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38页

  • 1.70 MB
  • 2022-08-18 发布

高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 3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入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宁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铡荡H州司:幽,刁年明仁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宁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宁夏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研究生签名:高蔫芎聊虢簪宅阍导师签名:/7疆一够/砒I\时间:小哆年J月毕日帅一舻r月尸日\n摘要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同学们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是苦不堪言。自2001年新课改以来,文言文教学有许多新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总体来看,学生的主动性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试图探索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本文分为四个板块:引言、第一章文言文概述,第二章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其中,引言部分分别介绍了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关于文言文教学的研究现状;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四项内容。第一章文言文概述,从两个角度阐述:文言文的概念及特点;学习文言文的价值意义。第二章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狭隘、讲解肤浅;教学理念落后。学生学习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学习习惯不良,基础知识欠缺以及缺乏兴趣,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第三章探索有效教学的策略,从教学方法和教师素养两个角度入手进行探究,教学方法包括了诵读教学、兴趣教学、创设情境法、合作学习、对话教学。教师素养包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教师语言素养,以及加强自我反思,促进自身发展。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mmm哪l删9Ⅲ哪!㈣6Ⅲ8洲3舢2川UI\nAbstractHi曲schoolclassicalChineseteachingistheemphasisanddifficultyofthelanguageteachinghaslongbeenplaguedbyfrontlineteachers,studentsmiserableforclassicallearning.Sincethenewcurriculumreformsince2001,classicalChineseteachingmanynewexploration,andachievedgratifyingresults.Overall,however,theinitiativeofthestudentsfailedtofullymobilizethestudents’-interestisnothigh,learningineffective.Exploretheclassicaleffectiveteachingstrategiesinthiscontextisimperative.Thepaperisdividedintofoursections:Introduction,thefirst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teachingOverview,ChapterIIhi曲schoolclassicalChineseteachingsituation,Chapterclassicalteachingstrategiesresearch.Includingtheintroductionofhowthequestionisraised,thefourelementsofthestatusquoofresearchontheteachingofclassicalChinese,thesignificanceoftheresearchandresearchmethods.Chapter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teachingoverviewinthreecontexts:theconceptandlearnthemeaningoftheclassical,historicalreviewofclassicalChineseteachingFinally,thetheoreticaLbasisoftheclassicalChinese.feaching.ChapterIIhi曲schoolclassicalChineseteachin&situation,includingtheproblemsintheteachingprocess,forexample:Thedefaultmorethangenerateinsufficient;narrowteachingcontenttoexplainthesuperficial;teachingphilosophybehind.Students’learningprocess,therearemanyproblems,suchaspoorstudyhabits,lackofbasicknowledgeandalackofinterest,whichareaffectingtheprogressanddevelopmentofthestudents.Finally,fromthecandidateperspectiveelaborated,thecollegeentrancebatondrawbacksbecomeincreasinglyapparent.Chapterexploreeffectiveteachingstrategiestostartbeexploredfromtwoanglesoftheteachingmethodsandphilosophy,teachingmethods,includingreadingteaching,interestinteaching,cooperativelearning,dialogueteaching.Theteachingphilosophythatistoestablishtheideaoflifelonglearning,self-reflectiontopromotetheirowndevelopment.Keywords:hiighschoolChinese,classica,teachingIJ\n目录引言⋯⋯⋯⋯⋯⋯⋯⋯⋯⋯⋯⋯⋯⋯⋯⋯⋯⋯⋯⋯⋯⋯⋯⋯⋯⋯⋯⋯.1第一章文言文概述⋯⋯⋯⋯⋯⋯⋯⋯⋯⋯⋯⋯⋯⋯⋯⋯⋯⋯⋯⋯⋯⋯.4第一节文言文的概念及特征⋯⋯⋯⋯⋯⋯⋯⋯⋯⋯⋯⋯⋯⋯4第二节学习文言文的价值意义⋯⋯⋯⋯⋯⋯⋯⋯⋯⋯⋯⋯⋯.6第二章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9第一节学生角度⋯....⋯.....⋯..⋯..⋯...⋯⋯...............9第二节教师角度...⋯⋯.....⋯.⋯...⋯..⋯.⋯......⋯⋯...11第三章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二⋯⋯⋯⋯..13第一节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3第二节提高教师专业素养⋯⋯⋯⋯⋯⋯⋯⋯.⋯⋯⋯⋯⋯⋯26结语⋯⋯⋯⋯⋯⋯⋯⋯⋯⋯⋯⋯⋯⋯⋯⋯⋯⋯⋯⋯⋯⋯⋯⋯⋯⋯⋯⋯30:口,口⋯⋯⋯⋯⋯⋯⋯⋯⋯⋯⋯⋯⋯⋯⋯⋯⋯⋯⋯⋯⋯⋯⋯⋯⋯⋯⋯⋯⋯⋯⋯⋯⋯⋯⋯⋯⋯-,V参考文献⋯⋯⋯⋯⋯⋯⋯⋯⋯⋯⋯⋯⋯⋯⋯⋯⋯⋯⋯⋯⋯⋯⋯⋯⋯⋯.31致谢⋯⋯⋯⋯⋯⋯⋯⋯⋯⋯⋯⋯⋯⋯⋯⋯⋯⋯⋯⋯⋯⋯⋯⋯⋯⋯⋯⋯33个人简介⋯⋯⋯⋯⋯⋯⋯⋯⋯⋯⋯⋯⋯⋯⋯⋯⋯⋯⋯⋯⋯⋯⋯⋯⋯⋯.34111\n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一、问题的提出己l吉JI口笔者在2012年的教育实习中,对高中文言文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发现了一些问题。由此入手,进一步调查研究,阅读相关文献,试图探索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方法,希望能够为高中文言文教学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关于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研究(一)二十世纪的文言文教学研究这个时期的文言文教学研究侧重于教材的研究。二十世纪初期爆发了新文化运动,然而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中国都是处在封建社会时期,在此期间,文言文不论在政治、教育还是科学、文化等方面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盼角色。以新文化运动为分界点,在此之后,一些专家学者大力提倡白话文,并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论争。其中,胡适先生的“干不了”这句白话文简洁于“无能为力”这句文言文的论辩,一时间传为佳话。新文化运动初期,专家学者争论的焦点是:学校要不要继续使用文言文,以及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用文言文。在此期间形成了两股对立势力,推崇文言文的一批专家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不能丢弃,儿童依旧需要读经,不论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最基本的蒙学读本,还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等四书五经都应该继续保留在中学课本中。对立派则认为: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完全没有必要学习文言文。还有一部分人坚持应该把文言文和白话文分开来教,营造一个既能促进白话文发展又能保证文言文有用武之地的这样一个环境。几种力量争执不下,论而无果。最后,教育部几经斟酌、权衡利弊,颁布《暂行标准》,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既没有废除文言文,也没有打击白话文,而是规定学校里文言文和白话文同时授课、齐头并进。1930年至1940年问,关于白话和文言的论争不断,两者力量也发生了悄然改变:中小学校里使用的教材中,白话文篇幅日益增加,文言文篇幅却日渐减少,白话文一步步变成了oed,学教学的重点。20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90年代末,教材的选材趋于稳定,讨论的焦点也转变为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这里不再赘述。然而,文言文的教学问题也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重视,他们从未停止过对文言文教学问题的探讨。(二)二十一世纪的文言文教学研究这一时期的文言文教学研究侧重于教学方法的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文言文教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越来越多的学者教师参与到了文言文教学的讨论中来。在中国知网中以“文言文教学”为关键词搜索就有4235条结果,其中硕士论文372篇。虽然,已有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文言文教学要不断面对新情况,探讨新问题。\n2003年曹阳老师在《光明日报》发表题为《文言不宜“捧煞”》的文章,与此同时,苏军老师也和《文汇报》发表了《文言不但需教且要加强》的文章。两人的文章都是围绕新世纪文言文教学问题展开讨论的。时隔不久,2004年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发起一项讨论——“我们该给文言"么待遇”。问题一提出就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的重大反响。王尚文老师和韩军老师分别发表题为《“文白并重”是开历史倒车》、《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的文‘章。此后,《中学生该不该远离文言文?》、《我们该给文言什么待遇续》、《文言是我们的“家”吗?》等文章先后在《中华读书报》、《中国教育报》发表,大家开始关注基础教育中文言文的地位和作用。几经交锋,学术界得出一个共同结论:大力提倡白话文的同时不能放弃文言文的学习。正如张志叠九生所说:“决不能因为文言文不是现代的,那么,谈语文学科的现代化,就必须排除文言。这样的逻辑推理是站不住的,不应当得出这么一个公式:现代化=不要一切非现代化的东西。这不是现代化,而是简单化、绝对化、片面化。”u文言文的价值引起广泛重视的同时,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引起各方担忧,不少专家学者纷纷进行调裔研究,通过走访一线教学,了解分析文言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并探讨解决策略。例如,丘业权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唐剑锋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戴学忠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赵鹏飞的《高中文言文教与学现状、成因与对策》、张俊卿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陈世柱的《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等文章,从少数民族、农村、当下语文课程设置等不同的角度分析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为我们了解研究文言文教学提供了一些资料。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文言文应该怎么教?如何处理“文”与“言”的关系?不论“重文轻言”还是“重言轻文”都是不可采取的方式与态度。上海张广录认为文言文教学中重“言”轻“文”的流行趋势,乃是语文教育界的一个误区,是一种买椟还珠,本末倒置的行为。其论述在《莫要买椟还珠,本末倒置——对当前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现象的批判》一文中有具体呈现。张启燕从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这个角度出发,提出文言文教学须以“言”为本,将字词与文章的内涵紧密结合起来,以“言”为基点,因“言”解文、辨文、品文、探文、创文。彭玉华则从和谐角度出发,提出“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使文言、文章、文化融为一体,和谐共生,他在《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思考》一文中,更是毫不留情地指出重“言”轻“文”、重“文”轻“言”都是存在弊病的,必须‘文’‘言’并重。”