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00 KB
  • 2022-08-18 发布

全国高中语文一册文言文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语文第一册——专题复习:文言文(课文部分)一.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以下步骤)1.整理书后练习题的“一词多意”2.整理课文中的重要实词3.高考中考察的文言虚词有限,在学习中及时整理相关虚词4.整理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尽可能多的找出与其用法相同的句子5.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句式注:在以后的专题复习中会陆续的给大家讲解高中文言文的用法和学习方法以及其规律。烛之武退秦师(一)词类活用①军:晋军函陵。军,意为驻军,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远:越国以鄙远。远,意为远地、远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③贰:且贰于楚也。贰,意为从属二主,数词活用为动词。  ④阙:若不阙秦。阙,动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削减。(二)文言虚词①而:今急而求子。而,根据具体语境应译为“才”。  ②是:是寡人之过也。是,指示代词,当作“这”讲;因为本句是个判断句,所以译  为“这是我的过错”。  ③于: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于,介词,对于。  (三)一词多义1.若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如,比得上。  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又失之者也——顾炎武:《文章繁简》,表转折,“至于”。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刻舟求剑》,像。  若潜师而来,国可得也——《左传·殽之战》,表假设,如果。2.说是说也,人常疑之——苏轼:《石钟山记》,说法。  说备使抚表众——《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劝说。  请说之——《墨子·公输》,陈述。  公输盘不说——《墨子·公输》,(同“悦”)高兴。3.辞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婉言。  近者奉辞伐罪——《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命令。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史记·屈原列传》,文学(词、赋)。  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借口(由“言词”引申为“托词”)。  今者出,未辞也——《史记·鸿门宴》,告别。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推辞。4.鄙蜀之鄙有二僧——彭端淑《为学》,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边境。  在外监使牧守亦皆贪鄙成风——洪迈:《方腊起义》,昏庸。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浅薄。5.微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史记·屈原列传》,含蓄不露,微妙。  岭峤微草,凌冬不雕——《梦溪笔谈》,微小。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微颔之——《卖油翁》,稍微。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不。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如果不是。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史记·荆轲刺秦王》,即使不是。\n6.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史记·项羽本记》,他。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韩愈:《马说》,它。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自己。  荆之地,方五千里——《墨子·公输》,的。  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用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慎之!——徐珂:《冯婉贞》,仅补充音节。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顷之,烟炎张天——《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助词,用在时间副词之后。  诸将请所之——《资治通鉴·李愬雪夜入蔡州》,到、去。(四)文言句式1.然郑亡被动句2.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即“有何厌”。勾践灭吴1.文言词汇积累(1)多音字:贾(gǔ)人爪(zhǎo)牙疾疹(chèn)衣(yì)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2)通假字“”通“哺”例句: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也  “有”通“又”例句: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三千  “已”同“矣”例句:虽悔之,亦无及已  “句”同“勾”例句: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取”同“娶”例句:令壮者无取老妇  “免”同“娩”例句: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政”同“征”例句: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同“啜”例句:无不也,无不也。  (3)一词多义  知如寡人者,安与知耻《国语·勾践灭吴》感觉到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素与副使张胜相知《汉书·苏建传》相亲,相好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国语·勾践灭吴》主持  孰为汝多知乎?《列子·两小儿辩日》通智  复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副词“又”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国语·勾践灭吴》副词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繁复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柳宗元:《捕蛇者说》恢复  既楚人未既济《左传·子鱼论战》完全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国语·勾践灭吴》已经  既而儿醒,大啼林嗣环:《口技》不久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三军既惑且疑《孙子兵法·谋攻》表并列的连词:“常”或“且”  将军既帝室之胄《三国志·隆中对》既然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劝果行,国人皆劝《国语·勾践灭吴》勉励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说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三日劝农功晁错:《论贵粟疏》鼓励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  遂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韩非子·郑人买履》就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n  遂使之行成于吴《国语·勾践灭吴》终于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于是  四方无一遂司马迁《报任安书》成功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  