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1.60 KB
- 2022-08-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文言文翻译\n【考点阐释】文言文翻译通常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逐字逐句落实到译文中去,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尽可能保持一致。所谓“意译”,就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多年来,高考翻译题均要求考生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确实难以直译的情况下才酌情采用意译。\n古人曾提出“信、达、雅”的三字标准“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对于高考来说只要达到前两个标准即可。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n二、翻译方法点津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第一招:如:“《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如:“《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n第二招: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如:“夫赵强而燕弱”“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发语词)(句中停顿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如:“夫赵强而燕弱”“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首发语词、陪衬语素、结构助词、个别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n第三招: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通假后的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①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译: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②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n②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③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通假、活用)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响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词类活用)译:已经为它们哭泣了三天,于是发誓要治疗他们……把五年作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使它们保全。\n翻译下列句子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求学问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并谨慎地选取它的缘故。2、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n字字落实留删换\n①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牛刀小试③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贯:侍奉女:通“汝”,你莫我肯顾:莫肯顾我逝:同“誓”,发誓爰:犹“乃”,才。所:指安居之处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①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留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删换\n第四招: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调整过来。\n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②夫晋,何厌之有?译:有什么满足的?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④“甚矣,汝之不惠!”译:你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n第五招:即: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n②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在省略句中,补出省略的成分:③竖子,不足与谋。④今以钟磬置水中。①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省略主语)(你)(鼓)(鼓)(之)(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于)\n数词后面增加量词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译文:向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n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译: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却没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n第六招: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当然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意译”。\n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司马迁《报任安书》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注:牛马走,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者自谦词,可意译为“鄙人”或“您的仆人”)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译:太史公,像牛马一般的仆役,司马迁拜了又拜说:\n例1: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译: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比喻)例2: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译:奉皇上命令讨伐有罪之人,大军南下,刘琮投降。(借代)例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译: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金玉珍宝(互文)注意有修辞的语句\n注意有讳饰委婉说法句子的翻译①表示死亡:一旦有山陵崩(死亡),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②表示出仕退隐:上书乞骸骨(请求退休)③表示生活情况:权起更衣(上厕所)/出恭(上厕所)/不胜杯勺(喝醉)/每五日洗沐(官员休假)④表示恋爱婚姻:之子于归(出嫁)/秦晋之好(结成婚姻)/月老红娘(媒人)\n例: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n文从句顺调补贯\n试翻译下面语段: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牛刀小试\n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有为齐王画之客调留(他)(画)(画)(客)补删换\n第七招:遇到疑难时,不妨根据语境来进行合理推断!试翻译下面加线句子: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不可以(完全画得)相似于它们。\n翻译方法总结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遇到疑难不要慌最后一招猜猜看\n猜测法:一、联想推断法05年湖南卷11题答案A:李超,字魁吾,淄之鄙人。鄙:粗俗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鄙:边境卑鄙:出身低微、学识浅陋;粗俗⒈根据所学来推断\n⒉联想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推断: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招致、招引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众叛亲离(通“叛”,背离)06年高考全国统一卷第8题答案B:远本倜傥,尚轻侠尚:崇尚不尚空谈:崇尚\n二、相似结构推断法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胜。品类:自然界的万物05年浙江高考卷11题B项:庭除甚芜,堂庑甚残。除:废弃庭除甚芜,堂庑甚残。堂庑:堂屋走廊庭除:庭院台阶\n三、以形释词法如从字形结构入手: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大多表意,因此可以通过字形结构来推断词义。例如:1、“若少屈,冀得一归觐”(2004年全国高考题)2、“夫子将焉适”(2003年全国春招试题)“适”字的形旁是“辶”,它与“走”“到”“往”有关,联系上下文,可推断为“到”的意思。“觐”可以借助形旁“见”推断意思与“见”有关,再根据语境推断为“朝见”。\n四、以音释词法根据读音,可以发现通假关系,然后根据本义推断通假字的意思。例如:1、“以身徇国,继之以死”“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95年全国高考卷)“徇”与“殉”读音相同,“徇”通“殉”,“殉”的意思是:“为了某种理想、追求而死”,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两个“徇”属同一义项,即“为……而死”。2、“或至涂而反”(2001年上海试卷)“涂”与“途”,“反”与“返”读音相同,根据语境,“涂”通“途”,意即“路途”、“道路”;“反”通“返”,意即“返回”、“回来”。\n翻译方法总结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遇到疑难不要慌最后一招猜猜看\n牛刀大试季札⑴之初使,北过徐君⑵。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⑶,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史记·吴太伯世家》注释:⑴季札:吴国公子。⑵徐君:徐国君主。徐城故址在今安徽省泗县。⑶为使上国句:因为要出使上国,所以没把剑送给徐君。上国:古指中原发达国家。古时带剑出使,是一种礼仪。季札挂剑\n季札挂剑季札首次出使,向北经过徐国。徐国君主羡慕季札的宝剑,但没有开口要。季札心里清楚徐君的想法,因为要出使大国,没敢赠送。当他归来时,徐君人已死去,于是他便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后就离开。随从的人不理解地问:“徐君已死了,宝剑还留给谁呢?”季子曰:“不!当初我已将宝剑在心中暗许给他,难道说因徐君死了而改变初衷吗?\n卞和献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①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第13》)注释:①刖:断足。古代的一种酷刑。\n卞和献玉楚人卞和,从楚山中得到一块玉石(玉未到剖析前被坚石包裹),捧着去献给楚厉王。厉王让玉人识别它。玉人说:“只是一块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是戏弄自己,就让人砍掉了卞和的一条腿。厉王驾崩,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玉石给武王。武王让玉人鉴别。玉人还是说道:“是玉石。”武王又认为卞和是在欺骗自己,就让人砍去了他的另一条腿。武王驾崩后文王即位。卞和于是抱着璞玉,哭着跑到了楚山上,一连哭了三天三夜,眼泪都哭干了,简直连血都哭出来了。文王听说这件事,派人去问卞和,说:“天下受刖刑的人太多了,你为什么哭得如此伤悲呢?”卞和回答说:“我并不是因受刖刑而悲,宝玉不识而叫它石头,把忠贞之士当作欺诳之徒,这才是我悲哀的真正原因啊!”文王于是让玉人剖析其石,结果得到了宝玉,于是给它起名:“和氏璧。”\n文言文翻译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谨慎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整齐。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重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