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推断 8页

  • 70.74 KB
  • 2022-08-22 发布

文言文实词推断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精心整理欢迎下载文言实词的巧断技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2.过程与方法:进行练习探究,老师给予点拨,体味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重点难点】1.探讨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2.指导点拨,在练习中探究总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分析】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教学过程】一、考点阐释:《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如果把古文比作房子,那么实词就是砌房的砖头,没有砖头,如何砌房?实词的拥有量与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成正比。要能顺利地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就必须在长期的阅读学习过程中积累有关文言实词的知识,获取理解和分辨实词词义的能力。实词不仅总量大,而且相当多的“露镜率”较低,加之有些意义、用法,在现代汉语早一已消亡,学习难度要大得多。高考考纲里的120个文言实词的练习,量大记不准确,再加上近几年的高考对文言文的实词的考查并不仅限于这120个词,这样就更需要我们去寻找好的方法去推断文言实词,从而读懂文章。我们可以采用探究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并能与复习旧知衔接起来。“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需要同学们具有丰富的实词积累,并仔细揣摩具体语境。二、熟悉考查形式一是选择题,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二是在翻译中灵活考查实词的语境意义。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句中含义的关键。三、讨论下面两道题:?1.“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你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吗??2.(07江苏)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你能推断出“殛”的意思吗?思考: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推断出这两个字的正确含义的?小结归纳: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复习的重点和难点。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就是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法。四、精选典型题,让学生推断词义,总结方法。做练习找方法(一)想想看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与有关2.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有关3.从“(言)、辶(走)、彳(行)”者与有关4.禾--贝--歹--皿--纟--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8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月--宀--求-----隹(zhuī)5.丰则贵籴,歉则贱粜6.冀得一归觐...[简析](1)与兵器有关。(2)与动物有关。(3)与人的行为有关。(4)“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歹”与死亡有关:“皿”与器具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月”与肉有关:“宀”与房子有关“求”与皮衣有关“目”与眼睛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5)“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意即在百姓丰收时高价买进粮食,在百姓歉收时低价卖出粮食。(6)“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以上是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这种方法叫“字形推断法”(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推断推词义)试试看:1.樯橹灰飞烟灭。2.襟三江而带五湖。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简析]“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橹”是常见字,是木制的船具,“樯”是生僻字,但“樯”也从木,与“橹”联合成词,可知“樯”也是木制的船具。联系本句,便可以以局部代整体的修辞方法推出“樯橹”是战船。“襟三江而带五湖”的“带”,象形字,上半部分像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像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刃”,它是指事字,指刀上一点表明为锋,可知“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中的“刃”用其本义。温馨说明: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我们能够从汉字的字形来推断实词的词义。1.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例:①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②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简析]①句中的“析”字由“木”和“斤”两部分组成,而“斤”在古汉语里是“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在结合前边“分”“离”为些字的意思,就可推断出“析”的意思为“分开”。②句中的“饷”字从字形上看,是以“饣”为偏旁,前有“不”字,再对应后面的“食”字,可知道这是一个动词,并可以推断出“饷”的意思是“给饭吃”。2.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也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例:①襟三江而带五湖(王勃《滕王阁序》).[简析]“带”,象形宇,上半部分象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象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②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简析]“刃”是指事字,指刀上一点表明为刀锋,此句中的“刃”用其本义。3.围绕本义逐渐引申的词义,通过推断可以探知词义。(1)特殊向一般引申。例:左右欲引.相如去[简析]“引”是会意字,“拉开弓”是其本义。由特指“拉弓”,去掉“弓”,向一般引申开去,“牵拉”其它皆可以说成“引”。(2)具体向抽象引申。例:(董)卓既杀琼、珌,旋.亦悔之[简析]旋,本义是指旌旗随风飘转。由“转”引申为“快”,由“快”引申为“随即”之义,由具体的“旗帜飘转”引申到抽象的。(二)想想看: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8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2.风吹草低见牛羊3.张良出,要项伯...[简析]1.“倍”通“背”:违背2.“见”通“现”:出现3.“要”通“邀”:邀请。通假是文言文的特殊语法现象之一,用了通假的词语从通假的角度去理解才符合语境。通假字有同音和近音两种。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这种方法叫“通假推断法”(借助声旁大胆逆推)温馨说明:同学们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但这必须在掌握大量的文言通假字的基础上,才能更快捷准确地通过这个方法能很快的推断实词。试试看: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简析]1.通“雇”,2.雇佣通“翌”,第二天3.通“促”,催促(三)想想看1.追亡逐北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4.曹操之众远来疲敝5.通五经,贯六艺6.庶竭驽钝,攘除奸凶...[简析](1)中“亡”和“北”对应,意即败逃者,逃亡的人(2)中“弥”和“愈”对应,意即更加,越来越(3)中“逸豫”.和“忧劳”对应,意即安逸享受(4)“敝”和“疲”对应,属同义复词意即疲劳)(5)中“贯”和“通”对应,意即贯通(6)中“攘”和“除”对应,属同义复词。意即排斥、排除)以上是利用文言句法的特点推断的。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这种方法叫(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温馨说明:古汉语中有很多对称句,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有时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推断。