生长季节过后的秋冬时节进行。31.养生:供养活着的人。32.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33.憾:遗憾。34.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与当时诸侯奉行的以武力统一天下的“霸道”相对。35.五亩:先秦时五亩约合21世纪一亩二分多。36.树:种植。37.衣帛:穿上丝织品的衣服。衣,用作动词,穿。38.豚:tún,小猪。39.彘:zhì,猪。40.畜:xù,畜养,饲养。41.无:通“毋”,不要。42.百亩之田:古代实行井田制,一个男劳动力可分得耕田一百亩。43.夺:失,违背。44.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45.庠序:古代的乡学。《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家”,这里指“闾”,二十五户人共住一巷称为闾。塾,闾中的学校。党,五百户为党。庠,设在党中的学校。术,同“遂”,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序,设在遂中的学校。国,京城。学,大学。庠,xiánɡ。46.教:教化。47.申:反复陈述。48.孝悌:敬爱父母和兄长。悌,tì。49.义:道理。50.颁白:头发花白。颁,通“斑”。51.负戴:负,背负着东西。戴,头顶着东西。52.黎民:百姓。53.王:这里用作动词,为王,称王,也就是使天下百姓归顺。54.未之有:未有之。之,指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55.食人食:前一个“食”,动词,吃;后一个“食”,名词,指食物。56.检:检点,制止、约束。57.涂:通“途”,道路。58.饿莩:饿死的人。莩,piǎo,同“殍”,饿死的人。59.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60.岁:年岁、年成。61.罪:归咎,归罪。62.斯:则、那么。《琵琶行(并序)》88\n1.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2.明年:第二年。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5.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8.为:做。9.贾(gǔ)人:商人。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11.快:畅快。12.悯然:忧郁的样子。13.漂沦:漂泊沦落。14.出官:(京官)外调。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17.为:创作。18.长句:指七言诗。19.歌:作歌。20.凡:总共。21.言:字。22.命:命名,题名。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25.主人:诗人自指。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27.转轴拨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28.掩抑:掩蔽,遏抑。29.思:悲,伤。30.信手:随手。31.续续弹:连续弹奏。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33.捻:揉弦的动作。88\n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36.大弦:指最粗的弦。37.嘈嘈:声音沉重抑扬。38.小弦:指最细的弦。39.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40.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41.幽咽:遏塞不畅状。42.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43.凝绝:凝滞。44.迸:溅射。45.曲终:乐曲结束。46.拔: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拔工具。47.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48.舫:船。49.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50.虾(há)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51.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52.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53.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54.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5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56.钿(diàn)头银篦(bì):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57.击节:打拍子。58.颜色故:容貌衰老。59.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60.去来:走了以后。61.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62.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63.重:重新,重又之意。64.唧唧:叹声。65.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66.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67.暂:突然。68.却坐:退回到原处。88\n69.促弦:把弦拧得更紧。70.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71.掩泣:掩面哭泣。72.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陈情表》<1>臣密言:开头先写明上表人的姓名,是表文的格式。当时的书信也是这样。<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以:因。险衅(xiǎnxìn):凶险祸患(这里指命运不好)。 夙:早时,这里指年幼的时候。闵凶: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凶,不幸。指丧父。险,艰难,坎坷。衅,灾祸。<3>见背:背离我,离我而去。这是死的委婉说法。见,由被动句发展而来,但这里已不再用作被动,类似结构为见谅,译为"我"的意思。<4>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行年,经历的年岁;夺,夺走,剥夺。母志:母亲守节之志。这是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5>悯:怜悯。躬亲:亲身。<6>成立──成人自立。<7>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叔伯:叔叔、大爷;终:又;鲜:少,这里指“无”的意思。<8>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门衰祚薄:家门衰微,福分浅薄。祚:zuò,福分。儿息:同子息、生子。息:亲生子女。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9>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没有什么近亲。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服丧九月为大功,服丧五月为小功。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强近,勉强算是接近的。<10>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本句指:在内,就连一个可以照应家门五尺小童都没有。<1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婴:缠绕;蓐:通“褥”。坐卧时铺在床椅上面的垫子。本句:而自己的祖母刘氏,平素疾病缠身,常卧在床。<12>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到。奉:恭奉。圣朝:指当时的晋朝。沐浴清化:恭维之辞,指蒙受当朝的清平教化。88\n<13>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察:考察。孝廉:孝顺,品性纯洁;这里非指古时“孝廉”科职。举:推举。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14>郎中──官名,尚书曹司的长官。<1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不久。除:拜官,升职;洗(xiǎn)马:太子冼马是辅政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冼马官官居3品。本句: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典,为臣晋升为洗马官职。<16>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猥:鄙,谦词。微贱:卑微低贱。 东宫:太子居处,借指太子。 本句:凭我这样微贱的人,担当侍奉太子重任,即使臣的人头落地也不足以报答。 有书注此“猥”为“顿时”之意,谬误也。<17>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切峻:严厉。逋慢:怠慢不敬,不遵法令。<18>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伏惟:表示恭维地伏在地上去思忖、心想、认识,是古时下对上陈述己见时的谦敬之辞。译为通俗词语,即:在下以为、在下认为。 矜育:怜悯养育。 特为尤甚:情况尤其特殊。<19>且臣少仕伪朝──伪朝:蔑称,指被灭亡蜀朝承认的前朝政府。 本句:而且臣年轻时,曾在前朝就职。<20>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郎署:尚书郎的官衙。宦达:官场上发展。不矜:不看重。矜:夸耀。<21>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拔擢(zhuó音浊):提拔。盘桓:犹豫不决,希冀:期望、他想。 宠命: 恩宠任命。 优渥(wò):恩惠优厚。本句:蒙受过分的提拔,圣命恩宠优厚,哪还敢犹豫不决,另有图谋。<2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更(gēng)相:相继,相互。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2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乌鸟:即乌鸦;人类很看重其反哺生母之情,故有“乌鸦反哺”一词,喻传于民间。本句:乌鸦还有反哺的私情,我希望求得奉养祖母到最后.<24>二州牧伯──二州:指梁州(在今陕西省汉中地区)、益州(在今四川省)。牧:古代称州的长管。伯:长。88\n<25>矜悯:怜悯。听:这里意思为听允。庶刘侥幸:此语衍化于“庶几侥幸”,庶几: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保卒:确保过完。本句:愿陛下怜悯我愚诚之心,满足臣微小志向,这或许是刘<26>结草:典故,出自《左传》。见成语“结草衔环”,此不赘述。表示死后也会像结草老人一样来报答恩情.<27>不胜:怀着。胜(shēng):能承受,能承担《项脊轩志》一、古今异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旧,原来的)南北为一(一,整体)室仅方丈(方丈,一丈见方)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案,桌子)久不见若影(若,你)日过午已昏(昏,暗)或凭几学书(几,书桌;书,写字)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杂,交错)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亦遂增胜(胜,佳景,引申为光彩)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始为篱,已为墙(已,后来、不久)三五之夜(三五,即十五)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竟,整)且何谓阁子也(且,那么)余自束发(束发,表示成年)二、一词多义始室始洞然(才,连词)始为篱,已为墙(起初、先,副词)88\n过日过午已昏(超过,动词)大母过余曰(到、来,动词)置顾视无可置者(放置,动词)内外多置小门(设置,动词)而余扃牖而居(助词,表修饰,无义)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但,连词)为始为篱,已为墙(做,动词)轩东故尝为厨(作,动词)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动词)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对,介词)以以当南日(用来,动词)以手阖门(用,介词)能以足音辨人(凭借、根据,介词)执此以朝(用如“而”,介词)谓且何谓阁子也(叫作,动词)妪每谓余曰(告诉,动词)一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名词)先妣尝一至(常来,副词)日以当南日(太阳,名词)不能得日(阳光,名词)先88\n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以前,名词)先大母婢也(去世的,形容词)三、通假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当”通“挡”)而母立于兹(“而”通“尔”)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乳二世(乳,乳养)客逾庖而宴(宴,用饭)执此以朝(朝,上朝)吾家读书久不效(效,取得效果)垣墙周庭:垣墙,砌墙,雨泽下注:雨,下雨,名字活用作动词2.名词用作状语雨泽下注。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又北向(北,朝北,行为方向)东犬西吠(西,朝西,行为方向)前辟四窗(前,在前方,行为方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自,亲自3.形容词用作名词多可喜,亦多可悲(多,许多事)4.名词使动用法垣墙周庭周,使围住《报任安书》一、通假字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88\n3、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4、放失旧闻。失,通“佚”。5、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6、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二、词类活用1、请略陈固陋固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固陋的意见2、以污辱先人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三、一词多义(一)重点实词重点掌握望、非、盖、胜、走,请参看《导学大课堂》113页(二)虚词“焉”1、用作兼词。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用作代词1)相当于“之”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割鸡焉用牛刀(《论语》)3、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三)虚词“所”1、用作名词,处所,地方。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2、用作助词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即为名词性意义,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3、固定用法1)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2)所以: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②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四)固定句式1、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以……为:把……当作……2、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是以:因此3、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宁得:怎么能……4、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无乃:恐怕……四、重点句式(一)倒装句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于后世”作状语后置(二)被动句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表被动2、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幽”表被动,被幽禁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88\n》“拘”表被动,被拘禁4、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放逐”表被动,被放逐5、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膑脚”表被动,被施与膑刑6、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囚”表被动,被囚禁7、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逍遥游》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怒而飞怒:奋发。