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00 KB
- 2022-08-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C——文言文词法:代词专题导入(读一读,品一品)(3分钟)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为在《龙须沟》一剧中成功扮演了程疯子的著名演员于是之题赠了一幅对联,联曰:“努力如是之者,成功其庶几乎。”上联嵌入“于是之”的名字,并巧妙地运用代词“是”的词义,下联的“庶几”意思是差不多、近似,“如”和“其”、“是之”和“庶几”、“者”和“乎”,三组词对仗工整,这个对联确实是独具匠心。“是”,是文言文中常见的指示代词。文言文中的代词有其自身的用法、规律,掌握这些用法对我们阅读、理解文言文是大有裨益的。知识典例(以下可是黄金内容哦)(14分钟)一、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又叫自称代词。古汉语中,第一人称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朕”,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秦始皇以后专门用于帝王君主的自我称谓了。2.第二人称:又叫对称代词,是称呼听话者的代词。古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女、汝、尔、而、乃、若”六个。“汝”、“女”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它们的意思相当于“你”、“你们”。3.第三人称:又叫做他称代词。常用的有“之、其、彼、厥”,它们相当于现在的“他(她)”、“他们”。4.人称代词的特点文言人称代词作复数时,有时加上“辈”、“等”、“侪”、“属”、“曹”、“徒”、“伦”等字。但大多数情况下,文言文人称代词没有单复数的不同,翻译时必须根据上下文仔细推敲以确定译为单数或复数。如:(1)“十年春,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我”代表鲁国,故应译为“我们”或“我国”)(2)“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史记·平原君列传》)(3)“晋郑同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译文:晋国和郑国是同辈。)【辨析】表复数的这些字和现代汉语的“们”字不同,它们都是一些能独立使用的名词。二、指示代词1.近指代词:常用的有“此”、“是”、“斯”、“之”、“兹”、“然”、“时”等。译成“这”、“这个”、“这里”、“这样”。文言文指示代词,也没有明确的单复数之分,常用单数形式表示复数内涵。“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然:这样)2.远指代词:最常用的有“夫”、“彼”、“其”,另外还有“匪”、“厥”。译成“那”、“那个”。\n“彼童子之师。”(彼:那些)3.旁指代词:就是指代其他的人或事物的代词。常用的有“他”、“它”、“异”等,相当于“别的”、“另外的”、“其他的”。“王顾左右而言他。”(他:其他的)4.虚指代词:是指不必说出、不愿说出或不能说出的人或事物的代词。多用“某”、“或”、“有”等字。“或师焉,或不焉。”(或:有的人)5.无指代词:是表示否定的指示代词。指代人,表示“没有谁”;指代事物,表示“没有……事物(地方)”等。常用的有“莫”、“无(毋)”、“靡”、“末”等。“寂寥而莫我知也。”(莫:没有谁,指代人)一、疑问代词1.指人:如“谁”、“孰”。“孰”经常用于选择问句,表示比较和选择,而“谁”则很少有这种功能。如:“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吾与徐公孰美?”2.指事物:如“何”、“曷”、“奚”、“胡”,可译为“什么”、“怎么”。“而又何羡乎!”(《赤壁赋》)(何:什么)3.指处所:“恶wū”、“焉”、“安”,可译为“哪里”。“沛公安在?”(安:哪里)四、文言代词需要注意的几点1、“彼”“其”“之”在使用上的特点。(1)“彼”、“其”、“之”三个字都有局限性,“其”一般只作定语,“之”只作宾语,“彼”才能作主语。“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庄公十年》)(2)“彼”、“其”、“之”三字指人与指物往往相通,无严格界限,要依据上下文才能判定它们是指示代词还是人称代词。“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孟子·公孙丑下》)(彼:指示代词)“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孟子·滕文公上》)(彼:人称代词)(3)“其”、“之”作为人称代词具有不稳定性,可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始得西山宴游记》)(其:我的)“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我)2、文言文中的虚指代词“或”与无指代词“莫”等词,是文言文特有的指示代词。(1)虚指代词“或”,又称“泛指代词”、“无定代词”,它经常用作主语,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作状语时,则指时间。应译为“有的”,不可译为连词“或者”。“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辞》)(或:有时)\n“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或:有的)(2)无指代词“莫”,充当主语,可以代人,也可以代事物。代人时译为“没有什么人”、“没有谁”;代事物时译为“没有什么”、“没有什么东西”。“莫”后来逐渐虚化为否定副词,在句中不再充当主语而充当状语。(3)“靡”、“无”在文言文中充当主语时,也往往作无指代词,相当于“莫”,不可误译为动词“没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荡》)(译文:做事,没有谁没个好的开头,但很少人能够有个好的结尾。)强化练习(举一反三)(18分钟)一、找出并解释下列文段中的代词。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答案: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人称代词,“他”),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指示代词,代“句”,写好的句子)。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指示代词,代指句中某字)何(疑问代词,“什么”)字也?"丞相熟视久之(这个之是助词,凑足音节),亦不自识。诟其(人称代词,“他的”)侄曰:“汝(人称代词,“你”)胡(疑问代词,为什么)不早问,致余(人称代词,“我”)忘之(指示代词,“它”)。”二、仔细阅读下文,说出其中加横线代词所指代的对象。(2012年长宁二模)徐文长传袁宏道①余少时见《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一夕,得诗一帙。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呼石篑①:“何人作者?今耶?古耶?”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先生名渭,字文长。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②文长大试辄不利。不得志于有司,遂恣情山水,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③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与交。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友人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④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独身未贵耳。然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注]①石篑,原名陶望龄,明朝著名学者,号石篑。\n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后适越 ()(2)皆首称文长先生()(3)文长大试辄不利() (4)下狱论死 ()1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或向人,或作书副词,有时B.友人力解,乃得出副词,才C.卒以疑杀其继室介词,凭借D.不得志于有司介词,表示原因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2)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与交。20.用“/”给第③段画曲线部分断句。(2分)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来源:Z,xx,k.Com]21根据第②段概括徐渭的诗歌特点。(2分)22.袁宏道主张写文章“不拘俗套”。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请以第①段为例,说说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的不同之处及其效果。(3分)答案:第一段:余,人称代词“我”。之,指示代词,指前面提到的书法。何,疑问代词,“什么”。此,指示代词,指书法作品。其:人称代词,“他”。最后一段,胡,疑问代词,“怎么”。代词直接作为考试题出现得很少,但对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常常关系到文章重点内容的把握。在翻译句子的题型中,如果出现了代词,在翻译时必须明确写出代词指代的对象,特别是人称和指示代词,需要依据前后文章明确其所指。17(1)适:到……去往(2)称颂(3)总是(4)判处18.B。A项意思是或者。C项表示“因为”。D项表示被动。19.(1)两个人跳起来,在灯光下,读到妙处就叫好,叫过之后又接着读,已经睡着的书童仆人都被惊醒起来了。(重点:定语后置)(2)当时所谓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徐文长都斥责他们,把他们看作奴仆,以和他们交往为耻辱。(重点:两个意动“奴”、“耻”,一处省略)20.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21.取材广泛22.一般人物传记都开门见山,从传主的名字号、籍贯等写起,本文开篇却写作者自己的经历,引出传主,巧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n回顾小结(要善于反思哦)(5分钟)一、本次课介绍了几种代词?、、。二、本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三、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