试试看:1.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2.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3.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简析]带――腰腰里佩着苦(苦于)―罢:通“疲”疲劳慎――敬:谨慎用——以:被任用.(四)想想看:1.势拔五岳掩赤城2.郑伯如郑..3.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4.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胜:能承受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简析]拔――出类拔萃如――沛公起如厕《鸿门宴》胜――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夺――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教材中学过的典型的实词意义要及时积累、灵活运用,迁移到课外。——这种方法叫知识迁移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温馨说明:高考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考点却是课内的。因此,同学们可以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储存的信息,进行灵活迁移,力求融会贯通。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8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另外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长期以来习用”这一定语,说明了成语的含义和结构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因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例如:(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二耳”,“拔”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义项可分别见于成语“拔苗助长”、“出类拔萃”。“攻取”义是由“拔出”义作了引申而来的,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因此,许多成语为我们推断实词词义提供了方便。我们可以借助常见成语的语素和文言句法来推求故汉语实词词义。试试看: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的确、确实)《隆中对》.迁移: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2.上欲封昙首等,⋯⋯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偏爱、偏私)《宋.书·王昙首传》迁移: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拔:“其后伐赵,拔石城”(攻取、攻下)B、齐人未附。附:归附。附:“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归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登上)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北:“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败退的人)(五)想想看:解释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意思。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写)。驻(车马停止不前)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同“返”,返.回),下马伫(长时间地站着)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才)去。参考译文:欧阳询曾经走(在路上),看见一古代的石碑,是晋朝索靖所写的。停下马观看它,很久才离开。(他走了)几百步后又返回,下马长久地站立,等到疲劳了,就铺开裘皮大衣坐下来观看,于是睡在了石碑的旁边,三天后才离开。[简析]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这种方法叫借助语境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温馨说明:高考试卷中对文言文的考查是整篇文章,对文章的理解离不开语境,而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因此对实词意义的推断离不开这个方法。试试看: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简析]我们得出“绐”的意思是“欺骗”,主要是依照上文中的“迷失道”以有下文中的“乃陷大泽中”和“以故汉追及之”等句子的意思。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8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六)想想看1.范增数目项王2.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3.辨析下列一组“信”字的用法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②信义著于四海..[简析]1.中“范增数目项王”中“目”后面跟了宾语,故词性应为动词,翻译成名词“眼睛”就不对了,应为动词“用眼睛示意”。2.“表”字因有“临”的限制,就能推断它是动词“上表”之意。3.①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既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确实”之意。②句“著”为谓语动词,“信义”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为名词,故“信”为“信誉”之意。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除了“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外,文言文的句子是按“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的顺序排列的。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这种方法叫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具体操作方法有:(1)划分句子成分法。“信义著于四海”(“信义”作主语,可判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烟波微茫信难求”(状语,信,确实).“楚王贪而信张仪”(谓语,信任).(2)看搭配。“辍耕之垄上”(“之”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之”在这里只能译成动词“到”才能与之搭配。).温馨说明:在判断词义的时候还可以根据下面的规律:1.出现在主语或宾语位置的词语是名词,如果解释成动词就是错的。2.名词用在“之”字前、用在“所”字后、用在副词后、用在介宾短语前、用在“而”字后(除并列关系)要解释为动词。3.两个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连用,其中一个要解释为动词,通常是第一个词。试试看:说说下列句中“绝”字词性和含义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佛印绝类弥勒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简析]第一个“绝”是“停止,动词”,第二个“绝”是与世隔绝,形容词”,第三个“绝”是“非常,副词”,第四个“绝”是“渡过,动词”。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中,它的词义不同,词性不同。根据这个特点,准确判断词性也能为推断词义提供帮助。(七)想想看1.“仆赖无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报任安书》)..2.“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简析](《报任安书》)中的“待罪”不能解释为“等待犯罪”,而是做官的谦词。意谓身居其职而不能胜任,必将获罪,故谓之“待罪”。“虽少,愿未及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这里触龙两次说到死,一处说自己的死,叫做“填沟壑”,一处说太后的死,叫做“山陵崩”。“死”是人所厌恶的,故不直言,而婉转地说出“死”的意思。这里用了委婉的修辞,理解时应注意。——这种方法叫修辞推断法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8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温馨说明:古人十分重视借助修辞表达意思,有些词语因修辞而意义有变化,在理解词义时,要考虑到修辞的因素。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试试看:1.