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夭阏(è):阻塞。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5、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6、绝云气,负青天绝:超越。二、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5、而征一国者(通“能”,能耐)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三、一词多义1、之:①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③穷发之北(助词,的)2、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3、其:①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鹏)②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③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4、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③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④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⑤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四、词类活用1、怪:《齐谐》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异之事物)2、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南行)3、致:彼于致福者(使动,使……到来)五、古今异义的词1、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①古义:虽然这样。②今义:表转折的连词。2、腹犹果然果然:①古义:充实之状,此处为食饱之状。②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3、众人匹之众人:①古义:一般人。②今义:多数人《兰亭集序》88\n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已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2、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3、修禊(xì):这次聚会是为了举行禊礼。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4、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与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5、少长: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少长:形容词做名词。6、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7、惠风:和风8、骋:尽情施展,不受约束。骋:使动用法。9、俯仰一世:周旋应酬度过一生。俯仰:指社会人事的应酬。10、悟言:面对面谈话。《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11、放浪形骸之外:行为放纵不羁,形体不受世俗礼法所拘束。12、趣舍:通“趋”趋向。舍,舍弃。13、老之将至:多用作自称衰老之语。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4、俯仰之间: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很短。15、死生亦大矣: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判断句。16、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17、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语出《庄子·德充符》:“以死生为一条。”又《庄子·大宗师》:“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为友矣。”18、齐彭殇:把长命的和短命的等量齐观。彭,彭祖,相传为颛顼帝的玄孙,活了八百岁。殇,指短命夭折的人。《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古今异义】【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88\n②次要的地位。【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怀抱】古义:胸怀抱负。如:或取诸怀抱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以为】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今义:认为。【所以】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如:俯仰一世今义:低头抬头【品类】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如:俯察品类之盛今义:物品的种类【词类活用】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名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③齐彭殇为妄作。“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一词多义】(一)之(1)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2)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3)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88\n(4)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5)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例:暮春之初。(二)一(1)一起。例:若合一契(2)一样。例:其致一也(3)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取”,取向。或通“趋”,趋向。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滕王阁序》一、通假字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采”同“寀”,官员,这里指人才。)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的样子)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接孟氏之芳邻(“接”通“结”,结交)二、古今异义一介书生古义:量词,个今义:介绍,介于千里逢迎古义:迎接今义:奉承、拍马屁时维九月古义:在今义:常作“维护”、“维持”之义。俨骖騑于上路古义:高高的道路今义:走上路程。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常用来指学位。穷且益坚古义:困厄,处境艰难今义:没有钱,穷困。所赖君子见机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今义:看机会,看形式。阮籍猖狂古义:狂放,不拘礼法今义:肆无忌惮。盛筵难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谁悲失路之人古义:同情今义:悲伤。三、一词多义故:(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故:旧。(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所以。(3)、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地。(4)、既克,公问其故故:原因。尽:(1)、宾主尽东南之美尽:全,都。(2)、潦水尽而寒潭清尽:没,干。(3)、则智者尽其谋尽:全部用出。(4)、聊乘化以归尽尽:完,尽头。属:(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是。(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3)、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属:在。即:(1)、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即:依附。(2)、胡天八月即飞雪即:就(3)、且壮士之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即:则。88\n引: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②恭疏短引(名词,序)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穷: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数:A、shù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B、shǔ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C、shuò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趋: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且: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矣: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②前人之述备矣(语气词,相当于“了”)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四、词类活用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②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③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④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⑤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⑥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⑦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⑧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⑨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⑩雾: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雾一样)《太史公自序》一通假字1.其指数千通“旨”2.失之豪厘通“毫”3.堕先人之言通“隳”,毁4.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通“倜傥”5.故长于风通“讽”6.弗敢阙通“缺7.相续纂其职通“缵”继承8、罔罗天下放失旧闻通“网”通“佚”9、辅拂股肱之臣通“弼”10、拨乱世反之正通“返”11、而子迁适使反通“返“88\n12、无忘吾所欲论著通”毋“二.古今异义词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至于:一直到;今义:表示可能达到某种程度)(典:古:掌管今:标准,法则)2、司马氏去周适晋(去:离开;今义:跟“来”相反,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3、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市长(市长:汉朝掌管市场的官长;今义:市级行政首长)4、迁俯首流涕曰(涕:眼泪今义:鼻涕)5、年十岁则诵古文(古文:先秦用古文字所写的古书今义:五四以前文言文的统称)6、余所谓故事,整齐其传世,非所谓作也(故事:历史旧闻。今义:真实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整齐:整理,归纳。今义:有秩序,不乱。)7、《诗》《书》往往间出矣(往往:不断;今义:常常)8、小子何敢让焉(让:辞让,推辞;今义:不争,尽着旁人)9、夫《诗》《书》隐约者(隐约:含义隐奥而言辞简约。今义:感觉不很明显。)10、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末流:遗业。今义:最低的等级。)11、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于是:在这时。今义:连词,表示两件事前后紧接。)12、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终于:最终落在今:副词,表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13、以为天下仪表(仪表:标准;今义:人的外表)14、先人有言(先人:父亲今:祖先)三、词类活用.1(其在卫者,相中山相:名词用作动词,做(诸侯国的国)相2(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坑:名词用作动词,活埋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王:名词活用作动词(使动),封王88\n4(则学者至今则之则:名词的意动用法,视„„为准则。5(忠臣死义之士死:为动用法,为„„死6(上明三王之道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7(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善:奖励恶:惩罚贤:尊重,赏识贱:鄙视,轻视8(拨乱世反之正反,通“返”,使动用法,使„„回归。10.整齐其世传使动用法使„„整齐整理,归纳11.孙子膑脚名词活用为动词,受膑刑。12(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科条:名作动对史事提纲挈领的编排记述13.存亡国,继绝世存:使动,使„„存在,恢复;继:使„„延续14.《礼》经纪人伦经纪:名作动,规范15.其实皆以为善善:形容词作名词16.《春秋》采善贬恶善、恶:形容词作名词17、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是非:褒贬是非今义:事理的正确与错误)字音:四.实虚词1、命南正重以司天掌管2、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继承3、使复典之掌管4、为武信君而徇朝歌夺取,攻占5、惠王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攻占6、耕牧于河山之阳山之南水之北7、南略邛,还报命巡行,巡视8、小子不敏愚钝9、小子何敢让焉谦让,推辞10、适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往„„去而子迁适使反恰,逢88\n籍每适浑拜访11、相其在卫者,相中山做„„丞相辅佐诸侯之相王一起12、而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顺承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修饰13、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嫉害阻塞14、是故礼以节人用来15、以为天下仪表把„„作为16、所以察其所以„„的原因《乐》乐所以立„„的原因18、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才19、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蒙受,遭受20、垂空文以断礼义用笔墨写成的著作21、欲遂其志之思也考虑22、俟后世圣人君子等待23、不得通其道也实现24、退而深惟曰思虑,考虑25、承敝通变顺应;衰败《夏本纪》1、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曾大父,曾祖父。(大父,祖父。从父,伯叔。)2、浩浩怀山襄陵。怀,包围。襄,冲上,漫上。3、鲧为人负命毁族。负,违背。毁,败坏。4、等之未有贤于鲧者。等,比较,衡量。贤,能干,有才能。5、摄行天子之政。摄,代理。(摄政王。其他有“代理”含义的词:行、署。)6、行视鲧之治水无状。无状,没有样子,不像样子。7、乃殛鲧于羽山以死。殛,流放,放逐。8、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以,认为。是,正确,对的。9、于是舜举鲧子禹。举,任用。88\n10、尧崩。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另:“没”表示去世,后也写作“殁”。)11、女其往视尔事矣。女,通“汝”,你。其,表语气,还是。视(事),办公。12、禹敏给克勤。敏给,敏捷。克,能。勤,勤苦,劳苦。13、身为度,称以出。称,称量,权衡。14、亹亹穆穆,为纲为纪。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穆穆,端正恭敬的样子。15、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百姓,百官。兴人徒:征发民夫。傅,通“敷”,分布。16、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表,表记,这里作动词。定,测定。17、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致,表达,献出。费,资财。18、陂九泽,度九山。陂,堤防,堤岸,这里作动词,筑堤防。