罾至于文言文教学方法,有些人把目光集中到诵读上面,认为应该追本溯源。例如贺文的《文言文教学要加强诵读》,在梳理古代朗诵的相关说法的基础上,将文言文诵读分为“泛读”、“诵读”、“美读”三种方法。@而曹静的《让学生读出古文的真滋味一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诵读教学浅探》则将文言文诵读教学分为“泛读”、“白读”、“品读”、“背诵”四种方式,并强调“诵读应贯穿教学的始终”。㈤学者们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许多文言文教学的各种途径,为我们根据当下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供有益参考。①张志公.语文学科的现代化问题.课程教材教法,1981,03,页18.②彭玉华.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思考.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5,页22~23.@贺文.文言文教学要加强诵读.语文学刊,2010,5,页165~166.④曹静.让学生读出古文的真滋味一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诵读教学浅探.中学教学参考,2010,7,页422\n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三、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文言文在传递历史文明的过程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文明之光继续闪耀。高中生学习文言文可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从而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同学们要努力学好文言文。昕、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的四项能力。这四项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现代典范白话文,也离不开文言文的长久熏陶。文言文离我们所处年代较远,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音、形、义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变化,再加之缺乏学习文言文的环境,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探索出一条高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四、本文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收集和积累相关资料,具体包括经典著作、相关的课题研究资料和期刊资料,在归纳整理文献资料的同时,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注重从中发现研究的路径和创新点。除此之外,笔者通过参加宁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青年教师优质课讲课比赛,到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六盘山中学、岳麓中学等高中听课、试讲等方式,了解当下文言文教学现状,掌握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深入分析其成因及解决方法,探讨文言文教学的实施策略。3\n一、文言文的概念第一章文言文概述第一节文言文的概念及特征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可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结晶,瑰宝。它们就是我们民族的标志。它是记录文化、传承文化的最主要的媒介。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文言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何为文言文呢?关于文言文的定义,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我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常识》中指出:“中古和近代的文人学者运用上古的词汇和语法,他们所写的文章脱离了当时的口语。但是,他们又想尽可能做到跟古人的文章一样。这样的文章叫做‘古文’又称‘文言文’。”张中行先生在《文言和白话》中是这样描述的:“文言,意思是只见于文而不见于口说的语言。”“白话是现代人可以用听觉去了解的,文言是现代人必需用视觉去了解的。”语文知识词典中是这样定义“文言文”的:“以古代汉语为表现手段的文体,其语言形式不同于唐宋以来的白话,同人民群众的口语有很大的距离,因而不易为一般人民群众所理解和使用。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文化典籍大部分是文言文,为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必须要研究它,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封建社会一直把它奉为正宗,使之成为封建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封建统治阶级实行文化专制和文化垄断的工具。‘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使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的正宗地位。”∞二、文言文的特征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概括起来,文言文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从先秦一直到“五四运动”,文言作为正统的书面语言被人们代代相传、沿用至今,其语言成分基本未变。例如,先秦时期的一些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历代的文言中得到了保存,词汇在语言三要素中是最活跃的,然而,它在文言里却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有些词的古义在口语中很久以前都消失了,可是,在文言文中却照旧使用。虽然后人在模仿中掺入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但从总体来看,文言在词汇系统、语法系统方面还是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二)文章简洁凝练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大多是用文言写成的,其中许多不朽的作品历来以简约精炼著称。例如儒家经典《论语》共一万三千余字,《大学》一千七百余字,《中庸》三千五百余字;道家典籍《老子》①《语文知识词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6月,页4094\n五千余字;兵家著作《孙子兵法》八千余字。通过分析不难发现,文言本身就包含着简练的因素:一是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少;二是文言文多省略,省去主语、宾语、谓语、介词的情况很常见。再加上历代名家多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n第二节学习文言文的价值意义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这样一个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现代社会,我们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武装自己,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发展的节奏,只有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淘汰。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速的年代,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呢?是丢弃、抛弃、舍弃还是全盘接受、照抄照搬、奉作经典?这两种做法都显得有些极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及方法。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书面语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沿用了两三千年的时间,可以说文言文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因此,我们要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文言文,正如张志公所言“决不能因为文言文不是现代的,那么,谈语文学科的现代化,就必须排除文言。这样的逻辑推理是站不住脚的,’不应当得出这么一个公式的:现代化=不要一切非现代化的东西。这不是现代化,而是简单化、绝对化、片面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血雨腥风中走过了五千年,现在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言文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文言文简约、韵朗、信息量大,充分发挥了汉字六书构词的特点,文言文有固定的格式,不像口头语言一样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我们所能看到的流传至今的文章,都以精炼的语言为依托,向后人传递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与内涵。以人教版为例,有记叙性散文,例如出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史记》的《鸿门宴》等。有山水游记类散文,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苏轼的《赤壁赋》。有议论性散文,例如贾谊的《过秦论》韩愈的《师说》。古代人物传记,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这些选进教材的文章,语言或典雅华丽,或沉郁顿挫,或质朴自然⋯⋯都是古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阅读这些作品,要悉心体会,注意领略其中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最好能够熟读成诵,这样就能披文入情,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④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这些文言文都经历了历史的沉淀,他们记录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语言精简凝练,作为后辈子孙,能够学习这些经典之作是我们的幸运,学好这些经典之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提高学生道德修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的精神生活也在提高,相反,技术越发达,人类越需要精神关怀,否则,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变成物质生活的奴隶,成为没有内涵与思想的躯壳。现代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不遗余力地追逐物质的获得以及物质的享受,就像被某种事物蒙蔽了双眼,看不到前方,只能原地徘徊,日复一日地工作,年复一年地生活,被外物牵着鼻子走,①张志公.语文学科的现代化问题.课程教材教法,1981,03,页18.②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五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页246\n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文言文概垄.丧失了自己的主见与思想。大众媒体充斥了人们的生活,在它们的指引下我们娱乐、消费、旅游,不知道我们得到的快乐是否真实,是否长久。时间长了,种种精神危机就爆发了,比如一些精神疾病的滋生蔓延:焦虑症、抑郁症。这些疾病使得一些人郁郁寡欢,精力不济,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失去了信心、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疾病并不单单在成年人中间爆发,更有甚者,年轻活泼的中学生也成了它侵袭的对象。人总是要有精神的。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不应该是这样浮躁、粗俗、苍白的。进入21世纪,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性质”作了如下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Ⅲ“‘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㈢走进古文的世界,仿佛来到了春秋战国,感悟圣贤先哲的至理名言,体会孟子的浩然正气、庄子的汪洋恣肆,我仿佛来到了泪罗江畔,体会屈原问天的智慧;我仿佛来到唐宋,与八大家抵掌促膝,评点古今,游永州,宴醉翁,临墨池,憩丰乐,凌虚而放鹤,超然而快哉。走进古文的世界,我邀李太白一起醉酒狂歌邀月起舞,和杜少陵一起凭轩涕泪忧国忧民;和王维、孟浩然一起领略松竹山泉的野趣,和岑参、高适一起饱览异域奇绝风光;约苏轼一起泛舟赤壁竹杖芒鞋啸傲山林,同白居易一起聆听、感慨琵琶女的叹息。陪李清照一起守着窗儿,到黄昏、点点滴滴。随辛弃疾、陆游一同沙场秋点兵、横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在古诗文的世界里,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昂扬精神和坚定意志。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过于注重物质文明建设,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传承至今的文言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学习文言文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道德的功用,社会风气也就能因此而改善,从而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我们知道,语文教学由听说读写四部分构成,其中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文言作为一种语言对这项语文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不能认为学习现代汉语就可以抛弃古代汉语,吕叔湘曾说过“现代汉语要发展,就要继续从古代汉语中提取养料,吸纳其中仍然鲜活的因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白话和文言不是排斥对立的,可以说白话的发展离不开文言的辅助,“我们要知道,左脚向前时,右脚变成了支点:现在的白话文便是左脚,文言就是右脚”。