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7.50 KB
- 2022-08-18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中文言文阅读《苏武》阅读答案及译文第一篇:《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选编(2)》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选编(2)(六)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一6题。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n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1.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从此:自此以后B.公子妄人耳妄人:狂妄的人C.平原君乃免冠谢免冠:脱下帽子D.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面目:脸色、面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今平原君乃以为羞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平原君闻之,谓其大人曰问其深,则其好者不能穷也D.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臣请为王言乐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指代魏公子“从此两人游,甚欢”B.以无忌从之游,尚恐不我欲也指代“毛公”、“薛公”C.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指代“秦日夜出兵东伐魏”D.平原君门下闻之指代平原君“固留公子”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子天下无双”的一组是()①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②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③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④\n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⑤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⑥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④⑤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陵君思贤若渴,他悄悄步行往见身处“博徒卖浆者流”的毛公、薛公,并成了了二人的真正朋友。B.信陵君所见的毛公、薛公被平原君斥为荒唐之人,这使信陵君改变了对平原君的看法,并整装离他而去。C.信陵君礼贤下上的行为感动了平原君的门客,他们纷纷离开自己的主人而投奔到信陵君的门下。D.魏国危急,魏王使使往请信陵君,众多门客都不敢劝其归魏,只有毛公、薛公以大义相劝,使他离赵救魏。6.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1)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_________________(2)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A“\n从此”在这里是两个词,跟随这(两个人);B“妄人”,这里应该理解为“糊涂、荒唐的人”;D“面目”,在这里是“面子、颜面”的意思。)2.C(两句中的“其”字,前一个是人称代词,他的,后一个是指示代词,那些;A两个“以”字,都表示承接关系;B两个“乃”字都表示转折关系;D两个“为”字,都是介词,相当于给、替)3.D(这里的“之”称代的是平原君误解信陵君这件事)4.C(本题可用排除法。④表明信陵君门客不敢劝说他的原因,⑤是毛、薛二公劝说信陵君的话,排除包含这两句的选项,就只有C项正确了。)5.B(平原君耻笑的不是毛、薛二公,而是信陵君;另外,“整装离他而去”的说法也欠妥当,因为从后面看,信陵君只是准备离开。)6.郗超和谢玄两人的关系不好。苻坚想灭掉东晋,已经吞掉了梁州和岐山,又准备侵入淮南一带。在这紧急之时朝廷议定派谢玄统兵北伐,人们当中(对此)很有不同的看法。只有郗超说:“这个人一定能成就大事,早先我曾和他一起在桓温军府中供职,看到谢玄用人都能做到人尽其才,即使是很小的任务,也要任用合适的人去做。我因此举荐他,也许他会立功的。”后来大功已成,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并敬重他不因个人爱憎埋没人才的品格。(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魏公子听说赵国有隐士毛公隐居在赌徒群中,(又有)薛公隐居在卖酒人的家里。魏公\n子想要会见这两个人,两人主动躲起来,不肯会见公子。魏公子知道了他们隐藏的地方,就秘密地步行前去,跟这两个人交往,彼此非常融洽。平原君听说这件事,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您的弟弟(信陵)公子是天下独一无二的(人物),现在我听说他竟然随便跟赌徒和卖酒浆的人交往。公子是个糊涂人罢了。”平原君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魏公子。魏公子就告别平原君夫人要离开(赵国),说:“当初我听说平原君贤能,所以辜负了魏王而救援赵国,来满足平原君的心意。但平原君和人们的交游,只是一种装饰门面的壮举罢了,并不是为了寻求贤士。我在大梁的时候,时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到了赵国以后,唯恐不能见到他们。像我这样的人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要我呢。如今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当作是羞耻的事情,恐怕真不值得和他交朋友了。”\n于是整理行装准备离开赵国。平原君夫人把这些话全部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就脱掉帽子谢罪,坚决挽留魏公子。平原君的门下客听说这件事,半数人离开平原君来归附魏公子。天下的士人又前往归附魏公子,魏公子使平原君的门客都到自己门下来了。魏公子留居赵国十年不回国。秦国听说魏公子在赵国,日夜加紧派兵东去进攻魏国。魏王忧虑这件事,派遣使者去请魏公子回国。魏公子害怕魏王怨恨他,就告诫门下客:“有谁敢替魏王的使者通报的,处死。”宾客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没有谁敢劝告公子回国。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之所以在赵国受到重视,声名传闻到各国,只因为有魏国。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不同情,假使秦军攻破大梁,毁坏先王的宗庙,公子还有什么脸面站立在世上呢?”话还没有说完,公子立刻变了脸色,吩咐准备车马赶快启程回去解救魏国。(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望。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盂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n闻汉天子,甚怨工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长辈B.私候胜曰候:拜访C.恐前语发发:泄露D.虞常果引张胜引:带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汉亦留之以相当作《师说》以贻之B.因厚赂单于相如因持璧却立C.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公为我献之D.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则或咎其欲出者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素与张胜相知C.数通使相窥望D.汉亦留之以相当\n4.