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 MB
- 2022-08-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研究生姓名杨东华指导教师姓名薛玉坤专业名称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10月\n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研究生签名:杨东华日期:2013年10月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苏州大学学位办办理。研究生签名:杨东华日期:2013年10月导师签名:薛玉坤日期:2013年10月2\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中文摘要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中文摘要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是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法,分析了目前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指出唯高考“指挥棒”是从、还处在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的“阴影”下、忽视了传记文与其它文体的差异性的现象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未吃透“新课程标准”、不研究传记类文言文的教法与学法、重“工具性”轻“人文性”。接着,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古代和现当代语文教学专家具代表性的文言文序列化训练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最后,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文言文教学总目标和子目标为指向,以教材为抓手,针对高中学生年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等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的理论、经验,初步设计了一个简单可行的,符合实际的,适合高中传记类文言文训练序列的具体方案,指导学生按序列训练提高传记类文言文学习能力,使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呈现出科学的、有序的、合理的梯度。关键词: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训练序列作者:杨东华指导教师:薛玉坤I\nAbstractResearchofclassicalChineseteachinginseniorhighschoolbiographyResearchofclassicalChineseteachinginseniorhighschoolbiographyAbstractBiographyclassteachingclassicalhighschoollanguageteachingisanimportantpart,butalsothehighschoollanguageteachingdifficult.Inthisstudy,surveyresearch,analysisofthecurrenthighschoolclassteachingclassicalbiographiesunsatisfactorystatusquo,pointingoutthattheonlyentrance"baton"isalsointhetraditionalclassicalteachingmodel"shadow",thetextandignorethebiographyotherstylisticdifferencesofthephenomenonisnotoptimistic.Thereasonismainlyteachersdonotthoroughlyunderstandthe"newcurriculumstandards"withoutstudyingclassicalbiographyofTeachingandLearningMethods,heavy"instrumental"light"humanity."Then,usingliteratureresearchonChina'sancientandcontemporarylanguageteachingexpertsrepresentativeofclassicaltrainingserializationresearchtosortout,finally,theuseofcaseanalysis,the"ordinaryhighschoollanguagecurriculumstandards"(trialversion)inclassicalteachinggoalsandsub-goalstopointtomaterialsasthestartingpointforhighschoolstudentsage,thinkingskills,thelevelofawarenessandothercharacteristics,combinedwiththeirownteachingpracticesandrelatedtheory,experience,preliminarydesignofasimpleandfeasible,realistic,suitableforhighschoolbiographyclassicaltrainingsequencespecificprogramstoguidestudentstoimprovebiographyclassicaltrainingsequencelearning,soteachingclassicalbiographypresentsscientific,orderly,reasonablegradients.Keywords:highschool;biographyclassicalteaching;trainingsequenceWrittenbyYangDonghuaSupervisedbyXueYukunII\n目录绪论..................................................................................................................................1一、研究缘起..........................................................................................................1二、概念阐述..........................................................................................................2三、研究方法..........................................................................................................4四、文献综述..........................................................................................................4第一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重要性..............................................11第一节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现状...............................................................11一、唯高考“指挥棒”是从................................................................................11二、还处在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的“阴影”下................................................12三、忽视了传记类文言文与其它文言文的差异性............................................12第二节原因分析.......................................................................................................14一、未吃透“新课程标准”................................................................................14二、不研究传记类文言文的教法与学法............................................................14三、重“工具性”轻“人文性”........................................................................15第三节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为当务之急...................................16一、对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作必要调整与补充................................................16二、提高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17三、实现普通高中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18本章小结.......................................................................................................................19第二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可行性分析..........................................20第一节我们祖先建构的教学原则可资借鉴...........................................................20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20二、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21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21第二节现代语文教学专家们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2一、建国前的文言文教学序列探索....................................................................22\n二、五六十年代的文言文教学序列探索............................................................23三、八九十年代文言文教学序列探索................................................................24四、课改背景下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探索....................................................26第三节理论依据.......................................................................................................26一、维果斯基教育心理学理论............................................................................26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27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28本章小结.......................................................................................................................30第三章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建构..........................................................31第一节引导:多途径让学生对传主感兴趣...........................................................31一、搜集传主的相关素材....................................................................................31二、研究学情,选择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传主的兴趣................................31三、案例分析........................................................................................................32第二节示范: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传记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34一、利用规律,把握传主的大概情况................................................................34二、紧扣语境,推断字、词、句的含义............................................................35三、试写评论,挖掘传主的价值........................................................................36四、案例分析........................................................................................................37第三节模仿:让学生自主学习传记类文言文.......................................................40一、自主学习,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40二、互相讲解,解决字、词、句障碍................................................................40三、合作探究,从传记文本获得有益的启示....................................................41四、案例分析........................................................................................................41本章小结.......................................................................................................................42结语..............................................................................................................................43参考文献..............................................................................................................................44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46后记..............................................................................................................................47\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绪论绪论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传统教学模式是按照明确教学目标,介绍题目、作者,解决生字词,疏通文章句段,归纳文言常见现象(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分析人物形象、写作手法,指导诵读等进行的,往往一篇作品学下来,老师觉得教的东西不少,但是学生却觉得枯燥、乏味,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新课程理念下,如果教师在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基础上,有序地进行传记类文言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融入一定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并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那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将不再是空话。一、研究缘起论文的研究缘于自身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硕士学习中的疑惑两个方面。(一)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在过去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一些自己能力范围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学方法的程式化,很难超越“读读——讲讲——练练——背背”这一模式;教学目标与教学功能也模糊,无法回答学生诸如“学习文言文有什么用”等问题。(二)硕士学习中的疑惑在教育硕士读书期间,经过进一步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笔者发现新的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规定还不够明晰,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同版本文言文教材选编与呈现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一线教师或理论界学者对文言文教学的观点与看法也有较大差异。比如韩军老师在《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十大关系》一文中就认为,我国现代教育偏重白话文,应该重视文言文,他主张白话文、文言文,各占半壁江山,适度加大中小学阶段文言的课文比例,到高中阶段在总课文篇目数量上应当略高于1\n绪论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150%。首都师范大学刘占泉教授在其《汉语文教材概论》中也持相同意见,他主张在总结20世纪文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要尽快建立起中小学文言教学的科学体系,2将文言学习的起始阶段放到小学。而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却认为“文白并重”是开历史倒车,他认为在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文言分量不断加重的倾向是一个值得忧虑的现象,这样做,轻则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提高现代语文的素养,3重则影响学生心灵的成长,甚至成为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废人”、“畸人”。