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91 KB
- 2022-08-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文言文翻译考点测试[基础回练]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不拘于时,学于余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解析:A、B、C三项均为介词短语后置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何后之有”即“有何后”。答案:D2.从句式看,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甚矣,汝之不惠②多于南亩之农夫③一夫作难而七庙慕④梁,吾仇也⑤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⑥其势弱于秦⑦痛哉斯言⑧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A.①⑦/②⑥/③⑤/④/⑧B.①④/②③/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⑧/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解析:①⑦句为主谓倒装句;②⑥句为介词短语后置句;③⑤句为被动句;④句为判断句;⑧句为宾语前置句。答案:A3.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介词结构后置句,E.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①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③不拘于时,学于余()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答案:①人;②C;③BD;④D;⑤E;⑥E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A.时人莫之许也B.时不我待C.客有吹洞箫者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C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为宾语前置句。答案:C\n2.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③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解析:①与②同为判断句,③与④同为反问句。答案:B3.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画线部分相一致的一项是()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君何以知燕王C・纤歌凝而白云遏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解析:“纤歌凝”即“纤歌被凝”,属于动词本身表被动的被动句,例句“拘于时”为被动句。A项,为宾语前置句。B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陈述句。答案:C[文段练习]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祖龙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丙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丕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答案: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宜谦以全身,二也。答案:这样就应该谦逊恭谨,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n(2)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答案:我做官,爱惜名声和节操,从来没有贪婪攫取,使家里富裕。【参考译文】你从小见惯我四处为官显赫得意的样子,没见过我做童生和秀才时低眉顺眼谦恭待人的样子,以及祖父祖母在艰难中支撑家庭时的情景,更没见过我身穿囚服被捕入狱,以及在监狱中被囚禁时万分痛苦的情形。你不尝着苦胆去好好想想这一切,又哪里算得上是有人心的人呢?做人不能居高临下,不能仗势凌驾他人。这样就应该用谦恭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祖父祖母疼爱你,你却因为亲近而忘了尊重;你的母亲教育你,你却傲慢而不亲近她。现在我遭遇难以预料的灾祸,你替代我做儿子,能不恭敬地体会祖父祖母的爱护之心吗?至于你的母亲,她还能依靠什么人呢?你如果不孝顺,上天都要惩罚你了。这样就应该用孝心来侍奉长辈,这是第三点。我做官珍惜自己的名声和节操,不曾贪婪攫取,使自家富裕。现在家中留下的财产,都是祖父祖母勤劳辛苦积累的,况且经历这次大难,已经花费了大半。我曾有誓愿:兄弟三人,财产均分成三份,自己一定不多拿一亩田一粒谷。你要像对父亲一样对待伯父,像对母亲一样对待寡居的婶婶,即使有祖父祖母的命令,也丝毫不能多占多要,以致违背我的心愿。这样就应该以公平之心来继承家业,这是第四点。(-)曹端,字正夫,滝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n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曹端,字正夫,滝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何图》《洛书》,就摹画在地上问他父亲。等到长大,专心于研究大道理。他在学习大道理时,努力从自身做起,而且把所学的道理静心存留于心作为最主要的。(他)读宋代儒学著作《太极图》《通书》《西铭》,感慨道:“大道理就在这里面了。”于是专心致志地研究,坐位下踏脚的地方,两块砖都磨穿了。(他)对待父母极孝顺,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信中说道:“佛教把空作为要义,这不是人类社会规律的要义。道教把虚作为理论,这不是依从本性的理论。”他父亲愉快地依从了他所说的道理。后来经历了父母双亡的痛苦,(他)各种有滋味的东西都吃不进去。安葬了父母以后,筑庐冢守墓六年。霍州的李德跟曹端是同时的人,也在霍州讲学,等到他见过曹端,回来对他的众弟子说:“学而不厌,教而不倦,这是曹先生的高尚品德了。至于他懂得古今,通晓社会变化,没涉及的学问很少。古语说:'得到一位讲经的老师容易,而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难。'你拉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了。”于是(李德)不再讲学要离开霍州。曹端也称赞李德的品行与情谊,让众弟子请他回来,一起讲课教学。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答案: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2)安葬(父母)以后,修庐冢守墓六年。(3)既葬,庐墓六年。解析:⑴“释氏”,指释迦牟尼,句中意是以佛教创始人代替佛教。《夜行烛》是曹端写给年迈父亲的一封信,文言中“书”大多当“书信”讲。(2)“庐墓六年”中的“六年”作“庐墓”的补语出现,可见“庐墓”应活用作动词。答案:(1)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n(三)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曾子坚决不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的土地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答案: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冼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答案:即使国君赏赐了我以后,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2)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答案:曾参的话,(说明他)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四)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辞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时因为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对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何故?”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爱吃鱼,这时候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n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答案: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呢?(2)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答案: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这样的话)尽管(我)爱吃鱼,但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五)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我家有方古2是过去因友人的赠送所得到的,接受了后就一直放在那里,当作一方(普通)的砚台使用着,不知道它是一方(珍贵)的古砚。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的把它当作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让它受损和毁坏了。”我听到了这样的劝告后,也就依从了他的话把(这方砚)当作了宝贝。但没时间来辨识它是否真的是五代、宋代是的物件。唉!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与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罢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答案: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告诉我:“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地把它当做珍宝一样收藏着,不要使它毁坏。”(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答案:这不是真爱好古物,只不过与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罢了。(六)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斗服。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n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答案: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民,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民,最终(人们)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2)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答案:怨恨不在多大,可怕的只是百姓的力量;(百姓就像水一样),冰河以载船,也可以推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对待的。\n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测试[基础回练]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不拘于时,学于余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2.从句式看,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甚矣,汝之不惠②多于南亩之农夫③一夫作难而七庙慕④梁,吾仇也⑤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⑥其势弱于秦⑦痛哉斯言⑧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A.①⑦/②⑥/③⑤/④/⑧B.①④/②③/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⑧/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3.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介词结构后置句,E.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①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③不拘于时,学于余()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A.时人莫之许也B.时不我待C・客有吹洞箫者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③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6.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画线部分相一致的一项是()\n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君何以知燕王C・纤歌凝而白云遏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文段练习](―)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洌|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袒父母之空乎至于汝母更倚何△汝若丕孝神明殛之矣o_此宜孝以事亲,三也。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宜谦以全身,二也。译文:(2)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译文:(-)曹端,字正夫,滝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霍州李徳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丕厌教丕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n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译文:(2)安葬(父母)以后,修庐冢守墓六年。译文:(2)既葬,庐墓六年。译文:(三)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译文:(2)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译文:(四)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鋅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译文:(2)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译文:(五)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n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译文:(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译文:(六)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译文:(2)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