能表现苏武坚贞不屈的一组是()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②见犯乃死,重负国③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④引佩刀自刺⑤武气绝,半日复息⑥单于壮其节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应做“招供”讲。)2.B(A项做“用来”讲;B项上句做“趁便”,下句做“于是”讲;C项做“替”讲;D项做“这”讲。)\n3.C(A项古义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为“妻子的父亲”;B项古义为“有交情”,今义为“相互了解”;C项为“互通使者”;D项古义为“互相抵数”,今义为“相等”。4.B(①句讲汉帝派他出使,⑤句写苏武被人救治,苏醒过来,⑥句是单于对苏武敬佩的表现。)5.A(B项不是张胜唆使;C项卫律没有归汉之心;D项文中没有张胜投降的内容。)6.(参看译文划线处)【参考译文】苏武,字子卿,少年时由于父亲(职位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三人)都做了郎官,后来慢慢提升到栘中厩监。这时,汉朝连年讨伐匈奴,双方都屡次派使者去窥探对方的虚实。匈奴扣留了汉朝使者郭吉、路充国等十多批人。匈奴的使者来,汉朝也扣留下他们,算是抵数。(汉武帝)天汉元年,(匈奴)且鞮侯单于刚即位,害怕汉朝袭击他,就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全部送回了汉朝被扣留的使者路充国等人。汉武帝嘉奖他明大义,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官衔,拿着旄节把被扣留的匈奴使者遣送回去,趁便送一批丰厚礼物给(且鞮侯)单于,以答谢他(改善关系)的好意。苏武(接受使命后)和副使中郎将张胜,临时充任的随员常惠以及招募的士兵、侦察兵一百多人一起出发。到了匈奴之后,就把准备好的一份礼物送给单于,答谢他(改善关系)的好意。而单于却更加骄傲起来,这不是汉朝原来所希望的。\n匈奴正要派出使臣护送苏武等人回国,恰逢发生匈奴的缑王和汉朝原来的长水虞常等一批人谋反案件。缑王就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曾经跟昆邪王一起投降过汉朝。后来跟浞野侯赵破奴(兵败被俘投降)而留在匈奴,他们伙同(汉朝叛臣)卫律等人,暗中谋划,企图劫持单于的母亲并投奔汉朝。这时正好苏武一行人到了匈奴。虞常在汉朝时,平常跟副使张胜熟悉,偷偷去找张胜说:“听说汉朝天子非常怨恨卫律,我能够替汉朝用暗箭射死他。我母亲和弟弟都留在汉朝,希望能得到汉朝的赏赐。”张胜答应了他,并送了些财物给他。一个多月之后,单于出外打猎去了,只有阏氏和子弟们留在王宫。虞常等七十多人想(趁机)起事,(不料)其中有一个人连夜逃走告发这件事,单于子弟便发兵和他们作战,缑王等人全部战死,虞常被活捉了。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个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恐怕以前(和虞常说)的话被揭发出来,把经过情况告诉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就一定要牵连到我身上,受到了侮辱才去死,就更加对不住国家了!”想自杀,张第二篇:《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文言文短文及翻译100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n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苏武》阅读答案及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陈蕃愿扫除天下\n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n)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què)乘风破浪【高中文言文阅读《苏武》阅读答案及译文】\n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译文】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n5、祖逖闻鸡起舞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n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6、画家赵广不屈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n【译文】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7、苏武牧羊北海上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臵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臵()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n【译文】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文】\n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9、项羽志大才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译文】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离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10、孔门师徒各言志\n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译文】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向。”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11、顾炎武手不释卷\n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译文】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12、欧阳询揣摩古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译文】\n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见到一块古碑,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他驻马观碑,许久才离开。可是没走多远,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马伫立着,仔细观赏。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铺在地上,坐下来细心揣摩。又看了许久,他还舍不得离开。于是,他就留宿石碑旁。就这样一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13、文徵明习字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文徵明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14、王冕僧寺夜读\n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15、孙权喻吕蒙读书\n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等鲁肃经过寻阳时,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16、陆游筑书巢\n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译文】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第三篇:《高中文言文助读100篇及译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n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n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高中文言文阅读《苏武》阅读答案及译文】