度,测量,勘测。19、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相,察看,考察。便利,指交通是否方便。20、九州攸同。九州: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攸,就。同,同一。21、九山刊旅。刊,砍削。旅,治理。22、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土,土地。姓,姓氏。袛,恭敬。台,我。距,违背。朕,我的(朕字在秦始皇以后为皇帝专用。)行,准则。23、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渐,流入。被,覆盖。暨,及,达到。讫,穷尽,达到。通假字:1、鸿水滔天:鸿通洪,大。2、女平水土:女同汝,你。3、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傅同敷,分布。4、致费于沟淢:淢同洫,田间水道。5、四奥既居:奥同墺,可定居之地。6、九川涤原:原同源,水源。7、众土交正:正同征,征收。8、于是帝锡禹玄圭:锡同赐,赐予。9、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辟同避,避开。古今异义:1、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百姓:古,百官;今,普通民众。88\n2、左准绳,右规矩。准绳:古,测量用的绳子;今,标准,规则。规矩:古,画圆画方的工具;今,标准,法则或习惯。3、中国赐土姓。中国:古,中原地区;今,中华人民共和国。4、天下于是太平治。于是:古,这个时候;今,连词,表承接。词类活用:1、行山表木。表:名词→动词,作表记。2、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伤:形容词为(wèi)动用法,为??感到悲伤。3、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美: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光大。4、劳身焦思。劳、焦:形容词使动用法。5、薄衣食。卑宫室。薄,卑:形容词使动用法。6、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名词→状语。在??上(赶路)。7、陂九泽,度九山。陂:名词→动词,筑堤防。8、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卑湿:形容词→名词,低下潮湿的地方。9、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均: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平均。特殊句式:1、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判断句,“??曰??”2、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判断句,“??者,??也。”3、舜登用。──被动句。4、(四岳)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省略句,省略主语。5、其德不违(正道)。──省略句,省略宾语。6、致孝于鬼神。──状语后置。7、载(之于)四时。──省略句,省略宾语、介词;状语后置。8、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状语后置。一词多义:之禹之父曰鲧。之,结构助词,的。等之未有贤于鲧者。之,代词,指鲧。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维是勉之。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维,句首语气词。是,这个。)88\n其下民其忧。其,形容词词头,起加强形容的作用。女其往视尔事矣。其,祁使商量语气,还是??吧。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其,代词,他的,指禹。于等之未有贤于鲧者。于,介词,比。于是帝尧乃更求人。于是,这时候。乃殛鲧于羽山以死。于,介词,到。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于,介词,给。致孝于鬼神。于,介词,向。(鬼神:祖先神明。)致费于沟淢。于,介词,到。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于,介词,向。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于,介词,到。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于,介词,到。以乃殛鲧于羽山以死。以,表结果。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以,认为。称以出。以,表承接,才。??以开九州,??以,连词,表目的。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以,连词,表目的,用来。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以,连词,承接。而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而,并列。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而,承接。九年而水不息。而,用于句中,表示语句的舒缓。十七年而帝舜崩。而,用于句中,表示语句的舒缓。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而,承接。息九年而水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息:平息,停止。(苏)武气绝,半日复息。息:呼息。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息:叹息。饥者弗食,劳者弗息。息:休息。是以奸臣蕃息,主道衰亡。息:生长,增长。88\n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息:子女。怀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怀:包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怀:胸前,怀抱里。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怀:思念。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怀:留恋,爱惜。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怀:情意。安民则惠,黎民怀之。怀:归向。今臣但费千万,以怀叛羌。怀:安,安抚。负鲧为人负命毁族。负:违背。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背。负隅顽抗。负:依仗。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负:辜负,对不起。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负:失败。仆少负不羁之行,长无乡曲之誉。负:享有,拥有。以此偿博负。负:拖欠,债务。举于是舜举鲧子禹。举:任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举起,抬起。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举出,提出。举义兵以诛暴乱。举:发动。吏见知弗举与同罪。举:检举。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举:攻下,占领。举国欢庆/举世无双举:全。《鲁周公世家》一、通假字1(太公、召公乃缪卜(同“穆”,虔诚)2(无坠天之降葆命(同“宝”,宝贵的)3(我以其璧与圭归(同“馈”,奉送)4(金縢匮(同“柜”,柜子)88\n5(武王蚤终(同“早”)6(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中(同“襁褓”)7(反周公(同“返”,召回)8(治有所淫佚(同“逸”,安乐)9(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同“爪”,指甲)10(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同“享”,享有)11(岁则大孰(同“熟”,丰收)12(异母同颖(同“亩”)13(东土以集(同“已”,已经)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东伐至盟津(名词作状语,向东)史策祝曰(名词作状语,用简策)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名词作状语,在郊外)2(使动用法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使动,使„„安定)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使动,使„„返回)密靖殷国(使动,使„„安定)3(名词作动词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名词作动词,散布流言)4(意动用法曰吉,遂国之(意动,把„„成为国都)以明示小子不敢臣周公也(意动,以„„为臣,把„„当作臣子)诸侯咸服宗周(意动,以„„为宗,把„„当作宗主)三、古今异义词1(用事具多(古义:当权,处理政务;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2(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3(久为小人于外(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人格卑鄙的人。)88\n4(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古义:现在上天;今义:说话时的这一天或现在。)5(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古义:简便易行;今义:性情态度和蔼或文章浅显易懂。)6(明日,武王有瘳。(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7(臣妾逋逃(古义:男女奴隶。)四、特殊句式1(维长终是图。(宾语前置,“是”宾语前置标志)2(异于群子。(状语后置)3(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判断句)4(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判断句)五、实词解释1.无敢不逮:达到2.无敢寇攘:偷盗3.马牛其风:走失4.奸神命者乃旦也:冒犯5.严恭敬畏天命:庄重6.武王有瘳:病愈7.武王有疾,不豫:快乐8.旦为子孝,笃仁:忠诚,厚道《高祖本纪》(一)实词积累 1.常用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 (2)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屈” (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解”通“懈” (4)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距”通“拒” (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 (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 2.古今异义词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88\n 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 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 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 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句中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3.一词多义 (1)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名词,面相) (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 (3)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 沛公引兵西(率领) (4)去辄烧绝栈道(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 (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 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 (二)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 降章邯(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 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 2.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 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 3.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 欲约分王关中(称王)88\n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 都彭城(定都) 4.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 夜往见良(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 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 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 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及见怪(怪现象) 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 2.被动句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状语后置句 遇彭越(于)昌邑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 4.定语后置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5.固定格式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88\n 是以兵大败 (四)虚词积累 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 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 因与俱攻秦军(于是)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 3.以 乃以秦王属吏(把)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 啖以利(用) 可以有大功(凭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 4.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 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 喟然太息曰(……的样子) (五)其他重点词语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 昌邑未拔(攻下) 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 非有功伐(功劳) 还军霸上(驻扎) 去辄烧绝栈道(断) 汉王复入壁(营垒) 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88\n 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 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 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 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 可四千余人(大约) 意豁如也(……的样子)《管仲列传》一、重点字词1.鲍叔终善遇(对待)之2.一匡(纠正)天下3.分财利多自与(给)4.鲍叔不以我为不肖(不才,没有才华)5.知我不羞(意动用法,“以为羞”)小节而耻(以为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6.以区区(形容小)之齐在海滨7.四维(纲纪,纲领)不张,国乃灭亡8.上服(遵循,遵守)度则六亲固9.修(施行)召公之政10.因而信(使动用法,“使守信”)之11.而不勉(劝勉)之12.至王孔子小(意动用法,“认为(器量)小”)之二、古今异义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古义:困窘,不得志今义:贫穷4、贵轻重,慎权衡古义:耻辱和荣誉的选择今义:重量的大小5、鲍叔不以我为无耻古义:不知羞耻今义:卑鄙6、以区区之齐在海滨。古义:小今义:少《屈原列传》1 . 通假字 (见课本)2 .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 动词,zhǔ,连缀,引申为写作。 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zhǔ,连接。 88\n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托,动词。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动词,隶属,属于。