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1 KB
- 2022-08-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郑絪》文言文阅读答案郑絪文言文翻译(12分)郑絪①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选自《太平广记》)【说明】①絪:念yīn。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③荆部商山:地名。④概:景象。⑤起:启发。⑥馔:念zhun,食物。小题1: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2分)⑴十八九,絪为御史,⑵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n《郑絪》文言文阅读答案郑絪文言文翻译(12分)郑絪①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选自《太平广记》)【说明】①絪:念yīn。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③荆部商山:地名。④概:景象。⑤起:启发。⑥馔:念zhun,食物。小题1: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2分)⑴十八九,絪为御史,⑵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n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小题4:《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絪'为题,应属于哪一类?()(2分)A.俊辩B.气义C.知人D.幼敏小题5:刘景成才的自身缘由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4分)参考答案:小题1:(2分)⑴刘景(景)⑵郑絪(絪)小题2:(2分)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小题3:(2分)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共同上学院读书,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一样。(意对即可)小题4:(2分)C小题5:(4分)示例:一是擅长学习,刘景作为书僮能一鸣惊人,不难猜测他长期以来留心学习;二是敢于展露才华,并不由于自己是仆人而自暴自弃,而是大胆题诗,才有被赏识的机会;三是珍惜学习机会,仅三年左右时间就学有所成,这与他努力进取的看法密不行分。(一条2分,缘由、分析各1分)2.\n小题1:试题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用法的文言句式等,这里运用省略句式,同学应当依据语境将省略的人物精准不补充出来,以便更好理解文义。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同学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力量。同学应了解文言的句读学问,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育语感并能依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当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当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当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留意一些特别的用法,本句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句,主要弄清晰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小题3:试题分析: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同学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精准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由于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格外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别句式的推断要求较高。小题4:试题分析:这里"郑絪'为文中人物,我们从人物身上理解主题,故选C。\n小题5:试题分析: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译文参考)刘瞻的父亲是个贫寒的读书人,十多岁的时候,他就在郑纟因身旁管理笔墨砚台等书房用具。十八九岁的时候,郑纟因当上了御史,前往荆部商山巡察,中途在亭子里休息,俯瞰山水。当时刚刚雨过天晴,山峦秀美岩石奇丽,泉水山石格外好看。郑纟因坐了很久,起来走了五六里地,说:"如此美景,却没有作诗,就是欣赏到天黑又有什么关系?'于是又返回亭子,想要往亭子上题一首诗。他突然发觉亭子上已经题了一首绝句,墨迹还没有干。郑纟因吃惊于这首诗作得杰出。而当时南北方向又都没有行人。随行的人对郑纟因说:"刚才只有刘景落在后面二三里地。'郑纟因同刘景开玩笑说:"莫非是你题的吗?'刘景拜了拜说:"实在是由于观察侍御您观赏风景起了兴致,所以特意作了这首拙诗题在上面。'说完自我检讨又行了一个礼。郑纟因赞美了很久才离开。这次巡察回到了京城,郑纟因对自己的后辈郑涵、郑瀚等人说:"刘景将来是个人才,文学上必定有超人的成就,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一起到学院,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没有差别。我也不再把他当做仆人指使。'三年以后,刘景所作的文章辞藻都非常华美,经过科举考试被录用。郑纟因推举他当上了辟法寺学省清级。刘景所生的儿子就是刘瞻,后来参与科举考试被录用,最终当了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