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讲评 8页

  • 64.35 KB
  • 2022-08-22 发布

文言文翻译讲评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精心整理欢迎下载“文言文翻译讲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讲评,纠正学生存在的翻译不严谨的毛病。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理解文句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语境理解文句。难点: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三、考点解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综合能力。它的考查内容,既涉及到语言形式的把握,又涉及到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它要求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文言文翻译是考察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要正确理解文句,就要综合运用各种文言知识,对文句进行分析。我们有必要在注重课内知识积累的同时,强化学生结合语境理解文句的意识,以便更好地驾驭这一题型。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上阶段复习文言文翻译时,我们就提到过,文言文翻译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本次作业的情况。一共做了5个文段,除了第一个文段平均得分是5分,其余文段的平均得分在3-4.2分之间,离我们文言文翻译要拿5分的目标有一定差距。文段平均得分(一)5.1(二)3.5(三)4.3(四)4.2失分的原因究竟在哪里?这些分数我们如何争取把它拿回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家的翻译情况。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8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二)讲评。示例:(1)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学生译文】你好像并不犹豫。(0分)你好像有忧郁的样子。(1分,译出了“然”。)您好像有不会犹豫的样子。(2分,译出了“夫子”“然”。)【结合语境】下文“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怨”“尤”是“埋怨”的意思,可推断出“不豫”是“不快乐”。(2)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学生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来抵挡,群臣都不能逮捕他。(0分)楚庄王正在讨论事情,群臣没有谁能够反对。(1分,译出了“莫”。)【结合语境】文段中并没有群臣要造反的信息,译文1的“抵挡”“逮捕”明显有误。译文2将“当”译为介词“正在”,但从“当”字所在的位置,可判断出其不是介词。下文“莫之若者”,“莫之若”是“没有人比得上他”,可推出“逮”是“比得上”。由此进一步推出,这里的“当”应该是对楚庄王“谋事”的评价,译为“妥当”。【联系课内】惴惴恐不当其意(《促织》),成语“大而无当”,可推出“当”是“妥当”。成语“力有未逮”,可推出“逮”是“及,到”。(3)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学生译文】当今的世上,除了我没有谁了。(1分)【结合语境】本译文没有译出反问句式。从“其”所在的位置看,不可能是代词,它是语气副词。句末有问号,另外下文的“吾何为不豫哉”,都提示我们这是一句反问句。“其”表反问,翻译成“难道”。【学生译文】如今的世界,除了我难道还有谁。【思考】这一句译文已经译出了反问,能拿满分吗?【细节】忽视了语气词“也”的翻译,标点不对。其他示例:(4)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学生译文】筑土工人再度起义,老百姓因为被征用而罢工。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在战争中疲惫不堪。【结合语境】上文“帝问修太乙祠”,而要翻译的句子是董槐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即对修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8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缮房屋的看法,可推断“土工洊起”是“土木工程再度兴起”,译文1的“起义”无依据。同理,译文2的“战争”亦不合文意。【联系课内】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羽本纪》)(罢,通“疲”,疲惫)(5)吾是以有忧色也。【学生译文】所以我有忧愁的神色。【细节】没有注意特殊句式的翻译。“是以”是宾语前置句,应该翻译为“以是”,即“因此”。(6)民,吾民也。【学生译文】百姓,是我的百姓。【细节】这个同学注意到了判断句的翻译,但却忽视了代词的翻译。“吾”,“我,我们”的意思,但结合语境,董槐是一个臣子而非一个皇帝,那他又怎么会有资格说“我的百姓”呢?应该翻译为“我们”或者“我国”。(7)中济船破,皆游。【学生译文】渡到江中间时,船破了,都游泳。【细节】漏译省略部分。原文应补充为“(氓)皆游”,翻译为“(船上的人)都游泳”。(8)发吾粟振之,胡不可?.【学生译文】派发我们的粮食振济他们,为什么不可以?【细节】“振济”应写为“赈济”。在得分点上写错别字,你的翻译就等于做了无用功,这是最不应该的失分。【小结】文言文的语境对于我们正确理解词义句义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课内已经积累的字词,我们可以根据语境辨清一词多义;对于一些在课本上没有见过的文言实词,更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它的意义。能把关键字词翻译出来,就能得到该拿的分数。同时,很多同学在翻译时都比较随意,能够直译的地方没有直译,忽视特殊句式,忽视结构助词、语气词和代词的翻译,漏译省略部分,写错别字等。今后在翻译时大家一定要注意做到严谨。从作业的情况可以看到,没拿到该拿的分,丢掉不该丢的分,这正是很多同学分数上不去的关键。联系课内、结合语境、关注细节,以上的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在具体翻译时综合运用。【投影】失分的主要原因: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8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1.翻译时没有关注语境,导致关键字词的翻译不准确。解决方法:结合语境,联系课内知识(课文、成语等)2.翻译时不严谨,不注意细节。解决方法:字字落实,审读译句。(三)练习。下面我们一起完成练习卷的文段(五)(六)。注意老师刚才的提醒。(五)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六)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见妇人衣缁①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②缁也,今子之衣禅③缁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注】①黑色。②纺:有里子的衣服,即夹衣。③禅:读dān单,没有里子的单衣。1.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见妇人衣缁①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2.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四)课堂小结。在文言文翻译中,我们要注重课内知识的积累,充分结合语境进行翻译。写出句子后,要认真审读,注意细节。翻译口诀通读全篇,领会文意;字字落实,坚持直译;句不离篇,词不离句;关注细节,不可大意。百姓,是我们的百姓。