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n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4、宗悫(què)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n)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原文: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5、祖逖闻鸡起舞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n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原文: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n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6、画家赵广不屈赵广是合肥人,本来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的时候就侍奉在左右,时间长了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和李伯时所作的一样。建炎年间,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让他画掳来的妇人。赵广毅然推辞作画,金兵用刀子威胁,没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赵广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局势平定以后,赵广只画观音大士。又过了几年,赵广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原文: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n7、苏武牧羊北海上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原文: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n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原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9、项羽志大才疏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离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n原文: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10、孔门师徒各言志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向。”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原文: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n11、顾炎武手不释卷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12、欧阳询揣摩古碑\n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见到一块古碑,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他驻马观碑,许久才离开。可是没走多远,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马伫立着,仔细观赏。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铺在地上,坐下来细心揣摩。又看了许久,他还舍不得离开。于是,他就留宿石碑旁。就这样一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13、文徵明习字文徵明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原文:\n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14、王冕僧寺夜读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第四篇:《课内文言文翻译参考答案》《苏武传译文》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n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凭借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趁机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报答他的好意。2.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恰逢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3.张胜闻之,恐前语发,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n以状语(yù)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被)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4.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5.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判处虞常(的罪),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6.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n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7.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8.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穴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n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高中文言文阅读《苏武》阅读答案及译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苏武》阅读答案及译文】9.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师说》译文: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且把他当作我的老师。【高中文言文阅读《苏武》阅读答案及译文】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n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问题却不学。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没有看到这种人是明智的)。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反而比不上这些人,这难道不是很奇怪吗!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因此,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懂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不过)像这样罢了。《张衡传》翻译: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担任太史令。2.\n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3.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4.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5.