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文言教学的目标不明确,是浅易文言教学思路还是文学教学思路?一直以来,我国的理论界对基础教育阶段文言教学目标,缺乏全面合理的认识与研究。2.文言教学的内容有争议,是浅易文言教学思路下的文言词语、句式、翻译教学还是文学教学思路下的作品赏析。3.文言教学的教法众说纷纭,对确定的教学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目标的有效达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与教法。就以上分析,综合自身教学实践与专业学习中发现的问题,本文对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展开研究,把教学方法作为突破口,希望最终的论文成果,首先能对自己走在工作岗位上,提供切实可行的从理念到操作的帮助,其次能对理论工作者制定课程目标和一线教师实施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基于以上考虑,本论文题目确定为“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化研究”。二、概念阐述1、普通高中高中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接受初中学习合格的毕业生,一般学制为三年,即高一、高二、高三。我国的高中教育指初中以后高中阶段的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等,属于中等教育的范畴。我国的高中教育为非义务教育,学生就读须交纳必要学费与其他费用。目前,我国普通高中的教育体系经过不断的改革日益在完善,由最初的全国各地大统一发展到分文科、理科的出现,接着给予部分省市自主开展高中课程改革,给予1韩军.问题与对策[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0),377.2刘占泉.汉语文教材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09),170.3王尚文.‘文白并重’是开历史倒车[J].现代教育科学:考试专参初中篇,2004.(07).19.2\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绪论有能力的出版社出版高质量的高中教材,打破了曾经人教版教材一枝独秀的局面;给予部分省市高考自主命题的权力,打破了曾经全国一张试卷的考试模式。而且,随着后来选修课的出现,高中教学展现出新的活力。2003年,我国建国以来高中最大、最广、最深的一次改革逐渐开展,新课程不再以学期区分学习内容,而是以模块来区分。不过,由于各界对高考升学率的盲目追求和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普通高中教育仍以单一强调知识教育、强调升学为主要目的。2、传记类文言文传记是记录传主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传记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过程:唐代以前,以史书中的传记为主,出现了诸如《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等一大批鸿篇巨制,它们兼具文学性与史学性的特点,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史传文学;魏晋以后,由于官方把持着史书的修撰权,正史的文学性大为减弱,传记文学呈现出衰微的趋势。直到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才使传记文学重获新生。综观其中的优秀篇章,我们不难发现,传主们丰富的人生经历、个体生命的独特体验、各具特色的思想情怀和人格魅力,总能使我们受到感染,引发共鸣及无尽的思考。阅读这些传记,回溯传主的人生历程,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无疑能让我们在与传主的真情对话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确立全新的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传记的类型很多,有自传与他传,有一人之独传与多人之合传,有正规史传和文人写的别传、逸事,等等。面对一篇传记,我们要能够辨明其所属的类型,这样才能有利于准确的解读。比如说,自传是传主本人写的文字,具有真实性的特点,我们可以沿着传主所叙之事直接窥知其思想、品格;他传是作者为传主写传,其中必然融入作者个人的情感认识、价值追求、思想情趣,要准确解读这类传记文,既需注意传主之事,更要思考作者其人,看其事是否真实,其叙是否客观公正。独传作为单个人的传记,其人生经历反映了传主怎样的思想品格,前后所叙之事有着怎样的联系,这是我们在阅读中应予以关注的;而合传一般是相关人物或相似人物的集合,这就需要我们理清关系,在近似中找出差别,在比较中见出不同。正规史传往往是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表现人物,而别传、逸事(如《段太尉逸事状》)往往并不重视人物全史,而是从横截面取材为多,对此我们也应有足够的认识。3\n绪论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三、研究方法本论文主要以“新课标”为依据,以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为指导,以现今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和已有的教学序列研究为背景进行研究。在方法上,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同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比较法等进行研究。(一)调查研究法为了解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本论文对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学生和教师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取得的成果用于第一章中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现状和原因的论述,并作为第二、三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依据。(二)案例分析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客观的叙述,向人们展示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本论文所举案例有的来自笔者一线课堂的积累,有的来自笔者听课、评课所得,笔者将在论文中有效整合这些教学案例。如在第三章论述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建构时,引用了自己教学的案例。(三)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主要通过对相关语文教育专家专著及近几年来国内权威期刊和网站的阅览,对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实、客观和全面的了解。四、文献综述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而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又是普通高中语文课本古诗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笔者发现,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弊端:(一)没有发挥好文言文“文以载道”的作用。目前,文言文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好的高考分数,而“文言文的认识功能(文化价值)与陶冶功能(教育价值)日渐消逝,更谈不上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4\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绪论1根据我们的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大部分学生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代文学文化常识更是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对古代文言经典的阅读理解不足。加上中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观念日渐淡薄,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学生心目中有缺失的趋势,就更谈不上对民族精神的吸收与传承从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作为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持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通过“文言文”这一载体传承民族精神的光荣历史使命。(二)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依然在“大行其道”。传统文言文教学“师讲生记”、“串讲翻译”的教学模式依然是最常见的。然而这种教学模式让教者头疼,学者厌倦;费时最多,收效甚微。著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来中国考察教育,转了一大圈之后,给2中国教育的特点总结了六个字:“老师讲、学生记。”不少外国学者评价中国学生,常常是“很勤奋,但缺少想法;会考试,但不会提问”。也许是旁观者清,从中国教育的现状看,这些评价不能说不客观、不中肯。“我没了想法”,这样的说法值得警醒。因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蕴藏在这“想法”之中。“文言文要串讲”、“文言文要字字落实”。“字字”当然包括课文每一个句子的实词和虚词。然而,字字落实,串讲之后,难字和常见字平均用力,一股脑儿讲出来,学生分不清轻重主次,导致出现什么内容都想掌握而实际上什么内容也掌握不了的结果。而且大量的虚词、句式在讲的过程中力求所谓的落实,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受知识背景的限制,故而老师越讲,学生越糊涂,学生越糊涂就越害怕学习文言文。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字字落实”并不能真正能够做到。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之前的备课时也曾试图去弄清课文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的意义或用法,绝大多数时候,查阅了大量资料,与同事反复讨论交流,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仍有相当数量的字句落实不了,特别是那些虚词尤其如此。正如姬秀芳老师所讲的:“老师都有困惑3了,学生学了后如何能没有困惑呢?”(三)无视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差异性。无视不同文体的差异,无视不同时代不同作家作品的差异性,教学时只局限于几1钟懿.文言文“三维”教学序列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0.(02),63.2袁新文.“老师讲学生记”学生们为什么“没了想法”[N].人民日报,2012-03-02.3姬秀芳.对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的疑惑和感想[J/0L].全国继教网,2011-10-8.5\n绪论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个词类活用,几个一词多义,几个通假字,几个重要句式等等,只是几个知识点的简单罗列,而对课文思想内容、作品艺术性涉及较少或根本不讲。然后让学生机械记忆,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当然是食之无味。因此,我认为要建立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我们要做的就是善“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全面发展,不仅使阅读传记类文言文的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而且独立意识,求知兴趣、克服困难的意志等心理素质也必然得到同步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走上传记类文言文学习的良性循环道路。为研究这一问题,笔者翻阅了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钱理群《钱理群语文教学新论》等专著,翻阅了国内语文教学的权威期刊,查阅了不少网站的网络文章,现将对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建构的有关论述归纳如下:(一)对是否需要建构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探讨专门针对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是否要建构序列的论说可以说是没有的,不过,我们应该看到,传记类文言文是从属于文言文这个大类的,而在不少人看来,文言文教学必须建构序列的,因此,在笔者看来,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也是必须建构序列的。周正逵、戈致中、钟懿、戴静等为代表的一批专家学者,就是认为文言文教学必须建构序列的一批先行者。戈致中在《中学文言文教学序列化初探》中说:“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目的的单一性(只要求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主要是学习、理解前人的语言文字),我认为要实现中学文言文1教学的高效率,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体系必须实现序列化。”正如张志公先生曾说过的:“一个好的教练训练运动员是有严格的训练计划的,计划的安排是很科学的,否则就要影响运动员出成绩。语文教学也应当有并且可以有科学的方法。学习不是循序渐进吗?那么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乎科学的‘序’,教和学才有所遵循。循着这个序,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教下去,学下去,才可能有2好的效果。”因此,充分认识建立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进一步寻求提高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效率的客观规律,努力实现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的科学1戈致中.中学文言文教学序列化初探[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04).102.2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M].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87.6\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绪论化、系统化是势在必行的。(二)对怎样建构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探讨如果将我国30年来的文言文教学研究的进程略作梳理,也就不难发现人们对文言文教学的探索不外乎以下四种:1.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囿于“精华”二字,只注重把语法文法讲深讲透,而忽视了学习主体,让学生死记硬背,使得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烦、畏惧、排斥心理。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大纲从小学到高中贯穿始终的要求,古人提倡:“读书百遍,其意自1见”。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诵读的工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可是在教学实际中,一些教师总以为高考又不考“读”,以至“读”并不象“讲”那样受人关注,许多教师仍热衷于“一人讲,众人记”的传统教学模式,他们深信“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即使是课文的理解,也只满足于疏通文字,唯有这样,他们才放心。殊不知,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讲的多了,势必会减少读的时间,这种“满堂记”的枯燥方式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完全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死记硬背一些字、词、句,其效果肯定不如人意。教师死输硬灌,学生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使整个教学丧失了主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2、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对课文的分析之上。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成为他们讲解的重中之重,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也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但不管教师教得如何费力,常常会出现在上节课讲过的知识在下节课再讲时学生一问三不知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被动记忆、被动接受,失去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对文章的理解全是教师给的,自己根本就不会进行分析、总结,更不用说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了。这就启发我们文言文教学要少讲精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权利释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课文,自己去总结经验,自己去把握规律,自己去联系现实。3、以“诵读”为中心的教学文言文诵读,是传统的塾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就提倡“熟1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607.7\n绪论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1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的学习和教学》中说“背诵是传统的好方法,可以加强感性认识。通过熟读和背诵,对古代汉语能有更多的体会,不但古代的词汇和语法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对古文的篇章结构和各种人的风格,也能领略得更深刻”,“就原则上说,背诵2是好事,是值得鼓励的”。周振甫先生在《立体的懂》中说:“立体的懂,它的关键就在于熟读背出,把所读书的全部装进脑子里。假如不是熟读背出,把所读的书全部装进脑子里,读了一课书,记住了多少生字,记住了多少句子,这只是点线的懂”。