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50 KB
- 2022-08-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语段练习]文言文语段练习78篇篇一:\n文言文语段练习78篇目录一、杨氏入山之大穴二、文侯与虞人期猎三、与荀彧追伤郭嘉书四、南歧之见五、善呼者六、献不死之药七、足自当止八、范缜治学九、戏巫十、曲突徙薪十一、谁杀陈他 十二、姜太师认父十三、商汤见伊尹十四、乐不思蜀十五、文征明习字十六、管宁割席十七、蔡磷坚还亡友财十八、公孙仪相鲁十九、陶侃惜谷二十、以叶隐\n形二十一、薛谭学讴二十二、诫子书二十三、幽王击鼓 二十四、农夫与行者二十五、齐威王之时喜隐 二十六、宋之逊告密二十七、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二十八、司马光好学二十九、欧阳修苦读三十、王冕僧寺夜读三十一、张无垢勤学三十二、师旷论学三十三、七录三十四、凿壁借光三十五、程门立雪三十六、学弈三十七、李生论善学者三十八、问说三十九、教学相长四十、颜回好学四十一、邴原泣学四十二、董遇“三余”读书四十三、推敲四十四、勤训四十五、刺客列传四十六、岑文本官高而忧四十七、郭林宗至汝南四十八、何岳得金不昧四十九、皇后谏大宗五十、沧河老兵五十一、终不知车五十二、攻韩五十三、宋濂尝与客饮五十四、柳下季存国五十五、皮之不存\n毛将焉附五十六、芒山有盗临刑五十七、王罴性俭率五十八、廉颇思赵五十九、要做则做六十、臣僚见太祖六十一、宣王好射六十二、以学自损不如无学六十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六十四、投笔从戎六十五、郑之鄙人学为盖六十六、枭与鸠对话六十七、棉花六十八、不孝者五六十九、愚溪七十、罴 说 七十一、患难见知交 七十二、废弈向学七十三、婆媳棋局七十四、富不易妻七十五、速进则阖七十六、三人越谷七十七、心不在马七十八、田子退金\n一、杨氏入山之大穴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1.区别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或含义。入山之大穴与众共之杨谢而从之2.在括号中填写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3.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吗?由哪句话可看出来?4.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呢?二、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是乎始强。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②罢:通“疲”。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②是日,饮酒乐,天雨 ③公将焉之 ④岂可不一会期哉 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焉置土石 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不复出焉3.翻译下面的句子。①\n乃往,身自罢之。 ②天又雨,公将焉之?③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候表现出来的 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三、与荀彧追伤郭嘉书曹操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注:郭嘉,字奉孝,和荀彧一样,都是曹操重要谋士。1.分别解释下面二句话中的“以”字。又以其通达以:欲以后事属之以: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皆共罹之罹:3.把下面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何意卒尔失之翻译:然何益亡者翻译:四、南歧之见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①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n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注释]①瘿:颈瘤病。即颈上生囊状瘤子。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A.凡饮之者辄病瘿——西施病心而颦其里B.其水甘而不良——出淤泥而不染C.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彼竭我盈,故克之D.吾乡之人皆然——然得而腊之以为饵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4.南歧人为什么会笑外方人?五、善呼者公孙龙①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②\n。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注释:①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②汜:河岸。1、下面是从古汉语词典中查出的“游”字的四个义项,请为“龙不能与游”的“游”字选择1个正确的义项。A、游玩,游览B、游历,游学C、交往,交际D、游走,游动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B、公孙龙顾谓弟子曰C、门下故有能呼者乎D、往说燕王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与之弟子籍。A、和他的弟子一起登记。B、给他弟子的身份。C、和他弟子籍贯相同。D、给他弟子的书籍。4、请对“公孙龙”的所作所为,作一简评。六、献不死药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①者,谒者②操之以入。中射之士③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④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⑤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⑥,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①荆王:战国楚顷襄王。②谒者:管进谒的人。③中射之士:中射士,诸侯宫里的侍御之臣。④说王:向荆王解说。⑤是:这。⑥\n是死药也:这是致人于死的药。1、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指出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可食乎?’曰:‘可。’”这里可以理解为2种意思,谒者理解的是什么意思?中射之士利用的是什么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足自当止晋王述①初以家贫,求试宛陵令②,所受赠遗③千数百条。王导④戒⑤之,答曰:“足⑥自当止。”时人未之达⑦也。其后屡居州郡,清洁绝伦⑧,宅宇旧物不革于昔,始为当时所叹⑨。予尝读而笑之。夫所谓廉士者,唯贫而不改其节⑩\n,故可贵也;今以不足而贪求,既足而后止,尚可为廉乎?而史臣著之,以为美谈,亦已陋矣。 [注]①王述,字怀祖,晋朝的大官。②求试宛陵令:求得宛陵县的县官。③遗:此处读“wèi”。④王导:当时的丞相。⑤戒:劝告。⑥足:富足。⑦未之达:即未达之,不明白他的品格。⑧绝伦:超过一般人。⑨叹:赞叹。⑩节:节操。著:写。陋:没见识。 1、解释文中标红字的词语。 遗: 尝: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大意。王导戒之,答曰:“足自当止。” 3、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穷而不贪才值得赞扬。B.作者认为贪足之后才不贪,算不得廉洁,不值得赞扬。 C.按照作者的观点王述的行为算不得廉洁。D.按照作者的观点王述的行为是值得赞叹的。八、范缜治学缜①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王献②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献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王献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矰③布衣,徒行于路。王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④。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相⑤\n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⑴少:⑵从:⑶善:3.范缜”性质直”在文中表现为:,而”恒芒布衣,徒行于路”又可见他的性格.4.选出对画线句子”王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A.刘王献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他的门下,觉得无比羞愧.B.刘王献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他的门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C.刘王献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家门口,觉得无比羞愧.D.刘王献\n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家门口,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5.用自己的话说说刘王献亲自为范缜举行冠礼的原因。6.读了这篇短文,你对范缜有什么评价?请谈谈理由。九、戏巫恶少年愠其诞,瞳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 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栗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惟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1、用“/”正确标出后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号求救于人甚哀。2、译出下面2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①相去各里所。②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3、试分析越巫夜归遇鬼后的心理变化过程,结合选文说说越巫是什么样的人?十、曲突徙薪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胃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则且有火患,主人默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论功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悟而请之。1.文中四处横线要填入恰当的词,依次正确的一项是A.焉 尔 因 以 B.然 之 以 而 C.焉 尔 因 且 D.然 之 以 且2.指出下面两句中的通假字。①不则且有火患②\n曲突徙薪亡恩泽3.翻译以下两句。①不则将有火患 译文 。②焦头烂额为上客 译文 。4.“主人乃悟而请之”,主人悟出了什么道理?A.应该首先感谢有先见之明的人。 B.不应忘记提醒过自己的人。C.更要感激进忠言的人。 D.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十一、谁杀陈他 有甲欲谒见邑宰,问左右曰:“令何所好?”或语曰:“好《公羊传》。”后入见,令问:“君读何书?”答曰:“惟业《公羊传》。”试问:“谁杀陈他者?”甲良久对田:“平生实不杀陈他。”令察谬误,因复戏之曰:“君不杀陈他,请是谁杀?”于是大怖,徒跣出走。人问其故,乃大语曰:“见明府,便以死事见访,后直不敢复来,遇赦当出耳。”1.选出与例句中的“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例句:或语曰:“好《公羊传》。”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或王命急宣C.或遇其叱咄\nD.或异二者之为2.找出下列句中的省略成分。①后入见。③试问:“谁杀陈他者?”3.翻译句子。或语曰:“好《公羊传》。” 4.这则寓言讽刺的是哪种人? 十二、姜太师认父\n《王氏见闻记》蜀有姜太师者,失其名,许田人也。幼年为黄巾所掠,亡失父母。从先主征伐,屡立功勋,后继领数镇节钺,官至极品。有掌厩夫姜老者,事刍秣数十年。姜每入厩,见其小过,必笞之。如是积年,计其数,将及数百。后老不任鞭棰,因泣告夫人,乞放归乡里。夫人曰:“汝何许人?”对曰:“许田人。”“复有何骨肉?”对曰:“当被掠之时,一妻一男,迄今不知去处。”又问其儿小字及妻姓氏行第,并房眷近亲,皆言之。及姜归宅,夫人具言姜老欲乞假归乡,因问得所失男女亲属姓名。姜大惊,疑其父也。使人细问之,其男身有何记验,曰:“我儿脚心上有一黑子,余不记之。”姜大哭,密遣人送出剑门之外,奏先主曰:“臣父近自关东来。”遂将金帛车马迎入宅,父子如初。姜报挞父之过,斋僧数万,终身不挞从者。1.选出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幼年为黄巾所掠A.不足为外人道也 B.项为之僵 C.此为何若人 D.贤能为之用2.解释句中的加点词。①见其小过,必笞之②因泣告夫人③汝何许人 ④迄今不知去处十三、商汤见伊尹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令彭氏之子御御:驾车B.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贱人:出身低贱的人C.彼受赐矣赐:恩惠,恩德D.因下彭氏之子下:下令2.请将“君将何之?”一句译成现代汉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3.这个故事中,作为君主的商汤有什么特点?试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四、乐不思蜀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注释: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③蜀技:四川的歌舞。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⑤陇、蜀:都指四川。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颇思蜀否?B.宜泣而答C.会王复问D.诚如尊命2.比较以下三句,解释各句加点的“乃”字。①人之无情,乃何至于是邪? ②乃心西悲,无日不思。③何乃似郤正语邪?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句中加点的2个“为之”。为之①\n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②感怆。为之① 为之② 4.翻译“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一句。5.写出文中除“乐不思蜀”之外的1个成语。 十五、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十六、管宁割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注释]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nA.又尝同席:B.宁读如故: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3.翻译“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一句。4.故事中管宁、华歆2个人物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请任选1个角度讲讲你从中得到的体会。十七、蔡磷坚还亡友财徐珂蔡磷,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④而致之。注: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辇: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亡何,其人亡B.且父未尝语我也C.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D.卒辇而致之2、对上面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磷“重诺责,孰风义”。B.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为爸爸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nC.“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朋友之间的友谊、信任要铭记在心里,而不是写在纸上。D.这则短文以具体的事例赞扬了蔡磷的诚信。十八、公孙仪相鲁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③下人:迁就他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枉于法,则免于相免:避免。B.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尽:都。C.其弟子谏日……谏:规劝。D.夫唯嗜鱼,故不受也。