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2 MB
  • 2022-08-18 发布

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研究

  • 4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0167分类编号:单位代码:密级:学号:2015011031渤淼大净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研究StudonreadinaloudteachinofclassicalChineseygginSeniorHihSchoolg作者姓名:指导教师:赵宏梅副教授实践指导教师:聂虹中学高级专业名称:教育颂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学院年级:教育与体育学院2015级完成日期:2017年6月渤海大学研究生学院\n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宄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己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宄成果对本文的研宄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如年<月日)\n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渤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宄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进行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渤海大学。渤海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作者授权渤海大学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保密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属于.j/“不”保舒cf,适用本授权书。(请在□内打V)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曰期:如?年/月於曰曰期:年《月切曰\n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研究摘要文言文,在我国文化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文化传承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文言文是学生们了解古代文化内涵的工具,也是学习古代文化唯一的工具。针对目前我国高中文言文教学重视对文言文字词与文章的理解,而忽视了文章结构与布局的现状,本研究提出通过对文言文反复朗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能力。根据高中文言文的特点、朗读教学的规律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本研究通过对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高级中学的全体语文教师和各年级学生文言文朗读教学的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别指出了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式不灵活、学生表达意愿不强等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从教师、学生和师生互动等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这些策略的提出有助于“朗读”这种教学方法在高中文言文课堂得以充分利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发现文言文的形式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总之,对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的调查与研究、对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究,能够有助于帮助学生对于经典的文章的背诵、理解与鉴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本研究也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文言文朗读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I\nStudyonreadingaloudteachingofclassicalChineseinSeniorHighSchoolAbstractClassicalChinese,inthedevelopmentofourculturehasamilestoneinthevalueandsignificanceofculturalheritagehascontributedtotherole.Classicallanguageisthetoolforstudentstounderstandancientcultureandconnotation,andtheonlytooltolearnancientculture.Atpresent,China's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teachingemphasizestheunderstandingofclassicalChinesewordsandarticles,whileignoringthestatusquoofthestructureandlayoutofthearticle,thisstudyproposestoimprovethestudents'abilitytomastertheclassicalChinesethroughrepeatedreadingofclassicalChinese.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thelawofaloudreadingandtherequirementof"normalhighschoolChinesecurriculumstandard(experiment)"areadopted.Thisstudyisbasedontheinvestigationofallthelanguageteachersandthestudents'readingofclassicalChineseinAnshanCityandHaichengHighSchoolinLiaoningProvinceQuestionnaireanalysis,fromtheperspectiveofteachersandstudents,respectively,pointedoutthatthe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readingteachingteachingmethodsarenotflexible,studentsdonotexpressstrongandotherissues,andanalyzethereasons,fromteachers,studentsandteachersandstudentsinteractionthreeanglesThispaperputsforwardthecorrespondingstrategiestosolvetheproblemthattheteachingmethodof"readingaloud"canbefullyutilizedin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classroom,soastomobilizetheenthusiasmofstudentstolearnclassicalChinese,promotestudentstodiscoverthebeautyofclassicalChinese,andenhancestudents'languageLiteracy.Inshort,throughtheinvestigationandstudyof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readingaloud,itishelpfultoexploretheeffectivestrategiesof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readingteachingtohelpstudentstorecite,understandandappreciatetheclassicarticlessoastoimprovestudents'languageliteracy.Therefore,thisstudyalsoprovidessomereferenceforteachers'readingteachingpractice.KEYWORDS:Highschool;ClassicalChinese;ReadingaloudteachingII\n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导言.......................................................................................................................................................................1(一)选题依据.................................................................................................................................................1(二)文献综述.................................................................................................................................................21.朗读教学的研究.........................................................................................................................................22.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的研究.....................................................................................................................2(三)研究意义.................................................................................................................................................41.研究方法.....................................................................................................................................................52.文献研究法.................................................................................................................................................53.问卷调查法.................................................................................................................................................5一、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概述..............................................................................................................................6(一)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的内涵..................................................................................................................61.朗读教学的含义.........................................................................................................................................62.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的含义.....................................................................................................................8(二)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的理论依据..........................................................................................................81.文言文的特点...........................................................................................................................................112.朗读教学的规律.......................................................................................................................................103.高中文言文的特点...................................................................................................................................11(三)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的意义................................................................................................................131.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132.促使学生发现古文形式美.......................................................................................................................143.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14二、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现状调查、存在的问题及溯因................................................................................14(一)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的现状调查........................................................................................................161.高中教师文言文朗读教学的调查..........................................................................................................162.高中学生文言文朗读学习的调查..........................................................................................................17(二)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溯因............................................................................................191.