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00 KB
  • 2022-08-18 发布

新课改下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探究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学刊新课改下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探究○何志刚(凉山州西昌市美姑中学(西昌校区),四川凉山615000)[摘要]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写作时代背景、使用词语、词意、句法的巨大差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免使学生产生“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的观点,部分学生甚至一提到它就有厌学情绪。然而,文言文的学习不单单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怎样优化高中语文教学中“低效费时”的文言文教学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4)9-0157-01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是与教育部倡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怀相关的。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提出的要求来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认同我国古代优秀文学艺术和阅读浅易古文的能力,还需要注重学生对其的理解和运用,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吸收优秀文化和道德修养,陶冶情操,塑造人格。高中语文文言文成功的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但目前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这一板块不容乐观。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包括诗词和文章的文言文占比提升至40%以上。从高考内容中文言文部分分值较重也可以看出,提高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一、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传统文言文教学多注重应试,多以“灌输式”或“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强化对字词语句和文章内容的理解,课堂氛围沉闷。字词句的教学并不是文言文教学的全部,而是知识教学的基础,若一味地追求就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的沉闷式学习。这样的学习氛围无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来说学习困难,教学进度不如意对老师来说也容易疲惫。二、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为突破口从心理学上讲,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因素和推动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高中生来说,学习动机是内部推动力量,而学习兴趣则是学习动机的催化剂。因此,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就是要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利用历史背景、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引入教学文言文记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传统。高中教材选的文言文大多是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这个时期的文章有显著的特点。它们有很多人物和时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同时文章也会体现当时很多社会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例如《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作者简介]何志刚,四川省西昌市美姑中学(西昌校区)教师。太后》、《季氏将伐颛臾》、《荆轲刺秦王》、《勾践灭吴》、《晋公子重耳之亡》等文章本身就有着故事上的联系,老师在讲授的时候可以联系史实,理顺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利用精彩的导语或有现代气息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旁征博引地展开讲解。又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就可以从成语“秦晋之好”的讨论出发展开课文学习。(二)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在“活”和“新”上下功夫。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逐步转变为现代教育必经之路。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要注重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优化课堂。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展开教学,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强化学习效果。三、坚持课堂教学的主体性通过生动的课堂氛围营造出浓厚的趣味性学习方式,让学生们主动投入其中,感受新课程,文言文中的情怀变得清晰,人物变得鲜活,从而加深理解,拓展自身更多能力。坚持主体性,就是在教育中让学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思考,改变教师和学生之间“主体—客体”的关系为“主体—主体”关系。在课堂上,可以安排小组文言文翻译活动,五人一个小组合作翻译,合理搭配分组。在小组内,可以共同翻译,统一进度,也可以分段翻译,然后相互检查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能完全“放权”,而是要在教室里以“走访”的形式不断旁听和关注各组的进度,既把握课堂整体的节奏也防止学生说笑打闹,督促其自主研究。活动完成后,老师要对各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词句用法语法和文章主题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采取“少灌输、多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参与探讨,文言文功底较好的同学可以尝试写作诗歌或文言小段。总之,让学生由“被动听”转变为“主动学”。(下转第159页)1572014.9语文学\n刊\n语文学刊以上四方面情况,确立微型课程的主题,才能有效选择微型课程的内容,并促进其有效实施。(二)明确目标,切合实际开发高中语文微型课程时,要明确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要切合实际,以满足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与人文品质提高的需要,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关注身边事,做“体味生活”的语文学习有心人。如讲授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时,由于作者是在异乡听雨,由“雨的凄冷”引起“情的凄凉”,创作出感人的文章。我就开展关于“我所知的二三事”的微型课程,引导学生根据身边发生的事,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将语文学习与生活有机统一起来,让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内容。(三)角色转换,适当引导为有效开发高中语文微型课程,必须注重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学生与教材间的角色转换,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教师、学生、教材”三者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避免教学知识的强迫灌输,教学内容应具有较强的问题引导探究性。利用微型课程的内容选择去转换师生角色,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学生、教材的互动,另一方面可以全面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整合能力、鉴赏感悟能力、知识应用拓展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如学习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需要三天的光明来做她最想做的事情。我就以此为例,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假如给我三天______”的话题讨论。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提出:假如给我三天时间、假如给我三天自由、假如给我三天旅行……等想法,将自己的想法写成作文。有效的角色转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四)协调关系,恰当运用另外,进行高中语文微型课程开发时要协调好课程内容与教学文本的内在关系,即使教材内容只是作为教学的参考范例,但它依旧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学行为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有效落实教材的根本要求。一直以来,我们只是提倡对教材实行精讲精练,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内容作出适当删改或整合,以抽取小部分教学时间开展微课教学,让微课成为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如讲到《虞美人》,为更好理解作者的愁情愁思,我通过微课适当引入南唐亡国的历史典故,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微课作为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五)展现个性,激励创新事实上,高中语文微型课程的开发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性,除了给语文教师带来创新活动与智慧启发,还给学生带来切合自身语文知识技能所需的补充。尽管微型课程只是教材内容的一个完善补充,但也要体现其选择性与个性化,让学生在微型课程开发过程中展现个性,启发思维,大胆创新,拓宽视野,切身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与质量。如学习《雷雨》一课时,整个话剧充满着矛盾,此时,我就开展“走进《雷雨》,感受风暴”的微型课程,与学生一同开展探究性课题研讨,比如探讨周朴园三十多年来心中对鲁侍萍是否存在爱,请举例说明;若三十多年前周朴园没有遇上鲁侍萍还会不会有《雷雨》这一题材的故事?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大胆创新思考,各抒己见,真正实现了问题探究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高中语文微型课程在实际开发和应用过程中难免会遇上阻碍,这是教育探索路上无法避免的事情。但微型课程确实具有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在实际操作上带有极大的主观性、随意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研究其开发具有实质的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性。【参考文献】[1]陈凤特,郭若虹.综合性学习与语文课程资源[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7(11).[2]李可夫,王爽.微型课程的概念界定[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3]周勇.综合科学课程开发范式论[J].科学出版社,2010.(上接第157页)文言文较之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音乐美感。传授学四、以课堂教学中体验式引导式教育为重点生正确的诵读方法,如字正腔圆、语速适中、停顿有序、音韵体验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用协调、适时的姿态动作等,让其感受中华民族语言艺术之美,个人的感官体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思考,主动学习并让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倾心陶醉。诵读文言文能加强对文章美这种体验成为消化课堂知识和强化学习效果的催化剂。例如感的体验,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学习自信,更能让在课堂文言文诵读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内容和情感。学生讨论人物个性特点,发动学生归纳总结文章的主体思想总之,通过不断探索新课程丰富新颖的教学方法,让高等。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中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五、以传统诵读学习为强化剂力和消化能力,让祖国的青年一代去感受这源远流长的传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是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去体会其中的人文情怀,去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且重要的方式。传统诵读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强化剂。是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标。2014.9159语文学\n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