\n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张衡到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商量不出结果来,想寻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也没有找到。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赵国强而燕国弱,而您又受到赵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秦国承担理屈(的责任)。\n4.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在朝廷上亲自拜送了国书。为什么这样呢?为的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来表示敬意啊。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坚决地请他不要这样做,同时召来管版图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着从指从这到那十五城池给赵国。6.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第五篇:《高中文言文练习步步高66-80答案及译文》66.指喻\n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tian2,丰满的样子)然,其色渥然(红润的样子),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于此),隆起而粟(像米粒一样突出,名词作动词)。君疑之,以(之)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担忧)。既(已经)三日,聚(聚集)而(承接)如钱。忧之滋(更加)甚(厉害),又以(之)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满)握(四寸),近拇之(的)指皆为(因为)之(它)痛,若剟刺状,肢体心膂,无不病(患上病痛,名词做动词)者。惧而谋(谋划)诸(之于)语后置),虽病在指,其实(这实际上)一身病也,不速治,且(将)能(可能)伤生。然始发(发作)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十天)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chou1,病愈)。终日可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甚至)将延(蔓延)乎(到)肝膈,否(不然)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有用来.....的方法)御(治疗)其内,其势(病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治好)也。”君从(听从)其言,日(每天)服汤剂,而傅(涂抹)以善药(介后句),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才)复(恢复)。\n余因是(这)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极其)微(细微的地方),而终为(成为)大患;始以为(认为)不足治,而终至于(到了.....的地步)不可为。当其易(容易)也,惜(吝惜)旦夕之力,忽(轻视)之而不顾(顾及理会);及其既成(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克服)之,如此指者多矣。67.猫说余家苦(于)鼠暴,乞诸(之于)人,得一猫,形魁(魁梧的样子)然大,爪牙铦(xian1)且(而且)利。余私计(认为)鼠暴当不复(再)虑(担心)矣。以(因为)其未驯(被驯服,被动)也,絷维以伺,候其驯焉。群鼠闻其声,相与(一起)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己也,屏(躲避)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絷(zhi2,栓绳子)维。适(正好)睹出殻鸡雏,鸣啾啾焉(词尾),遽(立即)起而(承接)捕之。比(等到)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抓)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缺点),噬雏,是(这是)其病也,独(难道)无捕鼠之能乎?”遂释(放开)之矣。已(不久)则伈伈泯泯(安于常态),饥哺饱嬉,一(全)无所为。群鼠复潜(偷偷)视,以为彼将匿形致(招引)\n己也,犹(仍旧)屏伏不敢出。既而(不久)鼠窥之益熟(熟悉),觉其无他异,遂历(逐一)穴相(互相)告曰:“彼无为也。”遂偕(与......一起)其类(它的同类)复出,为暴(损害)如故。余方怪(感到....奇怪)其然,复(又)有鸡雏过堂下者(定后),又亟(急忙)往捕之。而走追,则啮(咬)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到)前,数(指责)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缺点),舍(撇开)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你)无捕鼠之能,而(却)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的)弃材也哉!”遂笞(鞭打)而放(放逐)之。68.吴山图记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众)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旧)宫在焉(那里),尚(还)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优美)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沉入)其间,则(是)海内之奇观(景象)矣!\n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治理)吴县,未及三年,以(因为)高第(官吏考试列入优等)召入,为(担任)给事中。君之(取独)扳留(挽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因此)好事者(喜好画画的人)绘《吴山图》以为(把„„作为)赠。夫令之于民,诚(确实)重矣。令(假设语气词)诚(果真)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受到)其泽而有荣(感到荣耀)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灾祸)而有辱(感到辱没)也。君于(对于)吴之山川,盖(大概)增重(光彩)矣,异时(他日)吾民将择胜(美景)于岩峦之间(介词结构后置),尸祝(指主持祭祀者,此为受人尊敬者)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本来)宜(应该,情理之中)。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拳拳”,诚恳深切的意思)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廷”),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叹息”\n,感慨),因(于是)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怎么)而使(让)吾民能忘之(人称代词,他)也!69.叶子萧诗序人有学为(说)鸟言者,其音则(是)鸟也,而性则人也;鸟有学为人言者,其音则人也,而性则鸟也。此可以定(判定)人与鸟之衡(标准,不同特征)哉?今之为诗者,何以异于是(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不出于己之所自得,而徒(只是)窃于(从)人之所尝言,曰某篇是某体,某篇则否(不是);某句似某人,某句则否。此虽(即使)极(很)工(精巧)逼(十分)肖(相似),而(但)已不免于鸟之为人言矣。若(至于)吾友子肃之诗,则不然。其情坦以(并且)直,故语无晦(隐晦);其情散以博(开阔),故语无拘;其情多喜而少忧,故语虽苦而能遣(排遣);其情好高(追求高尚)而耻(以„„\n为耻)下,故语虽俭(简明)而实丰。盖(大概)所谓出于己之所自得,而不窃于人之所尝言者也。