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阻挡,把守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抵挡  吾闻二世公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史记·陈涉世家》应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正当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  北邀当国者相见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主持,执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辞》面对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将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史记·孙子列传》必定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dàng)《梦溪笔谈·雁荡山》适当  募有得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柳宗元《捕蛇者说》抵挡(4)虚词:无乃  无乃后乎?古汉语中一种固定句式。副词“无”“乃”连用,与语气词“乎”呼应,表示对某种情况加以揣测,语气委婉。可译为:“恐怕太晚了吧”。又如: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  求,无乃尔是过与?译文:冉有,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译文:远方的国家又有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5)词类活用  ①使动用法例: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②名词作状语例:必庙礼之。  例句1: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去之”应理解为“使之去”。在这里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去之”即夫差发出的动作,“之”代指“文种”,“去之”为“使之去”。为古汉语中使动用法,全句应译为:夫差和越国订立了盟约,让文种离开了。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  例句2:“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应译为: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耻”原为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表使动。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  例句3:“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龚自珍《病梅馆记》)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以摧残梅树,使梅树损伤为职业来求得钱财。“病”原为名词,在此句中带了“梅”这一宾语,因而活用为使动词。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  使动用法一般包括动词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三种。  2.课文中重要文言句式①宾语前置例:何后之有?  ②判断句例: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  ③省略句例:于是葬死者“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点拨:“以待乏也”是个省略句,可以理解为“以(之)待乏也”。“之”代指“皮、、舟、车”等物。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点拨:句应为“夫差将欲听(之)与之成”。译为现代汉语应为: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讲和。 “寡人请更”点拨:应为“寡人请更(之)”,“更”为动词,当作“改变”讲,“改变”之后应连带一宾语为“治国政策”。此句译成现代汉语应是: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n古代汉语中的省略句比较常见,类型较多而复杂,可分为四种类型。例如:  省略句的类型可分为: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1.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聊斋志异·促织》)点拨:句1“公赐之食,()食舍肉”应译为:郑庄公赐给颖考叔酒食,(颖考叔)吃的时候把肉放在一边。此句省略主语。句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后两个分句省略谓语“鼓”。句3“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应译为:墙上的小虫忽然跳到衣袖上。“襟袖间”前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到”。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1.指以下列字的读音  ①朝:多音字,作“早晨”义讲时,就读zhāo;作“朝廷”义讲时,就读cháo。  ②间:多音字,作“间或,断断续续”讲时,就读jiàn;作“时间”或“中间”义讲时,就读jiān。  ③期:多音字,作“日期”等义讲时,读qī;作“全、满”等义讲时,读jī,如“期年”。  注意:易读错的字有昳(yì)丽衣冠(guān)窥(kuī)镜间(jiàn)进2.词语补释①美:(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以……为美。  ②私:(私我也)偏爱。  ③明日:(明日,徐公来)第二天,古今异义词。  ④以:(皆以美于徐公)认为,动词。  ⑤面:(面刺寡人之过)名词作状语,当面。  ⑥闻:(闻寡人之耳者)使动用法,使……听到。  ⑦受:(受上赏)通假字,同“授”。  ⑧孰:(孰视之)通假字,同“熟”。3.归纳整理  (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重点:意动用法,常常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除了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外,还有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句中的名词“师”带了宾语“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用作意动,应译为“孔子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 (三)一词多义  朝①朝服衣冠(早晨)  ②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  ③入朝见威王(朝廷)  ④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私①强公室,杜私门(私人的,自己的)  ②燕王私握臣手曰(私下)  ③臣之妻私臣(偏爱)\n  ④自私自利(利己)  诚①帝感其诚诚心、诚意《列子·愚公移山》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的确诸葛亮《出师表》  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表假设,如果、果真《赤壁之战》  间①少间,帘内掷一纸出时间《聊斋志异·促织》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量词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構氽頑黉碩饨荠龈话骛。  ③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机会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④谗人间之,可谓穷矣挑拨离间《史记·屈原列传》  ⑤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左传·曹刿论战》  ⑥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口技》  ⑦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指南录>后序》  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  ④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句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重点指导:“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两句的句式均为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式。