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36 KB
- 2022-08-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四十年的珍藏他的名字——李玉安,曾作为“松骨峰战斗烈士”之一,被写入《谁是最可爱的人》;不久前人们才发现,当时他侥幸遇救生还;之后,一直“藏”在我们身边,默默地生活了近40年。朋友,你读过《谁是最可爱的人》吗?你还记得中文松骨峰阻击战那惊心动魄的描述吗?你还记得阻击战中的13位烈士吗?这些被魏巍再三讴歌的最可爱人的英名,早已深深镌刻在朝鲜国土的烈士纪念碑上了。同时,这篇通讯也作为我国中小学教材,教育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来人。可你知道吗?这13名烈士中有一个叫李玉安的,他至今仍然活着!就住在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一\n我们带着那么多疑问来到了兴隆镇,坐在李玉安面前。老人67岁了,瘦小结实,手脚轻快利索,有很强的记忆力。提起40年前的往事,老人伸直左右臂,右臂竟比左臂短二三厘米。撩开衣襟,只见右胸有一个直径约10厘米的大疤痕,后脊梁正中有一个直径约3厘米的小疤,显然子弹是从前胸打进从后背穿出的。“这都是那时候留下的纪念。”抚疤回首,李玉安的声音有些颤抖了。1950年10月,27岁的李玉安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112师335团1营3连的副班长,跨江参加抗美援朝战斗。11月30日清晨,3连在松骨峰阻击南逃的美军2师第9团。100多名只配备步枪,机枪、手榴弹的志愿军战士,面对拥有十几架飞机、几十门大炮、几十辆坦克的摩托化部队。全连血战8个小时,打退敌人5次凶恶反扑,毙敌\n600多人,敌我损失约6∶1,为我军“装口袋”聚歼这股逃敌立下特等功。李玉安在战斗中表现得非常英勇顽强,他炸坦克、救战友、身上带着火扑向敌群,和敌人拼刺刀,在伤亡很大的情况下,代理排长指挥战斗。解放军某部《军史旁编——第七集》对这场战斗是这样记载的:“炮击过后,一营敌人从三面平拥冲锋……二排只剩下6个人,熊官全打完最后一梭机枪子弹,李玉安打完最后一排冲锋机子弹,两个人端起没有子弹的枪支,冲入敌人群中。6个同志和敌人一起摔跤、扭打,杀伤几十个敌人,最后全部光荣牺牲。”李玉安详细回忆了这壮烈的一幕。不过,他最后并没有牺牲,只是受重伤昏了过去。当晚,李玉安苏醒过来,朝鲜人民军一个司号员把他背到附近一间民房里。三天后奄奄一息的李玉安被志愿军\n友军发现,辗转送回祖国。这样的壮烈,这样的战功,还并不是李玉安的全部。他1946年参加解放军,次年入党。打四平立一等功,辽西会战立一大功,打天津又立一战功,强渡长江时再立一等功。这四大战功和松骨峰的战斗,该是多么值得骄傲呀!可李玉安又是怎样对待这些荣誉的呢?——他向地方组织上和群众隐藏了将近40年!二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成千上万的人都在问李玉安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隐功埋名40年?李玉安答得很简单:“我从没把自己看成英雄、功臣,没把自己看得那么高、那么重。我觉得一个中国人,一个共产党员为祖国流血牺牲是应该的。全连一百多人都死了,就我还活着。向组织提任何要求都对不起他们。”“要对得起死去的战友”——李玉安从朝鲜战场一\n下来,就在脑子里牢牢形成这样一道思想防线,从而把自己的战功深深地埋进心底。1952年7月,李玉安复员,到兴隆镇粮库工作。从他自己口述填写的履历表上,人们只笼统地知道他讨过饭,扛过5年活,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负过伤。“功”,却一个字也没有记载。组织上按一个普通的复员残疾军人安排了他的工作。李玉安也像军人在战场上那样,完成组织交给的每一项任务:警卫班长、监装员、加工员、保管员……1960年,组织分配他当检斤组组长,管那台15吨的地秤。