3清华附中赵谦翔老师的“绿色文言教学”就是从朱熹“熟读精思”读书法里悟出了指点学生“自诵自悟”的教学法,在《赵谦翔与绿色语文》一文中,他定义这种教学法为:一种文言“语感”教学,一种在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深思熟虑“文章”精华4的教学。然而这种诵读教学,只是停留于口耳相传的经验性层面,缺乏严密的科学性说明,也正因为传统教学的文言文诵读方式有着与生俱来的缺陷,因而在私塾教学完成其历史使命之后,诵读,自然就只能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缀、陪衬。4、以“三维”为中心的教学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上海仙霞高级中学的陈艳芝在2007年《中学文言文“三维”序列教学研究》开题报告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中学文言文“三维”序列教学,就是指在中学阶段(初中低年级到高中高年级共七个年级)形成以文言文知识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民族精神教育为序的三个维度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文言文知识点的序是指以实词系列、虚词系列、句法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构建初中、高中分学段的文言知识体系;古代文化常识的序是指以时间为主线,以文本为载体构建中学阶段教材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体系,目的是加强中学生对祖国历史的了解与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民族精神教育的序是特指在文言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对中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1朱熹.熟读精思[J].新语文学习(初中),2011.(1、2).71.2王力.王力论语文教育[M].大象出版社,1996.(09).6-7.3周振甫.立体的懂[J].语文学习,2005.(11).4赵谦翔.赵谦翔与绿色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7.8\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绪论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而文言文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民族精神教育的好教材,被选入二期课改新教材和我们的校本文言读本中的文言文多是思想内容纯正的作品,它们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的执著追求。本课题就是以民族精神为序分专题引导学生领悟民族精神。“传承民族精神”主要是指“发扬光大”。钟懿在《新课程(综合版)》2010年第02期上发表的论文《文言文“三维”序列教学研究》中也提出了:结合语文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要求,从中学生的特点出发,构建并实施以文言文知识点为序、以古代文化常识为序、以民族精神教育为序的中学文言文教学体系,既实施了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又有效传承了中华1民族精神的目的,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精神的殿堂。然而,经过思考,笔者认为这四种文言文教学序列的构建存在着如下几方面问题:(一)教学方法沿袭传统多。在文言文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了传统的教法,即特别注重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讲解,同时将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文章结构主题思想一一串讲,这种教学方法便于形成较为完整的文言知识结构,但也容易使学生兴味索然。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导向,长期以来文言文考试主要考词义、翻译,稍微兼带主题、表现手法的鉴赏,故“翻译串讲”教学法长盛不衰。(二)文言文教法的改革少。多年来,语文教改呼声很高,涉足普通高中文言诗文教学的却不多。许多走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上公开课、比赛课时多选择现代文。也有一些老师尝试文言文教学改革,他们把辩论的方法、竞赛的方法引进课堂,有意识地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竞争意识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他们的教学过程离“高效”有差距,较串讲法并不省时省力,而且这些教法操作性不强,不易推广。另外,近几年的《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三种语文专业杂志,有关文言文教改的文章无论质、量都远不及现代文与作文的教改的文章。(三)忽视与现代文教学的相同之处。由于现代文与文言文的一脉相承关系,现代文教学尤其是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所出1钟懿.文言文“三维”序列教学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0.(02).64.9\n绪论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现的许多新的方法,都被移植到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过于强调二者的“异”的一面,而忽视“同”的一面,甚至有人把文言文说成是“第一外语”。他们认为,一切的文言文教学方法都应与现代文教学有所不同。但除了“串讲法”之外,目前又没有人能够提出与现代文全异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而“串讲法”又在实践中被人证明并非是一种全然适用与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而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研究新出现的适合于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同时吸纳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新成功果,吸纳新课改的理论成果,加以变革与创新。所以,本研究将结合“新课标”中对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和普通高中学生能力发展、心理的发展变化,构建一个简单可行的符合实际的适合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具体方案,指导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提高老师“教”、学生“学”的能力。10\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第一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重要性第一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重要性文言文教学在我国教育史上开创较早,也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程”。长期以来,为了找到一条能提高文言文教学水平的捷径,无数语文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依然是花气力较多而收效甚微的薄弱环节,成绩不突出,学生的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难以取得更多的质的飞跃,传记类文言文教学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到底应该构建一种怎样的体系才能更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让我们先从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原因谈起。第一节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现状一、唯高考“指挥棒”是从我们知道高考决定着无数学子的命运,也决定了家长与教师更关心学生的高考成绩。所以,师生更关注考什么,更关注的是考试说明,至于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考,还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考?都不再是重点。就看江苏近三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言文命题,我们会发现:考文过于固定,多为人物传记(来源于《二十四史》)。这些选文无外乎一种行文模式——“正史”模式,先介绍此人之籍贯、出身、品行,接下来通过记叙官位之升迁,介绍此人生平之二三事迹,最后是交代身后之评价等。虽有细微变化,但是不会有太多曲折。命题形式也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判断加点词的解释,判断六个句子的内容表现,判断四种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翻译三个句子。第一个题型考察文言实词的含义,第二和第四实质上都是考察句子的翻译,这些都显而易见,值得分析一下的是第三个题型是什么样的“理解和分析”?看2012年卷,选的是《苏辙集》中的《伯父墓表》一文,这个题型设计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11\n第一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重要性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不用见原文,大家也看得出来,这种题只要考生读得懂原文中某段句子的意思就能作出断定,根本无须什么“理解和分析”。正确答案是C项,原文中有“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一句,意思是“张宗向来巴结了不少权贵,就向州府申诉,州府发函给祥符县,苏公把张宗打了一顿棍子。”所以,这种题实质上考察的仍是句子的翻译。这样看来,命题者是严格遵循“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标准来设计试题的,至于文本中苏辙所要表现苏涣的优秀品质都一概无视其存在,于是,新课程标准里的评价建议“了解文化背景,感受中国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1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而更糟糕的是,这样以来,文言文教学在高考指挥棒下,不可遏止地走向了以“读懂”为目标的逐词解释逐句翻译的读死书境地。二、还处在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的“阴影”下对于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在传统理念下,我们语文教师的一般教学模式是:按照明确教学目标,介绍题目、作者,解决生字词,疏通文章句段,归纳文言常见现象(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指导诵读、分析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进行的,往往一篇文章学下来,老师觉得讲的东西不少,但是学生的表现却像学英语单词那般,觉得枯燥、乏味,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三、忽视了传记类文言文与其它文言文的差异性传记是指真实而全面地记载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传记文学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9.12\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第一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重要性1、真实性传记文学是“传记”而不是“传奇”。它写的是历史,但不是“戏说”和虚拟的历史,它应具备历史的真实性。①不能子虚乌有,避免凭空捏造和虚构。②作者的主观评价和倾向要真实、准确。2、文学性传记文学不仅给人以史实方面的知识、信息,同时也给人以文学艺术上的审美感受。它的文学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形象化地再现传主的生平经历与事迹;生动地刻画传主的思想性格,塑造传主的典型形象;灵活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手法,将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有机融合等等。3、独特的“写人的文学”传记文学是传“人”的文学,这是传记文学的独特个性之一,也是它与其他诸种文学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等的区别之一。这就要求,在对其鉴赏时,要对与人物有关的方方面面作出分析。综上,对传记类文言文的把握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1.姓名、字号;2.籍贯;3.家庭背景;4.学识;5.性情;6.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7.最初任职情况等。二、人物的主要事迹。何时?何地?做了何事?三、人物的思想品德。四、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而古代散文阅读则要读清楚“四种关系”,即人、事、景、物与感情的关系,人、事、景、物与义理的关系,感情与义理的关系,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之所以要读清楚四种关系,在于要把握作者表情达意的角度,即明确文章为抒情现义的需要,对人、事、景、物是如何进行剪裁的,抒发的感情是褒是贬、是冷是暖,与所描写的人、事、景、物的特征是否一致,表达的主题与所描写的人、事、景、物的特征、与抒发的感情是否一致。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更好地推断字、词、句的语境义,更好地体味作者的感情,更好地分析表现方法(因为分析表现方法就要分析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更好地对文章主题及其艺术特色进行鉴赏、评价。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以串讲全译、解题作为根本出发点,全然无视上述两种类型文言文的区别,实际教学不能体现不同文体文言文之间的差异。13\n第一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重要性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第二节原因分析一、未吃透“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知道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性及功用。阅读人物传记,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分析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认识传主的历史作用,1正确评价其功过得失;能体验传主的内心感情世界,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这些,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高中教学提出的纲领性建议,应该得到很好的遵照与执行。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高中教师不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不去研究适应学情的教法与学法,依然是“老一套”,严重遏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二、不研究传记类文言文的教法与学法教法和学法是矛盾的统一体教法和学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是对立的(矛盾性),又是统一的(同一性)。教法和学法作为一对矛盾,一般来说,教师的教法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引导和接受引导的关系,这也就在客观上决定了教师的教法对学生的学法具有先导性和制约性。但是,教师教法的基础是学生的学法,教法要遵循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14\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第一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重要性因此,学生的学法对教师的教法同样具有制约作用,所以教法与学法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即矛盾性。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一种双向活动。教学方法就是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辩证统一体。教法与学法之间有着多维的、交叉的关系。“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1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法与学法的互相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教法转化为学法,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效率、生活经验、已有知识水平和学生把教法内化为学法的能力等。其次,教师在把教法转化为学法的过程中要加强指导,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明白教师的意图和转化过程,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由教法到学法的转化。学生的学法也可以转化为教师的教法。学法转化为教法时,教师需要对学法进行科学分析。第一,要分析学法是否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因为只有把具有规律性的学法转化为教法,才能使教法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第二,要分析学法是否能展示学生学习的层次(第一层是感知、领会、记忆知识;第二层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第三层是把知识转化为智能),有利于指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只关注高考考什么,然后依据高考题目设置范围决定讲什么,基本不考虑传记类文言文的特殊性,不研究其教法与学法,将一篇文章讲得支离破碎,最后师生皆不满意。三、重“工具性”轻“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2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新课程理念下,要实现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有效教学,就是要在传统文言文模式基础上,教师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融入一定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理解并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当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现象十分普遍。