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50 KB
  • 2022-08-18 发布

高中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翻译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翻译版)红树主人编译一、表示疑问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5.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虞姬啊虞姬我该怎么办!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也不能削减,还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6.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①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道:“如今马谡触犯军法,已经按照军法处置了他,丞相为什么还要悲哭呢?”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1.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做雇工为人家耕地,哪里谈得上富贵呢?②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2.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3.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①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4.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5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那么我就可以偿还此前受辱的欠债,即使一万次被杀戮,难道我还会后悔吗?②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③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6.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这样寻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8.……非……欤?(可译为“……不是……吗?”)①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您不是三闾大夫吗?9.宁……耶?(可译为“哪里……呢?”)①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10.顾……哉?(可译为“难道……吗?”)高中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翻译版)8/8\n①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穷和尚吗?11.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只怕廉将军吗?②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乎?(《信陵君窃符救赵》)——再说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看在眼里,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你的姐姐吗?(魏公子无忌的姐姐是赵胜的妻子。)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三、表示感叹1.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2.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①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②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宣王变了脸色说:“我不是能爱好古代圣王的雅乐,只是爱好世俗一般流行的音乐罢了。3.惟……耳!(可译为只是……罢了!)①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我已无事可做,只等待死期罢了!4.一何(可译为何等、多么、为什么……那么……)①吏呼一何怒!(《石壕吏》)——差役吼叫多么凶狠!5.亦……哉(可译为也……啊!)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记》)——而且在其墓门前竖立石碑,来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唉,这也真是隆重啊!6.……何如哉?(可译为该是怎样的呢?)①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有的就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远近近的地方所容纳,也有的剪掉头发、关起门来的,还有假装发疯而不知跑到何处去了的,这些人的可耻人格,卑贱行为,与这五个人相比,轻重究竟怎样呢?②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如今我很不幸,早早地失去双亲,又没有兄弟相爱护,独身一人,孤立于世,少卿你看我对妻室儿女又有何眷恋呢?③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痛苦的事情过去以后再回想当时遭受的痛苦,那是多么的痛苦啊!四、表示揣度1.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等)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孔子说:“冉求,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②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2.得无……耶,得无……乎,(可译为“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兼表反问)”等)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②曰:“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③“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故事两则》)——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3.其……欤?(兼表反问)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巫医、音乐师和各种手工业者,是所谓上层人士所不与为伍的,现在他们的聪明智慧反而不如这些人,岂不是值得奇怪么!4.……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五、表示选择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不如……?)①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诋毁;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2.欤(耶),……欤(耶)?(可译为是……还是……呢?)①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梅花岭记》)——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果真死了,还是没有死呢?3.其……其……也?(可译为是……还是……呢?)①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六、表设问1.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①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高中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翻译版)8/8\n百仞高的山,载重的车能登上,为什么呢?是因为山势逐渐倾斜。七、表陈述语气1.无以、无从。(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①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②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愚溪诗序》)——它幽深浅狭,蛟龙不愿住在里面,因为不能在浅水中兴云化雨,所以它没有给世人带来好处。2.有以。(可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①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袁州的百姓非常气愤,可是没有什么对付的方法。3.有所。(可译为“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①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如今臣是一个亡国的卑贱俘虏,极其卑微鄙陋,蒙受过分的提拔,恩宠优厚,哪敢徘徊观望,有什么非分之想。