\n唯:正因为。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译文:3.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性格?十九、陶侃惜谷《晋书》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1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②执而鞭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醉翁之意不在酒D.去国怀乡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译文:4.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答:二十、以叶隐\n形《笑林》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辨,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默然大喜,携叶入市上,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1.我国古代还有个故事与这个故事惊人相似,后来演变成了成语,请写出这个成语。 2.解释句中加点词。①吏遂缚诣县 ②\n可以隐形3.本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表现楚人?二十一、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二十二、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二十六、宋之逊告密 《朝野佥载》\n唐洛阳丞宋之逊,太常主簿之问弟,罗织杀驸马王同皎。初,之逊谄附张易之兄弟,出为兖州司仓,遂亡而归。王同皎匿之于小房。同皎,慷慨之士也,忿逆韦与武三思乱国,与一二所亲论之,每至切齿。之逊于帘下窃听之,遣侄昙上书告之,以希韦之旨。武三思等果大怒,奏诛同皎之党。兄弟并授五品官。之逊为光禄丞,之问为鸿胪丞,昙为尚衣奉御。天下怨之,皆相谓曰:“之问等绯衫,王同皎血染也。”诛逆韦之后,之逊等长流岭南。客谓浮休子曰:“来俊臣之徒如何?”对曰:“昔有狮子王,于深山获一豺,将食之。豺曰:‘请为王送二鹿以自赎。’狮子王喜。周年之后,无可送。王曰:‘汝杀众生亦已多,今次到汝,汝其图之。’豺默然无应,遂咬杀之。俊臣之辈,何异豺也!”1.解释文中加点词。①以希韦之旨 ②兄弟并授五品官2.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例句:请为王送二鹿以自赎A.士卒多为用者 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而辙也未之见焉 D.君与俱来3.翻译文中划线句:俊臣之辈,何异豺也! 4.《宋之逊告密》一则,刻画了告密者的 和他们 的灵魂。\n二十七、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①啖粥而读音:义:②辄以水沃面音:义:③食不给音:义: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①②③\n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二十八、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患记问不若人②迨能倍诵乃止③迨能倍诵乃止④咏其文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才美不外见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1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二十九、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n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2.翻译句子。①欧阳修四岁而孤。译文:②惟读书是务。译文: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1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三十、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n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③儿痴如此④恬若不见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只有剩骨B.满坐寂然C.坐佛膝上D.可爱者甚蕃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必以分人C.属予作文以记之D.以刀劈狼首4.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三十一、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年2.翻译划线的句子。译文: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如是者十四年B其如土石何\n/其寝室有短窗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三十二、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②臣安敢戏其君③孰与昧行乎④何不炳烛乎2.文中师旷用了3个比喻,意在说明1个什么道理?答:三十三、七录《明史·张溥传》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所读书必手钞②\n如是者六七始已③日沃汤数次④后名读书之斋曰……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B.钞已朗诵一过C.情不能自已D.扁鹊已逃秦矣3.翻译句子。①如是者六七始已译文: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译文: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②名之者谁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5.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三十四、凿壁借光《西京杂记》\n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何以战D.必以分人4.出自这个故事的1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三十五、程门立雪《宋史》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n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答:三十六、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为是其智弗若与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译文: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1个什么道理?答:三十七、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n,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①吾悉能志之音义②李生说之曰音义③不应而还音义④迨年事蹉跎音义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王生不说B.盍改之乎C.吾悉能志之D.才美不外见3.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译句: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公问其故B.广故数言欲亡C.故为之说D.桓侯故使人问之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答:三十八、问说《孟涂文集》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n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非学无以致疑②而或不达于事③非问无以广识④舍问,其奚决焉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C.人不知而不愠D.面山而居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译文: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答:三十九、教学相长《札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①弗食不知其旨②教学相长③虽有至道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翻译句子。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②故曰:教学相长也\n译文: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与的关系问题,说明了的道理。4.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引入“”,进而又以教与学2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这个结论。四十、颜回好学《史记》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①发尽白,蚤死②今也则亡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①孔子哭之恸②门人益亲③弟子孰为好学④不贰过3.翻译下面的句子。“不迁怒,不贰过。”译文:4.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四十一、邴原泣学《初潭集》\n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凡得学者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吾徒相教④徒以有先生也2.翻译句子。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译文:②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译文: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译文: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四十二、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n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采稆负贩②忘恩负义③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④曹刿请见2.下面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A.性质讷而好学B.其兄笑之而遇不改C.面山而居D.非死则徒尔,而吾以捕蛇独存3.翻译句子。①苦渴无日译文:②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译文:4.你怎样理解“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书百遍”。答:四十三、推敲《诗话总龟》\n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1.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退之立马良久之B.何陋之有C.久之,目似瞑D.怅恨久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②炼之未定③观者讶之④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3.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答:四十四、勤训《恒斋文集》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1.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2.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愚公者,年且九十。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n3.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答:四十五、刺客列传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①。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④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⑦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⑧,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注:①败北:战败。②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③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④坏:倒塌。⑤北面:面朝北。⑥就:趋向,回到。⑦倍:通“背”,违背。⑧快:快意。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以勇力事鲁庄公。②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②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3、通读全文,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n四十六、岑文本官高而忧岑文本①初仕萧铣②。江陵平,授秘书郎③,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④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俄病卒矣。注释:①岑文本。②萧铣,隋末起兵重立梁国号,建都江陵③“秘书郎”“校省”“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均为唐朝时的官职。④谙:熟练。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B.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C.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D.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长于文诰,时无逮②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④其母怪而问之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n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校省李靖骤称其才称:称赞B.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迁:降职远调C.恐不与我同反反:同“返”,返回D.俄病卒矣卒:死4、下列对文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陵平,授秘书郎。译文:江陵平定后,岑文本进入朝廷任秘书郎。B.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译文:唐太宗说:“我自己选拔1个人,你就不再担任原职了。”C.今日也,受吊不受贺。译文: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D.非勋非旧,滥登宠荣。译文:我既不是功臣,又不是皇帝的老朋友,却乱用职权得到了很多的恩宠。5、下列对文意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A.岑文本一直都在唐朝当官,并多次受到朝廷的奖赏。B.岑文本当上中书侍郎,原因之一就是唐太宗不想让颜师古官复原职。\nC.岑文本被提拔到中书令后反而感到忧虑,可见他不是狂妄自大的人。D.综观全文,岑文本的后半生可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四十七、郭林宗至汝南郭林宗至汝南①,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⑤,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⑥深广,难测量也。”注:①汝南:地名。②袁奉高:和后文的黄叔度都是郭林宗的朋友。③鸾luán:车;轭è:驾车时套在脖子上的曲木。④弥日信宿:指住了几天。⑤陂bēi:池塘。⑥器:气量、气度。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鸾不辍扼辍:诣黄叔度诣:2.你从这个故事中,领悟到做人应当具备哪些美好的品质。