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动词,掌管。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名词,类,这些人。 吾属今为之虏也 名词,用在人称后面,表复数。吾属,我们。 神情与苏、黄不属 动词,类似。 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 伐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动词,耀,自夸。 其后秦欲伐齐 动词,讨伐,进攻。 口诛笔伐 动词,声讨。 伐薪烧炭南山中 动词,砍伐。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动词,战胜,打败。 此五霸之伐也 名词,功业。 疏 王怒而疏屈平 动词,疏远。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形容词,稀疏。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动词,陈述,旧读 shù。 论积贮疏 名词,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旧读 shù。 十三经注疏 名词,注解的一种,为“注”作注的文字,旧读 shù。 离 “离骚”者,犹离忧也 后“离”为动词,通“罹”,遭受。 约从离衡 动词,离散,分离。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动词,背离。 多情自古伤离别 动词,分离,离别。 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 名词,根本。 本末倒置 名词,本义:草木的根。 今背本而趋末 名词,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或方面,此指农业。 此之谓失其本心形容词,本来的。 本在冀州之南 副词,本来。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名词,稿本,版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 名词,稿本、底本。 用芽者自从本说 代词,这、此。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量词,册。 臣本布衣副词,本来 ( 是 ) ,原来 ( 是 ) 。一说,动词,出身于。 抑本其成败之迹 动词,推究,考察。 志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名词,志向,心意。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名词,意愿。 博闻强志 动词,通“记”。一说,名词,记忆力。 其志洁,其行廉 名词,志趣。 聊斋志异 动词,记述。 项脊轩志 名词,表一种记事的文体。 指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名词,通“旨”,意旨,旨趣。 指如削葱根 名词,手指。 璧有瑕,请指示王 动词,指出。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动词,指向。 哙遂入……头发上指动词,直立,竖起。 指通豫南 副词,一直,直接。 闻 博闻强志 名词,学识,见闻。 忽闻门外虫鸣动词,听见。 88\n 初闻涕泪满衣裳 ( cháng ) 动词,听说。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取。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动词,懂得,明白。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名词,声望,声名。 无何,宰以卓异闻 动词,闻名。 留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动词,扣留。 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动词,停留。 先生可留意矣动词,留心,关心。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 动词,保存,遗存。 迁 顷襄王怒而迁之 动词,放逐,流放。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动词,调动官职,此指升迁。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动词,调动官职。左迁:贬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动词,变迁,变更。 战、守、迁皆不及施 动词,迁移,迁都。 父 渔父见而问之曰 名词,fǔ,古代对老年男子尊称。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名词,通“甫”,音fǔ,古代男子的美称,附缀于名字后面。 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名词, ( 叔 ) 父,父辈人。 弹 新沐者必弹冠 动词,用手指轻轻弹击。 莫辞更坐弹一曲动词,弹奏。 而设法备贮弹药,则可也 名词,弓弹、炮弹、炸弹的总称。 害 争宠而心害其能 动词,嫉妒。 邪曲之害公也 动词使动用法,损害。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名词,祸害。 3 . 词类活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动词活用作名词,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 谗谄之蔽明也 动词活用作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 邪曲之害公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恶小人。 方正之不容也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方正之人。 明道德之广崇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 蝉蜕于浊秽 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浊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污浊环境。 厚币委质事楚 名词作状语,用厚币……… 泥而不滓 名词活用作动词,niè,生活在污泥里。 其后楚日以削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使……破败。 时秦昭王与楚婚 名词活用作动词,结为婚烟。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名词作状语,在朝内,在国外。 身客死于秦 名词作状语,象客那样。一说,以客的身份。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说短处,诋毁。 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模仿。一说为意动用法。 4. 偏义复合词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偏在“治”,一说“乱”反训作“治”,“治乱”连文同义 ) 古今异同词 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古今同义:认为。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88\n 奈何绝秦欢 古义:怎么,为什么。今义:对付,处置,如“你奈何不了他”“无可奈 何”。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古义:返回 ( 楚国 ) 恢复 ( 国家 ) 。一说,反,覆转。今义:一遍又一遍;颠来倒去;重复的情况。 颜色憔悴 古义:脸色。颜,颜面。色,气色。又如:暮去朝来颜色故。今义:物体光波通过视觉时所产生的印象。 形容枯稿 古义:形,形体。容,容貌。又如《林黛玉进贾府》:“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今义: 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而能与世推移 古义:变化。今义:移动。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认: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又如“常从容淡静”。一说,“从容”为举止行动之意。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如成语“从容不迫”。 《项羽本纪》一词多义 期:1、期山东为三处动词,约定 2、度已失期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 3、期年一周(年、月)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服,为期一年的丧服 属:1、骑者属者百余人耳跟随 2、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 3、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4、若属皆且为所虏类 5、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6、诸侯皆属焉从属,隶属,归属 引:1、乃引“天亡我”借口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率领 3、夜引弓拉开(弓) 4、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 5、相如引车避匿退回,调转 矜:1、矜愍愚诚怜惜 2、自矜功伐夸耀 伐:88\n1、自矜功伐功劳 2、伐无道,诛暴秦讨伐 害:1.宠而心害其能嫉妒 2.邪曲之害公损害 3.欲求死,不复顾利害祸害 乃:1.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就) 2.明,汉军乃觉之(才) 3.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表示范围的限定,只、仅仅) 4.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表转折,但、却竟然) 以:1.故,事得已(因为) 2.是知其能(凭借) ⒊以示士卒必死(来) 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逐之(率领) ⒌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凭借) 通假字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通“徭”,徭役 2、问一田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称呼 3、骑皆伏曰:“伏”通“服”,佩服 4、乃持项王头视鲁:“视”通“示”,出示,展示 5.羽岂其苗裔邪?“邪”通“耶”,语气词,吗 6、乘埶起陇亩之中:“埶”通“势”,形势 古今异义 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 (古义:学习认字与写字今义:学习书本) 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古义:指流寓在当地的客民今义:宾朋客人) (古义:指当地的土著丁壮今义:儿子兄弟) 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古义:身边的下属今义:方位名词) 4、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古义:痛快的打一仗今义:快速战斗) 5、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古义:山的东边今义:山东省) 6、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指一片地域) 88\n7、吾知公长者 (古义:年高有德行的人今义:泛指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 8、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 (古义:比喻微小的权势今义:指体量大小) 9、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古义:治理今义:管理) 10、于是项王及悲歌慷慨 (古义:在此,这时候今义:承接连词 (古义:意气激昂今义:大方,不吝啬) 11、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古:悬赏今义:购买) 12、放逐义帝而自立 (古义:自己立自己今义:靠自己一个人) 13、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古义:才能和勇气今义:才能) 词类活用 1.毋妄言,族矣(名作动,灭族) 2.梁以此奇籍(意动,以……为奇) 3.皆沉船,破釜甑(使动用法) 4.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修筑营垒) 5.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 6.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作状,在夜里) 7.项王则夜起(名作状,在夜里) 8.直夜溃围南出(名作状,向南) ⒐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名作状,向东) ⒑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 ⒒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名作动,向西走) ⒓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使动,使……为王) ⒔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为动,为……而死) ⒕陈涉首难,豪杰蜂起(名作状,像蜂一样)《刺客列传》通假字1、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摄:通“慑”,威慑,震慑2、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嘿:通“默”,默默3、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购:通“媾”,媾和,讲和4、太傅之计,矿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惛:同“昏”,糊涂5、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说:通:悦88\n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1、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之:到,往2、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曩者:过去,刚才不称:chen不合3、荆轲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贤豪长者:贤士、豪杰和年高有德行的人4、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且:将要5、秦地遍天下,擅巴、汉之饶,右陇、蜀之山,左关、崤之险,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擅:拥有,据有士厉:士兵士气振奋兵革:武器装备6、请入图之。入图:仔细地打算7、太傅之计,矿日弥久,心惛然,恐不能须臾。(旷日弥久:延搁的日子太久旷日:空耗时日弥:延长须臾:顷刻8、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寒心:提心吊胆委:放置蹊:小路振:救,挽救9、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可乎,因:通过10、乃造焉。造:拜访11、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却行为导:倒退着走,为田光引路。12、即起,趋出。趋:小步快走13、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偻行:弯腰曲背而行,形容老态14、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过:拜访15、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而李信出太原、云中。将:率领距:抵,到达16、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窥:示,引诱17、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纵,其破秦必矣。擅:独揽,掌控18、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恣:听任,听凭19、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遇:对待深:残酷,刻毒戮没:杀死和没入官府为奴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瞪2、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日:名词作状语,每日3、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蚕食:做状语,像蚕吞食桑叶一样4、太子丹受而舍之。舍:使动用法,使……..住下来5、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尽:形容词作动词,占尽,完全吞并臣:使动用法使………臣服88\n厌:满足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以往:以后2、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灭口:消除…….