高考文言文题目,更侧重于对文言基础知识、翻译的检测,而淡化甚至1戴德(西汉).礼记·学记[M].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1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15\n第一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重要性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不对作品人文精神、思想文化层面作出考察。如果高考考查形式改一改,设想在文言文题目里设置一条类似于小作文的评论,或文言文阅读题更侧重对人文思想的考察,我们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就会活起来。高考考查形式不变,教师在分数的压力下,平时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式很难有大的改观。立足现实,我们不能奢求高考对于文言文的考察形式在短时期内有大的改变,但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长远目标来看,我们必须改变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现状。单一枯燥的说教式、填鸭式的文言文教学方式虽然有短期之效,从长期看却会扼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丧失鉴赏作品之美的能力,进而丧失人文素养的积累。第三节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为当务之急作为一种能力培养,传记类文言文能力的训练和其他能力的训练一样,应有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应有一个科学而系统的安排。但目前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依然存在着“无序”的状态,这显然会大大降低我们学法指导的效益。所以研究构建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对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作必要调整与补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语文教学界对文言文教学作了不少探索,但是,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多数教师还是千篇一律的串讲全译,多数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感受不到阅读的快乐并因此厌倦文言文。众多的研究文章也不约而同地将目前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归因于文言文教学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训练序列。在从事语文教学的十多年中,笔者也深感文言文教学缺乏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目标、检测手段等,虽然整体目标大都清楚,但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并不十分明了。教师往往重讲重练不重悟,讲评也仅是围绕某个明确的高考考点讲评,常是每一句都翻译到,每一题都讲到,看似面面俱到,实则什么都没解决。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但学生的总体文言文学习水平难以提高,甚至不少学生望“文”生畏,每到做文言文时,常常是不愿意读或不好好读作品,就是读下来,也只是满足于翻译或完成任务。总体说来,文言文教学处在一种无序的状态之中,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解决文言文教学的“无序”问题。16\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第一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重要性文言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文言文学习能力是一个含有多种因素的复杂结构,其中的每一个方面,都要多次反复与循环,方能奏效。并且“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无论必修还是选修,其内容和目标要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注意和现代生活相联系,体现现代的思想意识、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对于传统的经典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现代的观念,在历史的背景下去感受和思考。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1手段也应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充分认识建立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体系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进一步寻求提高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效率的客观规律,引进时代的眼光、需要,努力实现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的科学化、系统化,是对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一次必要调整和补充。二、提高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2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可见,文言文学习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展示,涉及古义、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构篇章诸多方面。因此,教师的文言文教学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建立一个有序的教学模式。然而目前文言文教学效率低、见效慢的状况随处可见,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使学生的文言文能力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呢?笔者也认为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序列。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证明,任何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特殊的规律。文言文教学讲序列重规律早已有之,以周正逵先生主编《高中语文实验课本》中《文言文课本》为例,就特别强调文言文阅读训练,并且详细的分为“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义法,断句读,辨词采,别文体”八大教学序列。可见,研究并建立文言文教学的序列,是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需要,是当今语文教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17\n第一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重要性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学科学化的重大课题。因此,笔者认为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对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关注普通高中学生能力发展、心理的发展变化;致力于探索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完整性等,确立科学的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是进行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是提高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能一定程度上改变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出力不讨好的状况。三、实现普通高中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提倡以人为本。因此语文教学的任务就不仅仅局限在文化知识的传授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1因此,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则成为教学的另一任务,而文言文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不可避免的要承担起这个任务。文言文是伟大的经典。教育的育人本质决定了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必将担负着培养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社会公民的使命。民族精神以民族文化为载体,而中国古代优秀的语言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精粹。了解民族文化,须从阅读民族经典入手,塑造民族精神,当从接受民族经典出发。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从前芝加哥大学有“伟大的典籍”(GreatBooks)的课程,也是要学生精熟若干经典”。近来虽稍松弛,但仍有人提倡精读柏拉图的《理想国》2之类的作品。反观现代语文教育面临语言低俗和精神贫乏的双重威胁,因此更应致力于古人留下的语言宝库的探寻和精神家园的栖息,在其中寻求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精神实质,生生不息地传递中华民族文明之光。阅读文言文是高中生回归传统的最直接的选择。学生的个体发展决定作为母语的语文课程,特别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文言文,应最大限度在“学文”与“立人”的双重责任之中发挥作用。青少年时期学习古文,将来会受益终身,郭沬若先生说过:“儿时背下的古书,像一座大冰山,入了肚子,3随年龄增大,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财富了。”凭着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对母语特殊的情感体验,学生进入高中,走进古代优秀的传记类文学作品,这些古代优秀的传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2余时英.余时英文集(第8卷):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24.3方智范.我看古诗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通讯(高中刊),2004年.(5).卷首语.18\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第一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重要性记类文学作品就会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文言文简洁、优雅,有着独特的句法、表达形式、语言风格,学生以古典人文修养为中心,以各种优秀的传记人物为榜样,培养慎思明辨的习惯,可以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中学是人一生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中学所学习的古文,差不多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著作,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非常高的,正确有效地学习这些作品,有助于学生基本素质和1健全人格的塑造。”“阅读的意识必然是历史的意识,是同历史人物进行自由交往2的意识。”因此,走进历史、走进古人是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的关键,既利于文言知识的学习,又利于传统文化、历史精神的传承,是实现普通高中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本章小结目前从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现状看来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以上问题,而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很多,但关键的问题集中在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的“无序”上面。那么如何在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并提高学生对此类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构建一个既符合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特点,能调动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逐渐提升学生传记类文言文学习的水平,又可供教师操作,符合教学实际的科学的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就显得尤为重要。1王齐洲,施一虹.中学古文教育要重视陶冶学生的情感[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04).7-8.2伽达默尔.洪汉鼎.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4.19\n第二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可行性分析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第二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可行性分析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是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培养学生较高的语文素养。而任何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其特殊的规律,文言文教学重规律古已有之。史料记载,我国夏代,就有了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如“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等教学规律也早已有之。因此,几千年来,在文言文教学方面我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现在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提高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水平仍有重要价值。第一节我们祖先建构的教学原则可资借鉴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1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中国有句老话“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从积累的经验看文言文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训练程序和方法,一脉相承的汉语文言文教学应有规律可循,几千年传承的优秀文化更是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改革的有力基础。因此对古代文言文教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和科学地认识,理性分析,取其精华,摒弃糟粕,对指导现在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实践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学生的成长是有规律的,学生的发展是有顺序的,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也是一步一步的,我们不能让他们一步登天,不能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拔苗助长,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传记类文言文时,是不能学生一拿到合乎作品就会翻译的,必须给学生阅读分析的时间,这将1陈才俊.增广贤文.(全集)[M].海潮出版社,2011.1.20\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第二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可行性分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必须要遵循的原则。二、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文以载道”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儒家首先提出的。意思是文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载道,即道德的提高和完善,宣扬政治,提升道德。宋代理学家认为“文以载道”是指文学的价值在于阐述经典的道理,在于它的社会功利性,近代梁启超等人所理解的“道”已不再是儒家思想,而是强调文学对社会人生的影响通过形象评价人生,发挥文学的感化教育功能。不管他们是怎样理解“道”,有一点是肯定的,历代作家在理论上都注重文以载道。理论上注重载道,在文学创作中也是如此,先秦诸子著书立说,目的都是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观点。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史记》创作,离不开他对国家的强烈使命感。屈原借诗抒情,李白歌风咏月,杜甫批判现实都是表现出对现实人生的强烈的使命感。就是那些一度被人认为的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中也不无带有明显的教育目的。如《三言》、《二拍》每小段故事开头都对人世道理作发人深省的阐述。明清六大小说代表作,也都是蕴含着作者对社会人生道理的理解。蒲松龄《聊斋志异》,不仅有批判现实政治的篇目,而且在写鬼说狐的作品中,通过描写一个充满人情和爱的鬼狐世界与人间的狭隘、冷酷、自私、争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蕴藏着现实主义特点和教化意图。文以载道的传统,培养和浇灌了文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文学家们关心现实,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和抱负。