四十八、何岳得金不昧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②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①封识:封存的标记。②俟:等待。\n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答:2、何岳拾金不昧的美行,值得赞扬,请你对这人的行为作简要评价。答:四十九、皇后谏大宗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大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答: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答:3、文中有几句活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际点符号的位置。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n之。4、对对联。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五十、沧河老兵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注:①干:岸边。②圮:倒塌。③阅:经历。④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B.二石兽并沉焉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n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二石兽于水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B.以为顺流下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则移其民于河东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果得之于数里外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五十一、终不知车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n。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注:①越:越国。②“辐”与下文的“輗”、“辕”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个接着1个。⑤绐:dài,欺骗。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①辐腐而轮败败:②以为车固若是固:③效而为之者相属效:④越人以为绐己,不顾顾:2.翻译下列句子。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译文:②及寇兵侵其境译文: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答:①②五十二、攻韩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n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齐军既已过而西矣②素悍勇而轻齐③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④士卒亡者过半矣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五十三、宋濂尝与客饮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1.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本文写宋濂的故事。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濂具以实对具:间问群臣臧否臧否: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诚然,卿不朕欺。\n4.选择1个角度,谈谈你读了本文后获得的启示。五十六、芒山有盗临刑宣和间①,芒山②有盗临刑,妈妈与之诀③。盗对母云:“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与之乳,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盗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杀之。”呜呼!异矣,夫⑤语“教子婴孩”,不虚也!注释:①宣和:宋徽宗赵佶年号。②芒山:山名,在河南省砀山北。③诀:永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①盗因告刑者曰②以至不检③夫语“教子婴孩”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吾少时,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 ②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芒山有盗临刑 ②盗一菜一薪 ③愿如儿时一吮母乳 ④母与之乳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n4.这个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五十七、王罴性俭率王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火③透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我大惭。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 ——《周书·王罴传》[注释]①王罴:北周大将。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③舂火: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1.解释加点词。①性俭率 ②为其设食 ③大惭 ④意嫌之 ⑤及瓜皮 ⑥乃引手就地 2.翻译句子。乃尔选择,当是未饥。 3.“俭率”二字高度概括了王罴的性格,这段文章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的,试作简要说明。答: 五十八、廉颇思赵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①廉颇②,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③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④\n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注释]①复得:再起用。②廉颇:赵国的大将。③毁:诽谤,说坏话。④矢:通“屎”。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赵师数困于秦②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③顷之三遗矢 ④是以先帝以遗陛下2.选出与其他三项读音及意义不同的一项A.扶苏以数谏故B.赵师数困于秦C.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D.几死者数矣3.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顷之三遗矢矣B.被甲上马C.使者还报曰D.所识穷乏者德我与4.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①赵师数困于秦②令毁之5.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廉颇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答:。6.选文中的赵王是个什么样的国君?五十九、要做则做\n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谬也,凡事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古有《明日歌》最妙,附记于此:“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1.下面各句中不表判断的一句是A.环滁皆山也B.此大谬也C.夫战,勇气也D.不做则安能会耶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渐近临之,则一螳螂居顶上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③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④后生家每临事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3.下面句中的“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B.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4.《明日歌》给人的启示是:答:六十、臣僚见太祖太祖①一日后苑②扶弓弹雀。有臣僚③叩殿,称有急事请见。上亟④出见之,及闻所奏,乃常事耳。太祖曰:“此事何急?”对曰:“亦急于弹雀。”上怒,以钺⑤柄撞其口,两齿坠焉⑥。回徐伏地取落齿,置怀中。上怒甚,曰:“汝将⑦此齿去讼⑧\n我也?”对曰:“臣岂敢讼陛下,自有史官⑨书之。”上怒解,赐金帛慰劳而去。[注释]①太祖:宋太祖赵匡胤。②苑:yun,园林。③僚:官吏。④亟:j急。⑤钺:yu,古代1种像斧子的兵器。⑥焉:兼词,于此。⑦将:拿。⑧讼:snɡ,打官司。⑨史官:古代负责记录帝王言行的官。1.选出与“苛政猛于虎”句中“于”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亦急于弹雀C.贫者语于富者曰……D.万钟于我何加焉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及闻所奏 ②徐伏地取落齿③自有史官书之④疾忙修书二封3.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此事何急B.吾谁与归C.何以战D.必以情4.这篇短文称赞了臣僚什么精神?称赞了太祖什么精神?六十一、宣王好射齐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②。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③之,中关④而止,皆曰:“此不下⑤九石,非王,其⑥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注释]①说:同“悦”。②三石: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③引:拉。④关: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⑤不下:不少于。⑥\n其:副词。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①齐宣王好射音:义:②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义:2.补出下面省略的句子成分。①以示左右②中关而止3.翻译句子。①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②其孰能用是?③岂不悲哉?4.回答下面的问题。①齐宣王用过的弓“不过三石”,为什么左右却说齐宣王用的弓“不下九石”?②文段结尾说:“岂不悲哉?”齐宣王究竟可悲在哪里?③本文要说明的1个道理是什么?六十二、以学自损不如无学夫①学者②,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③忽④长者,轻慢⑤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⑥。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注释]①夫:发语词。②学者:学习的人。③凌:欺侮。④忽:轻视。⑤轻慢:轻视、怠慢。⑥鸱枭:2种鸟。古人认为是恶鸟。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①所以求益耳②\n人疾之如仇敌2.指出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4.短文告诫人们的1个道理是。六十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如销①铜,聚铜入炉,大鞴②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③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注释]①销:熔化。②鞴:古代皮制的鼓风器。③铸:浇制。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铜既销矣冶即成2.翻译句子。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译文:3.文中阐明了读书和作文之间什么样的关系?说明了1个什么道理?答:。六十四、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①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②\n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王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③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注释]①徐令:徐县县令。②执:操持,做。③研:通“砚”。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②有口辩,而涉猎书传③尝辍业投笔叹曰④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⑤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⑤D.③④⑤2、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与“不耻劳辱”中的“耻”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居家常执勤苦。C.外连横而斗诸候。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两项是A.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B.卿弟安在C.兄固被召诣校书郎D.立功异域E.豫州今欲何至\n4、“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A.家境贫寒,班超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B.家境贫寒,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C.家境贫寒,班固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D.家境贫寒,班固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5、根据文意,回答下面2个问题。班超、班彪、班固这3个人是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超在为人、品行方面有哪三点比较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十五、郑之鄙人学为盖\n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①郑之鄙人学为盖鄙:②鲜用盖者鲜: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旱斯具舟,热斯具裘。译:3、上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六十六、枭与鸠对话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1.解释下列加点字。①我将东徙 ②乡皆恶其鸣③子能更鸣 ④犹恶子之声2.指出与“以故东徙”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n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易之以百金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何以战3.译句。子将安之? 4.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是: 六十七、棉花棉花,谷雨前后,先将种子用水浸片时,漉出,以灰拌匀。候芽生,于粪地上每一尺作一穴,种五七料。待苗出时,密者芟去,止留旺者二三科。频锄,时常掐去苗尖,勿令长太高。若高,则不结子。至八月间收花。总种棉不熟之故,有四病:一、秕,二、密,三、瘠,四、芜。秕者,种不实;密者,苗不孤;瘠者,粪不多;芜者,锄不数。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①以 ②候 ③于 ④止2.解释文中加线的句子。总种棉不熟之故。答: 3.种棉不“熟”有“四病”,其中第二“病”是“密”,文章在说明种棉过程的文字中与之相照应的一句话是: 六十八、不孝者五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①,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②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③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④四不孝也好勇斗很⑤\n以危父母五不孝也——选自《孟子·离娄下》注:①四支:即“四肢”。