的借口《魏公子列传》一词多义(实词)1、遗欲厚遗之/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赠送、送)此所谓养虎自已还也(遗留)2、让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谦让)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责备)3、窃从骑皆窃骂侯生(私下)力能窃之(偷窃)4、谢朱亥故不复谢(答谢,回拜)公子过谢侯生(辞谢)5、数数遗魏王及公子书(多次,屡次)请数公子行日(计算)6、所以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的原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用来)7、椎朱亥袖四十斤铁椎(同“锤”)椎杀晋鄙(用锤子)8、将使将将其军归魏(将军;率领)9、德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感激)夫人有德于公子(恩惠,恩德)10、辞(1)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魏公子列传》(话语)(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阿房宫赋》(辞别)(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推辞)11、故(1)故久立与其客语《魏公子列传》(故意)(2)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老交情)12、就(1)乃谢客就车《魏公子列传》(登上)(2)然赢欲就公子之名《信陵君窃符赵》(成就)(3)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执行)13、微(1)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就赵》(偷偷地)(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不暴露,深奥,精妙)二、一词多义(虚词)1、之(1)主谓取独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2)助词,相当于“的”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88\n(3)助词,提宾标志,不译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4)代词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5)调整音节无意义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2、为(1)动词,做,是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2)动词,认为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3)介词,被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4)介词,为,替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5)助词,呢何辞为?(《鸿门宴》)3、以(1)介词,因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馀年。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2)连词,表目的,来、用来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3)把,拿,用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4)认为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5)凭借不敢以其富贵骄士。(6)率领率领欲以客往赴秦军4、而(1)连词表转折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2 ) 连词表并列北救赵而西却秦(3) 连词表承接辞诀而行(4)连词表修饰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88\n三、通假字1.俾倪故久立:“俾倪”同“睥睨”,眼睛斜着看,含有高傲之意。2.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坐”同“座”,座位。3.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坐”同“座”,座位。4.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具”同“俱”,全部。5.辞决而行/公子与侯生决:“决”同“诀”。6.公子畏死邪:“邪”同“耶”。7.北乡自刭/侯生果北乡自刭:“乡”同“向”。8.举手视公子曰:“手”同“首”。9.欲无听:“无”同“毋”。10.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椎”同“锤”,铁锤;用铁锤。四、古今异义⒈士无贤不肖古义:无论今义:没有⒉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古义:方圆今义:方形;才⒊候生摄敝衣冠古义:整理今义:吸取,保养⒋愿枉车骑过之古义:访问今义:超过⒌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古义:德行高尚的人今义:年长的人⒍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古义:结成亲戚关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⒎吾所以待候生者备矣古义:表凭借今义:因果关系中的结果⒏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表结果⒐公子颜色愈和古义:面色今义:色彩⒑然公子遇臣厚古义:对待今义:遇到⒒以公子退让也古义:谦让今义:让步⒓约车骑百余乘古义:凑集今义:大约;约定⒔以是知公子恨之反复古义:遗憾今义:怨恨⒕如姬资之三年古义:蓄积今义:资金⒖遍赞宾客古义:告,介绍今义:称赞⒗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古义:竟然今义:曾经⒘而公子亲数存之古义:问候今义:存在18、赵王扫除自迎古义:打扫庭前台阶今义:打扫五、词类活用一、名字作动词1、仁而下士(谦逊地对待)2、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驻扎)3、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袖中藏着)4、自言罪过(有罪过)二、名词作状语1、椎杀晋鄙(用椎)2、皆谦而礼交之(按礼节)3、北救赵而西却秦(向北/向西)4、力能窃之(按能力)三、使动用法1、臣修身洁性数十年(使……高洁)2、公子从车骑(使……跟从)3、故久立公子(使……立)88\n4、却秦存赵(使……退却/使……保全)5、侯生乃屏人语(使……退)6、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使……保全)四、意动用法1、公子怪之(认为……奇怪)2、公子乃身骄而功之(以……为功)3、为公子能急人之困(把……当做紧急情况)看作“为动”亦可4、公子患之(以……为患)5、意骄矜而有自功(认为有功劳)五、为动用法1、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为……发怒)六、动词作名词1、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救兵)七、形容词作名词1、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救命之秋也(急事)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此五霸之伐也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嚄唶宿将臣乃市井鼓刀屠者此乃臣效命之秋也2、宾语前置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何功之有哉3、被动句而如姬最幸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4、状语后置句请救於魏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屯於境上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於界5、定语后置句而诸侯敢救者约车骑百余乘6、主谓倒装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7、省略句欲以(之)观公子(省介词宾语“之”代“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的做法。)遍赞(于)宾客(省介词)具告(之)所以欲死秦军状。88\n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之)俱(省介词宾语“之”代信陵君。)可使(之)击之(省宾语,“之”代朱亥。)七、难句翻译1.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所以……者”是固定句式,“……的原因”。“以”,“因为”的意思。全句译作:(我)赵胜自动地攀附贵国结为姻亲的原因,(是)因为公子有高尚的德行,能够为别人的困境而急。2.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具”通“俱”,“告”后省略“之”,代侯生。“所以”表示“……的原因”。“秦军”前省略“于(跟,同)”。全句译作:见到侯生,把(自己)打算同秦军拼命的(这种)情况的原因都告诉了(侯生)。3.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所以……者”是“用来……的”意思。全句译作:我对待侯生的礼节够周到的了。4.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恨”字有“遗憾”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句中带了宾语“之(我)”可以解释为“不满意”。“恨之”就是“对我很不满意”。“以是”是“因此”的意思。5.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求”字的宾语应该是“人”如姬想找到一个能帮她报父仇的人,但一直没能找到。因此可以理解为“欲求报其父仇(之人)。”6.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向刭,以送公子。“行日”,行程日期。“以”后省“公子”。全句译作:让我计算公子的行程日期,在你到达晋鄙军的日子,(我将)面朝北自刎,用(我的行动)报答公子。7.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译:公子为人,仁爱而谦逊地结交士人,士人无论是才能高的还是才能低的,都谦逊而按礼节结交他们,不敢凭自己的富贵(身份)而慢待士人。8.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译:现在邯郸城早晚之间就要臣服秦国,而魏国的救兵却没有到达,公子解救别人危难的精神体现在哪里呢!9.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译:如姬愿意为了公子去死,没有什么推辞的,只是没有机会罢了。10.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以”表目的,“便(于)国家”是省略句)译: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以求便利国家。一、课外拓展故: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缘故)俾倪故久立(故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凡在故老,犹蒙予令育(故旧老臣)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因此)独:独不怜公子姊邪(难道)计不独生而令赵亡(单独)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只是)不独亲其亲(仅仅)举世皆浊我独清(独自)独夫之心日益骄固(老而无子之人)引: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延请)引公子就西阶(导引)88\n左右欲引相如去(拉)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率领)辞: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话)归去来兮辞(古代一种文体)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辞别)海不辞水,山不辞土(拒绝)今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告别)乃:乃谢客就车(就、于是)嬴乃夷门抱关者(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才)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然)家祭无忘告乃翁(你)《淮阴侯列传》一、一词多义(实词)1.常(1)常从人寄食饮常:经常(2)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同“尝”,曾经2.方(1)车不得方轨方:并列(2)信方斩,曰方:将(3)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魏公子列传》方:方圆3.间(1)从间道绝其辎重间:小路(2)韩信使人间视间:暗暗地(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间:间杂(4)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间:从小路4.望(1)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望:希望(2)若望仆不相师《报任安书》望:抱怨(3)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望:观察(4)赵军望见而大笑望:看见(5)信由此日夜怨望望:恨5.竟(1)然竟以胜,何术也竟:竟然(2)竟漂数十日竟:从头到尾(3)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竟:终于6.绝(1)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绝:穿过(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绝:隔绝(3)吾奇兵绝其后绝:断绝(4)从间道绝其辎重绝:拦截(5)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绝:绝交(6)秦之纲绝而维弛绝:断绝,引申为败坏(7)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绝:横渡88\n(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绝:停止,消失(9)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绝:断绝,杜绝7.过(1)信尝过樊将军哙/今将军故过之/信尝过樊将军《淮阴侯列传》过:拜访(2)其实不过数千/力能扛鼎,才气过人《项羽本纪》过:超过(3)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项羽本纪》过:责备(4)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过:过失(5)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项脊轩志》过:走过8.置(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项羽本纪》置:放弃(2)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置:赦免、释放(3)郑人有且置履者《郑人买履》置:购置、买(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高祖本纪》置:丢弃(5)令其旁可置万家置:安置9.数(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多次,屡次(2)饭信,竟漂数日数:几(3)以为李广老,数奇数:命运10.伐(1)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伐:讨伐(2)不伐已功,不矜其能伐:夸耀(3)自矜功伐《项羽本纪》伐:功劳11.众(1)众辱之曰众:当众(2)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众:多12.致(1)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致:送达(2)致食客三千人《魏公子列传》致:招致(3)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致:表明(4)其致一也《兰亭集序》致:情趣13.患(3)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六国论》患:祸患(3)数月,亭长妻患之患:厌恶14.具(1)食时信往,不为具食具:准备(2)夫人具以语平原君《魏公子列传》具:同“俱”,全15.倍(1)焉用亡邻以倍郑。《烛之武退秦师》倍:增加(2)右倍山陵。倍:通"背",背向(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倍:背叛(4)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倍:副词,越发,更加,倍加。16.