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192.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问题的成因............................................................................................................19三、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的实施策略................................................................................................................23(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朗读教学策略................................................................................................231.转变观念、提升兴趣...............................................................................................................................232.强化素质、勇于表达...............................................................................................................................233.明确要求、体会情感...............................................................................................................................24(二)切实提高教师实力的朗读教学策略....................................................................................................22III\n1.转变思想、加强重视...............................................................................................................................242.提升能力、完善自己...............................................................................................................................253.营造氛围、激发兴趣...............................................................................................................................25(三)有效增强师生互动的朗读教学策略......................................................................................................261.采用多样化的朗读形式...........................................................................................................................262.朗读时要注意句子节奏的划分...............................................................................................................283.朗读时要注意字音的变化.......................................................................................................................28结语...................................................................................................................................................................30参考文献...............................................................................................................................................................33附录一:高中教师文言文朗读教学调查问卷......................................................................................................33附录二:高中学生文言文朗读学习调查问卷......................................................................................................35致谢.....................................................................................................................................................................3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37IV\n导言(一)选题依据在中国古代,朗读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古代文人志士迈向仕途的重要方式。所以,从古代开始朗读就是比较重要的语文教学方式之一,且具备一定的现实作用。朗读将课本、教材当做主体,通过朗读学生可以从文章中积攒大量的语言素材,最后可以全面的使用语言,甚至具备非常高的言语表达水平。朗读教学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朗读课文的水平,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文章的目标。所以,文言文朗读教学不只要关注朗读教学方式,也需要关注朗读的使用以及宣传。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中我们就能知道传统文人对朗读的重视程度。我们都知道,大量的古代名篇作品得以传播的原因就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朗读。朗读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全面达到教师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此外还可以让综合课堂内容更加详尽,让学生可以全面的掌握知识。所以,在目前现实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朗读教学方式需要得到全面的重视。然而,依照本人学习的经验和查访分析的结果,在目前的语文学习中,朗读所占用的时间大概是综合课堂的三分之一。伴随社会的进步,很多教育工作者对全新的课程变革也提出了个人的看法以及建议,他们主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能动性的提升,同时提倡课堂教学的多样化。然而,假如教师太过关注某个部分,那教学就会朝着其他的极端发展,这就是从“满堂灌”向“满堂问”的转变。教师缺少针对性的提问,乃至毫无想法的提问,上述的课堂提问就替代了之前学生的读书声。目前,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方法变成随意的点缀,学生朗读方式太过简单,教师朗读辅导并不全面;缺少体系性指导各文体朗读的对策,其中朗读辅导缺少针对性。此外,巨大的升学负担和大众对学习结果的过度关注,使得教师与学生轻视了朗读的现实作用。传统厚重的读书环境、朗朗的读书声音,在现在看来却并没有什么实质的作用。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朗读教学方法的地位开始遭受挑战,乃至展现出远离高中语文课堂的迹象。所以,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的现实情况需要得到大众的关注。实际上,在进行日常教学的时候,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以及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化起到了十分关键的影响。其中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就是提升综合教学质量的关键方式。所以,朗读这种教学方法在文言文掌握以及教学中具有非常关键的地位,“如何全面发挥朗读的现实影响”就是目前语文教育分析人员以及工作者需要全面思考的问题。“在高中文言文课堂中使用朗读教学方法”这一观点的合理更新、朗读教学方法的合理化,会给文言文教学带来全新的激情,进而全面提升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效果。1\n(二)文献综述1.朗读教学的研究笔者钟情于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研究,在研究中发现朗读这种教学方式具有非常理想的效果。朗读教学教学既可以认为是以“朗读”为教授内容,也可以认为是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朗读”这种教学方法,本文所做的研究属于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采用“朗读”这种教学方法。在了解了陈琦的《教育心理学》、曾祥芹编撰的《阅读学新论》、陈玉秋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助长与实践》等著作后,笔者在学校图书馆查阅了《还语文课以朗朗的读书声》、张连元的《中学语文“以读促学”教育模式研究》等相关文献与期刊文章后,现总结如下:在过去的十年中,对于语文教学方式的研究,许多研究者把重心逐渐放在了朗读上,因此关于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的学术文章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这些文章分别从朗读与语言教学的意义、价值、效果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笔者在总结了大量关于“朗读对于文章掌握”的研究后,发现许多学者都认同“朗读对于语文教学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观点。虽然他们对其研究开展的方向不同,有的从系统出发进行研究、有的从某一方面出发研究朗读与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性,但他们都认为通过朗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语言文学的掌握能力,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智力、语言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等。然而,这些研究论文仅从理论的角度出发,没有进一步的探讨与实验,特别是许多研究者仅仅指出了朗读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掌握,并没有从教师的立场出发,全面、系统地指出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使用“朗读”这一教学方法。研究者在对朗读教育方法的理念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从教师领读、教师指导、朗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比如,相关学者认为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老师的领读对于学生掌握文章很有帮助,老师可以通过有意境的朗读来帮助学生感受其创作背景,让学生们逐渐了解作者与作品产生的背景与时代,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还有人从朗读的方式进行研究,认为教师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展现学生的智慧与能力。对于目前我国语文教育的情况,笔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调查,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意见。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轻视朗读、主次不明确、朗读形式单调、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就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建议从改变考试制度、把朗读作为考试内容、提升教师自身能力等方面来进行不断完善。2.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的研究笔者在阅读与研究大量的文献之后,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朗读教学方法感到受益匪2\n浅,但是笔者在研究文献时,难免会存在遗憾。例如,大部分论文主要的研究对象为我国小学教学,对初中、高中文言文朗读研究的论文较少,这是目前语文教学研究中的缺失。随着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校的学生纷纷将此作为研究的对象,涌现出一批力作。如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晏志萍毕业论文《论中学文言文朗读教学》,着重从理论上阐述了中学文言文教学必须以朗读教学为主的深层原因。她对朗读教学法是这样定义的:在文言文古文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读的方式来教学,朗读有两方面的要求,读与背,背的前提需要读者对文章非常了解,然后在读的过程中尝试不断回忆就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把朗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主要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增进师生之间感情、增加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等,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语言文字的魅力以及作品产生的背景,从而掌握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孙艳丽于2014年撰写的毕业论文《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研究》中,详细阐述了朗读对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意义与价值,指出了“朗读”是从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教育方式,是可以从我国古代教育教学方式中直接学习的成果。但在了解目前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的现状之后她发现,高中生对于朗读的了解与认识不够,导致其在文言文学习中轻视朗读的重要性。本文就目前我国高中生朗读的现状了进行分析,总结目前语文教学的理论成果,目的是提高学生们掌握文言文的能力。该文章先阐述新时期文言文教学对朗读的要求,分析文言文教学现状,然后对我国朗读教学方法作一历史回顾,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论述朗读教学的原理,阐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指出朗读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最后结合教学实践,说明实施朗读教学的过程。