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50 KB
- 2022-08-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文言文教学浅论锦山蒙中庄新立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新教材的大力推进,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教育教学的探究热潮。语文教学改革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自然成为新课改的热点和焦点。新教材的文言文教学也随之成了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性和文言文教学两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下浅近的探究。关键词:文言文目的性学习必要性教学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所占比重也较大。《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文言文教学要达到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而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新教材增加了部分经典的文言文,显然,新课程标准也把高中生的文言文学习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以前的文言文教学目的突出的是文言文学习的“工具性”;而新教材编写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美的语言文字,注重整体感悟、熏陶,培养语感,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中华文明精神内核的重塑和发扬光大。换言之,新课程标准既突出了文言文的“工具性”,更突出了它的“人文性”。这不难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主要载体不就是我们常说的“文言文”,不就是那些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么?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的莘莘学子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它毕竟是打开传统文化殿堂的钥匙;但这远远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学子们怀抱着对华夏文明的崇敬之心,走进这座文化的殿堂,与古圣先贤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接受精神世界的洗礼,用我们祖先智慧的光辉照亮这个世界。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出台的良苦用心所在。当然,作为十七八岁的高中生,他们有太多的学习压力、升学与就业压力,不可能花费大量的宝贵时间去学习晦涩古奥的文言文,他们所接触的仍然是“浅易的文言文”。那么,什么样的文言文才算是“浅易的文言文”呢?答案不可能是唯一的,但我们或许可以从下面的一段话中找到一个重要的参考:4\n“高中学生文言文阅读中要求文章‘浅易’的含义,我们认为大致可以用这样的一些标准进行衡量。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文言文的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较少。第二,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用常见的文言句式,如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主谓倒置等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等。第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如《庄子·逍遥游》阐发老庄哲理,过于难懂。不能算是浅易的文言文。)第四,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知识或背景情况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无须在阅读之前首先了解过于复杂的背景材料或逐个理解出现的许多历史事件与历史故事。(王勃的《滕王阁序》着意铺排渲染,几乎一句一个典故,也不能算是浅易的文言文。)第五,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柳士镇《语文丛稿·浅易文言文界说》)在新一轮课改全面推进的时候,中学语文的现代文教学也像其他学科一样,正逐步向“多、快、好”的高效局面迈进。可以说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新课程标准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关注,优秀课例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可与此相对的是,尽管文言文教学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尽管文言文作为高考的重要内容,尽管文言文作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教学情况却着实令人担忧。文言文教学作为阅读教学改革的“半壁江山”仍举步维艰,成效甚微。许多教师虽然在教学理念上得到了更新,却不能在教学中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仍在“穿新鞋,走旧路”。教师推敲词句,只在语言文字上做文章;学生缺少朗读、领悟和思考,缺乏主体参与的热情。最终,文言文课上成了实词、虚词积累课和古汉语语法课,充满睿智和思想闪光的古代文化典籍成了学生的古汉语语法练习,学生学习文言文就像啃咽风干了的旧馒头。久而久之,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文言文成了教师、学生都不想碰触的“雷区”。那么,如何改变以往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使文言文成为学生的真爱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一下有益于师生教与学的尝试。一、明确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俗话说“态度改变一切。”4\n这话没错,我们每做一件事,态度起着决定性作用。文言文之所以成为文言文,是因为我们和文章作者及作者所处的年代有了太大的时空距离。很多人——甚至一部分语文教师——认为文言文与当今的时代太遥远,与我们实际生活关系不大,学了也没什么实际的用处,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而特错的。首先,学好文言文,是培养现代人听说读写能力的必要保障。文言文是现代语文的基础,现代语文是在文言文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二者是“源”和“流”的关系。如现代汉语的绝大多数常用字都是古汉语用字,如果我们了解了构字法和许多汉字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就不会经常写错字,写别字;又如时不我待、严以律己、不以为意、惟命是从等等常用词,是古汉语语法的遗存,如果我们对古汉语语法有了较为熟悉的认知,就会避免用错和误解。由此可见,学好文言文对学好现代语文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另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文言能更好地继承五千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弘扬世界唯一没有间断的古代文明。汉代思想家王充曾说:“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拘泥),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因此,我们在“知今”的同时要“知古”,“知古”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实,科学地预见未来。而古代思想、文化、艺术、科学、历史、日常起居、生活习俗又承载其中。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学好文言文呢?若不学好文言文,就等于丢掉了“知古”的工具,不“知古”,就会成为真正的文化“盲瞽”。一、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好的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这话没错。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我觉得不必刻意出新,只要把教学回归到文章本身即可。当然,这需要遵从客观规律,本该教师做的,教师做好;本该学生做的,教师不要越俎代庖。下面我从三个时间段谈谈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第一、课前对于文化课的学习,预习相当重要,古人云:“凡事豫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教师必须抓好学生的预习关,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查。要求学生对注释未涉及而自己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查阅相关工具书,记录在册;对相关的文化常识,文言常识等,查相关的资料,进行梳理。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知识的积累。二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4\n,朗读得好,文脉、文意、文情,都可在朗读中体现出来。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文言诵读进行指导和检查,要指导其停顿、重读、语气、语调。教师可做示范性朗读,适当点拨。三译。高中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翻译文言文的功底。要提倡学生课前直译,掌握重点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在不懂得地方做上记号,听课时便可做到有所侧重,提高学习效率。第二、课堂课堂是学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我们一定要注意,教师的主要作用在“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那么教师应如何导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导诵读。文言的诵读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基础,教师在课堂内的示范朗读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给学生了一个可供模仿的范本。(2)导分析。如《六国论》,是一篇结构严谨的议论文,可引导学生结合课后相关习题,引导学生拟出提纲,以明确文章结构严谨的特点。(3)导探究。教师可就句法、文法、结构、内容方面设计一些讨论题,让学生讨论探究;同时,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好组长、发言人、发言内容,互相交流,最后形成较为一致的意见,教师加以点拨即可。这样,会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学生的主体性也就会得到最为充分的体现。第三、课后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学生的课后复习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精选一定量练习来进行复习,但一定要有的放矢,不能给学生徒增负担;也可以搜求一些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经典文段(如《聊斋志异》、《世说新语》等)作为阅读材料进行延伸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总之,文言文教学是应该像现代文教学那样,教师教着顺心,学生学着舒心。也只有改变认识,认真探究教法和学法,师生才会畅游文言文天地,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品位,在领略古圣先贤思想光辉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继承和发展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从而实现中华文明精神内核的重塑和发扬光大。参考资料:1、《古代汉语》(王力主编)2、《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王起等)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82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