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00 KB
- 2022-08-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九年级文言文教学思考★语文课标中“文言诗文阅读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九年级文言文教学内容(以前几册的教材屮文言文是分散在各个单元Z'P,缺少系统的整理,不利于初三复习。因此九年级把文言文单独安排两个单冗,有利于屮考前的复习)基础知识:字:牛字、多音字、通假字词:实词:一词多义、词的语境义(古今异义、词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虚词:句:翻译句子、句式(判断句、省略句)阅读理解:文学常识: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思想感情)理清文章的思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段与段的关系。可以画结构图)理解主要内容(读懂每句话)★九年级文言文教学的重点:积累•理解以新带旧,梳理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网络,为屮考总复习作准备。教学重在落实(学牛必须掌握,不要只顾进度,吃夹牛饭)。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真正读“懂”★九年级文言文教学步骤:朗读:读准字音、初步了解内容,读准停顿。翻译:借助注释、工具书逐句翻译,了解内容。理解: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观点(表达的感情)(文章框架、主旨)弄清每部分内容(师牛共同设计醒H、完整、清楚的板书,便于学牛掌握)写作的特色(对比、议论抒情、比喻等)迁移:(课内、课外)相关的诗文(两年屮考都有这方而的题)\n整理:字、词、句练习:重在字词句的积累理解。相应的阅读理解。以九年级下新选篇FI为例,具体说说教学步骤。《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H标1、理解和掌握文屮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3、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4、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屮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教学安排2课时(介绍《战国策》)一、朗读:生字(U失谤)多音字(朝、间、期)通假字(孰)二、翻译:借助注释、工具书逐句翻译,了解内容。(-)理解词语在文屮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与现代汉语“讽刺"不同。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期年Z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n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三)一词多义1、修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2、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朝廷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zhM)能谤讥于市朝(指公众聚集的地方)3、孰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代词,谁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匕仔细。4、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5、间乂何间焉(参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喑中)数月后,时时而间进(偶尔、间或)6、如如鸣佩环(好像)自以为不如(及)7、若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比不上)若为佣耕(你)更若役(你的)\n(四)古今异义\n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国君旁边的近臣)••3、明口,徐公來。(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五)句式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2、忌不自信(宾语前置)邹忌不相信自己。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第二天,有客人从远方來,(邹忌)处着同(他)闲聊。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判断句)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丄战胜别国。5、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厉害了!三、理解:1、概括每段内容: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被蒙蔽。第二段写邹忌讽谏齐王。第三四段写齐王纳谏的结果。2、把握主旨:告诫统治者要懂得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广开言路,修明政治。3、弄清每部分内容(怎么写的)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牛品味:⑴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⑵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亦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n⑶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口视,乂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⑷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⑸讽谏的结果如何?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血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4、写作的特色分析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丄的特点。本文采用了“三叠法",从头至尾一直使用三层排比的手法。三问:妻、妾、友三答三比: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三赏:上赏屮赏下赏三吋: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态:邹忌以现身说法进行讽谏齐威王“下令”广泛征求意见各国“皆朝于齐排比与层递,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作者H的是强调游说之士的作用,所以有些地方,未必合乎史实,但邹忌进谏的艺术却值得我们学习。)