周振普在自己撰写的《论朗读》中,归纳了朗读的多种益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故事发展顺序,可以提前感知下文的逻辑顺序,体会作者在完成作品时的思想情绪,掌握节奏与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情感;不仅如此,读者掌握文章的相关词汇并进行积累,在写作时不会出现词穷的现象,同时会采取相应的文字布局与巧妙规划来表达自身的情感;读者虽然自身对文章的鉴赏力不足,但是长久的朗读坚持可以提高读者文章鉴赏能力,其阅读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文化素养。张必馄在撰写的《文言文教学论集》中写道“熟读是文言文掌握的基础,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百年大计⋯⋯熟读对于掌握文言文是最基础的方法。”朗读,是收获知识的第一扇大门,是加强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学生们在朗读与记忆文言文后,多读多感悟,可以增强文言文的掌握能力,增加相关词汇的积累,提高文学素养。然而,古代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文言文,读懂文言文所表述的感情,更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内心感悟、性情陶冶等深层次的升华。比如文言文中有许多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大都是我国古人高度浓缩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经验,体现了人的世3\n界观与价值观,展现了人的自尊与价值以及人类的主体性,这对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知识与经验非常重要,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对于今天人们的生活都具有警示作用,阅读这些名言警句可以激发内心澎湃的情感,让人感受到先辈们的智慧。从古到今,中华民族有成之士都是从名言警句中领悟了人生哲理,从而战胜挫折、挑战生活、实现自我。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邓美娟于2005年毕业论文《论中学文言文朗读教学》中写出,在最近几年不断更新的语文课本或教材中,文言文课文的数量在逐渐增多,高考对于学生文言文掌握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文言文教学现状与实际成果却让人失望:为了应对目前的应试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文言文教学把讲解作为重点,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而且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这是目前大部分教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平衡文言文的“量”与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笔者通过研究发现,中学文言文教学应该把朗读作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摒弃填鸭式教学,通过朗读每一篇文言文,以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产生自身的感悟为契机,提高学生们语言的掌握能力。全文主要从下面几点进行展开:首先明确文言文与中学文言文朗读教学法这两者的概念与定义,文言文是我国先秦时代流行的口语,在口语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加工就形成了目前人们接触的文言文,文言文的主要特点是简捷、内敛,是古代常用的书面用语,而朗读式文言文教学方法是通过朗读的方法来掌握与学习文言文;其次作者就目前我国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从多个角度展开调查与研究,深入探讨了目前教学中文言文朗读率低的问题,得出结论为主要由于目前我国应试教育同创新式教学没有做到科学有效的平衡。除了上面列举的文献研究成果之外,还有其他研究理论。比如王槐松在《文言文朗读法古今谈》中对文言文朗读法进行了细化,认为其主要是通过不断朗读与记忆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在背诵的过程中掌握文言文的字词与结构篇章。张必锟先生在《学文言文非朗读不可》中指出语感只能通过听与说进行培养,在读的过程中要借助相关记忆技巧进行背诵,从而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背诵。谭桂声在《文言文朗读训练当议》中对于阅读进行了阶段化要求,即“熟读成诵,训练语感;多读多背,培养习惯;科学朗读,综合训练;落实朗读,指导有方;方式多样,不拘一格。”《创新文言文朗读教法的探索》中作者认为对于文言文的读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朗读、研读、诵读、赏读”等。在分析了大量文献之后,笔者发现相关学者对于高中文言文教学方式中有下面六点共同认可的地方,第一教材的选择对于学生朗读效果非常重要;第二,对朗读的不同阶段进行细化,从初读(读准)-熟读(读顺)-研读(读熟)-巧读(读好)阶段,学生按照阶段进行有目的学习,培养语言把握能力;第三通过新的课堂方式来进行文言文朗读教学;第四,不断对朗读的质量与效果进行检验和反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第五,朗读的主体必须是学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六,提高教师的朗读能力对于教学非常重要。4\n(三)研究意义一个人语言素养的高低通常和他的知识积累有关。只有不断地积累,在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们的积累量,这是语文教学与学习中最基本的要求。知识的积累离不开阅读,特别是朗读。这要求教师必须明确与理解朗读对于学生的价值与意义,摒弃自身的顽固思想,抛弃疑惑,把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大量的朗读来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其中对于经典的文章要做到记忆并背诵,特别是特定文风与格式,需要多次朗读记忆并进行消化与掌握,这样学生在日后的书写中才能正确的应用相关词汇,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如何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才能增强语言的掌握能力,更好地把握与感知语言?朗读就是重要的方式之一。首先,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创作过程中的内心世界以及情感变化;其次,有节奏的阅读可以把握文章思想情感表达的顺序与起伏,在多次的朗读中达到消化并应用的目的;最后,按照自身的积累,把作者的行文布局、层次安排应用在自身的写作中,准确把握语言情感。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朗读对学生的价值与意义,摒弃传统经验,制定文言文朗读教学计划,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朗读教学方法重要性的认识。1.研究方法本论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涉及到相关领域,综合之前的研究成果,探讨了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策略和方法。为保证结论的合理性、科学性,在文章中使用了文献法研究、问卷调查法。2.文献研究法本分析搜查了我国文言文朗读教学的有关分析资料以及书籍,通过对中国知网上的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章和学校图书馆有关的纸质资料进行阅读,来筹集、整合本文所需要的内容。在掌握文言文朗读教学的现实情况、清楚朗读教学方法的内容的基础上,对以上内容开展全面探究,清楚确定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的关键作用,探寻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朗读的高效方式。3.问卷调查法依照所需分析的内容,设定详细的调查问卷,让被调查人员依照现实状况填写问卷,5\n进而对筹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本文将传统文化视角中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当做主旨,掌握教师以及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存在的不足。6\n7\n一、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概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关键部分,要想理解文言文,朗读这种方法应该成为重要的手段和方式。(一)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法的内涵朗读就是有关语言的艺术,表现出一定的魅力。我们时常生出上述感悟,聆听文质俱佳的文学作品的朗读时,假如朗读合情合理就会感受到情感的碰撞、思想的共鸣,可以清楚的感悟到内容中所隐含的感情。1.朗读教学的含义朗读,就是通过对文本的眼观、深入理解的一种解读方法。到了现代,朗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就是“反复朗读,熟读成书”。现代意义的朗读,特别强调要以理解为基础。也有人解释朗读为:心、眼、口、耳并用的出声的阅读。采用朗读方式,可以边读边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再用语言把想象中的画面描述出来。这种说法既有对“朗读”本源的继承,又有对“朗读”内容的丰富,准确地表达了朗读的现代含义。朗读的具体功能如下:朗读可以提高学生们语感的掌握能力。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重心应该放在学生们语言的掌握能力上,其中语感是评价语言能力的主要因素。增强学生们语言掌握能力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感。然而,什么是语感?叶圣陶这样描述“为了欣赏文艺,语感是第一要素,有了这个要素,才能搭建自身与文字沟通的桥梁,进入作者的心扉。”他认为语感就是对文字的敏锐程度。郭若沫先生这样评价语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语感是读者在赏析文章时表现的第一反应或直觉,是对语言表述的声音、意境、形态、逻辑等进行感悟,它具有快速性、深刻性、技能性。一方面,语感属于人对外界事物的第一看法,没有任何意识,无法进行描述,因为语感的培养需要大量的练习、长期的实践。另一方面,语感虽然没有什么逻辑与意识,但其感性与理性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属于理性的8\n直觉。王尚文曾经这样描述“语感与直觉表现具有较大的不同,这是因为语感可以通过长期的训练与培养,在无意识的改变中得到提高,语感是理性与感性共同的产物。”语感的第一反应与理性并不冲突,而是感性中蕴含着理性。语感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材料的第一感觉,其中涉及了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情感意境等,是对语言的重现以及创造能力的把握。语感属于无意识,但是可以通过培养来获得,只有在长期对语言的掌握与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语言的应用练习逐渐提高语感。白家熹先生通过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了语言在大量使用过程中的形成过程。在我们大脑中,有对应语言的区域,在大量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会,脑神经会不断被刺激,从而形成对应的动作,其特定的程序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在反复的刺激中,其神经就会被长期建立,当再次阅读到相关文章之后,就会触发这条神经,从而转变为人的第一反应或直觉,人体就会自动产生这一反应。这也是从心理学角度直接证明语感可以通过大量的语言使用来进行培养。从语感产生的心理机制中我们就可以发现,首先语感具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其次语感也具有一定的理性。通常情况下我们这样认为语感:语感是感性与理性的共同产物。他具有理性的认识与价值观,但第一反应中包含着大量的心理学逻辑基础,这样就可以准确地解释感性,同时了解到感性深层次的东西。我们要想不断完善自身对语言的反应能力与感知能力,就需要在平时语言的积累与学习中多次锻炼。所以研究普遍认为,提高语言能力需要有目的、科学化的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方法对于读者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诵读是建立在多次重复朗读的基础上,在读的过程中通过自身以前掌握的知识与经验了解作者所表达的信息,增强大脑与细胞之间的联系,最后变成自身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积累,自身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接触的语言文字多了大脑便会对其敏感,当学生遇到类似的语言或者词汇时,就可以根据自身的语感进行准确判断。对语言与词汇的判断牵涉到其中使用词汇的效果、句子行文逻辑、文笔思想、表达力等,这就有助于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还涉及到对文章的欣赏、理解,因为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已经不仅局限于书本,而是从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考虑。当到达这种境界时,学生可以对文章做出准确评价,并且可以轻松地驾驭各种语言问题,记忆大量的语言写作材料,把自己认为经典的文章通过自身的思维进行理解与消化,从而变成自己的东西。语言的学习是增强语感的过程,两者互相促进,从而良性循环,因此只有长期坚持使用语言、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实现理性直觉化,对于语感培养来说,朗读与背诵是最好的方法。正如叶圣陶提倡的,读书不应该停留在读的基础上,应该口、眼、神三者合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然而,目前我国语文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虽然学者对其研究理论丰厚,但是学生们的实际表现却让人们大失所望。学生大多只停留在看与听的基础上,只有进行必要讨论的时候,学生才会细细摸索。学生只有在文章朗读的过程中主动发现,不断进行探索与研究,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保障学习的效果。9\n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含义与情感,领悟文章表达的意境与思想。朗读的主要目的是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探索作者表达的思想与情感,而这必须要经历识别与翻译的过程。朗读过程的第一步为翻译文字,读者通过自身建立的神经与大脑之间的联系,把作者的文字信息翻译为自身所需理解的信息,并且再次传递给听觉器官,使文章二次进入大脑,从而了解文章的字、词、句、篇等。俞平伯先生认为,古人通常在饱含情感时才进行写作,文言文作品中,理解作者所表述的信息非常重要,而文字是作者表述思想的基本工具,也是读者了解的窗口。学生需要对此进行反复朗读,通过声音再现作者当时的心情,因此理解文章的第一步是进行朗读。由此可见,朗读应该是目前语言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工具与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读者所表述的信息与情感。学生在进行朗读的同时,通过眼、口、心、耳等多方位对文章进行理解。2.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的含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在实施建议部分,课标也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提出了如下建议“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由此可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学好文言文,朗读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用朗读的方法对文言文进行教学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高中语文,因为自身的地位与特点,在具体的教学环节要注重民族文化的培养与学习。