因此他们的作品熏陶、影响着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对人生的依恋。而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是要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历史的重任,将“真善美”的“道”传给我们的学生。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老子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之以渔则可解1一生之需。”在这里,“鱼”是指知识,“渔”则为获取知识的方法。“授之以渔”教学观点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并实践的,他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其实质就是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要以传授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为1老子.老子[M].远方出版社,2007.21\n第二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可行性分析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导者和教学中的参谋。“授之以渔”教学观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求索,能举一反三,能活学活用,而不是把教师讲解内容的转移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才能形成自觉思考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要能够“将开放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点石成金”,重要的不是交给学生“金子”,而是“点金的指头”。“教师要做到‘授之以渔’,自己首先应该成为一个合格的‘渔者’,而且是一1个因知‘渔’而得‘鱼’的‘渔者’;一个传播者、启发者、引导者和帮助者。”这对教师本身的要求就比传统的“授之以鱼”大有提高。一个没有鱼的“渔者”,不解鱼性的“渔者”,不可能是一个好的“渔者”,一个只可以“授人以鱼”的“渔者”,也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启发者、引导者、传播者和帮助者。只有“授之以渔”,做好方法的传授,让每个学生都去尝试和实践,才能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各展所长,真正学到有用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第二节现代语文教学专家们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建国前的文言文教学序列探索清末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后,建立新式学堂,语文教学仍然是文言文占统治地位,所使用的教材大多为著名学者编修的官办教材,选文内容复杂,难度很大,如吴增祺于1908年编修的《中学国文教科书》,谢无量于1915年编修的《国文教本评注》。直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教育崭新的一页篇章,尤其是白话文运动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谢象贤在《语文教育学》一书中提到的:“在此之前的中小学国文教科书全选文言文,内容陈旧,言文不一致,脱离现实生活,2儿童学习难以入门。”1922年,由第八届全国教育联合会组织的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修订了《中1张永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J].小学教学参考,2011.(06).7.2谢象贤.语文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96.22\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第二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可行性分析小学各科课程纲要》,限制、规范了中小学各科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内容。其中由吴研因起草,黎锦熙、沈颐根修正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只在六年级的读文教学中安排了少量的文言诗文,其余都是白话教学;由叶绍均起草的《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对中学语文教材的白话文和文言文的比重作了比较详细的划分;由胡适起草的《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国语课程纲要》表明,“高中阶段并不是文言文教学独霸天下,语体1文已经敲开了长期以来对它封闭着的大门”。此时的文言文教学只在小学六年级有少量诗歌和文言文,初中二年级白话文和文言文各占一半,初中三年级文言文占一多半,高中阶段基本上都是文言文。商务印书馆1922年出版的叶绍均和顾颉刚主编的六册装教科书《国语教科书》就是这个时期的一部优秀教材,充分反映了当时学制和课程的要求。而有的教材则将文言文和白话文编写成两套教材,甚至还规定了《四书》、《史通》、《诸子文粹》、《古史家文粹》等为必读书目,此外还得熟读韩愈、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朱熹等人的作品。在1940年颁布的《修正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2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养成了解一般文言文之能力”,并规定了初中阶段文言文的比例逐年上升。夏丏尊、叶绍均主编的《国文百八课》中文言文占了60%的比例,较为合理地反映了当时文言文教学的状况。当时晋察冀边区和陕甘宁边区主编的教材,文言文只占极小的比例。二、五六十年代的文言文教学序列探索五六十年代,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基本没有多大的发展。对文言文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很少。大多数的教师以老师讲授、学生识记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五十年代教材的编写说明中建议,“至于文言的教学,希望教师能在比较文言与口语的异同方面多指3点,多多提示,推荐吕叔湘先生的开明文言读本导言,供教师们参考”,这时期教学参考书也用大量的篇幅解说课文的内容、思想意义及结构层次,只是在最后稍微提及课后练习及教学建议。当时诵读在教学中的作用得到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普遍存在沿用私塾教学中的那种唱读、吟哦的诵读方式。针对这些情况,有识之士提出批评,强调要按普通话的标准进行诵读。整体来看,五十年代的文言文教学大多按照传统的方式,重诵读,轻讲解;重感悟,轻理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当一1张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2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1.3杨志梅.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3\n第二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可行性分析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部分老师认为语言知识属于语言范畴,文学课上不用讲解,学生多读就可以领悟了,因此,很多教师的讲解只以讲文章思想内容、写作特色甚至艺术欣赏为主,致使学生在语言文字上有很多障碍,理解文意十分困难,自然,对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与鉴赏只能是无根之木了。六十年代初,随着政治思想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语文教学工作深受其害,教学大纲变得具有浓重的说教色彩,《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没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提出任何要求,却要求高中学生“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此时的文言文教学在政治的影响下几乎不成体系。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又明确了教学的内容,文言教学有了一定章法,加之当时课程负担大为减轻,可以有时间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教学,从而形成一定的文言文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大多为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再诵读全文或需要讲解的文段,以便纠正读音并获得整体感知;再逐词逐句地翻译;然后概括段落大意及文章的中心意思及写作特色;最后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在熟读或背诵的基础上增强语感、加深理解。这种方法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即有利于扫清文字障碍,不遗漏知识要点。但这种方法又太琐碎了,逐字逐句地翻译、逐段地讲解容易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很难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与把握,而且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师生皆累。于是,有教师在探索如何提高学生能力,有用制作卡片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的,有教一些翻译文言的方法和要领的等。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未能突破基本的教学方法与观念,而且,受政治风波的影响太大,这一切都是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三、八九十年代文言文教学序列探索“文革”结束后,教学园地一边恢复一边改革,这时的教学开始意识到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增加了“导入”的教学环节。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供六年制重点中学用的《文言读本》,明确提出了文言文的教学训练要求: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查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理层次、探主旨、评得失,以此作为训练的基本序列,同时与诵读、点读、翻译、浏览的训练结合。这个训练计划较全面,比串讲全译的做法有很大的改观。教学方法的探讨,语文教师也有了很大的发挥余地,教同一篇课文的方法,不同教师可见仁见智。八九十年代我国的文言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有所展24\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第二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可行性分析开。1990年王琳、胡铁军在《文言文阅读心理研究》中阐述了文言文阅读所要求的认知结构的特点,指出了目前中学生文言文认知结构中的一般性缺陷,并分析了形成缺陷的原因,提出了完善文言文阅读认知结构的对策。湖南常德师范学校的范晓燕老师也总结出“文言文五疑程序教学法”,这是对传统串讲法的改革,实践效果较好。“五疑”即“自学存疑一质疑答难一设疑引议一启思释疑一述疑多练”的简称。它以“疑”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在传授文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这一阶段大部分教师所采用的文言教学方法仍比较固定:即介绍作者作品一翻译课文一分析文章结构一分析写作手法一概括文章中心一训练巩固。这种教学方法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文言文的教学效果。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囿于“精华”二字,强调知识接受,只注重把语法文法讲深讲透,而忽视了学习主体,让学生死记硬背,使得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烦、畏惧甚至排斥心理。它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权威意识”尤其突出,并唯教参的统一要求是从,教学活动极为机械,整个教学丧失了学习主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它以诵记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文言文作为教学内容,被反复固化,精确性、示范性的特征被反复强调,师生独特的体验无法融入教学过程,最终文言文教学被简单化地处理成了文言文诵记过程,并越来越呈现为单一化、模式化的过程。它忽视了文言文特点,割裂了文言文教学的“教”与“学”。在此背景下,1998年特级教师卢元在《文言文的教与学》一书中对“怎样教文言文”、“怎样指导学生自学文言文”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他将文言文教学归纳为八个字,即“预”、“引”、“联”、“比”、“理”、“读”、“练”、“摩”。所谓“预”指加强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做好“圈”(生字、通假字)、“点”(活用、多义词、古今异义、成语、虚词等)、“划”(特殊句式、关键语句等)、“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思想性、艺术性等)、“摘”(积累)等步骤。所谓“引”是指教师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合理适时的引导启发。所谓“联”,即联系所学篇目,将已有知识前后串连起来,这有助于知识的长久记忆与迁移。所谓“比”即是通过比较,求同辨异,可以借此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帮助领悟、巩固所学知识,发展新的知识。比如古今相比、同篇前后相比等。所谓“理”,是指理清文章的脉络,梳理所学的文言知识,使之系统化。所谓“读”则更强调教师的领读范读,而“练”则强调练习的计划性与循序渐进,讲究管用、适量、适度、综合。所谓“摩”25\n第二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可行性分析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1则是鼓励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切磋交流,让学生能做到各抒己见。四、课改背景下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探索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初高中的语文教学起到了指导、规范的作用。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不再以知识教学为主要内容,改变了过去的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不就语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做考察要求。新课改实施以来,文言文教学方法有了比较快的发展与进步。2001年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指出:“文言文要适量多教,对浅近的文言文,应该像教现代文那样,凡教师可以放手的地方,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求理解,2教师只在关键处指导、点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文言文阅读首先要把握文意,再谈理解词句,教学中不死抠词句,应让学生自行感悟:重视诵读指导,鼓励熟读、背诵,培养语感。目前华师大二附中魏国良老师把文言教材选文分为诗词类、经传类、史传类、辞赋类、议论类五种文本类型,对它们分别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诗词类强调关注其表达特点,经传类注重多诵少讲,史传类要求设计任务诱导学习并且物化学习成果,辞赋类重在感悟、咀嚼与评说。近年来各地教师和学者对文言文教法的见解可谓见仁见智,比如情境教学、对话教学等提法逐渐运用到文言文教学中,但是并未产生有影响的专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第三节理论依据一、维果斯基教育心理学理论维果斯基,前苏联心理学家,对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依赖关系的学说,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他特别强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尤其是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他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1杨志梅.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2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04).26.26\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第二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可行性分析实现。另一方面,内在的智力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内化和外1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另外,维果斯基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就要确定儿童的发展水平。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2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一思想对正确理解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维果斯基这一理论,在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时应注意发挥发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并通过各种活动与社会交往来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历史环境,从而让学生获得学习传记类文言文的内驱力,有效地推进学生思维、认知的发展。