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人生各有些自己的兴趣,我独爱美习以为常。③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触龙说赵太后》)——触龙进来后慢步走向太后,到了跟前请罪说:“老臣脚有病,已经丧失了快跑的能力,好久没能来谒见了,私下里原谅自己,可是怕太后玉体偶有些欠安,所以很想来看看太后。”4.无所。(可译为“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①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愚溪诗序》)——我虽然不合于世俗,也颇能用写文章来安慰自己;我描写的各种事物象用水洗涤过一样,鲜明生动,又能概括各种形态,无论什么都逃不过我的笔端。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现在进了关,财物没有什么取用,妇女没有谁受宠幸,这说明他的志气不小啊!③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勾践灭吴》)——吴国同越国,是世代互相仇视,互相攻伐的国家,三江环绕着两国的国土,两国的人民都没有迁移到别的地方去的。5.比及(可译为“等到……的时候”)①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②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八、被动句1.见……于……:(可译为“被”。)①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现在这条溪水却被愚字玷辱,那是什么原因呢?2.为……所……:(可译为“被”。)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如果不这样,你们这些人将都被刘邦俘虏!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消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③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孔雀东南飞》)——东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不再嫁人。九、宾语前置1.“唯……是……,(“是”无意,起宾语前置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可译为“只”。)①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左传·子革对灵王》)——现在周室与四国都服侍君王,只听从君王的命令,怎么会吝惜九鼎?2.……何……之有①宋何罪之有?(《公输》)——宋有什么何罪过?②夫晋何厌之有?(《左传》)——晋国哪里有满足之时?③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十、假设1.诚……则……:(可译为“如果……那么(就)……”。)①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如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②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高中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翻译版)8/8\n公子如果一次口请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那就可以得到虎符,把晋鄙的军队夺到手里,北边去救赵国,西边击退强秦,这是五霸一般的功业啊。2.否则:(可译为“如果不……就……。不然的话……就……。”)①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不然的话,不能继承先烈的遗志并且使它发扬光大,仅仅对这些遗事空发感慨(不付诸行动),这实在是活着的人的莫大羞辱啊!3.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①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诸侯送给泰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②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愚溪诗序》)——而这些却正好与我相似,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称呼它,也是可以的。4.向使:(可译为“假如,如果”。)①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动身赴秦,赵国的良将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能够与秦国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定。5.自非:(可译为“如果不是,除非是”。)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十一、转折1.然而:(可译为“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①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②然而成败易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但是成功和失败却有不同,功绩事业也恰恰相反。2.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①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将要变得全白,松动的牙齿将要脱落。十二、其他1.得以:(可译为“能够”。)①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所以,蓼洲周公的忠义显露在朝廷,被赠予美好光明的谥号,荣耀于身死之后,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一做座坟墓,把他们的姓名排列于大堤之上,四方人士经过此地没有不下拜而哭泣的,这实在是百世一遇的遭遇呀!②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否则,使这五个人保全其头颈而老死于家中,那么虽然能活满其自然的寿数,但人们都能够役使他们,又怎能使豪杰一流人为之倾倒,在墓门前握腕痛惜,抒发其志士的悲感呢?2.俄而:(可译为“不久,一会儿”。)①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口技》)——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3.而况:(可译为“何况,况且”。)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现在拿钟或磬放在水中,即使是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何况是石头呢?4.而已:(可译为“罢了”。)①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勾践灭吴》)——于是太宰嚭向吴王进谏说:“我听说古时攻打别国的,对方屈服了就算了;现在越国已向我们屈服了,还有什么要求呢?”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这样罢了。③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我应当在伊水和颍水之畔置几顷田地,来度过我的晚年,教育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期望他们长大成人;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到他们出嫁,我的心愿不过如此罢了!5.何乃:(可译为“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①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阿母对府吏说:“你的见识为什么这么短小!”6、既而:(可译为“随后,不久”。)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其后就以吴地人民暴乱报告朝廷,追究、处死五人: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也就是现在一起埋在墓中的人。7.既……且……:(可译为“又……又……”。)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离骚》)——贬黜我既因为用香蕙做佩带啊,又重给我加上采集芳芷的罪名。8.可得:(可译为“可以,可能。”)①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高中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翻译版)8/8\n——(孟子)说:“只要君王(果真)很爱音乐,那么齐国就(治理得)差不多了。当今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宣王)说:“(这个道理)可以说来听听吗?”9.可以:(可译为“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②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君子说:学习决不可以停止。