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2 KB
- 2022-08-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情感教学作者——六枝特区第六中学杨秀龙[摘要]新课标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要注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的三维教学。新课标强调情感目标的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新突破,体现了文言文的人文性,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文言文;情感教学长久以来,文言文教育一直困扰教育第一线的老师,老师煞费苦心,学生竭尽全力,最后还是事倍功半。就此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学习古代优秀作品就应该以情感教学为主线,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价值,学习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体会中华精神;用探究思想引导学生,汲取积极向上的情感,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本文是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自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文言文情感教学的教学方法。一、渲染氛围,激发兴趣。高中课本中文言文大部分是名篇,已被广为传颂,但毕竟,时间的鸿沟是我们无法逾越的,并且由于时代的不同,学生年级、阅历的限制,与一些课文有距离感、有陌生感难以入境是无法避免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用情感的钥匙开启学生心灵之窗,渲染情感氛围。教师在课前就应该做好情感渲染、激发学生兴趣的准备。精妙的导入语容易以学生入境,例如《孔雀东南飞》,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如下导入:运用多媒体观看越剧《梁祝》的最后几组镜头,思考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是谁造成的。或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感受悲剧氛围。(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封建家长制是扼杀青年男女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后公婆或丈夫稍不满,就可以凭一张休书将女子赶回家。这样的爱情悲剧,在古代不足为奇,早在此故事前就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一对美丽的“孔雀”被活活拆散,美梦只有死后实现。这样的情感渲染,不仅让学生心理感到震撼,还激发的阅读兴趣。二是用渊博知识筑起远航的灯塔,指引学生驶向历史的长河。高中教材选文往往是一些具有史学与文学的双重经典,其中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和\n蕴含的那些充满趣味与哲思的历史故事既能让学生了解历史,又能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文人们的生活逸事也包含着相当的情趣。这些都是吸引学生注意的好素材。很多学生喜欢苏轼、李白的作品,是因为先了解其人,佩服其个性和思想进而产生了解读文本的热情。那些消失的或辉煌或喧嚣的时代,那些荡涤在历史长河中的伟大人物都是如今学子们内心深处向往的光芒,也是学子们健全人格的营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前应掌握大量的写作背景知识资料,一方面让学生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作品产生的深层原因,掌握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思想性格形成的社会因素;另一方面要追溯文化渊源,阐述与教材和作者相关的背景或典故,为学生营造沟通上下几千年的广阔空间。如《鸿门宴》,一则表现其刚愎优柔,一则表现其勇猛刚烈,足见西楚霸王性格的复杂。在上这一篇课文的时候,笔者又跟学生介绍了项羽生平的几个重大事件,让学生全面地了解了项羽这个人的生平和楚汉相争的那段历史。这样一来,不仅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积累,这何乐而不为呢?但是,介绍背景或阐述典故也要注意时间和数量,切忌喧宾夺主,舍本求末。总体来说,背景介绍和典故阐述可以成为古文教学中很巧妙的工具,同时也可以成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插入点。二、朗朗的书声,浓浓的情意。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话正说到语文教学的要害。自古以来,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的方法之一。古代私塾,老师读一句,学生跟着读一句,朗朗的书生唱响民族的灵魂,传扬历史的文明。古代语文教育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朗读的运用。而今,文言文教学若要走出困境,实现文言文情感教学也应借鉴传统的诵读教学法,在确保推断语义、谈语法等的基础上强调美读。语文课本是以读为主,没有朗朗的读书声,哪谈得上是语文课。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以声传情,情随声出,声情并茂。美读强调激昂之处读出激昂,凄切之处读出凄切,欢快之处读出欢快等。老师教学就让学生在美读中与作者沟通,直至产生共鸣。这样既可以传递文句自身的情味,又可宣泄出学生自我体悟文句的感受。笔者在教《陈情表》时,就很注重美读。选文李密极尽笔墨写了自己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句句发自肺腑。李密凄切婉转地表明自己心意,围绕“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的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苦衷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笔者除了用婉转凄切感激的语气范读之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PK,力求让学生进入境,去体会作者行文真挚、婉转凄切之情。学生反映良好,表现活跃。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掌握了课文内容,也加深了他们的审美体验。\n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教授《鸿门宴》时,教师可以用昂扬急促的语调朗读樊哙闯帐的一番话,读出樊哙的愤怒,使学生感受樊哙忠诚与耿直。而课文《项脊轩志》通过老妪追忆母亲。写母亲只用短短的两句,“几寒乎?欲食乎?”教师可以用轻缓低沉的语调朗读,那因儿哭动了怜爱之心的年轻母亲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学生面前了,学生能从朗读中体会到作者回忆往事,怀念亲人的极为悲痛的心情。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质优美、人文性强的好文章。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开启学生的心扉,将其率先带入特定的境界,师生共同营造一种情感上的“和谐共鸣”,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感受行文中浓浓的情意。三、探究人物、提高认识、健全人格。新课标不仅强调情感教学,还提倡培养人探究和创新能力。而在教学中,老师往往注重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特征而忽略从新时代的角度去探究人物形象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比如教《陈情表》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探究性问题:1、孝字在今天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要不要继承?答案是肯定的,读多学生想到了父母的艰辛,亲情的可贵。2、我接着说,大家由孝想到了敬老,其实在原始社会里,孝是没有的,那个时候,不是敬老,而是弃老,甚至有老人主动要求将自己抛弃或者是将自己吃掉,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与今天不同甚至是野蛮的做法呢?(学生很有兴趣,众说纷纭)我补充说,在原始社会里,物质很不发达,部落生存都有问题,哪有多余的食物来养活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呢,上述做法也就可以理解了。所以,孝是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的事情,文明首先是说生活相对富足了,其次是说孝是文明人的必然要求。3、那么,孝又有哪些现实作用呢?有的说是维护社会稳定,像文章中说的晋武帝就举起了孝的大旗,治理天下;有的说,许多成语也能反映出尊敬老人的必要,比如老马识途姜是老的辣等等,可见老人的经验很丰富,有时候能让我们少走弯路等等。4、那么,作为学生而言,远离家乡,求学在外,不能在父母身边,又如何尽孝呢?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感,学生讨论热烈,但基本上都能围绕爱自己为中心,价值趋向是正确的,但是高度不足,于是我又适当地援引了二十四孝故事中闵损的故事加以引导,说闵损小时候失去了母亲,父亲再娶,后母亦带一子但是很偏心,做棉衣时,自己的儿子是温暖的棉花,闵损的冬衣却是芦花\n,闵损给父亲驾车时不小心用鞭子抽破了自己的衣服,父亲见状明白了一切,要休掉后母,闵损跪求,说有母在,一子单;母去,二子寒(古人休妻,孩子不允许带走),后母也感动了,悔悟了。这才是古人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啊!这样,学习《陈情表》,我们看到了李密辛酸的童年,凄苦的生长经历,祖孙的深情,更知道了,孝是爱自己也是爱别人。总之,高中文言文教学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除了指导学生去记诵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情感”先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走进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的长河,沐浴历史文化的光辉,健全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