因此,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设计合适的传记类文言文训练内容和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传记类文言文的兴趣,这是设计传记类文言文训练序列的前提与保障,也是每一个传记类文言文教学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的兴起是在近一二十年,皮亚杰是该理论的重要代表,他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人们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3立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建构主义观点的提出深化了人们对认知过程实质的认识,导致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其中,“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交流”强调学习4的条件和过程,而“意义建构”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因此,笔者认为在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中首先应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传主1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4).76.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9.3章兼中,余红珍.英语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149.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8-69.27\n第二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可行性分析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的兴趣,解决“学什么”的问题。其次在帮助学生解决“怎样学”问题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传记类文言文,可以引用有指导意义的例文作为范文赏析,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传记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学生相互之间,你说我听,我说你听,扩大学习的思路,集思广益。在讨论学习中理解内容,增长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在这样的传记类文言文训练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自主学习,建构学习。由此可见,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的传记类文言文教学能顺应普通高中学生学习传记类文言文的认识过程。而且,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能力与学习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解释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概念如何形成、意义如何建构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传记类文言文学习环境。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生活教育论”是他在吸收杜威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国情,通过长期教育实践而摸索总结出来的,它在推动教育改革、实现普及教育和民主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活教育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生活教育”要求教育事业应从人民生活的实际出发,制定方针和确定方法,彻底打破旧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批判地吸收前人的教育经验、方法,使教育成为推动劳动生产和人民解放的工具,最终使全体人民能自如地运用知识改造自然和社会。基于这个根本点,陶行知提出了1“生活教育”的三大主张,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在《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中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推行生活教育,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51928\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第二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可行性分析就是要将来自生活的知识返还于生活,为生活所需去办教育。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明确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他一再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他还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1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生活是语文的原型和资源。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必须了解生活、关注生活,同时,还要注重对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堂,如:社会现象、生活潮流、争鸣观点、国际国内大事等来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化的气息。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40%左右,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中提出的要求来看,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还要教会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吸收优秀文化和道德修养,陶冶情趣,塑造完美的人格。但目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兴趣。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文言文需要精讲,但教师总是打着这个旗号,遵循字字落实的原则,采用“串讲”“逐字逐句翻译”的教学习惯,进行灌输式教学。这种面面俱到的教法,导致教和学的脱节,缺少探索与研究,缺少师生的互动,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遏止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语文教师,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应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意识,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而将自己摆到引导者,甚至是和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伙伴的位置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指出,语文教师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2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教《鸿门宴》,就可以先讲文章的内容,感受文章的情节,先让学生喜欢上它,觉得文言文并不枯燥、无聊。再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文言知识,探讨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而且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分析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的积极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354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29\n第二章建构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可行性分析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引导与合作者,是文化的继承与启蒙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教师的作用主要不在于教知识,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会学。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思想,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社会生活的教学资源,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如在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古人的社会生活中,并通过与今人的生活对比,获得独特的生活体验与人生的收获。本章小结一直以来,语文教师和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试图寻找一个可以遵循的程序,以形成一个序列完整、便于操作的教学体系。本章通过对我国古代、现代、当代具代表性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化的研究成果的梳理,以及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理念的学习探讨,从历史经验中总结规律,从先贤处汲取智慧,并以当前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为改革提供借鉴。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论的深化,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改革将在先驱者探索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为文言文教学改革开辟更广阔的天地。30\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第三章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建构第三章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建构近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逐渐明确,但其中对语文教材中传记类文言文的教学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要求。鉴于此,笔者认为应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遵循文言文教学的客观规律,构建一个明确的传记类文言文的教学序列,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第一节引导:多途径让学生对传主感兴趣一、搜集传主的相关素材事迹材料是写传记的必要依托。传记作者的手头都得要有第一手材料,要有个人观察所得、或经过鉴别核实的材料。这种材料来之不易,但只要他付出努力,终有所得。搜集材料的过程,也是认识传主的过程。作者对所搜集拥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揣摩,日子一久,一个完整鲜活的形象,便渐趋在头脑中形成,把这个自己感受并认识的生动形象写出来,传达给读者,是会让读者产生共鸣的。如果我们能够多方面关注某一传主的相关信息,那么我们对这一传主的了解就更加深入,我们积累到的素材也就更多,在分析传主的精神时也就更有话说。因此,与传主相关材料的搜集就显得尤其重要了。那么,搜集材料时有哪些注意点呢?第一,要细致、深入地、最大范围地搜集与传主相关的各种正式资料,巨细无遗地搜罗有关传主的直接和间接材料;第二,掌握与传主生平经历相关的各种背景材料;第三,要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去伪存真。二、研究学情,选择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传主的兴趣学习是一个认知活动、智力活动的复杂过程。语文学习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建构语文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的规律要服从于“学”31\n结语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的规律。一切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只有顺应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最佳情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努力创造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课堂教学情境。如何因势利导,实现“教”与“学”的统一,笔者认为必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分析“学情”。在语文教学的许多知识点和转折环节上,学生认知结构的平衡由破坏到建立新的平衡,他们要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不少学生由于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而沦为“学困生”。减少学生心理负荷的方法就是要使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心理活动合拍、和谐。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处于教师“给”、学生“收”的局面。这种方式至今仍影响教学第一线。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解决“教”是为了“学”的思想认识,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分析“学情”要善于把自己置于“学”的一方来思考问题。对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要想一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想一想怎样安排教学过程更有利于他们的理解和接受、用怎样的方法与手段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主动地、自觉地去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三、案例分析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普通高中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缺乏主动性,特别对历史人物不感兴趣、在文言文学习上下了功夫花了力气,但效果总不理想的学生。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只有研究学情,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打破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的“沉闷、冷场”局面。例如:在《项羽本纪》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激趣教学的。1、设置巧妙精彩或新颖生动的导语。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1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确实,好的导语就好比一坛陈年佳酿,闻之醉人,饮之醉心。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沉浸在文本中;而且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项羽本纪》的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大家听说过这样一个说法吗,“失败的英1廖圣河.语文微格教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9.32\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第三章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建构雄”?(此时学生们就会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了),我就趁热打铁“请大家谈谈对这个说法的看法”。于是他们就会揣度着这个问题,然后各抒己见,这期间,就有同学列举了项羽这个事例,我也就很自然的顺着他们的话茬引入本篇课文及本节课的目标,“项羽失败,身死乌江边,真的如他所说‘此天之亡我’吗?真的是天意吗?这节课我们就从人物形象入手,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来寻找他失败的真正原因。”学生们就带着这样的疑问、兴趣进入课堂,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导语设计是一种极富魅力的教学艺术,教师设计导语可以因课而异、因时而异,以精心设计言之有味,形式多样的导语,把学生引入文学的殿堂,尽情享受文学的美妙。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以直观形象的图文吸引学生的注意。课间我播放屠洪刚的歌曲《霸王别姬》,引导学生赏析歌词,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拜、景仰之情,让学生的心开始向往那个激情澎湃的岁月。出示项羽的图片、虞姬自刎的图片以及《楚汉春秋》中记载的“虞姬之歌”的文字,又将杜牧、王安石、李清照等人对项羽的评价投影给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路。当然,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长处,如多媒体课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不仅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将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必将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3、创设情境,自由讨论,让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交流,一能检查预习的效果,二能互相学习借鉴,互相启迪。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占讲台、满堂灌的课堂,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个人价值、情感能获得认可,能加快实现与语文零距离的目标。讨论,是集大家之智慧、抒各自之情怀,涵盖面广泛,对深入探究文本内容颇有益处。