就(依据)其所自得,以(来)论(谈论)其所自鸣(发表),规(提醒)其微疵(细小缺点),而约(简约)于至(极)纯,此则渭之所献于子肃者也。若(假如)曰某篇不似某体,某句不似某人,是(这)乌(怎么)知(理解)子肃者哉!第六篇:《高中文言文阅读《苏武》阅读答案及译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苏武》阅读答案及译文苏武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望。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高中文言文阅读《苏武》阅读答案及译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苏武》阅读答案及译文。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盂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工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n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高中文言文阅读《苏武》阅读答案及译文】文章高中文言文阅读《苏武》阅读答案及译文出自行:长辈B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end#.私候胜曰候:拜访C.恐前语发发:泄露D.虞常果引张胜引:带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汉亦留之以相当作《师说》以贻之B.因厚赂单于相如因持璧却立C.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公为我献之D.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则或咎其欲出者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素与张胜相知C.数通使相窥望D.汉亦留之以相当4.能表现苏武坚贞不屈的一组是()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②见犯乃死,重负国③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④引佩刀自刺⑤武气绝,半日复息\n⑥单于壮其节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第七篇:《《汉书·苏武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汉书·苏武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望。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盂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工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n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汉书·苏武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汉书·苏武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长辈B.私候胜曰候:拜访C.恐前语发发:泄露D.虞常果引张胜引:带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汉亦留之以相当作《师说》以贻之B.因厚赂单于相如因持璧却立C.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公为我献之\nD.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则或咎其欲出者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素与张胜相知C.数通使相窥望D.汉亦留之以相当4.能表现苏武坚贞不屈的一组是()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④引佩刀自刺⑤武气绝,半日复息⑥单于壮其节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n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参考答案】1.D(应做“招供”本文来自2.B(A项做“用来”讲;B项上句做“趁便”,下句做“于是”讲;C项做“替”讲;D项做“这”讲。)3.C(A项古义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为“妻子的父亲”;B项古义为“有交情”,今义为“相互了解”;C项为“互通使者”;D项古义为“互相抵数”,今义为“相等”。4.B(①句讲汉帝派他出使,⑤句写苏武被人救治,苏醒过来,⑥句是单于对苏武敬佩的表现。)5.A(B项不是张胜唆使;C项卫律没有归汉之心;D项文中没有张胜投降的内容。【《汉书·苏武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文章《汉书·苏武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出自【参考译文】\n苏武,字子卿,少年时由于父亲(职位的关系)而被任用。兄弟(三人)都做了郎官,后来慢慢提升到栘中厩监。这时,汉朝连年讨伐匈奴,双方都屡次派使者去窥探对方的虚实。匈奴扣留了汉朝使者郭吉、路充国等十多批人。匈奴的使者来,汉朝也扣留下他们,算是抵数。(汉武帝)天汉元年,(匈奴)且鞮侯单于刚即位,害怕汉朝袭击他,就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全部送回了汉朝被扣留的使者路充国等人。汉武帝嘉奖他明大义,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官衔,拿着旄节把被扣留的匈奴使者遣送回去,趁便送一批丰厚礼物给(且鞮侯)单于,以答谢他(改善关系)的好意。苏武(接受使命后)和副使中郎将张胜,临时充任的随员常惠以及招募的士兵、侦察兵一百多人一起出发。到了匈奴之后,就把准备好的一份礼物送给单于,答谢他(改善关系)的好意。而单于却更加骄傲起来,这不是汉朝原来所希望的。匈奴正要派出使臣护送苏武等人回国,恰逢发生匈奴的缑王和汉朝原来的长水虞常等一批人谋反案件。缑王就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曾经跟昆邪王一起投降过汉朝。后来跟浞野侯赵破奴(兵败被俘投降)而留在匈奴,他们伙同(汉朝叛臣)卫律等人,暗中谋划,企图劫持单于的母亲并投奔汉朝。这时正好苏武一行人到了匈奴。虞常在汉朝时,平常跟副使张胜熟悉,偷偷去找张胜说:“\n听说汉朝天子非常怨恨卫律,我能够替汉朝用暗箭射死他。我母亲和弟弟都留在汉朝,希望能得到汉朝的赏赐。”张胜答应了他,并送了些财物给他。一个多月之后,单于出外打猎去了,只有阏氏和子弟们留在王宫。虞常等七十多人想(趁机)起事,(不料)其中有一个人连夜逃走告发这件事,单于子弟便发兵和他们作战,缑王等人全部战死,虞常被活捉了。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个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恐怕以前(和虞常说)的话被揭发出来,把经过情况告诉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就一定要牵连到我身上,受到了侮辱才去死,就更加对不住国家了!”想自杀,张胜、常惠一道劝阻了他。虞常果真把张胜牵连了进去。单于非常生气,召集贵族们来商议。左伊秩訾说:“假如(他们)谋害单于,(你们)将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最好叫他们全部投降。”单于叫卫律去召苏武来受审。苏武对常惠他们说:“丧失气节,辱没了国家的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面目归汉呢!”拔出佩刀往自己身上刺。【《汉书·苏武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阅读答案第一篇:《文言翻译练习李纲字文纪》阅读下面一段文言选段,回答1-3题。\n李纲,字文纪。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挠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宁文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日:“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翌日,帝悟,引纲升御榻,劳曰:“卿不言,我儿滥罚。”