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00 KB
- 2022-08-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提高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摘要】文字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读懂文言文应该是文化传承的第一步,在学习日渐被考试取代的今天,学生没有养成从小读古书的习惯,对文言文的认识比较肤浅,认为枯燥无趣,学习主动性普遍较差,文言文阅读状况可想而知。本文主要结合日常教学实际,根据笔者对于文言文教学的认识,谈谈如何提高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提高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116-01 2014年新课标《考试大纲》已经出台,明确考查“浅易的文言文”,人物传记是选材的重点。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一到必修五的课文编排就把古诗文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五册课本有65篇课文,其中29篇是古诗文,另外还有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等,教材对古代诗文的重视给每一位语文工作者提了个醒,文言文教学应引起重视。不仅仅是多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古文化素养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一重视朗读和背诵,培养正确的文言语感4\n 学习一门语言,最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语感。所谓语感,是人所特有的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亦即人直觉地感知和迅速地把握作用于他的语言信息的形象和意义,并与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加以整合的能力。有了正确的语感,学生才能在题海中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才能汲取华夏文化精华,提高自身的古文化素养。 朗读和背诵是培养正确的文言语感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在电视里经常可以看到古代私塾里老先生摇头晃脑地示范朗读,小孩子们摇头晃脑的读诗背诗的场景,这些都说明了古人是十分推崇朗读和背诵的。古代的阅读教学讲究诵读是有一定道理的。朗读的过程是眼、口、耳与大脑反复协同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各种感官能得到充分激发,感悟能力才可能形成。熟读成诵实际上是获得感悟的一种表现形式。背诵不但有利于语言材料的积累、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有利于在反复诵读中加深理解,而且最直接的益处就是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语感。 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特别重要的环节。预习时,学生自由读,老师巡视指导;讲课前,老师示范读,学生齐读;讲课文时,指名读,讲完后,小组内部读,或者提问文言知识。为激发学生背诵与学习的兴趣,对课后要求背诵的篇目,实行分组竞赛,上课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前背诵,同时设小组奖励机制与惩罚机制,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之间充分地学习和交流,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团队精神及竞争意识。 二从课内延伸至课外,知识与趣味相结合 学好文言文,课堂是主阵地。高考考查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句式几乎都来自课本,这一点在讲文言文时就要给学生讲清楚,打好文言文基础,对于建立文言语感,提高阅读和解题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4\n 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例,谈谈怎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导语设计以孟子语录为主,如“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学生通过吟诵孟子说过的这些铿锵有力的话,直接地感受到了孟子的浩然之气和大丈夫精神,进而有了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渴望,想要进一步了解孟子的思想和学说。在讲文言字词的过程中,遇到“未之有也”的“之”字,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记住这个词的意义及用法,我补充了他们感兴趣的《诗经》里的一篇诗歌《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在串讲文意之后,重点解释了“之子于归”就是这名女子要出嫁的意思,“之”相当于“这”。通过拓展,学生知道了“之”这一特殊用法。梳理字完词以后,讲孟子的王道思想时,又补充了一些儒家文化方面的词语,如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古诗文的热忱,课外还开展了“读诗歌读《史记》”的活动,每周一个小组展示,每组确立一个专题,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大家讲解,并谈谈你对一首诗歌、一篇古文亦或一个人物的感受。截至目前,先后进行了“千古第一女词人李清照”“慷慨悲歌之陆游”“中国古代四大刺客”“古人的爱情”等专题,在学生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响,激起了浓厚的“讲学热潮”4\n。《史记》在班上争相传阅,每组同学都积极参与,学古诗文的兴趣大增。我相信,兴趣是学好文言文的前提,有了学古文的热情,那些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焉能考倒我们? 三结束语 没有人生来就对语言有敏锐的感受力,更何况是那些距离我们有几千年之久的古文字,但我一直坚信,用心阅读就会帮助我们和古人心神交会,珍惜每一次阅读古文的机会,课内的、课外的,怀着一种敬畏之心去阅读古文,去和那些高尚的灵魂对话,去领略古人笔下的刚健、阴柔、婉约、豪放、自然等风格迥异的美,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有时在现实中撞得头破血流依然找寻不到的答案,也许会在一本你曾数次看见却未曾翻过的古书里找到答案。古文的魅力历久而弥新,只要你用心去发现。 〔责任编辑:范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