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页1.@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页32.@赵志伟.旧文重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页134.7\n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文言文概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耗时耗力最多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教学。“所谓阅读能力,可界定为:读者理解及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是社会所需,也被个人所重视。”Ⅲ新文化运动至今尚不足一百年,这就意味着现代汉语的形成不过一百年左右,跟文言文的历史相比,现代汉语还处于初期阶段,发展并不完善,因此我们要充分吸收文言文的精华,为现代汉语所用。我们知道,一些名言警句、古诗词经常出现在现代文中,例如“庖丁解牛”、“越俎代庖”、“负荆请罪”、“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柳暗花明”。试想,如果我们对这些文言内容不熟悉、不了解,势必会影响到我们对现代文的理解,同时降低阅读效率,只会取得事倍功半的后果。例如(以人教版为例),鲁迅先生的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很大的分量,他的作品很大的一个特色就是保留了一些文言的痕迹,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到陌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好文言文,对理解现代文是有很大帮助的。①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页1448\n第二章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节学生角度文言文是语文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笔者在实习过程中却发现针对文言文的教学,不仅学生“谈‘文’色变”,甚至一线教师也皱眉,每到文言文单元教师就做好了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准备。笔者从学生、教师这两个角度入手概括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其成因。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和技能是认识的客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然而,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始终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文言文学习效率低下,笔者认为存在一下几方面的原因。一、年代久远,缺乏兴趣从学生方面来说,缺少最起码的兴趣。古诗文产生的年代已经远去,古诗文中的语言对学生来讲,很是生涩难懂,读起来诘屈聱牙,没有学习兴趣,甚至在学习东坡居士的千古美文《赤壁赋》时,学生们不理解“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有何羡乎”是什么意思,他们不是震撼于作者虽遭贬谪却乐观、疏放的人生态度,不是叹服于作者对生活困境的豁达与淡泊,而是抱怨“深更半夜干嘛不睡觉,夜游么”,“自己睡不着,竞扰得千年之后的我们也不得安宁(课文要求全文背诵)”,听后让人啼笑皆非。二、流行文化冲击,文言氛围淡薄古诗文从属于传统文化,对九零后的学生而言,除了有时代的隔阂,更重要的问题是受到时下流行文化的冲击,学生不愿意诵读古文,却对穿越小说,玄幻小说,校园小说津津乐道,在他们看来这里有离奇的情节,有缠绵的爱情,而且故事通俗易懂,短时间即可看完,“效率”极高。学生不愿意去辨析文言文中词类活用,例如,《荆轲刺秦王》中“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学生知道“朝服”即上朝时穿的衣服,为名词,却不知道此处翻译为“穿上朝服”,作动词。文言文中也存在一些古今异义词,例如,《烛之武退秦师》,学生不明白“行李之往来”@中,“行李”非“物品”而是“出使的人”;不清楚《氓》中“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为何明明写着“三岁妇却要译成“多年”。学生对这些词语头痛的时候却能把“鸭梨山大”“神马”“给力”等新词新语挂在嘴边,自称为“新新人类”。①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一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页18@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一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页16@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页149\n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三、基础薄弱,习惯不良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文言基础知识并不牢固,学的时候有些知识就是一知半解,即使当时学会了,在日后的学习中又缺乏巩固和运用。孔子言“温故而知新”,学生背其道而行之,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例如初中我们学习的一篇古文《史记·陈涉世家》,里面有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安”的意思是“怎么”,这一句翻译为:小鸟怎么知道大雁的志向呢?高中学习。《赤壁赋》,其中有一句话“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安”在这句话中做“哪里”讲。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文言文中十分普遍,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解释。如果学生知识牢固,学过的内容能够熟记于心,在学新知识的时候很容易就能做到知识的迁移,既快速地掌握了新知识,又把学过的内容复习了一遍,可谓一箭双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语文学科的学习是积累的过程,文言文基础知识繁多、琐碎,同学养成积累的习惯更是不可或缺的。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说的就是积累的重要性。①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页3310\n第二节教师角度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道:‘‘假如要形成一个人,那便必须由教育去形成。”《礼记·学记》中也有论述:·r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由此可知,教师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特别是一线教师,兢兢业业,坚守在岗位最前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教师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理念都存在不足,有待改善。教学重点存在偏差文言文教学重点存在偏差,概括来说有两种倾向,一是重言轻文,另一方面是重文轻言。所谓重言轻文,就是指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字词的理解、背诵上面,忽略了文章的内涵。长期以来,考试成绩也许会有所提高,但是,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使学生丧失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所谓重文轻言,指教师把重点放在领悟作品的精神内涵之上,课堂上教师侃侃而谈,可谓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学生听的也轻松自在,一节课悄然结束,合上书本才发觉自己好像什么都没记住,考试时问题就出现了,该写的写不上去,该默的默不出来,遇到一篇新的文章依旧看不懂,读不顺,这种做法忽略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是行不通的。学生不仅要学会掌握文言文常用词语意义,理解词义和句式,清楚文章大意,还要学会分析文章内涵。不仅要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还要注重精神情感的剖析。二、教学方法单一“串讲法”、“评点法”、“诵读法”是文言文教学的三种传统方法,其中,“串讲法”在目前的文言文教学中是最常见的。到底何谓“串讲法”呢?所谓“串”就是串通,指串通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意思和上下文的联系;“讲”,就是讲解,指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句式的特点,为分析全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串讲法能够将教学落实到课文的字、词、句、段,教学能做到细致、扎实,有利于打好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功,既有点的深入,又有面的了解。然而传统的“串讲法”之弊端也是显见的,长期以来,它几乎成为教法死板、老套的代名词,“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成了文言文教学的八字真经。至于“评点法⋯‘诵读法”在教学中很少使用。众所周知,文言文题材丰富多样,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应对多变的教学内容,学生也会觉得枯燥无味,渐渐地就会减少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逐步摸索、思考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创新。三、教学内容狭隘,讲解肤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大多数教师都是以教材为中心,很少拓展延伸,几乎不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例如学习苏轼的《赤壁赋》,却不讲解写作背景,苏轼的生平事迹。学完李清照的《声声慢》就记住了几个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却不知道她的词在南渡前后风格迥然不同,南渡前大多数诗词清新明快,南渡后却一番凄情冷落之感。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不注重知识的迁移,之前学过了《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今天又学了“雁过也,ll\n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还是那群大雁,但词人的心境却不同从前。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会更加有助于新知识的接纳吸收,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大有裨益的。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不够深入,不能很好地勾连古今,引起学生的共鸣。我们知道,文言文历史久远,从语音,语法到语意和现代汉语都有或多或少的区别,这已经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是,教师还是会要求同学们去体会古人的思想,感受他们的思想境界,与他们的思想产生共鸣,因此这个难度就更大了。“如何才能拉近学生与古人的距离,消除心理里的芥蒂”是文言文教学不容忽视的f.1题。我们讲求同存异,事物之间是有共性的,我们可以从相似性、共性入手来解决这一问题。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一脉相承,内容博大精深,绵延至今。例如当今社会我们提倡构建和谐社会,“以和为贵”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孔孟在春秋战国时期奔走宣扬的思想核心,而现在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源泉。道家的“天人合一”在现在同样适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来源。除了儒家的道德,道家的哲学,墨家讲的逻辑,兵家讲的作战,农家讲的种植,法家讲的法治,在现实社会中仍有实用的地方。儒家提倡的孝道文化在现实社会中最典型的意义体现是,它是维系家庭和谐的纽带,是建设和谐家庭的重要精神资源。但孝的作用又不仅仅限于一家庭,以“孝”作为出发点,扩大开来,其对于社会和谐的作用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高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单元入选了一篇李密的《陈情表》,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学习这篇古文时,教师应该联系当今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当今社会所提倡的尊老、敬老、养老、爱老,以及公益广告中经常看到的关爱老人的事迹,利用“孝道”这一相似的话题,从而拉近学生与古人的距离,进行思想的交流,体会古人的博大情怀,引起心灵的共鸣,最终陶冶自己的情操,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四、教学理念落后,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在教学理念上,一线教师还有一个通病,就是以教参为纲,不论是课文的讲解还是课后习题的讲练,教学大纲,参考答案永远是他们手中的法宝,当同学们产生质疑的时候,当大家激烈争论的时候,总有一个声音在合适的时间,恰到好处地传来“好了,大家不要争论了,我们以教学大纲为准”“静一静,大家听我说,我们暂且以参考答案为准。”类似的话语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听到过,甚至可以说,那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们也会在某一天,某一节课上说出这句话。一位教师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只要高考存在,只要评价学生的标尺不变,我们手中的教参就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大家经常这么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透过这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名教师,拥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大量专业知识的积累,对自己工作的展开是有很大帮助的,对学生在知识层面的成长也是不无裨益的。