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知识树 4页

  • 41.00 KB
  • 2022-08-18 发布

高中文言文阅读知识树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文言文阅读知识树一、综述:文言文阅读题向来是高考中最稳定的部分,考试范围、考查内容和试题样式很少有变化。文言文的选材,一般分为记叙散文,议论散文,抒情散文,人物传记散文和山水游记散文。高考中绝大部分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叙文,与议论文、说明文比较起来,记叙文较浅显易懂,文字阅读障碍较少。《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要求规定为如下几项: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5、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6、归纳内容要求,概括中心思想;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考查内容:第一部分:文言文基础知识(字,词,句式)一、字、词实词(120)个: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朝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实词在文中的分类:1、一词多义:分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举例:“畔”本义田界,引申义旁边,与“叛”同音所以假借义为背叛2、通假字:用与本应使用的甲字意义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举例;“知”通“智”聪明3、古今异义: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形同义异。举例:“江”词义扩大;“让”词义缩小;“偷”词义转移;“怨”词义弱化“诛”词义强化;“爪牙”感情色彩变化;“目”名称说法改变;“前进”形同义异。4、偏义复词:分为两个语素意义上相对,两个语素意义上的相近。举例:“冀缓急或可救助”中的缓急,义为“急”;“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中的园圃,义为“园”。5、词类活用:分为动词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1)、动词活用: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举例:“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的“至”:到达的人;“卒廷见相如,毕礼相归之”的“归”:使相如回去。(2)、名词活用:活用为动词,活用为状语,名词的使动。举例:“左右欲刃相如”的“刃”:砍,杀;“吾得兄视之”的“兄”:像兄长一样;“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把(父亲)当作宾客。(3)、形容词活用:活用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形容词的意动。举例:“瑜等率轻锐继其后”的“轻锐”:精锐的部队;“短屈原于顷襄王”的“短”:诋毁;“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使(岸边)绿;“成以其小,劣之”的“劣”:以(之)为不好;(二)虚词的用法:4\n1、而:代词,连词(表并列关系,递进关系,顺承关系,修饰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因果关系),副词,复音虚词“而已”译为“罢了”。举例:代词“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蟹六跪而二螯”;副词“然则何时而乐耶?”2、何:副词(表程度、表反问),代词(哪里、什么),复音虚词“何如”“何以”举例:副词“何其衰也”;代词“大王来何操”;3、乎:介词,助词,(表反问、表疑问、表猜测语气、用在副词或其他虚词之后表舒缓语气、感叹语气),形容词的词尾举例:介词“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形容词词尾“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4、乃:副词(才、却竟然、表顺承就、甚至),代词,判断句中起确定作用举例:副词“齐兵乃出”;代词“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是“嬴乃夷门抱关者”5、其:副词(加强推测语气、加强反问语气、表示祁使),连词(表选择关系、表假设关系),代词(代人、自己、你、其中的、这那)举例:副词“其皆出于此乎”;代词“秦王恐其破璧”;连词“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6、且:副词(暂且、将要、将近),连词(表并列关系、表递进关系、表让步关系)举例:副词“且放白露青崖间”;连词“示赵弱且怯也”7、若:代词(你、你的、这样),连词表假设,形容词词尾,复音虚词“若属”“若夫”“若何”举例:代词“若入前为寿”;连词“若止印三、二本”;形容词词尾“其叶沃若”8、所:代词,“为......所”,复音虚词“所以”举例:代词“财务无所取,妇女无所幸”;“为天下笑者,何也”;9、为:介词(被、替、向、在、为了),连词,助词举例:“为天下笑”;“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而自令见放为”10、焉:代词(它、哪里),助词(句末陈述、句末疑问、句中舒缓、形容词词尾、兼词)举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硿硿焉”“青麻头伏焉”11、也:判断语气,肯定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句中舒缓举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2、以:副词,连词(因为、表并列关系、表修饰关系、表目的关系),介词(因为、在、凭、把、用、按照),复音虚词“以是”“是以”举例:“固以怪之矣”“能以足音辨人”13、因:介词(凭借、通过、趁着、依循),连词(因为、因此),副词举例:“因河为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4、于:介词(从、比、对、向、和、在、由于、被、到),语气词,复音虚词“于是”举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5、与:介词(跟、替、和......相比)连词,语气词举例:“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6、则:副词,连词(就、如果、表分句并列、表转折、表已然)举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砺”17、者:助词,代词举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此数者用兵之患也”18、之:代词,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标志)举例:“之二虫又何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二、句式:(一)判断句1、“......