③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10.乃尔:居然如此,(可译为“竟然如此,这样”。)①何其相似乃尔。(成语)——二者多么相象,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形容十分相象。【注意】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孔子说:“冉求!这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翻译“恐怕……吧”,表示推测。一说表反问,翻译“难道不……吗?”尔是过,即“过尔”,责备你。是,助词,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一说指示代词,复指“尔”。过,责备。与,语气助词,表推测,后多写作“欤”。11.且夫:(可译为“再说,而且”。)①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而且,我还曾经听说过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要说这时秦朝的统治力量,并没有缩小减弱啊。雍州的土地,殽山函谷关的坚固险要,仍然象从前那样啊。12.是故:(可译为“所以,因此。”)①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勾践灭吴》)——所以首战就使吴国在囿地吃了败仗,接着又使他们在没地受挫,在吴国国都的郊野又把吴军打得大败。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龄长大还是少小,道理在那里,老师也就在那里。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13.是以:(可译为“所以,因此,因而。”)①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我所以记下了以上的经过,是因为叹惜郦道元的解释过于简略,也嘲笑李渤的解释太浅陋了。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也。(《陈情表》)——臣没有祖母抚养,不能活到今天,祖母没有臣供养,不能安度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有此拳拳奉养之心,不愿放弃奉养的责任,远出做官。14.所谓:(可译为“所说的,所认为。”)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上战胜敌国。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那些儿童们的老师,是教给儿童们读书和学习书中怎样加句号和逗号的,不是我所说的那种传授道理、解释疑难问题的。③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登泰山记》)——中间山谷中的水绕过泰安城下,这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祭十二郎文》)——所说的天公啊,实在让人难以推测;神明啊,实在让人难以明白!这真是天理不可推究,寿命不可预卜啊!15.往往:(可译为“处处,到处;常常。”)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于是,我颇有感慨。古代的人在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常常有心得,这是因为他们思考问题很深刻,而且没有什么事物不加以考察的。②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项脊轩志》)——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庭院内外开了许多小门,隔墙垒得到处都是。③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来,却常常自酌自饮。④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祭十二郎文》)——你去年来信说:“近来得了脚气病,时常发作的很厉害。”16.未尝:(可译为“从来没有,不曾”)①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我每次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总象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而叹息悲伤,心里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③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祭十二郎文》)——哥哥中年时,去世在南方。当时我和你年纪还都小,跟随嫂嫂送哥哥的灵柩回河阳安葬。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仃,我俩没有一天离开过。④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江水总是象这样不断地流去,但始终没有消失。月亮有时圆有时缺,但最终没有消损和增长。17.谓……曰……:(可译为“对……说,告诉……高中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翻译版)8/8\n说;把……叫做……。”)①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项伯答应了,对刘邦说:“明天一早,您千万不可不尽早来向项王当面赔罪!”②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鸿门宴》)——于是范增起身离席,到帐外召来项羽的堂弟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下不了狠心。”③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我就笑着对苏迈说:“你记得吗?”④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老婆婆常对我说:“那里,就是你母亲曾经站立过的地方。”18.谓之:(可译为“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①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也被称为华山。②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沿山向上走五六里,有一个山洞很幽深,走进去感到很寒凉。询问这个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山玩水的人也没有走到尽头,人们称它为“后洞”。③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登泰山记》)——东边的那道山谷,古时候把它叫作天门溪水,我们没有到达。④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也皆谓之天门云。(《登泰山记》)——这次经过中岭到山顶,也有象门户一样的山崖横立在路上,一般人都管它们叫天门。19.无何:(可译为“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①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聊斋志异·山市》)——(不一会儿,看见数十所宫殿,绿瓦上高翘的屋檐,好象要腾飞起来的样子,才醒悟出这是山中蜃景。)20.毋宁,无宁:(可译为“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①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妻书》)——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告诉(你)说:“与其让我先死,宁愿你比我先死。”21.无庸:(可译为“不用,无须。”)①请姑无庸战。(《勾践灭吴》)——请大家还是暂且不要同吴国作战吧!22.无由:(可译为“不可能,无法,无从。”)①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答司马谏议书》)——没有机会见面,心里不胜思念仰慕。(不任:客套语)23.相与:(可译为“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诸侯们很害怕,共同结盟来设法削弱秦国:他们不吝惜珍奇的器具、贵重的宝物、肥沃的土地,用以招纳普天下的才士,“合纵”结成同盟,相互联成一体。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人们互相交往,转瞬间度过一生。③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我和客人们互相靠着在船中睡着了,不知不觉东方已经发白。24.一切:(可译为“一律,一概;权宜,暂且。”)①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聊斋志异·山市》)——大风停下来后,天又一片清朗,原先的一切没有了,只剩下孤危的城楼一座,直插云霄。25所以:(可译为“……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抬头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万物种类之繁多,靠它来放眼纵览,舒展胸怀,也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③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即使时代会不同,世事会变化,但人们抒发情怀的原因,其基本点是一致的。