②私:偏爱。③从:通“纵”,放纵。④戮:羞辱。⑤很:通“狠”。1.给下边语句加上标点符号。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2.写出下边语句大意。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3.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语段的主要内容。答: 六十九、愚溪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曰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1.为下边语句加上2个标点符号。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⑴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3.写出下边语句的大意。\n灌水之阳有溪焉故更之为愚溪4.愚溪原来叫什么名字?七十、罴 说 唐[柳宗元]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1.与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水陆草木之花A.发火而射之 B.辍耕之垄上 C.楚之南有猎者 D.未有不为罴之食也2.下面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被发人立 被:同“披”,读“pī” B.而即之山 即:立即C.因为虎而骇之 因为: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D.貙走而虎至 走:走开3.翻译句子。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n4.这则寓言含义深刻,它有力地讽刺了社会上那些 的人。七十一、患难见知交 [清]王晫 赵洞门为御史大夫,车马辐辏,望尘者接踵于道。及罢归,出国门,送者才三数人。寻召还,前去者复来如初。时独吴菌次落落然,不以欣戚改观。赵每目送之,顾谓子友沂曰:“他日吾百年后,终当赖此人力。”未几,友沂早逝,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两孙孤立,菌次哀振之,抚其幼者如子,字以爱女。一时感叹赵为知人。1.下面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两组是:;A.不以欣戚改观 B.以中有足乐者 C.字以爱女 D.以塞忠谏之路也 E.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F.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G.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翻译句子。赵亦以痛子,殁于客邸。 3.“ ”这句古训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最鲜明的体现。4.该文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七十二、废弈向学 [明]何良俊\n魏甄琛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若读书,执烛即不敢辞,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许,假书研习,闻见日优。1.下面句中“日”作状语的一项是A.颇以弈棋废日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闻见日优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3个不同的一项是A.或时睡顿,则杖之 B.其一犬坐于前 C.一鼓作气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3.翻译句子。颇以弈棋废日 4.从废弈向学这件事可以看出魏琛是1个什么样的人? 七十三、婆媳棋局 [唐]李 肇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积薪暗记。明日覆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1.解释文中加点词。①自谓天下无敌 ②既灭烛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nA.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 B.气可以养而致 C.奉命于危难之间 D.先帝不以臣卑鄙3.下面句中“数”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A.层层指数 B.石篑数为余言C.则凡数州之土壤 D.各言数十4.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腰白玉之环A.良夜难遣,可棋一局乎B.自谓天下无敌C.明日覆其势D.佳木秀而繁阴5.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发?用10字以内概括回答。 七十四、富不易妻太宗谓尉迟公曰:“朕将嫁女与爱卿,称意否?”敬德谢曰:“原妇虽鄙陋,亦不失夫妻情。臣每闻说古人语:‘富不易妻,仁也。’臣窃慕之,愿停圣恩。”叩头固让,帝嘉而止之。1.选出加点的“固”字含义相同的两项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C.叩头固让 D.君子固穷 E.固守2.找出“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帝嘉而止之A.溪深而鱼肥 B.委而去之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翻译句子。\n富不易妻,仁也。 七十五、速进则阖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①渡者熟视小奚 ②天下之以躁急自败2.选出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徐行之,尚开也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寡助之至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公将驰之3.这则故事,可用成语 来概括其中的哲理。4.下列译文有错的一项是[A.尚可得南门开否? 译文: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nB.予愠为戏。 译文:我听了有些生气,认为他在戏弄我。C.趋行及半,小奚仆。 译文:慢慢走刚到半路上,小书童摔了一跤。D.其犹是也夫 译文:大概就像这样吧。5.书童的行为结果印证了文中哪句话?请将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七十六、三人越谷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1.填空本文作者苏洵,与儿子 、 合称“”。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彼勇者耻怯 ②然则,人岂有勇怯哉3.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翻译。\n 七十七、心不在马《韩非子》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1.选出加点的“于”解释及用法相同的三组:和相同;和相同;和相同。A.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先则恐逮于臣E.万钟于我何加焉 F.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G.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 H.游于是乎始I.马体安于车 j.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选出加点词解释及用法相同的两组:和相同;和相同。A.此君之所以后也 B.所以动心忍性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E.吾知所以距子矣3.下列各项与“子之教我御”中的“之”用法一样的是\nA.故时有物外之趣 B.怅恨久之 C.益慕圣贤之道 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4.翻译句子。上何以调于马 七十八、田子退金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1.找出与“归休”的“归”意思相同的一项A.众望所归 B.吾谁与归 C.暮而归2.判断下列“为”的读音和用法,对的打“√”,错的打“×”。①5个“为”都是动词,读第二声。 ②4个“为”是动词,1个“为”是介词。3.翻译下列句子。王贤其母,说其义。 4.指出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A.辍耕之垄上 B.吾欲之南海 C.孝子之事亲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n一、杨氏入山之大穴1.①的②代衣服……之属③代穴中人2.穴中人杨3.同意;“杨谢而从之”。4.因为那些东西会引起人们的贪欲,造成分配的不平等,那么这个地方也就不会安居乐业了。二、文侯与虞人期猎1.①约定②下雨③到……去,往④难道,哪里2.A3.①于是前往,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②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③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时间呢?4.言而有信,或讲信用。三、与荀彧追伤郭嘉书1.因为把,将2.遭遇3怎么意料到突然失去了他但对死去的人有什么益处呢四、南歧之见1.D2.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3.不找些好药除去你们的颈瘤病,反倒觉得我的头颈细瘦?4.因为南歧人生活在人人皆病的环境中,所以看到正常的“外方人”反觉得不正常,就嘲笑他。五、善呼者1、C2、A3、B4、例如:①公孙龙知人善任,广纳贤才,能用人之长。②善呼者为谋求职业,勇于自荐,以发挥自己的才能。③\n公孙龙收罗“鸡鸣狗盗”之徒,浪费了人力资源,助长了人浮于事的风气。六、献不死之药1、中射之士用巧妙的辞令破除了不死药的迷信。2、赞扬了中射之士机智善辩、敢于破除迷信的勇敢精神。3、谒者理解的是:“这个药是可以入口吃的吗?”所以回答“可以”。中射之士则利用类似问题“这个药我可吃吗?”“可以”,于是夺而食之。七、足自当止参考答案:1、遗:赠送或给予。尝:曾经。 2、王丞相劝告他。回答说:“富裕之后自然就不再受礼了。”3、D八、范缜治学1、闻/沛国刘王献/聚众讲说2、年少跟从好3、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朴实4、D5、因为范缜表现非常优秀与别人不一样而学习非常勤奋,刘献感到很惊奇。6、言之有理就可以。九、戏巫1、号求救于人/甚哀2、①相互间隔一里左右②头胀痛得厉害,走路都不知道走到哪里了。3、越巫心理变化过程:先是强作镇静,再就是心慌意乱,最后是丧魂落魄。越巫是1个既无真才实学,又胆小如鼠的江湖骗子。十、曲突徙薪1.B2.①“不”通“否”②“亡”通“无”3.①否则将有火灾②头和额都烧焦了的人为上等客\n4.D十一、谁杀陈他A有人①某甲②县令3.有人告诉说:“喜欢读《公羊传》。”4.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不学无术而又装腔作势的人。十二、姜太师认父D2.①用竹板打②就③许,通“所”,处所,地方④至、到十三、商汤见伊尹1.D2.君王将要去哪里?3.贤明,敬重人才,嫉恶如仇。4.即使让诸葛亮还活着,也不能辅佐他长久地保住江山,又何况是姜维呢?5.喜笑自若十五、文征明习字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十六、管宁割席1.A.曾经\nB.原来、以前2.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3.译:管宁把席子割开,两人分开而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4.从择友的角度: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选择学习专注有修养的朋友,交友应慎重。从思想品德修养的角度:应加强自己品德修养,学习应专注,这样才能成才。从学习环境的角度:要为学生创造1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十七、蔡磷坚还亡友财1.A2.B十八、公孙仪相鲁1.A2.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3.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人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有失公正。这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性格。十九、陶侃惜谷1.拿用鞭子打2.B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4.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二十、以叶隐形1.掩耳盗铃2.①到②可以凭借或可以借 3.夸张二十一、薛谭学讴1.①不,没有②阻止2.D3.薛谭于是道歉,要求回来。4.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二十二、诫子书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n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2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1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1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4.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二十三、幽王击鼓1.①曾经②同“悦”高兴愉快③于是屡次,多次④高葆 2.①幽王欲褒姒之笑也②因数击鼓③乃死于丽山,为天下笑 3.幽王自己就被杀死在骊山之下,被天下人耻笑。4.①要讲诚信。②要取信于民。③不可玩忽法令。二十四、农夫与行者1.D应为表修饰关系的“地” 2.①你这个农夫啊太懒了!②哪1个轻松哪1个疲劳呢?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尊重科学,不可急躁冒进。同时还告诉我们“看事容易做事难”的道理。二十五、齐威王之时喜隐1.①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②齐威王“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2.C3.D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5.通宵达旦日暮途穷、朝三暮四等二十六、宋之逊告密1.①意图②一起2.C3.来俊臣这一伙人,跟豺狼有什么两样呢?4.丑恶嘴脸\n肮脏二十七、范仲淹有志于天下1.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③jǐ;供应。④Chán;说别人坏话2.B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二十八、司马光好学1.①担心②等到③才④吟咏2.D3.C4.韦编三绝二十九、欧阳修苦读1.D2.①欧阳修四岁时爸爸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读书3.勤学苦练、专心致志4.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三十、王冕僧寺夜读1.①私下的意思②总是③入迷④安祥的样子2.C3.C4.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三十一、张无垢勤学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3.A4.略三十二、师旷论学1.①向②怎么;开玩笑③在黑暗中走路④点燃蜡烛2.1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三十三、七录1.①钞通“抄”②才③洗④命名2.A、C3.见译文4.C5.一丝不苟\n天才出自勤奋三十四、凿壁借光1.①到,及②雇用③供给,资助④大学问2.见译文3.D4.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4.不迁怒,不贰过。四十一、邴原泣学1.①能够②得到③白白地④只是2.①狐儿容易悲哀,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②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3.为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4.学习他贫不丧志,立志求学的精神和他在学习上刻苦勤奋的精神。四十二、董遇“三余”读书1.①背②背弃,辜负③见同“现”④拜见2.C3.①苦于没有时间②见译文4.这句话是为了启发别人自学的积极性而说的,它的用意是要求人们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用心思考,以达到“其义自见”的目的。四十三、推敲1.B2.①想到②锻炼,此指反复思考③惊讶④详细3.