12\n一、诵读教学第三章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一)诵读的哲学依据第一节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量变和质变规律,揭示了一切事物、现象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转化,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量变是事物在原有性质的基础上量的变化,包括数量的增减和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组合上的变化,是一种连续的、不显著的变化。事物内部矛盾双方规模、程度在增减,双方的内部结构和整个事物的内部结构在变化,这就是量变。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由事物内部矛盾主次两方面地位转化所导致的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事物在质变时呈现出来的面貌和特点是同一体的分解、静止、平衡、相持的破坏。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和质变是不同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状态,两种形式,但二者又是统一的。他们的统一表现在量变和质变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引起、相互渗透等方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总之,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在古代,一些思想家已经注意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现象。《老子》提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还有一些流传至今的成语,例如:滴水石穿、锯木绳断等包含着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质量互变规律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人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注意事物细小的变化,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同时又要根据事物的发展进程不失时机的促使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按照量变质变规律,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文言文诵读教学提倡的多读,其实就是量的积累,只有量的积累到达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的飞跃。(二)文言文诵读教学的重要性到了现代,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逐渐被一线教师接受,并且大量地运用于语文教学。与此同时,传统的诵读法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被人们遗忘在角落,甚至是不屑于重新拾起这个古老的教学方法。而是把语法分析视为“灵丹妙药”,以为掌握了“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这些语法,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形容词,形容词作副词等一些词类活用现象,或者是认识几个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便可举一反三,便捷高效地学习文言文。这样的课堂,只听到老师的讲解,听不到学生的朗朗书声,其教学效果也是事倍功半,真可谓是“累了老师,晕了学生。”然而新的课程标准清晰地表示出了对诵读法的“情有独钟”。当代著名文学家程千帆教授说:“诵读的这种方法,看似笨拙,实则巧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目标和选修课的诗歌与散文目标中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一教学要求。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教学的立足点。文言文中多生僻字,以及通假字,多音字,我们需要读准字音,学会断句。一般来说,课文注解对需要学生掌握的字音都做了标识,读准字音不难,但是要读准句读就难了,如果读破了句\n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子,就可能曲解句意,例如:“其一犬坐/于前”是说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如果读成“其一犬/坐于前”就变成有一只狗坐在前面。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势,读出感情。我们课本中入选的文言文大都是经典、优秀的篇章,可谓大浪淘沙才得以流传至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①“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这些脍炙人1:3的名句,我们百读不厌,进j步地品味、吟诵、推敲,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对写作而言,读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对写作是有很大帮助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几年高考中出现的几篇经典文言作文,如《赤兔之死》、《士运论》、《吊屈原赋》、《绿色生活》等,这些准确而巧妙的化用或仿用,为文章能得满分增添了不可辩驳的说服力。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只要平时下苦功夫积累,定能在考场上得心应手,妙手偶得。古语云:置之齐则齐语,置之楚则楚语。这就是说,学习语言要有语境。但是,文言文是古人平日交流用的语言,我们现在的日常交流早已不再使用文言文,而是代之以白话文。这样一来,我们的文言文学习岂不是失去了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实不然,我们不要忘了,朗诵,就可以给我们创设一个这样的文言语境。课堂上,如果同学们齐声朗读,每天坚持读,时间长了,许多词、语、句、篇都装在自己的头脑里,创设语境又有何难?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文言文诵读教学对这四项能力的提升也要放在一个整体中去分析,不能割裂开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诵读教学固然是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课下也很少愿意花费时间去诵读,再加上高考要的是分数,写出来,把正确答案填在试卷上是最后的目的。高考这一评价手段并不健全,诵读能力就无法通过试卷考察出来。因此,日常的学习中,学生的注意力就从诵读上面转移开来,转向背诵、默写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①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页16@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页18@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四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页35④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五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页3014\n二、兴趣教学当前文言文教学面临的一个很大难题就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认为现在既然不再使用文言交流还学习文言文有什么用呢,论文的前面部分提到了学习文言文的价值和作用,上一章也分析了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里就不再赘述,本章主要论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一)兴趣的概念兴趣是什么?对它的基本解释是:兴致,由爱好、喜欢而产生的愉快情绪。心理学方面的解释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的第二个解释:情韵;情趣。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诗者,吟咏性情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张志和》:“自撰一渔歌,便复画之,兴趣高远,人不能及。”本文涉及的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专指第一层含义:“兴趣是与人们的一定情绪和情感相联系的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教学指教师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逆反心理、求新心理,创造一个和谐温情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对兴趣做了解说。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宋代程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从自己丰富的经验中得出:“学生有了趣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②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除此之外,各个领域的一些大学者对兴趣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莎士比亚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因斯坦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歌德既然兴趣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通过参阅一些文献,以及我的实习经历,我总结出如下几点:第一,导入法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文言文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教师要在文章导入上下功夫,笔者根据实习的经验以及前辈老师的指导,总结出以下两个导入方法。(1)故事导入法①杜书派.创作论一匕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页364.②陶行知.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页126.@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页161.15\n提到故事,同学们都比较感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故事导入法。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q1的一篇文章《勾践灭吴》,对它的讲解我们可以从成语故事“卧薪尝胆”入手。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坐卧饮食都要尝一下苦胆,以此来提醒自己不忘国家破亡的痛楚,要奋发图强,报仇复国。原来吴王夫差发兵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被抓来当了马夫,日夜伺候马匹。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实在是非常难堪的。但是勾践暗下决心,一定要恢复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没有露出什么抗拒的神态,老老实实养马。勾践还装出忠心耿耿的样子,用心替他驾驭马车,态度谦卑。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就放他回国。勾践回国后,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自己的意志,就“卧薪尝胆”,还常问自己:“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了吗?”勾践就给吴王送去美女阳施。吴王夫差就更加吃喝玩乐,无心国政,弄的国家日渐衰落。经过二十年的充分准备,勾践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吴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领兵把吴国打得大败。夫差感到很是羞愧,举剑自刎而死。故事讲完之后同学们对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让他们从书中找出夫差失败的原因以及勾践复国的过程。这样一来,有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诗词导入法诗词导入法也是常见的导入方法。在教授《鸿门宴》这篇古文时有位老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在黑板右半部分写下如下诗句“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然后开始提问这首诗的题目和作者。这个问题没有难住学生很快得到解决。(宋代词人李清照《夏日绝句》)然后这个老师又对这首这首诗做了简单的解析。(前面是对项羽卓越功勋的钦佩,后面是对他败亡的叹惋。)接着老师又问为什么李清照要作诗缅怀项羽,并且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呢?诗句当中“不肯过江东”和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又有什么联系呢?项羽可以说是我国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早年立志,看到威严赫赫、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极为蔑视地说:“彼可取而代之”,他的过人才气在这时就初露端倪。在日后他身经百战,所向披靡。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英勇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然而最终不免陷入韩信三十万大军的埋伏,四面楚歌其洒泪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叹天灭己,真的吗?有人说是他的性格,是其在鸿门宴上一失足酿成垓下之围、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千古遗憾。鸿门宴拉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也预示结局,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我国史学名篇《鸿门宴》。第二,设置悬念法设置悬念法和导入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它的使用范围更广泛,文章开头部分,中间部分都可以运用。