“与……孰”是由“孰与”演变而来,意义与“孰与”相同,都表比较。“孰”为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常前置,“孰与”即“与孰”。例如“吾与徐公孰美”可译为我和徐公谁漂亮呢?“吾孰与徐公美”可译为我和徐公相比,谁漂亮呢?輒峄陽檉簖疖網儂號泶。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3.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重点:“忌不自信”句应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信”当作“相信”讲,是动词,“自”指“自己”是名词,作“信”的宾语。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宾语前置句。尧侧閆繭絳闕绚勵蜆贅。  宾语前置句,在古汉语中比较常见。可参考以下例句:例句出处类型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彼不我恩也《童区寄传》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之”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唯奕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加“之为”将宾语提前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构成“唯……是……”格式的宾语前置(1)一词多义质:1)质地,底子;2)作抵押;3)询问,质问;及:1)到,至2)趁着3)表示并列的连词,和,以及4)彼得上甚:1)厉害2)严重3)相当,很4)仔细少:1)表示时间很短2)稍微,略微3)年龄小异:1)不同2)特别的,特殊的3)特别4)惊奇,诧异5)别的,另外的为:1)做,治理2)当作,作为3)替,给4)做,准备(2)通假字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郄”通“郤”,译为“病痛”)少益耆食(“少”通“稍”,译为“稍微”;“耆”通“嗜”,译为“喜爱”)太后之色少解(“少”通“稍”,译为“稍微”)祝曰:“必勿使反。”(“反”通“返”,译为“返回”)3.词类活用日食饮得无衰乎?(“日”,名词作状语,译为“每天”“天天”)没死以闻[“闻”,动词使动用法,译为“使……闻(听到)”]\n念悲其远(“悲”,动词意动用法,译为“以……伤心”;“远”,形容词作名词,译为“遥远的地方”)亦哀之矣(“哀”,动词意动用法,译为“以……可怜”)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形容词使动用法,译为“使……尊贵”)4.特殊句式①状语后置,如:赵氏求救于齐在文言文中,介词和它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通常放到动词后作补语,而译为现代汉语时则放到动词前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叫状语后置,也称介词结构后置。这样,上句可译为“赵太后向齐国求救”。识饒鎂錕缢灩筧嚌俨淒。②得无……乎,如:日食饮得无衰乎?文言文中的“得无……乎”句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测度或诘问的语气。译成现代汉语相当于“恐怕……吧?”“莫非……吧?”这样上句可译为“您每天的饮食恐怕不会减少吧?”。凍鈹鋨劳臘锴痫婦胫籴。③宾语前置,如: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介宾词组中的宾语如果是“谁”“何”之类的疑问代词,一般放在介词之前,构成“疑问代词(前置宾语)+介词”的格式。这样例句可译为“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恥諤銪灭萦欢煬鞏鹜錦。5.尊称与谦称常识古人在对话时,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如:①今急而求子(尊称),是寡人(谦称)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②苟得闻子大夫(尊称)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③老臣(谦称)贱息(谦称)舒祺,最少,不肖④老臣窃以为媪(尊称)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6.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是指“增、删、调、换、留”五种方法,下面分别介绍。1.增“增”就是增加词语。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非常普遍,而这些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有的必须要补上才行,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鯊腎鑰诎褳鉀沩懼統庫。[例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译文:永州的郊野出产(一种)奇异的蛇,黑色的皮肤(上面有着)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都会死去;(假如)咬了人,没有(能够)抵御它的。硕癘鄴颃诌攆檸攜驤蔹。以上括号中的文字就是在翻译时加上的。如果没有这些词语,译文就不够通顺。[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中后两个分句都省略了动词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译文: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便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2.删“删”就是减少词语。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表示各种语意关系的虚词。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有的只是表示某种语意关系,翻译时不必译出。阌擻輳嬪諫迁择楨秘騖。[例1]执其手而与之谋。译文:抓着他的手跟他商量。句中的“而”是一个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翻译时不必译出。[例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句中的两个“之”字,都是助词,第一个是音节助词,第二个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都不必译出。3.调“调”就是调整词语和句子的顺序。文言文另外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就是倒装,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翻译时一定要把顺序调整过来。氬嚕躑竄贸恳彈瀘颔澩。[例1]①甚矣,汝之不惠!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n④子何恃而往?以上四句都是倒装句,①是主谓倒装,②是介词结构后置,③是定语后置,④是宾语前置,翻译时应调整过来。釷鹆資贏車贖孙滅獅赘。译文:①你太愚蠢了!②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③能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④您靠什么去呢?4.换“换”就是把文言文中的词语换成规范的现代汉语用语。常见的形式是把单音词译为双音词或多音词。[例1]①十年春,齐师伐我②朝服衣冠③太后之色少解④大臣强谏译文:①(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②早晨穿好衣服,戴好帽子③太后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④大臣们竭力劝说5.留“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原有的词语。汉语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词义变化不大或没有变化,如“山、水、大、小、多、少”等,还有些特定的人名、地名、器物名等,翻译时都可保留,不必改动。