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2-08-18 发布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两个策略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两个策略..\n.在学生中做过一个调查,高中语文学习中,最困难的是哪部分的学习,结果文言文以难度系数最高而荣登榜首。为什么学生普遍不喜欢文言文呢?调查结果显示,首先是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语言特征与现代文有着很大差异,学生阅读存在困难;其次就是课文所选的篇章,让学生不感兴趣。在调查中学生指出他们最不喜欢的篇目是贾谊的《过秦论》,班固的《苏武传》,苏洵的《六国论》等描写历史人物、记述历史事件的史传文学,究其原因主要是文章篇幅太长,字词较难,以及对文中特定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知识的缺乏直接导致学生对作品解读的困难。而对那些情质兼美能抒发作者主观情感,使学生在情感上容易引发共鸣的作品较感兴趣,比如《项脊轩志》和《陈情表》。所以,文言教材的选编工作,应该尽可能的偏向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有的老师在讲解文言文过程中,只注重对重点字词的详细提示,对课文逐字逐句的串讲进行剖析,过于偏重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课文词句的翻译,没有把文言文当成文章来读,学生难以读出文言文之美来,觉得枯燥无味。针对以上现状,我觉得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策略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要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厌恶情绪,提高他们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改变文言文教学的模式,采用灵活生动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方法,发掘文言文自身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我觉得首先可以在学习课文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跟该篇文章相关的有趣故事,吊足学生的胃口。如在教《阿房宫赋》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下阿房宫名字的来由:第一种观点认为阿房一名是由于宫址靠近咸阳而得名的;第二种观点认为阿房一名是根据此宫“四阿旁广”的形状来命名的;第三种观点认为传说中秦王嬴政爱上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芳名阿房,但这段美丽的爱情终究没有换来美丽的结局,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因而起名阿房宫。在了解了这样的一些乐趣后,学生就会带着好奇心来阅读文章了。其次,在讲解课文过程当中,尽可能地拿拥有共同命运的古人的处世哲学来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理解作品的意义。如教苏轼的《赤壁赋》时,介绍苏轼屡遭打击,但在挫折打击面前,他永远是个洒脱豁达的诗人形象;同样是处于人生不得志的处境中的陶渊明,拂袖而去,过起了田园生活,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那种“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心。两者政治仕途都坎坷,但面对人生困境两人的心态虽然都是乐观的,但对待生活确是有着不同的处世哲学。又或者在讲解课文过程当中,可以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文中人物的行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教《项羽之死》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李清照的“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和杜牧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n.来讨论项羽该不该乌江自刎?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深刻分析,进而喜欢上文言文;又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最后,对于课文的总结,往往需要教师将课文的思想与现今社会联系在一起。古人毕竟是古人。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眼光对作品作者的见解主张思想观念进行品评辩论。如在教完《劝学》时,学生已经明白荀子关于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方法和态度的观点。但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我们对于学习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对于荀子的观点有没有需要补充发展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很快地答出“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合作学习”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了个更深刻的理解,还教会学生真正体会学习文言文的用意所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策略二、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首先要加强朗读和背诵的练习。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意思是说反复朗读能领会文章的旨意,强调了读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加深对句意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审美的教育,陶冶情操,同时也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学好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读”摆在首位,在教学中要突出朗读教学。(1)读准。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准语气。..\n.其中,读准句读很重要。加强对学生的诵读指导,尤其是教会学生掌握停顿的规律,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范读。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朗读,逐渐品味文中独特情味,激发美感从而引发对文本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陈情表》这篇文言散文,当读到“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时候,同学们深深地为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真正体会到“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2)读懂。在教学过程中应先让学生自学为好,让学生对照注释来读课文,在初读课文意思的基础上再来诵读课文,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品位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比如在学习《腾王阁序》一文,文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若没有读懂,就没办法体会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其次,引导学生注重积累,使文言知识系统化中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有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一定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n.,知识的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比如文言实词的积累,文言实词必然在每一篇课文、每一册教材中都有重复现象。每教完一篇文言文,不失时机地联系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巩固新知识,在反复强调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该字词的印象。如在教学《过秦论》一文时,先让学生明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中的“卒”字意思为“步兵”,要求学生回忆以前的那些课文还出现过哪些“卒”字。于是学生便能举出《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的“卒”字是死亡的意思,以及《陈情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等课文中的“卒”..\n.字。并能比较它们各自不同的意思。为此,教师可鼓励学生从高一年级开始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某些课文中的有关知识点归纳一下,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就大大提高了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能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与积累文言实词一样,积累文言虚词主要就是归纳整理出《考试大纲》中规定的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则、者、之)在课本中出现的用法,并能够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倘或能将这些文言虚词常见的意义和用法归纳整理出来做集中比较识记,比如可以通过判断词性,一旦词性不同,意义和用法固然不同;又或者通过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及在句子中的成分等方法比较判断,那么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实词相比,文言句式变化不大,文言常用句式和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基本上是相对的,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主要要掌握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变式句五种句式,所以学习积累起来比较容易。因此文言文课内学习是第一位的,是基础,课内学得好、学得精,脑中装了几十篇文章,有了足够的积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言知识体系,就会举一反三,阅读文言文的水平也就会提高得很快,老师自己也能对教材中知识点的分布有宏观的把握,做到有系统的讲授。总之,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爱好,重视朗读和背诵,并且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努力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怪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