悬念法又称问题教学法,它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由苏联教学专家M.A.达尼洛夫等人研究提出的,并得到广泛运用的一种方法。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寻找问题答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悬念教学法就是在课堂讲授和其他形式的课上,通过建立一种问题的情境来克服课堂教学中那种单项传授式教学和教学方法。例如《荆轲刺秦王》一文,教师可以从文章题目入手,首先一个“刺”字把学生带入一种严肃紧张的氛围之中,接着老师提出一系列问题:荆轲是何许人也?秦王的身份地位如何?为什么要刺杀秦王?刺杀手段是什么?刺杀结果怎么样,荆轲刺杀秦王成功还是失败?然后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不是机械地接受学习了。悬念法能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一堂课结束时学生应该为知识的增长而喜悦,如果经常带着值得探讨的悬念下课,使学生感到学海无涯。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读课文,查资料解决悬念,提出一些问题,这样既锻炼自己的一些能力,增长自己的才干,还会领略自我探索知识的情趣,获得知识的喜悦。即使通过自己的再三努力,一时不能解决的悬念,学生也会在下一节课中,有目的、有重点、感兴趣的听讲,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会提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克16\n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服应试教学中被动接受的局面。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想学生所想,了解他们的内心渴望,找到学生的兴奋点,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第一,发挥高考的号召力。1977年恢复高考,从此以后,高考几乎成了所有考生的“心病”,成了高中生心头紧绷的一根弦,大家都期望着高考成为自己命运的转折点,近年来高考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学生到教师,从家长到社会,所有的一切都为高考开绿灯。语文学科作为三大学科之一,受重视程度不言而喻,语文试卷上文言文部分的分值、比重近些年也有所提高。我们来看全国卷中的文言文翻译题型:以2004年为界,从2005年到2011年间在此考点的考查上增加了分值,由2002.2003年的每句2.5分增至2004年每句4分,从2005年至2011年固定在每句5分。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很多同学对文言文产生了又爱又恨的矛盾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文言文的爱之深,即:有很强的得高分欲望。因势利导,在鼓励他们这种动机的前提下,帮助他们降低对文言文的惧怕心理,提高文言文的得分率。第二,呈现文言文学习的意义我们知道,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单从工具性的角度出发,学好文言文对我们日后的深造有很大帮助。例如教育学专业,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就出现了教育学专著《学记》,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学书籍,它的价值可想而知。除此之外,大学理工科的很多专业知识可以从古书中获取。像《伤寒论》、《九章算术》等传统的医学、物理学、数学等著作都是用文言记载的。如果不懂文言文,就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求知工具,也无法利用第一手资料,这将是一个多么大的损失啊。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开动脑筋,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就能挖掘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具体而明确的方法。17\n宁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三、情境教学.}=il;渭情景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设置合适的情境,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获得高效的教学效果。第一,通过背景创设情境例如《师说》这篇文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写作背景入手,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写道:“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五:咬衙t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掣掣而东,如是者数矣。”从中不难看出韩愈作《师说》.如此大胆的宣扬自己的观点,是十分可贵的。老师讲解完这些内容之后,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当时衬会上“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不向世风折服的韩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遭到世人的唾弃,除此之外,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由此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同时,对韩愈的钦佩之情也.过朝t然而生,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就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有助于他们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二,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其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社会心理学技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扮演古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古文中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笔者在银川大学实习时的一篇文章《群英会蒋干中计》为例,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包括: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这篇文章人物众多,形象生动丰满,因此讲解这篇小说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情境。打破以往教师在讲台之上的模式,学生课桌分列教师两旁,留出人物活动的空间,经过协商选出周瑜、鲁肃、曹操、蒋干、蔡瑁、张允等人的扮演者,通过对话、动作表现人物性格:周瑜:(大怒、将书扯碎,掷于地上,喝斩来使)鲁肃: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周瑜:斩使以示威。曹操:(大怒)曹操:(大喜)子翼与周公瑾相厚乎?蒋干: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周瑜蒋千周瑜蒋干说客至矣。(昂然而来)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愕然)周瑜:(大笑)蒋干:(面如土色)曹操:(怒)18\n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曹操:(大怒)学生的语言、神态、以及动作都十分符合课文中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参与到故事情节之中有助于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学习。第三,通过音乐创设情境音乐是以声音为其表现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意象的塑造,是以有组织的音为材料来完成的。因此,如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样,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这是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作为音乐艺术表现手段的声音,有与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不同的一些特点。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不是单纯的听觉感受。同样,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虽然主要是通过听觉的渠道,接受的是听觉的刺激,但由于通感的作用,也可能引起视觉意象,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进而引起强烈的感情反应,体验到音乐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和意境t获得美感,并为之感动。在古诗文教学中,利用音乐来营造氛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讲解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电教设备,为同学们播放《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视频资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慷慨激昂的旋律,战士厮杀的场景,英雄末路的惆怅使同学们难掩内心的激动澎湃,仿佛置身历史之中,完成了时空的穿越。《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就是苏轼游古赤壁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老师利用音乐带同学们进入时光隧道,为同学们营造了一个历史场景,看至fJ-f穿空的乱石,听到了拍岸的惊涛,想起了盖世英雄周瑜的丰功伟绩,又推及自己壮志未酬的情怀,最后洒酒酬月,寄托情思。通过音乐的渲染,同学们会很快进入状态,音乐留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因此通过音乐创设情境既能打开学生的思想,又不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谓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19\n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四、合作学习.(一)合作的概念针对合作的概念,国内外各个领域的专家有不同的解释《心理学大辞典》是这样定义的:“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共同完成某一行为,是个体间协调作用的最高水平的行为。”《辞海》给出的定义是:“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参与者须具有相同的目标、相近的认识、协调的互动、一定的信用,才能使合作达到预期效果。其特征:行为的的共同性,目的的一致性,甚至合作本身也可能变为一种目的。”∞我国一些教育研究者认为:“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标或为了共同的奖赏而共同工作,以最小的付出来获得最大限度的共同利益。”@(--)合作学习的概念和特点“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的个人责任,具有互补性、互动性的特点。学生是完整的人,独立的人。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展示自己。使他们由“厌学”向“乐学”转变:由“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转变。合作学习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合作学习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有在教师合理正确的指引下,学生的合作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不论是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还是课下评价,合作学习都贯穿始终。和传统教学相比,合作学习有很大的优越性,首先在师生关系上强调师生地位的平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其次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兼顾个体与整体。而传统的授课模式忽略了个体,集体授课形式单一。再次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更具科学性: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而传统的评价方式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一样,学习需要独立,也需要合作,合作学习,是为了提高群体学习效率,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三)合作学习的思想溯源我国很早就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思想。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记载:“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也就是说学习要相互商讨,相互砥砺,共同提高。两千多年前,我国第一部教育学名著《学记》中提出“豫时孙摩”,所谓“摩”即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为摩”,学友间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就能共同进步。这是说互相学习使人进步,对学生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的狭隘,见识短浅。古代私塾中,由于名师手下门人太多,故常常采取由“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教学方法。董仲舒传授学术时,使弟子“次相授,或莫见其面”。这些都是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典型。