语文教学应该大力倡导学生去发现语言中包含的人文价值与意义,让学生学习优秀的国学经典知识,并不断传承。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表达工具,与传统文化之间联系紧密,学生们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掌握语言能力,学习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激发自身的创造性与智慧。(二)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的理论依据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是语文学习中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文言文的特点、朗读教学法的规律及高中文言文的自身特点都为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10\n1.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惯用的语言交流工具,经过加工提炼形成了今天简捷、文雅的表达工具。文言文继承了我国古代的文化精华,其语言或简练精萃、寓意深刻,或者辞藻繁华、富含音律、节奏感强,它所蕴含的情感强烈而又准确,读起来节奏明快,朗读的价值与意义特别高。其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四点:一是言文分离。经过语言学家的研究,书面语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它是口语经过提炼升华,进行文学化创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造就的,而书面语的发展反过来也促进了口语语言的丰富,可以说二者是相互成就的。文言文的形成就是在先秦口语发展到一定基础上,人们有了文学和艺术创作的需求,因此从口语中逐渐剥离出来的。此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文言逐渐得到了丰富与拓展,并且与口语的差距逐渐拉大,普通大众很难再理解其义。尤其是自从科举考试推行以来,官方的标准便是“四书、五经”,这导致诸多追求仕途的人以文言为标准撰诗写文,以言简意赅与古雅为尚,导致文言成为文人墨客的“专用之言”,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现象。二是历久不变。文言的书面语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阶段中始终占据统治地位,人们以其为蓝本,经过口耳相传与薪火传承被人们一直沿用下来,可谓是历久弥新。同时,由于传承的连续性,文言的语言成分与句法句式也保持了相应连贯性,例如在先秦时期就已经使用的文言句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都被一一保留下来,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变化。即使是语言的发音,基本词汇以及语法的运用等最为活跃的语言要素,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保持了极强的稳定性。由此可见文言的历久不变。三是行文简练。由于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因此我国许多经典书籍都是用文言著就的。例如我们从小便熟悉的《三字经》、《弟子规》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语言的精炼性,而且这也是文言所追求的目标之一。文言之所以能够如此言简意赅地通过只言片语表达出如此丰富的情感与内容在于其自身语言结构就包含着简洁性特征:一是文言文中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本身就非常少,大多采用单音节词来表情达意;二是文言文重视句子成分的省略,一些成分在上文出现情况下基本都可以省略。四是古奥难懂。文言形成于先秦时期,而且在随后的发展中变化不大,导致其与口语的距离日渐拉大,不仅是今人难以理解,即使是对古代的普通大众来说也是艰涩难懂,而且文言中经常有日常不用的汉字,这些孤僻字以及佶屈聱牙的句子都对人们的理解造成了困难。而且,历史上给古书做批注甚至成为了一门学问——注释学。朱熹曾说过古文学习之道:“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这对当今我们学习文言文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反观如今的文言文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教师和学生对其都没有给予重视,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中许多教师由于课程进度的压力亦或是考试的逼迫,很少在课堂上朗读文言文,让学生在断词识句和抑扬顿挫中感受11\n到文言文的魅力,相反教师总是以知识点的讲解为切入,让文言文课堂顿生枯燥;虽然教师总是为学生布置预习文言文的学习任务,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总是不能按时完成,这就造成了课堂上教师往往基于预习的基础开始授课,学生的学习便有些吃力,长此以往学生便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也是对如今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践踏”,教师应该适当改变先前的文言文教学方法,以熟读文言文为基础,感受到语言魅力的基础上授以文言文知识,让学生改变以往对于文言文的抵触心理。2.朗读教学的规律有人认为,文言文教学中采用朗读这种方法在今天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也没有科学理论支撑。其实并非这样,高中文言文采用朗读的教学方法,有许多实验为依据,也满足了当下高中生对语言的掌握程度与需求。朗读法的基础是熟读然后进行背诵,在反复的朗读中,记忆变得非常简单,这在心理学上有一定的依据。心理学对信息的记忆的过程类似于计算机的编码,每个人对相同的材料进行记忆,因其采取的编码可能不同,记忆的质量就不同,这就告诉我们:在记忆的过程中,要尽量多利用自身的器官来进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记忆效果。人的感官器官眼、耳、口、舌头、鼻子都可以接受外界信息,其中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都可以对事物进行记忆,但是记忆的时间却不同,视觉瞬时记忆为250毫秒,听觉瞬时记忆为400毫秒,这些都为文言文朗读教学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堂应该占主导地位”这是近些年教育界普遍的观点。教师只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与帮助,也就是说,在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学生应该自发主动地去探索文言文知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是教师工作的重点,教师在依靠传统方法吸引学生兴趣之外,还可以适当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通过少量、深度的讲解让学生享受掌握学习知识的过程。即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再高,如果学生不参与,那么就毫无意义,教师只能算是自导自演。教师并不能代表学生,教师对文章理解得透彻,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自身教学质量,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收效甚微,因为语言掌握能力的提升只能通过亲身体验。因此,让学生进行朗读就可以适当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会自发地去探索文章、感悟文章,深入了解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内涵,与文章作者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有的教师认为,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朗读课文会占据大量的时间,但是从实际效果中可以发现,学生进行自主朗读,对文章的理解与把握能力要远远高于教师传授。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只是将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学生并没有积极探索与思考,因此教师自己理解得再透彻都不如“放手一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且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而此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对于朗读,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既可以齐读,也可以让同学分角色朗读,学生在朗12\n读自身角色时,容易投入情感,能增加对文章的理解程度。3.高中文言文的特点与之前的义务教育阶段相比较,高中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逐渐走向成熟,思维能力也有所提升,基本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了优势地位。因此,选入高中教材的文言文较之前的学习内容加大了朗读的难度和深度。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高中必修一至必修五的五本教材的79篇课文中,共有30余篇文言文,其所占比重高达40%以上。而通过这些文章的单元学习目标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散文单元学习目标中对古代散文教学的要求是:通过古代散文的教学,学生要学习古代作家的胸襟志向、品德情趣等,以此来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和风格,以及其中浓郁的传统文化思想精华。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选入高中教材的文言文选文,明显倾向于学习古代人精神,这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提出的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保持了一致。探究作品语言背后的精神和情感,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读出作品的情趣⋯⋯这使得朗读成为高中文言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方式。与高中阶段的其他文体相比较,高中文言文所呈现出的特点是讲求平仄、押韵、对仗、节奏、排比等。作者正是通过这些艺术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某种感情。作为读者,要想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隐藏在这些文字背后的情感,就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种情感的领会就是在此基础上体验而得出的结果。所以,读者通过艺术表现形式来谈的文言文背后的本质,体悟出其中的情感思想,需要在感知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把握,而朗读就是感知的基础。(三)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的意义朗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学生日益抵触文言文的今天,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文言文生涩难懂”的心理,朗读可以提升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审美情趣;面对“高考至上”的现状,朗读可以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1.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在高中文言文中,很多课文都有很强的故事性,如《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荆13\n轲刺秦》等篇目。这些故事本身就富有趣味性,情节往往跌宕起伏,生动形象。通过教师和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往往就能马上激发起大家的学习兴趣。2.促使学生发现古文形式美文言文是历史为我们遗留的灿烂的文化,因为文言文展现了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那些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是人们探索的方向与目标。其中主要涉及的文字、情感、人物、思想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于高中文言文教学而言,应该不断增强学生们的审美能力。第一步就是通过朗读来感知文言文的文字美,其中文字的布局结构、文章所使用的方法都是可以值得学习的地方;灵活多变的艺术表达手法与情感表达方式是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不同的文体,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比文言文中的人物特征与情感走向,从而准确理解全文。在研究高中生课外活动之后,笔者发现学生对审美采取的方式不同。文言文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那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来把握文章的文字美,细细体会文字之间传达的信息与意境。文言文的美依靠老师传授,学生是无法进行准确的理解的,只有自身去体会,才能深度挖掘这些经过岁月洗涤之后的经典文章,不断研究文章中存在的美。这对于学生学习、提高语感具有较高的价值与意义,同时学生只有在体会经典文章美感的同时,才能不断明确自身的抱负与理想,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经典的文言文文章,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遗留,也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文言文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文物,记载特定背景下的历史人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不但可以接触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可以感知到先辈们的哲学与思想,理解伟人的生活目标与方向。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们阅读的不仅是文言文,更是古人人文价值,从中可以汲取到丰富的人生哲理与经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附录二唐诗选读中这样写道“选读唐代不同时期重要诗歌流派和诗人的代表作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内涵,了解作品的价值取向,领略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认识唐代诗歌创作的杰出成就,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同样作为我国古代社会的文化产物,文言文也是如此,学生在反复地朗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也可以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为民族与国家感到自豪。3.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文言文采用朗读的教学方式是我国古代教育方法的集成。