语文课上就应该个个生龙活虎、个个摩拳擦掌、高潮迭起,你欲说罢我争起,思想的火花互相碰撞,艳丽的花蕊竞相开放。在具体授课时,我设置这样一个情节,以“我认为项羽是一个的人,表现在”为交流点,大家踊跃发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33\n结语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样,对项羽形象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不尽相同。有的学生从巨鹿之战中感悟出项羽所向披靡、神勇过人的大将风范与气概;有的从“霸王别姬”中体会出他的儿女情长;有的从“乌江自刎”中认识到他的沽名钓誉;也有的学生认为“死,可以明志;生可以践志”,像勾践卧薪尝胆、像韩信忍胯下之辱、像司马迁受辱为完成“成一家之言”的《史记》,项羽完全可以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学生的发言很精彩,一些平时默不作声的学生在此氛围中也初露锋芒、慷慨激昂、谈吐不凡。在这样激烈的讨论后,学生们对项羽的性格分析就更全面深入了,大家都领悟到“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失败那绝非偶然。总之,这节课比较成功,项羽的形象活脱脱地战立在学生的心中,叩动他们的心弦,震撼他们的灵魂。总之,立足教学大纲,着眼考纲,用尽各种新颖多变的教学形式,尽一切办法促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前提下自己去参与、吸收、消化,在工具性中突显人文性的教学,不仅会让学生有一些知识收获,或许还会提升他们的思维层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走上文言文学习的良性循环道路。第二节示范: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传记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示范——模仿”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很实用的教学效果。适当的示范,是学生进行模仿的有效途径。先让学生学会运用,之后在多种环境中,利用实践进行练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并且掌握相关的学习技能。在进行传记类文本阅读教学时,适当的教学示范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一、利用规律,把握传主的大概情况规律亦称法则。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形式。世界上的事物、现象千差万别,它们都有各自的互不相同的规律。列宁说:“规律是现象中持1久的东西。”规律具有客观性的特点,就是说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就无能为力。其实,人是能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可以认识或发现客观规律,并1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26.34\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第三章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建构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即应用客观规律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社会谋福利。人们要想在活动中获得预期的目的,即取得成功,就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文言文看似难学,其实也是有规律的。传记类文言文也不例外,其在介绍传主时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1、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2、身份: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3、时间、事件:要弄清楚文中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一共写了几件事?4、品格:文中事件表现了主人公什么品格?对于这样的规律,教师作为教者,必须让学生清楚、掌握与能运用。如此,学生就能弄清叙事脉络,把握传主大概情况,从而能做到整体把握。二、紧扣语境,推断字、词、句的含义《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1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让学生能准确把握文中出现的字、词、句的含义。由于很多文言实词具有多重义项,这就要求,学生要想把握这些字、词、句的含义,就必须紧扣语境。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中,我采取了一下几点做法来培养训练学生的阅读推断能力:1、联系上下文词语大都有几个义项,孤立地看,这些义项都是抽象、概括的,在词典上能够查得到的。记住这些义项有必要,但远远不够,因为词语进入文章后,就立即与周围的词、句、段乃至篇发生联系并受到制约,这时词义就变抽象为具体,变多义为单义,只有根据词语出现的语境,联系上下文仔细分析,才能确定其含义。2、借助固有含义有的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与固有含义相去甚远,但大多数词语,语境中的含义与固有含义还是密切相关的,通常既要结合上下文,又要借助固有含义,才能理解准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35\n结语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3、紧扣关键词句对内涵丰富的词语,理解时要全面,对文中揭示其内涵的关键词语不可遗漏4、分析修辞特点有的词语用了修辞手法,如果仅就其字面意思来解释,与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必然大相径庭。5、明确指代内容代词或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和短语,在文中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使语言简洁流畅,避免重复拖沓,但对于读者来说,有的指代内容,并非一目了然,须将代词的指代内容确定后才能理解文意。能否确认代词在文中指代的内容,取决于对词与词、句与句及上下文是否透彻的理解。通过理解上下文,再由近及远地捕捉相关信息,经过分析、归纳来推断才能确定指代义。指代义确定以后,可代人原文检验一下,看看是否符合上下文的意思,如果符合,就是正确以上讲了准确理解文中词语含义的几种方法。三、试写评论,挖掘传主的价值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提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1出自己的见解”。这既是高考考试大纲提出的要求,又是我们在进行传记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思考的问题。第一点强调了我们发掘传主的人生价值与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的重要性;第二点引导我们探讨研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思考作者何以要从某个角度切入来写,他想借传主表现什么,传达什么;第三点强调的是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迷信,不盲从传记中的某些问题,毕竟有些问题只是反映了传记作者的观点,正确与否还要我们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其实也是一个客观现象,有些传主所经历的事情跟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他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些做法在文本中的体现完全有可能只是为了还原历史的真实,不一定是要我们去跟从。因此,对这样的内容,我们就应该关注下文是否有作者的评论,如果没有作者的评论,那我们就应该调动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而不是迷信或盲从。这三点如果结合起来就很全面,这其实也是引导指导学生不读死书的重要体现,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4-01.36\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第三章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建构也应该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古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的是同一个道理。比如,《史记》中所描绘的荆轲刺秦王,其中对几个历史人物进行了刻画,在今天看来,单靠个人的力量甚至暴力行为是解决不了政治上的任何实质问题的。而对于侯生,其感恩、尽义的精神固然可敬,但“北向自刭”的行动显然是不足取的;还有像文本中涉及到的一些人物背信弃义、谗害忠良等言行,更是应当抛弃!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正确认识这些,而教师又没有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思考古人的这些行为,而不分青红皂白甚至萌发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念头而产生莽撞行为,或者以为人世险恶而产生悲观厌世情绪,那么其危害之大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对传主进行评价时,我们教者既要让学生把握作者对传主的评价,也要能用现代观念表达自己的见解。而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行动起来。如果没有“动手学习”这种方法,学生们必须靠“记忆”和“抽象的意念”来学习,这两种方式限制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靠着实际去”做“和“体验”科学,学生们可以发展出分辨式的思考能力并能让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如此,一方面学生对传主的认识也会更深刻,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素质教育的要求。四、案例分析如何发挥教师的示范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传记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笔者还以《项羽本纪》为例,来谈谈具体怎么做的。首先,强调整体把握。先投影四个问题:1、人物: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2、身份: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搞清楚他任何职?3、时间、事件:要弄清楚文中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一共写了几件事?4、品格:文中事件表现了主人公什么品格?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通过圈划勾点等方式对这些信息加以明确。再投影明确:1、项羽,秦末人,还涉及刘邦、项伯、范增等人。2、项羽武将世家子。3、事件有:项羽家世与早年情况;巨鹿之战;乌江自刎。4、品格:少时即胸怀大志,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但缺乏谋略;勇猛善战,展现其将帅神威;多情,无奈的悲愤,表现英雄末路的悲哀。然后,疏通文意,强调掌握重要文言词语,归纳各种文言现象。以1、2段为例:重点实词:①季父:父之幼弟,即小叔父。“季”,兄弟中排行最小的,古代按“孟、仲(叔)、季”排行。②去:放弃,丢下。③竟学:学到底。“竟”,终于,完毕。④37\n结语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逮:及,指有罪相连及。⑤请:求,要。书:信。抵:到达,这里是送达的意思。⑥以故:因此。已:止,了结。⑦皆出项梁下:意思是都不如项梁。⑧繇:同“徭”。⑨阴:暗中。部勒:部署,组织。宾客:“指客居吴中依附项梁的人。子弟:指吴中的年轻人。⑩族:灭族,满门抄斩。特殊句式:①项籍者,下相人也(判断句)②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被动句)③与籍避仇于吴中(介宾后置句)④秦始皇帝游会稽(省略句)。最后,评价项羽。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们对传纪人物(尤其英雄人物)作出客观公正、全面合理,的品评。笔者由浅入深、步步引导,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从以下三个层面认识历史英雄:第一个层面.课文内容。这就是要学生把握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如《史记》每篇后都有太史公曰。第二个层面.他人评论。这就要关注同代和后代之人中对传主的评点。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不同眼光对同一人物、事件从多种视角、各个层面进行审视,才能使人物的功过是非客观全面、公允可信。这样,用相关的“他山之石”来可以补充课文的独立性和片面性。第三个层面.历史背景。这就要关注传主生活的特定社会环境,对他们的评价首先自应从当时的历史观、价值观、审美观来入手,结合当时具体的历史趋势、社会矛盾、民心指归、风俗习惯等因素对人物做出切实、公正的评判,而不应想当然地以个人爱憎、今天标准对古人非难苛求、吹毛求疵或神化拔高、盲目崇拜。教学过程中投影历史上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得人者昌,失人者亡)——选自《史记•高祖本纪》再投影并要求学生思考:以下三位诗人对项羽兵败自杀各持什么态度?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咏项羽(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38\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第三章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建构明确:杜牧: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兵家用兵);王安石: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得出。(民心向背);李清照: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这首诗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气节)。李清照持赞扬态度,歌颂了项羽的英雄气概;杜牧持肯定态度,又对项羽未能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表示惋惜;王安石持否定态度,认为项羽自杀是历史的必然。王安石的诗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他反驳了杜牧诗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观点。再投影:《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明确: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最后,让学生写评论。真正要促进思维的完整、深入还得通过写作。用书面的形式表达观点,一定离不开再一次对课文的深入探究,甚至还要通过拓展阅读的形式来开启自己的思维,文言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而扩大阅读面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样做其实起了“一箭双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作用,促使学生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写的过程中,项羽的形象在每一个人的笔下真正成型,至少,项羽在学生心中“实体化”了,每一个人笔下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项羽”。虽然学生很少写文学评论,但他们交上来的习作,有相当一部分出手不凡。最大的亮点是对传主项羽饱含深情,一改以前写作将“自己”游离于文章之外的冷漠文风。有的评论能透过人物语言、行动的表面深挖隐含的意义;有的见解独到,言别人所未言,见别人所未见,启人心智。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着题目太大,引原文不简练,引用过多,评论不足的毛病,但从这些学生的原有水平来看,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还是在自己的水平上有不同幅度的提高,这也是令人欣慰的。第三节模仿:让学生自主学习传记类文言文1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达到不需要教”。叶老的话指出了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10.39\n结语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此可见,在进行了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引导与示范后,笔者认为让学生自主学习传记类文言文,不失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好方法。一、自主学习,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1教育界的一种共识。新课程也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体性。由于信息时代知识发展飞速,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学,这样才能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每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因此信息时代的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在“导”与“范”之后,我们教师有必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传记类文言文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通过有关手段,查阅与传主相关的各种资料,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传主的兴趣,并把握传主的人生轨迹。二、互相讲解,解决字、词、句障碍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结合有关注释给陌生字词和异读字注上字音词义,并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以及平时的积累,初步推断重点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中,从而解决字、词、句障碍。学生主动扫清字、词、句障碍,一方面自己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一方面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识记;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交换有无,既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纠正,又能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然后分组讨论,再在全班进行展示,我发现:在成果展示时,有单枪匹马上台但能帮助同学理解文章的,也有小组成员合作讲解某个片段的,体现了团队的默契和力量。