假(1)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假:借(1)假令韩信学道谦让假:如果二、一词多义(虚词)为:1、做:88\n始为布衣时,贫不行不得推择为吏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2、介词,替,给:不为(wèi)具食3、介词,被:否,必为二子所禽矣多多益善,何为为(wéi)我禽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4、介词,对,向:淮阴人为(wèi)余言乃:1、副词,却、竟然:大王乃肯临臣然乃行营高敞地生乃与哙等为伍乃为儿女子所诈2、于是:乃诏齐捕蒯通3、反而: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且:1、将要: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2、况且: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且陛下所谓天授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三、通假字1、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常”通“尝”,曾经)2、晨炊蓐食(“蓐”通“褥”,在床上)3、不能死,出我袴下(“袴”通“胯”,两腿间)4、于是信孰视之(“孰”通“熟”,仔细)5、俯出袴下,蒲伏。(“蒲伏”通“匍匐”,跪在地上爬行)6、禽夏说(“禽”通“擒”,拿下)7、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戏”通“麾”,军队)8、能千里而袭我(“能”通“乃”)9、亦已罢极(“罢”“疲”,疲倦)10、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萆”通“蔽”,隐蔽)11、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详”通“佯”,假装)12、东乡坐,西乡对(“乡”通“向”,朝着)13、兵法又倍山陵(“倍”通“背”,背靠)14、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陈”通“阵”,列队)15、居常鞅鞅(“鞅鞅”通“怏怏”,不满意,郁闷失意的样子)16、人言公之畔(“畔”通“叛”,背叛)17、弟举杯(“弟”通“第”,但,只管)18、亨之(“亨”同“烹”,煮)88\n19、而天下已集(“集”通“辑”,安定,和睦)20、秦失其鹿(“鹿”通“禄”)比喻皇帝之位。引申为政权。21、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常”通“尝”“不”通“否”)22、辟左右与之步于庭:(“辟”同“避”,使动,使…回避)三、古今异义1.始为布衣时(古义:百姓;今义:粗布衣服)2.贫无行(古义:品行;今义:可以)3.愿君留意臣之计(古义:考虑;今义:注意,小心)4.我哀王孙而进食(古义:年轻人;今义:王的子孙,后泛指贵族子弟)5.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义:闲暇无事的样子;今义:镇定,不慌张)6.若虽长大,好带刀剑(古义:长得高大;今义:体貌高大壮伟)7.辟左右与之步于庭(古义:随从;今义:左面和右面)8.山东大乱,异姓并起(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9.英俊乌集(古义:英雄豪杰;今义:俊美并有英气)10、未肯击前行古义:先头部队今义:向前行走11、有能生得者购三千古义:悬赏今义:购买12、信由此日夜怨望古义:恨今义:埋怨13、如我能将几何古义:多少士兵今义:几何学五、词类活用1.意动又不能治生商贾(以…为生)羞与降灌等列(以…为羞)吾哀王孙而进食(认为……可怜)2.使动足下深沟高垒(使沟深,使垒高)且天下锐精持锋(使…锐利)水上军开入之(使…进入)不可败(使…失败)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使……退避)3.名作状乃晨炊蓐食(在草席上)众辱之(当众)师事之(像对待老师一样)信乃谋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在夜里)欲东下井陉击赵(向东)英俊乌集(像乌鸦一样)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大吹大擂地)4.名作动饭信(给饭吃)议欲下赵(攻下)未至三十里,止舍(宿营)背水陈(列队)5.形作使动必空壁逐我(使营垒空)《原毁》88\n1.通假字(1)强者必说于言(同“悦”,高兴)2.古今异义(1(4)古之君子(古义:旧时贵族士大夫;)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古义:虽然今义:人格高尚的人)这样;今义:转折连词)(2)是足为艺人矣(古义:多技能的人;(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古义:一今义:?戏曲、曲艺、杂技、影视等演员般人;今义:很多人)?某些手工艺工人)(6)是故事修而谤兴(古义:与是连起来(3)吾尝试之矣(古义:曾经试验;今义:解释为因此,修解释为治理;今义:一种试验)文学体裁)3.一词多义(1)善:故人乐为善(名词,善事)/彼虽善是(动词,善于,擅长)/素善留侯张良(动词,交好)/不如因而善遇之(形容词,友好地)/己未有善(优点)(2)病:吾之病也(名词,缺陷,过错)/吾之病在肠胃(名词,疾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形容词,困苦)/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动词,担心、忧虑)(3)然:今之君子则不然(指示代词,这样)/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的样子)/沛公然其计,从之(认为„„是对的)4.词类活用梳理:(1)故人乐为善(形容作名词,善事)(5)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名作状语,(2)早夜以思(名词作状语,在早晚)对外,对内)(3)即其新(形容词作名词,最近的表现)(4)不究其旧(形容作名词,过去的错误)5.翻译文中的重点字词:(1)重以周(严格)(周密)(2)轻以约(宽容)(简约)(3)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这样)(却)(4)就其如舜者(追求,仿效)(16)后人无及焉(代他,舜)(5)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探求)(17)早夜以思(而,表修饰)(6)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那些附和、(18)己未有能(才能)朋友)(19)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太)(7)即其新不究其旧(就„„看)(20)究其旧不图其新(过去的错误、考(8)故人乐为善(做好事)虑、现在的表现)(9)其人之有闻也(名誉声望)(10)责人也详,待己也廉(要求周详少)88\n(11)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学习、学会掌握)(12)其用不足称也(功用本领)(13)不若是(这样,代以上三种情况)(14)道德之行(畅行)(1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自己)《留侯论》1.重点词语 ⑴必有过人之节 (节操、操守) · ⑵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泛指布衣百姓,普通人) ·· ⑶卒然临之而不惊/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 (通“猝”,突然) · · ⑷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怎么,哪里) · ⑸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隐约) · ⑹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利用) · ⑺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副词,实在) · ⑻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只是) · ⑼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与“迎”是同义,欢迎) · ⑽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 (之:连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⑾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成就、完成) · ⑿非有平生之素 (名词,早有的交情) · ⒀非子房其谁全之 (保全) · 2.一词多义 ⑴过 ①超过,超越。例:必有过人之节 · ②错。例: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 ⑵见 ①同“现”,动词,显露、表现。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高祖发怒,见于辞色 · ·88\n ②介词,被。例: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 ⑶其 ①代词,他,他的。例: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 ②助词,常用在“彼”之后。例:彼其能有所忍 · ③副词,表示推测、估计,大概、恐怕。例: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 ④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例:非子房其谁全之? · 3.古今异义 ⑴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人之常情) ·· ⑵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怀有的抱负) ·· ⑶其身之可爱 (值得爱惜) ·· ⑷其君能下人 (降低自己身份,谦逊待人) ·· ⑸必能信用其民矣 (使……信服,为……所用) 4.词类活用 ⑴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折:使动用法,使……受摧折、屈辱) · ⑵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下:名词活用作动词,降低自己身份,谦逊待人) ·· ⑶臣妾于吴者 (臣妾:奴仆,男为臣,女为妾。名词活用作动词,称臣称妾,做奴仆) ·· ⑷油然而不怪者 (怪:意动用法,认为……怪异,感到奇怪) · ⑸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均为使动用法。惊:使……受惊。怒:使……发怒。) · · ⑹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 (王:名词活用作动词,立王,称王) · 5.固定短语 ⑴所以 “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 生的原因。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 ①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例: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 ②相当于“……的办法”或“用来……的”,用来表示手段、方法、根据、工具等。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 ⑵以为 ①认为。例:以为子房才有余/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88\n ②作为,用作。例:以为鬼物,亦已过矣《进学解》一、通假字1、登崇畯良:“畯”通“俊”,优秀。2、冗不见治:“见”通“现”,表现。3、校短量长:“校”通“较”,比较。4、不繇其统:“繇”通“由”,由着,遵从。5、踵常途之促促:促促,当作役役,劳苦。6、班资之崇庳:“庳”通“卑”,低下。二、古今异义1、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先生:古义,唐代对国子博士的尊称。今义,老师;对知识分子的称呼;称别人的丈夫或对别人称自己的丈夫。)2、刮垢磨光:(磨光:古义,培养造就人才。今义,打磨光滑。)3、张皇幽眇:(张皇:古义,张大,引申为阐发。今义,慌张,慌乱。)4、浑浑无涯:(浑浑:古义,深远博大,褒义。今义,形容无知无识,混沌糊涂,含贬义。)5、《左氏》浮夸:(浮夸:古义,有夸张和形象性描写,文辞华美。今义,虚夸,不切实。)6、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博士:古义,一种传授经学的官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7、窥陈编以盗窃:(盗窃,古义,抄袭剽窃。今义,用不合理的手段秘密取得,偷窃。)8、指前人之瑕疵:(前人:古义,职位在自己之上的人。今义,古人或以前的人。)三、一词多义1、治⑴治具毕张:治理。⑵三年博士,冗不见治:治绩。⑶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安定,与“乱”相对。⑷不效治臣之罪:惩罚,处置。⑸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医治。⑹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对付,抵御。2、披⑴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翻阅。⑵将军披坚执锐:穿戴着。⑶披肝沥胆:剖开。3、劳⑴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功劳。⑵师劳力竭:劳累,疲劳。⑶少时用心于学甚劳:勤劳。4、信⑴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相信,信任。⑵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副词,确实,的确。⑶低眉信手续续弹:副词,随意,随便。⑷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5、辞⑴吐辞为经,举足为法:话语。⑵辞亲远游:辞别,告别。⑶不辞劳苦:推辞。88\n⑷动以朝廷为辞:借口,托辞。(动不动就以朝廷为借口。)6、修行虽修而不显于众:修养,修行。茂林修竹:高,长。修守战之具:修造,修建。1、以⑴率以录:同“已”,已经。⑵焚膏油以继晷: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⑶恒兀兀以穷年:连词,用法同“而”,表修饰,可译为“地”。2、而⑴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连词,表并列。⑵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连词,表转折。四、词类活用⑴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①方今圣贤相逢:圣主贤臣。②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凶恶邪僻的人;才俊善良的人。③细大不捐: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④张皇幽眇:深奥幽微的意义。⑤杂进巧拙:聪敏和拙笨的人。⑥投闲置散:指闲散的地方。⑵使动用法①刮垢磨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使······光亮。②障百川而东之:方为名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使······向东流。③乘马从徒:使······跟从。⑶名词活用为状语①上规姚、姒:向上②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每月;每年。⑷补苴罅漏:名词活用为动词,填补。《越州赵公救灾记》2.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所(2)与(3)以为(4)且(5)书(6)处(7)得(8)治3.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古义:旧例。88\n今义:真实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2)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古义:有利。今义:方便,合适。4.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1)蚤夜惫心力不少懈:蚤,同“早”,早上;少,同“稍”,稍微、略微(2)乐为之识其详:同“志”,记载(3)岂弟之实在于身者:同“恺悌”,和乐平易5.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1)当廪于官者几人:名词用作动词,赈济、供给粮食(2)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形容词用作动词,修缮(3)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幼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幼小的人(4)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量词用作动词,加倍给(5)前民之未饥:名词作状语,在……之前6.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1)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介词结构后置句,“于官”作“廪”的状语(2)属以视医药饮食:介词结构后置句,“以视医药饮食”作“属”的状语(3)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致仕,家于衢:介词结构后置句,“于衢”作“家”的状语(4)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定语后置句,“孤老疾弱、不能自食”作“民”的定语(5)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定语后置句,“不在职而寓于境”作“吏”的定语(6)为之告(于)富人,无得闭粜:省略句,省略介词(7)而待(庄稼)熟,官为(富人)责其偿:省略句,省略宾语《游褒禅山记》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二、古今异义词1.而卒葬之古义:终于;死今义:士兵2.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3.