检斤,直接接触交粮的千家万户,年年经手1亿来斤粮,这可是粮库最有实权,也最容易出问题的岗位。秤上一个小星就是20斤,星里星外,天地良心。一秤托两头,哪头也不能亏着。——李玉安接地秤时,就给自己立下了“铁规矩”。\n一挂满载的马车赶到秤上。细心的李玉安见车上没有马槽子,便在票子上做了记号。卸完粮过秤去皮时,车上多了一个马槽子。李玉安赶紧提醒车老板。老板恍然大悟,再三感谢,李玉安却说:我不是专对你。农民种粮汗珠子落地摔八瓣,不易啊!但谁要变着法占国家的便宜,那也没门。重车过秤时,几个车老板冻得咝咝哈哈的,大衣呢?李玉安铁青着脸走上前去,从麻袋缝里一连拽出3件大衣。轻车过秤时,这挂车比一般车轻200多公斤,李玉安不看就知道是辕马的两只前蹄在秤外,就罚车老板站在一边“想想”,直到认错为止。也有人想靠送礼打通关节:猪肉、粉条、青菜、青苞米什么的。遇到这种人,挨顿说是轻的;他还可能当众把送礼的撅个下不来台。就这样,李玉安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干到1980年退休。粮库党总支书记用一句话给李玉安管地秤的这20年做\n了总结:“这20年,他称粮,千家万户的农民用眼睛称了他。”从复员到退休,李玉安几乎年年被评选为粮库的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选为粮库优秀赏员,还当过县财贸系统的劳动模范。李玉安复员时月薪拿46元钱;1965年长到52.50元;1974年长到59.50元,直到退休。残疾等级,因各种原因,当时只给他定为三等甲级,残疾金一年拿30元,“文革”后长到70元,1988年长到108元。这就是他的全部收入。靠这点收入,他要赡养在山东的父母双亲,同时还要供养6个子女1个病妻,日子之艰难是不言而喻的;可其中一些细情,不是亲耳听说,人们很难想象。38年间,他家只有3件“家具”:两个旧木箱,一个装米柜;李玉安只穿过两条棉裤,在他退休之前的近20年,这家人除了年节几乎不吃细粮。粮本上每月供应的几斤\n细粮大都串换给别人买了。李玉安算了笔细帐:粗细粮之间每斤能差八九分钱,用细粮换粗粮,每月能省好几元钱。豆油对这家人来说也是奢侈品,来了客人才吃一点,省下的油全送给借了人家的钱却又长年还不起的朋友了。看到他家生活清苦,党总支讨论困难补助时,有人几次提出应补助李玉安,可身为总支委员的李玉安却总是极力提其他有病有灾、生活困难的职工。按正常长工薪,李玉安已经落后了两级,可他从来不找。1978年调薪时,大家都认为李玉安这回该长了。李玉安也非常清楚,这是自己退休前的最后一次调薪机会,但他又想到名额有限,“关键时刻应该让群众看到党员的风格,”于是他提出把名额让给另一个同志,最终以59.50元的低薪退休了。李玉安现在住的是大儿子的房子,他的房子去年塌了。那是间有六七十年历史的土草房,半截已沉进地下,房\n顶离地面只有1米多高。一下雨,全家人就得淘水。就这样的住房李玉安却一声不吭,住了近30年。这期间,粮库曾两次分配新住房。一次是1964年,组织上决定给他2间新砖房,他想到有那么多年轻人等房子结婚,先给他们吧。1976年分房时,又给他新房,他对组织上讲:“有那么多新职工都是奔房子来的,让给他们吧。给我点草,我那房苫巴苫巴还能住。”于是,粮库的这位“开国元老”现在成了无房户。谈起这40年的清苦生活,李玉安承认:“我这大半辈子没享着福。”他抱怨吗?对自己的待人处事后悔吗?一点也不!”想想牺牲的战友,我知足。”50年代末,邻居的孩子在课堂上学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回来问李玉安:“书上这个人是不是你?”李玉安摇头:“那是重名重姓。”这是他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名字写进书里去了。1964年他到县里换残疾军人证时,遇到曾在一个连\n队的战友王久海。王久海十分惊讶:“你还活着?都以为你是烈士,追悼会都开了,纪念碑也立了,魏巍的文章里也有你。”回到家里,李玉安特意让女儿念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听着听着,松骨峰战斗一个个悲壮的场面,牺牲战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全浮现在眼前,李玉安激动了。