在今天,新的教育理念对朗读提高了要求。第一,通过朗读读要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例如,学生朗读荀子的《劝学》,可以知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通过14\n这些文章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处世观和学习观。事实说明,朗读对于学生学习文言文而言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方式,其学习效果要远远优于教师填鸭式教育。第二,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文化积累与素养,学生在阅读古典文章的同时,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储量,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第三,要通过朗读来释放学生们的天性。新课堂不断提高了学生的地位,把学生作为有主见有意识的新“人”,因此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第四,在朗读过程中,可以体会语言的魅力,朗读的同时增加了自身的文化修养。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的意义,己经不仅仅停留在知识教学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文化品位的提升层面。它除了担任教育教学的任务,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文章情感的表达离不开言简意赅的文字,学生可以从文字上感受到情感的变化,从而感受到文字的魅力。15\n二、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现状调查、存在的问题及溯因经过前面的论述,我们了解到“朗读”这种教学方法在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中应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作用和价值。然而,在实习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高中语文教师采用“朗读”这种方法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情况差强人意,于是笔者采用发放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别指出了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式不灵活、学生表达意愿不强等问题,(一)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现状调查2016年11月,笔者紧密围绕所研究的课题,制作了调查问卷,对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的三所高中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对三所高中的师生共计发放问卷550分。其中面向教师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面向三所高中的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7份,经过科学系统地整理,总结归纳如下:1.高中教师文言文朗读教学调查2-1关于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地位的调查A.逐句译读36%1.您经常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文言文教学?B.重点分析48%C.读译结合24%A.经常24%2.您在文言文教学中是否会使用朗读法?B.偶尔64%C.从不12%A.经常26%3.您经常对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方法上的指导吗?B.偶尔68%C.从不6%调查结果显示:约有24%的教师会在高中文言文课堂中经常使用到朗读法,通过读译结合的方式推动高中文言文课堂顺利进行;同时,只有26%的教师会经常指导学生文言文朗读,而大部分教师仅是偶尔,甚至是从不对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进行指导。16\n2-2关于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作用的调查A.开阔视野16%B.应付考试54%4.您认为文言文朗读对学生最大的作用是什么?C.培养语感16%D.没有作用14%A.很大25%B.一般50%5.您认为朗读是否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C.很小15%D.没有10%A.应该,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30%6.您认为高中生是否应该进行课外文言文朗读?B.不确定,根据爱好自主选择48%C.不应该,浪费学习时间22%通过对50名高中语文教师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有高达54%的教师教师认为进行文言文朗读的最大作用在于应付考试,将近一半的教师认为朗读对于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的作用一般;且只有30%教师认为高中生应该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因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3关于文言文朗读教学面临的问题A.教学方式单一64%7.您认为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多选)B.教师水平有限68%C.缺乏朗读时间40%A.普通话不标准16%8.你认为在文言文朗读教学时,自身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多选)B.缺少有效方法38%C.不重视朗读教学42%A.兴致上不积极64%9.你认为在文言文朗读时,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多选)B.观念上不重视86%C.水平上不达标28%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学方式单一、教师朗读水平有限成为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不重视朗读教学、缺少朗读教学的方法和观念上不重视分别是教师和学生在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高中学生文言文朗读学习调查17\n2-4关于朗读文言文兴趣的调查A.喜欢20.33%1.你在课堂上是否喜欢学习文言文?B.一般36.55%C.不喜欢43.12%A.喜欢21.56%2.你是否喜欢朗读文言文?B.一般47.23%C.不喜欢29.36%A.背诵记忆15.20%3.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习文言文?B.翻译分析64.07%C.朗读理解20.74%在关于朗读文言文兴趣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只有20%左右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学习文言文、喜欢朗读文言文;在学习实践中,80%左右的学生喜欢通过死记硬背、翻译分析的方式学习高中文言文,而通过朗读理解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20%左右。2-5关于朗读文言文作用的调查A.有帮助,可以强化理解15.20%4.你认为朗读对学习文言文是否有帮助?B.不确定,方法因人而异56.26%C.没帮助,纯粹浪费时间11.50%A.有帮助29.16%5.你认为朗读文言文提高语文素养是否有作用?B.不确定34.70%C.没帮助35.32%A.感受艺术熏陶36.14%6.你朗读文言文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B.吸收传统文化29.57%C.应付考试需要43.12%在接受调查的高中学生中,只有15%左右的人认为朗读对于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帮助;29%左右的高中生认为朗读文言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面对“你朗读文言文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将近40%的学生仅仅是出于应付考试的目的,可见,高中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朗读文言文的作用。18\n2-6关于朗读文言文水平的调查A.正确流利朗读32.03%7.你认为自己的文言文朗读水平如何?B.基本读出情感40.45%C.结结巴巴朗读27.52%A.知道11.29%8.你知道文言文朗读的要求是什么吗?B.知道一点20.94%C.不知道67.76%A.完全掌握21.97%9.你是否掌握一定的文言文朗读方法?B.掌握一点26.49%C.没有掌握51.54%调查显示:能够正确、流利地进行文言文朗读的学生仅占接受调查总人数的3成左右;大部分学生不清楚文言文朗读的要求是什么,也没有掌握一些文言文朗读的方法。(二)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溯因根据上述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现状的调查,笔者发现,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的。教师自身朗读能力有限、学生不愿意表达、升学压力较大等都成为了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的的拦路虎。1.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上述的研究调查中,笔者发现,受升学考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朗读这一方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流于形式,大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教师教学方面:(1)教师观念上不重视朗读现如今,在整个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经常利用逐句译读和重点分析法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大多数情况下,该类教学方式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弊病。与此同时,在当下课堂中,教师的讲解占据了整个课堂教学的多数时间,因此,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合适的机会去读课文。所以,教师就算讲得再好,学生仅仅能通过“听”收获益处。学生严重缺乏机会读课文的结果就是在根本上导致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语感能力无法进行全面提升。还有些教师不赞成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认为它容易形成“独脚戏”和“满堂灌”,于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主张采用“谈话法”,搞“启发式”,有人称之为“开发智力的训练”。这种方法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探讨。然而,这种认识在实践中又容易产生另一种倾向,那就是,在课堂上不19\n切实际的没完没了的“提问”,没完没了的“谈话”。通常而言,现如今长时间的提问以及持续的谈话在根本上占用了当前课堂教学很多时间,因此,很多学生还是没有合适的机会去深层次地朗读课文。与此同时,通常情况下如果学生只是依托“听讲”,根本不会学好文言文;此外,很多时候“谈话”,也不会在根本上有助于文言文的学习。(2)朗读教学方式不灵活通过研究发现,很多教师都缺乏在课堂上进行文言文朗读地有效教学方式。在实际中,可以应用在课堂中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让学生自由组队,团队朗诵,自我推荐,分角色或者分段朗诵,这些丰富的形式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多彩,让枯燥的课堂变得富有趣味。另外朗读是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师也可以利用其它形式丰富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对选修课提出的指导意见中说,应该利用丰富的渠道来锻炼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如锻炼朗诵能力,通过朗读来掌握文章的主题,了解人物形象,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题。而在课标在“唐诗选读”中提出的意见“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感情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也为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提供了借鉴。其次是学生自身学习文言文时的方面:(1)内心朗读意愿不强通过社会实践研究,笔者发现朗读中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朗读者在朗读时能够融入感情,声情并茂,但是有的朗读者在朗读时却不能融入角色,味同嚼蜡。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状况,并不是这些学生不能读懂文章,不能理解作者的意思,而是学生不好意思读出来。这样的心理就大大降低了朗读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高中文言文朗读的改革要针对的的学生的心理,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能力,扫除学生的顾虑,针对朗读进行有目的的训练,这是文言文朗读的重中之重。(2)朗读目标不明在朗读文言文时,有的朗读者不能正确理解朗读的本质,在朗读的时候只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但实际上,每篇文言文都有其独特的感情。举例来说,刚开始朗读主要对文章的主题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再读时可以对文章中特殊的句子或者段落进行深入理解,读的遍数多了就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表达的意思。很多朗读者对这些并非不知道,但是在朗诵时不能完全做到,在很多学生的心中,朗读是被迫的,是完成老师留下的作业,在这样的心理影响下,朗读很难获得预料的效果,学生朗读的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2.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问题的成因造成朗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的原因很多,据笔者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自身朗读水平不高20\n老师在教授学生文言文朗读方法时,其普通话能否达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能否理解,有的老师自身对文言文不能灵活掌握,其教育的方法也有待改进,无法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的朗读方法的指导;有的教师在教授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时,只关注某一个点而忽略了全局,导致学生不能从整体把握文言文的美妙,这样的做法是无法真正锻炼学生文言文的学习能力的。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自己用标准语言朗读一遍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际中,很多老师并没有亲身实践,没有带有感情的对文言文进行朗读和讲解,以此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很多老师更愿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这种方式无疑是先进的,但是效果无法和教师亲身朗读相比。