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凡。 今义:程度副词,十分,很。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所以:古义:……的缘故今义:表因果关系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5.于是余又叹焉。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道有碑仆道(道路,名词)何可胜道也哉?(说,动词)2.名88\n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命名、取名,名词作动词)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出名字,名词作动词)3.其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那,代词,指代慧褒埋葬的时间)②距其院东五里(那,代词,指代慧空禅院)③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它,代词,代仆碑)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其”,代词,代“穴”;后“其”,代词,代好游者)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前“其”,它,代词,指代后洞;后“其”,那些,代词,代游客)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它,代词,指华山洞)⑦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前一个“其”,语助词,无实意;后一个“其”,那个,指示代词)⑧而予亦悔其随之(自己,代词,指作者)⑨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他们,代词,指代“古之人”)⑩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4.以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介词)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③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用来,表目的)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5.之①而卒葬之(代词,这里)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它,代指华山)③褒之庐冢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结构助词,的)④而余亦悔其随之(代词,他)⑤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6.焉于是予有叹焉(兼词,于此,对这件事)而人之所罕至焉/然力足以至焉(代词,那里,指险远的地方)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2.名词作动词①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②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②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③往往有得。 得:动词作名词, 心得,收获。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险远的地方。2.形容词作动词 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88\n3.形容词的使动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弄错,使……错。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四)副词作动词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者,……也)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者,……也)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二)倒装句1.介宾后置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定语后置 ①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 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①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宾语) ②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宾语)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后赤壁赋》一、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通“凭”,乘2、山川相缪通“缭”,盘绕,缠绕3、曾不能以一瞬痛“已”,停止二、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白茫茫的水气。今: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旷远的样子。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望美人兮天一方古:这里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美貌的女子。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唱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向东进军、东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2、名词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3、形容词作动词不知东方之既白发白4、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起舞;使……哭泣正襟危坐使……端正88\n5、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 以……为伴,以……为友四、重点实词1、属:劝酒。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2、横:笼罩。白露横江3、纵:任。如:往。纵一苇之所如4、凌:越过。凌万顷之茫然 5、倚:循,依。和:唱和。倚歌而和之6、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苏子愀然 7、缪:缭,盘绕。山川相缪8、方:当。方其破荆州9、骤得:数得,屡次得到。知不可乎骤得10、曾:竟然。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11、适:享有。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2、相与:互相。相与枕藉乎舟中13、歌:扣舷而歌之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和节拍五、重点虚词1、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托遗响于悲风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2、而:而不知其所止/而今安在哉/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虽一毫而莫取表转折羽化而登仙/而又何羡乎/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表承接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正襟危坐而问客曰/顺流而东也/抱明月而长终/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客喜而笑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表因果3、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驾一叶之扁舟/渺沧海之一粟/苟非吾之所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助词,的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助词,凑音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不知东方之既白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者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代清风和明月88\n4、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曲调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5、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郁乎苍苍助词,词尾,……的样子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助词,疑问语气,“吗”而又何羡乎!助词,疑问兼感叹语气,“呢”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相当于“于”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之无尽藏也。2、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3、状语后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相与枕藉乎舟中4、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5、主谓倒装渺渺兮予怀6、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七、成语1、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2、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3、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4、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比喻非常渺小。5、取之无禁(不尽),用之不竭:形容很丰富,用也用不忘。6、杯盘狼藉: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八、文化常识1、农历初一叫朔,初三叫朏,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三十(最后一天)叫晦。2、斗牛:二十八星宿之二。《张中丞传后叙》一、解释加点词1、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2、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3、授之柄而处其下4、竟与巡俱守死5、疑畏死而辞服于贼6、食其所爱之肉7、而贼语以国亡主灭8、必以其言为信9、外无待而犹死守10、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11、乌有城坏其徒俱死12、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13、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88\n14、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15、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16、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17、将其创残饿羸之余18、守一城,捍天下19、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20、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21、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22、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23、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24、因乱抽他帙以试25、为文章,操纸笔立书26、士卒仅万人27、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28、嵩将诣州讼理二、解释加点词并说明词类活用情况1、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2、将其创残饿羸之余3、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4、屡道于两州间5、云虽欲独食,义不忍6、贼以刃胁降巡7、引绳而绝之三、找出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并解释1、然尚恨有阙者2、远虽材若不及巡者3、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4、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5、此矢所以志也。6、嵩常在围中四、解释加点词并注意与现代汉语词义的差别1、霁云慷慨语曰2、皆感激为云泣下3、吾于书读不过三遍4、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5、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6、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7、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8、不能通知二父志五、判断句式1、城陷而虏2、船上人犹指以相语3、不可为不义屈4、欲将以有为也5、(于嵩)为所杀6、何为久读此?六、虚词用法1、为:为此传颇详密不为许远立传得李翰所为张巡传谓嵩曰:何为久读此?88\n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呼巡为兄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必以其言为信虽至愚者不忍为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不可为不义屈欲将以有为也2、于疑畏死而辞服于贼有于嵩者,少依于巡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吾于书读不过三遍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亦见其自比于逆乱屡道于两府间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3、以:以与贼抗而不降乎?翰以文章自名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因乱抽他帙以试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而贼语以国亡主灭必以其言为信以此诟远而责二公以死守以示贺兰4、之:武人夺而有之授之柄而处其下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远之不畏死亦明矣而谓远之贤而为之邪?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引绳而绝之从而尤之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虽避之他处何益?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爱霁云之勇且壮《伶官传序》通假字:及仇雠已灭 雠通仇,仇敌。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不要。一词多义: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 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 惧其不已,告之于帝(上报,报告) 自告奋勇(表明,要求) 88\n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与其所以失之者(代词,它) 其后用兵(代词,那)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自己) 与 与尔三矢(给)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求!