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简析]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2.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到[简析]“劳苦倦极”与“疾痛惨怛”相对。“疾痛惨怛”并列陈述几种情况,译为“疾病、痛苦、凄惨、忧伤”,那么“劳苦倦极”的“极”就不可译为“极点”,而应译为“疲倦困苦”。(八)想想看例: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简析]贾祸:消除祸患。“贾”字在这里读作“gǔ”。考生一般能够掌握它有“买进”与“卖出”两个词义。由“买进”可以引申出“招致”、“招惹”等意思,由“卖出”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等意思。但把题中所给的解释代入原文,结合上下文意来看,原文中显然是指有的人劝诫郭永不要“招惹祸患”,而不是“消除祸患”。把解释的意思代入原文,联系上下文看理解是否恰当也不失为推断词义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温馨说明:这种方法是最简单的,也是大部分同学最常采用的方法,所以就不再设置练习。(九)想想看例如:(全国高考题)“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中的“南面”,《现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南边”,即表示方位的“南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单说“南”而不说“南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句中的“南面”是指乐毅想谋反后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文句中的“南面”与现代汉语是不相同的。——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温馨说明: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五、课堂总结:只要广泛阅读,大量积累,系统归纳,寻找规律,重视课内外知识沟通,培养知识迁移能力,肯动脑筋,灵活运用方法技巧,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六、堂上练习: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语境分析法:1.士类益以此多.之(称赞)【语境: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原文说何远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后,数年不谈荣誉耻辱之事,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由此可以判定解释为“称赞”是正确的。】2.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3.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使⋯⋯安定)人4.河内凶.(收成不好),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6页,共8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5.视.(比较)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6.恨.(遗憾)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7.君子疾.(厌恶,憎恨)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横渡)江河结构分析法:1.不念居安.(安逸,安乐)思危,戒奢以俭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族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通五经,贯.(通晓)六艺4.信而见.(被)疑,忠而被谤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安乐)可以亡身6.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天子))7.前太守臣逵察.(推荐,推举)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8.穷.(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9.即具以北虚实..(偏义复词,偏在实)告东西二阃10.死生..(偏义复词,偏在死),昼夜事也11.今又一人,入人园圃..(园:种树的地方;圃:种菜的地方。可以知道这里偏在“园”上),窃其桃李12.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义复词,偏在“作”,劳作。)1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偏义复词,偏在入,进入)与非常也1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复词,偏在异)15.此诚危急存亡..(偏义复词,偏在亡)之秋也16.去来..(偏义复词,偏在去)江口守空船语法分析法:1.据殽函之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的地方),拥雍州之地2.亦以明.(形容词作动词,说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3.沛公军.(谓语名词作动词,驻扎)霸上4.若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5.不意.(动词,料想)乃在朝列6.均之二策,宁许以负.(使动用法,使⋯⋯承担)秦曲7.且夫我尝闻少.(意动用法,以⋯⋯为少)仲尼之闻而轻.(意动用法,以⋯⋯为轻)伯夷之意8.吾得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弟一样对待他)事之知识迁移法:1.单父人吕公善.(与⋯⋯较好)沛令素善.留侯张良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哪里)足辞!安.得广厦千万间3.引次.(驻扎)江北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4.举世非.(非难,责怪)之而不加沮非.攻5.将军身被.(同“披”)坚执锐(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6.肉食者鄙.(见识短浅),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鄙.7.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只是,不过)未有路耳顾.吾念之8.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责备)无乃尔是过.与9.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文.过饰非1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通“背”,违背)德也背.信弃义11.斩木为兵.(兵器),揭竿为旗短兵.相接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7页,共8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12.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欲盖弥彰.13.此诚.(确实,的确)危急存亡之秋也诚.惶诚恐14.臣以供养无主,辞.(推辞)不赴命在所不辞.15.匪来贸丝,来即.(接近,靠近)我谋若即.若离16.轲自知事不就.(完成,达到目的)一蹴而就.通假推断法: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zhài):债务。.2.无内(nà)诸侯军:接纳。.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同“智”,智慧。.4.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tǎng)与秦相较:同“倘”,如果。.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bèi)德也:同“背”,背叛。.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liǎn),涂(tú)有饿莩而不知发:同“敛”,收敛,积蓄;同“途”。..7.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gòu)于单于:同“媾”,媾和,讲和的意思。.8.举筑朴(pū)秦皇帝:同“扑”,击。.古今比照法:1.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2.明年:古义是第二年。3.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没有恃以谋生的手段。4.颜色..憔悴:古义是脸色,面容。5.形容..枯槁:古义是形体,容貌。6.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指用兵。7.为巡船所物色..:古义是访求,盘查的意思。8.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古义是心腹,亲信的意思。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8页,共8页-----------------------

相关文档