赞扬了贾岛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忙,只要肯抓紧学习,就必定学有甩获。四十四、勤训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2.B、D3..以古代圣贤珍惜光阴的榜样来鼓舞读者,使读者警醒。四十五、刺客列传1.①替……做事②结盟2.①\n曹沫是鲁国的将领,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②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3.具有胆气过人,精于谋划,以死卫国的性格特点。四十六、岑文本官高而忧答案:1、D2、D3、B4、D5、A四十七、郭林宗至汝南1.辍:停止诣:到、去、前往、拜访2.此题答案可多元化,学生言之有理,答对一点就可以。例如:做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学会与人相处等等。四十八、何岳得金不昧1、拾到银子却没人知道,那银子就都是我的了,又怎会贪图这几两银子呢?2、何岳行为端正,处理方式稳妥,从不贪图他人财物。四十九、皇后谏大宗1、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2、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3、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4、宽对就可以。示例:①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②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③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五十、沧河老兵1.BC2.AC3.C4.①\n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1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5.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五十一、终不知车1、①坏、毁坏;②本来;③模仿、仿效;④理睬。2、①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②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3、①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①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③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④不要自以为是⑤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五十二、攻韩1、①向西进军②轻视③通“趋“,疾走,追逐④逃亡,逃跑2、和他的轻快精锐部队把两天的行程并在一天来追赶齐军。五十三、宋濂尝与客饮1.诚实待君2.全,都善恶3.)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4.示例:从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五十四、\n柳下季存国1.别的 返还 认为 向 因此 才 劝说 使……存,保全五十七、王罴性俭率1.①本性,个性②给③很,十分④内心,心里⑤等到⑥伸,伸出2.你却挑挑拣拣,想必是肚子不饿。3.撤掉浪费粮食的官员的粮食。捡客人削下的稍厚的带肉的瓜皮吃。五十八、廉颇思赵1.①军队;②派;使者;③遗矢,此指排泄大便;④给予2.C3.C4.①被动句;②省略句5.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6.是1个昏庸无能的国君。五十九、要做则做1.D2.B3.C4.要珍惜时光,若一味拖沓迟延,将一事无成。六十、臣僚见太祖1.B2.①等到;②慢慢地;③写;④书信3.D4.称赞了臣僚敢于直谏的精神,也称赞了宋太祖知错就改的精神。六十一、宣王好射1.①ho,喜欢;②情:实际情况。2.①之;②左右;3.①喜欢别人说自己能够使用强弓。②还有谁能用这弓?③难道不是很可悲的吗?4.①左右在投齐宣王“说人之谓已能用强弓”的爱好,来讨好齐宣王。②齐宣王的可悲之处就在他被人蒙骗,自己却终生不知道。③告诉我们:1个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知彼知己,洞察秋毫。六十二、以学自损不如无学1.①用来②痛恨2.倒装句。\n3.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4.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傲气。六十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1.已经就2.这就是所说的在读书上多用功,在作文上就轻松。3.读书是作文的基础,基础工作做好了,无论做什么都会事半功倍。六十四、投笔从戎1、C2、A3、BE4、B5、班彪与班固、班超是父子关系,班固与班超是兄弟关系。胸有大志;孝顺父母,在家常做辛苦劳累之事,而且不认为是羞耻的。六十五、郑之鄙人学为盖1、边境;很少、极少2、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3、防患于未然。六十六、枭与鸠对话1.①迁移 ②厌恶 ③改变 ④还2.A 3.你将要到哪儿去?4.有缺点或错误不要回避,更不要责怪别人六十七、棉花1.①用 ②等到 ③在 ④\n只2.概括种棉花收成不好的原因。3.待苗出时,密者芟去,止留旺者二三科。六十八、不孝者五1.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2.性情懒惰,不供养父母,这是不孝的第1种表现 3.“不孝的5种表现”或“5种不孝的行为”六十九、愚溪答案:1.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2.因为 遭贬谪3.灌水的北边有一条小溪。 所以,将它的名字改为愚溪。4.冉溪,七十、罴 说1.C.均译为“的”,结构助词。A.之:它,代鹿。 B.之:去,往,到 动词。D.之:助词,不译。2.A。\nB.即:走近、靠近,可译为“来到”。C.因为:是2个词。因:就。为:吹出。D.走:跑。3.现在那些没有真正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不被罴吃掉的。4.不学无术、缺少真本领七十一、患难见知交A B ;C F赵洞门也因悲痛失去儿子,死在外地客寓。答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或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真情。4、对比七十二、废弈向学C。日:一天比一天,修饰“优”。A、B、D中的“日”意思和用法分别是:A.时间,名词;B.太阳,名词;D.天,量词。B3.因特别喜爱下围棋浪费了很多有用的时间。4.知错能改,迷途知返七十三、婆媳棋局1.①认为②已经2.C3.CD,均作“几”讲。A点数B.屡次4.A.5.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七十四、富不易妻1.CE 2.B3.富贵了不更换妻子,这是仁德的表现。七十五、速进则阖1.①仔细②因为 2.A3.欲速则不达 4.C5.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译:慢慢地走,城门还会开着;急忙赶路,城门就要关上了。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急躁鲁莽,就会给自己招来失败。七十六、三人越谷1.苏轼、苏辙三苏 2.①以……为耻②这样,那么3.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七十七、心不在马1.A与CE与GI与J 2.A与DB与C\n3.D4.上同“尚”,还还凭什么去调理马?或还怎么和马谐调呢?七十八、田子退金1.C2.①②3.君王认为他妈妈很贤慧,喜欢她的义气。4.C转自http://lwqs1789.blog.163.com/篇二: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38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爷爷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指皇帝的妈妈,皇帝的爸爸称?太上皇?。皇帝的奶奶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爷爷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n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2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4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n;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3、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1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1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援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4、默写《7步诗》。4、鲍子难客\n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二十,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齐国姓田的出行前在厅堂设宴祭祀路神,幕僚有上千人。宴席上有敬献鱼和大雁的,姓田的看了,于是感叹道:“老天对民众很厚道啊!生长五谷,孕育鱼和鸟,用来享用。”所有食客高声附和。鲍家男子年龄20岁,在幕僚中排列在次等的位置,进言道:“不是您说的那样。天地万物和我们人类并存,种类不同而已。种类没有什么贵贱之分,只是因为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约,互相成为食物,并不是为了给谁吃而生存的。人类获取可吃的东西吃,难道是天为了让人吃而孕育它们吗?况且蚊虫叮咬皮肤,虎狼吃肉,岂不是为了蚊虫而孕育出人、为了虎狼而孕育有肉的生物了吗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1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1、解释:①和②亦③并④\n类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②不如君言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5、曹绍夔捉?怪?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①罄:1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说?彼?。?彼?有2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1、解释:①已②善③俄④作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2、翻译:①僧俱以告②当为除之③僧苦问其所以6、杨亿巧对\n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1、解释:①为②应声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7、解缙敏对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n上:指明成祖朱棣。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1、解释:①对②说③方④遽⑤应⑥既⑦敏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n1、解释:①孤②明③庐④笞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9、桓荣勤学不倦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2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①桓荣:东汉人。②仓卒:匆忙,指社会动乱。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说?岂?。?岂?有2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二、指?难道?,表反诘。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1、解释:①初②厄③嗤④应⑤及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10、宋太宗学书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②听政:处理政务。③内侍:此指太监。④规:勉励。⑤\n益:得益。?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上文说到王著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1、解释: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②又以问著③书固佳矣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11、崔景偁拜师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①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②北面承贽: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③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④庶几:有希望。\n名词作状语用。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1、解释:①既②弟子③从2、翻译:①余愧谢,不获②某则愿庶几焉3、上文有4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②③④12、为人大须学问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③墙面:面对墙壁。④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朕?及其他。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诸侯王自称,除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皇帝对臣子称?卿?。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着明确的规定。1、解释:①向②暇③比④四海2、翻译:①躬亲戎事②不徒言也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13、读书五失\n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①纂录:摘录。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况下用1个语气词,有时却2个甚至3个连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3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1个?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1、解释:①择②望③懦④立⑤功⑥长⑦辄2、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14、颜回好学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①蚤:同?早?。②鲁哀公:鲁国国君。\n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1、解释:①恸②对③亡2、翻译:①门人益亲②弟子孰为好学?仁爱15、张孝基仁爱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3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慎。\n说?故?。?故?是个多义词。一、指?旧?,与?新?相对。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指?所以?、?因此?。《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1、解释:①不肖②且③恻然④稍⑤怪⑥颇⑦徐2、翻译:①其子丐于途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16、陈实与?梁上君子?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①归:承认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2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1、解释:①栖②阴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谕⑧省⑨一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②正色训之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17、赵简子元日放生\n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词类的活用。