无乃尔是过与(语气助词,通“欤”) 尝与人佣耕(介词,为,替) 与其所以失之者(连词,和) 易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 或未易量(容易) 以乱易整(代替) 寒暑易节(交替)古今异义词:至于 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 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 从事 古义:官名 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 人事 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人情事理 所以 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关系连词 与其 古义:和他 今义: 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重点词组:无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名词作状语 负而前驱 前:向前 仓皇东出 东:向东 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乱者四应 四:在四面 动词作名词 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88\n使动用法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使动 凯旋而纳之 纳:使收藏 形容词作动词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作乱 形容词作名词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细小的事情 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特殊句式: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状语后置 请其矢,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省略句 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被动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送李愿归盘古序》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1.鲜:少2.盘旋:盘桓,逗留3.昭:显扬4.进退:任免5.维:束缚6.维:是7.陟:提升8.翳:掩映,遮蔽9.稼:耕种10.殃:灾祸11.奚:何,什么12.茹:食二、解释下列虚词的含义1.之:太行之阳有盘谷(结构助词,的)隐者之所盘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友人李愿居之(代词,那里)愿之言曰(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惟适之安(宾语前置的标志)2.于:于采于山,美可茹(介词,从)钓于水,鲜可食(介词,从)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悔于其后(介词,在)3.而:夹道而疾驰连词,表修饰清声而便体连词,表并列足将进而趑趄连词,表转折触刑辟而诛戮连词,表因果88\n闻其言而壮之连词,表顺承与之酒而为之歌曰连词,表递进三、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1.膏:用油涂车轴,使之润滑名作动2.壮:认为有气魄意动用法3.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4.歌:名词活用为动词,唱歌5.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聚满四、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1.盘旋:盘桓,逗留2.形势:地位和权势3.进退:任免,升降今义:前进、后退4.刀锯:刑具五、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定语后置2.宾语前置3.状语后置4.主谓倒装六、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谓)通(为)意义是(因为)2.(畯)通(俊)意义是(俊秀)3.(惠)通(慧)意义是(聪慧)《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一、重点实词(1)有群小之愠怨恨(2)焚炀赫烈之虞忧患(3)仆良恨修己之不亮很,深(4)而为世嫌之所加疑忌,猜忌(5)盖将吊而更以贺也慰问(6)斯道辽阔诞漫宽阔无边,漫无边际(7)又何阙焉缺憾⑻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辅助二、词类活用(1)以震骇左右sv使……受震惊(2)黔其庐,赭其垣名作动烧黑烧红(3)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sv使……显露三、特殊句式(1)乃吾所以尤贺者也判(2)惟恬安无事是望也宾前(3)吾是以始而骇也宾前(4)然时称道于行列介后(5)有以异乎古宾前(6)士之好廉名者定后(7)而为世嫌之所加被(8)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被古今异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的原因为文章,善小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的学问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同僚(4)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您的真实才能(5)凡人之言大体上人们⑹思以发明天下之郁塞申明通假字宥而彰之同侑,辅助88\n重点虚词盖将吊而更以贺也原来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大约(2)乃始厄困震悸却终乃大喜却乃吾所以尤贺者也是乃今有焚炀赫烈之虞竟然乃可显白而不污才3)或以不给或许或将大有所为有人《段太尉逸事状》一、一词多义文言实词1.倘若,如果/宠幸,此处译为“被宠幸”/宠信,宠爱/幸亏/幸亏/幸运/皇帝亲临/希望2.难道,表反诘的副词/执意,坚持,坚决/顽固,固执/形作名,险要地势/固然,本来,原来/使……稳固(安定)/牢固,坚固3.动词,告辞,告别,辞别/动词,致辞/动词,辞掉,辞退/动词,讲究,计较/名词,(状子的)言辞/名词,古代的一种文体)/名词,托辞,借口4.指职务的变迁/往来/偏义复词,偏“入”文言虚词1.介词,凭借(用)…身份(职位)/介词,凭借(用)…身份(职位)/介词,凭借/介词,凭,凭借/介词,用/介词,把/介词,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介词,因为/并列关系连词/修饰关系连词/因果关系连词,因为(表因)/因果关系连词,因而,从而(表果)/目的关系连词,来,用来/假设关系连词,如果/动词,率领、带领/动词,以为、认为/动词,任用/语气助词,无实义/通“已”,已经2.副词,将,将要/副词,将,将要/副词,姑且,暂且/并列关系连词/递进关系连词,并且,还/递进关系连词,况且,再说/让步关系连词,尚且/假设关系连词,如果/句首助词,可不译/用于句首,表更近一层二、通假字1.“嗛”通“慊”,满足,快意2.“椎”通“槌”,打,打碎3.“戴”通“带”4.“巽”通“逊”,谦恭5.“识”通“志”,题识6.“斄”通“邰”,邰州7.“戒”通“诫”,告诫三、古今异义1.横暴2.钱财和货物3.生人—古:老百姓公理—古:您治理4.假,借用;设,置,安排5.无能6.道德高尚的人7.当地长官8.羞愧,遗憾9.财物10.指职务变迁11取得功名四、词类活用1.名作状,每天成群地2.形作动,使……混乱3.名作动,披上(着)铠甲4.乱:形作名,暴乱败:使……败坏5.名作动,有始有终6.形作名,残暴的事7.暴:形作动,做残暴的事乱:形作动,引起变乱8.形作动,使……混乱9.让……戒备10.形作动,使…处于困境险地88\n11.名作动,用衣裳缠裹12.名作状,亲手13.名作状,从早到晚14.形作动,以……为耻15.形作动,感到惭愧16.名作状,一整个晚上17.形作名,卑下的地位18.北:名作状,向北上:去到19.把(让)……表达出来五、判断文言句式并翻译1.(定后句)译:邠地偷盗、贪婪、凶残、邪恶之人。2.(状后句)译:他们每天成群结队在市场上勒索。3.(状后句)译:请让我到军营中去劝说。4.(定后句)译:郭晞手下的十七名土兵入城拿酒。5.(定后句)译:挑选了一个年老而跛脚的士兵牵马。6.(状后句,省介句)译:想要归罪给谁?7.(状后句)译:您幸亏用大道理来教导我。8.(省介句,状后句)译:派人向焦令谌请求,并对他进行劝告。9.(宾前句)译:你将凭什么面对天地。10.(省介句,状后句)译:还不对奴隶有愧吗?11.(定后句)译:朱砒坚决要赠送三百匹大绫。12.(省介句,状后句)译:凭(此)(在)天下扬名。13.(省介句,状后句)译:我曾(在)歧、周、邠、斄之间往来。14.(省介句)译:汾阳王郭子仪凭副元帅的身份住(在)蒲州。15.(省介句)译:驻军(在)邠州。16.(省介句)译:大都用财物行贿,把自己的名字混进(于)军队编制(里)。17.(省介句)译:砸碎锅、鼎、坛子、瓦盆,把它们全丢(在)路上。18.(省主句)译:(我)现在不忍心老百姓没有敌人侵扰却被残暴杀害。19.(省主句)译:(我)能替您制止骚乱。20.(省介句)译:把他们的头都砍下来挂(在)长矛上,竖立(在)城门外。21.(省主句,省宾句)译:(太尉)于是开导(他们)说。22.(省宾句)译:替(我)禀告郭尚书。23.(省主句,省宾句)译:(我)愿意带领全军来听从(您的命令)。24.(省主句)译:(郭晞)回头呵斥手下的士兵说道。25.(省谓句)译:我还没(吃)晚饭。26.(省介句)译:希望(在)军门下住一晚。27.(省介句)译:于是就睡(在)军营中。28.(省主句)译:(稻谷)将成熟时。29.(省宾句)译:农民把(旱情)告诉焦令谌。30.(省主句)译:(农民)都将要饿死了。31.(省介句)译:拿判决书铺(在)农夫背上。32.(省宾句)译:用大杖打了(他)二十下。88\n33.(省宾句)译:买谷子代(农夫)偿还地租,不让(农夫)知道。34.(省宾句)译:你又收下了,还不以(这件事)为耻。35.(省主句)译:而(你)却一定要得到租谷。36.(省宾句)译:然而终究不能把(这些东西)放在我们家里。37.(省宾句)译:把(这三百匹大绫)送到司农卿官府治事大堂。38.(省介句)译:安放它们(在)梁木上面。39.(省宾句)译:官吏把(这件事)告诉了朱泚。40.(省主句,省宾句)译:(段太尉)出为泾州刺史入为司农卿,(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武夫。41.(省主句)译:(我)详备地获得了太尉的遗事。42.(判断句)43.(判断句)44.(被动句)译:您看见老百姓被残暴伤害。45.(被动句)译:(我)现在不忍心老百姓没有敌人侵扰却被残暴杀害。46.(被动句,省介句)译:没有被集中(到)史官手里。《祭十二郎文》一、通假字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4、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二、一词多义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4、省:①不省所怙(知道,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7、终: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10、知: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其”的用法(一)、代词1.人称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其,代嫂嫂)——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其,代韩会)——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代死讯)——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88\n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其,代十二郎))——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去接你的妻子儿女。2、指示代词。(1)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2)其后四年,而归视汝。——那以后四年,才回去看你。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那剩余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二)、语气副词(用在句首或谓语前)1、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呜呼!其信然矣!——唉!大概是真的了!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从今以后,我将没有什么意趣生活在这世间了。2、表示反诘,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唉,难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吗?(三)、连词1、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如果没有灵,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2、表示选择,可译为“是„„还是„„”“还是”。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三、词类活用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4、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5.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6.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形作动)7、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使„„丧亡,使动)四、古今异义的词1、将成家而致汝成家:①古:安家。②今:男子结婚。2、吾与汝俱少年少年:①古:青年男子。②今: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3、志气日益微志气:①义:精神。②今: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4、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几何:①古:多少。②今:几何学。5、少而强者不可保强者①古:强壮的人(生理上)。②今:坚强的人(心理上)。6、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成立:①古:成长立业。②今:创立,有根据。五、文言句式1、惟兄嫂是依(惟„„是,宾语前置)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介词结构后置)3、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宾语前置)4、从兄嫂归葬(于)河阳(省略句)5、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其„„其,固定格式,表选择,是„„还是)6..未可以为信也(省略句。“以”之后省略宾语“之”)7..吾念,汝从于东(省略句。即“汝从我于东”)六、难句翻译1、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译: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2、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译:你来探望我,住了一年,你又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3、吾去汴州,汝不果来。译: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结果你没有来)4、诚知其如此,虽万乘(shèng)之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译:如果知道会这样,即使是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5、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译: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保全活下来吗?6、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译:这就是天理不可以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7、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译:装殓不能亲临你的棺前,入葬不能亲临你的墓穴。8、言有穷而情不可终译: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88\n《柳子后墓志铭》一.实词亦在遣中(被贬出京城)当诣(前往)播州吾不忍梦得之穷(困窘)无辞(借口,理由)以白(告诉)其大人将拜疏(上呈奏章)死不恨(遗憾)梦得於是改刺(用作动词,任职)连州酒食游戏相征(约之来)逐(随之去)诩诩(融洽地聚在一起的样子)强笑语以相取下不一引(伸,拉)手救闻子厚之风(风尚,节操)亦可以少(稍微)愧矣又偕(一起)出为刺史是岂不足(能)为政邪因(顺着,按照)其土俗其俗以男女质(典当,抵押)钱子本相侔(相等)子厚与设方计(方法)悉(都)令赎归比(及,等到)一岁益(更加)自刻苦务(致力于)记览崭然(高峻突出貌)见(通“现)头角不自贵重顾藉(顾惜)谓功业可立就(成就,成功)故坐(因为犯罪)废退故卒(最后)死于穷裔(穷困的边远地方)亦自不斥(贬谪)必不能自力(自我努力)二.虚词士穷乃(才)见节义愿以(用)柳易播遇有以(把)梦得事白上者而其人自视以为(认为)得计免而归者且(将近)千人其后以(凭借)博学宏词以(用)彼易此孰得孰(那一个)失使(如果)子厚在台省时虽使(让)子厚得所愿88\n一.词类活用又下(名词动用,扔下)石焉(兼词,于之,在那里)者约不时(名词作状语,按时)赎观察使下(名词动用,推行)其法于他州议论证据(意动,引据今古事例作证)今古率常屈(使动,使之屈服)其座人穷不极(形容词动用,达到极点)例(按例)出为刺史四.古今异义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指点)为文词者悉有法度(章法)可观泛滥(文笔汪洋恣肆)停蓄(文笔雄厚凝炼)出入(融会贯通,深入浅出)经史百子虽少年,已自成人(长大成人)遇用事者得罪(获罪)无辞以白其大人(父母)二.句子翻译1.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2.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即使让子厚实现他的愿望,一度官至将相,拿那个换这个,何者为得,何者为失?一定有能辨别它的人。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