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1.00 KB
  • 2022-08-19 发布

高三文言文复习之文言文翻译

  • 4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翻译1\n文言文翻译的考点《2012语文考试说明》强调:“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2\n翻译的原则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是?第一:忠于原文,力求做到_______。第二:字字落实,以_____为主,以_____为辅。信达雅意译直译3\n文言翻译误区4\n1、原文: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文:大概说的是姓李的高级将领吧?不需强译5\n2、原文: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纷奢,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单未译双6\n3、原文: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译文:等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都表示悲痛。省略未补7\n4、原文: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译文:然而一个人力量足够到达那里,在别人看来是应当讥笑的,而在自己是免不了要有后悔的。当添未添8\n5、原文: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译文:大概将要死于此,虽然知道他的贤能,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传扬呢?不当遗漏9\n6、原文:卒以为将译文:终于朝廷任命纪律严明的孙子为将军。无中生有10\n7、原文: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译文:王烈派人寻找,就是那个原先偷牛的人啊。该删不删11\n8、原文: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译文:蛮横的官吏来到我们村子里,在东西方吵闹,在南北方骚扰。不顾修辞12\n9、原文: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译文:吴良想登记农民以前当过兵的,老百姓十分恐慌。未调语序13\n10、原文: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译文:凭着这酒把真性情全部显现出来,并扬名后世。不顾活用14\n11、原文:知者创物,能者述焉。译文:知道的人开创一门新的技艺,有才能的人对之加以传承。不知通假15\n12、原文:隐处穷泽,身自耕佣。译文:隐居在贫穷的水边,亲自种田做工。以今释古16\n13、原文:爱而不见,搔首踯躅。译文:喜欢却找不到, 急得我搔头又徘徊。要词错译17\n探究翻译方法18\n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文://////////疑难问题老师,(是)用来的。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例2: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第一组译文:您/怎么/和/项伯/有/交情。19\n1、对(对译法)就是逐字逐句落实,以原来的单音节词为一个语素,另外再加一个语素,组成一个双音节词来解释。20\n第二组例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例2、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译文: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例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译文: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庆历四年滕子京巴陵郡陈胜阳城县涉左尹项羽21\n凡国名、朝代、年号、人名(字、号等)、官职名、地名、器物名、数量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古今异义完全相同的专有名词,皆保留不译。2、留(保留法)22\n第三组例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带着妻子、孩子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例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例2.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译文: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23\n3、换(替换法)重点关注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固定句式。24\n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例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也”:表句中停顿的语气,无实义第四组25\n例2:夫战,勇气也。译文:作战,靠的是勇气。\\第四组例3:秦,何厌之有?译文:秦国,有什么满足的呢?26\n翻译时可删减的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等。4、删(删减法)27\n①数词后面增加量词。例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28\n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补充省略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还家,(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例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29\n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5、补(增补法)30\n例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但是能够)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例2:求人可使报秦者。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求可使报秦之人..定语后置句31\n例1、沛公安在?《鸿门宴》例2、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例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例4、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译文:译文:译文:译文:沛公在哪里?寻找可派去回复秦国人。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你不聪明,太厉害了!(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标志性词语:“以”、“于”、“乎”等。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32\n6、调(调位法)特殊句式。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33\n1.对2.留3.换文言句子翻译六字法小结4.删5.补6.调34\n读下面的文言句子,给翻译找错误,并指出致误类型。1、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译:善于学习的人,一定要推求大道理而顺乎人的性情来实施教化。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译:况且水积聚的也不深,那么它浮载大船也就没有力量。3、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译:因为失去了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完整。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译:希望大王和群臣谁来商量这件事呢?5、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译:砍断的头颅放在城墙上,颜色没有一点变化。字字落实虚词活用通假古今异义35\n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译:秦国人没有闲暇自己哀叹,(只有)后人来哀怜它。7、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季氏将伐颛臾》译:过去先王认为是主管祭祀蒙山的人。8、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译:供养活人、为死人置办丧事没有缺憾,行王道就开始了。9、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译:这应该责备你吧?固定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36\n友情提醒(1)要有善于与教材、成语、组词对接勾连的意识。(2)要有判断并重视关键词、重点句式的意识。(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特殊句式)(3)要有结合语境的意识。(字不离句,句不离篇)(4)要有处理好细节的意识。(书写错别字、标点不规范)(5)要有把课外文言训练当作积累知识的材料的意识。37\n高考文言翻译过程小结:1.踩点2.断词3.调序4.补漏5.对译6.修整7.誊写38\n随堂练习39\n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故事一则杨朱之弟杨布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曩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韩非子·说林》40\n1、天下雨,脱去白色的衣服,穿黑色的衣服回家.2、如果刚才使你的狗出去时是白狗,回来时却是只黑狗,你难道不觉得奇怪吗?41\n谢谢4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