于是释歆。\n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怒曰:“卿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纲上书太子曰:“纲老矣,幸未就木,各位保傅,冀得效愚鄙。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太子览书不怿,所为益纵。纲悒悒不自赖,固请老,优诏解尚书。贞观四年,复为少师。以足疾赐步舆,听乘至阁,问以政事。诣东宫,太子承乾为拜。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止确的一项是()A、歆事王浅,有阙必诤净:直言相劝B、卿羞朕尚书邪羞:羞辱\nC、何特太子罪邪特:只是D、固请老,优昭解尚书解:解除官职2、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李纲为官刚正的一组是()①纲矢死无挠辞②臣请正其罪③陛下不素教④优诏解尚书⑤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⑥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A、③④⑥B、①②⑤C、①②⑥D、③④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纲在隋朝时曾任太子洗马,后来太子杨勇被废,面对文帝切责,同僚们无人敢应对,只有李纲据理力争,同时也让文帝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来源:学科网]\nB、刘武周攻入太原,齐王元吉不战而逃,致使并州陷落,唐高祖追究齐王的属下宇文歆的责任,李纲认为宇文歆还是有功劳的,不可加罪,宇文歆最终被释放。C、因不满太子所为,李纲多次进言劝说,太子不但不接受,反而很不高兴。无奈之下,李纲只好辞官归乡了。D、李纲历仕几朝,唐太宗对李纲非常尊重。因足疾,赐给他轿子;每次讨论政事一定下诏让李纲与房玄龄、王硅一起参加;得病时,派房玄龄至家慰问。7.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2)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n李纲,字文纪。少年时代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在周朝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事。宣帝准备杀宇文宪,召来他的僚属诬陷编造罪名,李纲誓死没有屈从的言辞。等到宇文宪被杀后,李纲用没有帏盖的车子载着宇文宪的尸体。宇文宪生前的属吏都躲得远远的,李纲扶着棺材嚎啕恸哭,为他安葬之后才离开。李纲侍奉隋朝担任太子洗马。太子杨勇宴请东宫臣子,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又唱《武媚娘曲》。李纲说:“唐令则甚微调教辅佐太子的官员,却将自己当作歌伎,进献淫声,惑乱太子的耳目,如果让皇上知道了,岂不是要连累殿下吗?臣请求对他治罪。”太子杨勇说:“你别管这事,是我自己想听音乐而已!”后来杨勇被废黜,文帝严词谴责,东宫里的官吏僚属没人敢插话,惟独李纲说:“陛下平常不教育太子,所以才到了今天这种地步。太子的天资跟普通人无异,如果让贤良的人辅佐他就能从善,如果让不正派的人诱导他就会向恶,为什么只是太子一个人的罪过呢?”皇帝说:“是朕的过失啊!”提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大业末年,贼帅何潘仁强迫他出任长史。高祖受禅即位后,任命李纲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放纵身边的人书郎、太子詹事。皇帝认为李纲是隋朝的名臣,亲自写敕令时从来没有直呼过他的名字。\n贞观四年,李纲又任太子少师。每次皇帝临朝听政,必然令李纲与房玄龄、王珪陪同坐在身边。李纲发表言论陈述事理态度坚决不可改变。后来患病,皇帝派房玄龄到他家里慰问。第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贞”,太子为他立碑。第二篇:《李纲,字文纪,少慷慨有志节》李纲,字文纪,少慷慨有志节李纲,字文纪,少慷慨有志节四季花儿自在开李纲,字文纪,少慷慨有志节,每以忠义自许。初名瑗,字子玉,读《后汉书张纲传》,慕而改之。周齐王宪引为参军。宣帝将害宪,召僚属证成其罪,纲誓之以死,终无挠辞。及宪遇害,露车载尸而出,故吏皆散,唯纲抚棺号恸,躬自埋瘗,哭拜而去。隋开皇末,为太子洗马。皇太子勇尝以岁首宴宫臣,左庶子唐令自请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纲以为不可,趋而出。及勇废黜,文帝召东宫官属切让之,无敢对者。纲对曰:“\n今日之事,乃陛下之过也。勇器非上品,若得贤明辅导之,足堪继嗣皇业。奈何以弦歌鹰犬之才侍侧?乃陛下训导不足,岂太子之罪耶!”辞气凛然,左右皆为之失色。帝奇其对,擢拜尚书右丞。时左仆射杨素、苏威当朝用事,纲每固执所见,不与之同,由是二人深恶之。会遣大将军刘方诛讨林邑,杨素言于文帝曰:“林邑多珍宝,自非正人不可委。”因言纲可任,文帝以为行军司马。刘方承素之意,屈辱纲,几至于死。高祖践祚,拜礼部尚书。时高祖拜舞人安叱奴为散骑常侍,纲上疏曰:“今新定天下,开太平之基。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而先令舞胡致位五品;鸣玉曳组,趋驰廊庙,非创业垂统贻厥子孙之道也。”高祖不纳。贞观四年,拜太子少师。时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特赐步舆,令纲乘至阁下,数引入禁中,问以政道。又令舆入东宫,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凛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n五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之立碑。(节选自《唐书李纲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齐王宪引为参军引:邀请B.纲以为不可,趋而出趋:快步走,跑C.\n文帝召东宫官属切让之切:急切,立即D.而先令舞胡致位五品致:到,到达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李纲“忠义敢谏”的一组是:(3分)抚棺号恸,躬自埋瘗辞气凛然,左右皆为之失色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非创业垂统贻厥子孙之道也\n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林邑多珍宝,自非正人不可委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纲年少时候就刚正并且很有志向,认为自己是一个忠义之士,因为仰慕东汉人张纲的品节,而把自己的姓名由李瑗改成李纲。B.\n对皇太子杨勇被废黜一事,李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以前辅佐太子的人都是吃喝玩乐之徒,没有很好地教导太子,致使太子被废。C.因为李纲常常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屈从别人,所以引起了当权者的不满。他们向皇帝进言,设计陷害李纲,几乎致李刚于死地。D.李纲曾经患脚病,连鞋都穿不上,唐太宗特地赐给他步辇,多次让人把他抬进皇宫中,向他询问治理国家的道理。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在汉语。(10分)\n(1)勇器非上品,若得贤明辅导之,足堪继嗣皇业。(2)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4.C.【说明】切:严厉,严酷5.D.【说明】非李纲所为,非李纲所言。其他或言行或评论皆可表现“忠义敢谏”6.B【说明】李纲认为太子被黜,根本原因在于皇帝自己。7.(1)杨勇的才能并不是上等的,如果得到贤良明智的人来帮助引导他,完全可以继承皇帝的事业。(器、辅导、足堪,5分)\n(2)和皇帝一起起兵的有功之臣,还没有全都封赏;高明的人才和饱学之士,还流落在民间。(遍、硕学、草莱,5分)第三篇:《李纲的文言文阅读》第四篇:《高中语文课外阅读_》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文言文人物类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李纲,字文纪。