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糊涂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8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象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译文有个要出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给帮帮忙,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的花费。”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说明】这则寓言说明,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比bǐㄅㄧˇ◎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赛。~附。对~。评~。◎能够相匹:今非昔~。无与伦~。◎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三~二。◎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例。~值。◎譬喻,摹拟:~如。~方。~兴(xìng)(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画。~况(比照,相比)。◎靠近,挨着:~~(一个挨一个,如“~~皆是”)。~肩继踵。~邻。鳞次栉~。◎和,亲:~顺。◎及,等到:~及。◎比bǐ〈动〉(1)(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2)同本义[benextornearto]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尔雅·释鸟》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史记·天官书》比其具。——《周礼·世妇》。注:“次也。”及献比禽。——《周礼·田仆》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战国策·燕策》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3)又如: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8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4)连接,接近[becloseto;benearto]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5)又如:比户(比家,比舍,比屋。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6)比较;考校,核对[compare;contrast]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7)又如: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gōu,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8)及,等到[arrive]比至定陶,再破秦军。——《史记·项羽本纪》(9)比拟[drawananalogy;likento]。如:比象(比像。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10)勾结;偏爱[colludewith]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立其子,不为比(偏爱)。——《左传·襄公三年》(11)又如: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12)等同[beequalto]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汉·司马迁《报任安书》(13)又如: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14)通“庀”。具备[possess;have]比乐官,展乐器。——《周礼·大胥》及祭祀,比其具。——《周礼·世妇》以敦比其事业。——《荀子·荣辱》(15)官府限期办好公事[setatimelimitfor]宰严限追比。(追征。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聊斋志异·促织》(16)又如: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编辑本段]词性变化◎比bǐ〈形〉(1)接近;亲近[intimate]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周礼·夏官》(2)又如: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3)密(与“稀”、“疏”相对)[dense]比,密也。——《说文》其比如栉。——《诗·周颂·良耜》是与比周。——《左传·文公十八年》。注:“比,近也。周密也。”(4)又如:比甲(马甲)(5)和谐[harmonous]声比则应。——班固《汉书》◎比bǐ〈名〉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6页,共8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1)比喻,比方[metaphor]。如: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2)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ratio]。如: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3)姓◎比bǐ〈副〉(1)皆,都,同等地[all]再战比胜。——《战国策·齐策》(2)又如: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3)连续,频频[frequently]比投不释。——《礼记·投壶》间者数年比不登。——《汉书·文帝纪》比年日蚀。——《汉书·张延寿传》三人比坐事死。——《汉书·公孙贺传》地比震动。——《汉书·翼奉传》比三年日蚀。——《汉书·外戚传》始至之时,岁比不登。(登:丰收)——苏轼《超然台记》(4)近来[lately;recently]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吕氏春秋·先织》澄子亡衣①宋有澄子者,亡缁衣②,求之涂③。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④,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⑤,今子之衣禅缁也⑥。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注释】①选自《吕氏春秋&S226;淫辞》。②亡:失去。缁:读zī资,黑色。③涂:道路。④援:拉。舍:放开。⑤纺:有里子的衣服,即夹衣。⑥禅:读dān单,没有里子的单衣。【译文】宋国有个名叫澄子的人,丢失了一件黑衣服,急忙跑到路上寻找。他看见一个妇女穿着一件黑衣服,就追过去拉住不放,想要取下人家的那件衣服,嘴里还嚷着:“今天我丢了一件黑衣服。”那位妇女解释说:“你虽然丢了一件黑衣服,我身上穿的这件黑衣确是我亲手做的啊。”澄子说:“您不如快点把衣服给我!原来我丢的是件黑夹袄;而您现在穿的是件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7页,共8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单褂。用单褂顶替夹袄,您难道不是占了我的便宜了吗?”【题旨】巧取毫夺,是强盗逻辑,骗子行为。澄子亡缁衣一、原文宋有澄子者,亡缁衣①,求之凃②。见妇人衣缁衣③,援而弗舍④,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诚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吾所亡者纺缁⑤也今子之衣襌缁⑥也以襌缁当⑦纺缁子岂不得⑧哉?”二、注释①亡缁(zī)衣:亡,丢失。缁,黑色的衣服。②求之凃(tú):求,寻找。凃,同“途”,道路。③衣缁衣:前一个“衣”,动,穿;后一个“衣”,名词,衣服。④援而弗舍:援,拉。弗,不⑤纺缁:夹的黑衣服。⑥襌(dān)缁:单的黑衣服。襌,单。⑦当:抵,偿。⑧得:便宜。三、导读这是选自《吕氏春秋》的一则寓言。寓言中的澄子是一个强横的不讲道理的人。他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肆无忌惮的损害别人的利益,而且公然宣称自己损人利己的行为使被掠夺者得到了利益。这是典型的强盗逻辑。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8页,共8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