有研究发现,很多老师都觉得自身的朗读能力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但是只有少部分的教师采取了措施对此进行纠正。(2)升学率和试题的制约虽然近些年来“应试教育”已经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但其仍在无形中指挥者高中语文的教学,广大高中教师、高中生及其家长仍然携高考和升学的重负前行。纵观历年的高考试卷,文言文的考核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题目的仅停留在书面表达方面,题目设置也仅有默写、阅读理解和鉴赏分析等几种,口头表达不在考试的范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只能根据高考为“标准”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与学习,即考试考什么内容教师就教授给学生什么内容,考试考什么内容学生就学习什么内容,考试考什么内容家长就重视什么内容。不仅如此,在短暂的教学时间中结束特定的任务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没有大量的时间对学生开展全面的朗读辅导。课后,学生也需要完成作业,因此没有时间开展朗读。长此以往,就产生了恶性循环,教师不关注朗读教育,学生不关注此类学习。(3)缺乏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在现实教学中,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老师会开展朗读教学。在学生朗读结束之后,对于大多数学生的朗读,大部分教师只是给予简单的评语,并未给予具备良好针对性的建议,分析其根源我们就可以知道朗读教学缺少具备可执行性的评价要求。上述无关紧要的评价不仅不便于老师的教,也不便于学生的学,导致朗读教学课堂目标被减弱,学生自身实力无法得到良好的提升。不仅如此,还有许多教师在对学生朗读情况进行评价时,忽略了评价的基本点应该是“建立在不扼杀学生朗读积极性、自主性的原则之上”。也就是说,教师忽略使用鼓励性的评语来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或者无根据地胡夸,没有基于客观地角度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没有为学生提供朗读改进的客观导向。(4)朗读教学“见效慢”特点的限制由于朗读教学是一项持久的工作,朗读能力的形成不可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与培养。这一过程中,许多教学和学生因未能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故而半途而废。究其原因,有如下两个方面:21\n首先,朗读是一种耗费时间很长且效果呈现很慢的方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很短的时间内无法对学生开展详细完善的讲解以及培育。即便少数教师通过课余时间对学生开展单独的辅导,或是由于学生短时间内无法达到个人的预期效果而不再坚持,或是由于老师本身的因素,课外朗读教学辅导一般都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因此造成教师以及学生朗读水平无法得到明显的提升。其次,选入高中教材的一部分文言文生涩难懂,例如屈原的《离骚(节选)》,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香草、美人喻追求高尚节操的自己,以恶鸟喻邪恶小人,以淫女喻党人、奸臣,以天地诸神喻历史,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以佩戴香草喻保持高洁等。不仅如此,文章还运用了很多香花、香草的名称象征性地表现政治、思想等方面较为抽象的概念。这些使得整篇文章十分绕口,难以朗读,学生和教师的兴趣自然有所下降。22\n三、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的实施策略文言文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对历史、教育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上。好的文学作品可以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和精神层次,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随着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发起,引起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美文的兴趣和研究风潮。文言文作为一种特殊且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文体,对高中生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同时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语文教育教科书和读本中一种常见的文体,更是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重视。(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朗读教学策略作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为了有效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学生要转变观念、重视朗读,更要激发自己的表达欲望,勇于表达。1.转变观念、提升兴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阅读和鉴赏”的相关教学建议内明确表明:“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一些优秀古代散文以及诗词曲进行仔细阅读,教师应当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培养出好的朗读习惯”。一般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方面来看,学习兴趣的生成才使得学习者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动机,前者是后者的关键心理成份,强有力地推动学生不断去探索知识,并且,这也具备了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一情绪体验的深化,学生就会形成相对应的学习需求,进而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同时,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不愿意朗读文言文的原因是受到升学考试的制约,学生认为朗读文言文较为浪费时间。学生一定要从心里转变这种观念,尝试通过朗读这种方式发现文言文的美与内涵。2.强化素质、勇于表达身为教师,理应抱着认真负责的心态去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而对于文言文朗读,大多数学生多是有着以下几种表现:不屑一顾,这一类学生认为死记硬背是浪费时间的;恐惧朗读,不敢去尝试,还有很顽固的学生觉得文言文朗读与高考没有关系,完全不需要为此“浪费时间”。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只能通过沟通了解,才可以迅速地、有目标性地做工作。作为教师理应时常对学生讲述朗读文言文的意义在哪里,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对文言文朗读的错误认识,从而使得学生发自内心的接受并且23\n重视它,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激情,为学生保持最优化的学习心理状态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朗读方面,老师应当担当学生的模仿者,老师在对文言文进行朗读时,应当让学生感受其语言魅力,老师的优美范读能够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自己对文言文朗读的欲望。3.明确要求、体会情感文言文朗读的首要条件是对字音的正确把握,在一些文学作品的朗读过程中,文字最直接刺激感官,如果字音不准,朗读就不能成立。而一般来讲文言文中一些难读、难认字音难免打击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所以对字音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文言文教学建议中指出“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为保证文言文中字音准确,在学生朗读时应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对全文进行通读,标记难度字,然后参考阅读书籍,明确这些字音,最后听取教师对课文的朗读或课文录音示范,体会文章的朗读情绪及感情表达。(二)切实提高教师实力的朗读教学策略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因此,为了更好地组织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活动、给予写学生正确、有效的指导,教师必须要从思想意识、能力水平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不断强化完善,以提升自己的文言文朗读水平。1.转变思想、加强重视到底文言文教学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实际上,这是很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教授文言文的时候,需要翻译文言文,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任务。文言文是一个知识载体,它代表了汉文化。在中国庞大的语言体系中,文言文是最为基础的语言,也是汉族发展的基础,有效的发扬了中国文化和历史。通常情况下,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学习到古代的文化、吸取古人的精神等,还还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与此同时,文言文是古代一流人才的精神产品,是精神力量的沉淀。在文章中,可以感受到很多思想文化及文章表达的中心含义,所以,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可以概述文章意义,同时讲解文章中涵盖的主题精神和中心思想。在文言文中有很多名言,其中包含的思想以及胸怀、对未来的向往等都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总的来说,学习文言文是学习古代文化,同时也是在通过这种形式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24\n在文言文中吸收丰富的人文精神,与此同时,还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古代作品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另外还可以创造出新的想法和文化,而这一切都可以在朗读中得以实现。2.提升能力、完善自己一般情况下,在朗读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言传身教”。主要是因为朗读是“口耳之学”,最基本的就是口授耳听。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传授知识并不是读给学生听,是很难帮助学生学好朗读的。所以,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让学生感悟到朗读是怎么做的,才能更好的进行朗读。简单来说,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平缓有力的语气,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一般情况下对教师的要求极为严格,其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语言基础,与此同时,还要求教师配备科学合理的朗读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对应的对教师朗读素养的要求也更为严格。首先需要其具备优良的语言素养。语言素养通常包含了两个重要方面,其分别为语言的感悟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其中,语言感悟能力涉及到教师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同时,这也会对内容表达产生一定的作用。语言素养体现在朗读教学中具体表现为,与教师朗读示范的正确性、节奏和谐以及语调生动等有关,在这一基础上,所朗读出来的内容才会让人觉得有感染力,依靠教师本身对朗读内容的充分理解,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内容才会触动学生。其次,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具备审美修养,在对审美对象进行观察和领悟的过程中,对其具备一定的感知力以及理解力等。当审美对象为文言文时,教师就需要对相关的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探索,进而对文章的色彩以及节奏等加以有效把握;一般而言,语文教师的审美鉴赏力具体指的是对有关对象的鉴定能力,这不仅包含了对对象性质的判断,还包括了客观丰富的审美情感。不同的文言文中具有不一样的审美形态、范畴以及美感形态,其具备了各自的特性,教师应当学会充分感悟它们的美。教师只有具备了客观丰富的审美情感,在进行文言文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合理地掌控相对应的情感节奏,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其审美情感趋于稳定,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3.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质疑是学生学习知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闪现智慧火花的关键所在。著名的亚里士多德曾言:“思维往往从疑问以及惊奇开始”。而在我国宋代时期,著名教育家张载也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即“学则须疑,学贵善疑。”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提25\n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朗读文章,并找到相对应的答案。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此同时,创设问题情境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其可以促使教材内容跟求知心理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相关问题情境内学习,具体的过程通常体现为“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提出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心理上形成悬念,将学生的注意力以及记忆等集中一处,进而增强智力的活动强度。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将高中生认定为主体,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才能够获得良好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就必须做到无疑处生疑。对学生的个性意见,只要具有一定的道理,教师就不能随意否定,而是在精神方面给予肯定。学生的质疑积极性获得了教师的肯定,就会在之后的学习中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热情也会大幅度提高。教师的赞美不但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学生,也能够促使其对课文形成极大的兴趣,增强师生情感沟通,创建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要建立一套合适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同时,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从而树立信心。