20世纪30年代,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济匮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女子教育困难等矛盾,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儿童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学生教学①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页389.@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页35.20\n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生,也是合作学习的方式。这些做法都体现了合作最基本的理念——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人都在著作里阐述过合作学习的思想。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创造一种协作式的宽松的学校氛围,能激发人求知的欲望,发掘内在潜能。公元1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提出学生可以从相互学习中获得知识,他始终强调一个观点:大家共同学习,可以互相提高。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也在其著作中明确指出,学生可以从教师的传授中获得“营养”,也可以从其他学生那里获得“营养”。专家们认为:“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是2l世纪教育需要的一种手段。”∽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学生怕学,老师怕教,曾经在师生中间流传着这样三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其实三者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因为知识积累不丰厚,词汇匮乏。怕周树人,一方面是因为文章思想深刻,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阅历,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的部分文章保留了大量的文言气息。试想,如果有扎实的文言文功底做基础,保留至今的名言警句、故事典故、脍炙人口的诗词,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就可以信手拈来。除此之外,良好的文言素养对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也是大有裨益的。文言文在语文学习中如此重要,然而,我们的文言课堂又是怎样的呢?和现代文阅读相比,文言文不论从读音还是释义,不论从句式还是文章结构,都有较大的难度。教学过程中又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完全是“一言堂”的教学局面,“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与此相对应的教学模式就是合作教学。例如教学《鸿门宴》这篇古文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合作教学的模式。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由于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单独成段,教师可以灵活地根据段落的长度分组,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八到十人。第一至第五小组分别负责第一至第五段,第六小组负责第六、七自然段。分组完成之后教师需要把每组的总体任务分配合理,小组成员之间协商、细化具体的任务,最后讨论、总结。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如下一些问题:(一)找出每段的通假字。(二)找出每段的词类活用现象。(三)找出每段的特殊句式。(四)分析文章写作手法(五)概括文章主旨。针对前三个问题,每个小组可以独立完成,最后两个问题则需要全体同学的合作。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第一组的学生可以自由结合,但由于空间的限制,最佳选择是同桌之间互为搭档,两人共同解决一个问题。比如找出通假字,或者找出词类活用现象等等。每个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完成本组任务之后,教师做最后总结。由于这篇文章涉及人物较多,教师可以找两个学生负责梳理人物关系。因此,问题的设置要根据文章特点来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设置的这些问题难易程度有一定差别,满足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既不会让学习程度差的学生望而却步,也不会让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觉得索然无味,缺乏挑战性。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合作学习依托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互动,形成“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把“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从而加强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这种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中心”,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是优化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页842l\n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五、对话教学传统语文教学即授受范式教学,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独白式”教学。它确立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学生就像一个“容器”,任由知识的输入。教师就是无所不知的智者,向“嗷嗷待哺”的学子灌输着知识、传授着真理。学生虽然也是教学中的参与者,却不能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利,课堂就成了一个人的舞台,教师就是那位“独舞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日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能力也每况愈下,甚至连最基本的主人公意识也变得淡漠,对老师听:j:,fE之。其实,这种教学方式重结果轻过程,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效和区分学生优劣的唯一标杆。这样的教学模式完全和教改思想悖逆,我们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来打破这种现状。当代教学发挥沟通功能需要对话,没有对话就没有沟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这是21世纪教育需要的一种手段”。④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⑦(一)对话的概念“对话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无论是前现代还是现代,对话一直是我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㈢对话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对话”即苏氏的“产婆术”。在中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时代,中国的代表人物就是孔子。目前,国内学者一般从“语言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视角出发来界定这一概念。首先,从语言学角度讲,“对话”的英文单词“dialogue”一词起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语言为介质进行的沟通与交流,它与个人独白相对立;其次,从社会学的角度讲,“对话根本上不是一种具体的关于提问与反应的交流形式它本质上是连接他的参与者的一种社会关系”。最后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对话指两个人或两类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理由和追求才能进行实质性的对话”。(三)对话教学的概念和特征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中的对话,我们称之为“教学对话”。教学对话法就是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从而让学生学到知识的教学方法。基于对话教学的概念,对话教学有一下几方面的特征:第一,教学主体性对话教学强调教师主体、文本主体、和学生主体,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有丰富情感、有独立意识,有一定能力的人。把文本也看成主体它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话教学的主体性体现为“教师充分发挥作为对话参与者、启发者、引导者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感悟文本丰富的内涵,使学生体现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自我超越性,即在教师、学生、文本的双向对话交流中,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④对话教学不仅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重视教师主导性的发挥。对学生而言,让他们明确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页84.@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1,页41.@李冲锋、许芳.对话:后现代课程的主题词.全球教育展望,2003,2.@曹明海、李洪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页102.\n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我”为主体才能把他们调动起来激发他们投身语文学习的热情。而教师是“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教师就像桥梁一样,沟通学生和文本。除此之外教师还是一位引导者,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指引学生参与到对话中,让学生不断的创新,从文本获取知识和技能。第二,主体交互性对话教学注重“教师主体.文本主体.学生主体”的多项互助交流,体现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对话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传统的授受关系,也不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存在纯粹的客体,每个人都是主体,都是创造者。学生和学生年龄相仿,身份地位没有悬殊,心理发育程度和知识储备相似,他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有利于他们的合作交流。教师与学生都是文本的阅读者,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他们以自己不同的视角审视文本,必然得出不同的结论,在对话中交流碰撞,文本也实现了意义最大化。以201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优秀教案为例,看对话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课时一、布置学生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韵字词。一2、回顾“词”的文体知识,将《雨霖铃》温习一遍。3.找出文中写景或抒情深深打动你的句子进行分析。说明:这一步旨在引导和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面对教材,学生不应该是等着老师来教学,来给他一个模板式的记忆内容。而是在不带着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前提下自主地和文本对话。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注重自己的感受、经历和体验,为后面师生对话以及生生对话打下基础。这一步相当重要。二、作者和解题:请学生介绍苏轼的生平事迹,教师明确:1、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著名的美食家。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在文章方面与欧阳修合称“欧苏”,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在绘画方面与黄庭坚的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唐宋八大家之一。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2、解题:(1)词牌名、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题目是赤壁怀古,念奴娇是词牌名。(2)词风词按风格可分为婉约词风和豪放词风,《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认为是豪放派的代表之作。说明:这一步主要是学生展示课前所学,进行学生之间的对话,另外学生的预习成果得到认可,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三、第一环节:23\n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朗读:第一次朗读听学生读,正字音,明句读。第二次朗读要求体会音韵美。第三次朗读注意体会意境美即文中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教师点明文体特点。说明:以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通过“读”了解文体特点。这是学生和文本的直接对话,也是学生和文本的浅层次感性对话。在朗读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四、第二环节:理清思路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上阙以长江赤壁为背景,颂扬当时众多的英雄豪杰;下阙写周瑜,描绘火烧赤壁的功业,并向江月倾诉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说明:此步骤重在加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学生充分自由朗读的前提下,让学生试着理清文章的思路。这实际上是缘着作者的文字追踪作者的所思所想。