怂阐譜鯪迳導嘯畫長凉。[例1]翻译下列句子。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③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译文:①邹忌身高八尺多。②因此在囿打败了吴,又在没打败了它,又在吴国郊外打败了它。③比如蓑笠这一用具,雨已经下起来了,一定会到处找。1.一词多义①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及,比得上)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长赏(《勾践灭吴》)(如果)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往,到……去)②与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赞成)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给,动词)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和、跟,连词)  秦伯说,与郑人盟(和、跟,介词)  唯求则非邦也与(语气词,在这里表反诘的的语气)③方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与“圆”相对)  今齐地方千里(方圆)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  蚌方出曝,鹬啄其肉(《战国策》)(正,副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一边,一面)  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常规,常法)④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第一个“以”是介词,因为;第二个“以”是动词,认为)  以乱易整,不武(介词,用)  策之不以其道(介词,按照)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介词,把)  阙秦以利晋,君知其难也(连词,“来”)  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动词,做)⑤因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接着)  因材施教(按照,介词)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2.古今异义  ①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n  “师旅”指古代军队组织,500人为旅,五旅为师;今是部队的建制单位,军下为师,师下为旅。  ②宗庙之事,如会同  “会同”古代指诸侯会盟,今意是“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3.特殊句式  居则曰:不吾知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应为“不知吾也”,意思是“不了解我。”) 1.通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句意是:不要期望百姓比邻国的多)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句意是: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顶着东西了。)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道路。句意是: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谚辞調担鈧谄动禪泻類。 2.一词多义①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数罟不入池(读cù细密)  范增数目项王(读shuò屡次)  历载八百余年,数极德尽(命运,气数)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②发百发百中(发射)  朝发白帝,暮宿江陵(出发,启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阐明)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③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不弯曲)  荀有宝剑,可直百万(价值,价钱)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只是)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张良)所,直堕其履圯下(特意,故意)④兵可汗大点兵(士兵,军队)  弃甲曳兵而走(兵器)  穷兵黩武(战争)兵者,国之大事(指军事)  公不论兵,必大困(兵法)⑤胜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尽)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制服,战胜)  风景名胜(美好,优美)  日出江花红胜火(超过,胜过)⑥之邻国之民不加少(结构助词,“的”)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填然鼓之(语音助词,不译)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⑦于寡人之于国也(对,介词)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介词)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与,介词)  青,出于蓝(从,介词)3.特殊句式判断句: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句意为“不是我,是年成啊”)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句意为“没有[听说过]这种情况”)\n1.通假字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有”通“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黄泉”古义为地下的泉水;今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寄托”古义为寄居;今义指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种事物上。嘰觐詿缧铴嗫偽純铪锩。 3.一词多义①绝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精妙绝伦(到了极点)  遂与外人隔绝(断绝)②强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使强盛,增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竭力)  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强健)③假假舆马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予)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假如)④望故愿望见太后(自远处看)(“望见”是“远远的看一看”,这里是自谦,就是“探望”的意思)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希望,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⑤闻老妇不闻也(听说)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传播,传布)  网罗天下放佚旧闻(传说)  博闻强志(见闻,见识)⑥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可译成“地”或不译)  登高而招(连词,表承接不译)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因果“因而”)  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不译) 4.特殊句式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介词结构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却比蓝草更深)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更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