同学上台上课也是很新奇的事,所以大家都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在书上相应位置做好笔记。各个小组都讲得十分精彩,书上满是笔1周志红.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师与教学,2012.(06).138.40\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第三章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建构记。通过一组又一组同学的展示,不仅在过程中收获知识,更多的是收获了同学间相互学习的快乐。有了自己不同的观点的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进步。自主学习后,再经过老师的补充提升,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三、合作探究,从传记文本获得有益的启示一部传记里面既包含传主的立场,也包含传记作者的立场,加上阅读者自己的立场,会形成“三场鼎立”的局面。学生要学会在一定的立场上对传主立场、传记作者立场做出适当评判,要能通过对传记的阅读要认识传主对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所产生正面作用或负面影响,评价其功过得失。而且,每部传记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可以从事件叙述、人物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概括,从总体上把握传记写作中选择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体会传记褒贬鲜明、文采斐然的语言特色,吸收有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此多的内容,要让一个学生全掌握并在各方面都有较深的认识,肯定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共同努力,才能对传记文章作出深刻分析,并获得有益的启示。在合作学习中,大家形成一种伙伴关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具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讨论,借助集体的智慧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交往和互动有助于激发灵感,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当然,合作学习是以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基础的,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没有经过个体独立思考而展开的交流讨论如无源之水。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了人的合作精神、批判精神、求证精神和乐于探索、追根究底的好奇心。所有这些都是创造性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新课程之所以提倡合作探究学习,就是因为合作探究学习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四、案例分析新课标对自读课文作了十分明确的教学要求: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测,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以配合讲读课文的教学,完成听说读写训练。从教材编排的体系来看自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迁移,是讲读知识的补充训练。因此把握和选取有效的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讲读课文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自41\n结语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学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下面,笔者就以《滑稽列传》为例,具体谈谈怎样让学生自主学习传记类文言文。首先,教师明确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3、感悟《史记》“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诤谏艺术。然后,学生自主学习。(一)文言基础知识。1、学生分三个小组。2、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文章注释,解决生字读音问题,并疏通文意。3、小组内讨论明确生字读音、重点词句翻译。4、小组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将本小组负责的生字读音、重点词句的翻译写到黑板上。5、其它小组学习、讨论并明确。6、擦去答案,现场检测。(二)人物性格特征。1、组内推荐一生上讲台简要复述故事,并用简明的语言给故事拟标题。2、抓住人物语言进行分析。3、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人的语言进行模仿,并让其他学生评价。4、讨论明确人物形性格特征。5、写评论并交流。(三)作品艺术价值。要求学生从事件叙述、人物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加以分析、比较、概括,从总体上把握传记写作中选择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体会传记褒贬鲜明、文采斐然的语言特色,吸收有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总之,运用了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后,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了,更多同学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让整篇本来难懂的古文变得简单易懂,文中的画面有了立体感,人物理解更加全面,分析更加透彻。本章小结对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的建构是普通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必须走的一条理性之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的理论、经验,以“新课标”中的要求,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传统文化,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并针对普通高中学生年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等特点,采取了提高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使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呈现出科学的、有序的、合理的梯度,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做起来也不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课标的实施,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与外部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文言文教学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都会发生新的变化,新的问题会不断涌现,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新的规律与方法,不断发展、丰富、完善传记类文言文的教学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传记类文言文教学。42\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结语结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和教学研究的热点,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教学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但传记类文言文教学这一块,可以说是花气力较多而收效甚微的薄弱环节。传记类文言文教学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与笔者一样的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也陷入了困惑。基于此,笔者选择了“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这个论题,期望通过此项研究去探求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的规律与方法,为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提供一条“低耗高效”的训练途径,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研究中笔者发现在实际的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心中没有一个可供借鉴的传记类文言文训练序列实施教学,致使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教传记类文言文时呈无序状态,学生在传记类文言文学习中感受不到成功的快乐并因此厌倦传记类文言文。而当笔者对我国古代、现代、当代语文教学专家具代表性的文言文教学研究的成果的梳理后,深深感到从古至今文言文教学都是有章可循的,一直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们也从未停止过对文言文教学研究的思考和努力。由此更坚定了笔者在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中建立“科学的、有序的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体系”的信念。在本文中笔者力图通过多层面分析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前人的文言文教学成果进行梳理,从历史经验中总结规律,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的实际,针对普通高中学生思维能力、认识水平等特点,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的理论、经验,构建一个简单可行的符合实际的适合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的具体方案,指导师生按序列训练提高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效果,使传记类文言文教学从易到难在全程训练中呈现出科学的、有序的、合理的梯度。此次论题的研究使笔者了解到了关于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加深了对传记类文言文的理解,为笔者个人传记类文言文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但由于个人学识水平有限,本文中笔者所建构的传记类文言文教学序列纯粹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其他教育理论家的一些观念提出的粗浅看法,还有很多值得继续研究、探讨和深入的地方,尚待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不断完善。43\n参考文献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参考文献1.韩军.问题与对策[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77.2.刘占泉.汉语文教材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09).170.3.王尚文.‘文白并重’是开历史倒车[J].现代教育科学:考试专参初中篇,2004.(07).19.4.钟懿.文言文“三维”教学序列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0.(02).63.5.袁新文.“老师讲学生记”学生们为什么“没了想法”[N].人民日报,2012-03-02.6.姬秀芳.对传统文言文教学模式的疑惑和感想[J/0L].全国继教网,2011-10-8.7.戈致中.中学文言文教学序列化初探[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04).102.8.张志公.语文教学论集[M].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87.9.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607.10.朱熹.熟读精思[J].新语文学习(初中),2011.(1、2).71.11.王力.王力论语文教育[M].大象出版社,1996.(09).6-7.12.周振甫.立体的懂[J].语文学习,2005.(11).13.赵谦翔.赵谦翔与绿色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7.14.钟懿.文言文“三维”序列教学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0.(02).64.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4-01.16.余时英.余时英文集(第8卷):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24.17.方智范.我看古诗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通讯(高中刊),2004.(5)卷首语.18.王齐洲,施一虹.中学古文教育要重视陶冶学生的情感[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04).7-8.19.伽达默尔.洪汉鼎.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4.20.陈才俊.增广贤文.(全集)[M].海潮出版社,2011.1.44\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参考文献21.老子.老子[M].远方出版社,2007.22.张永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J].小学教学参考,2011.(06).7.23.谢象贤.语文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96.24.张晶.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25.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1.26.杨志梅.中学文言文教学方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7.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04),26.28.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4).76.29.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0.章兼中,余红珍.英语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149.3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32.廖圣河.语文微格教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9.33.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26.3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科学教育出版社,1980.10.35.周志红.浅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师与教学,2012.(06).138.45\n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1、《新课程背景下对汉语语法教学的思考》2010年获江苏省师陶杯三等奖;2、《研究性学习拓开语文课堂新天地》2010年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3、《教师——建构语文课堂新模式的关键》2010年获盐城市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4、《让有效提问为课堂添风采》发表在《新课程学习》2010年第11期上;5、《具体而“微”显功力——浅谈微型课的备课与上课》发表在《现代语文》2011年第02期上;6、《把握好语文课堂拓展的“度”》发表在《现代语文》2013年第23期上。46\n普通高中传记类文言文教学研究后记后记随着历时一年半的论文写作画上句号,三年的苏大硕士研究生学习时光即将结束,静谧美丽的苏大校园留给我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回首往事,一幕幕的感动场景仿佛重现。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硕士生导师薛玉坤教授。薛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为人谦和,不仅是我做学问的良师,也是我做人做事的楷模。论文写作期间,薛老师给我提供了充分的锻炼机会和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我探讨学术问题、锻炼学术写作、参与社会实践,让我体会到了从治学到做人、从读书到生活的真正意义。在我的硕士论文写作期间,从开题、形成初稿、不断修改完善到最终定稿,薛老师一直不遗余力地给予我指导。还记得,每次修改稿完成,总是很快能收到薛老师的回复;每次打开邮件,总能看到巨细无遗的修改意见;每次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总是因薛老师的点拨而豁然开朗……我还要感谢苏大文学院的王家伦等老师,他们用丰富的知识无私地教诲、指导和帮助我,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思想,是辛勤的老师们为我打开了治学的一扇大窗。在论文的写作上也给予我很多宝贵的意见,使我获益匪浅。也要感谢2010级的每一位同学,感谢有缘一起度过的美好日子,感谢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是我坚强的后盾,正是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才使我得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与学习中,顺利地完成学业。总之,我会把心中的感激之情,带到今后的工作中,激励自己,提醒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努力!杨东华2013年10月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