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50 KB
- 2022-08-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浅议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1.文言文的文化背景思考文言文阅读教学要将学习语言和学习文化相结合,针对文中出现的文化现象要及时解释,尤其是古代官职、人的称谓、礼教宗法习俗、军事政治思想、文学艺术流派等,要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梳理。可以补充一些与课文内容、难度相近的材料,如成语故事、古代幽默、名人掌故等。通过这些生动有趣、较为浅易并为广大学生所乐于接受的材料来传递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形成背景知识体系。在课堂上展示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转化为克服阅读障碍的动力。2.养成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增强文言文语感要使克服学生读文言离不开注释、译文的依赖性,就要使他们养成科学健康的阅读心态,即要改正指读、译读、回读、析读等不良的阅读习惯。学生刚开始阅读文言时惟恐不能全懂,担心遗漏文章内容,或逐字逐词阅读,或用手指点读,或每看一词对照一下注释,或翻来覆去读同一句话。这种方法不仅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速度,而且影响了对文章的准确理解。要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按意群阅读要求学生以语境来推断句子意思,做到“观其大略”而“不求甚解”,遇有不理解的词语,不全部依赖文后的注释或词典解释,而\n是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或词语结构来分析、推断词义;有时甚至可以跳读。教师可用限时的方式让学生阅读陌生文章,检测其信息获取量。如此反复,学生的阅读心理才会健全,遇到文言文,心里不发怵,自然就不会因分心而影响阅读的速度和效率了。1.加强文言文人文精神培养文言文阅读不同于现代文阅读,与外语阅读也有很大的差异。原因是日常生活中无法用文言来沟通,身边也缺少文言的应用环境。而这一点可以用朗读来弥补。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反复实践,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坚持让学生反复朗读古诗文,直至成诵。补充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教师做方法点拨,而不作详细解释,让学生通过自读,结合已有知识及文化背景,从整体上去把握文本的内涵。《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方能跳出文本,感悟文本。2.提高阅读教学的主动性4.1教学人文化,在知识中汲取智慧。教学人文化,在知识中汲取智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谈到古典诗词和文言文学习时,明确提出阅读鉴赏要求:“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n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无疑成为一种导向,引导教师注重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文教学。其实,选入高中教材的文言文,皆文辞精美,意蕴隽永;它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中国知识分子情感思想的重要载体,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触龙说赵太后》展示了古人的聪明睿智,《勾践灭吴》肯定了人的精神力量;《五人墓碑记》激励我们在积极进取中实现人生的价值,《赤壁赋》引导我们在豁达乐观中找寻生命的快乐。这些课文对于高中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文言文教学的人文化,能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文言基础知识这座桥抵达一个瑰丽世界,便能使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充满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享受到充分的学习乐趣;如果能将文言文基础知识升华到精深博大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古代先哲的人生智慧、中国文字的美学魅力,便能使文言文教学课堂变得活色生香,从而激发文言文学习的无限生机。文言文记载了古代历史文化、典章制度、礼俗宗教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虽然这些领域对于学生是陌生的,但也恰恰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n和求知欲。这些带有浓厚人文色彩和文化积淀的东西也恰是体现语文教学人文性所在。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给予启发提示和介绍补充,以学生的已知经验来带动对未知经验的渴求,就能让学生获得掌握知识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4.2教学艺术化,在理性中感知形象。现今的文言文教学不重视阅读,只试图依靠枯燥单调的字词语法训练加强积累,这是缘木求鱼的做法。有教师说,这都是高考逼的。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能真正提高文言文应考能力的。更何况现在的高考试卷,还有几家在考脱离语言环境的实词虚词呢?教师要让学生真正走进文言文的艺术、情感世界中,真正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就必须挖掘文言文中'‘陌生化”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采用艺术化的手段引导学生在理性的知识中感知形象,让学生在''陌生化”的教学过程中产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而要感知文言文中的形象,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读”。这个"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诵读,二是涵咏。诵读,既是文义理解的重要方法,也是体验情感的重要途径。《谏太宗十思疏》的诵读该平缓还是强烈呢?这是和对作者的精神品格、文章情感的理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烛之武退秦师》中蹇叔的两处对话怎么读,更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准确把握。在高中文言教材中,深明大义、智勇兼备的蔺相如,忠勇不二、知错善改的廉颇,礼贤下士、顾全大局的信陵君,足智多谋、重义轻\n生的侯生,多谋善断、儒将风度的周瑜,雄才大略、奸诈多疑的曹操??文言课文中众多人物为我们构筑了一条美不胜收的艺术长廊,形象之美令人难忘。教师艺术性的指导与学生进入角色化的朗读,就能强化诵读的目的性与审美效果。涵咏,是指让学生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角色,以全新的独立的体验者身份参与到文言文和阅读对话过程中。学生在陌生化角色中,能激发学习的潜能与创造力,能进入文言文的深层阅读领域中,使自己的个体阅读获得充分阐释和张扬的空间。如讲授《病梅馆记》时,笔者要求学生读出文中“梅”的“三重境界”,即读出知识、读出作者、读出自己,引导学生以完全自我的角色进行陌生化阅读。这种'‘陌生”,是对认知上先入为主、人云亦云的思维方式的陌生,是对感知的惯性心理的陌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更自由投入到文章的语言、形象、情感中,通过与"旧我”“旧知识”发生冲突碰撞,在形象的深切体验中最后形成自我知识及自我情感的重建。4.3教学诗意化,在文字中享受美感。文言文的学习受学生的排斥,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学习中毫无乐趣与美感可言,那古雅凝练的语言在学生眼中只是一道道与分数挂钩的题目,枯燥乏味甚至面目可憎。所以要让学生喜欢文言文,教师就必须让自己的教学一改往日风格,创设“陌生的诗意”,让学生在诗意的学习氛围中重新\n品味语言,在文字中享受到古典语言特有的美感。中国现代哲学家金岳霖先生说过:“意义越清楚,情感的寄托愈贫乏;情感的寄托愈丰富,意义愈不清楚。”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翻译环节,其实有时适当地"隐退”一下,反而有更好的效果。