看出点蹊跷的女儿问:“这个李玉安是不是你?”李玉安还是摇着头。但精明的孩子们从父亲的神情,已经猜出其中二三。小儿子李广中上语文课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终于按捺不住自豪感,对同学们说了“这个李玉安就是我爸”。同学们都笑他“吹牛”,他觉得委屈,便回家追问父亲。李玉安仍是那句话:重名的有的是。1983年春节,全家人收听到中央电台播诵的《最是最可爱的人》,听后,孩子们一致要求:“爸,我们知道你就是那个李玉安。你应该找组织说明身份,说不定能给咱点照顾。”李玉安脸一沉:“找什么找,不许给组织添麻烦!”接着\n他又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爸爸这条命都是党给的。我负了伤,党派4个护士护理我,小勺就放在我嘴边,什么时候咽下去,另一勺又伸过来。没有党,我活不到今天。我没有权利向党再要什么。”三李玉安的秘密当然是李玉安自己揭开的。初中毕业的李广中,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解放军战士。他连续三年应征,都因名额有限,被挤落选。他开始磨父亲了,非要到父亲的老部队去,接父亲的班。李玉安也希望自己最心疼的小儿子到自己曾经战斗过的连队去锻炼成长。今年2月中旬,李玉安带着残疾证和一本有《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小学课本来到51034部队,说明自己是怎样在松骨峰战斗中幸存下来的。部队领导机关经过调查,确认他就是松骨峰战斗中\n的李玉安。于是,部队轰动了。并向黑龙江省有关部门通报:“李玉安同志是我们部队名符其实的战斗英雄。”部队首长代表全体指战员赠送他2本军史书籍,扉页上分别写着:“赠给抗美援朝战争中为我军创造历史荣誉的英雄李玉安。”“赠给创造‘最可爱的人’荣誉的英雄李玉安同志。”李玉安只觉得心里一热,眼泪差点掉了下来:部队没忘记我,党没忘记我,只是把我说得太高了。”4月初,李玉安被当做老前辈、老英雄请到部队。部队首长告诉他:一、准备给他请功。二、接收李广中入伍,就安排在李玉安战斗过的3连2排1班。三、老连队请他回去作报告。4月10日,李玉安给335团1营全体指战员作松骨峰战斗的报告,然后到3连、到1班宿舍和战士们座谈。看着眼前生龙活虎般的战士,李玉安眼前又浮现出指导员杨少\n成爬来爬去的两条断腿,熊官全死不瞑目的一只眼睛……4月21日李玉安到了北京,作家魏巍亲自接他到家。两个老战士,一直谈到午夜。魏巍把自己的新作《东方》赠给他,扉页上写着:“你永远是最可爱的人!”李玉安还健在的消息,通过新闻媒介传遍全国。来自各地的信件纷纷飞向小小的兴隆镇粮库。四川一个署名“崇拜者”的信中写道:“你默默无闻工作40年,使我肃然起敬。您这种品质现在是不多见的,所以正是我们最需要的。”广东一个署名“最爱您的人”写道:“您这40年使我想起了春蚕、蜡烛。”部队首长看过李玉安的伤疤后,感慨地说:“评残时定低了。再换残疾证时,部队给你开个证明,把等级调上来。”李玉安淡淡地谢绝了。儿子当兵这件事麻烦了组织,李玉安心里很不安。\n他和魏巍长谈时,他问魏巍:“我提出让儿子当兵,是不是过分了?要是过分,我就收回来。”魏巍激动地打断他的话:“不过分,这完全是应该的。”长谈中,魏巍得知李玉安的住房情况后,心里非常不安,当场给巴彦县县长和县委书记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在李玉安住房上给予照顾。他嘱咐李玉安:一定要亲手把信交给县长或县委书记。可李玉安总觉得“这个手伸不出”,信至今仍在他手里捏着。从某种意义上讲,40年隐功埋名的考验,不亚于松骨峰战斗那8个小时。而“李玉安”也已经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名字了,他代表的不正是当年人们所讴歌的,当今人们正呼唤的最可爱的人的思想品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