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挠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yì,埋葬)讫,乃去。.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臵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n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翌日,帝悟,引纲升御榻,劳曰:“卿不言,我几滥罚。”于是释歆。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怒曰:“卿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纲上书太子曰:“纲老矣,幸未就木,备位保.傅,冀得效愚鄙。凡为人子,务孝谨,以慰上心,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太子览书不怿,所为益纵。纲悒悒不自赖,固请老,优诏解尚书。\n贞观四年,复为少师。以足疾赐步舆,听乘至阁,问以政事。诣东宫,太子承乾为拜。每听政,必诏【“李纲,字文纪”阅读答案】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9.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李纲为官刚正的一组是①纲矢死无挠辞②臣请正其罪③陛下不素教④优诏解尚书⑤不宜听受邪说,与朝廷生猜间⑥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A.①②⑤B.③④⑥C.③④⑤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n()D.①②⑥()A.李纲在隋朝时曾任太子洗马,后来太子杨勇被废,面对文帝切责,李纲据理力争,被提拔为尚书右丞。B.刘武周攻入太原,齐王元吉不战而逃,致使并州陷落,唐高祖追究责任,李纲进言使齐王的属下宇文歆没有被错杀。C.因不满太子所为,李纲多次进言劝说,太子不但不接受,反而很不高兴。无奈之下,李纲只好辞官归乡了。D.唐太宗对李纲非常尊重,赐给他轿子,每次讨论政事一定下诏让李纲与房玄龄、王珪一起参加。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1译文:【“李纲,字文纪”阅读答案】(2)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n李纲,字文纪”阅读答案】译文:9.D10.C11.(1)太子的天资很普通,得到贤者辅佐就会有善德,受到坏人影响就会有恶行,为什么让只会歌舞的飞鹰走狗卑鄙小人整日陪在太子身旁?(2)陛下您的功业已成,很是自傲,我进言就像端着水要灌入石头,哪敢长时间作尚书呢?李纲,字文纪,在后周做官,担任济王宪的参军事。宣帝准备杀济王,召集济王的属官以诬陷来佐证济王的罪行,李纲誓死没有屈从的言辞。等到济王被杀后,用无帷盖的车子载着尸体,过去的属官都逃走藏匿,李纲扶着济王的棺木放声痛哭,安葬了济王,才离去。在隋朝为官,担任太子洗马。太子杨勇宴请东宫大臣,左庶子唐令则弹琵琶,又唱《媚娘曲》。李纲说:“唐令则担任调教辅佐之职,却把自己当作优伶,给太子唱淫靡之曲,迷惑太子的视听,如果让皇上知道,难道不会连累太子殿下吗?我请求治他的罪。”杨勇说:“赦他无罪,我想要听音乐找乐子。”\n后来杨勇被废,隋文帝严厉责备众人,东宫属官没有人敢说话,只有李纲说:“陛下平时没有管教好,所以太子才会到这种地步。太子的天资很普通,得到贤者辅佐就会有善德,受到坏人影响就会有恶行,为什么让只会歌舞的飞鹰走狗卑鄙小人整日陪在太子身旁?哪里只是太子的错误呢?”文帝说:“我错了。”于是提拔李纲为尚书左丞。唐高祖称帝,任命他做礼部尚书,兼任太子詹事。齐王李元吉担任并州总管,纵容手下人掠夺百姓,百姓忧愁苦痛,宇文歆劝谏,不听从。刘武周攻入太原,齐王李元吉恐惧,放弃指挥逃回京城,并州陷落。高祖李渊大怒,对李纲说:“齐王年轻,没经过事,所以我让宇文歆和窦诞辅佐他。太原,是帝业兴起的地方,有十万大军,粮食可以支持十年,怎么能很快轻易放弃?宇文歆提出这样的建议,我一定要在军中杀了他。”李纲说:“齐王的过错是窦诞造成的。宇文歆作属官的时间短,齐王有过错就直言劝阻,这次全靠宇文歆的计谋,使您没有失去爱子,应该是有功的,又怎么可以降罪呢?”第二天,高祖想明白了,请李纲到御榻旁,感谢说:“你不说,我差点滥施刑罚。”于是放了宇文歆。\n太子渐渐亲近奸邪之人,和朝廷有了猜忌隔阂,李纲多次进谏不被接受,于是请求辞官回乡。高祖责骂他说:“你为做我的尚书感到羞耻吗?”李纲叩头说:“陛下您的功业已成,很是自傲,我进言就像端着水要灌入石头,哪敢长时间作尚书呢?况且我侍奉东宫太子,太子又和我有矛盾,所以我辞官。”高祖道歉说:“我知道您是正直的人,希望您一直辅佐我的孩子。”于是拜为太子少保,尚书、詹事职位继续保留。李纲给太子上书说:“我已经老了,幸好没有进棺材,充任太子少保,希望能为您尽一点愚昧鄙陋的力量。做儿子的,一定要孝敬谨慎,以此宽慰圣上,不应该听那些奸邪的说教,与朝廷产生猜忌隔阂。”太子看了进言后不高兴,行为更加放纵。李纲很郁闷,认为对自己没有好处,坚决请求辞职,朝廷颁发了褒美嘉奖的诏书,只是免去尚书之职。贞观四年,又做了少师。因为脚病被特别赐给步舆,允许他坐步舆到官署,向他询问政事。到东宫,太子李承乾恭敬行礼。每次讨论政事,一定下诏让李纲与房玄龄、王珪一起陪坐。李纲发表意见议论事情,刚强果决不容改变。等到得了病,皇帝派玄龄到家中问候,第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n书过善人事(清)薛福成2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自门隙之。众无所得食,益汹汹。处士过实圃先生恐有变,亟出慰之曰:“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绸缪经纪,张席隙地以居之;老羸妇孺,计口赋食;佣其壮者于四乡农户,俾自食其力;寒有襦,病有药,殁有棺,孕且育者厚赒之;给以旷壤,课对蔬菜;储水具,警火灾。其冬,山乡得雨。遗丁壮以所得佣值,归而种麦,麦熟,乃各挈妇子归,欢声彻衢巷。呼曰:“善人,善人。”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余同年友竹潭孝廉,先生孙也。光绪五年正月,竹潭手一册,请余书其事;且述先生训曰:“吾家仅万金产,以振饥耗其半。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蓗利,遂复其初。人何惮而不为善哉!”\n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即勉之,而报非可必得,将遂不振人之急乎?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虽尽耗其产何虑!惟然,故仁术无不周,而泽之被人者弘;卒受天佑,其产可复,而其后必昌,报施之理然也。嗟夫!方饥氓索食汹汹,人以引避为智,相率闭拒,则彼计无复之,势将剽夺,一乡被其患,而过氏无独全之理。先生挺然以一身肩其任,弭变之智与恤难之仁兼至,究亦无损于其家。故知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去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得。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过先生讳华,字曙初,号实圃。他行多可述者,非大义所存,故不着。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阖户罢市阖户:全家B.亟出慰之曰亟:急速,赶快C.以振饥耗其半振:通“赈”,救济D.一乡被其患被:遭受,蒙受5.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属于过善人的善举及善举给人的启示的一组是(3分)\nA.①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蓗利,遂复其初。②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B.①呼曰:“善人,善人。”②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C.①人何惮而不为善哉!②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D.