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生?,为动词,解释为?活命?,但若把整个句子理解为?您如果想活命它们?就不通了,因为?生?在这句话中要作?使动词?用,即?使……生?,句意为?您如果想使它们活命?就正确了。又如?人欲死之?,应理解为?人们想要使他死。?这是词类的1种活用方法。1、解释:①以②竞③然2、翻译:①示有恩也②恩过不相补矣3、理解:?死者众矣?前省略了主语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释为?禁止?,那么成语?弱不禁风?中?禁?解释为什么呢?18、邓攸弃儿保侄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动乱,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①胡人:匈奴人。②京师:京城。③挈:带着。④毋:不要。\n?涕?及其他。?涕?现代汉语作?鼻涕?解释,而在文言中指?泪?,而?鼻涕?在文言中则用?泗?表示。上文?妻涕如雨?,意为妻子的眼泪像雨一样掉下。这就是古今词义的不同。又,上文?怀遗民走?中的?走?,不是慢步而行,而是?奔?,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成语?走马看花?中的?走?,是指?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那花当然看不清楚李,所以它用来形容大略地观察一下。又,上文说到?挈妻子亡?,其中?妻子?是指?妻?与?子?。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的一例。1、解释:①惟②值③迫④但⑤担⑥莫若⑦从2、翻译:①怀遗民走②吾辈尚壮3、比较:上文有3个?亡?,依次分别解释为:①②③19、张之万之马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邻?。1、解释:①畜②遣③固④未几⑤询⑥盖2、翻译:①之万怪之②方乘,遂为掀下③连易数人20、王安石辞妾\n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②知制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③汝谁氏:你是谁家的。④军大将:指军中官员。⑤部米运:指监督运米。说?物?。?物?指事物,古今相同。但它又指?人?,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上文?何物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东西?,而问?什么人呀?。?物?即人。?物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论?、?物议?均指遭人议论;?物望?即众望,如?物望所归?。成语?待人接物?中的?接物?,即?待人?;小说中的?人物?即人。1、解释:①失②偿③愀然④几何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②家资尽没犹不足③尽以钱赐之3、比较文中的2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妾?是指;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指。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21、宋仁宗忍饿\n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①外面遂以为例:指官外的人便以此为例,天天要宰羊,以备皇上享用。?旨?及其他。皇帝的专用词语。封建社会是1个等级极为森严的社会,不仅不种种礼仪区分尊卑高下,4连用词也有讲究。上文所说的?降旨?,意为下命令,这只有皇帝可用。其他近义的还有?诏?、?敕?、?制?等。?朕?是皇帝自称;?御?是皇帝使用的东西,?御膳?、?御笔?、?御花园?等;?幸?指皇帝到某地去;?玺?是皇帝的图章;?陵?是皇帝的坟墓。1、解释:①兴②寐③禁中④诚⑤逐⑥馁2、翻译:而启无穷之杀也3、解释下列句子或词组中的?比?:①比闻禁中每有索取②无以伦比③天涯若比邻;④比比皆是4、扩展:上文有?不寐?之说,请写出带有?寐?的1个成语22、范仲淹罢宴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臵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酒杯。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彻:通?撤?,撤去。⑨\n周:救济。谥号,上文所说的范文正,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死后,朝廷给他的谥号叫?文正?,所以后人敬称他为范文正。又如宋朝的包拯,死后赐谥号?孝肃?,故后人称他为包孝肃;岳飞谥号为?武穆?,故又称**穆;明徐光启谥号为?文定?,故又称徐文定;清纪昀的谥号为?文达?,故又称纪文达。1、解释:①守②卒③殡④具⑤泣2、翻译:①暇日率僚属登楼臵酒;②公亟令询之3、?公怃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①大家感慨称的样子;②大家忧伤的样子;③范仲淹忧伤的样子;④范仲淹默不作声的样子。4、理解: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的一名名言:23、顾荣施炙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已向其所以,乃受炙人也。①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仆人。②遭乱渡江:指晋朝被侵,社会动乱,大批人渡过长江南下。\n报答。顾荣给端送烤肉的人吃了一块烤肉,那人不忘恩情,当他有灾难时常在旁相助,这叫报恩。中国人是讲情义的,有恩必报。《史记》上说,韩信年轻时家庭贫困,生活无着落,他在淮阴水边钓鱼时,有个每天来水边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挨饿,便经常拨出一点饭食省给他吃。韩信拜将封候后,找到了这位大娘,并以重金报答。中国有句古语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然,我们与人为善并不是为了日后的报答,但受恩的人是不该忘记这恩情的。1、解释:①嗤②经③已2、翻译:①有欲之色②因辍己施焉③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3、?左右相助?中的?相?是指:①他②互相③愿意④适当24、逆旅主人无情京城之俗,多以逆旅为利。客至,授一室,公可榻,俯而出入。晓钟响,起为他事,遇夜始归息,舆濯水皆自为,然月租以千数,否必斥骂致讼。或疾病,辄遣出。其病危者,虽气息尚属,目未瞑,即弃之,而夺其资财。妇孕将产者,以为不祥,拒而不舍。其少恩薄情如此。非其性固然,地在京城,四方人至者众,其势必然也!①逆旅:旅店;此指开设旅店。说?其?。?其?作为代词,它的解释很灵活。上文有5个?其?字:①?其病危者?中的?其?,指那些;②?夺其资财?中的?其?,指他们的;③?夺少恩薄情如此?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④?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旅店老板?;⑤?非其性固然?中的?其?,指?那?,即?形势?。?其?既可代人,也可代事、代物。1、解释:①授②他③舆濯④或⑤辄⑥属2、翻译:①\n然月租以千数②否必斥骂致讼③非其性固然3、理解:①?仅可榻?中的?榻?应理解为;②?俯而出入?是形容诚信25、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故又名陆少保。?东都?与?西都?。?东都?与?西都?在中国历史上是相对而言的。上文说陆少保?曾于东都卖一小宅?,这是唐朝人说的?东都?,实指洛阳,西都是指长安;汉朝人也以洛阳为东都,因为它在国都长安的东西。再往上推,周武王建都镐,称西都,也把洛阳称为东都。后代也有以开封为东都的。东都一度曾被称为?东京?,那么长安便是?西京?。1、解释:①直②但③遽④辞2、翻译:①子侄以为言②不尔,是欺人也26、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①岑鼎:鲁国名鼎的名称。古代把鼎作为立国的重器。②\n柳季:鲁国最诚实而讲信用的人。③国:此指极珍贵的宝物。?鼎?及其他。?鼎?是古代的炊具,多为贵族所用。青铜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形四足的。古代统治者还把它作为烹人的刑具,所谓?下油锅?即是。道士则用以炼仙丹,后代寺庙里用作香炉。?鼎?也是古代立国的重器,相传大禹铸九鼎,以象征天下九州,臵于王宫之前。上文所说的?岑鼎?,看来是鲁国的镇国之宝。?问鼎?意为纂夺权力,现也比喻希望在体育等赛事中夺冠。成语?一言九鼎?,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成语?大名鼎鼎?,意为名气很响。1、解释:①以②破③全④2、翻译:①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②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3、上文有2个?信?,请分别加以解释:①?齐侯不信?中的?信?,解释为;②?信者亦臣之国?中的?信?,解释为4、理解:在要不要献岑鼎这个问题上,柳季为什么感到为难?27、杨万里与?诚斋?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忘掉,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5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①吉州:古州名,今江西境内。②绍兴:宋高宗年号。③司忘掉:职官名称,负责钱粮税收。④丞:县令的属官。⑤张浚:南宋重臣,力主抗金。\n杨万里。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号?诚斋?。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他的诗与范大成、陆游齐名,构思精巧,语言通俗,自成一家,在当时称为?杨诚斋体?。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者仅为一部分。亦能文,有《诚斋集》留世。1、解释:①谪②名2、翻译:①杜门谢客②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28、和氏璧楚人卞和,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或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视为石,忠贞之士而视为诳。?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宝玉也,遂命名为?和氏璧?。①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②薨:古代诸侯王死叫?薨?。③剖开。古代的酷刑。卞和献宝玉,竟无端地被楚王处于刖刑。?刖?即砍掉足,战国时的大军事家孙膑,因庞涓妒忌,被处以膑刑,即去掉膝盖骨。封建社会的刑罚是极其残酷的,除了?刖?、?膑?外,还有黥刑、凌迟、大劈及五马分尸等不下数10种。1、解释:①璞②奉③相④诸⑤泣⑥夫2、翻译:①王以和为诳②子奚哭之悲也?\n3、这珍贵的玉璧为什么命名为?和氏璧??29、幽王击鼓周宅丰、镐,近戎。幽王与诸侯约:为高堡于大路,臵鼓其上,远近相近,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尝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人喧马嘶,褒姒视之大说,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兵数至而无寇。至其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骊山之下,为天下笑。①周宅丰、镐:西周的都城在丰、镐一带。②戎: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③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后立为皇后。④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幽王?及其他。周朝分西周与东周2个时期,周幽王是西周的末代君主。姓姬,名宫涅,因为生前昏庸,死后被谥为?幽?,故称周幽王。古代君主死后,都要根据他生前的业绩行事、品德好恶给他1个谥号。如周朝开国君主姬昌,治国有功,故谥为?文?,也称周文王。又姬发,因灭商朝,武功卓著,故谥为?武?,世称周武王。又,隋朝杨坚,因生前残酷暴虐又阴险,故死后谥为?炀?,世称隋炀帝。1、解释:①为②尝③乃2、选择:?即戎寇至?中的?即?,解释为①如果②立刻③靠近④不幸3、翻译:①因数击鼓;②为天下笑4、理解:周幽王的过错是品性\n30、许生端方道光间,姑苏渡僧桥畔,泊一县试舟。书生姓许,年方二十,风度翩翩,多才,生平端方无戏言,有古贤士之风。三更,见岸畔火焰耀天,锣声人声轰然惊心,知店肆失火。许生颇为叹息。方瞻仰见,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38_杨亿巧对见楼窗中跃下一少女,肌肤洁白,身未著寸缕,落于船头,几被女惊落河中,许正色曰:?姑娘受惊矣。?女惶恐,见俊秀书生,欲赴河。许劝之曰:?既避火,何投水??遂以锦被裹之,秉烛而坐以待旦,目不斜视。火止,东方已白,女父知而负衣裙至舟,女衣之,拜谢而归。①道光:清宣宗的年号。②姑苏:苏州的别称。③县试:县府举办的科举考试。④著:同着。说?肆?。?肆?在文言中多作?店?店解,如?酒肆?、?茶肆?、?盐肆?等。上文?知店肆失火?中,?店?与?肆?连用,即店铺。它又作?任意?、?放纵?解,?肆虐?即任意残害。成语?肆无忌惮?,意为放纵干坏事,毫无畏惧。它还是?四?的大写。1、解释:①颇②几③赴④秉⑤负2、翻译:①生平端方无戏言②既避火,何投水?3、理解:上文?身未著寸缕?中的?寸缕?指代31、王安石待客\n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臵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1、解释:①翌日②馔③方④具⑤顷⑥而已⑦啖⑧退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32、范文正正直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②悴:忧。③睢阳:古地名。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⑥而:你。⑦俾:使。⑧\n封识:即标志。宛然:依然如故。说?辞?。?辞?是个多义词。一、指?推辞?。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二、指?告别?。《木兰诗》:?言词?、?文词?。如孔子说?辞达而已矣?,意为文辞只要通顺即可了。1、解释:①游②方③以④成立2、翻译:①会术者病笃②不足以付,③内文正怀中3、?当以还汝?中省略了介词宾语4、理解:这件事说明范仲淹33、王安国直言王安国性亮直,嫉恶太甚。王荆公初为参加政事,闲日因新闻记者晏元献公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曰:?彼亦偶然自喜而为尔,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时吕惠卿为馆职,亦在6坐,遽曰:?为政必先放郑声,况自为之乎??平甫正色曰:?放郑声,不若远佞人也。?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①王安国:宋朝人,字平甫。②参加政事:职官名称,相当于副宰相。③晏元献:即晏殊,字元献。④小词:指描写爱情的词。⑤馆职:职官名称,负责书籍编校。⑥放郑声:排斥郑声。《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臣。?郑声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被当时人认为不正派的音乐。\n?王荆公?及其他。王荆公即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因为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这种把人的姓名与封号连用的称谓在古人中十分多见。如唐朝的大书法家颜真卿鲁国公,故世称颜鲁公。又,北宋宰相丁谓,封晋国公,世称丁晋国公或丁晋公。1、解释:①尔②遽③正色2、翻译:①顾其事业岂止如是耶!;②况自为之乎?;③不若远佞人也。④吕大以为议己,自是尤与平甫相失也。34、海瑞清廉都御史刚峰海公,卒于官舍。同乡宦南京者,惟忘掉部苏民怀一人。苏检点其宦囊,竹箱中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凤洲评之云:?不怕死,不家钱,不立党。?此九字断尽海公生平,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①都御史:职官名称,负责巡按州县,考察官吏。②刚峰海公:即海瑞,字汝贤,号刚峰。③宦囊:做官的俸禄。④金:银子。⑤葛布一端:麻布两丈。?户部?及其他。明、清时期,中央设六部。上文所说的?户部?是负责税收、钱粮及户籍的部门;又,上文所说?王司寇凤洲?即王凤洲,他是?刑事部?负责人,刑部主管司法、监狱等;?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及科举考试;?兵部?主管军事;?礼部?主管外交事务及祭典等;?工部?主管建筑、河道等。各部的负责人称尚书。1、解释:①卒婚②宦③惟④而已2、翻译:即造成言谀之,能加于此评乎?3、选择:?不立党?