者.......也”2、“......者.......”或“.......,......也”3、“者也”连用4、不用“者也”5、用即、乃、为、则、皆、非等表判断6、用是表判断举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粟者,民之所种”“夫战勇气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刘备,天下枭雄”“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巨是凡人”4\n(二)被动句1、“于”字式2、“见”字式3、“为”字式4、“为.......所”式5、“被”字式6、意念式举例:“而君幸于赵王”“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为天下笑者”“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兵挫地削,亡其六郡”(三)省略句1、省主语2、省谓语或谓语动词3、省宾语或介词后的宾语4、省介词“于”“以”5、省兼语举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折藏之,归以示成”“蹑足行伍之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四)固定句式“......有所.......”“不亦.......乎”“.......何如”“无乃.......乎”“........孰与.......”举例:“无乃后乎”“不亦乐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五)倒装句1、宾语前置:(1)在否定句中(句中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代词作宾语前置。(2)疑问代词(谁、何、奚、胡、曷、恶、安、焉)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前置(3)借助“之”或“是”把宾语前置举例:“莫我肯顾”“君何以知燕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主谓倒装举例“甚矣,汝之不惠”3、定语后置举例:“求人可使报秦者”4、介宾短语后置举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三、断句1、名词断句法2、语序、句式断句法3、对话标志断句法4、文言虚词断句法5、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6、顶针修辞断句法四、翻译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信: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及词语的含义,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走样,不遗漏,不增加。达:译文要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顺畅,语气要恰当。雅:译文要体现原文作者的语言特色和写作风格,文笔要优美、生动、简明,要有表现力和感染力。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直译:严格按照原文的语句逐一对译,不增减内容,力求做到句句落实,字字落实。4\n意译: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对一些不能照字面直译的语句、句式及借代、比喻、引申、互文等,可适当增减文字,调整语序,改变句式。3、文言文翻译的步骤(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弄清结构。(2)按照顺序,逐词落实,译易存难。(3)把握语境,前瞻后顾,解决疑难。(4)重读全文,检查对照,调整译文。第二部分:文言文思想内容一、筛选文中信息1.注意陈述主体是否一致。2.注意主体关涉的对象是否一致。  3.明确信息的意义指向。4.梳理文意句意。5.辨明行为、品质与功绩、影响等。其中阅读史传类文字,在筛选信息的时候,应理清以下四点:1.人物。要明白其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2.职官。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明白其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3.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4.品格。高考所选的传记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因此,阅读时应特别注意这些方面。二、归纳内容要求,概括中心思想要完成这类题目,要总体阅读,整体把握。要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完成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把握,再由整体到局部的剖析理解的过程,把握段落的主旨。还要学会借助注释,联系背景。概括中心意思最忌以偏概全,要特别注意分析选文的题目、尾注等内容,掌握文章出处和作者情况,还要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文章进行分析。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表现形式:有的表现直露而明显,有的隐晦而含蓄;有的分散,有的集中;有的隐含在作者笔下的人物描写、事件叙述中,有的隐含在作者对情理的分析中。1.要通过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是憎,写作的意图是赞扬还是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对议论文也要通过对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弄清作者的观点态度。2.要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3.要紧扣原文主旨,千万不能主观臆断,扭曲文意或随意拔高、任意贬低作者的思想;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人,不苛求,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古人;还要运用辩证观点,分析作者思想的精华和局限性。第三部分:文章表达方式近几年的文言文阅读更多取材于史传,所以了解这类文章的艺术手法也很重要。1、用简明的对话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2、用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的方法来突出主要人物的精神品质3、用正反面对比的方法以使主要人物的品质更为鲜明4、用人物自身的行动以反映人物的思想精神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