五、第三环节: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自由讨论:1、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2、作者写了哪些历史人物?3、从文章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豪放词风?说明:这一步骤重在给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对话。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挖掘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六、第四环节:鉴赏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教师总结:词一开篇,尽显豪放气概。诗人把奔腾浩荡的长江与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千百年来的英雄豪杰融为一副漫长的、巨大的画卷。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雄伟气势,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写尽了英雄豪杰,表达了诗人对古典英雄的向往之情。一个“去”字,一个“尽”字,揭示了自然与人生的投律,为“人生如梦”,岁月流逝,壮志未酬作了铺垫;“风流人物”为重点写周瑜的才华和功勋作了极好的烘托。说明:这一部分是学生在充分感悟文章思想内容的前提下和老师之间的对话。这种深层次的对话是非常难得的。也是需要学生在理解文章和梳理自己的思想进而组织自己的语言方面付出相当大的心力才能实现的。教师通过提供解读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三、写给苏轼,一两句话均可。说明:让学生给苏轼写两句话,与其说是让学生跨越时空和苏轼进行对话,毋宁说是学生在理解深思了文章内容后的一种自我对话。【案例分析】从《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个案例本案中不难看出,教师精心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对话式课堂”的教学理念。笔者看来值得鼓励和肯定的地方有:首先,老师为学生的课前预习指明了方向,能够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另外课外资料的搜集也能在老师的指引下切实有效地进行。这为学生实现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对话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再是知识的传输者、倾倒者,而是指导者、参与者,把更多权利留给了学生。如此以来,课堂气氛不再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而是充满了开放、平等、和24\n谐的味道。特别是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些有创造性的、有价值的问题。这应当是师生间的深层次对话,也反映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对文章的鉴赏更为深入和通透。第三,课后鼓励学生动笔。写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深层次对话的一个过程。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1、学生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因此,如何花费最少的时间完成最多的工作是值得老师思考的问题。’2、对话教学一改以往填鸭式教学的死板乏味,但是也要警惕走入“放羊式”教学的模式,老师稍为急躁些或学生稍为懒散些都有可能功亏一篑。3、长期以来,学生已经养成了接受式的学习模式,如何转变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也是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的。25\n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第二节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建立在终身学习的基础上已经成为全球共识。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召开了第三十五届国际教育大会强调了教师培养与进修相统一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付诸实施的可能措施。终身学习思想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20世纪70年代,英国詹姆斯.波特提出“师资培养三段制”的思想,他在《教师与教直训练》的报告中明确把教师教育分成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培训、在职培训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完整的过程,缺一不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认为:教师,须功底深厚。教育往往是滞后效益,分数难以衡量学生德、智、体发展的全部情况。为此,教师不能为分数所困扰,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真本领。俗话说好:打铁需要本事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教师就须具备真才实学。大学毕业文凭只说明学历水平,具不具备教师资格,要看肯不肯下功夫在岗位上锻炼。‘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学习不可能一次完成,要做到‘清如许’,就须天天学,坚持不懈地学。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有一条:读书,读书,再读书!这即是他给所有教师的建议,更是他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十几年的经验之谈。教师提高自己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思考,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成长。教师要博采众文,努力搜集和文言文有关的诗句、灯谜、成语、对联等等,在文言课堂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老师要以身作则,打好坚实的文言基础。例如,《氓》一诗中有这么一句话“非来贸丝,来即我谋。”Ⅷ有位老师{j蜒lI里面的文言词语“即”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告诉大家它的含义,而是在黑板上写下一个符号“五历”,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看到大家的热情,老师趁势讲解,这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这个字是左右结构,但是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是可以调换位置的,这一点和现在的汉字是不一样的。这个字的左边代表食物器皿,就像个火锅,右边表示人,他是朝着器皿的方向去的,这时就有学生喊出来了,“他是要去吃火锅啊!”大家都笑了,老师说可以这么理解,这个人是准备去吃饭。学生能领悟到这些,至于“即”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表示“就”,这句话翻译为: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里来是商量婚事的。这个字讲解完毕,教师并没有就此结束,在“即”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公既没’’②,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呢?‘‘既”甲骨文谶篆篙碟翥Q,、(X表示盛满食物的器皿,Y表示食用①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页14@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三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页5026\n掉过泌去。造字本义:吃饱打嗝转身离席,“既”与“即”相反,近食就餐为“即”,餐毕离席为“既”。‘‘既”在这句话中理解为“已经”。这样的教学让同学们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并且记忆深刻,不用课下再花时间背诵词义,可以说做到了一劳永逸。二、提高语言艺术素养课堂语言要活泼,风趣幽默,浑然天成,教师要尽可能地展现语言的魅力。俗话说:行家功夫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同样道理,每个人只要一开口说话,就能反映出他的文学修养及个人素质,书读得多,文言文学的好的人,说话中就可以做到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文采飞扬。听他们说话是一种享受。文言文简洁明了,寥寥数语就能道出故事的来龙去脉,事情原委。陈胜在揭竿而起决定武装反抗暴秦的统治时,面临着如何说服众人跟他一起反抗的问题,他对囚徒们说:“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寥寥几句就陈明利害关系,可以说,这番讲话对成功发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起了重要作用。相反,如果一个人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那么他说话就会让人觉得索然无味,犹如白开水,甚至是让人觉得粗俗,难以入耳。再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新闻联播每天都与我们见面,但是也许没有哪个人愿意听八节课的新闻联播,笔者承认主持人都很优秀,但语言太单调、严肃。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尽量提高自己讲述部分的可听度,为什么易中天一讲《三国》赢得了那么多的粉丝?语言是制胜的法宝,活泼的语言能调动听众有效沟通,“诸葛亮是个帅哥呀”听众大脑中立刻出现了“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再如“桓帝和灵帝都是不适合当皇帝等等,灵帝的爱好是文学艺术和建筑艺术。他对于建筑还是颇有研究的。他成天搞研究,结果在皇宫里搞成了一个自来水系统!而且他还要在全城推广自己的科研成果,宣布:要让全城的老百姓都喝上自来水——你是当皇帝的,不是搞上下水的嘛!”“武则天拿着那张旧船票,重新登上了后宫这艘豪华游艇。”可见风趣幽默的语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当然这需要广博的知识,既有专业知识也有社会时尚元素,我们运用起来才能恰到好处。如果整堂课语言都很呆板,学生思维就会停滞,很难活跃起来。如果是遇到教师听课,情况也许会更糟。面对陌生的听课教师学生紧张,有限的空间容纳进去更多的人越发觉得躁动不安。如果授课教师语言活泼,不需要太长时间就能把学生调动起来,参与到知识的认知当中。反之,语言严厉、沉闷,学生愈发紧张,一节课下来不仅老师累,学生也难以掌握牢固的知识,更谈不上发散思维,对话教学了。当然每个人有自己的语言风格,但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沟通方式,应该是我们尽力追求的。“真实的不好看,好看的不真实,因此要有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办法我以为就是‘妙说’。所谓‘妙说’,就是历史其里。文字其表,既有历史真相,又有文学趣味。”结合文言文的特点,笔者认为提高语文老师语言修养,增加语言的幽默成分不失为一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的良方。27\n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三、以自我反思为发展的重要方式“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最难的问题不是应用新的理论知识,而是从经验中学习。学术知识对于专业工作是必须的,但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专业人员必须培养从经验中学习和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的能力。”①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反思实践是一个重要阶段。反思性教学具体来说,有三个特征:“第一,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在反思性教学中,反思不是一般的回想教学情况,而是深究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题、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二,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这主要从两方面表现出来:一方面,人们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另一方面,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i咂,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第三反思性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不仅像操作性教学一样发展学生,而且全面发展教师。因此反思性是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要求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的教学。”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借助学生的反馈来反思教学,还可以通过观摩教学,把自己与其他老师作比较,来反思教学,甚至还可以通过博客的形式把课堂上的得失与广大教师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漪老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坚持教学反思,于漪老师说”我一辈子没有上过一节十全十美的课”,每篇教案都有教后记,甚至不止一篇。有的是从文本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是对教学经验的总结,还从学生的角度,例如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提出的疑问等。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反思性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登高》@这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学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背诵的任务,教师就应该根据这一反馈信息找出学生未完成任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是值得思考的:(一)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不到背诵的重要性。