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所谓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与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26.以故:(可译为“所以。”)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褒禅山记》)——唐代高僧慧褒开始在这座山下建房居住,而死后就葬在这里。由于这个缘故,以后就把这座山称作褒禅山。②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荆轲刺秦王》)——当时秦王正处在危急之中,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秦王仓卒惊惶失措,不知怎样来杀荆轲,仅仅用空手同荆轲对打。27.以……故:(可译为“因为……的缘故。”)①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愚溪诗序》)——这些都是山水中的奇景,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辱了它们。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难道会因一块宝玉的缘故欺骗秦国吗?③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听说有这么一个人,叫人去问候他,想要送他一份厚礼。(侯嬴)不肯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口德,纯洁操守,决不会因为看守城门穷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物。”28.以是:(可译为“因此。”)①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五蠹》)——高中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翻译版)8/8\n由此说来古代让掉天子的职位,其实是丢掉了看门人的给养,还摆脱了奴隶般的劳役,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并不值得称赞。现在的县令,一旦自己死了,他的子孙接连几代都享受出门乘车的特殊待遇,所以人们都很看重这个官职。②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而鲁削,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五蠹》)——所以说徐偃王推行仁义之道而徐国被消灭了,子贡富有口才和智谋而鲁国还是丢掉了大片土地。由此看来,推行仁义之道、运用口才智谋,都不是用来保全国家办法。29.以……为……:(可译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做……,把……作(为)……。”)①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齐国说:“必须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②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于是乎,河伯(黄河之神)便欣然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的美景(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③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然而,当初秦国凭借小小的国土和千辆兵车的国力,却迫令八州诸侯称臣,使原先位处同列的诸侯入秦朝拜,达一百多年之久。然后把天地四方当作家,把殽山和函谷关当作宫墙。谁料陈涉一人起来发难,秦朝的社稷就毁灭了,国君死在别人的手里,被天下人嘲笑,这是为什么呢?④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辞》)——既然让自己的心志受形体来驱使,那又为什么还要伤感而独自悲哀呢?⑤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逍遥游》)——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30.以为:(可译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倘使放弃进攻郑国,让郑作为您东路上的主人,您的外交使者的来往,郑国可以供给他们资粮馆舍,对您没什么害处。②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季氏将伐颛臾》)——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它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③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祭十二郎文》)——当初,我与你都还年轻,认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与你在一起的,所以才离开你到京师谋食,为了求得微薄的俸禄。倘使早知如此,纵然是做王公宰相,我也不愿意一天离开你而去就职啊。④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把水引来用它作飘流酒杯的弯曲水道,大家列坐在水边,虽然没有音乐伴奏而稍显冷清,可是一面饮酒一面赋诗,也足以酣畅地抒发内心的感情。31.以至于:(可译为“一直到;结果。”)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乐羊子妻》)——一根丝一根丝的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32.因而:(可译为“据此而,借此而,因此,所以。”)①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林黛玉进贾府》)——因而:因此。②夜间闻子清歌,因而问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因而:因此。33.于是:(可译为“对……,然后就,或仍译为“于是”,相当于“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①将不可改于是矣。(《勾践灭吴》)——对这种势不两立的局面是无法改变的。②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勾践灭吴》)——然后就埋葬好战死的士兵的尸体,慰问负伤的士兵;对有丧事的人家,越王就亲自前去吊唁,有喜事的人家,又亲自前去庆贺;百姓有远出的,就亲自欢送,有还家的,就亲自迎接;凡是百姓所憎恶的事,就清除它,凡是百姓急需的事,就及时办好它。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于是为长安君套马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才出兵。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于是,秦始皇完全废除前代君王治国的原则,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昧无知。又毁坏六国的名城,杀害六国的豪杰俊才,收集全国的兵器聚集到咸阳,销毁锋刃而铸成钟鼓,又制作十二个铜人,以削弱百姓的力量。⑤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赤壁赋》)——这时,酒喝得十分欢畅,我敲着船边唱起歌来。34.……之谓:(可译为“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百姓认为我吝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了。②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说的就是先生你这样的人。③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茫然地抬头对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已了。'这正是说我呀。”35.至于:(可译为“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①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勾践灭吴》)——越国的地盘,南面到了句无,北面到了御儿,东面到了鄞,西面到了姑蔑,面积总共百里见方。②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左师公说:“从现在往上数三世,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六国到了被灭亡的结局,是理所当然的。④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登泰山记》)高中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翻译版)8/8\n——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起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部的山谷,越过古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府。2010.01.10.高中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翻译版)8/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