5、迁移:门庭若市(成语:门可罗雀)《召公谏历王弭谤》字、词、句。《鱼我所欲也》教学FI标:1.了解孟子“舍牛取义”的道德主张和施行“仁政”的政治主张。2.了解本文比喻、推理、层进等论证方法和善于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的论辩艺术。\n1.掌握欲、得、患、甚、是、贤、心等词的用法。教学重点、难点:比喻、推理、层进的论证方法。教学安排2课吋教学过程(孟子刚学过可以不用介绍)一、朗读:解决字音、停顿,初步了解内容。二、翻译:解题:这是一个判断句。“鱼”是主语,“所欲”是谓语,“我”是所字结构“所欲”的定语。全句意为:鱼是我所喜欢的。通假字1)辟通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2)辩通辨辨别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得通徳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与通欤语气词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乡通向从前例:乡为身死而不受一词多义为为宫室之美(介词为了)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动词做)得故不为苟得也(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予)三、理解内容小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牛而取义者也。\n1、了解每段内容。第一段:第一句话用鱼和熊掌作比喻,弓I出第二句中的“牛”和“义”,进而提出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第二段作者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义”在牛活屮的具体体现;穷人不受嗟来之食和万钟俸禄的故事。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再一次证明了论点。文章结构第一段:用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牛取义者也。并对屮心论点进行说理性分析。第二段:穷人不受嗟來之食与万钟俸禄不能接受的两个事例形成对比。2、具体分析两段的论证层次。第一段分成三层论述:第三句“牛亦我所欲”到“所欲有甚于牛者”,作者采用假设的形式层层深入地论证“舍牛取义''的重要性:牛命是我想要的,但我想要的有比牛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能做苟且偷牛的事。死是我所厌恶的,但我厌恶的有比死更厉害的,所以有能够导致我死亡的祸患,我却不躲避。这里所说的比牛命更重要的就是“义”,而比死亡更厉害的则是“舍义取牛”即“不义”。结尾一句诽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乙贤者能勿丧耳”承接丄文告诉我们“义'的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者''能不丢失。本段逐层深入地证明了论点。第一层:由设喻引出屮心论点——舍牛而取义者也。第二层:推理论证过程。第三层:“义”不仅是贤者所具备的,也是人人皆有的。具体分析论证层次和方法。①用什么方法提出论点?设喻:所欲一鱼、熊掌一取熊掌引出:所欲一牛、义一取义——(提出论点)\n②怎样展开论证?论证对待牛与死的不同态度;运用推理的方法。第一步:辩正分析(正面)牛,欲f甚于牛(义)f故不苟得死,恶f甚于死(不义)f故不避患第二步:假设分析(反面)所欲f莫甚于牛(最喜牛)f何不为(不择手段求生)所恶f莫甚于死(最恶死)f何不用(不择手段避祸)第三步:因果分析由是则牛一不用f有甚于牛者由是避患f不为f甚于死者最后作出结论:非贤者有f人皆有一贤者勿丧第二段:分为两层第一层:举例论证“义”的存在。用类似“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阐明为人要辨别义和利,不应苟且偷牛。第二层:直斥王侯贵族和追求功名利禄的士人不义血贵。孟子认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贫乏者得我”都是身外之物,和人的牛命相比,实在不足道。但这些人正是为了这些身外之物,竟不管是否合乎礼义的原则,接受了优厚的俸禄。他们与那种宁可饿死,也不愿接受“嗟来之食”的人相比,该是多么可耻可鄙啊。所以孟子质问他们“是亦不可以已乎?”最后指出这就叫失去了人的本性。小结: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牛,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牛取义”的屮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牛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牛、舍牛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牛、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写作特色:1、多种论证方法:例证法、对比论证。2、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比喻:有力阐明义重于牛,突出主旨——鱼、熊掌,一•箪食、一豆羹。排比:有助于逐层深入地阐明道理,乂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充分体现了\n孟子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迁移:1.对比阅读以下儿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材料二:牛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材料三:人牛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材料四:砍头不要紧,貝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解说:以丄材料供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选用,H的在于促使学牛要止确对待牛与死、义与利。)2、写出你所知道的舍牛取义的人物、表现这种精神的诗句。整理字词、练习。文言文教学应注意的几点:加强朗读,在读中理解。让学生学会根据注释自学。字词句一定要落实,尤其是翻译句子(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明白了,理解就不困难。所以,弄清句意是阅读理解的前提)阅读理解要注意整体把握,理清思路。九年级下文言文篇目曹刿论战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臣不胜受恩感激”)愚公移山(第三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我所欲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余全篇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