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50 KB
- 2022-08-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内文言文阅读2导读: 8.(2011•广东省湛江市)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好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4分) (1)夫环而攻之环:(2)兵革非不坚利也兵: (3)委而去之委:(4)寡助之至至: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然而不胜者得道者多助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之所顺D.寡助之至天下顺之 19.请将文中画线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20.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2分) 【答案】 17.(1)包围(2)武器(3)放弃(4)极点\n 18.C 19.译文:用天下百姓都归顺于你的这一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人,所以说实施仁政的国君不打战则已,如果打战,就一定能取胜。 20.①人和。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9.(2011•广西省桂林市) 阅读《满井游记》一文(节选),完成14~18题。(共12分)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廿二日天稍和②泉而茗者 ③柳条将舒未舒④呷浪之鳞 15.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2分)\n ①若脱笼之鹄 ②娟然如拭 16.将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译文: 17.文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 其特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8.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间”。“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试作分析。(3分) 【答案】 14.①暖和②喝茶③舒展④鱼(每小题0.5分,共2分) 15.①“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鬣之间”;“郊田之外”;“山石草木之间” (1分,任答一例即可) ②“晶晶然如镜”;“悠然自得”;“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1分,任答一例即可) 16.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必(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罢了(“始”、“未始”、“城居者”、“知”翻译正确2分,整体表达流畅1分,共3分)。 17.水(春水)(1分)冻水初解的清澈(1分)(共2分) 18.找到相应内容(1分),分析如何体现(2分)。(共3分)\n 示例:“若脱笼之鹄”可以体现“潇然”,因为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目睹美景后心情愉快,举止如鸟儿脱笼一般无拘无束与“潇然”一词很吻合。 体现“潇然”的内容有:游人活动、动物悠然、“惟此官”、“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10.(2011•贵州省安顺市) (一)阅读文言文《岳阳楼记》(节选),完成第10——14题。(16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喂,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n ④咦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乎?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薄暮冥冥薄:②去国怀乡去: ③春和景明景:④长烟一空一: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12、“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2分) 答: 13、请写出选文中具体体现“二者之为”的两个短语,并说出“二者之为”所表现的胸怀与古仁人有何不同?(用原文回答)(3分) 答: 14、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第②③两段对第④段的作用。(3分) 答: 【答案】 10、○1迫近○2离开○3日光○4全 11、○1译文:(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一样呢?\n ○2译文: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而在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却像一块沉在水中的碧玉。 12、答:“进”是指居庙堂之高,通俗一点就是说在朝廷上做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通俗一点即是说不在朝廷上做官,隐退江湖。 13、“忧谗畏讥”和“宠辱偕忘”二者之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或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2○3段紧扣上文的“异”字细致地描绘了“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这阴晴两种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由此产生的忧、喜两种览物之情。这两段描写为第○4段的议论奠定基础。 11.(2011•贵州省铜仁地区) 阅读《出师表》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n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8、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任务) B、临表涕零(涕:鼻涕) 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那时以来) D、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D、何陋之有策之不以其道 10、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先自叙本志,表明自己“布衣”身份,为下文写“先帝不以臣卑鄙”作铺垫。 B、第②段一个“当”字引出六个四字句,以磅礴的气势指出这次“出师”的战略目标,使后主深信伐魏之事势在必行。 C、③④两个自然段点明全篇主旨,阐述了修明内政与北伐胜利的关系。 D、选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描写、说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第II卷(共120分)\n 一、(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分)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3分) 【答案】8、B9、A10、D 第II卷(120分) 11、3分(1)在兵败之时委臣以重任,在危难之际奉旨执行使命。 3分(2)让我竭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 12.(2011•贵州省遵义市) (三)蔡勉旃坚还亡友财(11分)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故不语郎君故: ②且父未尝语我也语: ③亡何,其人亡亡: ④而翁知我而: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②卒辇而致之。\n 20.本文表现了蔡勉旃怎样的优秀品质?(3分) 【答案】 18.(4分)①所以②告诉③通“无”,没有。④你,你的(每空1分) 19.(4分)①哪有寄存一千两白银却没有凭据的?(得分点:安、金、反问句式)②(蔡勉旃)最终用车子运着(白银)送还给了他。(得分点:省略、卒、辇)(每小题2分,一个得分点1分,本小题扣完为止。) 20、(3分)“重诺责,敦风义”或者“诚实守信”。(答对“守信”即给满分) 13.(重庆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n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忌不自信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①朝服衣冠②有时朝发白帝 C.①闻寡人之耳者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①时时而间进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11.写批注是品读文章的好方法,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写批注。(4分) 示例: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n 批注: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邹忌进谏的结果。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有善于劝谏的忠臣,有广开言路的君主,何愁不能“战胜于朝廷”? (1)暮寝而思之。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我选第句,批注: 12.邹忌进谏齐王,《出师表》中诸葛亮进谏后主刘禅,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4分) 答: 【答案】 14.(201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一)阅读《口技》选段,回答8—10题(8分)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尽而已。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n (1)中间:(2)名: 9.(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10.(2分)文章结尾交代道具的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 【答案】 8.(2分)(1)中间:其中夹杂着(2)名:说出 9.(4分)(1)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2)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 10.(2分)简单高超 15.(2011•湖北省孝感市)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n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B.以其境过清咨臣以当世之事 C.不可久居高可二黍许D.隶而从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白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9.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n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D.本文语言凝练。写卷石的形态各异,仅用了“坻”“屿”“嵁”“岩”四字刻画;写小溪的曲折蜿蜒,也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 10.同为山水游记,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提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多次提到“乐”,两文中的“乐”,乐在何处,不同点是什么?(3分) 【答案】 7.D(2分) 8.C(2分) 9.D(3分) 10.柳宗元的“乐”是发现小石潭后暂时的自乐;欧阳修的“乐”既有山水之乐、太守自乐,更有与民同乐的情怀。(能说出不同点在“与民同乐”即可,3分)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