如果可以将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作为语文考试成绩的考核标准之一,效果将会大有不同。这样一方面可以引起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对朗读的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学生朗读文言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评价标准,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练习、自我检测。例如,在语文试卷中加入句子停顿划分的题型、语句字音判断的题型等。(三)有效增强师生互动的朗读教学策略为了提高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的质量,除了教师和学生要从自身查找问题并进行解决外,增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有效教学互动也显得尤为必要。利用具有带动师生共同发展的朗读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朗读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一同学习与进步。1.采用多样化的朗读形式一般情况下,朗读形式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失去朗读热情。将朗读形式进行多样化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语言是具有天然的生命力,而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这种美感,变换多种朗读形式能够增强学生的朗读欲望。举例来说,教师要选取一种艺术形式,营造一个场景,让学生充分融入这种氛围中,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优美。一些文艺色彩浓厚的文章可以适当配合音乐朗读,学生在更加放松的环境中感受语言的美好,既能受到音乐的熏陶又能增进学问。音乐朗读能借助音乐的感染力调动学生的潜力,同时还能将文言文摆脱死板枯燥的境地。老师还可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26\n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方法既能增强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又能够让学生多维度的感受文言文的艺术魅力,让学生自己融入文章的情境中去,亲身去感受、深层次的去理解,在文言文中陶冶自己的性情。这样的话,学生通过朗读文言文课文,就会对文章的内容产生诉求。这时候,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引,让学生进行质疑问读。在质疑问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较为熟悉的课文将自己仍无法理解的疑点向老师和其他同学发问,这样学生就能有开放的思维空间,边读边想,进入主动的积极的学习状态。这不仅扫清了学生理解上的障碍,也较好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还可以理解为对同一篇文章根据不同方面的需求进行不同的朗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初读文章、画好停顿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文言文教学应先由熟读文章开始。让学生采用自由朗读的形式先熟悉文言文的行文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行查阅字典认清与读准文字,这也是在引导学生自学;二是识词断句,古文句子间的停顿与白话文有诸多不同,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主动断开句子结构。当然他们难免会有断错或者是不会的地方,但这正是自由朗读的核心所在。只有引导他们自学发现自身不足,学生在老师讲解的时候便会聚精会神仔细听讲。在自由朗读阶段,教师也要进行适度的引导,比如遇到不同的生词如何查阅字典,在众多解释中如何选择贴近古文意思的表达,以及对于课文注释以及参考书的使用等,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学习。文言文的识词断句是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对于高中生而言,教师首先就是要为学生厘清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例如,文言文中多使用单音节词汇,但是现代汉语中却时常使用双音节词汇。同时,教师要为学生补充有关音节的知识,确保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还有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中是没有量词的,那么文言文中如何表示数量的呢?这些知识都要传播到位,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古文。不仅如此,阅读规律方面与现代汉语也是不尽相同的:古文句首发语词在阅读过程中应该稍有停顿。高中阶段的文言文较义务教育阶段更加的生涩难懂,因此学生在接触的过程中,肯定有诸多不适,尤其是不适应文言文的断句。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名家朗读文言文的音频,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节奏与韵律,当然,教师也可以自己进行朗读,让学生亲自感受文言文的抑扬顿挫。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放手学生进行自由阅读。(2)译读文章、整体把握译读是学生初读课文的下一个教学目标或者环节,其要求是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脑海中要能准确翻译出各句话的涵义;更高级的便是直接用现代汉语将古文翻译并朗诵。译读环节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学生首先自行阅读与翻译原文,遇到不同的词句自行查阅资料进行解决,如果实在是无法解决,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最终实在是难以自27\n行解决的做出标注。教师可以在收集学生问题之后进行统一讲解,随后要求学生进行两两组队互译,在互相翻译文言文的过程中学习同伴的优点。译读环节是学生在识词断句的基础上,对文章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准确理解文章思想,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所在,也是下一步深入学习文章的基石。(3)研读文章、纵览全篇研读的过程要有一定的思考,不能再像初读一样机械性的朗读,要能够通观全篇,掌握文言文的思想、情感与方向。老师在这一环节应该根据文言文的行文思路设置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朗读方向,同时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也有诸多方式的选择,如:默读、跳读以及朗读等。以《阿房宫赋》为例,对于其中抒发作者感情的段落进行朗读。让学生自由选择文中喜欢的片段,并且说明自己选择的原因。研读环节,教师不仅要重点凸显学生朗读的过程,还应该在这一过程中教授学生一些朗读方法。让其在朗读过程中能够通过重音变化来展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其实,语调的变化上,如平直调、扬上调、降抑调等亦能表现出某种情绪、感情,当用来陈述某种具体的事情时宜采用平直调,让语言变得平缓;在表示反问、设问、疑问或者惊讶等情绪时应该用扬上调,声音前低后高,而且句末声调上扬;用来嘲讽、反语时应该用曲折调;而降调通常只用于祈使句。(4)品读文章、体会意境品读文言文时,学生要细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声音变化来展示出作者通过文字所描绘出来的意境以及饱含的情感。必要的时候应该加入自己的肢体语言,通过一些手势或者是表情来传递情感,让朗诵的过程因气求声,心口合一、与我为化,从而达到朗读的上层境界。2.朗读时要注意句子节奏的划分文言文在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要靠自己的朗读自己进行停顿断句。我们在朗读读文言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基本弄清句意、文意的基础上,清楚句子的结构,进而有感情的朗读。(1)依据句子的主干成分,按照“主/谓/宾”的方法进行切分文言文朗读的第一步就是划分正确的句子结构。我们首先需要在宏观上把握句子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分析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第二步则是按照主谓之间停顿,谓宾之间停顿的原则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此时,一个句子最基本的朗读节奏就跃然于眼前了。如《项脊轩志》中有一句话是“庭有枇杷树”,其大意为“庭院里有枇杷树”,那么这一句子的主语就是“庭”,谓语是“有”,“枇杷树”28\n就是“有”的内容,作“有”的宾语,按照主谓宾各成分间停顿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应该是是“庭/有/枇杷树”。(2)按照“动宾/动宾”的原则划分文言分文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句子成分完全,这样,我们可以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是完备的。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动宾/动宾”的原则划分句子的节奏。在韩愈《师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一句中的“传”应该作动词,译为“传授”,而“道”则是“传”的宾语,“传道”就是动宾结构。同理,后半句“授业””解惑”也是动宾结构。综上所述,这是一个是由两个动宾短语组成并列短语,所以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该是“传道/授业/解惑”。(3)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除了主谓结构的句子,动宾结构的句子外,还有一些表示意思转折的句子,就可以采用第三种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进行划分。如《鱼我所欲也》中“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这句话,“由是”领起下文“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则”领起“可以辟患”,“而”领起“有不为也”,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这句话的朗读停顿就是“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再如“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就可划分为“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按照“而前则前”这个原则划分,朗读停顿就可划分为“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但也有句子,如“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话,怎么划分呢?我们来看看:“然则”表示一种转折意思,后面的“何时而乐耶”是转折的内容,“然则”前面没有前一种意思的内容,这句话只是下句意思的转折,只有一层意思,属于一种单句,它的划分就只能是“则”后了。由此看来,按照“而前则前”原则进行划分的句子,它的内容必须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关系,它的前后两层意思必须同时出现,这样它的节奏划分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否则,这一原则就没有用武之地了。(4)根据句意和语感划分节奏刚刚提到的三种方法并不是万能的,他们不能解决所有的句子划分问题。如果碰到这类句子,我们就要根据自己的语感和句子的实际含义进行划分。以陶渊明的名篇《归去来兮辞》中的“感吾生之行休”为例,这一句话的意思是“感叹自己的一生将行将告终”,“感”的内容是“吾生之行休”,“吾生之行休”作无的宾语,所以这一句的朗读停顿应该为“感/吾生之行休”。3.朗读时要注意字音的变化(1)注意通假字读音29\n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所以,在文言文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通假字的读音:(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2)秦王不说。《荆轲刺秦王》(3)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4)赢粮而景从。《过秦论》(1)句中的“知”同“智”,其读音应为“zhì”;例(2)中的“说”通“悦”,译为“高兴”,故应读“yuè”;(3)一句中的“汤”通“烫”读“tàng”;例⑷的“景”通"影”读“yǐng”。(2)注意多音字的字音在进行文言文朗读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字多音的字不尽其数,稍不注意,就会将这些子的读音混淆。这就要求我们在文言文朗读之前,仔细琢磨词义、词性、从而读准他们字音。以“数”字为例,他在文言文中有四个读音:(1)骑千余,卒数万《陈涉世家》(2)晏子请数其罪《贞观政要·纳谏第五》(3)岑数罟不人跨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1)中“数”当解释为“几,几个”,则读为“shù”;(2)中句中“数”意为“数落”,读作“shǔ”;(3)中“数”翻译为“密、细密”的意思,读“cù”;(4)中“数”通常释义为“多次,屡次”,读作“shuò”。(3)要注意区分词语的轻重音由于文言文距离现在时间较为久远,所以,其轻重音朗读和现代文有也不尽相同。(1)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其重音作为古汉语的特点之一,通常体现在表达意义的语素上。例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2)文言文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现象普遍存在,而这些词往往需要重读,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30\n(4)朗读时注意文、句的节奏我们现在所讲的节拍,其实就是古人所谓的句读。正确的句读可以帮我们正确的朗读文言文,同时也打开理解文言文的大门。目前,为了便于高中学生识读方便,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都已经按照现代汉语的朗读习惯加上了标点符号,但这些标点符号只能在大方向上表示出间歇和停顿,而每个句子内部的停顿,仍需我们仔细思量。第一,不了解词意和词性造成误读“去”是一个较为具有代表性的古今异义词。他在文言文中常常译为“离开”,而在现代汉语中却往往翻译为“往”。《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句话为: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如果安照现代汉语将“去”翻译“往”,其断句应为“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其实不然,在古代汉语中,应将其以为“离开”,所以这句话的正确断句方式应为“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第二,分不清单音词还是双音词而造成的读破句单音词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这种词在书面上通常就是一个汉字。复音词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虽然古汉语中有很多词语是单音词,但并不乏双音词,所以在进行文言文朗读的时,我们要加以注意。以以下四个句子为例:(1)是非/贿得之。