(二)其他科目作业量较大,并且都是以做题的模式呈现。(三)单纯的背诵没有可以量化的标准,学生自己很难做到心中有数,教师也没有充裕的时间检查每位学生的任务是否完成。(四)课堂上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从而增加了背诵的难度。所以,教师要进一步和学生沟通交流,针对以上几种可能存在的原因做逐一排查,确定影响因素之后,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就要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在默写的过程中有书写错误的现象,比如“猿啸哀”的“啸”,误写成“潇”或“萧”,“渚清沙白”的“渚”,误写成“诸”,“繁霜鬓”的“鬓”,误写成“宾”甚至有些同学因①[美]李·S舒尔曼著,王幼真、李捷编译.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比较教育研究,1999,3.②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页3~5.@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三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页3928\n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记不清上半部分是什么,就用笔胡乱的画个样子,以求蒙混过关。“新停”的“停”写成“亭子”的“亭”。总结以上几种书写错误,不难看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诗文不理解,对字词意思不理解,所以在这个环节教师就要注意让学生弄懂文章大意,吃透、理解字词含义。以《定风波》U为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同样的背诵默写任务,学生对《定风波》背诵更加熟练,默写时准确度也比较高。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吸取了以前只重视分析意境,不注重讲解诗歌大意的教训,学生弄懂了诗歌大意,默写的时候就能比较准确地书写,“吟啸”就不会再写成“吟潇”,“无晴”就不会再写作“无情”。从学生角度来看,似乎更加喜欢苏轼的豪放词作,读起来气势十足,充满激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沉郁顿挫的诗作没有阅读价值。因此,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多加引导,感受古人的情怀,体会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科技变得日益发达,网络也越来越普遍,几乎覆盖了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全部。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学习信息,或者利用网络的便捷、高速,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势必会为提高教学效率开辟一条全新的通道。①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四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页3729\n硅{五:日,口“高中文言文教学探析”,此论文选题是结合当下新课改的要求,立足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致力于探寻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高效方法而提出。本论文依据一定的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现状,教师的讲授现状,以及“一切为了考试,考试就是一切”的应试现状,试图探索出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高效办法和应对现状的实施策略。文言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先人们智慧的结晶,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高中生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心理也日趋成熟,完全有能力继承并发扬先贤哲人留给我们的这笔财富。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学生厌学、怕学文言文,可谓“谈‘文’色变”,课堂上不愿意听老师细致、认真的解析,他们对“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不感兴趣,对“名词做动词”“名词做形容词”也感到索然无味。当老师讲到苏轼的“阔达乐观”、杜甫的“沉郁顿挫”、庄子的“汪洋恣肆”时,学生不理解、不明白,或者说很难体会古人的情怀。课下不做课前预习,却聊着当下时尚的元素,也不做延伸阅读,却怀抱一本本玄幻小说,校园小说读的不亦乐乎。当然了,教师的教学也不是无懈可击,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里就不赘述。论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方面笔者理论知识还有很大的欠缺,另一寺面缺乏教学实践,实习时间比较短,很容易一叶障目,以至于得出的结论不全面、不完善。日后,我也有可能走上讲台,做一名人民教师,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不仅需要更新已有的理论知识,与时俱进,还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进取,和同学们一起进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30\n参考文献一、专著类:[1]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2]王力.谈谈学习古代汉语.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3]夏蹲、.叶绍钧.国文八百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4]张中行.文言和白话.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5]熊川武.反思性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7]杜书派.创作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8]保罗·弗莱雷著,顾建新等译.被压迫者教育学.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1.[9]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ElO]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11]潘涌.语文新课程与教学的解放.广'N-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2]崔宝国.写作教学笔记.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13]叶澜.教育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4]曹脯、李洪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5]乔治·雅各斯、迈克尔·鲍尔、劳·范恩.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南.(杨宁、卢杨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6]陶行知.陶行知名篇精选(教师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7]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语文)(1—6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二、期刊论文类:【11于漪、程红兵.关于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对话.文汇报,1996年4月15日【2】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4期【3】王传文.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出路.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4期[4】左光华、唐国胜.略说文言文教学的取向及操作.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12期【5】巧、周恬恬.拓展、比较、迁移一一中学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尝试和思考.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7期【6】李冲锋、许芳.对话:后现代课程的主题词.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2期【7】徐永华.文言文研究性学习的尝试.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年第12期【8】谢步勇.把文言文当成文言文来教.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年第12期【9】江子娟.中学文言文教法之探索与思考.贵州教育,2005年第5期[10]王尚文等.关于“对话型”语文教学的对话.语文学习,2002年第7期【111吴婷婷.对话教学基本理论二十年回顾及现实期待.教育教学探索,2001年7.8期三、硕士论文类【1】李淑华.文言文教学法传统诵读与现代诠释双剑合璧.东北师范大学,2001.【2】邓美娟.论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江西师范大学,2004.【3】杨柳枝.高中文言文教法初探.首都师范大学,2005.【4】叶青.现代视野下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发现及其改革构想.湖南师范大学,2006.【5】李慧娟.中学文言文教学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西北师范大学,2006.[6】谢基祥.让高中文言文教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西南大学,2006.【7】张锋.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华东师范大学,2006.\n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8】林少菁.对话教学理论实践的误区与策略.福建师范大学,2009.【9】刘红芳.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实施文言文教学.首都师范大学,2009.【i01林勇峰.论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福建师范大学,2009.[1l】王丹丹.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0.[12]三E丽霞.高中文言文字词教学的低效现状及对策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13】李立.浅谈高中文言文激趣教学.辽宁师范大学,2011.[14I文U丹.论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诵读教学.河南大学,2011.【15】赵鹏飞.高中文言文教与学现状、成因与对策.沈阳师范大学,2012.【16131延航.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一以十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为参照.河南大学,2012.【lV]沈亚鹤.语文对话教学的意义、关系及一般准则.首都师范大学,2012.32\n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三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2010年的那个春天,阳光普照大地,但依旧春寒料峭。我怀揣着一个梦想,只身一人来到宁夏,就为争取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我们敬爱的崔宝国教授,是崔老师给了我勇气和信心,告诉我要坚持下去,抓住机会。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如愿以偿地来到这里继续我的梦想。三年的学习生涯让我领略了知识的浩瀚无边,学无止境。特别是崔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坦诚宽厚的为人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崔老师也成了我日后工作生活中学习的典范。我还要衷心感谢解光穆老师。2011年下半年解老师在百忙之中到校给我们上课,并且有机会还带我们出去调研,在这个过程中我切身感受到了解老师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刚正不阿的为人风格,并且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解老师严于治学、勤于律己,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受用一生的知识,收获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同时,我还要感谢蔡永贵老师、赵红老师、李仁安老师、赵彦龙老师、杨占武老师、胡玉冰老师、刘经建老师、田继忠老师、田江老师、周福盛老师、谢延龙老师、周燕萍老师,谢谢老师们给予我无私地帮助和指导,让我再一次领略了知识的浩瀚无边、博大精深。除此之外,还要感谢我的师姐初瑞,在我困惑的时候,她总能给我以耐心的指导和劝慰。感谢我的同学彭新媛、叶璇,她们在学习上给我无私的帮助,也是她们让我的在校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令我终身难忘。最后要感谢在身后支持我的家人,是他们的包容和关爱让我在学校里能够集中心智、完成梦想。我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先生秦艺鹏,他在工作之余帮我搜集、整理资料,除此之外还帮我把手写的稿件输入电脑,在将近一年的论文写作时间里,他始终如一地鼓励我、支持我,论文能够最终完成,一半的功劳归于我的先生,在此,向他表示深深的感谢。又是一个春草萌发、柳枝摇曳的季节,就让我们趁着这股春风在人生的航线上驶向更远的未来!\n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个人简介基本情况个人简介姓名:高芳芳性别:女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86年籍贯:河南漯河教育经历2006年9月叫010年6月河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2010年9月——2013年6月宁夏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