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00 KB
  • 2022-08-18 发布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考点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特殊句式考点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判断的典型格式。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2)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是”。例如:“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译文:“项脊轩是原先的南阁子”(3)主句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这种判断句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例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传》)(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译文:“现在人家才是菜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汝是大家子。”(《孔雀东南飞》)译文:“你是大户人家的公子”(5)用“即”“乃”“则”“皆”“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例如:①“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译文:“就是现在聚集埋在坟墓里的五个人”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译文:“应当即位的人是公子扶苏”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译文:“这是岳阳楼最美的景象啊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译文:“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⑤“臣本布衣”(《出师表》)译文:“我本来就是老百姓”(6)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译文:“刘备是天下的英雄”【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这”做判断句的主语,但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则多起来。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例如:“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译文:“被仲卿的母亲休弃”(2)用“被”表被动例如:“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英雄孙仲谋过去的功绩像被这里的风雨洗刷尽了似的”(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n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白白地被欺骗”“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我确实担心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例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于时拘,学于余”(韩愈《师说》)译文:“六艺经传都通读学习它,不被时代风气所拘束,向我学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译文:“我不能拿着所有吴国的地方,十万的军队,被人制约”。(5)无标志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例如:“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译文:“屈原被放逐,才写出《离骚》”【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此句翻译为“你既然如此惦记我”,可看做宾语前置句。三、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一般有承前省、蒙后省和对话省,但在古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而且按照现代汉语习惯,一些不能省略的成分也都省略了。(1)主语的省略例如:“(吾)十三能织素”(《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十三岁就能织(精美的)白绢”(2)谓语的省略例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消耗尽了。、”(3)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陈涉世家》)译文:“军尉拔剑挺起,吴广站起来,夺下剑而杀了军尉。”(4)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译文;“这小子不值得跟他谋划大事!”(5)介词的省略例如:“出置前窗下”(《孔雀东南飞》)“出置(于)前窗下”译文:“移出来放在前面窗户下面”四、倒装句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装(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译文:“你们的不聪明太厉害了。”(二)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n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例如:“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译文:“担心年岁不等我”注意: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现象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1)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例如:“沛公安在?”(《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例如:“何以解忧”《短歌行》译文:“(我)用什么来排解忧愁”(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十介十动例如:“秋以为期”(《氓》)译文:“把秋天作为婚期”(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格式:主十宾十之(是)十动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做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例如:“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做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例如:“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7)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亚父南向坐”(《鸿门宴》)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三)定语后置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成为定语后置现象。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1)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例如:“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2)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例如:“马之千里者”(《马说》)译文:“千里马”(3)格式:中心语+之+定语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子和牙齿和强健的筋骨”(4)格式:中心语+而+定语+者例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例如:“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译文:“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四)状语后置\n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因此出现后置状语的现象。(1)格式:动十以十宾例如:“肇锡予以嘉名”(《离骚》)译文:“开始把美好的名字赐给我”(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例如:“俟我于城隅”(《静女》)译文:“在城门角楼等我”“生乎吾前”(《师说》)译文:“在我的前面出生”(3)格式:形十于十宾例如:“长于臣”(《鸿门宴》)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