《劝学》中如“不积珪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名言警句,文意明了,翻译实属多余且显得无趣;而如果处理成教师的示范诵读,或是学生的朗诵,或是学生依照句式仿写带有哲理性与文采性的语段,那么学生对文字的品味就更深切,能更深入体验语言的美感。《滕王阁序》是古文中的千古绝唱,作者用灵活多变的笔法写尽了山容水态变化之美,像“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样文情并茂的佳句不能一掠而过,而应细加欣赏品味。在欣赏这些美景描写的句子时,重在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叠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并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汉语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含义,有些含义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一定要让学生用现代汉语去翻译它,且不论意思上是否能忠实传达原作内容,单说语言的美感肯定将消失殆尽。因此,文言文的教学确实在很多时候可以“不求甚解”,教师对于浅显而又有文采性的语句要关注言语本身的魅力,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指导学生揣摩作者在用词遣句方面的功\n力,体味文章的语言意境美,开拓其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以诗意创造诗意。而学生在陌生化的氛围中便能消除对文言翻译的畏惧与排斥心理,更轻松自如地涵泳于语言海洋中,在新奇愉悦的心理状态下享受到文言文最原汁原味的美感。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一定要进行艺术性点拨,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充满诗意,使学生对文本进行陌生化阅读,让学生重新认识文言语言的特点,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发现美,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认识的客体上并产生审美的共鸣,在艺术的空白中借想象对美的事物进行再创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的能力。4.4教学个性化,在阅读中提升能力。学生常会疑惑地询问'‘文言文学了有什么用"。这实际上是在反问文言文教学到底给了学生什么。语文教师应当反思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弊端,以新的眼光去审视文言教学,以新的要求去确定文言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在陌生化的阅读环境中,确立陌生化的学习动机,重新认识文言文学习在当今时代的功效与意义,从而激发学习动力与潜力,在阅读中提升能力。文言文学习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当文言作品被剥蚀得只剩下字句材料的堆砌时,其作为作品的整体生命力也就荡然无存了。这样的教学就成了没有“阅读”的教学,既忽\n略了语文的审美教育目标,同时也漠视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因文得意、缘文会友和发展自我的内心需要。这样的教学是漠视主体存在的教学。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当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去品味文章形象、情感、意蕴等各种美的表现,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这样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才会提高,学生才会感觉到学与不学是不一样的。而对于文章的理解,如果教师只限于学生手头的各类辅助教参上现成讲解的话,学生又哪来的兴趣听课呢?同时学生也会因教师套板式的分析与程式化的教学运作而出现审美疲劳,从而对文言文产生厌烦排斥的情绪。可见作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自己还应该学会个性化阅读,能经常带着一种陌生化的眼光去审视文本,在每一次新的对话中获取新的发现,然后把自己的鉴赏感悟移植到教学活动中。与古代智慧进行的一场场陌生化的心灵"对话”,一定会使学生如沐春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能学会多元化、个性化解读,从发现和创新方面对文言文进行多角度多层次阅读,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促进思想与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言文学习机会对学生进行说与写的指导,让学生感觉到古文学习并不是和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让学生进行表演式朗读,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对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或观点开展小辩论,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对话表演。优秀的文言文还能在写作上提供启示。如归有光《项\n脊轩志》就是一篇在写作上具有借鉴意义的好文章。笔者在教学中从文章表达的情入手,让学生畅谈此文最能打动自己的一处,然后说明被感动的理由,最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对此文最深的感受或是自己在写作上的启发,还可以布置学生写鉴赏文章加深认识。这样的学习,对于苦于生活平淡、无话可说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实践证明只要是好文章哪怕是古文一样可以给学生写作以巨大帮助。文言文教学在教学目的与教学手段上的创新,是陌生化阅读的一种建构,使学生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强化学生对将要对话的阅读客体的探究欲望与强烈的期待。有了这份期待,可以始终唤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但不管是阅读教学内容还是阅读教学方法实现“陌生化”,都要不断更新,要使熟悉的变得陌生,给人以新鲜的刺激,而最终使陌生的变得更熟悉,更深刻。但“陌生阅读教学”不能只为搞好课堂气氛而一味求新、流离文本;陌生化阅读教学只是为更好地求得教学实效的手段,“陌生化”教学不是终极目的,陌生化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与文言文走得更近,变得更亲密。正如'‘陌生化”的提出者什克洛夫斯基所言,"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之存在,正是为了唤起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所见的现象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知的那样”。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让'‘文言文”更成其为“文\n言文”。“陌生化”阅读教学能给学生永远鲜活的教学体验,能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快乐,感受到幸福课堂的魅力。总之,语文课程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较好的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教学在近几年的课改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新近的课改教材中更增加了文言文教学篇目。新教材考虑到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在教材编排上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内容上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多是山水游记,可读性强,文意浅显,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通过课下注释自己翻译课文,学生学习兴趣普遍很高。但是在教改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需要教育者们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艺术,做新课改的有心人,全面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收稿日期:2013-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