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①不结伙;②不建立党派;③\n没有朋友。4、理解:海瑞是怎样的1个人,请用原文句子回答。35、吕蒙正不记人过吕蒙正不喜记人过。初任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之,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回。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服其量。①吕蒙正:北宋政治家,曾任宰相。②朝士:朝中官僚。③参政:此指做参知政事。④罢朝:结束朝会。?参知政事?及其他。北宋的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历代中央行政负责人的名称多有变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行政长官叫?相?或?国相?;秦朝,汉朝叫?丞相?;唐朝称?中书令?;宋朝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叫?参知政事?;明、清时代叫?内阁大学士?,以上仅是简要的说法,并不全面。1、解释:①过②是③佯④遽⑤犹⑥复2、翻译:悔不穷问3、上文有5个?之?,依次说明它们指代的内容:①②③④⑤⑥36、梁鸿尚节\n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毕,乃牧豕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乃寻访烧者,问所失财物,悉推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因为执勤不解。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鸿,还其豕,鸿不受。①梁鸿:东汉人。②毕:此指读书结束。③上林苑:古宫名园,在河南洛阳市东。④耆老:老人;耆,老。说?尚?。?尚?解作?尚且?、?还?,这是古今相同的。上文?梁鸿家贫而尚节?中的?尚?,指?推崇?,句意为梁鸿家庭贫困然而他推崇节操。所谓?尚文?、?尚武?,即指重视文、重视武。?尚?还指??夸耀、?自负?,如?君子不尚其功?,意为有道德的人不自己夸耀功劳。1、解释:①豕②他③恒④让2、翻译:①曾误遗火②悉推豕偿之③愿以身居作;④称鸿长者37、蹇材望伪态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见祀,题云‘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日系牌与银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自投水中,且启遍祝乡人及常所往来者。人皆怜之。丙子正月旦日,北军人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①湖州:地名,今浙江境内。②倅:副的,此处指副知州。③北兵:元军。④笏:片。⑤仍:还希望。⑥题云:墓碑上刻写。⑦瘗:埋葬。⑧祝:告。⑨旦日:初一。⑩同知:职官名称,知府。\n说?所以?。?所以?在古今汉语中均可表示原因。如?吾所以延医者,欲救友人也?,意为我所以要请医生的原因,是想救活朋友。但在古汉语中,?所以?又指?用来……?,上文?此银所以为埋瘗之费也?,意为这银子是用来作为替我埋葬的费用。又,?兵者,所以杀伤也?,意为兵器是用来杀人、伤人的。1、解释:①镌②窍③系④怜⑤既而2、翻译:①只伺北军临城②蹇已莫知所之3、解释下列各句中的?见?:①仍见祀;②风吹草低见牛羊;③扁鹊见蔡桓公④儿童相见不相识4、理解:蹇材望一再表示自己是?大宋忠臣?,这是真的吗?何以看出?文艺38、米芾索帖米芾诙谲好奇。在真州,尝诣蔡攸于舟中,攸出所藏王右军《王略帖》示之。芾惊吧,求以他画易之。攸意以为难。芾曰:?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即投此江死矣。?因大呼,据船舷欲坠。攸遽与之。①诙谲:诙谐机智。②真州:古地名,在今江苏境内。③蔡攸:宋朝人。④王右军:即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书画家米芾。北宋书画家米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他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世居太原,迁湖北襄阳,后定居润州。宋徽宗召他为书画学博士。他曾任礼部员外郎。因其举止?颠狂?,世称?米颠?。从上文所见,其行为确有些异常,因弄不到《王略帖》,竟威胁要投江自杀。他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1、解释:①诣②易③据④\n遽2、翻译:①攸意以为难②公若不见从,某不复生73、请另外写出3个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姓名:①②③39、赵孟頫过扬州元盛时,扬州有赵氏者,富而好客。其家有明月楼,人作春题,多未当意者。一日,赵子昂过扬,主人知之,迎致楼上,盛筵相款,所用皆银器。酒半,出纸笔求作春题。子昂援笔书云:?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得之,喜甚,尽撤酒器以赠子昂。①元:元朝。②春题:春联。③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处是赞美明月楼。赵孟頫其人。上文说到的?赵子昂?,即元朝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他的字圆转遒丽,世称?赵体?,与?颜体?、?柳体?等并驾齐驱。他亦擅画,主张?作画贵有古意?。并用书法技巧画古木竹石,开创了元代画风。他还善于诗文、工于篆刻,是个多才多艺的文人。1、解释:①致②相③援④云2、翻译:①多未当意者②尽撤酒器以赠子昂40、欧阳修不喜释氏欧阳文忠公不喜释氏。士有谈佛书者,必正色视之,而公之幼子字?和尚?。或问:?公既不喜佛,而以和尚名子何也??公曰:?所以贱之也,如今人以牛驴名小儿耳。?问者大笑,且伏公之辨也。①欧阳文忠公: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他死后谥?文忠?。②\n释氏:佛教,因为佛教创始人为鳊释迦牟尼,故称释氏。士。?士?本指成年男子。《论语》上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代有?四民?之说,即士、农、工、商。?士?即读书人,知识分子,它在四民之先。?士林?即知识界。?士大夫?是官僚阶层的通称,有时也专指有声望的读书人。1、解释:①或②以③伏④辨2、翻译:①必正色视之②而以和尚名子何也?③所以贱之也41、唐伯虎识破术士有术士说唐六如,极言修炼之妙。唐云:?如此妙术,何不自为,乃贶及鄙人??术士云:?恨吾福浅!吾阅人多矣,仙风道骨,无如君者。?唐笑曰:?吾但出仙福,有空房在城北,甚僻静,君为修炼,炼成两剖。?术士犹未悟。日造门,出一扇求诗。唐大书云:?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如何不自烧些用?担不河头卖与为。?①术士:此指修仙炼丹的道士。②干:③唐六如:即明朝苏州才子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④贶:赐与。⑤仙风道骨:此指仙人的气质,即有福气的人。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唐伯虎遇到的那个?术士?,谎称能烧炼金银,说要把这种方法教给唐伯虎。唐伯虎当然不信,并题诗嘲弄之。1、解释:①鄙人②阅③但④悟2、翻译:①何不自为②无如君者③炼成两剖④日造门\n3、理解:?担水河头卖与人?是什么意思?42、朱文公受骗朱文公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一针还觉有奇功。出门放杖儿童笑,不是以前勃窣翁。?道人得诗径去。未数日,足疾大作,甚于未针时。亟令人寻逐道人,已莫知其所往矣。公吧息曰:?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恐其持此诗误他人尔。?①朱文公:即朱熹,南宋儒学大师,谥?文?,故称朱文公。②道人:道士。③熨:中医学名词,俗称?热敷?。④筇:竹名。⑤勃窣:匍匐而行。?旋?及其他。上文?旋觉轻安?中的?旋?,指一会儿,句意为顿时觉得轻松安适。在文言中表示短时间的词还有?顷?、?俄?、?须臾?、?斯须?等。?旋觉轻安?也可说成?俄觉轻安?、?顷觉轻安?等。1、解释:①厚②径③作④甚⑤亟⑥莫⑦持2、翻译:①几载相扶藉瘦筇②某非欲罪之,但欲追索其诗43、章惇书绝壁章惇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子厚推轼下潭书壁,轼不敢。子厚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某来。?厚曰:?何也??轼曰:?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子厚大笑。①章惇:宋朝人,字子厚。\n说?临?。?临?的本义是从高处朝向低处,如成语?居高临下?。它又指?面对?。上文?临绝壁万仞?,意为面对万丈悬崖。《礼记》上说,?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意为面对钱财不要轻易地获取,面对危难不要随意逃避。它又指?到?,如?双喜临门?、?临渴掘井?。它还指?正当?、?将要?,如?临到?、?临走?。1、解释:①抵②仞③拊④异日2、翻译:①子厚推轼下潭书壁②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3、理解:?子厚履险而下?中的?履?,它在句子中的词性属词,解释为44、李白之死辨误世俗多言李白在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①当涂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内。李白墓即在此。②予:作者洪迈自称。③按:查阅。④试弦歌:做地方官。⑤俾:使、让。说?简?。?简?的本义是竹片。在纸发明以前,我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文字是写在竹片上的,称?简?或?竹简?。?简?一般长一尺左右,宽约二寸,直书一二行,约二三十字。?简?多了,就用牛皮串起来。自东汉蔡伦发明了纸后,人们仍习惯以?简?称纸。上文?枕上授简?,这?简?实为稿纸。如今人们仍将书人称之为?书简?、?简札?。1、解释:①俯②修③亦④赋⑤卒⑥盖2、翻译:①因醉泛舟于江②公疾亟③俾为序3、?乃知俗传良不足信?中的?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①很;②真的;③\n尚;④恐怕。4、理解:上文末句说的?杜子美?是谁?政事45、隽不疑之母隽不疑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何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①行县:巡视下属各县。②录囚徒:省察囚犯有无冤情。③为:给、与。④残:残酷。说?即?。它在文言中多指?即使?、?如果?。上文?即不疑言多有所平反?中的?即?,便指?如果?,句意为如果隽不疑平反的人多。它又指?靠近?、?接近?,如?可望而不可即?,意8为能见到但不可靠近或取得;?若即若离?,意为既像接近又似疏远。它还指?当?、?当前?,如?即日?、?成功在即?。?即景生情?,意为由眼前的景物产生感情。1、解释:①辄②亡2、上文有3个?为?,除了?笑为饮食?中的?为?解释为?给?、?与?外,其余2个?为?分别依次解释为:①②3、翻译:①活几何人?②语言异于他时4、理解:①上文?或亡所出?中的?出?指什么?②隽不疑妈妈对儿子的希望是46、徐有功秉公执法\n皇甫文备,武后时酷吏也,与徐大理论狱,诬徐党逆人,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无何,文备为人所告,有功讯之在宽。或曰:?彼曩时将陷公于死,今公反欲出之,何也??徐曰:?汝所言者,私忿也;我所守者,公法也。安可以私害公??①皇甫文备;复姓皇甫。②武后:指则天。③徐大理:指徐有功。大理是官名,主管刑法。④党逆人:与叛逆分子勾结。说?狱?。?狱?指监狱,这是古今相同的,但文言中它还有?案件?之意,这要特别注意。上文?与徐大理论狱?,意不跟徐有功讨论案件。又,《曹刚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其中?小大之狱?是指大大小小的案件。1、解释:①无何②或③守2、翻译:①奏成其罪②彼曩时将陷公于死③今公反欲出之④安可以私害公?47、王翱秉公王翱一女,嫁于畿辅某官为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臵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罕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①王翱:唐朝人。②畿辅:京城附近地区。③公:指王翱。④恚:愤怒。⑤而翁:你的爸爸。⑥长铨:选拔官吏的长官。⑦驾:坐马车。⑧朝房:朝廷中供值班的房间。\n秉公。王翱作为朝廷中选拔官吏的长官,要调动女婿的工作,真是轻而易举。但他秉公处事,任凭夫人?枕边风?怎么吹,他就是不干,最后竟与夫人?对着干?。2004年因公殉职的河南登封倌女局长任长霞,?奉命于危难之间?,在整顿当地极为混乱的治安局面中,她一身正气,秉公处事,两年间铲除了数10个大小不等的黑社会性质团伙,百姓交口赞誉。秉公才能执法,秉公执法才有正气。1、解释:①臵②白③案④竟2、翻译:①婿固不遣②则汝朝夕侍母③且迁我如振落叶耳④旬乃还第48、么恩与公法汉顺帝初,苏章迁冀州刺史。其故人为清河太守,章知其奸藏,将按其罪。一日,请太守,为设酒肴,陈往日之好甚欢。太守喜曰:?人皆言若为青天。?章曰:?今日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按事者,公法也。?太守默然。翌日,遂收太守。①冀州:古州名,今河北一带。②清河:古郡名,在今河北境内。③奸藏:贪污受贿。④按:追究。⑤青天:形容公正无私。⑥孺文:苏章的名。说?迁?。?迁?是个多义词。一、指?迁移?,如?迁居?、?迁都?。二、指?变易?,如成语?事过境迁?,意为事情已过去,境况也改变了。三、指调动官职。上文?苏章迁冀州刺史?,意为苏章调职去担任冀州刺史。从上文看,苏章是升官了,但?但迁?了也可指降职。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都会于此?,其中?迁客?指被贬职的官员。1、解释:①肴②若③翌日④收2、翻译:陈往日之好甚欢\n3、解释上文2个?为?:①?为设酒肴?为:②?若为青天?4、理解:为什么在苏章一番话后太守会?默然??5、理解:?刺史?与?太守?分别是与行政区长官。49、晋平公游于河晋平公游于河而乐,曰:?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船人盍胥跪而对曰:?主君亦不好士耳。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无足而至者犹君之好也;士有足而不至者,盖主君无好士之意耳。无患乎无士也。?①船人:船夫。②盍胥:船夫的姓名。③主君:对国君的敬称。④昆山:即昆仑山。?河?与?江?。古代的?河?,大多指黄河。上文?晋平公游于河而乐?,意为晋平公在黄河里畅游觉得非常欢乐。毛泽东《沁园春〃雪》:?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河?即黄河。由于受黄河的影响,北方的水流多以?河?命名,如辽河、漠河、滹沱河、淮河、渭河、黑河等。?江?多指长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即长江。由于受长江的影响,我国南方的水流多以?江?命名,如湘江、金沙江、乌江、汩罗江、珠江等。上文所说的?珠出于江海?,这?江?泛指江河湖泊。1、解释:①对②耳③夫④犹⑤盖2、翻译:①安得贤士与之乐此也?②无患乎无士也3、?而?多作连词用,有承接与转折2种作用。上文有4个?而?,请依次指出它们的作用:①②③④\n4、理解:盍胥的话对不对?为什么?50、子产不毁乡校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然明谓子产曰:?何不毁乡校??子产曰:?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吾闻为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民之言,吾闻而药之也。?①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地方。②子产:郑国国相。说?是?。?是?在现代汉语中多作判断词用,如?我是学生?。但它在先秦时期,只作代词用,相当于?这?。上文?是吾师也?中的?是?,理解为?这?,句意为?这是我的老师?。又,?是人乃君子?,意为这个人是君子。?是?从汉以后才逐步具有判断的属性。陶渊明《桃花潭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巍、晋。?其中?是?作判断词用。1、解释:①焉②损③作2、翻译:①以议执政之善否②其所恶者,吾则改之③若之何毁之?④吾闻而药之也51、董阏于法无赦董阏于为上地守,行石邑山中,见涧深峭如墙,因问左右曰:?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曰:?婴儿、痴聋、狂悖之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牛马犬彘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董阏于喟然太息曰:?吾能治矣!使吾法之无赦,犹人涧之必死也,人则莫之犯也,何为不治哉!?①上地:地名。②守:郡的长官。③彘:同?猪?。④\n太息:叹气。说?左右?。?左右?指周围的人。但这周围的是什么样的人,要视上下文而定。上文董阏于问?左右?,意为皇帝问周围的人,这?左右?是指朝廷大臣。又,?君出猎,问左右?,这?左右?是指跟随打猎的人。91、解释:①对②狂悖③赦2、翻译:①涧深峭如墙②人则莫之犯也③何为不治哉!3、成语?严惩不贷?中的?贷?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奇闻52、商陵君养?龙?有献陵鲤于商陵君者,以为龙焉。商陵君大悦,问其食,曰:?蚁。?商陵君豢而驯之。或曰:?是陵鲤也,非龙也。?商陵君怒而抶之。于是左右皆惧,莫敢言非龙者,遂从而神之。商陵君观龙,龙卷屈如丸,倏而伸,左右皆佯惊,称龙之神。夜穴壁而逝,左右走报:?龙壮,今果穿石而去!?