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00 KB
  • 2022-08-18 发布

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总结及方法指导 文言文实词句式 人教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复习练习(词类活用、句式)词类活用一、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你找出来,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类别。A.名词作动词B.意动用法C.形容词用作名词。1.吾师道也()2.吾从而师之()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而耻学于师()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二、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3.沛公欲王关中()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三、下列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1.函梁君臣之首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4.沛公军霸上5.火尚足以明也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8.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0.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1、2、4、6、8B.1、3、4、6、10C.2、4、5、6、8D.5、6、8、9、10四、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动词使动用法的是(),形容词使动用法的是()1.常以身翼蔽沛公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既来之,则安之4.外连衡而斗诸侯5.渔人甚异之6.日削月割,以趋于亡7.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下列各句按其活用加以分类,全出现名词作状语的一组是()。1.大石倒立千尺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3.土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4.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罅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6.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7.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8.郦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n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10.天下云集响应A.1、3、5、7、9、10  B.l、2、3、5、8、10C.1、2、4、5、8、10  D.2、4、6、8、9、10七、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B.其一犬坐于前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D.卒廷见相如八、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九、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几句的一项是:1.A.火尚足以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世之奇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2.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D.吾师道也十、以下句子中不含意动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十一、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加以解释。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3.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4.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5.则思知止以安人6.则思江海下百川7.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9.乐盘游10.宏兹九德11.襟三江而带五湖12.雄州雾列,俊彩星驰13.宾主尽东南之美14.而耻学于师1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6.小学而大遗\n17.六王毕,四海一18.复道行空,不霁何虹19.朝歌夜弦20.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21.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十二、选出语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不耻相师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十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4.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十四、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比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2.今日割五城……然后得一夕安寝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4.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5.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路而胜之之势6.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7.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A.基本相同,其余不同  B.5、7古今义基本相同,其余不同C.1、5、7古今义基本相同,其余不同  D.3、4、6古今义基本相同。其余不同十五、下列句中加点词全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6.驼业种树7.若不阙秦,将焉取之8.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9.君将哀而生之乎10.春风又绿江南岸A.1、3、5、6、8、10  B.1、2、4、7、9、10C.2、3、4、7、8、10  D.2、4、5、7、9、10\n十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后秦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之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分开)矣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  D.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招致)祸焉十七、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按用法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孔子师郯子  ②襟三江而带五湖  ③吾得兄事之  ④朝歌夜弦⑤目吴会于云间 ⑥择善而从之    ⑦俊采星驰   ⑧燕赵之收藏A、③④⑤/①②⑦/⑥/⑧        B、③⑤⑦⑧/①②④/⑥C、③⑦/④⑤/①②/⑥/⑧       D、③④/⑤⑥⑦/①②/⑧十八、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B.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志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十九、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不同的一句是()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B.与其身也,则耻师焉C.襟三江而带五湖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二十、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1)彼童子之师(2)不耻相师B、(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C、(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1)圣益圣,愚益愚(2)圣人之所以为圣句式一、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不拘于时,学于余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二、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甚矣,汝之不惠2.请其矢,盛以锦囊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4.梁,吾仇也\n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6.其势弱于秦7.痛哉斯言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9.何以谓之文也A.1、7/2、6/3、5/4/8/9B.1、4/2、3/5、6/7/8/9C.1、2/3、4/5、8/6/7/9、10D.1/2、3、4/6/7/8/9三、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和,和。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从齐人勿附于四、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E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是省略句的,要补出省略成分。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①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③不拘于时,学于余。()④师不必贤于弟子。()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六、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A.时人莫之许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七、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③.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④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八、选出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n例句:舍簪笏于百龄A.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B.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九、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画线部分相一致的一项是(2分)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童子何知C纤歌凝而白云遏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十、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不拘于时,学于余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十一、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一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跟老师学习,这只是小的方面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却不跟老师学习,这是把大的方面放弃了。我没看出这种人是明白事理的。B.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不跟老师学习,这是把大的方面放弃了;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却跟老师学习,这只是小的方面学习。我看不出这种人是明白事理的。C.不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或者以他为老师,或者不以他为老师,这是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放弃。我没能见到他的明白事理。D.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或者学习,或者不学习,大的方面放弃小的方面学习。我怎能看出他聪明呢?十二、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激昂大义  B.激于义而死焉C.不能容于远近  D.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十三、下列疑问句不表示反问的一句是( )。A.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C.谁为哀者?  D.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土之志哉?十四、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nA、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都督阎公之雅望,戟遥临。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