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85 KB
  • 2022-08-19 发布

[而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的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而在文言文中的用法]的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而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而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欢迎  而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一、r  ㈠颊毛,象毛之形。凡鳞毛之下垂者也称而。例如:《周礼考工记梓人》:"凡攫杀援噬之类,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译]:"凡是捕杀他物持物而咬这一类的,肯定深雕它的爪,突出它的眼睛,振起它的鳞与颊毛。'  而在文言文中作代词的用法  通"尔'汝,表示其次人称。可译为"你(的)'、"你们(的)'。例如:《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译]:"这儿,你的母亲曾经站立过'。  而在文言文中作助词的用法  跟"上'、"下'、"来'、"往'等方位词连用,表示时间或范围等,可译为"以'。例如:《图画》:"故中国之画,自肖像而外,多以意构。'[译]:"所以中国的画,在肖像画以外,多半用想象构成图画的内容'。  而在文言文中作连词的用法  ⒈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例如:《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这不是远的小近的大吗?'  ⒉表示承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例如:《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译]:"温习学过的学问进而知道新的道理'。第2页共2页\n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⒊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例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译]:"学了学问而且按肯定的时间去复习'。  ⒋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译]:"河曲有个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  ⒌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例如:《狼》:"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译]:"后面跟他的狼停住了,可是前面的那只狼又追上来了'。  ⒍表示假设关系,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假如'、"假如'、"如果'等。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译]:"假使全国的青年人假如真的都成为有为的青年'。  ⒎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译]:"玉石在山上所以草木润泽,深水潭生长珍宝因而山崖上草木不枯萎。'  ⒏假如。例如:《论语八佾》:"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译]:"假如说管仲懂得礼,那还有谁不懂得礼呢?'第2页共2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