商陵君悼惜不已,仍养蚁以伺,冀龙复来也。无何,天大雨,震电,真龙出焉。商陵君以为豢龙来也,持蚁以邀之。龙怒震其宫,商陵君死。①陵鲤:即穿山甲,喜食蚁。②商陵君:作者刘基虚构的人物。③抶:鞭打。\n说?冀?、?期?、?希?。这3个词都有?希望?的含义。上文?冀龙复来也?。意为希望龙再回来。这句话也可说成?期龙复来也?。又,?期有所获?,意为希望有所收获。又,?希君见之?,意为希望你能接见他。当然,这3个词各自还有另外的解释,这里不再一一列举。1、解释:①倏②佯③走④伺⑤无何2、翻译:①商陵君豢而驯之②遂从而神之;③夜穴壁而逝;④悼惜不已53、钱货入瓶唐扬州有丐者,曰胡媚儿。其有一瓶,与人言:?若钱施满此瓶,则永世福矣!?观者见瓶但容半升,故有施十钱、百钱者,然瓶未见满,人怪之。一富人过,施千钱,仍未见满。有好事者牵一驴,曰:?施驴。?丐者颔之,驴随变之类细绳而入瓶,一市人皆惊。其时有货车过,货主闻之戏言:?能令诸货车入瓶否??曰:?可。?丐微侧瓶口,货车一一入瓶。货主大驴骇,欲捽丐,而丐已潜入瓶。货主击碎其瓶,一无所有。①瓶:陶制的盛器。②施:施舍。③好事者:喜欢新奇的人。④捽:揪住。说?欲?。?欲?是个多义词。一、指?欲望?。如?求知欲?。成语有?欲壑难填?,意为贪欲像巨大的沟壑难以填满。二、指?要?、?想要?。上文?欲捽丐?,意为想要揪那乞丐。三、指?将要?。成语?摇摇欲坠?中的?欲?即是。1、解释:①但②颔③类④骇2、翻译:①人怪之②一市人皆惊3、成语?欲盖弥彰?中的?盖?、?弥?、?彰?,分别解释为、与;\n这个成语的意思是:54、田真兄弟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木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知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遂为孝门。①京兆:京城地区。②生资:生活资料。③然:同?燃?。④斫:砍。⑤孝门:此指孝顺父母、兄弟和睦之家。说?就?。?就?在现代汉语中作副词或连词用,而在文言中多作动词用。上文?明日就截之?,看似可以理解为明天就锯断它,但错了,应理解为明天?走近?它准备锯了。?就?有?走近?、?踏上?、?到?之义。?就学?、?就业?、?就职?中的?就?,均作动词用。1、解释:①惟②诸③憔悴④胜⑤解2、翻译:①树木同株②是人不如木也3、成语?行将就木?中的?就?,解释为;这个成语意思是55、樵夫毁山神\n康熙十五年,余姚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邓樵夫许之。明晨,客伺于神祠外,果见一樵夫过之,逆谓曰:?子邓姓乎?曰:?然。?因告以夜所闻见,戒勿往。邓曰:?吾有母,仰食于樵。一日不樵,母且饥。死生命也,吾何畏哉??遂去不顾,客随而觇之。樵甫采樵,虎突出从竹间。樵手搏数合,持虎尾盘旋久之。虎不胜愤,乃震哮一跃,负痛遁去,樵遂而杀之。客逆劳之。樵曰:?感君高义,盍导我至庙中。?既至,大诟死虎斥神曰:?今竟如何??遂碎其土偶。①康熙:清圣祖玄烨的年号。②余姚:古地名,在今浙江余姚县。③觇:悄悄地看。④甫:刚。⑤高义:深厚的情义。⑥盍:何不。⑦土偶:指泥塑的山神。?山行?及?人言?。上文?有客山行?中的?山行?,是指在山中赶路。?山?作状语用,修饰?行?。又,上文?作人言?中的?人言?,是指像人一样说话?人?也作状语用,修饰?言?。这类现象叫名词用作状语,或名词活用状语。1、解释:⑴作⑵乞⑶许⑷伺⑸祠⑹逆⑺然⑻且⑼合⑽遁⑾遂⑿劳⒀诟⒁竟2、翻译:①仰食于樵②遂去不顾3、上文?因告以夜所闻见?中,?告?后省略了4、山神与考虑合伙谋害樵夫,请用2个成语来概括①;②56、奇鹰楚文王少时好猎。有人献一鹰。文王见之,爪距利,殊绝常鹰。故文王猎于云梦,臵网云布,烟烧张天。毛群羽族,争噬竞搏;此鹰轩颈瞪目,无搏噬之志。王曰:?吾鹰所获以百数,汝鹰曾无奋意,将欺余邪??献者曰:?若效于雉兔,臣岂敢献。?俄而,云际有一物翔,不辨其形。鹰遂竦翮而升,矗若飞电。须臾,羽堕如雪,血下如雨。有大鸟坠地,度其两翅,广数十里。众莫能识。时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鹏雏也。?文王乃厚赏之。①距:禽爪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②\n云梦:古地名。楚国的大湖泽,在今湖北境内。③毛群羽族:此指其他的鹰。④轩:高高昂起。⑤竦翮:展开翅膀。?以百数?及其他。?以百数?按原文解释,即用百来计算,那么就是几百,从一百到九百。上文?吾鹰所获以百数?,意为我的鹰捕获的猎物有好几百只。又,?以十数?,即数十;?以千数?、?以万数?,即数千、数万。1、解释:①利②噬③曾④坠⑤雏2、翻译:①殊绝常鹰②臵网云布,烟烧张天3、上文有?俄而?,请在本文中找出它的同义词57、雉鸟报复有猎于山者,射雄雉而臵雌雉,或扣其故,曰:?臵雌者留以招雄也,射雌则雄者飏,并获则绝矣。?数月后,雌果招一雄雉来,猎者又射之。如是数年,获雄雉无数。一日雌雉随猎者归家,以首触庭前香案而死。后其家人死相继,又为讼累而荡其产,未几猎者亦死,竟绝后。或曰:?人莫不爱其伉俪,鸟亦然耶。?猎者之计虽狡,而雉鸟之报更惨矣。:①雉:俗称野鸭。②飏:飞扬。③香案:放香炉的长条的桌子。说?臵?。?臵?是个多义词。上文?射雄雉而臵雌雉?中的?臵?,是指?放下?、?留下?。又指?设立?,如?清初臵该县?,意为清朝初年设立该县。又指?搁开?,如成语?臵之不理?、?臵之度外?。又指?购办?,如?臵小屋数间?。1、解释:①未风②\n伉俪2、翻译:①或扣其故②并获则绝矣③又为讼累而荡其产④鸟亦然耶⑤而雉鸟之报更惨矣103、成语?臵若罔闻?中的?臵?与?罔?,分别解释为与;这个成语的意思是58、桑中生李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士,因植焉,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欲之。①余浆:多余的水。②李君:李先生。此指李树。③豚:猪。④行:不久。⑤翕赫:此指轰动。⑥滂沱:本指大雨,此指很多。说?令?。?令?是个多义词:一、指?命令?,如?令右将军出征?。二、指?使?,上文?令我目愈?,意为使我眼疾痊愈。三、指?善?、?美?,?令郎?是敬称对方的儿子;?令爱?是敬称对方的女儿;?令尊?、?令堂?是敬称对方的父与母令兄;?令弟?是敬称对方之兄与弟。?令名?是指美好的名声。四、指?县官?。1、解释:①禾②去③顾④乃⑤间2、翻译:①因植焉②有病目痛者息阴下③盲者得视3、成语?好高骛远?中的?骛?,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n59、县令捕捕蝗钱勰任如皋县令,会岁旱蝗发,而泰兴独绐郡将云:?县界无蝗。?已而蝗大起。郡将诘之,令辞穷,乃言县本无蝗,盖自如皋飞来,乃檄如皋请严捕蝗,无使侵邻境。穆得檄,辄书其纸尾报之曰:?蝗虫本是天灾,即非县令不才。既自敝邑飞去,却请贵县押来。?①钱勰:宋朝人,字穆甫。②如皋:古地名,今江苏如皋县。③泰兴:古地名,今江苏泰兴县。④郡将:郡的长官。谦称与尊称。在社会交际中,既有尊卑长幼的区别,又有人情礼貌的讲究,所以古今都存在谦称与尊称,而古人特别讲究这一套。上文末了说到?敝邑?与?贵县?,虽带戏谑,但用词上前者是谦称,后者属尊称。又,?鄙人?、?寒舍?、?陋室?、?犬子?等属谦称,而?阁下?、?令尊?、?令郎?、?贵府?等属尊称。1、解释:①会②独③绐④云⑤已而⑥诘⑦盖⑧檄⑨不才2、翻译:①令辞穷;②辄书其纸尾报之曰3、理解:这2个县令的共同点是什么?60、天敌\n苏辙曰:?鱼不畏网罟,而畏鹈鹕,畏其天也。?一村叟见蜈蚣逐一蛇,行甚急,蜈蚣渐近,蛇不复动,张口以待。蜈蚣竟直入其腹,谕时而出,蛇已毙矣。村叟弃蛇于深山中,越旬往视之,小蜈蚣无数食其腐肉。盖蜈蚣产卵于蛇腹中也。又尝见一蜘蛛,逐蜈蚣甚急,蜈蚣逃入篱抢竹中。蜘蛛不复入,但以足跨竹上,摇腹数四而去。伺蜈蚣久不了,剖竹视之,蜈蚣已节节烂断矣。盖蜘蛛摇腹之时,乃洒溺以杀之也。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①苏辙:北宋著名文学家。②网罟:捕鱼的网。③鹈鹕:1种关于捕鱼的鸟。④天:天敌。⑤抢竹:乱竹丛。说?伺?、?俟?及?候?。这3个词,都可指?等待?。上文?伺蜈蚣久不出?,意为等待蜈蚣好长时间仍不出来。它可说成?俟蜈蚣久不出?,或说成?候蜈蚣久不出?。当然,它们还各自有自己另外的义项。如?伺?还指服侍,?候?还指问好。1、解释:①叟②逐③毙④盖⑤但⑥溺2、翻译:①逾时而出②物之畏其天有如此奇者也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38_杨亿巧对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答案敏慧1、黄琬巧对1.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2.神童庄有恭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3.曹植聪慧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4.鲍子难客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n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3.责难、驳斥。5.曹绍夔捉?怪?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6.杨亿巧对1.①是②紧接着刚停的话音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7.解缙敏对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3.生儿子。学习8.承宫樵薪苦学1.①年幼失去爸爸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9.桓荣勤学不倦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10.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③本已经很好了。3.王羲之。11.催景偁拜师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12.为人大须学问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3.莅事惟烦。\n13.读书五失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14.颜回好学1.①极悲伤②回答③同?无?2.①学生更加亲近②学生中谁是最爱好学习的?仁爱15.张孝基仁爱1.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爸爸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16.陈实与?梁上君子?11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②严肃地教育子孙。3.小俞。17.赵简子元日放生1.①同?于?;在②争着③对的2.①表示有恩德②恩德补偿不了罪过。3.鸠4.担当、胜任。18.3邓攸弃儿保侄1.①只②恰逢③靠近④只⑤挑⑥还不如⑦听从2.①抱着弃民逃跑②我们还年轻。3.①死②逃跑③死19张之万马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20.王安石辞妾1.①沉、翻②还③感伤的样子④多少2.①夫人让我在你身边服侍②家中财产全部用尽还不够③把所欠的钱全部赏赐给她。3.①小妻②我4.遇事先为他人着想。\n21.宋仁宗忍饿1.①赶身②睡着③宫中④实在⑤每⑥饥饿2.而开了宰杀无数羊的风气。3.①近来②匹配、比较③近④到处4.梦寐以求。22.范仲淹罢宴1.①做太守②死③出丧④备办⑤泪2.①空闲的日子带领手下官员登上高楼摆酒宴②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他们③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23.顾荣施炙1.①讥笑②遭③后来2.①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②于是放下自己的烤肉,而送给③哪有整天端送烤肉而不知道它味道的呢?24.逆旅主人无情1.①交给②别的③洗④有人⑤就⑥连2.①然而每月租舍要好几千铜钱②要是不缴中租金必然被责骂直到打官司③不是旅店老板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3.①放下一张床②房间低矮。诚信25.陆元方卖宅1.①同?值?,钱财②只③立刻④拒绝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3.邀请,没邀请而自己上门的客人。26.岑鼎1.①把②损坏③保全④为难2.①鲁侯想献出其他的鼎假冒岑鼎,请求和齐国友好②如果柳季说它是岑鼎,那么我们接受它。3.①相信②诚信4.因为若献出岑鼎,那就将国家最珍贵的宝物丢失了;若不献出岑鼎,而以其他的鼎假冒,那就损害了柳季诚信的品格。27.杨万里与?诚斋?1.①贬官②命名2.①关起门来谢绝来客②张浚用端正良心诚意待人的学问勉励自己。28.和氏壁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n29.幽王击鼓1.①筑②曾③便2.①于是多次击鼓②被天下人嘲笑。3.失信于诸侯。品性30许生端方1.①很②几乎③跳入④拿着⑤背着2.①平时行为端正不随意说话②已躲过了火灾,为什么还要投河?3.衣服。31.王安石待客1.①第二天②食物③才④备⑤一会儿⑥罢了⑦吃⑧回去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3.胡饼的四傍。32.范文正正直1.①交往②方法③因为④成家立业2.①适逢那个有道术的人病重②不值得交给他③放在范仲淹怀里。3.之当以[之]还汝。4.不自私,不贪利,为人正直。33.王安国直言1.①同?耳?,罢了②立刻③表情严肃2.①难道他的事业仅仅停留在这上面吗?②何况自己干这种事呢?③还不如远离花言巧语的人④吕惠卿认为在批评他自己,从此尤其与平甫不和睦。34.海瑞清廉1.①死②做官③只有④罢了2.即使千言万语赞扬他,能胜过这评论吗?3.①4.不怕死,不爱钱,不立党。35.吕蒙正不记人过1.①过失②这③假装④立刻⑤还是⑥再2.懊悔没有彻底追问。3.①吕蒙正②朝士③这件事④同列⑤朝士的姓名。36.梁鸿尚节1.①猪②别的③常、一般的④批评2.①只等候元军到达湖州城②蹇材望已经不知到哪儿去了。3.①指代?我?②同?现?③拜见④指代?我?。4.假的,伪态;先一日出城迎拜矣。文艺38.米芾索帖1.①到②交换③抓住④立刻2。①蔡攸思想上对这事感到为难②\n如果不听从我,我不想活了?见,我?。3。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文徵明等,选取其中三位就可以。39.赵孟过扬州1.①到②他,指代赵子昂③提④说、道2。①大多是不满意;②把酒器全部撤下并把它们赠送给赵子昂。40.欧阳修不喜释氏1.①有人②用、把③同?服?,佩服④同?辩?2。①一定板着脸看对方②却为什么用?和尚?给儿子命名呢?③因为鄙贱它。41.唐伯虎识破术士1.①我②看过③只④省悟2。①为什么不自已干②没有像你这样的③烁出后各得一半④每天到家来3。意为在河边挑了水当场要卖给人,比喻玩弄把戏。42.朱文公爱骗1.①重②直接③发④严重⑤立刻⑥没有人⑦拿2。①好几年依靠细竹竿着我②我不想惩罚他,只想追讨那首诗。43.章亨书绝壁1.①到②古代八尺为一仞③拍④往后2。①章子厚要求苏轼下仙游潭在石壁上写大字②用毛笔蘸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3。动;踩。44.李白之死辨误1.①弯下身子②编③也④写⑤死⑥大概2。①因为喝醉了酒乘船在长江里行驶②李白的病很危急③让我给它作序3。①4。杜甫。政事45.隽不疑之母1.①总是②同?无?2.①因②做、担任3。①让几个人?因平反?而活命了?②说话跟平时不一样4.①平反出狱②平反冤狱。46.徐有功秉公执法1.①不久②有人③坚持2.①呈报构成他的罪状②\n他早先要陷害你臵你于死地③如今你反而要使他解脱④怎么可以因为私人的恩怨去危害公法呢?1247.王翱秉公1.①设备②禀报③几案④最终2.①女婿坚持不放走②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妈妈③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如同振落枝叶④十天后才回家。48.私恩与公法1.①荤菜②你③第二天④逮捕2.双方述说着从前相交友好的情况,很快乐。3.①给、替②是。4.察觉灾难要临头了。5州;郡。49.晋平公游于河1.①回答②罢了③句首助词,无义④因为⑤大概、恐怕。2.①怎么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并跟他共享这欢乐?②不要担忧没有人才。3.①承接②承接③转折④转折4.对的。有才能的人到处都有,关键在于统治者是否要真心获得他们。50.子产不毁乡校1.①于之,在那里②减少③发2.①来议论朝廷要员的好坏②他们所认为厌恶的,我就改掉它③怎么能废掉它呢?④我听到这些言论就把它当作良药。51.董阏于法无赦1.①回答②发疯③赦免2.①山沟极深,陡得如同墙壁②人就没有谁敢触犯它③为何不能治理好呢!3.宽恕;严厉惩罚,绝不宽恕。奇闻52.商陵君养?龙?1.①一下子②假装③奔④等候⑤不多久2.①商陵君养它并使它温顺②就跟着商陵君认为它是神③夜里穿透墙壁逃走了④痛惜不停53.钱货入瓶1.①只②点头③似④惊讶2.①人们对此感到奇怪②\n整个市场上的人都感到惊讶。3.掩盖;更加;分明。想要掩盖事实的真相,结果后而更加显露出来。54.田真兄弟1.①只有②众③枯黄的样子④控制⑤分开2.①树木是同一株②这是人不如树③走向;不久将走进棺材,意为不久将死。55.樵夫毁山神1.①发出②求③答应④等候⑤庙⑥迎上去⑦是的⑧将⑨回合⑩逃跑⑾跟上去⑿慰劳⒀骂、斥责⒁最终2.①靠打柴为生②就头也不回地走了。3.之;因告[之]以夜所闻见。4.①狼狈为奸②一丘之貉③沆瀣一气56.奇鹰1.①锋利②咬③竟④掉下⑤幼禽2.①跟普通的鹰很不相同②设臵的网像云一样布满,火烧的烟盖住天空。3.须臾。57.雉鸟报复1.①不多时②配偶2.①有人问他这是什么缘故②都抓住便完了;③又因为被官司牵连而倾家荡产④鸟也是这样的⑤而雉鸟的报复后果更惨了。3.放着;没有;放在一旁如同没有看见听见的样子。58.桑中生李1.①苗②离开③回头④是⑤隔2.①于是种在那里②有个眼痛的人在李树下休息③眼瞎的人能复明。3.马跑得远;不切实际地追求高远的目标。59.县令捕蝗1.①适逢②却③欺骗④说⑤不久⑥责问⑦大概⑧公文,此指发送公文⑨没才能2.①县官无话可说②就在对方公文的未了回复他。3.都不负责任。60.天敌1.①老人②追③死④原来⑤只⑥尿2.①过了一段时间出来②动物害怕它的天敌竟有如此奇妙的事\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