《王忠肃公翱事》(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3)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4)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五人墓碑记》第一句中的“是”指“代词,这”,而“非”解释为“不是”,“是非”整个意思是“正确与错误”;例⑵中“其”指“曹操”是“他”,“实”指“实际上”,“其实”整体释义为“事实上”;例⑶中“可”意为“可以”,“以”是“凭借”;例⑷中“行”是“品行”,为即“作为,成为“之意,”“行为”整体意思“举止,行动”。对上述古汉语中两个单音词组合在一起恰好形成一个双音词的意思的现象,我们要对其进行仔细的辨析,一时疏忽就很轻易的导致其与现代汉语中的同形的双音词相混淆,以至于形成句子划分停顿上的失误。因此以上四个例句正确划分朗读节奏的方式为:(1)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2)是/非贿得之。《王忠肃公翱事》(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五人墓碑记》(4)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培养语感与丰富的积累是文言文教学两个重要的目标,而朗读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最佳方法。31\n结语文言文的起源很早,先秦口语是其基础,经过后人的逐步加工提炼,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其文化内容十分丰富,记录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含义。文言文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展现了我国古人的智慧。今天开展文言文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好地宣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继承和发扬。当下的语文学者和教师,应重视文言文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效率上下功夫,并将此项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一项神圣的职责。文言文学习,朗读是重点。在我国的历史上,一直采用重朗读的教学方法。这个方法已经为几千年的实践所证明。现代教学也肯定了这种教学方式切实可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并引导他们多朗读。通过熟读体会到文言文中蕴含的意境美,领略中华古文化的风采,从中汲取营养,为今天的学习所用。但根据笔者在实际中了解到的情况,当下,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重视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当前的文言文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笔者认为,朗读教学方法应为教师们重新认识并学会正确地运用。笔者在撰写本文时,采用实地调查,同时结合教学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文言文教学方法展开探讨,对当下文言文朗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了了解,对其中的一些原因展开分析,阐述了自己对这种教学方式的认识。但由于本人经验的不足,研究和探讨的内容还不够深刻,期待在今后能够做进一步的探索。32\n参考文献[[1]韩进廉.朗读漫谈[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73[2]张颂.朗读学[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3]石佩雯.谈谈朗读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4]曹灿,李林柏.朗读与朗诵[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7.[5]邹俊.朗诵艺术通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6]曾祥芹,韩雪萍.文体阅读法[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7]曾祥芹.阅读技法系统[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8]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9]张颂.朗读美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10]李红岩.诗歌朗诵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11]陆澄.诗歌朗诵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2]王宇红.朗读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13]王福生.诗歌朗诵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14]邹俊.朗诵艺术通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15]赵介平.朗读的魅力[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16]张海燕.做一个会朗读的语文教师[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17]张颂.朗读学[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18]张湛.初中文言文自主学习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09).[19]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0]杨丽春.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有关调查与实验.[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21]沈强德.在朗读中培养语感的三个层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22]杨金鑫.汉语的内隐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23]赵和英.论文言文的朗读教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24]汪菊花.语感核心与朗读教学[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25]马敏.朗读与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26]陆霖霖.在当代视野下对朗读教学的重审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26]崔丽莉.朱自清朗读教学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27]殷月梅.初中现代诗歌朗读教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28]代霜雪.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29]吴晓香.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出路[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30]邓美娟.论中学文言文朗读教学[D].江西师范大学,2005.[31]刘素娟.中学文言文优化朗读教学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32]李红利.中学诗歌教学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5.[33]蔡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D].辽宁师范大学,2006.[34]马淑霞.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朗读策略与实施[D].河北师范大学,2006.[35]陆卫东.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36]方芳.朗读教学的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37]阎彩霞.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记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38]陶有宏.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现状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39]庄丰石.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9.[40]袁开勇.当前中学古诗文教学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33\n附录一:高中教师文言文朗读教学调查问卷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是一名研二的学生,正在进行《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研究》的毕业论文写作。为了更加真实、具体的了解一些您在文言文朗读教学方面的真实情况,特进行此调查,并以此作为毕业论文撰写的基础材料。本问卷中所填写的一些资料仅供统计分析使用,此调查不必具名,同时,我方也将予以绝对保密,希望您在百忙之中能够帮助填写问卷。您的帮助与支持将成为我强大的精神动力,在此,我谨向您表示诚挚的谢意。1.您经常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文言文教学?A.逐句译读B.重点分析B.读译结合2.您在文言文教学中是否会使用朗读法?A.经常B.偶尔C.从不3.您经常对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方法上的指导吗?A.经常B.偶尔C.从不4.您认为朗读文言文对学生最大的作用是什么?A.开阔视野B.应付考试C.培养语感D.没有作用5.您认为朗读是否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A.很大B.一般C.很小D.没有6.您认为高中生是否应该进行课外文言文朗读?A.应该,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B.不确定,根据学生个人爱好自主选择C.不应该,浪费学习时间7.您认为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多选)A.教学方式单一B.教师水平有限C.缺乏朗读时间8.你认为在文言文朗读教学时,自身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多选)A.普通话不标准B.缺少有效方法C.不重视朗读教学9.你认为在文言文朗读教学时,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多选)A.兴致上不积极B.观念上不重视C.水平上不达标10.您对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有什么意见和建议?34\n附录二:高中学生文言文朗读学习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文言文是华夏民族历经千年的璀璨文化珍宝,它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智慧、传承者中华民族的文化。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你是如何进行高中文言文朗读学习的呢?为了更好地掌握大家的学习情况,和同学们共同提高,我们特意制作了此问卷,请您花费宝贵的几分钟时间,帮助我们完成此次调查,感谢支持与配合。1.你在课堂上是否喜欢学习文言文?A.喜欢B.一般C.不喜欢2.你是否喜欢朗读文言文?A.喜欢B.一般C.不喜欢3.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习文言文?A.背诵记忆B.翻译分析C.朗读理解4.你认为朗读对学习文言文是否有帮助?A.有帮助,可以强化理解B.不确定,方法因人而异C.没帮助,纯粹浪费时间5.你认为朗读文言文提高语文素养是否有作用?A.有帮助B.不确定C.没帮助6.你朗读文言文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A.感受艺术熏陶B.吸收传统文化C.应付考试需要7.你认为自己的文言文朗读水平如何?A.正确流利朗读B.基本读出情感C.结结巴巴朗读8.你知道文言文朗读的要求是什么吗?A.知道B.知道一点C.不知道9.你是否掌握一定的文言文朗读方法?A.完全掌握B.掌握一点C.没有掌握10.你对高中文言文朗读学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35\n致谢这篇论文是对我研究生学习的一个总结,也是我即将迈入社会投入到实践中的一个开始。通过了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在基本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历时一年,几易其稿,才完成这篇论文的撰写工作。回顾一路学习成长的历程,深知“幸运”一词一直伴我左右。一路走来,有幸遇到许多和蔼可亲的老师和积极善良的同学。感谢大学给了我一个提高的机会,感谢学院给了我一个积累知识、获取学习、科研经验的有益平台。让我有机会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接受众多优秀感谢我的导师!赵宏梅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待人诚恳,胸襟坦荡。她高屋建瓴的学术眼光、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为我树立了榜样。同时导师为我营造了一个宽松、向上的求学氛围。两年来,学习上赵老师对我严格要求,精心指导,很早就给予我论文写作的指导意见,帮助确定论文的主题,从论文的主题、内容、到整体的结构都给予了细致、有效的指导。在写作过程中,赵老师不惜休息时间,细致、耐心的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使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导师对待学问的严谨不苟,淡泊名利的务实学风,宽厚慈爱的行事为人,还有对生活的艺术之心都让我难以忘怀。在专业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开展期间,还得到很多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感谢学院的所有同学。两年时光匆匆如流水,同学的帮助让我倍感友情的温暖与可贵。希望人生路上一直与你们相随!感谢我的父母,为我提供了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在论文撰写期间给予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你们健康与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现在,虽定稿在即,但我并无如释重负之感,自知学历和研究经验欠缺,文章中定有不少阀漏,憾于时间短促,惟有侯来日,再行补正。最后,谨让我向两年来对我孜孜授业的各位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董旭2017年6月于渤海大学36\n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1.《浅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创新》,课外语文,2016年第12期,第一作者,普通省级期刊,论文署名单位:渤海大学。2.《试论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回归》,课外语文,2016年第21期第一作者,普通省级期刊,论文署名单位:渤海大学。3.《浅议文言文朗读教学》,课外语文,2017年第3期,第一作者,普通省级期刊,论文署名单位:渤海大学。4.《朗读,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的途径》,课外语文,2017年第6期,第一作者,普通省级期刊,论文署名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37\n厚邃濟傳世學莩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