①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②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过善人在饥民因求食不得而更加喧扰不安的时候,主动出面安慰饥民,后又联合其他喜欢做善事的人救济饥民。B.淮南州县饥民在过善人和其他爱做善事的人的帮助下,最终在过善人的家乡自食其力,安居乐业。C.在因行善而损耗一半家产的第二年,过善人又遇上大丰收的好年成,因卖谷获利,其家产又恢复\n如初。D.过善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是做天下大事,如果事先去掉计较得失之心,那么于公于私都会有所得。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破产以求仁。(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纲,字文纪”阅读答案】4A(阖户:关门。)5D\n6B。“最终在过善人的家乡自食其力,安居乐业”的说法有误,文中说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7①你们大家因饥饿前来讨饭,(我们)应当商议解决你们吃饭(问题)的办法,请允许我同诸位父老商议一下。[来源:Zxxk.]②我认为这只是过先生勉励子孙做善事的言论罢了。如果事先就存有获得回报的心理,那么就会计较利害得失,一定不会损耗自己的家产来求得仁义。3携幼来乞讨求食的有几千人。乡里百姓非常惊惧,全都关上门,停止营业,从门缝里面窥视那些饥民。饥民们没有办法找到吃的东西,更加喧扰不安了。处士过实圃先生担心有意外的变故,赶忙出来安慰他们说:“大家因饥饿前来讨饭,(我们)应当商议用来解决你们吃饭(问题)的办法,请允许我同诸位父老商议一下。”\n第二天,他把乡里那些好行善事的人集中起来,(要求)有钱的拿出钱来,没钱的出点儿力气,自己率先捐出了大量财物,用心谋划张罗,在空地上铺上席子好让他们住下来;对年老体弱的人及妇女儿童都按人数分发粮食;雇用那些年轻力壮的到四方的农户家里,督促他们自食其力;冷了有短袄穿,病了有药提供,死了还有棺木,对怀孕将要生育的妇女就优厚地周济她们;提供给他们空旷的土地,督促他们自种蔬菜;并准备了一些装水的器具,防备火灾的发生。当年冬天,灾民的家乡下了雨。把受雇的丁壮劳力应得的报酬给了他们,让他们回去播下麦种,麦子成熟后,就各自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回去了,欢声笑语响彻街巷。(他们)还喊着:“善人,善人。”从这以后,各地到这里来的人,都知道有一个过善人。和我同年中举的好友竹潭,孝顺廉洁,是过善人的孙子。光绪五年正月,竹潭手里拿着一本书,请我写下过善人的事迹;并且讲述过善人的训导说:“我们家仅有万金家产,因为救济灾民损耗了一半。第二年,获得大丰收,出售谷物又获得五倍的利润,于是又恢复了最初的家产规模。人们为何害怕(损耗自己的利益)而不去做善事呢?”\n我认为这只是过先生勉励子孙做善事的言论罢了。如果事先就存有获得回报的心理,那么就会计较利害得失,一定不会损耗自己的家产来求得仁义;即使勉强去做了善事,但回报并不是一定可以得到,那么就不去救济别人的急难了吗?他那时只是把救活饥民当成自己心里唯一的想法,即使耗尽他的家产又会顾虑什么呢!这样,施行仁德没有不周全的,享受到恩泽的人也就很多;最终受到上天的保佑,他的家产也可恢复,而他的后代也一定昌盛,回报那施行恩德的人的道理就是这样的。啊!当那些饥民喧扰不安地索要食物之时,人们认为回避是明智之举,一个接一个地关门拒绝,那么饥民没有别的办法,势必抢夺,一乡之人都将遭受这个祸患,过家也无独自保全的道理了。过老先生积极主动地凭借一己之力肩负起这一重任,消除变故的智慧和体恤苦难之人的仁心同时具有,最终也没有损害到自己的家业。由此可知,事先存有计较得失的心理的人,于公于私都会有所失;摒弃计较得失的心理的人,于公于私都会有所得。明白这个道理,即使是做天下大事也是可以的。过先生名华,字曙初,号实圃。还有很多可以记述的事迹,因为不是大义所存,所以没有花笔墨去写。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n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②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n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李纲,字文纪”阅读答案】野鄙贱的人。4③(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注: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籓溷(fānhùn):篱笆边,厕所旁。③伧父(fǔ):粗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庭籓溷皆著笔纸著:放置,安放B.思造而示之造:拜访,探访..C.世咸贵远而贱近贵:显贵,地位高D.专意典籍意:放在心上..\n5.下列四组句子中,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项是()①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②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④谧称善,为其赋序⑥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C.②④⑤D.①⑤⑥③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⑤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A.①③⑤B.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左思出身寒微,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习书法、学鼓琴都没有学成,经他后天不断勤奋学习,所写书信重修饰,文采壮美华丽。B.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作序。\nC.文章记述天资不算聪慧的左思成功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家庭儒学熏陶、后天不懈努力以及名流赏誉鼓吹等主客观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D.文章叙写了陆机初入洛阳,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侧面写出《三都赋》的名重当世。项“都是不可缺少的”说法过于绝对。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5分)【“李纲,字文纪”阅读答案】(5分)4.C5.B\n6.D7.(1)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2)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5分)(及,叹伏,加,各1分,大意2分)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他家世代传承儒学。父亲左雍起于小吏,凭借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小时候学习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左雍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左思于是受到感发和激励,勤奋向学,并且擅长阴阳之术。他相貌丑陋,口齿笨拙,诗文辞采却壮美华丽。不喜欢与人交游,只以闲居为事。\n作《齐都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又想作《三都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入宫,把家搬到京师,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访求四川成都一带的事情。于是用十年时间构思,门旁庭前,篱边厕所,都放着笔和纸,遇得一句,立即记录下来。自己认为见闻不够广博,请求(到秘书省)担任(掌管图书典籍的)秘书郎之职。等到赋写成之后,当时人并未给予重视。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安定人皇甫谧有很高的声望,左思前去拜访他,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皇甫谧大为称道,并且替他的赋写了序文。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